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篇1

关键词:全麻 术后 护理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61-02

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

1.3 结果

全麻术后对病人采取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了全麻恢复期,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缩短、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全麻未清醒前,下颌关节部位的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而阻塞咽喉通道,一般在咽喉部置通气导管,并可通过导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待病人逐渐清醒,自己用舌将通气导管推出时,可将导管取出。

2.1.2全麻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麻醉未清醒前,病人应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的排泄速度,致使术后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加强保暖工作

由于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C,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2.2 高流量吸氧

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2.2.3 维持循环功能

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手术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3 积极改善呼吸功能

全麻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术后由于全身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3.1 有效的伤口镇痛

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大手术后,因腹部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我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3.2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病员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4.1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4.2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3天,肠蠕动逐渐恢复,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的排气。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加强舒适护理

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如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2.6 认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一次。发现异常体征,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或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

2.7麻醉清醒前,病人可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守护者必须注意安全,可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保护病人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于全麻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加速了病人的全面苏醒,提高了全麻病人的康复质量,减轻了全麻术后呛咳、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从而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全麻恢复期。

参考文献

[1] 谢荣主编. 麻醉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1994,656~657。

[2] 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篇2

关键词全麻病人;恢复期;护理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我科PACU 5~7月来收治全麻复苏病人329例,其中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92例,现对其恢复期护理做一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2008年5~7月进入PACU的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患者92例。均为女性,年龄12~60岁。其中不孕症52例;卵巢囊肿2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7例;子宫肌瘤3例。患者术后入PACU,因潮气量不足给予呼吸机辅助46例;自主呼吸恢复,给予氧气吸入者46例。

1.2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下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送PACU进行复苏。

2结果

92例患者在PACU复苏,在PACU停留时间30~60分钟75例,>60分钟17例,待生命体征正常,均安全离开恢复室,转送妇科病房。

3护理

3.1的护理

全麻病人术后进入恢复室,因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全部取平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导管的扭曲。待病人自主呼吸好,肌力恢复,清醒拔出导管后,取头侧位背部抬高15~30度并使膝关节屈曲,以减少对腹部缝合线的张力和疼痛,有助于病人呼吸。

3.2呼吸道的管理

病人进入PACU后,本组用呼吸机辅助46例,氧气导管给氧46例,均应注意吸痰。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发现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应立即检查螺旋管与导管连接是否松脱;导管气囊是否漏气以致导管滑出气道;导管是否被分泌物堵塞;氧气压力是否不足等等,这些情况均应一一排除。[1]

掌握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指征:本组病例全部按照以下拔管指征,即呼之睁眼、眼神正常,吞咽咳嗽反射存在;循环稳定,血压、脉搏、心率在正常范围;自主呼吸次数≥9次/分、潮气量≥7ml/kg;脱氧5min脉搏氧饱和度≥95%;肌肉松弛程度:握手有力、抬头5秒;引流量<200ml/h;拔管前充分吸痰,92例病人均安全拔管无意外情况。拔管后如无禁忌,头偏向一侧氧气雾化吸入10min,观察15~30min送回病房。

3.3伤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由于镇痛药物效应低于镇痛阈值。因此病人清醒时多有痛感,可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本组多以少量杜冷丁10~20mg或芬太尼25~50ug等静注,由于这两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与幅度,预防发生呼吸抑制。并采用其他非药物性减轻疼痛的方法,如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暖,采用适当有益的方法分散注意力,并给予心里安慰等。

3.4导尿管的护理

为使术野更清晰,避免误伤膀胱、输尿管等器官,腹腔镜手术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排空膀胱。术后要保持尿管通畅,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患者常有尿意感觉,应给予耐心解释,告知其是导尿管刺激引起的。

3.5心理护理

当病人清醒后,而气管导管未拔除时,此时病人会有害怕和不适感。因此,应关心安慰病人,并向病人做好每一步操作的解释工作。拔除气管导管后,耐心向病人解释手术情况,如何配合治疗,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的拓宽,操作难度的增加,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预防和及时处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组92例手术术后发生咽喉部异物感占80%;发冷、寒战4.3%;伤口疼痛4.3%;恶心呕吐2.2%。

3.6.1咽喉异物感

我院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都采用全身麻醉,在病人意识消失后行气管内置管,因而手术后,病人会感觉到咽喉有异物感,本组在拔管后常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对消失咽喉部不适十分有效。

3.6.2发冷、寒颤

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发冷、寒战的发生率高于一般全麻病人,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手术使用压缩CO2气体,经腹腔吸热以及室温较低有关。而且大部份手术室的温度,都维持在摄氏二十度至二十五度之间,手术的时间愈长,病人暴露在低温的情况愈久,造成了体温过低的现象,同时,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氯化钠注射液,若冲洗液太凉,也会引起病人体温过低的现象。所以手术中就要注意输液和冲洗液温度的适当,冲洗腹部的溶液也应事先加温,术后仍有寒颤时,可给予杜冷丁10~20mg静推一般就可改善,通常术后1~2小时即可恢复正常。

3.6.3恶心、呕吐

主要是由于术中充气,CO2对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症引起。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指导患者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呕吐时腹压增加对伤口的影响,如呕吐剧烈,可按医嘱给予止吐剂。[2]

4小结

腹腔镜手术是妇科手术的发展方向,手术创伤小、痛苦小,给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患者安全顺利康复的保障。

手术后将病人转送到PACU,加强对病人麻醉手术后恢复期的监测和护理对保证病人的术后安全、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胃肠反应; 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PONU)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状,是影响病人恢复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62%。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施行全麻和术中牵拉胆管,其术后病人更易引起胃肠反应,女性比男性明显。术后的恶心呕吐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我科近年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病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胃肠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1~12月在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23例病人,其中女性453例,从女性病人选出200例病人,年龄20~70岁,平均58.5岁,女性肥胖病人(体重>70kg)的病人除外,因肥胖病人吸入麻醉药物积存在脂肪组织较多,过胃内残留物也较多,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1],影响对照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病情程度,病种单一,无合并症,手术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辅一系列的详细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之日给予易呕吐病人的评定和焦虑程度的判断。术前特殊饭食指导,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正确处理术后疼痛,预防用药。

2 结果

两组呕吐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各100例呕吐发生率的比较(略)

表1中实验组发生呕吐率19%,对照组发生率48%,两组比较(P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病人评估

针对恶心呕吐与某些因素有密切相关[2],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有以下两项评定为易呕吐病人:(1)术前焦虑;(2)肥胖;(3)既往容易有恶心呕吐;(4)晕动症病史的女性病人,术后进行重点的观察和护理。

3.1.2 术前减轻焦虑的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易产生焦虑,而焦虑术后易产生恶心呕吐[2],针对病人产生焦虑找出原因,并进行焦虑程度的判断,针对原因进行心理护理,本两组病人的焦虑的原因:(1)主要是术后担心疼痛;(2)手术安全性;(3)切除胆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4)术后恢复。有以上二项原因的患者判断为中度焦虑,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的信息,对手术安全性作恰当解释,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大大降低术后疼痛,即使疼痛可以使用止痛剂,并请术后恢复良好病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要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焦虑水平高的病人往往理解力降低,即时纠正病人的各种误解,全面理解术前的各种信息。从而降低病人的焦虑水平,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1.3 术前的特殊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按常规禁食12h,禁饮6h,且术前最后一餐进食,易消化普通饮食,不能吃过饱,避免产气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以及大量吃水果,并告之病人按以上措施执行的重要性。

转贴于

3.2 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

3.2.1 尽量缩短麻醉时间

因麻醉致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积气较多,与麻醉医师沟通,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减少积气,缩短全麻的恢复期,术后较少出现恶心呕吐[3],减少全麻过程中面罩加压、给O2或缩短全麻诱导期,防止病人吞入大量的气体。

3.2.2 避免过度牵拉胆管和缩短手术时间

延髓呕吐中枢直接受来自胆管的传入冲动,减少牵动胆管,减少冲动传入,能够减少呕吐的发生。

3.2.3 术中减少胃部充气

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要维持下腹部路口净空,而采取头低脚高位,容易发生胃胀,发现胃部充气现象,放入胃管加入引流,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现象。

3.3 术后护理

3.3.1 全麻术后护理

病人未完全清醒时,去枕中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3.2 术后了解麻醉用药,并促进麻醉药的排泄

及时了解麻醉中是否使用引起呕吐药物,加强对病人的呕吐观察,及时给予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病人体内残留麻醉药,为了使麻醉药尽快排泄,特别是对吸入性麻醉药的排泄,术后6h内常规督促病人每15min做深呼吸5次,促进药物排泄,减少呕吐的发生。

3.3.3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

手术后疼痛也是术后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大大减轻病人的疼痛,但对于个别痛阈值低的病人,我们术前对病人进行疼痛耐受的评估,在疼痛不明显时,提早给予止痛剂,从而降低呕吐发生。

3.3.4 预防用药

术后常规使用胃复安或枢丹。胃复安和枢丹能够抵抗呕吐中枢,不感受触发区的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明显止呕作用。用法:术后即胃复安肌注20mg,然后每隔8h肌注2次,24h内共计使用胃复安3次,症状严重静脉用药枢丹1支,因术后恶心呕吐通常发生在术后24h[2],24h内使用止呕剂,能够预防术后大部分的呕吐。

4 讨论

恶心发生时,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而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紧张性增加,并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内。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反射过程。呕吐开始时,幽门口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松弛,贲门部上升,接着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腔内压骤升,导致胃内容排出体外。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机制仍不很清楚,可能包括气腹对胃肠的机械性压迫,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和牵拉,麻醉药的作用。另外,二氧化碳对扩张脑血管引起的脑内压升高,可致恶心呕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因浆内性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术后容易引起呕吐[1],从而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微创手术的痛苦。通过对实验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进行详细合理的评估,针对病人易呕吐因素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避免手术易呕吐因素,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术后病人常规预防使用胃复安和枢丹减少呕吐,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让患者真正感受微创手术的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5-220.

2 王秋生,张阳德.内镜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53-54.

篇4

【关键词】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护理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等优点,在清除原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的手术方法。 本科2009年1—12月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238例,取得满意疗效。针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年龄的年轻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前相关的知识介绍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才能让患者更加积极正确地配合相关治疗的护理。同时,术后精心有效的护理保证了病人身心的舒适,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现结合临床资料,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本科行鼻内镜手术患者238例,其中男138例,女100例;年龄13~70岁,鼻中隔弯曲12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0例,其他14例;其中文盲有10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施行手术。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甘孜州地处高原民族地区,大多数患者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及健康知识了解甚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担心术中疼痛,担心手术的成败,担心手术效果,因此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的讲解,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负担,使其最大限度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前指导

2.2.1 饮食 结构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烟酒等刺激性饮食。对局麻手术病人术晨应进食适量的易消化清淡食物,全身麻醉者术前禁食6h、禁饮8h。吸烟病人至少3周不要吸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饮食指导。

2.2.2 休息和个人卫生 协助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做好患者全身清洁卫生(如修剪指甲、洗手、洗澡等)。

2.2.3 术前用药 常规给病人应用抗生素和激素3~7天,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手术条件,病人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另外手术前至少2周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物,避免在术中或术后出血。

2.2.4 术前准备 协助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全麻者应按全麻护理常规做好准备,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备皮(剪鼻毛、男病人应剃胡须)。准备卫生软纸及小毛巾。并指导病人练习张口呼吸,床上使用便器,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卧床小便而引起排尿困难。对复发性鼻息肉行全蝶筛窦切除者,出血性鼻息肉或内翻性乳突状瘤者必须做好输血准备。

2.3 术后护理

2.3.1 调整 全麻手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禁食6h,防呕吐引起窒息,全麻清醒6h及局麻手术后给予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引流及减轻鼻痛和额部胀痛。

2.3.2 饮食指导 局麻手术后,指导病员进食温软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高营养性食物(进食前后应漱口水漱口,上颌窦术后7天内勿刷牙),忌油腻及辛辣刺激性、过烫、干硬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动作缓慢。鼻腔填塞物取出后逐步过渡于普食。同时指导病人湿巾盖口鼻,鼓励病人多饮水。术后3天内指导局部间断冷敷,减轻局部充血肿胀。

2.3.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鼻腔渗血等情况,了解病人的自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观察病员口腔分泌物的颜色与性状,观察病员有无吞咽动作。指导病人及时吐出口腔内血性分泌物勿下咽,有利于观察出血及防止胃肠道反应,动作要轻柔不可剧烈咳嗽,反复刺激。指导病员要卧床安静休息,减少活动。

2.3.4 鼻腔填塞物的护理 由于术后鼻腔填塞物24~48h内病人不能自行取出,同时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如欲打喷嚏时,可张口做深呼吸,以避免鼻内填塞物脱出。术后72h内逐步抽出纱条后易出血,一定告知患者不能用力擤鼻,注意休息,不能过度活动。

2.3.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由于鼻窦解剖部位毗邻关系复杂,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特别是48h内),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眶周淤血、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等,如有异常症状和体征应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3 出院指导

指导病员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清除鼻腔里剩余血痂及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达到早期治愈及减少复发的结果。特别是本科部分病人来自边远地区,不便来院复查,所以指导术后鼻腔冲洗尤为重要。出院后回院复查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预防复发的关键,指导患者定期门诊鼻内镜下复查清理鼻腔,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出院宣教中重点强调术后随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鼻腔冲洗的注意事项(感冒时暂停冲洗等)。术后1个月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预防感冒;避免重体力劳动。

篇5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如涉及颅、脑、眼、耳鼻咽喉等部位,致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相应增加,因此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结合临床实践探讨颌面外科术后的护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1 呼吸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手术多数涉及到口底、咽部、舌、颈部等紧邻上呼吸道上端区域,术后常有窒息情况发生,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术后窒息,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患者尤为重要。据我科多年来对颌面外科全麻术后临床病例的统计,引发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1 分泌物堵塞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全麻术后因患者意识未能完全清醒,不能将口腔分泌物及时吐出,加上口腔术后伤口渗血和全麻术后患者呕吐,易导致吸入性和异物阻塞性窒息,因此全麻术后应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流出,并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口鼻内分泌物、呕吐物,防止误吸,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1.2 全麻插管引起的喉头水肿

全麻手术因插管时可能会机械性损伤或刺激咽喉部并发喉头水肿,特别是婴幼儿,拔管前应常规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拔管后可雾化吸入以减轻局部水肿,并在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如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出现三凹征,呼吸时出现鸽哨音,应立即作气管切开。

1.3 肿胀及组织移位引起的窒息

口腔颌面部手术涉及到咽部、口底、颈部手术,尤其是肿瘤切除术后用皮瓣修复的手术,可出现深部渗血,加上手术创伤可引起口底、咽部广泛性水肿。即使是舌下腺、颌下腺、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术后也可能因局部出血导致血肿压迫呼吸道,引起窒息。处理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处治,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

2 术后创面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创面的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它是保证伤口愈合效果的关键。

2.1 伤口局部的观察与护理

全麻未醒时,若患者出现有规律的吞咽动作,应注意口内伤口是否有渗血,面部伤口外敷料是否有渗出。应及时吸出口内的分泌物,同时仔细观察口内伤口的缝合情况,如有伤口渗血迹象时,可用无菌敷料局部压迫止血。对包扎伤口,术后2~6d 如出现持续性疼痛,张口受限,颌周肿胀或敷料有渗出、异味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打开检查处置。

2.2 移植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的广泛应用,口腔颌面外科广泛应用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术后72h内是游离皮瓣最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期,皮瓣的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术后皮瓣色泽红润,且无明显出血、渗血现象,轻轻压迫后,色变白,撤去压力后颜色即恢复红润。所谓血管危象,是泛指吻接血管发生血流障碍,主要表现为皮瓣肿胀和颜色变化。静脉栓塞表现为皮瓣温度比邻近正常皮肤低2~3℃,颜色随着栓塞程度加重,而肤色变深,先是发红,继而变为红紫、紫红和紫黑 ,在变黑的过程中表面起水泡,质地变硬。动脉危象表现为皮瓣温度过低,颜色苍白,质地中等,充盈现象不明显,针刺无血或污血。通过观察皮瓣的色泽、弹性、肿胀程度、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能够客观的反映皮瓣是否有良好的血液供应,移植皮瓣能否成活。术后患者通常取平卧位, 头正中制动, 切忌头部左右扭转, 以免血管位置改变, 造成牵拉、痉挛、血栓, 甚至断裂。避免口内进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鼻饲饮食10周, 以减少吞咽活动和利于术区的制动。保持口腔清洁,常规口腔护理每天两次。

2.3 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手术创面较大者,为了消灭死腔、引流分泌物多采用负压引流,可促进皮瓣贴合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积液和感染。主要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和引流液的颜色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3d引流液颜色依次呈鲜红色、暗红色和淡红色变化,引流量每天不应超过300ml且逐日递减[1],如颈淋巴结清扫术后4h内引流量达到250ml,则表明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有异常,多说明皮下有活动性出血(量过多,呈鲜红色)。若左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引流物中出现油珠样液体说明有乳糜漏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除此还要密切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持续保持负压状态。

3 口腔护理

颌面外科手术大部分涉及口腔,而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由于术后口腔机械性自洁作用受到限制,加上术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危害病人健康,因此,口腔护理在颌面外科术后护理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故术后第一天就应开始口腔护理。为了避免口腔护理的盲目性,提高口腔护理的疗效,我们采用pH 试纸测定口腔pH值,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漱口水。我们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漱口液为病人做口腔护理: (1)pH值在7.0~7.5 时,选用生理盐水或2 %~3 %的硼酸溶液; (2)pH值在3.0~6.0 时,选用1 %~3 %的双氧水或1 %~4 %碳酸氢钠溶液; (3)针对某些个体,必要时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生理盐水配制特殊漱口溶液。应用以上几种漱口溶液通过冲洗,擦拭和自漱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降低了口内伤口的感染率,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4 饮食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的病人,常因口内有损伤、疼痛或手术后口内、外有伤口以及其它各种病症而引起张口受限,咀嚼功能失调或消失等原因,以至不能正常进食,致使营养摄入不足并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我们应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咸甜相隔为宜,对有皮瓣移植的患者不吃过烫和刺激性食物,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质饮食为主,针对不同状态的病人,遵医嘱采用不同形式的进食种类和方法。如:普食、半流食、流食等,少量多餐,胃管第一次注入量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混合鼻饲液注入100ml,10min左右注完,避免由于速度过快,量过大导致空虚的胃容积突然大引起胃蠕动加大,出现恶心、呕吐、腹胀。

5 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口腔颌面部因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是呼吸道上端,消化道的入口,腔多,易污染,手术和原发病常不同程度地导致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障碍,吞咽、语言沟通障碍或颌部畸形必然加重患者负担,致使绝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针对这些患者的这一心理 ,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应采取心理疏导 ,经常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其交谈 ,解除疑虑 ,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 ,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以配合治疗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 ,使疾病的恢复达到满意的效果。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每组35例。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1.2 方法

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将两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

2结果

两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3讨论和护理

3.1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的排泄速度[2],致使术后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3.1.1 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3.1.2 高流量吸氧。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3.1.3 维持循环功能。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3.2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是指病人从手术结束回到病房,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3.2.1 护理评估:(1)评估手术对病人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详细了解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以及术中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以及术后医嘱处理。(2)评估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3)评估术后病人舒适状态的改变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排尿异常等各种不适。也可能会出现伤口内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肺不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2.2 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特殊等因素有关。(2)体液不足: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禁饮食等因素有关。(3)排尿异常:尿潴留与麻醉、盆腔及会手术刺激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活动、术后康复等有关知识。(5)潜在并发症内出血或休克、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其他常见护理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确定:(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减小。

篇7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切口小,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代了以往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了胆囊切除术的新领域。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3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发生率高达46%?。在病人全麻后身体的各种发射尚未完全恢复,PONV可使误吸的机率升高,增加危险性,不仅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且也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重者甚至会影响别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科2012年1月-7月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别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科2012年1月-7月10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50人与观察组5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两组术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措施包括: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中控制腹压,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合理用药等方法。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P

3 讨论

3.1患者LC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因素的分析

3.1.1.心理因素 术前患者由于担心手术风险及预后,精神紧张,呼吸不自主加快,会不自主的吞入大量的气体,引起胃肠道上部膨胀。术后患者呕吐,常可诱发同病室其他患者呕吐,女性及平时易晕车的患者呕吐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前患者禁食时间不足;术前饮食控制不好,进食过多或较多易产气及刺激性食物。术后恢复期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尤其首次进食,可致恶心、呕吐。这也是LC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本组发生2例约占1.4%。

3.1.2药物因素 麻醉因素LC时施行全麻,芬太尼药物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因而也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抗生素的因素呋布西林的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和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口周、面部和四肢皮肤麻木感;严重时有肌颤等),本组14列呕吐中,输呋布西林的有9列,约占84.4%。

3.1.3手术因素 LC时,CO2人工气腹对腹腔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气腹对胃肠的机械性压迫、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和牵拉是LC术后PONV最主要的因素。并且CO2能扩张脑血管引起颅内压升高,手术结束后腹腔残留CO2气体刺激膈肌以及CO2吸收后引起的高碳酸血症都可以诱发PONV的发生。

3.2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3.2.1术前宣教,应对患者耐心解释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仔细解答,取得患者信任及配合,消除患者的顾虑,缓解患者的紧张,减少因紧张而误吸空气。

3.2.2术前胃肠道准备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饮食指导,术前1~2d避免进食产气及刺激性食物,术前1d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易过多,一般情况下胃排空时间为4~6h,而患者因紧张心理和疾病因素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故成人禁食时间应适当延长。良好的胃肠道准备能减少胀气,增加术中视野的显露,保证LC的顺利实施,减少引起术后恶心、呕吐。

3.2.3术中腹压过高,时间过长LC术中安全而满意的CO2气腹压力应维持在10~12mmHg为宜,压力不能过高,气腹压力的增加,会导致CO2进入血液。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呼气末CO2分压35~38mmHg。手术结束负压吸引排除CO2气腹,尽量放尽腹腔残气,避免术中及术后高碳酸血症。

3.2.4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若患者发生呕吐时,可协助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并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及量。呕吐后应立即漱口,避免口腔异味的不良刺激,并加强应用止吐药物,以减少患者不适,缓解症状,以及减少病友间的相互影响。

3.2.5治疗 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3(5HT3)受体机制是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之一。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可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我科对术后患者均常规预防性给予5HT3拮抗剂等其他止吐药物,如盐酸托烷司琼或胃复安等药物,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常规应用以上药物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或仅有轻微症状

3.3两组资料表明,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相比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P

4 结果

尽管LC术后引起PONV的因素是多方面,但只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

篇8

【摘要】目的 预防和减少全麻带管病人拔管后并发症带来的危害 方法 带管病人入PACU行拔管前后的监护观察记录

【关键词】全麻术后; 气管拔管; 预防

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科5000余例带管拔管前后拔管后会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800例,女性2200例其中小儿1200例,年龄在0.5―88岁之间, 患者均系全麻术后带管入PACU,呼吸机辅助通气1080例,气管拔管后并发症繁多,所幸无一例因并发症处理不当死亡,现将并发症归类如下(图1):并发症 低氧血症 心血管反应 术后谵妄 声带麻痹 喉水肿 气道损伤 气管塌陷 气道梗阻 肺水肿

几率(%) 95 70 10 7 3 1 0.1 0.1 0.1

2 预防

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很多,发生也很突然,随时可危及生命。就其主要并发症谈谈预防措施。

2.1 低氧血症 在拔管前正确评估病人的呼吸情况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必要时试停呼吸机或者吸氧观察SPO2 5分钟以上在95%以上方可考虑,必要时查血气备插管及呼吸机[1]。

2.2 心血管反应 气管导管拔除前病人易出现心率和收缩压升高

2.2.1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及其患者需配合的注意事项

2.2.2 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2.3 在拔管前对心率高于110次每分钟可以应用艾司洛尔1.5mg/kgj静脉推注,血压高患者乌拉地尔进行降压稳定血压,在病人呼吸很好,病请允许情况下不耐管病人可尽早拔管。

2.3 术后谵妄

2.3.1 多为尿管不适,术前上尿管较术中上尿管谵妄好一些,尽量减少其他不良刺激

2.3.2 行心理疏导护理及保护性约束

2.3.3 必要时应用镇静镇痛药物

2.4 声带麻痹

2.4.1 术前禁烟一周

2.4.2 要求我们护士掌握最佳拔拔管时间,在其它条件允许的请况下,吸痰、抽气囊气、拔管、动作利索而减少患者烦燥不耐管而引起的声带损伤.。

2.5 喉水肿

2.5.1 拔管前给予地塞米松和喘定氧气雾化吸入或者地塞米松0.25mg/kg,静注,而后每6小时0.1mg/kg,用24小时[2]。

2.5.2 尽量减少吸痰刺激.

2.6 气道损伤

2.6.1 做好保护性约束患者防意外拔管损伤气

2.6.2 观察呼吸机病人的气道压

2.6.3 在病人意识呼吸情况尚好,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管

2.6.4 带管病人搬动时注意保护好头部

2.7 气管塌陷

2.7.1 甲状腺类患者术后我们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

2.7.2 甲状腺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要延长需保证患者自主呼吸好才能拔管。很有必要试停吸氧SPO2在95%以上才可以拔管

2.8 气道梗阻

2.8.1 气管导管拔管后喉痉挛在明确病因、直接喉镜去除病因以及咽喉吸引前,必须给予紧急处理,如给予纯氧,直至病人清醒,喉痉挛消失。

2.8.2 要注意听喉部发出的喉痉挛音如鸡鸣叫[3]。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难度的提高,全身麻醉的增多,导致拔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多。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带管患者必须入PACU者ICU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我们应掌握患者的全身相关情况,把握拔管的最佳时机,做好拔管前后的系列护理工作使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广利,张春宏,唐晓莉,等. 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 临床麻醉学杂志 , 1999, (05)

[2] 王英,.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 2007, (23)

篇9

1 观察

全麻苏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苏醒前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应密切监护[2]。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认识,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可能出现的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3]。

2.2 预防意外损伤 全麻苏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胃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4]。

2.3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3.1 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 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3.2 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 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3.3 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 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篇10

关键词 并发症 术后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医疗与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更加复杂,涉及的手术区域更加广泛,致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相应增加,给颌面外科的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152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男87例,女65例,年龄2~71岁,病种包括:舌部包块、颌面部裂伤、腮腺肿瘤、颌骨骨折、颌下包块、面部包块、舌下腺包块等。因4例患者因移植皮瓣失败,致手术成功率为974%,通过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认真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有效的护理探讨总结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气体交换的基本条件,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后病人更为重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可避免窒息发生,是诊疗、护理工作中的关键[1]。根据多年来对颌面外科术后观察分析总结,引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分泌物及全麻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喉痉挛:在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误吸,气管插管的病人拔管后如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出现三凹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紧急气管切开准备,及时配合抢救。

分泌物阻塞导致的呼吸道梗阻:及时应用吸引器等器械,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呼吸道内异物,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舌后坠引起的窒息:舌后坠或下颌骨后移者,可调整病人的,可托下颌或放咽导管通气,必要时,可将舌牵拉出来,固定于口外。

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引发的呼吸困难:临床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对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术后疼痛剧烈的病人,在给予镇痛药时,避免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颌面部伤口的观察护理

伤口的护理在颌面外科护理中很重要,创伤病人早期清创、减压,有利于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伤后2小时以内是清创的最佳时期。随着显微外科的广泛应用,移植组织皮瓣的术后观察在护理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术后伤口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伤口愈合效果的关键。

对移植皮瓣的观察: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能够客观的反映皮瓣是否有良好的血液供应,移植皮瓣能否成活。如果皮瓣的温度低于正常皮肤温度,应对皮瓣加以保温处理,可在表面覆盖棉垫,亦可用白炽灯照射加温[2]。

对伤口出血情况的观察:病人全麻未醒时,如出现有规律的吞咽动作,应注意口内伤口是否有渗血,面部伤口外敷料是否有渗出。对未清醒的病人要及时吸净口内的分泌物,同时仔细观察口内伤口的缝合情况,如有伤口渗血迹象时,应在病人床边准备无菌敷料及无菌手套,以备止血时用。

对伤口感染情况的观察:颌面部的伤口多为暴露伤口,易受细菌的污染,因此,在临床护理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对症护理。对暴露伤口应定时清洗擦拭,保持清洁、干燥;对包扎伤口,术后如出现持续性疼痛,张口受限,颌周肿胀或敷料有渗出、异味等情况,应及时打开检查处置。经临床观察,用高渗盐水持续湿敷感染创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促进伤口愈合。

对负压引流的观察:对于手术创面较大者,为了消灭死腔,多采用负压引流以减轻局部肿胀,或局部加压,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积液和感染。应详细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以利于掌握伤口的出血及渗出物的性质,对症治疗。要密切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持续保持负压状态。

口腔护理

由于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及术后状况,颌面部手术后,口腔机械性自洁作用受到限制,加上口内分泌物、食物残渣的滞留以及组织缺损等诸多因素,致使口腔不洁加重,容易造成口内伤口感染。因此,口腔护理在颌面外科术后护理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口腔护理一般采用漱口的方法,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需要协助处理,可用棉签进行清洗或口腔冲洗。为了避免口腔护理的盲目性,提高口腔护理的疗效,可采用PH试纸测定唾液酸碱值,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酸碱合适的漱口水。

饮食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的病人,常因口内有损伤、疼痛或手术后口内、外有伤口,以及其它各种病症而引起张口受限,咀嚼功能失调或消失等原因,以至不能正常进食,致使营养摄入不足并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在全身支持疗法的同时,饮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患者的身体需要,促进伤口愈合,我们的饮食护理原则是:饮食标准为细、软、精并且可口,营养价值高,保证供给足够热量。针对不同状态的病人,遵医嘱采用不同形式的进食种类和方法。

心理护理

近年来,护理领域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专科疾病护理及患者的整个机体,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护理,研究术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颌面部由于其解剖关系,手术涉及的部位和器官,常导致术后遗留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使容貌、语言功能等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针对这些患者迫切想改变面部畸形状况的心理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心理护理。

主动介绍病室环境,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感到自己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积极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安排其访问已康复的同类病人。

病人因容貌的缺陷而自卑,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自我修饰,增强自信心。护士应和家属一起从生理和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

耐心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了解各种诊疗手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病人提出内心所忧虑的事情,并耐心解释。

保持环境的整洁、宁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同往。

教会病人放松术,如深呼吸、看书、听音乐等。

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