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84-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一般护理 (1)休息,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室温过冷或过热、疼痛等均影响血压的变化,早期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者应充分休息,病室内应保持安静、恒温,保证睡眠,避免受凉。(2)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避免过饱,少吃零食,忌酒。(3)运动,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除保证足够的睡眠外,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及体育活动,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

2 对症护理 (1)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让患者保持安静,设法祛除各种诱因。(2)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记录出入量。(3)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备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4)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应尽量缓慢,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 心理护理

3.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病人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尊敬病人、爱护病人,耐心告诉病人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病人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病人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病人为亲人、朋友,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病人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3.2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环境舒适、幽雅,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把轻重病人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病人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病人早日康复。

3.3 保持良好的情绪 如果病人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病病人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帮助病人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4 家庭给予关心 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病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病人,减轻病人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使病人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孤独情绪。

4 健康指导

4.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4.2 坚持锻炼 高血压病病人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病人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3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4.4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病病人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1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大便时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篇2

关键词:说课;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66-02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讲述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2]。笔者就《内科护理学》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研究在内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国内外的护理教育中,它都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3]。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秋萍主编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版)中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4]。第三章主要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其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比如心脑肾等的功能与结构,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丧失,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本次说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种循环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2级三年制专科班的学生,本课程在其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功能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与国外同等层次的教育相同[5]。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及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基本掌握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好循环系统其他疾病和执业后从事专科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处理要点;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护理程序(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给予病人及时、正确的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立足护理岗位的高尚品德。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1.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比如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危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法的融合[6],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图片、图表、视频穿插,比如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常用降压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等,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按照讲授的顺序,依次在黑板左半部分书写标题(如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等),内容讲授完毕后标题暂不擦除,以便内容讲授结束后小结时使用,在重点内容的标题处使用醒目标识符号标注。黑板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图解释高血压危象产生的原理)、绘制表格(如把健康指导的常用项目进行列表,既条理清晰又重点突出)等。

3.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影响)、质疑法、读书法、讨论法(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有何区别)、总结法等学习本次课。

五、教学环节设计

(二)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健康评估》中血压的评估方法等,查阅相关资料,提前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二)授课环节

(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报道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认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次课的兴趣。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最后学生总结归纳。例如怎样根据病人的实际血压值对其血压进行分类?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以病例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一个情境,在设定的时间内,请学生阅读并分析病例,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护理程序分别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例如某患者,男,42岁,高血压病史半年,半年来,出现3次心慌胸闷,与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近日因劳累而休息减少,2小时前突然感到头痛加剧、烦躁、心前区疼痛。怎样根据病人的表现进行护理评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诊断,并按照合理顺序排列,教师最后点评。根据提出的护理诊断,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如怎样根据知识缺乏这一护理诊断进行健康指导呢?护理措施的内容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从一般护理(休息、活动、饮食)、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讲解后,及时小结重点和难点,以复习题或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再次强化和复习重点知识,如:1.护士给予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B.嘱患者去枕平卧位;C.遵医嘱给予快速降压药物。D.监测血压E.给予低脂少盐饮食;2.高血压急症治疗应选用的快速降压药物是:A.硝普钠B.硝酸甘油;C.硝苯地平;D.普萘洛尔;E.依那普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以布置预习题的方式告知学生下次课讲授的内容,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有什么特点?怎样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2]。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7]。说课具有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既教好课,又能从理论上认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8]。

参考文献:

[1]瞿晓林.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说课设计[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01):107-109.

[2]吴方化.“肌内注射技术”的说课设计及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80-81.

[3]De Silva SS,Payne GS,Thomas V,et al.Investigation of metabolite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re-invasive to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asured using 1H and 31P magic angle spinning MRS of intact tissue[J].NMR Biomed,2009,12(22):191-198.

[4]张跃伟.高效利尿药的说课设计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11):1732-1733.

[5]Kim JK,Kim KA,Park BW,et al.Feasibility of diffusion weigh 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tastatic from 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Early experience[J].J Magn Reson Imaging,2008,28(3):714 719.

[6]Hunter M I,Tewari K,Monk B J.Cervical neoplasia in pregnancy.Part 2:current treatment of invasive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8,199(1): 10-18.

篇3

[关键词] 自我效能训练;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21-03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慢性疾病,患病率已达18.8%,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群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已知的患患者群中,仅有35.6%患者接受了正规的治疗[2]。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3~5年后即可出现心、脑、肾的损害,还可诱发脑卒中。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3]。高血压患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疾病的发展。为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及健康指导,病情稳定后在2012年4~6月出院,排除文盲、精神障碍、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50~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建立健康档案,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并发放自我效能评价手册[5],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并定期记录。自我效能评价手册内容包括遵医行为、生活习惯、用药指导等方面,要求患者及时记录,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合理膳食 应节制日常饮食,倡导低盐、低脂肪饮食,并选择低胆固醇食品,如牛奶、鱼类、猪瘦肉等;粗粮细粮搭配,定期吃些小米、红薯、玉米面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主,最好以清蒸、水煮等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煎及炒炸等,忌暴饮暴食。

1.2.2 适量运动 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有氧运动,坚持“三五七”,即3公里30 min以上,最好一次走完,每周运动5次左右,运动量达到中等量运动[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嘱患者身体不适、饥饿时及饭后1 h不宜运动,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立刻停止。

1.2.3 戒烟限酒 吸烟后可收缩微细血管,引起心率及收缩压增加,促使血管硬化,大量饮酒时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1.2.4 保持心理平衡 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冷静、沉着,当有较大压力时可向亲朋好友诉说或参加业余活动,转移注意力,使自己生活在最佳环境中,维持稳定的血压。

1.2.5 自我管理 定期测量血压,每1~2周应至少测量1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弹;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出现眼花、头昏、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等应及时就医。坚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体检1次,有利于发现早期身体器官的病变。

1.2.6用药干预 向患者介绍用药的原则,按时按量及长期 坚持用药的意义,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鼓励患者准备用药卡片,标明药物名称、剂量及作用时间等。

1.2.7 遵医干预 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要求患者定时测量,并告诉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每两周复诊血压1次并由护士及时记录。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由护士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或家访1次,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每月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调整下1个月的干预;每2周召集患者进行1次健康教育并交流讨论,如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具体干预指导,两组患者均全部完成研究,无中途退出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遗传因素下由于各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引起的血压升高[7]。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或缺乏系统的护理,因此本研究进行相应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得到下降,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在日常生活、药物控制、遵医行为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通过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对预后及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影响着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等[8]。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地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并督导患者进行自我记录等,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不仅增进了患者的相关知识,而且使患者增强了自我管理的信心,能够促使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的范围,提高了自我效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应用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 种冠峰,相有章. 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S]. 北京. 2005.

[3] 刘琼玲. 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9):1804.

[4]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5] 向永红,叶政君.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J]. 全科护理,2009,7(7):1896-1898.

[6] 杨碧萍. 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07.

[7]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 4 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6-27.

篇4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共120例患者,包括7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31至80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1年至45年不等。所有患者的确诊按照符合2004年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患者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种,恐惧、抑郁消极、急躁易怒、焦虑、乐观、麻痹。

2心理护理

2.1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包括有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对治疗费用的担心和病症带来的后遗症等。这类心理对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儿茶酚胺、肾素、血管肾素类激素上升,导致血压上升[1]。为避免此类情况,住院护士必须展现出热情积极的情绪迎接病人,为病人提供舒适并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注意病人和护士间的沟通,护士需要及时消灭病人的负面情绪,倾听病人的心中想法,并提供关心、安慰和解决办法,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为病人放松情绪,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

2.2许多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刻,对于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进而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以致以后无法自理生活、无法继续工作生活等可能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需要及时对患者解释其中的病理,告知其高血压作为病程较慢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手段合理正确,预后效果较为良好,并且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控制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增强病人对于治疗效果的自信心。

2.3部分病人因为治疗效果反复、治病开销较大等原因认为自己对身边的亲友是一种拖累,因而产生自责的心态,表现在时常自卑或者情绪低落,出现抑郁。这个时候护士需要对其讲解高血压的病理,并且可以选择病人喜欢的音乐让其多听,通过听觉作用,音乐可直接对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进行刺激,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缓解其抑郁状态。也可以帮助病人保持心情愉悦,以此控制高血压。

3护理体会

3.1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严重时有烦躁、心悸、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确诊为高血压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注意日常护养工作。

3.2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诸多负面心理和情绪,如抑郁、敌意、同时具有攻击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心理,常感到烦躁和焦虑,身边亲友应该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病症等,除了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更多体贴和理解,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减少其各方面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慰和情绪平复的工作。

3.3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对血压水平一般、主要脏器功能健全的病人应该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散步、做一些节奏较慢的保健操、养花弄草等,合理的家务活动也是一种有益的日常保养,血压较高并症状严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卧床静养,患者睡眠要保持充足规律。

3.4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有一个要点就是低钠,坚持食用低钠食物可以有效帮助降低血压,对于利尿剂的降压效果有辅助作用并降低其出现的低钾反应。建议饮食一天的盐量在5至6g,如果患者有肥胖现象,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也需要进行一定控制,建议每日不要超过30至40g,并增加一定量的运动来降低体重,减少心脏负荷[2]。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比如烟酒、辛辣、高脂肪和高甜度的食物等,饮水量一次不要太大,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增加使用蔬菜瓜果和高纤维食物等。

3.5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也需要注意。刚开始服药时一般服药剂量较小,不少患者服药史较长,服药量较固定,对于此类人群尤其是血压严重增高时间较长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来说,需要注意血压不要降得过低和过快。注意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注,对药物剂量及时进行调整,但不可自行调整服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督促病人准时服药,不要漏服,不可擅自加上忘服的剂量,药物替换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意见。

4讨论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高血压的发病几率在这两年一直都呈现上升趋势[3]。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可预防且可控制的疾病,其中心理方面的治疗和护理对其的治疗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患者身处的环境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会使其病症更加严重,血压上升后病人的负面情绪,包括有焦躁、抑郁、紧张等心理更加严重,使其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诱发并发症等。对于外界产生的压力、患者自身的恐惧和消极情绪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即心理护理的要点,打破其中的恶性循环,稳定患者的血压,使其日常工作生活得以正常积极地进行。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有相当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120例高血压的心理和诊疗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4).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其中22例既往有心脏病史,1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临床观察

在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1)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应用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围阻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肢体及内脏的血液供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衰渴,其疗效较好。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液体滴速,作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的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神态,末稍循环情况,颈静脉充盈度。输液过程中要防止液体外渗。急性心衰症状控制后可改用口服血管扩张剂。

(2)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应嘱舌下含化,在含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肺部罗音情况。

(3)静滴硝普钠治疗慢情顽固性心衰时,首先要了解顽固性心衰的特点及注意治疗前患者的基本情况,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静滴前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注意肺部罗音。静滴以小剂量开始缓滴,每15至30分钟测血压一次,直至血压稳定一小时止。密切观察心率变化,结合自觉症状调整给药速度,药液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一次药液使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溶液变色不能使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并加用血管扩张剂。

3护理要点

(1)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控制活动量,鼓励病人饮水进食,为血管扩张剂应用奠定基础,给予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适当吃些蔬菜水果,以减少便秘。

(2)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有安全感的养病环境,治疗、护理时间尽量集中以保证病人休息。

(3)注意病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在用药的两小时内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用药过程中每15至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5至10分钟测一次心率,症状控制后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尿量及比重,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及末稍循环状态。

(4)把好用药关,扩管药液先从小剂量低速点滴,以后根据病情增减用药量,密切结合临床分析判断异常情况。

篇6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出血  诊断  治疗

    15%~40%的脑出血的患者(甚至可达5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多死于第1个月内,通常在第1周,由于幕上较大出血导致天幕疝,或后颅凹出血。满4年的累计生存率50%~80%。急性期呈意识障碍的死亡率超过1/4,肢体无肌力障碍的预后最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脑出血并发脑干出血或脑出血出现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肺水肿或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预后严重。脑出血的预后有5%取决于丘脑下部和脑干是否受损,及脑水肿的程度、有无肺部感染和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

    一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证实。年龄40-75岁的患者3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  诊  断  

    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通常不能单独从临床上与由脑梗死引起的卒中相鉴别。对临床上确定的脑卒中患者,首先最好是根据临床描述脑卒中综合征和损害的部位,然后做CT以确定诊断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在用抗凝剂前,甚至在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查 CT以除外原发性脑内出血。

    脑内出血的部位可提示出血的原因。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内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其他疾病引起原发性脑内出血不只在这些区域而且也在大脑半球的周边区(脑叶出血)。

    1.诊断要点

    (1)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

    (2)突然起病,有较多的全脑症状,病情进展快,伴局灶性神经症状者。

    (3)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或CT扫描示高密度改变。

    具备第1条与第2条可考虑诊断,如同时具备第3条则可确定诊断。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①头颅CT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 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 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脑CT、磁共振扫描对诊断最有帮助,不仅可以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三  治  疗

    主要的治疗要点是:

    1.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支持性治疗。

    2.停用各种抗凝剂。

    3.降低颅内压,如出现脑积水的症状则可行脑室引流。

    4.对引起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的脑浅表血肿,则行手术切除。这可使患者临床病情恢复(如额叶出血、小脑出血等)。

    5.根据病因防止复发,特别是针对囊状动脉瘤、血管畸形和高血压病的治疗。

处方选择  

    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由出血量、颅压定次数)。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静滴。l周后可加三七总苷类药物,如路路通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

 脑损害症状在起病半年后迅速好转,至第4年有所进步。平均随防3年,发现1/4的患者完全依赖他人护理,1/3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不到一半的人可独立自理生活。糖代谢正常者的功能预后相对为好。急性期肢体肌力0级者预后最差。

    脑出血稳定后,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轻症脑出血偏瘫可以完全恢复或明显恢复,多数恢复不完全,重症可遗留永久性残废。偏瘫恢复越早预后越好,病后7天偏瘫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可独立行走;1个月以上偏瘫仍未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多不能独立行走;病后2~6个月仍可见到恢复,6个月以上恢复慢而少。

    脑出血后在第1周早期加重,可能与脑梗死的原因相同,其神经方面的原因包括:

    (1)复发性出血。

    (2)如血液进入脑脊液(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小脑、脑干的血肿阻塞脑脊液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的流动,则可出现脑积水。

    (3)脑水肿引起局灶性脑缺血、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天幕疝。

    (4)癫痫发作。

    四  经验指导  

    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伴有头疼、血压升高,应首先考虑脑出血,立即行头颅CT,明确病变部位及出血量,制定治疗方案。

    2.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因为脑出血后的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升高的一种反射性自我调节,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3.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4.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情况,特别是意识状态、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情况异常, 应尽早复查头颅CT,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以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和残障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篇7

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语言、肢体功能,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及肢体血供及全身皮肤色泽情况。

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23d,存活29例,其中日常生活能自理18例,死亡1例。

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注意溶栓药物在一小时内的药效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各种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阿替普酶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7-02

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临床预后。而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对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9例, 高脂血症史5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17例;偏瘫并失语11例;意识障碍2例。瘫痪肢体肌力在三级以下,时间在4.5小时以内。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及肢体功能活动情况来判断溶栓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说明溶栓出现颅内出血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急性脑梗塞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塞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全程心电监护,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内,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溶栓治疗时一小时以内应床旁专护,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3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可联合加压治疗(长筒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和药物预防DVA的形成。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治疗35天后死亡。

2.4 并发症观察。蜘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出血;血尿、牙龈、粘膜、胃肠道出血等全身出血;再次卒中(包括血管壁斑块脱落形成栓塞)。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立即停止溶栓治疗。

2.5 药物治疗护理。①应用药物时,应在发病4.5h以内(rtPA),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1]。②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在1h内用微量泵持续泵入[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40滴,并注意血压的变化。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④患侧肢体肌力达3度肌力时,应停止溶栓治疗,并通知医生。

2.6 基础护理要点。①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安静、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观察皮下有无出血情况,偏瘫患者预防褥疮。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呼吸不畅、激动、用力、发热、癫痫等引起颅内高压的因素。避免用力咳嗽、拍背,防止栓子再次脱落。③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④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7 心理护理。大多患者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和改善脑血流循环的重要措施,在选择rtPA溶栓时,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医护人员应同力协作,从根本上消除对病人最有利的抢救时机的延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组织型纤溶酶活剂(rt-PA)可用于3h内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结果后,对脑梗死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时间就是大脑”的新时代[3]。在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建立卒中单元,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成一种综合治疗系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2

篇8

[关键词] 高龄股骨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6-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男21例,女23例; 年龄:80-85岁21例,85-90岁18例,90岁以上5例。致伤原因:摔伤38例,车祸伤6例。伴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4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8 例,肺气肿、肺功能轻、中度障碍12例,糖尿病3例,泌尿糸疾病4例。其中16例伴有两种以上并发症。

1.2 结果 本组44例获得6个月到5 年的随访。根据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定[1],VI级28例,V级11例,IV级4例,Ⅲ级1例。获得满意的疗效。

2 护理要点

2.1 增强病人手术耐受力 高龄患者常有一系列内科疾病,术前须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心、肺、肾功能。对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至少2次,指导病人按时服药,提供血压参数,以利于治疗过程中调整用药量,使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以下。对糖尿病患者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调节饮食,定时监测血糖变化,使空腹血糖接近正常值或允许范围,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尿糖“0-+”之间。鼓励和督促患者积极进行床上活动及锻炼,预防肺部感染。根据老年病人为减少排尿次数而有意减少饮水量的特点,尽早指导病人训练床上排尿,以防止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出现。

2.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入院后存在忧虑、恐惧,适应病房环境相对较差,很多患者出现对治疗的悲观,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情绪极端低落[2]。而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3],应指定专职护士深入病房,在接触中取得沟通,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 照顾使病人尽快消除孤独和寂寞感。根据不同的 文化层次,结合临床出现的症状,有选择地讲解医学相关知识,精湛的 医疗技术及同种病例的良好愈合,消除患者顾虑,增强病人战胜疾病意志和信心,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

2.3 其他护理 老年患者因体质较弱,一旦卧床后,易出现腹胀、便秘的 情况,护士应指导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必要时可按医嘱服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因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率较高,特别要保持全身及局部皮肤清洁,术晨做好导尿、备皮,并于麻醉前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24h内持续心电监护直至平稳。观察切口渗血,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量。正确评估切口疼痛程度,及时注射止痛几剂缓解症状。密切观察肢体血运、感觉、活动情况等。有针对性地观察血压、血糖变化,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2 护理 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采用相应,患肢须保持外展、中立位,外踝处应放置沙袋以防患肢外旋,特别要防止患肢内收及髋关节过度屈曲,以防止人工关节脱位。

3.3 预防并发症护理 褥疮、肺部及泌尿统感染的预防:卧床期间应每2h一次翻身、拍背,翻身时动作应轻柔,幅度不可过大,健侧卧位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以避免患肢过度内收。强化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咯痰,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骶尾部用5%的红花酒精每天2次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留置导尿期间,应嘱患者多饮水,并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尿道口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2天即可拔除导尿管,鼓励病人自行排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多见于术后72h内发生,除应用药物预防外,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尽早鼓励、督促病人进行肢体肌肉舒缩活动及关节活动。如应用骨水泥的患者,术后1天切口疼痛消失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每2-3h1次,每次5min,2天后即可进行膝、踝关节循序渐进的伸屈活动锻炼。

3.4 出院指导 告之病人出院后与医院保持联系,以便正确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避免长时间长距离行走,以延长关节使用寿命。忌作过度下蹲、盘腿动作和坐矮凳,下蹲时臀部最低高度为30cm[4],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定期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3-214.

[2] 李石民.老年行为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2:53.

篇9

【关键词】心理教学 实习护生 应用

        心理教学法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研究解决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科学,使心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科学。我们在心血管实习护士带教工作中,通过应用心理教学的方法,分析了解实习护士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带教计划和措施。

        1 一般资料

        我科每年接受实习护士100名,实习时间平均为4周,其中中专生14名、大专生80名,本科生6名。

        2 各期心理分析及带教措施

        2.1 前期(第1周)

        2.1.1 心理特点 常出现焦虑、紧张及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

        2.1.2 分析 由于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的护生,对医院的工作性质、特点知道得太少,有一种自卑、焦虑、不自信的心理,再加上护生年龄普遍偏小,平时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初次走向社会,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情况、家庭条件、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病人,不知如何与病人交流,因此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工作的压力,如实际临床技能的操作不熟练,带教老师的不熟悉,工作量的加大等等,加上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不够,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常担心受到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的指责,所以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同时并存,给新的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2.1.3 带教措施 当实习护士到科室报到时,首先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要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及工作情况,主动与她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习内容和具体的实习要求,便于制定具体带教计划。每位带教老师在工作中都应耐心指教,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使她们能很快与科室其他老师熟悉,真正感受到老师与她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消除陌生感。在带教工作中,采用一帮一的带教方法,选用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能较好的高年资护师带教。首先让她们熟悉环境,了解本科室疾病的临床特点,讲解基本的护理常规及操作程序,如入院介绍、体温、脉搏、血压的测量和绘制,铺床和晨间护理等,边做边讲解。这种一帮一的带教方式有利于实习护士在适应过程中很快熟悉科室的要求,并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因频繁更换带教老师而影响其适应过程。

        2.2 中期(2~3周)

        2.2.1 心理特点 护生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有一种强烈的探知欲望,对周围的一切既好奇又跃跃欲试,有的实习护生就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感,心理需求及求知欲望增强,普遍存在做具体治疗工作之前的“怯阵”心态。 

        2.2.2 分析 新的工作生活已基本适应,来自前期的各种压力有所减轻,实习护士逐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希望科室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更多的机会,如在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静脉采血、心电监护等等的实际操作中,对实习人员要有系统的工作计划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能给予专人辅导。

       2.2.3 带教措施 由于实习护士来自各地不同级别的学

校,年龄、学历、实习的进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带教工作中应根据各自实习内容的不同,根据层次、能力的差别,我们坚持因人施教。常规护理操作中的静脉输液,是每个实习护士面临的一项必须过关的基础护理操作,她们在面对病人时,由于病人的不配合,往往情绪紧张,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肌肉抖动,手也会出现颤动,致使定位不准,静脉穿刺失败。这时带教老师就要主动与病人沟通,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例如:亲切的问候,礼貌的称呼,鼓励的语言等,取得患者的配合,这样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就排除了许多不良的干扰,便于集中注意力,这样静脉穿刺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我们重点在熟悉本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的操作、冠心病的护理、高血压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在专科知识方面由初级阶段到提高阶段再到熟练阶段,逐渐使实习护士了解、掌握。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的概念、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的治疗,让实习护生知道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在冠心病、高血压病的重要意义,让实习护生熟悉常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及用途,使实习护士做到心中有数,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避免紧张。通过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科室定期业务学习、操作训练等形式,掌握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要点,提高实际能力。对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实习护士应适当减慢工作进度,如出现差错,带教老师要及时帮助她分析总结提出防范措施,避免进入失误紧张再失误的恶性循环;对业务接受能力较强的实习护士尽量满足其工作需求,但一定不能放眼。在理论实习带教方面,一方面我们带教老师也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理论带教意识,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科室经常组织一些业务学习和理论讲座,鼓励护生积极参加,为她们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机会,使实习护士感受到科室并没有把她们只当成劳动力看待,而是有计划地进行带教培养工作,帮助实习护士在短时间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得到一定提高。

        2.3 后期(4~5周)

        2.3.1 心理特点 思想负担有所松散,存在忧虑的心理状态。基本的临床操作已经能够独立执行,加上即将离开工作环境,工作精力有所分散。

        2.3.2 分析 由于实习护士在实习后期,了解了基本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技能操作,自认为这样就可以独立地胜任这份工作,工作时难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同时要转入其他科室实习、投入新的工作环境,担心新的环境给自己将要带来的压力及带教老师的严厉程度等,都会影响这一阶段的工作。

        2.3.3 带教措施 根据实习护士后期心理变化特点,科室可通过座谈会或个别交流形式,一方面虚心听取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要求,一方面肯定实习护士的成绩,主动把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她们,增强她们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同时告诉她们下一站要去实习科室的基本情况,让其对新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打消心中的顾虑。我们既要理解实习护士此期的心情,又不可放松带教工作,工作中一定要把好关,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实习护士在后期阶段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有始有终地完成实习任务。

        3 小结

        通过对实习护士心理带教工作的总结,我们体会到实习护士的带教不同于进修护士的带教,也不同本科室的青年护士带教。要在短时间内使她们掌握了解一定难度的专科知识,除了实习护士的自身努力外,提高教学水平、更新带教老师的知识结构、拓宽教学模式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开展实习护士心理教学有助于临床带教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19):69

篇10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长期的血压升高易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1]。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易发生休克和水肿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2]。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特点,掌握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提高其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共选取6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院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6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5.4±2.6)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面色差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听诊有湿音和哮鸣音。

1.2 急救措施

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同时予以患者吸氧护理,并将60mg的呋塞米(由广东省台山市新宁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44020324)和40mg的硝普钠(由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0058958)加入50ml的生理盐水中用微量泵泵入,初始速度为每分钟1毫升,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调节输入的速度,使患者舒张压控制在70-80mmHg,收缩压控制在(110-150)mmHg。

1.3 护理分析

1.3.1 基本护理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及时更换床单被褥,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护理。

1.3.2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基本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精神状态以及皮肤的温度等变化,当患者的收缩压下行将小于80mmHg,舒张压小于50mmHg,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调节给药的记剂量,适当的升压。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要认真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在输液过程中,要控制输液量和滴速,除此之外,还要防止患因利尿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1.3.3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变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要多进食清单、易消化的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同时要保证营养,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的畅通。

1.3.4 吸氧护理

为纠正患者低血氧症,可以予以患者高流量的吸氧护理,以减少肺内的泡沫,用20%的酒精进行湿化吸氧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吸氧时间不可过长,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予以面罩给氧,在给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及时调节氧流量,减轻心脏的负荷。

1.3.5 健康教育护理

向老年患者讲解相关疾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预防等疾病知识,加强老年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防止部分患者因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影响治疗效果。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1.3.6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会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病情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关心老年患者,耐心的解答老年患者的疑问,向其讲述成功的案例增加其信心,鼓励老年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7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评估其病情变化,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增加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血压变化以及相关的心功能变化等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方案及临床护理要点。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达到Ⅱ级。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好转,达到Ⅰ级。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3]。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血压变化以及相关的心功能变化等指标录入至统计学版本为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χ?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前,心功能为Ⅱ级的有9例,Ⅲ级的有42例,Ⅳ级的有14例,经过治疗后,心功能为Ⅰ级的13例,有Ⅱ级的有20例,Ⅲ级的有27例,Ⅳ级的有5例,经过治疗后,6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0例,有效的有53例,无效的有2例,有效为96.9%。

2.2 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以及心功能变化

经过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就是高血压,因此,控制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如果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方面,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科学饮食,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戒烟戒烟,减少对心脏的损害。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部分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治疗的过程,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积极配合治疗。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予以及时有效的急救,并予以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血压和心功能变化,提高总有效率,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65例患者总有效为96.9%,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

参考文献:

[1] 马秀花.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4(4):494-496.

[2] 彭小玲.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5,(7):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