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些较复杂的游记。
1.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防伪,达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时,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①小说起源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②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清回体小说。③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 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在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①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②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③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可以与初中的《景泰蓝的制作》作比较,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一下问题:①二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预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4 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使学生有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记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白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初中的《火刑》作比较,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马克思和布鲁诺两位思想家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以上为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篇2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要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时,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
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交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了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自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篇4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二是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三要苦于思考。辨清真伪优劣,捡有用的书读。
谁不想在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就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篇5
一、当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对于我国教学过程中各个科目而言,语文学科所强调的主要是对文字语言的自我感知及欣赏,而各个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感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计划,而这样就会间接造成教师工作量的极大增加,考虑到我国教师现在的数量,其工作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针对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这就会造成另外一些学生对此门学科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想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各个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根据现代的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制定出各个学生都喜爱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分析
1.主题导入课型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题导入型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对整个单元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再运用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情境的创造,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使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样学生也会慢慢被语文这门学科所吸引。
2.精略结合课型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语文的课文进行筛选,具体可以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而对于略读课文来说,其主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作为课外阅读的模式存在的。
3.单元阅读课型
在单元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单元内容的深入学习,这个过程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深入的单元理解及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进行相关单元内容的搜寻整理,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讲解及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单元知识的总结及欣赏。教师通过网络所搜寻的相关知识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自动提升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4.单元写作课型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互动式教学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受到高考压力以及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暇顾及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未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为课堂中的互动奠定理论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熟悉教材,还要为在课堂上更好地互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文中的别里科夫的死因是心理问题,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应该简单准备一些心理学的相关资料,可以用心理学来剖析一些故事情节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不但使学生学习了文章本身,也拓展了知识面,同时,还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通过查字典等手段提前解读课本,增加对课文的熟悉度,以便更好得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去。
2.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力度,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学校要重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建设出一股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实现互动式教学培养组织者。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访问、调查、进修等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不失时机地创造互动情境,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
此外,教师还应该坚持平等、真诚、尊重的原则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才能推动互动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视教师为朋友,积极地参与学习,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3.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问式互动教学因简单容易操作而在课堂中最为常见,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时,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难易、深浅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同时,还应注意问题的数量,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鲁迅的小说《祝福》一文时,教师可根据祥林嫂的死因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提问,比如:1) 祥林嫂的死是因饥寒交迫而死?2)祥林嫂听信柳妈的说法去捐门槛,事后大家对她的态度却没有丝毫转变,最终使她绝望而死?3)祥林嫂作为当时社会上穷苦人民的典型,在承受着残酷的封建礼教和冷漠的批判声中,最终瓦解了生命意志而死?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祥林嫂的死因,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提问,再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的深浅和全面性进行引导,这样不但使学生更深入得理解了课文主旨,也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4.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分组式互动教学,即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部或者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完成学习的要求。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罗素的《我为何而生》时,高中语文教师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要求学生就“我为谁而生”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先在每个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选择出代表在班级中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习,不但让学生更多得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也使学生掌握了辩论技巧。
5.以比赛等课堂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高考压力较大,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比赛式的活动,可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以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孔雀东南飞》为例,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词义难懂的影响,因而往往抱有抵触心理,也不易记住,教师可在讲完《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梗概后,让学生自选角度和题目完成一项作业,写诗歌、散文、对联等均可,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才艺展示,同学们可对喜欢的作品进行建议,最终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由老师带到其他授课班级进行鉴赏学习。这样的互动不但改变了课堂的沉闷,锻炼了学生们写作创作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面对实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十分有效。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在深入、全面得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才能使教学过程完整统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应配合学校构建互动课堂,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才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于瑞华,李志刚.高中语文互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
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学生
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而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不再是主要课程,它只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对文语文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而如果教师只满足于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教普通中学生的方式教中专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缺乏价值,缺乏内涵,从而彻底轻视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转而也会导致教师自身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笔者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阐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根据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性特点注重突出基础训练
职业高中语文课本在编排时,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还有语文基础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在高中阶段应该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语文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突出基础训练。如阅读训练,可以用“课内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阅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试讲,教师再加以点拨,并指出所以然,教给方法。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再如写作训练和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尽量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写、去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有趣、活泼、生动,而乐意参加说话训练。这样多训练几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也应该加强,应要求学生准确地遣词用字,正确地组合句子,务必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和病句,能够写出文句通畅的文章。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用性特点注意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化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指中职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首要需求是“能用”。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通过语文课程学到的东西也许不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根据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术人才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当注意突出这个特点,加强实用文体的教学。特别是应用文和说明文,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说明文,可让学生练习写“产品的说明文”,某个生产程序的说明,某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说明。教实用文,可加强学生的书信、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这些文体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掌握好它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对学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实,语文课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语文中的某些内容如A、开设实用文体写作专门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文体要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要常见得多,如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合同等都在职场中运用广泛。B、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职场上,常常要用口头语言和上司、同事、客户等他人交流,有些就是通过说话展开工作的,如保险员、营销员、咨询员、导游、律师等。而我们职中生的说话水平堪忧。虽然学生上课爱讲话,下课后也会“吹牛”,可一旦要他们上台发言,或在正式场合交谈,就会胆怯,不是支支吾吾,就是词不达意。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开展口语训练很有必要。这些内容就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工作,而这样的学生也更受企业的欢迎。
三、根据专业化特点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专业因子
专业化指语文学习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学纯语文,而要学与专业有关的语文。因此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上,各专业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语文是可以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可以变形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寻求语文与专业全方位的接触,应根据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突破口,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为今后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根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灵活性特点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情况,哪一些可以多教一些,多训练一些,哪些内容可以少教一些,少训练一些,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有较大的机动余地。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根据所教专业,增加与本专业关系最密切的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笔者认为职高语文教学应以启迪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个指路人、引导者,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中。所以要摈除满堂灌、一言堂,要抛弃一两种课型贯穿学期始终的做法,总而言之要有一定的弹性。
五、根据教材单元整体性特点教师要抓好三个“点”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实现整体性,就要求教师要抓好三个“点”,即出发点、联系点、落脚点。“抓好出发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必须有单元的整体观念。单元的组合因素很多,从范文来说每个单元包括六篇课文;从每篇文章来说,包括字、词、句、段、篇和修辞逻辑等。这就要求教师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加以取舍。“抓好联系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要明确单元中各因素的性质,分析它们的作用,找出相互间的联系。“抓好落脚点”,就是教师的单元教学可有多种多样,可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角度,但在具体实施时只能选择最佳方案,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达到最优最多。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别于普通高中,只有突出职业高中教学特点,采取科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到更有实用价值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篇8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者对单元主题目标达成途径的意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体现出以专题组织教学单元的编写特点。教材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等22个专题。在苏教版必修教材的教学参考书中,教材编写者对每个专题的内涵进行了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对主题目标也进行了界定。如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对单元主题目标界定为:“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是如何借鉴历史,表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抒发感情的;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记录历史现场。”
另外教材编者还对达成单元主题的具体方式和主要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教学目标为“1.了解把握历史、感悟历史的常见文本形式。2.通过沉吟涵咏,熟读成诵,对古代史论和怀古词进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从史论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议论文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4.了解文言实词活用的知识,并能够予以运用。5.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并且选择合适的文本,抒发自己的见解或感受。”
总观苏教版教材编者对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了编者“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希望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研读活动,深入文本,达到领悟单元主题思想的目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对单元主题目标简单比附的现象
虽然教材编写者对单元主题目标的实现途径有较为详尽的指导,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普遍着对单元主题目标简单比附的现象。
首先是因为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人文性和工具性争论的困扰,很多时候,没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多习惯侧重于思想内容的解说,至于如何从文本语言形式中发现和领悟思想情感,往往缺少方法。不少语文教师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欠缺,讲课时从语言表面轻轻滑过之后,就把内容和思想抽出来,缺少对学生深入文本阅读行为的组织,使得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空洞的人文说教。
加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组元形式,更使教师对具体文章的主题先入为主,这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选择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印证主题,缺乏对文本的进入探究。这种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简单的比附行为,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应有的品格。
三、文本细读是达成单元主题目标的主要途径
要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阅读学习中参与到文本内涵的解读中去,文本细读无疑是对语文阅读教学重内容轻形式的一个矫正。
文本细读即立足文本,从文本出发,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义和情感进行仔细的推敲,反复的品读,用心灵去感受和体味文本,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对文本蕴含深厚意蕴做出丰富的阐释,从而建构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文本开展交流与对话。文本细读的方法很多,下面举几个运用文本细读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悟主题内涵的教学案例。
1.推敲词句
词句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细读词语、沉入句子是走进文本,体悟主题的捷径。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主题目标是在让学生体悟“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在教学《想北平》一文时,教者安排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推敲词句,撰写点评的方式细读文本,体悟作者对故乡北平的深厚情感。
2.对照比较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果是改写本,我们可以拿它与原作对照;如果作者有修改,可以把修改前后的文稿加以对照;我们还可以把作品跟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
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主题目标是“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是文学作品这块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者将朱自清对月下荷塘的精彩描写,还原成“荷塘上都是叶子,叶子中间有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引导学生与原文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出原文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细腻的景物特点、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深刻情蕴。
3.寻找“罅隙”
寻找缝隙,就是要找到作者故意留给你的破绽,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也可以发现作品跟生活、跟人之常情的矛盾。
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主题目标是“让叙述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真实和平环境”。在教学《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时,教者抓住环节描写、心理描写的“矛盾点”“可疑点”,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其中深意”,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感悟。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听到炮声却感觉宽慰、惬意,可见他认为战争是能毁灭丑恶、维护祖国的权利和荣誉的。可是他怎么能把德国的侵略战争看得如此光荣、神圣?依此可以体悟到,作品的深刻主题在于战争给无数民族带来灾难,它留下的阴影在人们身心两方面永难抹去。
篇9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的认识
1.必修二反映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在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这个关键时期,诞生了以诗歌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最早的《诗经》,到屈原惊世骇俗的《离骚》,都证明了战国人民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陆续诞生了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及以《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对这些诗歌进行讲解,重点要表明诗歌在我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对诗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也能更加投入。
2.必修三讲述了唐代诗。来自唐代的诗歌,也是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部分。学生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十分明白。其实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之外,唐代诗坛也涌现出了其他非常优秀的诗人,诗歌艺术在唐代被推向了巅峰。在必修三的诗歌教学中,收入了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蜀道难》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
3.必修四描述宋词。词发展到宋代,进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在高中语文第四册当中,将宋词分成了豪放派与婉约派进行单独的分析。在婉约派中,有李清照的《醉花阴》有柳永的《望海潮》;而在豪放派之中有辛弃疾的《水龙吟》、苏轼《念奴娇》等词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也展现了宋词极高的艺术造诣水平。
二、诗歌单元的教学实践
1.以补与增相结合的形式来整合课程资源。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肯定必修教材的核心作用,在学生消化掉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添课外读物以及辅助联系,有效地将一个单元内的诗歌课文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诗歌整合到一块进行教学,根据诗歌的表达思想、时代背景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教学,达到连接整个单元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根据其理解程度的高低灵活调整能够教学的进度。例如在进行《诗三首》的教学时,由于这三首诗来自于不同的时间段,例如较早的《涉江采芙蓉》,三国时期的《短歌行》,最后是晋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因此在导入这一课的时候,用《西北有高楼》这一首诗,让学生理解到诗人在作者失意的时候的情感变化,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2.采用朗诵与背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课堂教学必须得到充分重视,教师要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确保教学目标被学生所理解,并且要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内,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进而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形象的称为“一二一”。
篇10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的课文《蜀道难》,作者李白对蜀道的险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用词精准,想象力丰富,文章具有一定气势。同时,由于语言运用差异,学生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可能面临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蜀道的真实场景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投影仪展示蜀道各段路线的实景照片,播放旅游专题节目,直观表现四川蜀道的险峻风光。学生通过相关影像资料的观赏,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表述、自身的理解及真实的场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