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教育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也事关升学考试,英语教学可谓初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初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英语教学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大特色,英语教学始终伴随着每个求学者,不管是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还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这就要求每一个求学者需要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基础。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一没有语言环境,二没有先天的语言遗传,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英语教学将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个阶段已经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但是并没有完全错过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初中阶段依然属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只不过处在末端罢了,只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以及刺激,英语教学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一方面与教学者的教学方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有关。本文将对教学者的教学方法作重点的论述。
一、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种类很多,层面也各不相同,本文将重点论述英语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枯燥
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与教师的自身认识有关,总认为教学不能生动点,非要保持自己的绝对权威,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台下则睡到一片。问题造成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脱节,课堂气氛空洞,永远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老师自己发出的生活。不仅不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连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去激发,把教学完全当成“教”,而忽略“学”。教学自然是“教”与“学”的综合,把他们认为的割裂,这是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缺乏情境
语言教学不同于其它科类,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学习学不好英语也是因为没有社会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在初中刚开始教英语的时候,在课堂上制造一定的语言情境,促进英语的教学,但是这一点却做的很不够,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缺乏情境的主要表现是:不主动去创造情境;缺乏必要的情境测试。
3、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初中英语教学,属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其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灵活,这是符合初中生心里的。因为初中这个阶段,学习性格正在成长,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喜动不喜静,考虑到这点就需要安排灵活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于初中生,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发现活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也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1、激趣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自己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就会逐渐遇到一些因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这些困难的出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并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教给他们拼读规则等。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
2、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背景中进行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较小,还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尽可能快地投入学习状态。主要做法有:
(1)建立课前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境之中。教师还可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模拟交际,或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
(3)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可用看图说话的形式,也可用自由对话或独白的形式。
3、活动育智法
教师首先要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英文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进行内容简单的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应多放在课内进行。当然还有些活动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
三、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因其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可以理解,我们也可以从这些问题之中,相应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初中阶段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打好稳健英语基础,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提供可靠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远锦.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点滴谈[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2]陆群.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 成才之路, 2007, (32)
[3]王友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几种方法[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掌握知识;拓展训练
近些年,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与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然而,在数学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困难,老师教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执教经验与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进行分享,希望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经过实践,注重反思
1.进行教学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烦恼与问题总是不可或缺
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这种瑕疵多表现在:(1)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重点、难点分析不够深入;(2)教学方法不灵活,难以吸引学生关注课题;(3)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自主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教学反思不够,无法做出有效改善。
对于上述情况,教师应积极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新鲜教材,重点结合实践,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参与听课,模仿学习同科目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并合理利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差生与优生的平衡,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加大教学投入。
2.从教学出发引入实际
初中学生易张扬个性,挥洒青春,容易产生叛逆思想,但对于新鲜事物还是有着浓烈的好奇心,易于培养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上,可以有效联系日常所需,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在陈旧的课本教材中找到熟悉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学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学会怎样使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转换成频数折线图”等。让学生从事日常事物的收集、整理、描述,如:“十个苹果,六个梨,二十个橘子”综合计算的基本过程,以图表举例。不仅如此,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亲切感,更
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举个例子,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建某一情境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感受到数学为其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其充分地享受数学带来的无限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二、重视基础,加强延伸
“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基础是为基”充分说明了基础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是为学习接下来的知识做铺垫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上显得异常突出,因为数学的特殊性,无法像其他科目一样从别的地方汲取联系,而其他理科科目都需要与数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为其后续内容的教授做铺垫。如:在初中数学“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中,它是初中数学起始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可分为两个主要课题:(1)数域扩展,对“负数”的引入,建立“有理数”;(2)通过字母表示数字,建立“代数式”,为代数式运算的过渡做好基奠,而且代数式的运算又完全是以掌握有理数运算为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知识的环环相扣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部分知识拥有瑕疵,那么对数学知识的后续运算教导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就“有理数”来说,理解驾驭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提前做好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使他们能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更快地理解、上手。
三、训练拓展,提高综合知识
初中数学的灵活性、广泛性、特殊性使得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地教授,学生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大脑,掌握及合理运用知识。初中数学教学要利用教材加以“活用”。如:初中数学“几何初步认识”一课是对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认识的深化,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与简单运算,进一步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运用简单的“盒子、篮球、衣架”等事物,解说它们的构造,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角以及一些角度的计算和对比。使学生对熟悉事物图形的计算得以理解,再以浅入深,把简单的图形融汇起来,举说计算,像“台灯的体积”“汽车的面积”等,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以“玲珑精巧一瓜藤,放在桌面像盆景,白天谁也不理它,晚上靠它放光明”等简单易懂的小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认识“光现象”,调节紧张思维,然后再回归主题,让学生计算。也可以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添加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习题。
综上所述,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方针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创新才能发展,改革才会进步,相信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中,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事业才会不断进步,最终使广大初中生受益。我们既要认可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完善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相信一定会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在未来探索的道路上更是阻碍重重,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奋斗在初中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齐心协力,斗志昂扬,一定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贺建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隔震垫;施工;原理;设计
对于人类来说,大地震是一种突发的、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在不停地探索抵抗地震的方法。在我国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对设防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主要推广应用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有隔震技术和消能控制技术,而隔震技术中,橡胶隔震垫技术应用较广。其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造价不高,减震效果确切,适用于不同裂度不同抗震要求的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本文就某工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效果作如下浅述。
1.橡胶隔震垫构造
1.1构造
(1)橡胶隔震垫由薄膜橡胶板与薄钢板分层交替叠合,经高温、高压下整体硫化而成,橡胶层与钢板紧密结合以确保钢板对橡胶层的变形约束,使其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压承载力,具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耐疲劳能力。
(2)有安全可靠的上下联结板,预埋件(上预埋板、下预埋板),使橡胶隔震垫与上下结构(或构件)牢固联结。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见图1。
图1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
1.2类型
目前主要有普通橡胶隔震垫、铅心橡胶隔震垫和高阻尼橡胶隔震垫。不同类型的橡胶垫满足不同的隔震要求,不同的阻尼比,以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
2.橡胶隔震垫隔震原理
2.1水平作用原理
当水平地震波传来时,除它本身消去一部分地震能量外,还能通过橡胶层侧移一个水平传移(VS),达到消去部分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使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并在瞬间恢复正常,而上部结构不会在地震中破坏,从而达到防震减震的目的。
2.2竖向作用原理
由于橡胶垫与结构构件牢固联结且橡胶层又与夹层钢板紧密结合。当橡胶垫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时,橡胶层横向变形受到约束,使橡胶隔震垫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刚度,以满足设计抗震要求。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工艺流程图
3.2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材料:厂家提供的橡胶垫及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联结螺杆均有材质报告及产品合格证明。螺杆采用45号钢精制高强发黑防锈处理(时效不变形),联结板、预埋板采用3号钢,联结板镀锌处理,U形锚筋采用Ⅱ级钢,六角螺栓表面氧化处理8.8级。
机具:水准仪、塔尺、标杆、经纬仪、钢尺、线坠、游标卡尺、水平尺、电焊机、扳手等。
技术:画出施工平面布置图。对橡胶垫分类编号标明施工顺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编制质量验收评定表,位移变形观测表。
(2)橡胶隔震垫、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进场时必须有材质报告单及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3)联结板、预埋板其规格、尺寸、孔径、平整度、边心距、焊缝等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进场后,要求逐个检查上、下连接板表面的平整度与翘曲度,超过1.5 mm时通知厂家更换。
(4)橡胶垫进厂后,需按同规格同类型2%的比例抽样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检验,各项指标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5)利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定出下预埋板的标高及轴线位置,并作好标记。
(6)根据标记,在框架柱主筋上端焊4-6个ϕ14短钢筋头用于安装下预埋板时的标高控制,使预埋板上平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此法控制预埋板标高)。
(7)根据标记在柱主筋四角上焊8个
(8)在进行柱砼浇筑时,先将予埋板取出,待砼浇筑到一定高度(到锚筋下端),再安好下予埋板(注:此项工作必须在砼终凝前完成)。利用不同规格的楔形木垫对予埋件的标高平整度轴线作微小调整,再用经纬仪、水准仪、拉通线精确检查安装,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9)用两根
(10)取出要楔形垫,复核下预埋板标高、轴线、平整度,复核合格后进行二次浇筑(早强)同标号细石砼,然后人工振捣密实。
(11)待二次浇筑砼达到强度的75%-85%后,将下预埋板面清理干净,涂塞黄油,为将来更换橡胶垫作好准备。
(12)用高强螺栓将橡胶垫安装固定在下预埋板上,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3)在橡胶垫联结板上安装上预埋板,同样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4)橡胶垫施工安装完后用塑料布及玻璃丝布分两层侧向裹实裹牢,防止主体施工过程中橡胶垫受损,并防止后期老化。
(15)橡胶垫施工安装过程中,作好施工记录,及时填制质量验收评定表。
(16)以上预埋板为底模,进行橡胶隔震垫以上结构(柱梁)绑筋、支模、浇筑砼。
(17)橡胶垫施工安装后,主体每施工完成一层,对橡胶垫的竖向变形作一次观测,并列表对比分析。
4.质量控制
4.1质量标准
(1)橡胶垫工艺、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见表1所示。
(2)橡胶垫中心与定位的误差不大于2mm。
(3)预埋板面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不大于5mm。
(4)预埋板对角线靠尺、塞尺测量螺栓孔外侧,测量水平误差不大于2mm。
4.2质量控制
(1)橡胶隔震垫在施工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其它有关标准执行,严把质量关。在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的同时制定出上道工序出现弊病的补救措施,制定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橡胶隔震垫的质量必须符合抗震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5.质量验收评定
(1)质量保证资料:应提供各种材料配件的合格证及材质检验报告、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2)基本项目:预埋板防腐处理良好,橡胶垫位置安装正确牢固,砼密实、无蜂窝麻面及漏筋现象。
(3)实测项目:测量项目允许偏差为:橡胶垫与轴线中心位移不大于5mm;预埋板与砼表面平整度不大于3mm,实测实量时,随机抽橡胶垫总数的20%有85%的点符合允许偏差值即可定为合格。
6.工程应用实例
6.1实例概况(此处可替换工程概况及应用)
某综合楼位于厦门市岛外工程,**街以南,***街以东,建筑平面呈“L”型,建筑面积11000mm2,是一栋七层混合结构综合楼,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商业用房,三-七层是砖混结构的回迁住宅,东西长57.3m,南北宽40.8m。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于框架剪力墙与砖混结构所构成抗震要求难以保障,因此在设计中采用橡胶隔震垫的抗震新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以满足垫下结构8度设防,垫上结构6度设防的要求。
本工程共使用91个橡胶隔震垫,其中加铅芯型(VP400-L)42个,不加铅芯型(VP500)49个。地下室以上的建筑物依靠嵌固在地下室柱子上的91个橡胶隔震垫来支承全部重量,并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整个建筑通过设置橡胶隔震垫使上部建筑与地下室及基础形成柔性连接,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依靠橡胶垫来延缓建筑的自振周期,有效地吸收地面能量,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
6.2应用效果
该综合楼橡胶隔震垫施工安装工期原计划34d,采用本工艺方法仅用19d,比计划提前15d,为主体按期完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采用普通的机具,可行的工艺方法,完成了高精度的工作。经与同类工程比较,采用了橡胶垫隔震技术设计、施工建筑,由于降低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也降低了工程造价达2%-3%,价值约20余万元。经厦门市建委抗震办、厦门市质监站、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后期该工程创市优工程垫定了基础。
6.3应用体会
通过这次橡胶隔震垫的施工安装,笔者觉得今后再使用本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橡胶隔震垫安装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操作。
(2)二次浇筑砼时,不准碰撞予埋板及柱主筋。防止轴线、标高平整度发生偏移,影响安装质量。
(3)安装固定橡胶垫于予埋板上时,固定螺栓要两人同时对称的拧紧,防止橡胶垫联结板错位影响其质量。
7.结束语
橡胶垫抗震设计理论形成虽然已久,但实践中用的还不多。关于橡胶隔震垫的施工,目前,我国既没有统一规范,又无国家验收标准。我们在该工程楼的施工中,在房屋橡胶隔震垫的施工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出了一条基本可行的施工方法,为国家将来编制统一规范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橡胶垫隔震技术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范例。[科]
篇4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篇5
初中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一】 本年度我按照学校及教育部门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认识作为人民教师肩上的重任,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此,我做到了以下方面:
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积极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从严格守法的高度执教,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我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毫无怨言。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的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我都会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能够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性和时效性,教学水平取得显著成绩。
因此,我在本年度师德师风表现自我鉴定为优秀。
初中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二】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职三德育考核自我鉴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初中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三】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先进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爱岗尽职,教书育人。关爱、尊重学生,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能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与同事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教态做到亲切、自然,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还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孜孜以求,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教育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总之,总结是为了提高。作为教师,我一定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王美艳老师于1999年分配到我校工作。该同志思想积极上进,能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认真落实教育局、学区和学校工作部署,服从领导分配。工作中勤奋刻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起到了一名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任职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工作中,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热爱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宗旨,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只讲奉献,不讲索取,默默无闻地做一名幕后英雄,把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做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该同志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孜孜不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针对每一堂中的重点难点,都精心准备了许多深入浅出的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吮知识的甘泉,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深受学生的欢迎。
篇6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根据《条例》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体卫艺司于1992年,确定北京等省、市为全国试点单位;于1993年5月,印发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开展。1995年1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传达了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加大管理力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体育取得了很大成效。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全国考试体育的现状,研究对策,促进考试体育工作的完善,使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全面贯彻,我们于1997年初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委体卫主管部门发出了调查表,对各地考试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综述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
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6.针对考试体育初期个别地区存在的安全、运动损伤问题,各地采取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保健指导,严密体检制度,严格把关等措施,消除了隐患。
总的来看,考试体育的考务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可信度较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尤其是考场监督方面各地都采用了联合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各地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四、关于考试体育的科学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考试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各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高了考试体育科学化程度,使可行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
1.各项考试项目标准的制定以《体育教学大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结合各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使考试标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
2.仅仅把考试作为一种杠杆,以推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如遵循“不追求考试本身的测试作用,而重视因考试带来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滞后效应’”的原则,各地将考试标准定在“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得到较高分”这一基点,用统计控制方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好成绩。调查表明,就整体而言,得考试体育总分59%以下的仅占学生总数的6.3%,得总分60~70%的占29.9%,得总分75~89%的占37.6%,得总分90~100%的占28.2%。学生成绩优良率达65.8%。
3.各地对“考试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1)考试是公平的,评分标准是恰当的,且相对较低。(2)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大脑积极休息,对文化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锻炼对于身体素质和机能提高相对容易,因此,考试体育是一项一举两得的举措。
4.由于严格控制考试体育总分比例,并用统计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调查显示,在总体上不会对文化尖子产生影响。内蒙古、湖南的调查表明,文化尖子在总体上比其他学生的平均体育成绩要高,加上考试项目难度小,分值低,其对升学的影响微乎其微;山东省的一项调查表明,略受影响的文化尖子比例在0.4%以下。
5.在考虑项目的确定方面,各地考试到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特点,经过研究,各地都设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同时,针对男、女学生考试项目不同的特点,各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调整评分尺度和给分比值,使男、女生得分相对平衡。
6.调查显示,体育考试总分平均为37.3分。总体来说,各地对于目前总分水平都表示满意,总分的确定结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调查表明,如果分数太低(低于30分),不足以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足以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利于考试体育工作的开展;如果总分太高(高于60分),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制度,除个别地区外,不利于社会认同,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同时,由于考试体育具有组织工作复杂、难度大、易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等特点,分数定得太高,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高,致使考试不尽公平。
一些地方提出可以在目前总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46.1分),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加大考试力度,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各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个意见值得考虑,但必须通过实验尝试。
7.针对考试体育工作中部分地区出现“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一些地区(24%)采取了建立题库,考前(1—3月)随机抽题的办法,此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调查显示,这个做法得到了近一半(47%)省、市的认同。
8.为最大限度保证考试体育的可信度,避免人力测量可能带来的误差,一些地区自行开发了许多测量器具用于考试。如沈阳市的考试工作,采用光电仪器测速、电脑计次的方法进行耐力、仰卧起坐项目的测试,给考试体育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消除了一部分人对此项工作的疑虑。
五、关于考试体育目前面临的困难
1.目前对于考试体育工作在认识上不尽一致,特别是一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不予支持,挫伤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考试系统内部业务部门不能协调一致,在实施考试体育工作的一些地方(23.5%),学生体育成绩不能全部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造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落实中不能保证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造成学生可以择校而轻视体育。
3.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制约了考试体育工作在一些地区的推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气候、地理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每年考试时间正值梅雨季节,加之考生分散,给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国家教委对考试体育工作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在目前全国试行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统一基本要求,以免部分地区观望、等待。
六、建议
1.对一项日趋完善,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国家教委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推进,国家教委应在近期出台更有力度的实施措施和管理办法,以便在政策上引导考试体育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消除一些地区工作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2.调查反映,1995年1月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应“停止考还是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的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意见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工作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国家教委要加强宣传力度。同时,国家教委,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利用多种媒介、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考试体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以取得社会、家庭、学校各界人士的理解。
3.国家教委体卫部门要同基教、职教、招生等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政出一门、政令一致。
篇7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说教的灌输教育方法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教学模式。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满、深刻。
3.利用不合理
不能合理利用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课改后的教材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而且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图片、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
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1.创设情境,优化过程
创设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首先,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上;其次,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篇8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本学期,物理科组将充分利用科组活动时间和周五学校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教育政策法规、安全法制,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用理论指导教学教育教研工作,使学习既扎实又富有成效。做到为人师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常规工作有条不紊。老师们能够不断学习,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完成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学期初,我科组在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后,及时地根据本组实际制订详细的教研工作计划,并注意落实好时间、内容、人员,确保了本学期开展确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教学教研管理细则:经常进行教学工作检查,落实听课制度,抓好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对教案、作业的的批改按学校要求进行检查。科组成员能够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板书设计新颖,勇于创新;落实好物理科全级单元水平测验的统考工作,认真贯彻执“章节过关、知识竞赛、学法指导、培优辅差”等系列工作,及时把统考情况上报教导处,做好考核、评估、检查、反馈各项督导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目的任务,严格按照制定的教计划,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能够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勇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每一本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每一笔的批画中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严父慈母般地关怀。做好月考、模拟考的出题、考试、评卷、分析总结、培优等各项工作。
三、科组活动进行圆满地完成。
1、科组评优活动、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优质课比赛评比各项任务圆满地完成。在评优课上,课风严谨、朴实、活泼、民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物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学科间相沟通,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质疑、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在课堂上能够看到老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赞赏学生个性化的发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2、参加了六中举行的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会议,并将《2005年中考试题内容与要求》印发给各科组成员学习。学习了广东初中物理中考研讨信息内容,并将《2004年中考试题特点和分析》以及新课标下的考试《内容标准》印发给各科组成员学习。
3、做好参加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培优课能实加强学习物理尖子生的培养与辅导。
篇9
关键词:体育考试 素质教育 导向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对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围绕“健康第一”的思想,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人才,就必须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即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一、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全国60%以上的省、市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
二、如何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用考试这一杠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紧紧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分工协调,才能使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社会、家长和考生对体育考试工作的正确认识,从而使学生克服忽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弊病。体育教师要培养、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要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情趣,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锻炼和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仅在校期间有健康的身心、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为以后从事繁重、复杂、艰苦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只有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来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3.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创新精神。
当代社会“优胜劣汰”,体育竞赛、体育考试,其竞争意识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吻合的,体育竞赛、体育考试要战胜对方,赢得胜利,只有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超过对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科学训练,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褒奖“冒头”,培养尖子,表扬先进,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大纲、教材和进度安排,结合场地器材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基本技能、自练能力及优良作风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氛围上,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锻炼,发展身心。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考试,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人才。
4.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超越自我能力。
体育锻炼、体育考试要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为学校体育争得了用武之地,体育教师要珍惜这个机会,合理运用体育考试机制开展创造性工作,把握好这个契机。当然,体育考试要取得好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优化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吃苦,学生不吃苦就不能完成规定动作,体育考试就不及格,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只有苦练,百折不挠,战胜自我,克服自身惰性,才能成为体育合格人才,学生这样的苦吃了,今后在工作、生活及人生旅途中,遇到其他艰难困苦,也就知难而进了。体育教学中要逐渐加大运动量,适当给学生一点“苦”,给学生施加一点压力,鼓励他们战胜自我,超越对手。特别是对素质较差,不喜爱运动的学生,不必急于求成,要帮他们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地加大自己的运动量,要让他们苦后有乐,其乐无穷,这样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才能逐渐磨练出来,体育成绩上去了,学生的拼劲也就养成了。
5.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控能力。
体育锻炼、体育考试,与其他活动一样,可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优美的形体,健康的体魄,刚毅的性格,这是人们为之努力达到的,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可以在锻炼中“强筋骨,增意志,调情感”。只要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可以作一番表现,大自然优美的环境是每个参加体育锻炼者表演的最好舞台,何乐而不为呢?体育教学有它独特的规律,学生边学、边练、边思考,流了汗,也受到一次品德教育。参加竞赛就要遵守规则,就要尊重对方、尊重观众、服从裁判,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篇10
重点学校在这把尺子面前是不轻松的。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们学校的名声随着“升学率”的高低,有起有落。前三年考上大学的不少,再加上“”前的声誉,八中越来越成为学生和家长向往的目标。去年,我校的升学率也不低,但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下子坏了,什么话都来了:“八中质量下降了”,“八中伤了元气”,甚至个别领导也说我们是“外强中干”,舆论导致报考我们学校的人少了,招生质量下降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心里都很紧张,决心翻过身来,来年高考见高低。今年高考揭晓后,我们在全区名列前茅,这下子舆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招生的时候又是门庭若市了。
我们心里很清楚,“升学率”和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大有关系。招的学生基础越好,“升学率”就越高;“升学率”越高,基础好的学生就越往这里流,这是“良性循环”。反之,招的学生基础差,“升学率”就很难提高;而“升学率”越低,基础好的学生就越是不上门,这就是“恶性循环”。有时一届抓不好,要影响三年。这几年起落的感受告诉我们,要想保住高的“升学率”,一年也不能放松,一届也不能放松。
一般学校在这把尺子面前日子更不好过。辛辛苦苦培养三年,初中毕业后,经过重点中学的筛选,高分的学生所剩无几。抽了血的人当然赛不过硬汉子。普通中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工作的。它们能有三五个考上大学,比起重点中学能考上三五十个来,花的气力并不小。他们能为国家输送几十个,十几个,哪怕是几个大学生都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人们的赞扬。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把尺子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