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管理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管理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 现状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1-02

1 我国工商管理课程的概述

1.1 工商管理课程的概念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只有科学的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合理的进行计划骨干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士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质,以推动社会进步。

1.2 工商管理课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和系统性。在正常情况下有自己的制度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面广,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的。他们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法律、原则和理论,学生要认识到感知水平的限制,工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

2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2.2 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2.3 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3 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3.1 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3.2 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3.3 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游戏和活动中心的课程模式,是指院校培养的就业能力为核心,以竞争机制为引导,把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游戏和竞赛中培训和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种族种族和促进评估目的。例如,设立就业计划方案的竞争,就业培训计划或创新性的新的游戏活动。

结束语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就业方式,及时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桂陵,彭斯超.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09(12)

篇2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色展开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而总结得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经济管理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管理型人才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运用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企业,可以大大地减少企业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因此经济管理人才也日益受到企业的热捧。高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基础深厚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必须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采取创新性的改革策略。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具体指出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所采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学;特点;存在问题;改革策略

济管理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当前市场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理论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对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真正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经济时展需要,具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一、高校教育特点以及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所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的就是培养出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本科教育与传统的高中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别,高中教育注重基础性知识教学,教学课时和教学科目都比较固定;本科教育的教学课程数量居多但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内容更加宽泛和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二,高中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试能力考核,而本科教育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针对性。经济管理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的经济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对比所学的经济原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参与性。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观点加以分析,在相互的讨论过程中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实践性。经济管理教学旨在培养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别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验操作,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毕业后对经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学生管理经验的积累。

二、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在实际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进行处理。但是目前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高校目前的经济管理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课程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由于过分放大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容易降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学习兴趣。很多经济管理的任课教师对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科学,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容易忽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从而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应用性比较强,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配套教学硬件设施和实践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硬件设施配备和实践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在经济管理课程上需要针对教学案例播放某些视频,但是由于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多媒体设备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到教学内容。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着教育实践基地发展滞后的问题。由于学生会在经济管理的实际课堂中学到如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以及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地加以演练,那么学生就很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由于学生实习的地点多为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经济相关单位,而专业所涉及的岗位也包含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比较核心的部门,因此多半不愿接收在校大学生的实习,因此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和实践基地缺乏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实践性教学程度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经费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还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首先,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收获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的很多实践课程都停留在了形式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其次,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理论加上实践举例的方式,缺乏一些实践环节的安排,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经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经过实践平台上的操作练习,是根本无法累积到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操作所学的理论知识,那么一旦学生遇到了实际问题就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最后,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宽泛,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行业领域相关知识非常多,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多地关注了书本教材上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对实际前沿的实践理论脉络无法从整体上清晰地把握,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三、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本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教学改革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要想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实际的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将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一定要对整个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和划分,准确定位经济管理的专业特点,包括其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其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意义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优势,真正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性地开展教学,并灵活而及时地进行教学时间上的安排和调整,突出环节中的重点。最后,课程本身要有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考核标准,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考核成绩中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和真实的评估情况,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2.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重视,而实践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形式,如运用ERP沙盘模拟形式开展经济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机会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其次,安排学生到社会企业的实习,制定系统的实习指导方案,包括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还可以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经济管理的真实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建立多种模式并用的实践教育平台,鼓励学生运用自身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推进创业实践。通过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等三方面的协调管理,搭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可以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最后,还可以依托于一些课外科技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技能,利用一些如竞赛等渠道有效地提高实践效果,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班、创业研讨会、创业俱乐部等,还可以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举办一些挑战赛,如电子商务大赛、商务公关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股市期货模拟大赛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较一些如土木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性比较突出的专业而言,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不是很强,但是其实际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毕业生在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更是多样,因此对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并且要注重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全面,要适当地进行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的介绍,要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多了解一些社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识。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最新的发展形势,介绍一些经济管理理论的新情况,如增加一些对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理论的讲解,最好是能够借助一些真实性的案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广泛从事于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经济部门,也会有很多人在大中小企业担任经济相关的管理工作,因而其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因此需要在相关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革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平.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180

[2]欧阳胜.基于微信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论[J].信息化建设,2015,05:75-76

[3]刘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187-188

[4]欧阳胜.高校电子商务在线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377-378

[5]林云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4,09:108-110

篇3

[关键词] 企业大学定义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一、企业大学产生的背景和定义

企业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27年通用汽车成立GM学院,但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是近十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信息技术及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竞争环境的压力;二是企业内部“人才过时”的问题。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具备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自主且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员工。企业大学的观念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倍受重视,是企业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

企业大学的定义,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未达共识。李察・ 迪积(Richard Dealtry)在2000年定义为“一个组织性的专业管理流程,在演变的商务环境中,不断注入一种尊重知识,以才领导的企业文化。” 另一位企业大学专家麦克・艾伦(Mark Allen)在2002年提出“一所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的实体,是作为一个战略工具,借着不同活动来启发及培养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知识及智慧,以协助公司达成任务。”前者的定义侧重于营造一个学习型文化的氛围,把企业塑造为“学习型组织”。后者的定义融合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新管理观念。尽管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理念相关。从深层次上讲,三者之间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Prince 和Stewart在2002年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出了企业大学是有知识管理、组织性学习及学习型组织结合而成的观点。

二、企业大学与传统培训部门的区别

企业大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是传统培训部门的升级,而是一种战略层次下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就是“企业”二字,企业大学中的教学、培训都要围绕企业这个核心展开。企业大学在许多层面上与传统的培训部门有很大的差异。

1.企业大学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企业的学习需求,针对企业战略建立学习战略方案。企业大学不仅关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更重视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传统培训部门只提供行政服务,一般根据主管和员工的培训要求被动式做出反应。

2.企业大学属于战略层次,独立经营,确定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及贯彻性,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和目标。这对于跨国公司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大学能够集中资源和管理,避免培训资源的重复及分裂,确保战略、目标和文化的统一。而传统培训部门属于战术层次,通常依附人力资源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培训资源分散。

3.企业大学提倡“终身学习”的持续流程,提供全方位的“硬性技能”和“软性技能”课程,如领导能力、创意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课程。培训部门的课程形式固定、单一,通常课程设计的对象为一般员工,内容深度有限,培训局限于提高工作岗位技能。

4.企业大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CEO、高层经理、商业单位及员工全面支持与认同,相反,培训部门几乎不进行内部行销,直接指定员工来接受培训,认同和配合程度较低。

5.企业大学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即整个企业工作绩效和核心胜任力的提升,而传统培训部门以提升个人技能为主。

总而言之,企业大学是积极性、专业性及长期性的独立个体,用企业品牌和大学的称号,显示企业对投资人才资本的长远承诺。

三、中外企业大学发展的现状

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按照新企业大学研讨研究报告,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企业大学以每两年400所的速度增加,至今有2000多所的企业大学。2002年美国公司花费在企业培训费用每年大约560亿美元,英国160亿英磅。在中国企业大学也在蓬勃发展,除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可口可乐、惠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国内企业大学,海尔、联想、伊利集团、TCL、泰康人寿保险、华为、康佳、金蝶、实德、力诺、金大地、UT斯达康、吉利、蒙牛、武汉小蓝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企业大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专家预测,5年之内,国内的企业大学还会有相当大的增长。

一般跨国企业平均花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总薪金的10%。根据2005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41.30%的国内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39.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5%;15.22%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5%至10%;4.35%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0%以上。调查显示企业基层员工每年接受的培训次数整体高于中层和高层,基本技能培训是基层员工首选培训内容(占85.11%),管理技能培训是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培训课程(分别为78.72%和74.47%)。 由此而得,国内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上并不是很大方。当然企业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必然增加企业的成本,这是多数国内企业所不愿看到的。(以上数据来源:省略)。

一项研究中国培训行业的报告指出,跨国企业对员工培训需求和花费最高,本地公司中,国有企业领先,其主要培训项目是技术训练。美国培训发展协会(ASTD)2002年的研究显示,企业利用外部培训机构的各项比率,顾问公司最高(96%),独立顾问和产品供应商其次(84%),大学位于第四(68%)。根据培训业在中国(2004目录)显示,中国企业所采用的培训提供者的各项比率,顾问公司最高(77%),独立顾问其次(67%),大学最低(8%)。可以看出,国外与国内企业都愿意聘请顾问公司、独立顾问进行课程培训。但在与大学合作培训上,两者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四、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

企业大学的经营,就所培训服务对象来说有三种:第一是对内式企业大学。服务的对象局限于企业的内部员工,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持续地提升企业内部各级员工的工作绩效、综合素质和传承本企业文化,称为企业自制人才的基地。如联想大学、海尔大学、泰康企业大学等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大学属于对内式企业大学。第二是对外式企业大学。外式企业大学的典型是中国惠普有限公司2001年创办的惠普商学院。惠普商学院将企业大学对外培训的功能发挥到极至:惠普商学院所有的培训都面向外部客户开放,通过将惠普公司多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并加工、设计成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培训课程,介绍给国内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到目前为止,惠普商学院相继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设银行、万科股份、铁道部、国税局、平安保险等企业提供近千场定制培训服务,参加过培训的人数已超过4000人次。这样来看,惠普商学院更类似专业的培训机构。惠普商学院的授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及一线经理人,他们将宝贵的经验、个案与学员直接交流,使学员获得了传统高校学院所鲜有的“第一手”资料与“实战”借鉴。第三种是内外结合式企业大学。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如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连管理的日益重要,来自客户和供应商的需求也被公司视为至关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这就导致了公司大学必须重新调整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不仅致力培养出色竞争能力的员工队伍,而且要“对外开放”,为外部客户提供培训服务。典型代表是摩托罗拉大学,它在2002年从一个纯粹的企业内部大学转变成为供应商客、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战略同盟,通过他们提供的培训和咨询,把摩托罗拉公司70多年的在全球积累的经验与合作伙伴分享,以改善其业绩。摩托罗拉通过对外释放摩托罗拉大学这一培训资源,更好地和客户进行双向沟通,更容易认同彼此,以此进一步巩固与他们的合作关系并增强客户的忠诚度。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学中很少能做到培训资源开放。

企业大学的管理课程大部分是专门订制的,不同于普通高校商学院提供的传统公开课程。由于每个企业所采取的战略目标都不同、每个行业特征不一、企业自身条件各异、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不同等,企业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可能有统一标准。对内式企业大学大部分会按照职位和工作级别来组织培训课程,对高层、中层、低层员工分别设计不同级别的学习计划,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期限等。例如,泰康企业大学下设四大主题学院:营销学院针对业务员层级;经营学院涉及业务主任和业务经理;管理学院服务与业务总监和营销服务部经理;教育学院面对全系统专、兼职讲师和组训人员;共包含25门必修课和20门选修课培训项目,采用多元化训练,如讲课、角色扮演、研修等。对外式企业大学像惠普商学院拥有完整的体系,能够提供领域广泛的企业培训课程的企业大学现在国内还并不多见。内外结合的企业大学在课程设计上依据本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开发,有的企业兼顾价值链上的所有客户和供应商,在更深层次上进行营销、占领市场,如UT斯达康大学、金蝶大学等;有的还提供认证课程,如甲骨文大学软件认证、金蝶ERP认证、SAP公司顾问学院SAP认证等;有些则与高等学府合作,或结合自身产业经营优势创办专业学院。企业仰赖大学或学院的智力资源,大学依托企业的资金和品牌,从而形成市场――企业(行业)――大学(学院)――人才――企业(行业)――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共生双赢。如北京吉利大学、托普软件学院、力诺大学等。

企业大学为了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会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行动学习、体验学习、教练式训练、回馈方式(360°评估)、电子学习(E-Learning)和混合方式等,哪一种较为合适,通常根据情形而定。目前,在美国有超过60%的企业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据美国培训发展协会(ASTD)预测,到2010年有90%公司员工大于500人的企业会采用这种方式。据Bersin & Associates的2005年度企业E-Learning分析报告,目前全球超过25%的公司培训采用了在线模式,中国企业E-Learning还限于电信、保险、银行等少数大企业。但自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E-Learning正在加速启动之中。电子学习优于课堂教学无疑是快捷、广泛、低成本、高效率和较高的回报率。

五、企业大学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是中国企业家在探索现代企业管理道路上迈出的不可或缺的一步。总体而言,当前企业大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实施还面临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企业对员工缺乏信任,担心花钱培养了人才又留不住;培训往往被认为是成本,不是投资;培训预算集中在高级管理层,部分企业把教育基金全部用于高层修读MBA、EMBA等。第二,企业缺乏清晰的远景,对企业大学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一年开设什么课程、培训多少企业员工无规划,企业大学形同虚设。还有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明白企业大学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或传统高校教育的区别,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企业大学,结果可想而知。第三,一些国内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办的方式,但实际上不少联办大学往往为了完成定单式培养任务而放松培训人员的考核要求。因面子、关系而产生的管理不严格尤其出现在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上面。第四,课程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并没有真正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很多企业抱着旧观念,把员工安排到正统学院或培训公司上课,在指定的课程中选择一些课程,无法达到为企业发展人才的目标。

1.必须立足本地化。由于中外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造成了跨国公司企业大学与中国本土公司的企业大学,在培养、提升和储备人才上,既有共通的地方,又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中国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与西方有相当的差距,而企业大学概念和研究全都是以欧美西方国家为主,所以不可能完全套用国外企业大学的模式。例如,国外企业利用360度平衡计分卡,但将它应用于国内的企业,这样往往是缺乏客观和准确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中,企业成员非常重视“关系”,尤其是下属评论上司时,都会给比较高正面的分数。所以,在引用西方企业大学模式的同时,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具体环境。

2.企业大学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战略、成为功能完善的机构,未来的企业大学应该超越原有职能,根据客户的需求,为所有的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达到帮助本企业及商业合作伙伴更快、更有效地完成目标。

3.考虑到企业大学高额的建立及营运费用,将来的企业大学不能依赖企业拨款,而是视为企业的一项营销业务。企业大学的规划和运作由一个独立的商业单位来经营,策划有效的培训营销项目,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拓宽多种方式的创收项目。

4.在选择课程方面,未来的企业大学要以客户服务为导向来经营,根据企业各部门的短期和长期学习需求,指定相应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发展趋势是企业大学提供弹性课程,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电子学习网络平台,让员工自己负责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自行管理学习。

篇4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选择和分析;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志军(1986—),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

一、引 言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国外各种商业平台和开源平台也大量进入中国,网络教学平台市场一片繁荣。与此同时,我们依然看到众多机构仍在花大笔资金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其理由是现有的平台满足不了其需求。调研发现,其根本原因是用户不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对自身的需求模糊,且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分析的标准,导致选择过程比较盲目和片面,甚至作出错误的决策。解决该问题最可行的方法是构建一套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决策的选择和分析模型(Selection and Analysis Model,简称SAM),帮助用户在明确自己需求的同时,全面分析、对比、鉴别、诊断和评估各个平台,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和已有研究述评

(一)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网络和专家指导,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以LearningSpace、Topclass、Virtual、Blackboard为代表的商业平台和以Moodle、Atutor、Claroline、Sakai、LAMS、JoomlaLMS、Claroline等为代表的开源平台,这些平台都支持多国语言(包括中文),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得到了中国用户的关注。国内研发的较成功的平台有以Vclass、4A、清华教育在线(THEOL)、电大在线、WebCL等为代表的传统型平台和以学习元、下一代互联网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篱笆桩等为代表的体现Web2.0理念的新一代学习平台。

(二)已有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经调研发现,国外在2003年就开始了网络教学平台比较、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且出现了专门的比较与选择平台的机构与网站(如省略/)。其中比较典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如下五个:(1)Edutools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1](2)Ferl在2005年提出的学习平台评价模型(Learning Platform Evaluation Model);[2](3)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于1999年公布的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3](4)美国纽约州教育技术服务机构(EduTech)提出的EduTech的评价框架;[4](5)英联邦学习联盟开发的评价工具(LMS Report Card)。[5]这些指标都试图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指标在国际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Edutools至今还有一些机构在使用)。而国内对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的研究较少,2003年张伟远教授在《网上教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构建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6]此外还有两个借助国外的Edutools标准对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评价的研究[7][8]以及一些平台之间的比较研究。[9~17]分析发现,现有指标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设计时间较早,并没有进行持续更新,已经落后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

英联邦学习联盟指出:“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提供的评价量表只是当时平台发展情况的缩影,要跟上发展的步伐,此评价工具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基本上半年到一年更新一次。”[18]上述指标都是在1999年到2006年期间制定的,其更新的步伐没有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同步,一些新的学习理念与模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的新技术均没有体现,如学习设计、分布式认知等理念,移动通讯技术、语义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Web2.0等。

2. 很多评价标准都只停留在功能或者功能模块有无的层次

根据袁松鹤归纳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研究的三个阶段(功能评价阶段、可用性评价阶段、有用性评价阶段),[19]这些研究关注某项功能的有无,属于功能评价阶段的研究,而可用性评价阶段、有用性评价阶段的研究还没有开始。我们知道,同一个功能有多种实现形式,它们的逻辑结构、页面布局等都会影响到交互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所以仅从功能有无来评价,无法深入分析平台是否能够顺利地支持教学和交互的开展。

3. 以功能评价为主,缺乏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

这些指标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功能实现而忽视用户体验与教学实际需求的结果,导致功能虽强大,但是逻辑不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使用习惯和教学的实际需求而被搁置。这也可能是在Edutools网站上评价最好的Blackboard(8.0版本),却遭到了中国众多用户批评的原因之一。

4. 不符合中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和用户习惯

我国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开始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国外平台的特点,如对精品课程的支持、对界面设计的注重,并且开发出了一些符合中国教学实际情况的功能。国外的平台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很多本土化的改造,特别是其命名体系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外的很多指标体系较难被中国用户接受。

5. 均只注重对平台进行打分,评价优劣,并非帮助用户选择平台

从这些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出发点来看,这些平台都注重评分,通过评分来区别平台的优劣。笔者认为,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其所面对的用户群体和使用的情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平台的优劣是不合适的,并且用户需求的差异性较大,在某套指标体系中得分较高的平台,并不一定是对用户需求满足比较好的平台,反之亦然。

因此,真正有资格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的应该是明确自身需求的用户。用户只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选择和分析才能够对平台作出较客观的评价。此外,对于用户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针对性、越能体现自己办学特点的平台越好。如果功能与办学特色不匹配,功能太多反而是一种累赘。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制定的出发点应该是帮助用户明确自身需求,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帮助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分析平台。

(三)SAM构建的原则

根据已有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希望构建一个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教学平台选择模型,模型构建原则如下:

1. 理论和实践并重,融合最新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最新技术与最优秀的实践

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紧跟学习与教学理论、最新技术与最优秀的实践,才能真正帮助用户作出理性的选择。如建构主义、情境认知和分布式学习理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形式的要求,Web2.0技术给网络教学平台带来的变革等都应该体现在该模型中。

2. 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

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重视不仅是用户选择和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工作宗旨。应该把这两点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个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评价的流程中,以此来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才能够开发出高效、易用、交互友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对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的关注是本研究最高指导原则。

3. 以区别不同网络教学平台为特点,以帮助用户选择和分析平台为目的

本研究中将总结适用于不同用户群体、不同情境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具体指标的设计需要帮助用户了解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分析同类型的平台,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4. 结合中国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和用户的习惯

具体指标的总结将重点参考国内的优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际,采用中国用户所熟悉的术语,体现对精品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相关规范的支持。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为了构建该模型,本研究从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模型维度的确立、每个维度下具体指标的设计、该模型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各部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如下:

一、二级维度的确立经历了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用户调研与网络教学平台分析四个相互交错、不断修改的过程。(1)通过文献分析获得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的整体把握。(2)通过对教育软件评价理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理论和用户体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为本模型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3)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不同用户选择平台时关注的重点,提高模型的针对性。(4)通过对主流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模块、具体功能特性的分析和比较,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发展情况。

具体指标的设计经历了共性指标构建、个性指标构建和最终指标形成三个阶段,通过多轮反复修改,才形成了最终的指标。在此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具体如图1所示。

模型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析和评价。(2)用于适用于不同使用情境和用户群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参考模型的构建。

四、SAM各级维度和指标的确立及效果验证

(一)一级维度确立

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外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维度只包括课程设计和开发、资源管理、教学和学习支持、交流协作、管理五个方面。根据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实际和本研究的原则,对其修改和调整如下:

1. 增加教学可用性、用户体验两个维度

网络教学平台不同于其他社交或商业平台之处在于其教学可用性。教学可用性主要关注通过对教与学过程的支持来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和学习者学习技能的提高两个方面。[20]对教学过程的支持体现在对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对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包括合作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的支持,而对学习过程的支持体现在工具支持、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学习迁移发生等方面,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学习者学习技能的发展需要通过给学生提供符合自身水平和能力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资料等,促进教师和学生习惯的养成,即适应性学习,并且能给用户提供一个便于教学和学习开展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用户体验表现在平台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是否友好,功能的设计是否简约、易用,能够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支持等方面。用户体验从低级到高级包括感官意义上的体验、知觉意义上的体验、行为意义上的体验、情感意义上的体验四个层次,[21]良好的体验能够给用户带来感官、知觉、行为、情感上的满足,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保证教学效果。

2. 增加学习评价、技术特性两个维度

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特点即能实现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全面记录与跟踪,这些信息是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通常设计多种活动、作业或者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习评价功能是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特别是在远程学习中,该功能尤其重要。目前它也是各大网络教学平台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支持多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清华在线设计了基于CIPP 模式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系统,[22] 4A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和开发了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23]这些都说明学习评价是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特点。而从调研来看,以往的指标都忽视了学习评价功能。

此外,技术特性,包括平台在部署、安装、访问、维护的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要求。这些都是用户(特别是管理员)在选择平台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 修改与调整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交流协作、教学与学习支持三个维度

IMS在2003年开发了学习设计规范( IMS Learning Design),来支持学习活动的设计;余胜泉教授等在2009年提出e-Learning 平台的发展九大趋势,第一条就是“从内容到活动”,即从注重对内容的设计和管理转向注重内容和活动的设计与管理。[24]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规定:“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25]由此看来,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与学习内容等同网络课程的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即支持网络课程,因此有必要将 “课程设计和开发”分解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支持系统从为教师的教提供更好的支持转变为学生探索、发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提供工具支持,辅助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弥补师生时空分离造成的不足,即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因此将教学支持修改为学习支持。同时交流也是学习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将其纳入到学习支持中。

经过上述修改,选择模型的一级维度为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管理、技术特性、教学可用性、用户体验九个维度,其中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资源、学习评价五个维度与武法提教授对网络课程要素的界定网络课程的六个要素[26](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可用性中)相吻合。这九个维度分为两个层次,教学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它们既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考察维度,又是各个具体功能模块设计的重要考察点。一级维度如图2所示。

(二)二级维度确立

笔者通过按照一级维度对国内外18个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梳理和分析,将其进行拆分、分析,相似功能合并、归纳。根据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的Silius等对教学可用性的界定,以及用户体验、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构建本模型中的二级维度(如图3所示)。

其中教学可用性包括教学设计、协作和合作学习、适应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环境、激励机制、教学标准兼容性六个方面。用户体验包括功能设计与定制、交互设计、帮助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和易用性六个方面。学习内容专指结构化的内容,而非结构化的内容属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依托于学习内容而开展,包括如答疑、讨论、调查、投票、任务布置等学习活动,也包括由这些活动组成的学习活动序列。但诸如作业、考试、测验等与学习评价密切相关的活动,尽管在很多文献中都称为学习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用于学习评价,因此将其纳入学习评价中。

(三)具体指标形成

通过图1所示的具体指标的研究过程,征求专家、用户、开发人员的意见,经过五轮的修改,形成了各个维度的最终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通用性和用户对具体指标的重视程度,所有的指标被分为基本项(共性指标)和扩展项(个性指标)两类,其中基本项是平台的基本的判断标准,扩展项代表了平台的最新发展。

为了保证该指标体系的效度,笔者邀请网络教学平台的专家(4名)、一般用户(4名)、有选择网络教学平台选择经验的用户(4名)对该模型进行评价。

根据访谈结果,笔者将重复指标删除,相近指标合并,对歧义指标进行解释,并调整指标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包括9个一个维度、38个二级维度和272具体指标(其中基本项166个,扩展项106个)的最终模型。

为了帮助用户更直观地查看各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笔者采用雷达图的形式将维度的结果可视化。本分析模型没有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某一模块重视程度的不同而自由设定。雷达图的构建方法如下:总得分/某项总分乘以5,转化成五分制评分标准,然后在雷达图的编辑状态输入分值,即可以雷达图的形式查看结果。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使用效果,笔者邀请了三位用户采用SAM对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报告,二级维度的一致性达到100%,三级指标中只有1~2个指标存在偏差(后调查发现偏差是由于有些用户不了解最新开发的功能)。用户指出该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和反映4A网络教学平台的真实情况。并且通过将4A的雷达图与Moodle的雷达图进行叠加(如图4所示),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个平台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别以及各自的发展空间。

五、基于SAM的教学平台选择参考模型

在SAM效果验证过程中发现该模型对用户的专业化要求依然比较高。为进一步简化操作,帮助用户区别不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类平台,笔者根据用户群体和使用情境将平台分为中小学辅助、高校辅助、远程学习、教师培训、企业学习平台五类。利用SAM分析不同类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得出各类平台的特点及参考雷达图。为避免个人总结的主观性,笔者邀请了27位专家对五类平台在九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总结的特点进行评价,从而构建了这五类平台的参考特点以及理论上的参考雷达图。

(一)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和参考雷达图

1. 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

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特点:编辑器操作简单,拥有常用的编辑功能,支持公式编辑,允许嵌入多种动画表情和互动方式(红花、掌声)等以增加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习活动以讨论、调查、投票、答疑为主;拥有符合中小学生实际教学特点的课程学习和辅助学习工具,如语文阅读与写作工具,英语、数学学习工具;允许嵌入配套的学科学习资源库,支持个人、班级、系统资源库的管理和共享;有专门的教学设计工具(授课页面),方便教师设计教学和学生参与学习;支持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的设计;能支持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管理方面,系统能直接生成年级以及年级课程目录,支持对课程、班级、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批量化操作与管理。平台功能简单实用,易于学习和使用;平台整体风格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

根据典型平台分析以及专家调查结果,中小学辅助教学平台参考雷达图如图5所示(理论值是根据专家对此类网络教学平台在八个维度的评分的平均值统计出来的,下同)。

2. 高校辅助教学平台

高效辅助教学平台特点:对在线网页式学习内容要求比较低,内容的管理以文件夹管理课件或者大纲直接关联课件为主;学习活动主要以讨论交流、调查投票、答疑、在线交流等形式为主。拥有整个系统范围内用户的讨论交流(简易化的学习社区);注重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分享的支持;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展示;注重对考试、作业、成绩的管理;要求有较好的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支持机制;支持研究型教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注重用日历(日程)来管理学习任务;能够按照专业和班级进行管理用户;系统功能分类明确,操作简单。

根据典型平台分析以及专家调查结果,高校辅助教学平台参考雷达图如图6所示。

3. 远程学习平台

远程学习平台特点:对九个维度的要求均较高;特别强调对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支持和编辑,包括文本和视频的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结合;支持给每一模块提供建议学习时长,并记录学生学习历史情况,可自动从上回学习结束之处开始学习;支持常见的学习活动,并能够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支持;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拥有清晰、便捷的同步、异步学习支持和Web2.0的互动交流方式;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易于检索使用的资源库;支持自动化答疑;注重教学设计功能,支持导学设计、重难点展示,并能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支持多样化的激励机制的设计;有提醒机制帮助或提醒学习者参与学习;拥有学习资源的自适应机制,支持多样化的帮助形式,能够给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帮助。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远程学习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7所示。

4. 教师培训平台

教师培训平台特点:学习内容方面支持按专题提供培训;学习活动方面,支持多种互动交流方式,并能为教师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拥有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资源的专门的资源库,并能支持在线播放优秀的教学视频案例;拥有多重合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方式(支持协同备课、wiki、协同研究);支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开展;支持“自组织”式的圈子和团体的构建(形成同伴互助团队);支持教师的知识和人际网络的构建与共享和师徒制学习的开展。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教师培训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8所示。

5. 企业培训平台

企业培训平台特点:支持企业知识管理、分享与共建;拥有员工职业发展和岗位认证体系;支持企业的岗位能力课程模型;能够为各种数据提供强大的统计报表的功能;拥有强大的在线考试功能;具有积分和激励管理功能;支持辅助企业文化管理;遵循ISO10015标准(ISO10015培训过程管理);能够与内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有基于组织架构的分级管理和岗位纵向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

根据专家调查结果,企业培训平台参考雷达图(理论值)如图9所示。

(二)SAM的使用方法介绍

该模型的使用比较灵活,用户可以用于单个平台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多个平台的比较,还可选择全部指标或者部分指标进行分析。最佳使用方法,是先了解自身需求,判断所要选平台的类型,根据提供的不同类型参考模型和参考雷达图,选定功能点和具体指标,然后对平台进行分析,形成对比报告。为了直观地比较各个平台,可计算各维度得分,将得分输入雷达图中进行对比,然后作出选择。具体流程如图10所示。

六、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从如何帮助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的模型(SAM)。在广泛调研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构建的原则。通过文献调研、理论研究、平台分析与比较以及用户调研确定了该模型的一、二级维度,并通过共性指标构建、个性指标构建和最终指标形成三个阶段,确定了具体指标。最后基于平台分析和专家调查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群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性和参考雷达图。

该模型着重从教学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角度来综合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体现了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学、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注重功能的易用性等特点。具体指标的设计既立足实际又注重发展。例如对内容和资源的协同构建,对序列化学习活动、发展性评估、个性化学习、Web2.0技术对教学的支持、知识管理和人际网络等的关注,对平台功能的开放性、灵活性的重视等都较好地顺应了网络学习时代对平台的要求。希望该模型能够帮助用户明确自身需求,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不过,该模型缺乏相应的系统提供支撑,用户只能手动查找、分析、计算,操作不太方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基于该模型开发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分析的软件,使分析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同时,随着新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出现,网络教学平台将继续发展,该模型也应随着平台的发展而调整、发展。

[参考文献]

[1] Edutools[EB/OL]. 省略/static.jsp?pj=4&page=HOME,2010-09-16.

[2] Félix Buendía García.Evaluating e-Learning Platforms Through Scorm Specifications[EB/OL].省略/Multi2006/ Papers/15/S020_EL.pdf,2010-11-12/2011-4-10.

[3] Sandy Britain, O.L. 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D443394, 1999-00-00/2011-04-15.

[4] Evaluation of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2005. [EB/OL].edutech.ch/lms/ev3/,2010-7-11/2010-8-14.

[5] [18] LMS Evaluation Tool.[EB/OL].省略/SiteCollectionDocuments/LMSReportCard_Final.xlsCC-BY-SA-3waynet Inc.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2004.

[6] 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环境评定指标体系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17):34~39,78~79.

[7] 黎加厚,赵怡.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9):64~71,75.

[8] 王志军,余胜泉.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73~78.

[9] 范良聪.Atutor、Blackboard和Moodle之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09,(6):130~133.

[10] 缪茜惠.Claroline与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5):500~503.

[11] 闫静怡.LAMS与Moodle的比较与整合[J].软件导刊,2010,(3):19~20.

[12] 王木林,洪伟林.Moodle和电大在线平台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5):53~55.

[13] 何银.Moodle还是Edu2.0——教育欠发达地区的LMS选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70~72.

[14] 张丽,孟红艳.Moodle与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之比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76~78.

[15] 王海荣,刘丙利.Moodle与Sakai功能对比及对公共服务教学平台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8,(6):67~69.

[16] 翟菁.SAKAI与MOODLE的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2008,(9):33~34.

[17] 曲枫,高兴.从基础架构方面对Blackboard、 Moodle和Sakai三种虚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33):30,41.

[19] 袁松鹤.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评价研究与质量观[J].开放教育研究,2007,(6):59~62.

[20] Silius, T.K..The Usefulness of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matee.tut.fi/arvo/liitteet/usefulness_of_web.pdf,2011-3-4/2011-4-6.

[21] Lucas Daniel. Understanding User Experience[J].Web Techniques,2000,(8):42~43.

[22] 李景奇,韩锡斌,杨娟,刘英群. 基于CIPP模式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9,(7):53~57.

[23] 吕啸,余胜泉,谭霓.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2):73~78.

[24]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