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会治理;综治网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保障,是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基石。基层综治网格工作,对于加强基础综治基础,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基层综治网格工作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重点围绕“网格怎么划、网格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工作“十要”、网格工作“四法”,并规范了各个层面的服务管理团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创新了工作方法、落实了工作责任,为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一、科学划分,合理构建服务管理单元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优化社会服务管理单元,使基层服务管理组织设置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利于工作开展。一是在划分原则上,以现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管理格局为基础,综合衡量地域位置、户数多少、人情世故等多方面因素,并充分考虑工作开展的“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属地划分,适度划分。二是在划分程序上,按照乡镇(街道)制定总体网格规划、村居(社区)提出具体网格划分方案、相关职能部门最后协商确定的方式进行。三是在网格管理上,将划分好的网格,按地域和类别合理编排,确定相应序号,实施登记管理。
二、明确职责,整合优化服务管理团队
根据基层综治工作任务,重点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十要”:即实有人口底数“清”、重点人群帮教“诚”、社会治安防控“严”、矛盾纠纷化解“早”、民情信息反映“灵”、安全隐患整改“实”、非法经营管控“牢”、应急处置行动“快”、公共服务发挥“好”、平安法制宣传“勤”。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社会治理工作的新要求,对服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可以进行改革调整,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实体化运作。一是在乡镇(街道)层面,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为重点,抓好“一室+一厅+N队”建设。“一室”即综合协调办公室,主要承担总体规划部署、牵头协调、检查督办、日常工作办理等职能;“一厅”即服务大厅,凡是对群众服务的事项都纳入大厅业务承办范围;“N队”可以把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管控、特殊人群管理等多支承担不同的服务管理职责的队伍一起划入管理。二是在村居(社区)层面,以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为重点,抓好“窗口+团队”建设。“窗口”即设立对外服务窗口,落实专门工作人员,为辖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团队”既可以是由驻村领导、驻村干部、片警等基层干部组成的基础团队,也可以是巡防、调解、帮教等具有特色的专业团队。三是在网格层面,每个网格都配备一名网格员,切实做好网格内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三、健全体系,充分发挥服务管理效能
要在健全工作体系上下功夫。主要是通过完善和落实工作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督查督办、考核奖惩、工作流程、基本台账等制度,形成“党政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促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网格间日常工作的对接,促进部门间工作资源的有机整合,真正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社会服务管理的刀刃上。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以矛盾联调、治安(安全)联防、工作联动、信息联通、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服务(管理)联抓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规范社会服务管理行为,保证服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要在化工作保障上下功夫。在落实专项经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村邮员、流管员、计生员等各类人员的支出经费,解决好专职网格管理员的报酬问题;建立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四、创新方法,高效开展服务管理工作
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需不断创新,提出网格工作“四法”,促进服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一是实行“定人定格定责”。每个网格都落实专人管理,明确责任,强化考评。二是推行“一卡一册一线”。“一卡”即为民服务联系卡,卡片以网格为单位设计发放,内容包括各级服务管理内容、流程、联系方式、监督电话、主要服务人员等,做到一卡在手,办事不忧。“一册”即网格员工作手册,由网格专职服务管理人员填写使用,内容包括网格基本情况、群众需求、民情信息、案件事件、工作记录等。“一线”即服务咨询热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开通一条服务咨询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群众业务办理、咨询、求助、投诉等。三是坚持“月访月清月会”。“月访”就是由网格专管员及其服务团队每月对网格内的工作对象、困难群众、重点部位进行集中走访,听取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月清”就是对受理的办理事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能办即办、当月结清。“月会”就是服务管理中心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谈网格实情、谈工作业绩、谈存在问题,集中梳理、分析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服务管理情况,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四是做到“勤查勤问勤记”。“勤查”就是网格专管员及服务管理团队经常对网格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发现违法犯罪、安全隐患、非法经营等情况。“勤问”就是经常同群众交谈沟通,问民情、问困难、问问题。“勤记”就是将“勤查”“ 勤问”“访谈”得到的情况及时记录到网格员工作手册,作好备忘。
参考文献:
[1]胡重明.再组织化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以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1).
[2]赵语慧.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J].人民论坛,2013(2).
篇2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社区管理改革,建实基层治理网格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建实网格,完善治理体系。一是科学整合,突破“条块分割”障碍。前期我们重新规划调整3大类20个社区网格,社区布局更加合理,组建以社区牵头总览,包保单位、驻区单位企业共荣共建、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打破以往分割管理的壁垒,社区为核,共同治理。依托党群综合服务大厅及各便民服务店,缩小服务半径,20个社区基本建立“15分钟服务圈”,精准快速解决各类疑难杂症,用'小网格'撑起社会治理的'大平安'。二是健实网络,强化单元长职能发挥。每个社区网格下完善了“社区—片区—楼院—楼栋—单元”五级网络,明确负责人,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把单元长选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广泛听取各项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切实把单元长选实选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把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楼栋单元。三是抓好带头人,建立专业化基层队伍。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年青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四支队伍建设,特别是着重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利用近期社区“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把基层“好班长”选出来,用起来。11个“以村为核”社区平移过渡社区“两委”成员,街道选派9名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书记,实行书记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机制,激发社区书记干事创业动力。同时按照“工作在居住地社区”的原则,调整了52名社区工作人员,增强配齐了470余楼院长,签订正规劳务合同,把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中间力量切实把作用发挥到位。
二、兜底管理,扩充治理覆盖面。一是统筹融合,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把社区网格内的基层治理工作做实做细,针对社区内执法力量分散、共同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促进中心要求每个城市社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一楼附近设立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配齐必须办公用品,整合社区工作人员、警务人员、城市执法中队、城市巡管等执法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共同推进基层治理深入。目前来看,效果良好,对于一些单个部门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在联合执法机制下,都能有效的化解矛盾,如店外经营、对抗执法等棘手问题。二是服务为本,主动承接治理职能。社区加快服务职能下沉,统一设置了“党建综合”、“民生服务”、“安全环保”、“社会秩序”四个服务窗口,全权负责事项受理和业务办理,精简机构、优化职能、提高效率,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严格落实各项监督职责,明确权限边界,制定监督细则,正在探索建立环卫、绿化、秩序化等外包服务保证金制度和物业公司服务保证金制度,规范监督流程,用好监督结果,充分发挥监督在落实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依托六化,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难点,我们依托六化问题处理,逐步弱化分化矛盾,制定了“六化”管理工作细则、巡查人员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建立400余人的巡查队伍,定人、定位、定责,盯靠片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目前累计督促解决居民关注、矛盾集中的“六化”问题1890条,同时注重长效机制,做到“小矛盾不出片区、大矛盾不出社区”。
篇3
一、两级抓村为什么
一是实际上,中央也在抓村。中央连续8年围绕“三农”工作下发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村的投入逐年加大,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可以说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实际上也在抓村。
二是实践上,光靠乡一级抓村不够。实践证明,传统的县抓乡、乡抓村治村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没有县一级的支持、要求和统一安排,乡镇的力量薄弱,容易形成各乡为政、各村为政,形不成氛围,形不成合力,主攻方向不明,整体工作也就很难出成效。
三是实质上,管理创新更需要县一级抓村。中牟位居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三区”叠加的发展之地,当前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项目占地、拆迁安置、利益调整、就业创业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县一级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光靠乡镇很难打开局面,所以两级抓村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必然需求。
二、两级抓村抓什么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抓村的关键是选好一个村的“带头人”,县乡两级要整合各类资源,把思路清、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农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选优配强发展的“领头雁”。
二是抓工作,促发展。抓村的目的是推进工作落实,保持和谐快速发展,要着力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两张皮的问题,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抓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创先争优。
但是县乡两级抓村,并不是县代替乡镇抓村,而是县级抓指导,乡级抓落实,分工负责,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三、两级抓村如何抓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干部素质。中牟县建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每年把全县的村组干部轮训一遍,逐步提升农村干部的素质。去年拿出100余万元,把全县村干部送到华西村进行高层次、针对性的培训,使村干部真正认识到没素质、没境界不行了,逼着他们提升素质。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工作动力。一是重视村干部,经常给他们提供评比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工作能力,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待遇,建立了村干部报酬每年适度增长机制,2009年中牟村支书的工资是每月450元,2010年提高到每月850元,现在是每月1100元。三是强化激励措施,年终综合排名前50名先进村的支书和村主任下一年度内享受乡镇股级干部工资标准,并组织先进村的党支部书记到境外进行学习考察。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村干部的岗位变成抢手的“香饽饽”。
三是规范考核机制,促进创先争优。围绕平安建设、计划生育、村容村貌治理、违法建筑拆除、阳光村务五项工作,每月对全县400多个行政村进行考核,对每季度评出前50名和后20名的村,一是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村支部书记和包村的乡镇干部,在县电视台“评优评差”栏目上公开亮相,是先进还是落后一目了然;二是和绩效工资挂钩,扣掉后进村干部的绩效工资,奖给先进村的干部;三是把落后的村确定为后进村,通过派驻工作队、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集中整顿和帮扶;四是连带乡镇进行处罚,对落后村所占比例最大的乡镇,年度考核时不得被评为优秀班子,干部优秀比例不得超过10%,起到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激励鞭策作用。
篇4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发生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备受热议和关注的热点事件,“郭美美”事件、广东的“乌坎”事件、温州动车事故、 罪犯漂白身份,长期“潜伏”现象、“兰考大火”事件、“表叔”、“房姐”以及今年初让政府有关部门处于尴尬境地的“黄灯叫停”事件、“昭通泥石流”事件等,这些现象和事故的频繁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我国的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信号,是对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唤。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突出和集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社会矛盾的突出和集中、多发,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平等、自由以及权利的主张更加强烈,对知情权、话语权、行动权以及维护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在面临和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也反映出了一些地方政府对社会管理工作不重视或认识不到位,凸显了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中还存在诸多“盲点”和薄弱环节。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与相对薄弱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挑战,要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什么是社会管理尚未形成一致看法。纵观各种学者的研究来看,比较具有代表性并为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描述是:社会管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国外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各类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狭义社会管理所涉及的范围一般也就是社会政策所作用的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提出“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一书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目前,官方比较认同的概念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立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实际上,无论从何种视角来阐释社会管理的概念,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诠释社会管理的关键。之所以强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因为重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福祉,成为研究者公认的社会管理应该追寻的目标旨归所在。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实际上限定了社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取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角度来界定社会管理的概念更具有合理性。“在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管理有两个基本内容: 一是实现和维护公民的社会权利;二是把多元化的社会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构化。后者是以前者为前提的,前者的实现则以后者为条件”。
二、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与体制的特点和弊端
社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自上而下,大一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和体制。目前,我们的社会管理呈现出“维稳型、管制型、单向型和补救型”的特征,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化、多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不相适应,也与多中心治理、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等社会发展理念不合拍。这种模式有如下特点和弊端:
第一是在认识上把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视为消极和负面的,采用“强制型管理”、“高压式管理”的方式,对一切矛盾都采取“捂、瞒、压、堵”的方式,轻视法制规范和道德管理,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片面认为社会管理的目标就是维稳。
第二是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忽视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在社会管理上的差异性,社会管理手段单一,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以至于在管理上出现矛盾无法化解、引发公众与政府的对立,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政府管理失效。
第三就是这种模式的属性决定了其不透明性,决策缺乏竞争机制,公众无法参与到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中来,社会诉求表达机制不顺畅,政府回应能力低,速度慢、效率低。回应议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甚至导致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第四是这种模式使得政府在全面履行社会管理权以及公共产品供给权的同时,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提供了空间和便利。
三、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总的来说,现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体制还不利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迫不及待。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立“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社会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其主要目标是“化解社会矛盾”,同时“公正廉洁执法”,以实现“善政”和“善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应着眼于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要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以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及有效参与为关键,以社会管理方式信息化、多样化和人性化为重点。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比如深圳市龙岗区的“大综管”模式及深圳市的“桃源模式”的创新实践。同时,从宏观层面和法治高度对社会管理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实现制度间的相互匹配和相互增强,推动社会管理发展,实现民生幸福。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限制与规范政府权力,建立广大人民群众便于参与的举报监督机制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主体,对社会管理事务拥有高度的决策权。同时,政府也是社会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限制与规范政府的权利和地位,清晰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职责,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把政府的管理职责和行为标准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强化举报制度,把民众便于应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如目前的“网络反腐”,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网上举报因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能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
(二)发挥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基层和谐社会单元
扩大公众对社区、市政的参与度,公众参与可大大减轻社会管理的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也可以提高社会管理质量,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避免矛盾争议的产生。新时期,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健全城市基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区功能,要发挥各种基层社会团体的自治作用,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能力,由政府制定规则让群众执行转变为政府与群众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共同监督标准执行,使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形成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中国自古就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那么在现代社会,同样也要按照自下而上的思维,构建个人、社区、国家三个层次和谐社会的单元,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全面建立起全社会的协商对话沟通机制
新时期的社会管理方式,要从命令与服从这种单向的管治行为,转向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商决策、合作管理、透明化管理、法治化管理的治理活动;社会政策制定,要从封闭、神秘方式走向公众参与、多方协商和透明化决策,减少决策的随意性。要最大限度地畅通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传递渠道,通过信息反馈的沟通回应,把社情民意,特别是公众对政策或者决策不满意的信息迅速输送给政府,使政府社会管理政策或者决策真正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要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自由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以及心理干预机制等。
(四)建立政府官员政绩科学考核的制度和指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工作都是以“维稳”为主要目标,在政绩考核的时候总是以“零事故、零上访,死亡人数、安全事故低于某个指标”来衡量,或者就是“炫耀式”政绩,以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之“最长、最高或最大”等来衡量,这些政绩考核标准都是不科学的,最终的结果是树立了公众的抵触对立情绪,对政府失去信心。我们要改变这种评有多大 “捂、堵、瞒” 能力的考核办法,更多的从重视防控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强弱方面来进行考核。就是不要仅仅比出不出问题,更要比预防矛盾、化解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将社会矛盾化为社会发展的契机与社会管理的动力
社会矛盾的出现,说明了某种生产关系已经约束了生产力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求变的呼声,此时的社会,需要变革才能进步。社会管理应该把社会矛盾的出现看成是社会变革的“信号”,通过集中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来获得公众的拥护和信任,同时也可以通过妥善解决某些事件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就把社会矛盾转变为社会前进的机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 2005(5).
[2] 王郅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面临诸多突出问题[N].人民日报,2004-08-09.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1.
[4]陈振明.什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J].新华文摘,2006(3).
[5]杨雪冬.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6]张明军,陈朋.社会管理研究在中国:进路与焦点[J].学术界,2012(1).
篇5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理论 社会管理创新 郑州 网格化管理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点
(一)无缝隙政府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即时性的时代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顾客认知、态度、期望的转变和选择机会的增加,顾客社会逐渐兴起,社会进入服务时代。时代的需求正是无缝隙政府理论产生的重要背景。美国学者拉塞尔·M·林登提出了“无缝隙政府”模式以实现对传统公共部门的重建。所谓“无缝隙政府”(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部门、人员及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林登认为:“‘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无缝隙组织是行动快速并能够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并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无缝隙组织的形式和界限是流动和变化的,具有渗透性,又是无形的;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是一种直接的、人性化的关系,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它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为目标,它是对现行的行政运行程序的改造和提升。无缝隙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导向,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导向,以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为导向,并且使政府、公职人员的各项服务、活动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使群众能随时随地得到、方便、快速、简捷的、满意的无缝隙的服务。时时刻刻为群众提供贴近群众的各项服务,提升政府组织的透明度,信任度,使群众的需求能够得到“立刻办”,当日反馈,及时解决,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无缝隙政府创造的无缝隙服务的理念为今天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优势视角。
(二)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三个导向
1.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导向”为理念的无缝隙政府理念,使目前政府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倒金字塔结构,对政府来说,以群众为导向的政府管理,使政府的管理模式直接接触到最基层的群众,政府的各项措施、方针政策以及惠民措施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群众得实惠不得实惠为衡量标准。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党的优良作风赢得民心,凝聚力量,自然就能把群众的需要看到眼里、记到心中,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2.以竞争为导向。在网络化、多元化时代,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化社会,无缝隙政府理论主张改变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不良局面,为我独尊,排斥其他竞争对手,以竞争为导向,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把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推向广阔的市场。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鼓励NGO组织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严格程序,竞争择优,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这样可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乃至NGO组织与NGO组织形成激烈并具有良性意义的竞争,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这样可以使各种社会组织能提供质优而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局面下,政府才能不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不但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而储备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在竞争的导向下,群众的各种需求满足了,政府的信任度、政府的效率才能不断提升。
3.以结果为导向。无缝隙政府理论要求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任务目标,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树立大局理念,以满足群众最大利益为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每一阶段的成绩都要以最优的结果为导向,形成阶段性和最终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质量优良而高效、状态最优的无缝隙政府理论克服了过去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扯皮、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自我管理、绩效管理与质量管理。真正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结果的最优化。
(三)无缝隙政府理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点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此时,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也表明我们政府更为关注民生,力争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来减缩社会发展代价,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幸福感,这种变革建构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政策,达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政府和NGO组织之间和谐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由单一变为多元,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公共服务和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从无缝隙政府的理念来看,以顾客为导向,不断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竞争为导向,把公共服务的提供市场化;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高效、活力、充满竞争力的社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正是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之处。
无缝隙政府理论奠定了当前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合作的基础。无缝隙组织的优点是能为最广大的顾客提供快速、高效且优质的服务,而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多元化思维、多元化需求,政府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在充满竞争力的社会,多方力量都能发挥有效作用,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群体都能调动起来,形成多方合力的良好局面,形成政府与机构、顾客之间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今天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育并形成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形成并能参与到当今社会管理的活动中来,同时,发挥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不断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范围,提高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形成多种社会组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参与。因此,无缝隙组织所呼唤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的郑州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2012年郑州市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无缝隙政府理论为郑州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无缝隙政府视角看,郑州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表现为:
(一) 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
现在的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怕担责任,社会上也出现过“多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的现象”,相互之间不是“齐抓共管”,而是相互之间条块分割、互不融合。要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及其他有效资源,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局面,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使政府转变职能,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无缝隙政府理论正是打破这种低效、僵化、被动的传统官僚制,而倡导高效、灵活、主动的组织架构。在信息化、新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即时的、无缝隙的服务,以组团式、一体化来打造无缝隙的组织结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亮点。郑州根据时展的需要正在打造信息化社区。一是大力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联合管委会信息中心,做好政务外网进村(社区)工作,确保网速稳定、网格畅通,实现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真正进社区,解决好平台系统不稳定,网速慢、录入难等问题,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问题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二是推动网格化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方面是结合实际建立问题受理中心电子监控大屏幕,实时监控全区网格化工作情况,动态掌握各级平台“人、情、地、物、事、组织”情况;动态监控各网格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是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信息,制定信息采集标准,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员、楼院信息、辖区单位信息的录入,注重每个人住房、就业、计生、教育等个性化特点的采集,实现“人进户、户进楼、楼上图”,真正做到管理数字化,服务人性化。通过创新信息平台,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能。
(二)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
由科层制带来的问题,是目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浮夸习气、墨守陈规、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以及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诸多弊端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无缝隙政府理论正是对这种弊端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它以人民群众为服务目标,并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导向,寻求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和适应小政府、大社会所提倡的组织原则,对政府的组织进行革新,形成新的架构,重新定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组织的理念、考核方式、组织的功能等进行重新再造,是实质性的和根本性的,其中关键是对业务流程再造。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社区治安问题、管理问题,商业、服务业及农民工等人口的流动问题日益凸显,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郑州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型城市”为依托,通过机构下沉、人员下沉,在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和惠济区老鸭陈办事处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并成立办事处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了管理的层次,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促进了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同时,郑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转变领导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构建“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城区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新机制,努力形成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协同共事、和谐共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网格化管理创新了社会管理,推动了政府角色的转变,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促使政府、企业、社会乃至个人发挥更大的合力,当然也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以顾客为导向需要政府组织变革的目的。
(三)以扁平化改革促进社会服务无缝隙对接
无缝隙政府组织以结果为导向,通过重塑服务的过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追求积极的目标,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这就要求克服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分工僵化、各自为政、本位主义、无效率的弊端,消除职能壁垒,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目前,郑州正在推进扁平化改革,政府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这一改革将基层社会管理和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职能转移到街道办事处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获得。万名志愿者进网格活动,广泛的动员不同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不仅能重塑政府部门的内部职能,同时也整合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基层有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和可操作的平台。这也是无缝隙政府理论产生以来,对政府提升服务效率至关重要的原因。
无缝隙政府视角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无缝隙政府的理念为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即如何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以无缝隙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也引导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政府部门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各项服务,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高低,更不能物化为商品的价值。其最高价值应该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能否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如果政府提供的产品群众不需求,那也就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于劳民伤财还落下群众不满意。特别是信息化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服务有更高的渴求,并抱有审视的态度。政府此时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寻找群众需要的契合点,提供体贴入微、身暖人心的服务,这就蕴含着更大的价值。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应与时俱进,富有时代色彩。因此,就应该大开社会管理创新之门,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社会需求,就省会城市郑州而言,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需要从制定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入手,例如更符合基层群众的住房保障政策,大学生、下岗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帮扶以及外来公务人员子女的上学政策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就学、医疗等方面权力的均等化,逐步合理有序的建立起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平等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府治理结构转型和“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精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二三级网格的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形成“纵横交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网络化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组团式服务并向基层社区下沉,探索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并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价值,以更大的价值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促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该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改变对公共服务的垄断的做法,充分利用社会的、民间的力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事实证明,通过社会组织的介入,由于其职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更能把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并且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专业性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多,可以促使他们通过相互竞争,提升服务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利用市场竞争的手段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缩减群众办事的成本,抑制政府的盲目扩展和人员的无限制膨胀。以竞争为导向,引进公共服务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能,已经成为高绩效、无缝隙政府的共同特征,也是当今政府的追求。一方面来说,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进竞争主体,“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来说,要通过与社会参与的结合、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等,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和民间组织,逐步把一些社会福利领域或社会层面以及一些社区教育、社区养老、技能培训等服务交给更加专业的社区和民间组织来承担,这样既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传统的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充分发挥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作用,其工作是以各自的职能为导向,而不是以干成事、做好事为导向即坚持结果导向,而以无缝隙政府理论进行政府再造的基本原则是“着眼于结果和责任弹性”,创建一个围绕结果而不是职能进行组织,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自我管理团队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效能与效益,通过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和结果法案,向“高绩效模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也要围着结果导向这一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绩效管理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绩效这一有效手段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引领作用。目前,郑州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针对各级网格管理人员,也已实行绩效考核评估制度。结合专业数据评定、群众评定和社会的评定,形成综合的网格化管理评价体系。干部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相结合,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提高综合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各级领导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长效办、督查室督查发现的问题;各种网络反映并经查实的问题;新闻媒体曝光并经查实的问题;群众投诉反映并经查实的问题;干部群众对工作的评价情况;重点工作受到区以上通报表彰,工作经验被广泛推广等情况等等指标进行量化,并把网格管理工作的结案率、市民案件的处理率等结合起来,对整个网格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各方,进行科学的考核,形成了包括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价以及政府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结论
当前是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利益日益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创新社会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在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中,政府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要求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面更加广泛、质量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也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所在。社会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会专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多方相互协调的多元的社会管理模式。就郑州以网格化管理工作为抓手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而言,无缝隙政府理论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下滑风险、政府的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政府的每一项花费都应花到刀刃上,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服务的提供都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无缝隙政府理论对社会管理而言拓宽了创新思路,也开辟了一条为群众无缝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6
作为市政府出资人代表,医管局要切实履行北京市属22家三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责,包括管人、管事、管资产等职能,如院处级领导干部的任命与考核、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监管等。换句话说,医管局是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对所属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管理。
2014年是医管局成立以来走过的第三个春秋,近3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医院管理体系。其包括围绕医院成本、效率、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试点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改革探索出的诸多科学化运营机制,以及在完善预约挂号、全面推进分时段就诊、建立门诊服务中心、住院服务中心、用药咨询中心等一揽子便民服务体系。
新医改以来,作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的主要推动者、落实者之一,医管局局长封国生近期接受了《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让人们对全国首个列入省级行政序列的医管局有了立体的了解,对管办分开的北京医管新格局有了崭新的认识。
“管办分开是杠杆,目的是撬动政府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办医的神经。”
《中国医院院长》:北京市医管局与卫生局隶属是怎样的关系,与上海、深圳医院管理机构相比,工作性质有何异同?
封国生:原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和原北京市计生委合并,新机构叫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医管局是隶属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二级局,属于部门管理局。市卫生计生委在卫生领域的主要任务为管行业、管标准、管准入、管监督,是属地化管理全行业。具体包括地方性卫生政策制定、行业准入、公共卫生管理,突发事件控制、公益性活动开展和行业监督等。
医管局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办医院,履行市政府出资人的职责,概括地说,就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基础、管运行、管服务,领导和推进市属医院对人、财、物、事的精细化管理,统筹督促重要医改举措的落实。可以说,市卫生计生委和市医管局的任务职责划分非常清楚,一个是“裁判员”,一个是“运动员”。当然,管办分开也和其他改革措施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具体协调分开的过程,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暂时出现一些职责的交叉。特别是像医疗等具体事项操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管理重叠,还需逐渐磨合调整、探索完善。我相信这个过程会逐步缩短,因为通过管办分开这个改革杠杆撬动市属公立医院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办医的神经,实现政府办医为民成效的最优化,是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共同目标。
与上海、深圳相比,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落实中央管办分开的医改措施探索。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上海、深圳是“管办分开也分家”,北京是“管办分开不分家”,北京市医管局依然属于北京市大卫生行业下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但从管理医院,使其走上精细化与职业化的轨道角度来讲,它已经实现了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
“年轻的医管局在全力以赴探索医院管理改革的实践中,经常听到一些业内同行的喝彩,感谢各方面的鼓励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中国医院院长》:北京市医管局成立后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封国生:从职责角度说,医管局是市政府出资人代表,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办院为民的公益性方向,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使其始终围绕“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
首先,在管人上,以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的选用为重点,突出职业化、专业化管理需求。医管局成立以来曾三次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性选拔院级领导干部,并加大对院级后备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力度。
同时,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学科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医管局连续两年推出“计划”,每年投资5千万支持学科发展,准备用5年时间打造60个重点四级学科,并通过四级学科引领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另一亮点,医管局注重盘活存量人才和凝聚增量人才并重。“使命计划”、“登峰计划”、“青苗计划”是盘活存量人才的重点举措,医管局还将推出60个岗位面向全球招聘,凝聚扩大增量高端人才。这些都是医管局推动医院持续性科学发展的体现。
其次,在管事上,医管局着力统筹绩效和医改两个关键。一是建立并运用好绩效指挥棒。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探讨如何对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经过反复研究,推出针对医院管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指标。其中,定量指标设分5个维度、25项指标,5个维度分别是社会满意度、医院医疗的效率、质量、运营以及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考核与绩效奖励环环相扣。截至目前,医管局对各医院的绩效奖励已高达3亿元之多。二是落实并提升各项医改成效。作为新医改诞生产物,医管局成立后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尤其在北京市属大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法人治理等重大改革举措。虽然困难重重,但效果有目共睹。例如医药分开改革,由于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和医院收入的利益链被切断,推动了医院运行机制转变,控制药品费用的动力也被激发出来。两年多来,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医保患者自付比例都明显下降。
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医院,由于建立了以医院理事会为主导的决策机构、以执行院长为核心的执行机构,以及公正、公开的监督管理机构,实现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如今的医院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再次,在管资产上,尤其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效。如何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效,使它更好地在医疗服务流程中发挥效益,同样是医管局的主要任务与职责。为此,我们医管局制定了包括资金使用细则、大型设备采购要求和后勤管理规范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市属医院制度落实情况,目前医院重成本控制、重投资成效意识已逐步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效果很好。
“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和服务创新,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宗旨。让患者了解、理解、支持医疗、医院和医者,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医院院长》:把握医院办院方向是医管局的工作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封国生: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体现在如何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近3年来,医管局在研究和落实各个医疗机构如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为方便门诊患者,全面成立门诊服务中心;为方便住院患者,试点建立住院服务中心;为方便患者用药咨询,全部运行用药咨询中心。不仅受患者欢迎,很多同行也力挺,我们备受鼓舞。另外,医管局实施的预约挂号和分时段就诊服务,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间接改善了医院的就医环境,今年所有市属医院全面分时段就诊。在如何方便患者的问题上,还实现了医院挂号与收费窗口的合二为一。
以患者为中心的同时,医管局一直重视医务人员的主体作用和良好医患关系建设。如今,医患矛盾、冲突不断升温,为让患者更加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也让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反过来理解患者看病就医的不容易,我们推出“相约守护”等一系列换位体验活动,让百姓走进医院、跟随医务人员体验如何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而医院管理者,包括医管局领导干部要深入各医院去体会患者就医的不易。其目的是为了找出就医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积极反响。“医疗服务创新无止境,公立医院管理和改革永远在路上,医改是盘大棋,我们会按要求努力扎实走好未来每一步。”
《中国医院院长》:据悉明年医管局要调整绩效考核指标,请问以往运用绩效考核制度管理医院过程中曾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封国生: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的抓手,以往医管局会参考每家医院上年工作情况为其制定考核指标,好处是每家医院都有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指标设定仅是自身纵向比较,而非全市横向相比。这就出现一些各方面并不突出的医院,在完成自己指标后排名遥遥领先。
为了让绩效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医管局正在探索新的考核体系。也就是,在保留原有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除自身纵向比较外,还根据22家市属三级医院,包括9家综合医院、2家传染病医院、2家儿童医院、2家精神病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特点,设定一些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需在年终打分,弥补了纵向比较的不足。
此外,个性化指标的设定也不可或缺,它体现了医管局根据医院特点对每家医院的要求不同。而且,第三方评价体系介入也将是完善绩效考核的重点。
《中国医院院长》: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作为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城市之一,北京将如何辐射医疗资源,缓解进京看病压力?
封国生:一方面,医管局希望北京市大医院能在区域医疗中发挥三级医院应有的作用。正如现在建立的医联体,都是通过区域医疗集团协作方式来引导和实现各家医院分级有序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北京市大医院会与河北省等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力的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再由其辐射到整个地区。这样可把一部分本拟来京就医患者留在当地,既方便患者,也间接缓解北京医院人满为患问题。
另外,北京市作为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城市之一,同时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业务。每年9000多万就医人口中有近1/3为外地患者,如何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过大的矛盾,成为当下棘手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实现就医模式改变,因此重构医疗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如何重构?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该体系中,大医院应定位于疑难杂症诊疗,大型综合性医院还应承担新技术研发、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任务,而基层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康复护理等工作。
篇7
20__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20__年将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中央新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小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金融改革及农村资金的供给问题,“三农”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对“三农”资金的投入的投量和投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行行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再贷款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为农民走上富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信贷投入对“三农”经济的影响
当前农村资金的投入除国家的减税政策、扶贫资金、和部分粮棉油补贴政策的配套资金外,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近几年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质押贷款和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目前采用的是由当地信用联社向央行的借款,专项用于支农资金不足的信用社发放贷款需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三农”经济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为农民由贫穷转向富裕的重要资金支柱。主要表现在。
(一)小额农贷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神池县是个纯农业县,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神池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以农户小额贷款为突破口,加大支农贷款的力度,通过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信用工程建设,用信贷杠杆引导农民诚实守信,支持农民发家致富,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根据辖内农业生产条件,分类扶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几年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体;种草养畜,舍饲养殖为支撑;农村特色产品经纪人为辅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先后扶持建起了以贺职乡为主的万亩南瓜基地、以东湖乡为主的十万亩万铃署基地,建起和培育了养殖示范小区20个、百头养殖重点户80户、发展养殖大户120个,建设规模养殖场7个,起到了种植损失养殖补,粮食减产牧增收的效果;二是农民实现了增收。截止20__年未,神池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5897万元,全部用于“一农”,较20__年增加9066万元,增幅达130。农村资金的大量投入,农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产加,20__年,农民人均种植收入增加700多元,养殖收入增加320多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子女上学等问题。三是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神池县至20__年实施农户小额信贷以来,经过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全县已评出信用户15007户,占全县农户的64.9据,发放贷款证120__户,占全县农户的54.6。通过信用社与农民的感情距离,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改善。四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信用社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为支持其它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实行农户联保贷款,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市场、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民银行的支农贷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__年12月底,神池支行支农再贷款余额为1300万元。特别是近几年业,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方面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真正把农村经济搞好,神池支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上级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按照“四挂钩”的要求,建立三级台账,及是监测支农再贷款的管理、使用情况,集中支持了辖内6家因资金不足而支农乏力的基层农村信用社,占到全县法人机构的45,支农同贷款全部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籽种、地膜、农药和农机具,为农村经济发展流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信贷投入遍及全县各个村庄、农户,使县委、政府的调产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农民及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急需资金支持,通过央行支农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农民增收。几年来,神池支行支农再贷款累放金额达到4000多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弥补了“三农”资金长期供需不足的局面。
(三)初步探索出了我县信贷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区别扶持。几年来,神池县农村信用社在政府、人行县支行大力支持和窗口指导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方式,努力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对以种植业为主的乡镇,加大对优种、农机具、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对一些山区乡镇,通过信贷引导,推行退耕还林还草,鼓励农民进行舍饲养殖;对一些交通便利,商品集散地有重点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使全县的农业生产各具特色,显出勃勃生机。二是加快推广联保贷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也在扩大,主要是近些年农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农村民营企业,比如近一些年出现的农村绿色农业基地、奶牛养殖业、肉牛养殖业、农副产品经纪人等。这些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农村信用社打开了新的赢利和发展空间。
二、当前农村信贷存
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信贷主要表现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还有少部分联保贷款和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占比较高。小额贷款在额度小、期限短、方便灵活方面,使农民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逐步走富裕,农民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籽等小额贷款已基本得到满足,农民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农村的信贷需求也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在生产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对贷款的品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民不仅仅单纯依靠种地、养殖为主,逐步向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而且贷款的周期也要求越来越长,小额贷款的方式和额度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民对贷款的需求。表现在:
(一)农村信贷投入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显。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村其它经济组织贷款需求呈旺盛态势,资金的需求量与期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个体运输业等新型农工商结合的经济组织逐步开成,其对贷款的需求十分旺盛,小额贷款的额度与期限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如神池县实施退耕还林,舍饲养殖以来,在交通较发达的农村都兴起了运输业,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村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养车的就这近千户,需资金近4000余万元,而小额贷款每户最高仅能解决2万元,有些户几户合起来还买不到一部车,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只能通过高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农村信贷供给总量与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信贷需求差距较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只能解决了农民简单再生产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问题。小额信贷通过其额小、分散、灵活的方式,对一些纯种植户、小规模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可以满足。但对一些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因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难以满足需求。如近年来兴起的奶牛养殖业,尽管前景看好,但国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资金周转时间长,信用社一方面无能为力,另一方面觉的风险较大,不敢大胆进行支持,致使生产形不成规模,在一家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资金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目前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小水库、渠道多年失修,急需进行维修;另外农副产品加工业俏然兴起,各种机器设备及基础设施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这些小额贷款无法满足。
(四)农村信贷供给结构与农村是益增长的消费贷款需求不相适应。当前信贷支农主要靠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主要品种仍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主,服务对象也主要是种植户和养殖户。农村居民近年来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对住房消费、子女上学、交通和通讯设备、家庭设备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需求量也较大,则小额农贷对贷款用途虽规定5大类,但消费货款、住房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优惠政策等都与农民无缘。
(五)农村信贷渠道单一,农村信用社支农步履维艰。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只吸存、收贷,而很少放款。唯一的农定发展银行也只专职于发放粮、棉、油收购专向贷款,对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微乎其微。因而重任就落到农村信用社身上。20__年新增的农业贷款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重任,使原本就经营艰难的农村信用社更显得力不从心。少数地方的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
(六)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明显减少,农村资金“农转非”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自实施商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以来,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以神池县为例,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基层全部撤并,而信用社由于撤并乡镇在2年间撤消了3个基层社。另一方面是“农转达非”严重,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除发放小额质押贷款外,其它类型的贷款全部上收,而在当地所吸收的存款,全部上存其上级行。除此以外,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也加剧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如神池县邮政储蓄存款达1亿元,全部上存上级邮政部门,如果这部分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将会给“三农”经济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七)信贷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配套。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仍然沿袭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的做法。就神池来说,农忙季节主要集中于3-9月之间,而剩余的半年时间,特别是在粮食还没有出售之前,农民从事一些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搞一些小的粮油贩运、小型农产品加工等需要的资金,信用社在农民没有还清贷款前,而且确定的信用额度已足,就不能对其发放新的贷款;另外,从事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以及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需求,要么期限太短,要么不能跨年度,不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农民感觉委不方便。如奶牛养殖业,养小牛投资小,但到产奶期至少也得一年半以后,而农民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八)农民难以承受过高的利率负担。现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2.3倍,达到12.83。再加上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民实际纯收入涨幅不大,贷款得率虽然在执行中,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并不是执行的最高限,但能享受到优惠的,也只限于颁发有信用证的农户,而且金额较少。缺口部分,有时不得不靠亲朋好友借或借高利贷。
三、提高农村信贷投入的政策建议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央行应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业务,主动占领农村市场,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提高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贷款范围。针对当前农村和农民的贷款需求变化,信用社应定制合理的支农贷款办法,适当提高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产业资金需求行业,采取不同的贷款最高限额,拓宽贷款的用途和范围,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满足农民的大额贷款需求。
(二)坚持农村资金投入于农村,解决农村信贷需求问题。一要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入额度和期限,缓解信用社资金不足;二要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发挥信贷支农作用,可试办定单农业贷款、农产品开发、扶贫贷款、农业设施贷款等业务;三要将农业银行、邮政储蓄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再投入农村,规定从农村吸收的资金,除缴足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外,设定上存资金的比例,其余部分全部通过有关渠道回流农村,增加农村资金来源;四要规范民间借贷,对民间借贷进行合理引导和监管,使民间借贷成为民间融资的一种补充形式。
(三)对信用社开办农村消费信贷给予支持。鼓励信用社开办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不断扩大信用社的业务范围,在改革中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金实力,使信用社真正发挥起“三农”主力军作用。
(四)加快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通过人民银行资金支持,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家“花钱买机制”的目的。从而解决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中,不堪负重的“一农支三农”的困难局面,提高其支农的实力和能力。
(五)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通过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特别是大额贷款难的问题,可有效解决涉及农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难问题。对于一些额度大、期限长的贷款,以其有效资产作抵押,由政府出面担保或者进行适当扶持,辅之以安排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就业问题,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盈的效果。
(六)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
篇8
***区人口计生局
尊敬的徐主任,刘主任,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感谢徐主任一行领导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到***来调研,到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前任领导多次提及:主任和委领导班子对***特别厚爱,非常关心,两个多月以来已经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这种厚爱与关心也使自己深感责任重大:要在***人口计生较高的工作平台上,继续保持在全市率先,在全省领先,甚至在全国争先,除了要努力熟悉业务外,更要向各位领导学习,请各位领导指导。下面我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向委领导做简要汇报,请主任和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以志在必夺的勇气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区委、区政府对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工作的要求是志在必夺,首创必成,为此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年全区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后,今年2月下旬,区委、区政府又召开创建再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与委领导对创建工作再提要求:一是突出重点,通过创建,要建立全区人口计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突破难点,通过创建,要形成全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整体合力,三是凸显亮点,通过创建,要形成***人口计生科学发展的工作特色。我们思考,要确保***的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做到“四个一批”,即:完成一批指标,完成“十一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8大类20项指标,这是硬杠杠,也是基础,但并不是创建的目的;优化一批机制,优化促进人口计生健康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等,这是核心,是长效发展的基础;解决一批难题,解决一批事关民生、体现人口计生现实价值的难点热点问题,这是内在要求,也是创建的核心价值之一;总结一批经验,全面、细致地总结促进地区人口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的经验,形成全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规律性的方式方法,这是创建价值的放大,具有深远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始终坚持以创促建,注重过程,注重调研,注重总结,注重创建各阶段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如:我区引入了督查机制,加大对各部门创建分解指标落实情况的全程督办,明确创建工作中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和人口计生局三方同责,人口计生局按照周进度向区委督查组和分管区长扎口汇报创建进度;作为创建配套措施,制定全区人口计生“五服务”十项实事工程,惠及于民;制作每半月一期的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简报,传递创建信息,交流创建经验,供全区各部门、各领域学习参考等。
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深化两大品牌建设
在“十一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世代服务”与“和谐家园”两大品牌的推进深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落实。我们也认识到:***的人口计生工作要创特色、出亮点,就必须走在品牌的风口浪尖,为品牌的提升探路子,做贡献。
世代服务品牌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坚持一手抓体系建设进度,一手抓功能发挥研究:体系建设紧中抓紧,功能研究紧中“放松”。紧中抓紧,即按照分管区长要求,全区8个街道62个社区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世代服务站、室建设,实现世代服务体系在***的全覆盖。截至昨天(4月20日),全区世代服务室建设完成58个,覆盖率达94%,其中***湖、***门、孝陵卫、锁金村四个街道已实现全覆盖;预计5月底前可以顺利实现全区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的总体目标。紧中“放松”,即在已建成的世代服务站、室中,鼓励各街道、社区不拘泥于现状,而动员中介、社团组织、志愿者队伍依托一流阵地,汇集百条思路,围绕六位一体,实现百花齐放,贴近街、居实际,积极探索城区世代服务阵地功能发挥的新思路、新方法。如锁金村锁二社区引进知名特长早期教育项目----雨舟书画早教中心;***湖街道板仓社区发挥世代服务的品牌效应,吸引社区协会会员和居民开展人口文化“小讲坛”;后宰门街道北安门社区把世代服务室作为协会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地,联系广大会员开展会员活动等,极大地开阔了工作思路,使世代服务阵地在发挥“六位一体”功能的基础上,还成为了社区协会会员的交流之地、志愿服务倡导与实施的发祥之地和人口计生特色服务项目的承载之地。通过“两手抓”,促进世代服务品牌在基层社区绽放活力、彰显效应。
“和谐家园”工程推进力度得到新加强。在落实区委推进“和谐家园”工程固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五大行动”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主要表现为四结合一突出:“四结合”是指结合区委实事工程,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的深度与广度;结合区委“五服务”要求,加大“和谐家园”工程服务的力度与广度;结合“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大新型人口文化、生育文化建设的指导与投入;结合全市百场“四进五送”活动要求,充实“和谐家园”工程的内涵与外延。“一突出”即始终突出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保证其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如区政府出台的综合救助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计划生育家庭在救助中的优先优惠地位;在去年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提高到60元每人的基础上,今年积极探索金转险工作,帮助独生子女家庭通过低投入获得高保障,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等。
“和谐家园”工程部分,想重点再向各位领导汇报下***今年的宣传教育、人口文化工作情况。
客观分析***的宣传教育、人口文化工作状况,我觉得有这样的特点:宣传教育资源很丰富,但是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宣传载体特别是宣传品形式很丰富,但是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开展宣传还不够;人口文化景点较多,但是高品质、有影响的人口文化景点打造还不够。基于这一认识,今年我们对宣传教育的总体考虑,就是资源再拓展、载体再创新和品位再提升,全方位增强地区人口文化软实力,为“十一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资源再拓展,是指对***作为文化大区,宣传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强化。在整体盘活的基础上,彰显人口文化新特征。长江路文化街区、1912民国文化、中山陵、***湖、台城、情侣园、区域7所高校,一系列文化集聚地、文化产业带,都有着人口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近期我们着手的调研中基本都有涉及,做好这项工作必将对整体提升***的宣传教育、人口文化水平很有益处。载体再创新,是指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包括组织载体、阵地载体和活动载体。组织载体上重点是通过强化协会组织建设,发挥民间力量,扩大宣传效果;阵地载体上重点是突出宣传教育在世代服务“六位一体”中的功能地位;活动载体上重点是突破常规“纪念日”宣传,依托健全的组织,在不同人群中建立良好的宣传教育活动机制,比如我们正着手在***湖街道板仓社区推行每月一次的社区人口文化论坛。品位再提升,是指在宣传品的设计上、人口文化阵地的打造上、宣传活动的创意上再下功夫,出精品、见成效,真正形成以山水城林为背景、以婚育文明为主线、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以***全员为受众的人口文化新格局。
在这样的总体考虑下,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做的有以下几件事:
一是围绕软实力提升,繁荣社区人口文化。继去年全区人口文化论坛后,现在我们正准备在全区八个街道推行以社区为单位的人口文化“小讲坛”,组织部分社区以协会会员为主体,发挥社区内人才优势,以讲坛、交流甚至辩论的方式开展各类与人的发展有关的文化讨论活动(健康知识、婚育观念、早期教育等),而且要求定期化。我们设想在年底前从各街道选拔出一组“人口文化能人”,经过培训后,组建***的人口文化讲师团,开展巡回演讲。
二是围绕高品位目标,打造人口文化景点。今年***的财政不宽裕,日常办公经费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想通过适当投资、多方协调,想在***门名城汇打造一组品位较高的人口文化新景点。前期与***门街道进行了沟通协调,党政领导非常支持,一起实地查看了环境,表示愿意把名城汇最好的地段调整贡献出来,供人口计生局策划使用。民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格调融合,对整体设计要求很高,目前我们正着手邀请 制作方案,预计此项支出在20万左右。前期我们还情侣园管理处领导进行了协调,目前情侣园正在进行整体布局调整,方案基本成型,“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难度较大。这样,我们准备放在下一步再考虑。总体上计划分三年打造三处品位较高的人口文化新景点,从而全面提升我区人口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围绕全市现场会,做好早教参观准备。五月下旬,全市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初步定在我们***召开。客观上说,我觉得我们的早期教育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总结起来:有理论、有特色、有层次、有路子。有理论是指有早期教育专业研究机构,具有早教师培训资格,同时与国内一些知名的早期教育学者保持了良好的联系往来;有特色是指区域的早期教育项目中,雨舟的书画、明心的孤独症矫治、台湾的三之三都是内外兼修的办学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誉度;有层次是指区、街、居三个层面都有早期教育的组织和服务阵地,早期教育普及率比较高,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相对高。有路子,是指***早期教育拓展的路径很明确,就是发展三类园----公益园、早教园、园中园,推进教育模式从阵地化向机构化发展、教育队伍从零散式向专业化发展、教育品质从基础化向品牌化发展、教育载体从独立运作向联动运作发展。就工作会议观摩,我们拟计划提供的参观点有:三之三、雨舟、营苑、明心以及红山流动人口早教指导中心,与会的同志能感受到台湾先进理念下的早教班、本地民营特长早教班、国内知名智障幼儿矫正班以及本地公办园内新设早教班的教育气氛,以及流动人口优惠早期教育项目等。具体我们与宣教处领导再细化安排。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开展工作调研
年初,苏宇红副区长给人口计生局一个课题:新形势下我区城市人口计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局班子分头对全区流动人口、城市社区、高等院校、驻区企业四类人群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建工作,对不同人群的分类管理,进行了理性思考,力图从宏观—微观---宏观的轨迹,较深入地探索符合***特点的城区人口计生管理新模式。
(一)非公企业人口计生管理难点与相应对策:
现状分析:驻区大单位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较好,有现成经验可循;百人以下企业,通常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营销,对人口计生工作不重视,没有专兼职人员来做计划生育工作;街、居人口计生干部力量有限,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双向协议缺乏履行保障;单位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外地务工人员、又有本市农民工、城市再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农转居自谋人员;档案有无档、集体存档、个人存档、职介存档等多种形式,企业计划生育奖励的落实很难统一,大部分企业主认为计划生育奖励应由国家负担。
相应对策:
发挥联合协会作用。分区域、行业成立同类企业计生联合协会,积极发挥协会在非公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实施管理。目前我们正在珠江路电子科技街、丹凤街7大通信市场、新街口佳惠商务楼以及部分餐饮娱乐街区着手成立联合协会,5月上旬举行揭牌仪式。协会成立后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三争三创”以及人口文化创建活动,向综合管理部门赠送育龄妇女免费体检服务卡,同时调研推广红山街道苏果超市商贸连锁计生协会工作经验,通过协会自治,推进计生政策落实到人、婚育新风宣传到人,各类知识普及到人,优质服务优惠到人。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针对我区大拆迁、大建设、建筑企业较多、人员流动频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以落实的特点,在落实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思考可以发挥建筑企业行业管理优势,建立单位管理、行业监管、属地、服务的模式,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托服务协议书》形式,确立建筑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和行业双重管理,通过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发挥创建推动作用。在过去两年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责任制示范单位创建的基础上,今年把创建的参与对象界定在中小型非公企业中,拟选树全区40家中小型非公企业人口计生工作典型,年底召开全区非公企业创建示范单位推进会,以此促进同类企业观念更新、影响辐射。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中小型非公企业中,加大国家、省、市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和免费服务项目落实力度;落实区委“五服务”要求,结合人口计生局“五服务”措施,对企业扩大服务面、提升服务质量;协调区职能部门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在企业用工、技能培训、小额贷款方面给予扶持。
中小型非公企业人口计生工作试点单位确定在红星家具城。
(二)高校人口计生管理难点与相应对策
现状分析:区域7所高校,教职工、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对青春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强弱不一,部分高校对人口计生工作不够重视,如南师紫金校区专干都没落实,宣传教育不到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能结婚生育的规定,这给高校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派生了新人群、新内容;全区有高校后勤劳务托管人员近万人,申请暂缓就业学生千余人,另有出租房外来人员,人口计生管理难度大,手段缺乏。
相应对策:
成立***区高校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确立轮流牵头活动制度,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以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为成员单位,拟在5月23日举行联协会成立仪式,正式启动“青春健康高校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全市在校青年学生发出青春健康倡议,同时举办“飞扬的青春”大型户外文艺汇演。目前各高校正在校园开展联合签名,发放青春健康宣传书签,并通过网络和学生会组织向全市大学生征集联合会会徽方案。
加大高校人口计生指导力度,强化对在校结婚学生规范管理;建议在高校建立婚育备案制度,纳入人口计生婚育同步管理范畴,及时提供孕前指导、孕期-围孕期保健等系列服务。
指导街道细化对高校人口计生目标考核内容,强化公司对托管人员的人口计生工作责任以及高校对劳务公司托管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管责任,对托管人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指导高校计生办加大对暂缓就业学生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建议高校各院(系)指定专门老师作为暂缓就业学生计生管理联系人,定期向校计生办反馈学生回校见面情况、计划生育异动情况、户籍卡借用情况等。
深化高校人口计生管理的试点单位是东南大学。
(三)流动人口管理难点和相应对策
现状分析:我区流动人口流量大、频率强,动态信息不容易把握,造成流动人口情况不够明、底子不够清、信息不够畅通;流动人员成份复杂,分布于社区、楼宇、市场、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管理没有统一可借鉴的方式,传统的管理手段需要不断变化更新;部门综合管理协调配合尚不到位,齐抓共管效果尚不明显。
相应对策:
确立管理原则,实施管理分类和责任落实。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清理”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类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主体,明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的企业责任、政府职能部门责任、街道责任、出租房房主责任等。
明确我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两大重点领域,即用工单位与出租房。对用工单位的流动人口,纳入企业正常管理;楼宇、专业市场商住或社区散居流动人口,实施坚持“综合治理,以房管人”,表现在:政策上融合,在制定出台有关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内容时,将人口计生、公安、卫生、房产、劳动、教育等职能部门的相关法规与规定融为一体,实现政策互补;行动上配合,在执行流动人口执法检查、房屋租赁管理登记、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政策咨询宣传服务等坚持协同配合,联合执法;人员上整合,进一步落实好《社区人口计生专干与公安流动人口协管员综合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安协管员即为流动人口信息员;职能上契合,重点围绕“以房管人”思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对房屋出租实行申报登记制,与出租房主签定计生治安责任书,明确房主对承租人身份信息、婚育、孕情信息采集报告责任等。在红山街道流动人口“五种模式”基础上,我们计划把重点放在品质提升和效应放大上,思考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结合,提升核心商务区以及封闭住宅小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新街口街道公安、司法、综合治理等部门正开展摸底调查,探索以房管人的管理思路。
(三)社区人口计生管理难点和相应对策
现状分析:社区育龄妇女自管对象管理方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管理盲区: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而与单位尚有一定关系、长期居住生活社区的离岗育龄群众,单位不愿意管,社区对其信息掌握不及时;随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社区合并调整,幅员扩张,传统社区人口计生干部“一对多”服务模式很难准确、及时采集区域人口计生信息,提供优质服务。
相应对策:推广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化管理服务通过细化管理单元,使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责任到人而任务分解;通过整合网格资源,使采集网格内人员信息及时准确而覆盖增强;通过“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群众诉求快速反应而分类处理高效。试点单位两年来的人口计生信息准确率、知识普及率和群众满意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目前正筹备召开全区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现场会,制作了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实用手册与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流程图。
以着眼长远的目光探索城区工作模式
客观分析目前我区人口计生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将不断总结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城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一是社区管理网格化,夯实基础。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是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的崭新途径,代表了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方向。目前我们正适应“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的网格化管理服务要求,积极更新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下人口计生职责到人、人口管理覆盖全面、人口信息掌握及时、各类服务传输到位的优势,必将在社区特殊人员、自管对象、流动人口管理的服务管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优质服务项目化,提升品质。按照区委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刚性化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化运作方式,促进优质服务品质提升与效果落实,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孕前保健指导项目、早期教育工程、青春健康教育工程、生殖健康检查项目、宫颈癌筛查项目等,细化不同管理对象,分别掌握他们促进健康、提升素质的内在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通过对项目运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是协会功能扩大化,拓展内涵。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内涵不断拓展,单纯的行政手段在众多管理服务领域中的效果已不明显,而契合社区建设发展思路、通过强化基层民主自治推动人口计生触角延伸的手段,效果不断显现。我们考虑在地区高校、同类市场、商务楼宇分别成立计生联合协会,通过拓展协会工作内涵,凝聚会员力量,宣传婚育文化,倡导人口政策,传递服务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强化社区协会功能,推进人口计生民主自治,以充实世代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为切入点,全区优质的世代服务硬件协会先用、用好,用活;强化高校协会功能,深化同伴教育,以推进青春健康工程为切入点,举办“***青春健康高校行”系列主题活动;强化楼宇协会功能,延伸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触角,以推动人口文化渗透为切入点,努力维护企业员工各项权益,实现人口计生目标管理。
四是综合管理信息化,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