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青少年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114-02
青少年始终是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青少年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学校,但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良好环境。博物馆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天堂,青少年可以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多方面得到熏陶。2004年4月,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向全国博物馆下发了“关于博物馆向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参观的通知”,并于5月1日在全国推广实施。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这也是全球化下的各国博物馆共同关心的话题。、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又于2008年1月2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作为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承载着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推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那么,在这样一个文化生活繁荣的年代,如何把青少年吸引到博物馆里来呢?让他们感受博物馆,并从中提高综合素质,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博物馆该怎么办?如何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其心理、生理特点的服务?搭建一个为青少年吸收素养的平台,就此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博物馆设立“学生课堂”
实际上,长期以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关注博物馆。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深浅不一,社会的博物馆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校外教育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纪念馆才受到全社会的真正关注。
大家都知道,现在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填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空白?让学生掸去由“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带来的郁闷和烦恼,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博物馆,既休闲、娱乐又在玩中学习。博物馆要找到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设立"博物馆学生课堂"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设立一系列以“参与式、感受式”为主旨的,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需求的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感受博物馆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乐趣。
坚持“寓教于乐”的德育意识,博物馆要在拓宽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上多下功夫,如:“巡展”、“送电影”、“办讲座”、“学打拓片”、“我问你答”、“有奖竞猜”、暑期与城区学校联手开展“异地生活”、招募文物资料寻访员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既活跃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树立了自信。如设立儿童展厅,少年儿童在家长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动手制作陶瓷、学剪纸、打吉祥结、捏面人,绘画京剧人物脸谱等活动。手脑并用启发心智。如开设科普乐园。开展科普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专家指导下,青少年学习陶器、青铜器、瓷器的文物鉴赏与修复;请专家定期讲课,鉴赏明清家具等;到博物馆利用电脑查询、学习其他科普知识。科普乐园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一项活动,请青少年走出学校,到博物馆社会大课堂来探究新知。以后我们还可以开辟“电脑课堂”、“历史课堂”、“手工课堂”、“音乐课堂”,我们要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发现和创造。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智能发展、身必健康、审美情趣、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熏陶。
二、博物馆找到与学生课本的结合点
让文物“说话”是博物馆的语言特色,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先进传统理念,这些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史上先进传统理念,这些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史上传世不衰,而在我们这个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一些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易走极端,容易崇尚绝对自由、突出个人利益,因此博物馆要多用历史故事、先进事迹,让文物开口,细细感染的方式,使博物馆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升华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文物语言最具有真实感和原始性,直观、形象的文物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和见证物,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艺术作品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形象“语言”,它的历史真实感和直观性的感性认识,具有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感染力。让文物“说话”,来营造凝重、庄严的历史氛围,带领青少年走进历史,促使思考。笔者认为,博物馆让文物“说话”,找到与学生课本的结合点,可以引起共鸣,震撼心灵。这一点,实践已证明是毋庸置疑的。青少年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可以学到、看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扩大知识面,通过许多感人的文物加深和休验书本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受到启发和感染。通过讲解员互动式、提问式、恩辨式的讲解,拉近了文物内容与同学们的距离。使历史与现实衔接起来,引发思考。
三、坚持走联合之路,共同繁荣青少年的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中国最大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由于各地博物馆所承办的展示主题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规模各异,在对社会所承担的宣传教育职能上,要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另一方面博物馆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相关单位也很多,有教育部门的、也有街道、部队、社会团体的,充分利用好学校、社区等文化网络资源,发挥大家所长,联合起来为青少年服务好,已成为当今繁荣农村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笔者认为,博物馆应首先关心儿童教育,使他们具备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自治和自学。这就要求博物馆配合学校来实施素质教育。博物馆对于青少年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美育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博物馆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博物馆学生课堂”,使其受到良好的博物馆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大有稗益。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共同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江门市恩平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文物工作》.2008.
[2]林南红.浅析博物馆、纪念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2010.
[3]青少年为何少去博物馆.山西日报,2009.
篇2
一、青少年素质缺失的表现
1 情感危机
当前,一些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和亲友间的关爱,心无感激,认为理所应当,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对身处危难之人,不伸援手;对残疾乞讨之人,不施怜悯;对于公益活动,麻木不仁;对于个人学习,缺乏激情。他们缺失的正是一种人文关怀和一种爱的教育。
2 理想危机
理想,是支撑人类前进的信念,是人生前行的航标与驱动力。有人曾做过调查,以一个班为例,其中6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或者还从未考虑这个问题,20%左右的学生把理想定位于多多赚钱,再问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多半是自己可以吃得好、玩得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仅有不足15%的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具体到科学家、画家、医生、企业家、音乐家。没有理想,孩子们正在迷失着自己。
3 责任危机
在现在的弦子们当中,很少有人觉得生活中父母、他人的关爱是值得感激和回报的,而且觉得别人给予自己关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当自己要同样付出时却又不愿意、不自觉。其实。一个人在社会中既是一个权利的享受者,更是一个义务、责任的承担者,面对自己的父母、亲友,学生们普遍缺乏感激、回报,更不用说会发奋学习回报父母、体贴父母了,缺乏做人最起码的责任感。
4 美德危机
在学生当中,不少人觉得舍己为人不值、拾金不昧太傻、团结一致没个性,而且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把孩子视为单纯的物质生命形式供他吃、穿、住、行,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他们应视作社会中一个个独立的精神生命的个体来看待。
二、图书馆进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策略化思考
1 运用馆内丰富文献资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社会责任和人文教育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品质
“阅读”是图书馆人文学科讲堂里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读优秀的作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读有所悟,读有所益呢?我认为首先要选择适合特定教育对象的作品读物,为自然过渡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好准备。纵观中国历史,其杰出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都会迸发出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都会怀有救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原始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强调“仁者爱人”和人的社会责任。我馆收藏的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表达爱国情怀、人生观以及社会责任的优秀篇章,可以作为我们进行人生观、社会观、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为提高学生崇高的人文品质和与人格魅力奠定基础。
2 利用计算机、通讯和数据库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培养青少年对社会、人际、物我关系的认识、处理能力
网络创造了以信息、知识为载体的社会生活的新形式,也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新的课题。有些青少年掉进上网成瘾的漩涡里难以自拔,迷失自我,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在传递书刊文献信息知识的同时,有责任利用我们馆内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和通讯条件,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向广大青少年灌输一种精神,一种人类的优秀品质和优良的人性传统,即进行人文教育。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我馆特在电子阅览室开设少儿绿色网络通道,有针对性地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而且在做好网上信息采集、制作、传播等工作的同时,做好网上信息的把关、过滤工作。将各种消极的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同时在技术层面上,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和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坚决杜绝外在的不良信息通过非法途径进入青少年的视野,保证馆内网络信息的安全。
3 加强图书馆阵地建设,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开展学生社会、生活等多种能力培养。图书馆可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并主动出击,加强对青少年素质的培养,这是图书馆少儿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方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复杂纷乱,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导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概况
1.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主要用于调节信息使用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行为的行为规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安全、有秩序地传播。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有获取信息能力、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则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主体、判断信息和如何有效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意识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的信息观察能力,及时、准确地从复杂的信息中发现并利用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个体目标。1.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需要。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跟上时展的潮流已经成为青少年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必要对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方式不成熟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道德培养,其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单纯采取讲座的方式,并没有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连续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2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实际上,西方部分发达国家比较重视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相关政府部门也制订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的政策、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等。而我国根本没有相关政策来支持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因为缺乏统一规划,所以,对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极为不利的。2.3宣传力度不够电子阅览室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部分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电子阅览室的重要性,再加上社会各界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电子阅览室的误解不断加深。大多数家长认为,电子阅览室就是网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成长,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到电子阅览室内上网。因为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并没有阻止青少年玩耍网络游戏,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对阅览室持否定态度。2.4责任缺失我国建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时间比较短,在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中缺少相关的经验,同时,还存在意识上的偏差。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与图书馆没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针对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硬性指标。正是因为责任缺失,使得图书馆没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3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3.1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加强教育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使青少年可以熟练掌握基本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相关的检索工具,不断提升青少年鉴别文献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将导读与导航服务相结合,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辅导。另外,要不定期举行各种宣传活动,例如开展读书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向青少年介绍识别网上信息的方法,适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青少年是信息社会的主体,应不断提升他们利用信息中的道德自律意识,抵制网络游戏,合理使用信息,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3.2合理利用馆藏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及时调整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网上信息资源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旧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建设特色馆藏,确保其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印刷纸质版文献时,还要实时采购一些电子文献,使青少年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另外,还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建立特色的馆藏数据库。目前,有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将网络资源作为未来建设馆藏资源的重要内容,开始加大建设网络资源的力度,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3.3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知识和来自信息社会的挑战,还要做好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青少年自身的信息素质和掌握的技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青少年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社会对综合人才的基本要求。
4结论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时间比较晚,培训方式还不成熟,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宣传力度不够等,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公共图书馆只要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氛围,才能逐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巩明英.论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方面的作用[J].学术纵横,2014(08).
篇4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特长、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技校毕业生工作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直接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1技工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办法。
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点,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政策。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1.2 法制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
技工学校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有的还没有初中毕业,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学生甚至已经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情操的培养,特别加强了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需要。
1.3法制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成材的前提。
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虽然已受到社会的强烈抨击,但它仍有一定的教育市场;大众化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待于发展和规范;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充分利用,缺乏动手、生存和就业等能力。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使各具个性的青少年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终实现人人都成才,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当务之急。
2 技工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缺乏对技工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能较系统地研究出一套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职业指导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参与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参与性可言。起不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目的。
教育导向错误。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这是一种断层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不衔接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或整个教育理念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东西,它必然异化了素质教育而使它形同虚设。
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更有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在这种缺位教育的环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处于诱发环境中,极易酿成违法犯罪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这就给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3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对策建议
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将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整个社会普法的系统工程。将法制教育作为强化学生素质,深化德育教育,完善就业和创业的重点。
3.1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作为公权力的人,国家是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负责的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一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因而,相对应的,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受理机构的设置、处理原则的确立以及保护措施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论证探讨,以期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控制体系。
3.2技工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体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泽被后世的好事。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加以重视的:要明确教育理念。尽快着手解决与“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不相配套的教学体系,以使这一理念切实落到实处;要增加学生的法律教育。把法律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培养一批法制教师,开展系统的法律教学,以期培养青少年具备法律素质;要重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更加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丰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教育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3.3社会和家庭要积极参与共同加强技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开展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区(片区)、依法治厂等活动,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篇5
一、培养青少年鉴赏力和创造力
有些教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主要是展示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些作品进行模仿创作,其实这种“认为”是片面的,是对美术课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要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同样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辨别美的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只有认清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才能体会肩负着的使命与责任;自觉地用美术教育目的来规范具体的教学工作,指导美术教学的改革与教学科研,才能正确培养青少年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青少年的素质开发。
美术教育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培养专业的美术家,通过美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素质,这也是一般的基础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它对学生的认知、观察、想象、审美、鉴赏等方面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感知美术的“美”来发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美术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及其国外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二、陶冶青少年情操,提高自我控制力
美术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乐观情绪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它能够诱发青少年的求知欲,“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学生之所以产生美的感觉,与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关,而青少年的美术教育则可以调动这种求知动机。美术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我们追求的是“寓教于乐”,让青少年沉醉在美的世界中。
美术教育还能够强化青少年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意志力既包括了一个人的信心,也包括了决心和恒心。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没有一定的定力和耐心,是很难将作品进行到最后的。而一旦把心灵安静下来,用心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便会带来极大的身心满足和坚定信念。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诞生,无形中提高了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欣赏能力,养成做事专注的好习惯。
三、辩善恶知美丑,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教育还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包含了许多知识教育,在美术课程体系中包括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良好的美术教育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学科。能发展右脑的感知能力,与人类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相吻合;能够丰富记忆的表象,培养青少年的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懂得分辨善与恶,美与丑。以此来激发创造灵感和智力思维的提高。
篇6
1、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
高职教育即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方向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比例低,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导致许多高职学生追求物质、社会道德衰落、身心发展不健全、虚度岁月,而且自杀行为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目前,全世界都对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引起关注,由于青少年心理脆弱,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观念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未来需要的人材不仅仅是高素质的,还必须是身心健康的,因此,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契合势在必行。
2、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目的
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实教育制度中的不足,现行教育制度是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的品德、人性等等。通过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生命教育的涵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掌握构建人际关系的技巧,认识生命的意思价值,并且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注重自然,能够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观能为社会所用的健康人材。
3、如何做到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素质教育理念是当下我国教育推行的主要理念,生命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推行的,高职教育只有做到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有用人材。
3.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心里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决定青少年的犯罪活动。因此我们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质询师,定期进行讲座,注重对沉默寡言的同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是感情因素,因为感情而自杀或他杀的事例举不胜数,大多数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容易把友谊当成爱情,因此要了解友情的定义。其次,培养集体意识,互相帮助,内向的同学要多与班级同学交谈,遇到挫折时要即时释放心中的不快。当然我们还必须教会同学认识生命的可贵,体验生命的价值。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兴趣,了解法律,认识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触犯性。培养和谐的校园文化,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宣传。
3.2素质教育理念下转换生命教育模式
以往我们进行生命教育时,对于自杀或者他杀仅仅是从心理学进行教育,由于心理的不健康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等等,现今我们对于这一行为的教育应该上升到哲学高度,通过生命教育综合防御模式进行研究。比如,一个人自杀不仅仅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是他一个人的事,应该是社会道德人伦等多方面的问题。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待生命,明白生命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学者要弄清生命的本质内涵,明白生命的哲理,从而用这个理念指导我们实践。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有其自身的哲理,我们要很好的认识和理清,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3.3平常生活学习中注重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师领进门成才靠自己,可见要使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高职学生自己。教学内容如果涉及到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契合方面的内容时我认真学习,明白生命教育的内涵。要随时留意身边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与公共活动拓展生活技能,同时参加社会环保系列活动,理解环境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珍爱生活关爱他人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科学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广大师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
篇7
教育旅游将教育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是基于我国教育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由于面对的主要是学生,所以教育旅游具有不同于常规旅游的一些特性,教育性是其第一要义。因此,教育旅游始终要贯穿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把它作为课堂的重要补充,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教育旅游市场,将会发挥出它无比优越的教育价值。
一、教育旅游有效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俗话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自古人们就认识到旅游有益, 能够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其作用绝不是读书所能替代。读书是一种间接知识,而教育旅游是一种直接的实践活动,它将教育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专门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通过参加以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达到让旅游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教育或学习的目的。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般道德说教所无法比拟的。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旅游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情感;又培养和塑造了学生的意志和价值观。单是旅游轻松活泼的形式以及它审美、娱乐、交流、学习集一体的功能, 就决定了它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寓教于乐” 的方式。教育旅游的形式除传统意义上的国内外的教育交流、访问、考察、培训、教师休闲度假、学生的出入境修学旅游,寒暑假期间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夏(冬) 令营外,教育旅游还涵盖一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专题旅游活动类型可供学校选择。如:以素质教育基地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旅游;把学科知识点和景点融为一体的学科教学游;以观摩交流为主的教学科研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大学学府游, 家长携子游(亲子游),科技旅游,文学旅游,国防旅游, 科普教育游,书法观赏与交流,农业科技旅游,民族文化游等等。 这种种方式的教育旅游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体魄和心智的全面发展,也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这正与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题相适应,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教育旅游融课内外于一体,激发学生兴趣
青少年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知识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书本和课堂, 但这有限的途径容易形成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去自觉自主地学习。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教育旅游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实现了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实现了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学校课程过于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课堂讲授、偏重被动接受的缺陷。教育旅游以游促学,还学生一个体验、学习和发展空间。其间贯穿了理财、生存、感恩等教育形式,在教育旅游中这些有益的教育种子深深地扎在学生心中,也往往会成为学生们一生难忘的记忆。所以,开发青少年旅游活动, 不仅能融课内外一体,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极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如:中青旅推出的“与教材同步体验, 到课本中的地方去”之旅游线路,是根据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有关内容精选设计而成。根据课文《香山红叶》设计的“ 香山红叶霜重时” 旅游线路,根据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设计的“ 我爱北京天安门”旅游线路,根据课文《济南的冬天》、《大明湖》、《趵突泉》等设计的“ 游湖登山赏泉, 访齐鲁文化”旅游线路等。这些刻意制作的线路,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亲密结合,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又因形式生动活泼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育旅游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国大、中、小学都有较长时间的假期,1999年10月1日起实行的长假制度后每年有114天的法定休息日,在加上近80天的寒暑假期;每年拥有将近半年的闲暇时间。而我国权威机构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表明, 闲散少年与闲暇时间都是青少年犯罪的突出特征。因此,关注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目的教育旅游活动,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我国悠久的文化,秀丽的山水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在教育旅游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感受自然的博大、人类的伟大,感受历史文明的变迁。青少年学生不论参加何种形式的教育旅游,必须身体力行,投入体力和精力,依靠耐心与毅力;特别是在夏令营、冬令营,学生离开了家庭和学校,凡事都要自理,且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吃苦精神、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战胜自我的快乐。因此,教育旅游活动就是一门生动的人文教育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学生以游客身份在旅游构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思考于创新,有助于激感、培养意志、形成完美的人格。
篇8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青春期;小学高年级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开展青春期教育以来,青春期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主要在中学阶段,而小学阶段很少涉及,小学阶段是人生这座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何谓大厦,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一、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缘由
(一)青少年的早熟要求青春期教育提前
一是生理的早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多地食用高能营养的产品,特别是孩子们在长身体的时候,大量地补充营养。这些高能营养食品以及孩子们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中,都含有促使儿童早熟的激素。据资料显示,当前女性青春期始于10岁-12岁,男性青春期要晚两年,一般在12岁-14岁。青春期的提前与当前营养的丰富是分不开的。二是心理的早熟。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电脑的使用让人们足不出门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获得之迅速、方便,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其中包括一些青少年)。网络上不乏对于性知识的传播,孩子们通过网络会轻松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此外,如今的影视作品都是以感情生活展开,打开电视比比皆是,歌曲更是如此,每一首歌都是关于爱情的,真正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或歌曲少之又少。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自然而然的会使他们过早地接受本不是他们的年龄阶段所接受的东西,可以说网络、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介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引发了青少年心理早熟。
(二)青少年犯罪、吸毒、自杀等问题迫切要求及早进行青春期教育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2006年,占全部刑事案件立案的70%,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且年龄越来越小(14岁-18岁年龄段上升较快),青少年吸毒者占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72%。此外2006年青少年自杀身亡者占死亡人数的26.04%。姑且不谈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家庭等原因,我们都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青少年犯罪、吸毒、自杀是与其自身的问题分不开的,严格的说是与自身的心理问题分不开的。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易受同伴群体的影响,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并且怀有一颗好奇的心理,任何事情都想去尝试,正是存有这种心理,稍不慎就误入歧途,等到“再回首已百年身”。埃里克森的“八阶段”指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个人能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过程留下隐患。为了避免青少年犯错,就要在小学阶段给他们传授健康、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从而当他们步入人生十字路口时,不会迷失方向。
(三)小学阶段青春期教育的内容
以往一讲到青春期的内容,很多人认为就是“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其核心就是“性”。其实把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归在“性”上,过于局限。青春期教育还应包括心理、社会交往、道德法纪等方面的知识。青春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把青少培养成“四有”新人。生理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心理的变化,要在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们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友谊,建立健康的男女关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远离、预防爱滋病、学会正确交友。此外,要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考虑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内容过多,就难以掌握,如果过少,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因此要适量,并且还要适度,其知识的内容不能超过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水平。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64.2%的小学生对其青春期的知识有所了解,还有7.5%的学生不了解。
由表2可知,22.4%的小学生认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是11岁,13.4%的认为是12岁,10.4%的认为是14岁,9%的认为是13岁,7.5%的认为是10岁。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主要在11、12岁。
由表3可知,12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38.5%,13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23.1%,14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30.%。从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出,学生们在11岁-14岁进入青春期,在这段时期生理结构开始有变化,随着生理结构的变化引起心理结构的变化,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想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在接触与了解的过程中会慢慢的喜欢上异性,结果导致早恋。可以说11岁-14岁的青少年正处于早恋的高危人群中。
三、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现代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生在五、六年级即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进入了青春期(主要集中在10岁-12岁),在这个转型的时期,渴望与异性接触,希望了解异性,在这种青春懵懂时期,他们分不清友情与爱情,往往视友情为爱情,进入早恋。青少年的早熟引发了他们对性知识的好奇,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从不敢公开询问,而是私下里通过看黄色书刊、影碟、浏览黄色网站……偷偷地探索。这种通过不正确的方式得到的信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它使青少年失去理智,做出荒谬的事,例如,少女怀孕、的早期化,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也给他们的身体、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此外,青少年吸毒、犯罪等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基于这些,我们不能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所存在问题有任何的大意,青少年事关社会安危,减少青少年犯错的可能性,就必须在他们小学高年级时开始进入青春期时进行青春期教育,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心理,打破神秘感,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与他们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青春期。
(二)是学校改进教学模式的体现,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潮流
在我国,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有主、副科之分,“语数外”被公认为是主科,而像“生理、卫生课”、“劳动课”等被认为是副科。学生们将“主科”放在首位,而往往轻视“副科”,这种区别的对待不同的学科,结果导致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成畸形发展。学校也是如此,对待副科,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师资队伍上都是是有明显差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学生们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当学生们逐渐进入青春期时,像早恋、打架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西方国家从小就注重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把青春期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培养摆在同等的位置,孩子们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远远落后于他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模式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开设关于青春期的课程,是顺应现代素质教育潮流的,不可逆转的,对我国教育的完善、发展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青春期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青春期教育不应只是一个知识性的教育,而应是一个建立高尚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青春期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把握自己,事事以德为先,是“以德治国”的一个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青少念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关系,通过青春期教育,让他们了解科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健全人格,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更加确定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所在。当前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在10岁-12岁左右,也就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处于青春期开始的阶段,他们处在生理结构的变化阶段,同时也处于心理变化的阶段,生理的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变化,早恋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与青春期的这些变化存在直接联系。传统教育对青春期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们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当面对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与现代素质教育是相悖的。青春期教育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结构的变化而开设的,它对青少年健康的成长,顺利度过青春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社会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朝霞.在小学开展性教育的一点思考[J].人口研究,2002(22).
3、李力红,廖凤林,郑咏梅.关于小学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人口研究,1999(6).
4、王献芝.论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J].河南教育学院报,2003(6).
5、鲍杨.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4).
篇9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素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77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MIAO Dianqing
(Inner Mongolia Hulunbuir Arong Qi Huoerqi Middle School,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162756)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but because of social change and other factors,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owed prominent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1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因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发展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了学生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也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
但一些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约35%的中学生表现出了心理异常,其中的53%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中,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其青少年时期,而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与他所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可以扭曲个体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快速而深入的社会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独特的中学生价值观。社会学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重要的调整,这一点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更加明显。目前很多关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体的探讨,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学生。
第二,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引入使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观念,它们对原有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识形成了挑战。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处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夸大与失实,常常会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转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出电子化和虚拟化,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术接受能力,所以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会联系也变得更加网络化。这种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变化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类型和深度,其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2 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心理素质教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所以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学校在注重传统的德智体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个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校在对学生学习的正常监督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在离开中学和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从心理特点上讲,中学生常常处于逆反期,在过于强调分数和服从的教育环境中容易出现厌学、焦虑、对抗等消极心理,这会使很多具有良好潜力的学生没有有效发掘学习能力,反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2.3 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一直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第一,家庭的完整性与内部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家庭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情况,单亲家庭、婚变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情况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负面的心理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家庭类型的数量要多于过去,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一个派生现象。
其次,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会更加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尤其是负面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 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一般在12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核心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绪上变化很大,并且难以独立面对压力。因此,需要包容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该时期情绪上的敏感性。
3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性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对家庭的作用来产生间接影响。这些情况使当前的中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复杂性与变化性,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也需要认识到中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而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采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态度,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和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3.1 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心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主要目标。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对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3.2 积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心态,这一点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需要具有两方面的素养:
第一,对学生教育的敏感性。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耐心,既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心理倾向的细致变化,也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给予细致有效的指导。
第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宜人性。在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师需要的关键素质不是威严和使学生服从,而是开朗合群的性格特征和谆谆诱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这类特征的教师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便于教育的有效深入。
3.3 与家庭教育结合,促进家长的配合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对青少年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有着比其它教育形式,甚至是学校教育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理解和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也应是作为主要教育者之一的家长所需要具备的观念。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更需要充分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应注意主动构筑良好的家庭气氛,并根据子女们的身心特点,恰当选择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二,家长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的水平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开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时,需要家长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并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反复引导来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 郑琰.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 宋志一.父母亲职业类型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学术探索,2002(4).
[5] 陈带有.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6] 郝秀香.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7] 邱莲.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6(6).
[8] 杨海珍.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
[9] 余万超,刘栋梁.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篇10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全社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在本质上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
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又鞭策我们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强调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鲜明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强调特别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治理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让广大青少年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也要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每一位教师在这方面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部将在今后修订课程标准、审查教材内容时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
二是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