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076-02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创意产业的延伸。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指将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人的智慧、技能进行创意整合、开发和运用,最终使文化资源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新型产业。张家界地区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就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家界目前的旅游模式过于单一,迫切需要转型。
一、张家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因素
(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张家界单一观光型旅游模式转型的关键
张家界市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不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且民族文化资源的底蕴也相当浓厚。目前张家界的旅游业开发主要依赖于自然风景的开发,然而这种单一的模式已经饱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迫切需要转型。
张家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张家界旅游业潜在的巨大财富,当前张家界旅游行业的转型已经初露犄角,但其开发力度不够,在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吸引性,能抓住旅游者的潜在需求,通过新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来给旅游者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实现旅游模式的转型。
(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张家界区域经济的增长
自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周边地区也以同样的方式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当地的旅游行业形成竞争和威胁,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增长。
张家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是通过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转化、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实现、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扩展来实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此提供了实施载体(如图1)。
1.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转化,需要丰富而有内涵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有内涵价值的文化通过创意整合,融合到旅游活动、旅游产品中去,从而转化成创意新产品,必须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载体来完成,单纯的民族文化是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必须通过载体的转化。
2.民族文化价值的实现。当经过创意过后的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品之后,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接受等程序,在市场反映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规模。在此过程当中,文化创意产业为广大消费者、旅游者起到了引导作用,扩大了其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进步,为民族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3.民族文化价值的扩展。当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中成熟后,可利用其市场资源带动张家界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当这三个环节都正常运行的环境下,会产生集群效应,从而会使整个张家界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将推动张家界地区经济的增长。张家界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后,就为张家界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创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会形成一个民族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休闲旅游已经逐渐取代了单调的观光型旅游,成为了旅游行业转型的新趋势。众多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当中,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将为旅游行业指明方向,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空间是传统旅游业无法比拟的,开发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会大大提升张家界地区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影响力,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二、张家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策
(一)政府加强完善政策法规,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创意产业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与其他行业相互依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部门归属、管理权限也不明确,在这种空白状态下就很难统一发展形成规模,形成规范的管理。
当前,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不错,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及时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统筹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建立创意产业集群,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内涵
张家界地区整个文化旅游创意的兴起,并不是靠单个的创意产业就能完成的,不仅要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要带动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当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规模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增强信息的流通,降低创意产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必须形成规模、形成集群,才能实现张家界地区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创意产业的规模化为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创意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旅游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旅游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旅游者进入旅游地一定会购买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做为纪念或者带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这就为旅游地带来了巨大商机。经过人为加工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好奇,从而挑起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与普通的旅游产品相比更具备竞争力。
(三)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张家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文化旅游开发要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合到其中,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张家界地区文化资源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可以将自然风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如张家界武陵源区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就是很好的特例,是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的创意产品的成功案例。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的作用是双重的,创意产业的发展给张家界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进步。其发展所创造的旅游创意产品不仅仅只作用于前来享受文化产品的游客,而且会升级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界地区整个民间文化氛围。
(四)扩展产业链条,促进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隶属管理虽有区别,也各自有不同之处,但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紧密联系起来。结合不同的元素来进行创意。张家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创意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大扩展了旅游市场,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张家界的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的推出,就是文化之间的结合创意,推起了广大游客去张家界的热潮。发展旅游业不要单纯的注重景点门票收入,要扩展其产业链,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
针对张家界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张家界的文物市场和书画艺术市场走进市内,加强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联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出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突出少数民族的特色,体现其艺术性,提升吸引力;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活动要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抓住游客的好奇心。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程度越高,文化旅游产业就会发展得越好,从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就越密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吕学武,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189):21-24.
篇2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永康市 产业结构SWOT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为减轻世界性金融危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央经济上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上作的首要任务,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力向”,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要把转型升级作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也作为进一步增强和丰富第三产业内涵,调整与完善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自1998年英国首次把它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以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响应和发展,我国日前把文化创意产业大体划分为8个大类,即: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上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和科研教育类。
2,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永康市地处浙江省中部,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0镇及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自三国赤乌八年(245年)置县以来,已有1763年历史。现有户籍人口56.5万。外来人口30余万。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8亿元,财政收入3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39元,三产比例为2.8:66.1:13.1,规模以上上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59亿元,自营出口2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亿元,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74位。2007年,永康市人均GDP37931元(4988美元)。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永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时,托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造加上业和传统服务业;当人均GDP在4000-10000美元之间,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永康市的各项指标表明它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永康市迈入新阶段必须建立更优化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当前永康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在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步提高,而且在第三产业内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仍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提升永康市产业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优化第三产业本身的内部结构。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加快永康市“中国五金名城”的建设
永康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永康市要围绕“嫁接,改造、阿涵提升、拓展延伸、规模扩张、品牌推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建设“中国五金名城”。在2009年永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保稳定、拓市场、抓转型、促增长”。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阶段;第二阶段,以制造业为中心,加上服务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阶段,以服务业为中心,又有某些制造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后工业化阶段。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不能孤军奋战,也不会一支独秀,完善现代服务业结构,丰富现代服务业品种,提高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更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国际化水平,是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业同时,注重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方位服务,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两轮驱动”是加快永康市建设“中国五金名城”的现实需要。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更好地提升永康市城市形象
永康市因为拥有的“形象名片”而具有良好的人文优势和坚实的人脉根基。这些“形象名片”包括:全国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十强品牌市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百强县”等,同时,永康市还拥有方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们在倡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这些“形象名片”就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因为人们更看重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创业与就业环境。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创意人才,永康市作为人们向往的城市之一,具有了吸引人才居住创业的人脉根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提升永康的城市形象,增加永康市的“城市名片”效应,使它的人文优势更为凸显,人脉根基更为坚实。
二、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1,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条件
(1)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使其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来,经济总量每年的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人均GDP不断增加,其中2007年已接近5000美元,这为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
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使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制定与实施各项确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软硬发展空间。从发展之初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四个轮子一起转,到现在的民营经济的三个95%,即: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5%,民营企业产值古工业总产值的95%,民营企业税收占上交税收的95%,都体现着永康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创新和机制优势,同样,这种机制创新和机制优势也将为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民间资金相对丰沛。永康市财政收
入持续增长,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篇度更为明显,地方财力较为充足;另外,由于永康市民营经济相对发达,民问资本殷实。而且极其活跃,这为永康市的产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繁荣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08年永康市财政总收入31.4亿元,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8939元,增长1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3.2亿元,增长34.8%,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82.7亿元,增长33%。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其显示出发展“势头”和“成长空间”时,丰沛的民间资金会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不断输血。
(4)人力资源基本充足,创意产业初露苗头。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这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知识、高科技人才。永康市政府先后多次为企业牵线搭桥当“红娘”,1998-2002年间,全市引进中高级人才248名,促成200家规模企业与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建立长期互惠的技术依托关系。
与此同时,永康市在2006年第11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其间组织举办了首届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这标志着创意产业在永康的正式启动和初露苗头。因为工业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通过产品设计,使产品更有价值、更有魅力、更有市场竞争力。工业设计在设计产品的同事也设计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新潮流。这次大赛以永康市五金行业中的安全门、小家电、休闲运动车、不锈钢器皿为分项奖,将设计作品直接转化为产品成果,从而在视觉美感、功能创新、材料工艺、造型色彩上更具有应用性、推广性、市场性。
2,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条件
(1)经济结构中工业处强势,第三产业相对劣势。永康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既反映了工业经济在永康市的现实地位,五金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举足轻重,又表明了其产业结构内部存在“一业独大”现象和第三产业内部的不协调性。这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永康市三次产业间比例的失衡,以及其第三产业比例大大低于金华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水平(见表一);另一方面,永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其成分主要仍由社会商品零售额、建筑业、邮电业、旅游业等传统要素所构成。
(2)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薄弱。按照日前我国的分类,文化创意产业可分为8大类,但永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薄弱,一在文化艺术方面,尽管“九狮图”、“十八蝴蝶”、“锡雕”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未形成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产业链,也没有达到产业化的层次与水平;“新永康市人”的文化节庆活动也未完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二在创意设计方面,尽管近年来以广告业为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快,但仍主要以广告制作为主,而非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为主;近年来永康市许多五金制造企业本身缺乏独立开展产品开发和工业设计的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低,因此金融危机面前,面临严峻形势。三在传媒产业方面和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方面,几乎没有产业化的基础。总之,永康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依然是制造业。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尚未成为一种共识。与浙江省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在永康市尚未形成一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识,一方面,无论在民间,还是在研究机构,尚未见到这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另一方面,永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选项也尚未出现在永康市各级领导的视野内。
3,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会因素
(1)宏观背景上提供一种发展机遇。浙江省在2008年6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作出“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决定,赵洪祝书记明确指出,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是浙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浙江省也正在制定《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提出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选择。
(2)区位条件上提供一种发展条件。永康市尽管地处浙中低山丘陵盆地,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但仍属中国最发达、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重要区域,无论从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还是从人居环境、人文资源看,也都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种发展条件。
(3)现实状况上提供一种发展可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浙江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专业人才聚集、区域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市场优势明显和产业依托较强等五大优势。同样,永康市实施的“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三大战略,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也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种发展可能。
4,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威胁因素
(1)不具备先发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增加了难度。相对于我省其它地区,如杭州市早在2006年就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设想,宁波、温州、义乌等也提出类似发展战略,因此,永康市目前已失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发优势,这就增加了形成永康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品牌的难度。
(2)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使永康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战略的选择增加了难度。浙中城市群中,义乌市、东阳市的三产比例中第三产业处在相对合理的位置,永康市、兰溪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难题(见表二)。更为关键的是,义乌市已被《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为“四大创意城市、六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的四大创意城市之一。因此,永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有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以避免浙中城市群的同质竞争,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与特质,以凸显“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独特性。
三、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措施建议
1,通过舆论宣传,形成一种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识
在目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转型发展中,永康市如果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选项的话,就必须营造宣传文化创意产业的舆论氛围,使人人都要知道、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容,人人都来关注、研讨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方向与产业选择,人人都能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把“创业”与“创新”结合起来。
2,通过科学调研,形成一个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各个行业在永康市的发展也不尽平衡。需要尽快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首先,要科学分析永康市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盘点永康市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摸清家底,系统整合;其次,要结合永康市的城市定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永康市“十一五”期间的支柱产业及重点培植产业之间的关联;最后,要委托专家结合永康市实际制定出《永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永康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任务,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并采取现实措施予以扶持。
3,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永康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调发展
现今,文化创意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各地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浙江省而言,掌握技术、能够运用创意理念来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不少,但是一流的具有原创性的创意、设计和策划人才以及能管理、懂经营、善营销的人才相当紧缺。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之间,联合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专业培训,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等。同时要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关系。招商引资尽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单纯地招商引资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当逐步探讨建立“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招商引智模式,建立人事、招商、旅游、外事“四位一体”的招商引资机制。
篇3
关键词:观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72-03
一、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观光型旅游是一项最基本的旅游活动,也是目前最为传统、最为普遍的旅游形式,如观赏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景观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民风和乡土人情等等。观光型旅游最大的特征就是旅游方式的单一性、旅游资源的依赖性、客户群体的广泛性和消费价格的低廉性。但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旅游需求的增加和旅游产业结构变化促使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升级,传统观光型景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也受到了游客们的冷落。
(一)发展观光型旅游的经济效益最低
观光型旅游目的地是以当地的风景名胜为旅游的重点,所以在旅游产业开发中以景区景点为主体,所有的规划和开发都要以风景名胜为中心,为风景名胜服务。所以,观光型旅游目前基本上都是属于短暂而低廉的一次性旅游消费,到一个地方进行旅游观光的游客基本上不会再回去进行同样的活动。对于大多数风景名胜区来说,单纯发展观光型旅游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由于观光型旅游的审美特性,这种旅游形式与经济消费的关联性最差,游客的绝大部分消费用于交通,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说,投资开发观光型旅游的经济效益最低。
(二)观光型旅游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目前,如桂林、黄山、丽江、九寨沟、张家界等著名风景名胜区,其旅游产业大多是以开发山水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主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业,经过多年持续的投资开发之后,已逐渐形成了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发展空间紧蹙的局面。同时,观光型旅游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对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很多风景名胜区由于过度、无序开发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必须把开发严格控制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这样,观光型旅游的外延扩张空间也就受到了限制。
(三)观光型旅游的不能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
旅游是一种关联度很高的现代服务业,涵盖了以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诸多产品服务及其部门。由于观光型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娱乐及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品位、不同个性特征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因而形成了旅游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尽管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强制或诱导游客进行消费活动,但这必然要以声誉的损失和对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为代价,从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观光型旅游中往往流传这样一句话――“上车歪头睡觉,下车找厕撒尿,到了景区就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
二、传统观光型景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
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深入挖掘、整合自然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观光型景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国内许多传统观光型景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一)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传统观光型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奠定了观光型旅游的基础,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热爱旅游的人们,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为市场导向的游客消费模式。传统观光型景区虽然旅游资源独特、品牌知名度高,但以旅游观光为市场导向的游客消费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产业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升级的大趋势,也无法满足景区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出现了旅游产品雷同、景区吸引力不足、游览时间较短、游客消费水平较低、停留时间较短等一系列问题。从国际惯例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来看,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二)传统观光型景区需要提升文化底蕴
传统观光型景区面对旅游产业升级和游客需求层次的攀升以及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只有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进行转型升级,在旅游服务项目上增加创意元素,在旅游活动环节上吸引游客参与……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即,从以观光为主的产品结构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产品结构升级。对景区景点进行创新创意设计,深度挖掘景区景点现有和潜在的文化资源并提升其文化底蕴,通过文化底蕴的提升来进一步增加游乐性、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项目,并以相应主题进行包装、形成主题鲜明,集观光、游乐、参与、体验、互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景区。
(三)传统观光型景区需要体现体验价值
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的纪念品,游客更希望买下的是“体验过程”的“记忆瞬间”作为纪念。因此,传统观光型景区必须赋予文化创意内涵,利用现代科技,通过设计景区景点的虚拟体验系统,将景区景点的建筑群落和历史故事设计成3D动画或球幕电影,增加互动性、娱乐性和动感化体验项目。通过建立虚拟操作系统,体验者通过操纵杆可以以多种方式漫游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可以随心所欲地徜徉在历史时空中,和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历史人物进行谈话、握手甚至拥抱。同时,还可以根据参与者、体验者扮演的角色,设定一定的故事情节,让体验者切身感受回到了穿越时空的乐趣。
三、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在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务院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 94号)的文件精神,全国各地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创新的知识和先进的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影响运输、餐饮、零售、娱乐服务业等26个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由广东动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透半边天。据有关方面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早已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四、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
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其基本点是提供游客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的构成很复杂,异地性和文化性是构成这种体验的重要构件。文化创意在旅游体验提供方面具有很大的适用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开发就是给游客创造一种文化体验,满足其内心的需求。而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绝不可忽视。
(一)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的大型歌舞剧――《长恨歌》
《长恨歌》是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投资九千多万元,历经一年多创作排演而推出的一部以唐代华清宫遗址为表演地,以盛唐文化为主题,以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为主要内容,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自然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全长60分钟,包括《两情相悦》、《恃宠而骄》、《生离死别》、《仙境重逢》等四个章节十一幕场景,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作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通过近300名专业演员的表演,艺术再现了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长恨歌》的品牌效应,有效带动了华清池景区游客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游客人数每年增加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一举跨越了多年来华清池游客维持在5%~8%自然增长率的台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宾馆、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延长了游客在临潼和西安的逗留时间,成为了“西安的金边名片”。
(二)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由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内首家室内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剧,分为《良渚之光》以及《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五场,叙述时空追溯到文明曙光初现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又展望了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的美好图景。《宋城千古情》的演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却长演不衰十五年。年均演出1 000场,最高日演8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 000万人次,创收15亿元,成为中国夜游市场最为响亮的招牌,被誉为休闲之都――杭州市的标志性演出,为杭州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积累了经验。《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法国巴黎红磨坊和美国拉斯维加斯“O秀”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秀”。
(三)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歌舞剧――《印象》系列
《印象》系列由著名导演张艺谋领衔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作主创团队,根据地方政府牵头组成的投资方的要求,结合景点特色和文化,打造的大型实景歌舞剧。然后由独立的经营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印象》系列共由五部分组成,《印象刘三姐》中最感动山水的壮美,年演出收入超过2.6亿元;《印象丽江》以雪山为背景,最震撼少数民族粗犷的气势,年演出收入超过了1.5亿元;《印象西湖》最打动人的是那场人工雨,充盈着烟雨江南的朦胧意境,年演出利润达到了4 500万元;《印象海南岛》能让游客享受海边的放松和休闲;《印象大红袍》能享受到茶文化的情趣。“印象”团队通过借助张艺谋的明星效应,精心打造了一个以“强大演员阵容、政府倾力支持、科技手段参与、融入旅游线路”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崆峒山风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探索
《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一)《问道崆峒》的剧情介绍
《问道崆峒》是由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崆峒山艺术团继《黄帝问道》大型历史歌舞剧之后的又一力作。《问道崆峒》依托中国道教创源之一的崆峒山而闻名于世,因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有关。而陇东崆峒学,与甘南藏学,河西敦煌学并称为“甘肃三大地域学”。藏学以甘南藏民族为主题内容,敦煌学以河西走廊的西域壁画艺术为主题内容,崆峒学以“道的生长”为主题内容,是各具特色的学术内容。
《问道崆峒》全剧约55分钟,共分五幕十一场,五幕依次为盘道、闻道、修道、问道、求道。《问道崆峒》在艺术手法上运用现代舞蹈与古代舞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得道后,与友人赤松子以棋会友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黄帝闻讯广成子的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后,三次登临崆峒山问道、求道,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鱼的全过程。整个舞剧气势磅薄,规模宏大,让游客在饱览山川美景的同时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和艺术盛宴。
(二)《问道崆峒》的创新探索
《问道崆峒》改变了传统观光型景区以游客观光为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阐释并赋予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景区从单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的游览观赏式旅游升级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问道崆峒》作为一种鲜活生动、文化精深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于历史典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阐释,把沉寂的、静态的、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变成了立体的、可感受的娱乐体验,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基础,从而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艺术与市场的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一个全新的命题
篇4
打造研发设计平台
北京工美聚艺文化创意产业园拥有研发设计中心、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北京工美书画院等一大批国内优秀设计研发团队。
其中研发设计中心是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最具研发实力的设计单位。曾成功设计制作由雕漆《鼎盛中华》、牙雕《九州欢腾》、景泰蓝《太平有象》、珊瑚玉雕《九龙浴佛》四件作品共同组成的“四大名旦”珍精品系列,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与试验条件,引领工艺美术品、现代礼品创意设计潮流。
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打造聚拢人才、信息交流、设计研究创新三大平台,开展工艺美术理论、人才培养机制、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学术交流推广、咨询评定服务、经营模式创新、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形成行业发展的思想库、理论库、人才库和技术信息库,在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方面发挥作用,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打造生产制作平台
聚艺坊由琢玉坊、牙艺坊、髹饰坊、珐琅坊、金工坊和补绣坊六坊组成,以北京市级技术中心、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在工艺美术品加工和生产制造领域整合优势资源,立意打造“皇家造办处”,重现宫廷艺术的昔日辉煌。
其中琢玉坊、牙艺坊、髹饰坊、珐琅坊将创新的设计理念与业界一流工艺美术大师的精湛技艺相融合,再塑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玉器、象牙、雕漆、景泰蓝的风采。
金工坊由北京工美国金黄金艺术品有限公司建立,主要研发生产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与工艺技巧的高端贵金属产品,使机制工艺和手工工艺完美结合。
补绣坊以北京抽纱研究所为核心,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綾堆绣为己任,创新、传承北京宫廷补绣技艺。
聚艺坊创建高端人士文化交流体验中心,拓展工业旅游新视野,游客在这里可亲自动手制作工艺品,切身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
打造展示交易平台
创意园以发展创意交易、打造交易平台、培育交易环境为核心,促进工艺美术从“创意”到“创利”的转变。
园区的国礼中心,由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鼎力打造,整合北京工艺美术资源,依托工艺美术大师组成国家级造办处,充分发挥展示、交易、交流、宣传、服务、管理等多功能,完善工艺美术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千余平米的展厅内,荟萃了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近百家成员单位的工艺美术珍精品,让人不用跑遍北京,便可欣赏到以北京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燕京八绝”、“四大名旦”为主角的中华民族优秀设计和精湛技艺。
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会员单位立足全国、面向国际,致力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通过对文化艺术品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发现和提升,为工艺美术产品交易提供“出口”。
打造实训交流平台
创意园与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北京市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技工学校——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联手共建工艺美术培训、实训基地,培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
创意园依托聚艺坊设立技师工作室,培养金工、玉雕、珐琅、雕漆、牙雕、补绣等多门类工艺美术技能型人才。园区内优雅的设计沙龙,可举办研讨、讲座、培训、论坛。大型会议中心、多功能室、宾馆住房等硬件设施为工艺美术行业大师开展文化与技艺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
篇5
关键词:营改增 文化创意业 税负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67-02
一、绪论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重要文件,就此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文化创意服务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行业――文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行业,是我国在未来几年中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长期以来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此次税收改革为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竞争力,加快文化创意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企业税负水平、企业管理、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本次税改对文化创意业有何影响,研究新税制下企业的应对措施,对文化创意企业适应新税制进而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营改增”税改提出有益的建议,为税改的推进提供借鉴。
二、“营改增”税改对文化创意业的影响
(一)文化创意企业税收负担发生变化
本次税收改革的实施,旨在整体减少企业税负压力。做为文化创意企业,“营改增”是否能够真正减税,不可一概而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税制改革前后企业税率变化、上下游企业流转税纳税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情况、企业所属行业情况等。下面就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企业税负变化做出分析(其中1至3点全部为一般纳税人税负情况分析,为简化不再重复说明)。
1.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有效减轻税负。多数文化创意企业,税改前按照服务业的税目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税改后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从税率上比较上升1%;在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的因素后,应缴纳的销项税额仍比原缴纳的营业税有所增加。但企业可以将提供服务过程中所采购的材料、固定资产,水电费、维修保养费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将低于营业税,总体的税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尤其是处于服务产业链中端的企业,无论是否有应税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存在,都可以减轻税负。这类企业在发生应税服务收入的同时,又有应税服务成本流入,税改后,其“头”和“尾”缴的都是增值税,两者之间抵扣后仅对服务增值的部分缴税,使得企业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达到节税目的。
2.生产服务混业经营企业减税效果显著。混业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有销售收入又存在应税服务收入。这类企业“营改增”税改后获得明显的减税效果。例如电子出版物出版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电子出版物销售,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咨询、音视频编辑制作服务、版权销售等业务。税改前,电子出版物销售按13%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销项税;其他业务按5%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公司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仅有电子出版物的原材料、固定资产、办公费、设备维修保养费等,而占公司支出项目比重较大的版权采购支出、服务外包支出都不属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公司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相当多的营业税。“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版权采购、服务外包等支出均可以从上游企业取得较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用于抵扣,公司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较税改前大幅下降,公司整体税负下降明显。
3.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存在税负不减反增的可能。“营改增”后,影响企业流转税税负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取得的进项税额的多少,从这个角度分析,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税负可能不减反增。
(1)处于服务链特殊位置的较弱势的源头企业。这类企业是指那些处于服务链顶端的企业,对它们来说,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收入对应的成本都来自于企业内部,与其关联的上游企业极少甚至没有,也就意味着新产生应税服务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同时,没有新产生与其对应的进项税额。加上部分服务行业的竞争激烈,卖方通常议价能力很弱,这类文化创意企业无法通过调整价格将增值税转嫁给下游企业,只能自己承担增加的税收负担。
(2)人工成本、房租费用较高的文化创意企业。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诸如广告制作、设计等业务实质是为客户提供创意服务,其提供服务的过程即是员工进行各类有创意的脑力工作,这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的人工成本占其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较大,通常占60%~70%,甚至更高。还有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固定资产更新较少,占支出项目比重最大的就是人工费和房租,而这部分的成本无法有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4.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营改增”前,小规模纳税人的文化企业一般按3%的增值税率计征货物销售增值税和5%营业税率计征的文化服务类的营业税。税改后,大多数企业的5%的营业税率相应转换为3%的应税服务的增值税率。对于这类企业来说,此次税改不仅降低了企业税负,也节约了资金,增强了这类小企业的成长能力。
(二)文化创意企业将面临新的财务管理及税务法律风险
1.“营改增”对试点文化创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营业税计税较为简单,核算营业税时,会计科目比较简单:一般来说,涉及“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这些会计科目。“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抵扣模式,企业会计核算的科目增加了较多明细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用于归集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等。增值税的核算难度较营业税明显增大。为适应“营改增”,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应更加规范和健全。尤其是目前文化创意服务企业中相当数量为中小型企业,兼职会计、聘请记账的方式大量存在,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会计核算水平不高。企业应加大对会计核算的投入,增加人员配备,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以适应“营改增”税改的新要求。
2.“营改增”要求文化创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税务风险。“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采用的抵扣模式,日常税务问题的处理和原营业税有较大不同,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包括纳税申报、税票认证和抵扣、税务筹划等均面临新的课题。这些税务操作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实际税负和税务风险。一旦涉税的某个环节处理不慎,企业将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
其次,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规避税务风险。增值税发票分为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发票的使用上又有所不同。在发票的种类、使用、核销等各个环节均比营业税发票复杂,发票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带来税务风险,严重的情况一旦触犯相关刑罚,可能招致严厉的刑事处罚。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应制订规范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开立、领用、使用、核销等各个环节严格管控,保证发票管理规范。
(三)文化创意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行业发展加快
首先,“营改增”实施后,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的服务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可直接用于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了客户购买相关服务的成本,增强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营改增”改变了过去服务分包环节层层征收营业税的状况,促使企业将服务外包,从而加快服务外包发展,促进服务业分工细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营改增”打通和拉长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服务业产业链的拓展,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
三、文化创意企业应对“营改增”税改的措施
(一)分析税改后税负增减变化情况,选择正确的税收应对策略
面对“营改增”,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自身税负增减以及增减的原因做全面的分析,作为税收应对策略研究的基础。
1.分析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营改增”后,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情况直接影响税负的高低。分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用于进项税额抵扣,能够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支出额度越大,越有利于税负减少。若不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项目占收入的比重过大,则可能出现税改之后赋税压力不减反增的问题。
2.落实合法凭证的取得。取得合法凭证是进项税额抵扣的前提,企业要落实可用于抵扣进项税的支出项目能否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合法的抵扣凭证,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合法凭证,那么就算支出项目符合抵扣标准仍然可能面临无法抵扣而引起企业赋税增加的风险。
3.重视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查,选择最有利的供应商。要达到进项税额抵扣的目的,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查尤为重要。企业要确认现有的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的资质以保证企业自身利益。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这样能够尽量多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应税服务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企业成本。
(二)调整业务运作模式以适应税制变化
1.采用服务外包的业务运作模式。“营改增”之前由于营业税道道征税的特点,较多的文化创意企业为了减少流转次数,多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业务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的服务多来自于内部,税改后这种运作模式的弊端显露无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及发展条件考虑将本企业的服务项目进行外包。服务外包一方面解决了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化细分,使不同的企业各自专注于自己精通的领域,对文化创意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有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服务项目外包过程中必须认真考察承包企业的资质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外包项目的完成质量。
2.试行公司职能部门外包。随着外包服务快速发展,外包服务内容日渐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内部管理都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其职能。将企业自身的职能部门进行外包,在享受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人工成本,这对于部分人工成本较高、在此次税改中税负不降反增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降低税负的好办法。
3.分析企业客户资质,执行不同的销售策略。企业应将客户群体划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一般纳税人客户群在“营改增”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继而扩大其经营空间,企业会因此获得该客户群更大的服务需求量;而不能享受进项税额抵扣的客户对企业的服务需求量不会有大的变动。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客户群选择不同的销售策略和定价方案,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四、对“营改增”税改实施的建议
(一)财税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营改增”行业具体范围
此次“营改增”政策规定的现代服务业和原营业税征税范围中的服务业并非一一对应,某些行业的具体范围应做进一步明确。在实际纳税工作中,纳税企业有时难以判断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在缴纳增值税的范围之内。这时的通常做法是以企业主管税收征管机关的政策解释为准,一项具体业务是否属于“营改增”的范围有时存在着难以清晰界定的问题,给企业实际办税工作带来操作上的困难,这都有待于在税改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二)加快“营改增”税改步伐,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
“营改增”解决的是重复征税问题,近年的营改增试点对文化创意业显示出重大利好。但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开,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由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果并不明显。诸如逐年上涨的人工费用、房租费用均属非增值税抵扣范围,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税负很难得到明显降低。所以,推进增值税完全转型,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将抵扣链条尽量延伸,才能真正达到调整优化现有税收收入结构,实现结构性减税的目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营改增”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对文化创意业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分布于企业税负水平、财务管理、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企业应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此次税改,在分析评估税改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身的应对措施,利用税改的契机开展市场拓展、业务延伸,增加经济效益。财税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税改政策的实施细则,推动税收改革,达到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2012.07.30
[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2011.11.16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2013.05.24
[4] 贾康.为什么要“营改增”.上海国资,2012(1)
[5] 邱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及其应对.哈尔滨金融学报,2012(6)
[6] 薛娅.“营改增”后文化企业财税变化影响之我见.新会计,2012(6)
篇6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实现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琉璃、陶瓷、风筝、地毯、雕塑、草柳编、抽纱刺绣(工艺家纺)、金属工艺品、嵌银制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929家增加到2015年的1149家,年均增长7.3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9.63亿元,年均增长20.44%;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7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37亿元,年均增长19.15%;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66亿元,年均增长19.38%。2015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80%、5.59%、5.22%和5.10%。
2.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加强。
《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是指导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保护资金的申请报告和使用办法”、“工艺美术珍品的认定办法”等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振兴计划”,撰写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编辑出刊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集》和《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申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引导和指导行业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每年编制名牌产品推荐计划,为省质监局编制行业名牌立项建议目录,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质量发展报告,帮助企业申报、复评国家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二是按照省经信委和省联社关于市场营销年、品牌建设年和品牌提升年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宏观上打造全行业“大品牌”。省协会、各市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展会,整体推介行业产品和作品。“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中国名牌10个、山东名牌3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45个(“十一五”末分别为6个、16个、5个、15个)。
4.行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多期国家级技术培训,涉及专业有植物纤维编织、漆艺、古典红木家具、编织纤维艺术、图案设计、黑陶(陶艺)艺术等高级研修和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次。二是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砚雕大赛。承办了四届省级工艺雕刻(制砚)和陶瓷工艺技能大赛,四届大赛的参赛人数达500多人次。三是行业目前省协会已拥有团体和个人会员520个;设有琉璃、风筝等7个专业委员会。帮助泰安、菏泽、济南、日照、博兴等建立了协会和学会。“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8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40名;获百花杯和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513个,其中金奖93个、银奖110个、铜奖142个、优秀奖168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
5.展览展会成绩显著。
积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两会五年参展企业500余家,大师300余名,累计成交额达上亿元。积极配合北京、上海、潍坊等地市协会和省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会、琉光异彩・山东琉璃料器精品交流展和齐鲁陶柳工艺品展、风筝万里行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和专题推广活动,为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扩大特色区域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总计近8000人次、观众达6万人次,参展省份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现场成交额达1.2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6亿元,有2943件作品分别获得精品奖和设计创新奖。
6.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影响力得到扩大。
围绕“转调创”并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整合各种资源,以整体优势打造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协助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国家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11个、省级13个,特色区域23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艺美术的传统市场是欧美市场,美洲正在恢复,欧洲市场在政府债务的影响下萎靡不振;新兴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国内低端消费市场正在发展,高端市场较低迷,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过渡调整期。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不良竞争现象突出等等,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三是大部分重点品种的生产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四是全行业总体设计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品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五是绝大部分企业、个人对商标品牌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出口产品方面尤为薄弱。六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措施与弘扬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技艺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规划、宣传、投入、引导、保护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优势
1.新常态下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并持续升级;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丰富的资源优势。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
3.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
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设计已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国家和我省相关保护、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开启完善的政策通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不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2.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相适应。
工艺美术品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的设施和场所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市场缺乏规范。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传统高级技艺的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3.高技能人才与支撑行业发展和实施精品战略不相适应。
大师级人才的数量偏少,年龄普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全行业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高级技师比例偏小,创意人才严重不足,设计人员中能够综合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因素进行创作的人员稀缺。
4.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引领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保护性政策与优秀技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在高科技支持下倍率级增长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面前,处于弱势。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行业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创新驱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市场培育为导向引导工艺美术产品的消费方向,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开发。
3.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完善师承制度,培养大师,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基石;专业教育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国内消费需求仍是繁荣工艺美术的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6.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保护,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工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艺美术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出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5%。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由“十二五”末的14个增加到18个;山东著名商标由45个增加到60个;山东省名牌由39个增加到50个。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国家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十二五”末的11个增加到16个;省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10个增加到18个;年产值5―1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达到8个。
到2020年全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二五”末的3名增加到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19名增加到23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286名增加到366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由140名增加到240名。
新培育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行业技术中心和2个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1个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建设3个山东省创意设计园(中心),5个市级创意设计园(中心),建立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
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级及个人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精品馆10个,市县企业和个人专业展馆20个。
强化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或修订质量和行业技能标准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
(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程
1.地毯。以威海、德州、滨州为中心,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龙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为中心,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艺、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着力提高机制比重,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
3.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工艺品。以烟台、滨州、临沂为中心,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艺、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装饰材料的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4.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
5.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临朐等产地为中心,以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为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
6.民间、民俗工艺品。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染织、刺绣、乐器、剪纸、面塑、风筝、传统布玩具、工艺绘画(巨野)、发制品、刻葫芦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7.花画工艺品。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的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研发,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8.古典红木家具工艺品。以潍坊、淄博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艺术。
(二)新兴产业拓展工程
玩具、首饰和礼品等品类,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提升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品牌培育,强化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礼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
(三)传统技艺保护工程
围绕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和产量急速下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要实施抢救措施,全面加以保护。一是强调和资助大师带徒。二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如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大师工作室等措施进行保护。三是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四是加快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的收藏、陈列、展示设施,推进 “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设。抓紧抢救“胶东边(即墨镶边、蓬莱梭子花边、威海满工扣锁、荣成手拿花边、乳山扣眼、文登扣锁、青州府花边以及荣成生丝台布、招远网扣、昌邑百代丽等)、鸡油黄、鸡肝石炉料、发丝绣、雨点和茶叶末釉、仿汉印、高密泥塑、扑灰年画等20多个重点技艺品种;抢救保护手工地毯、民间布艺、剪纸、刻葫芦等技艺品种。
(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和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有所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在我省玩具、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制砚等独特领域和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为创意人才营造创业乐土,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时尚艺术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创意产业投资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创意格局,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一是立足地毯、抽纱刺绣、美术陶瓷、琉璃料器、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制砚制笔、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二是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是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开发工艺美术“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
(六)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专、精、特、优”产品,构筑展示大平台。鼓励企业打造“名店”,建立有自己特点的“精品店”、“电商店”。完善渠道体系,变革实体店,加大电商力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依托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市场,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配备识别设备,完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国际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消费趋势研究,吸收其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加快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提高重点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特别是到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新型门类和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地销售。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企业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七)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依托贫困县乡村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工艺美术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员务工收入水平。在乡镇一级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并做好规划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社会功能。借鉴国内外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延伸到工艺美术领域。研究支持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围绕《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配套政策,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传承光大;三是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政府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保护性资金,完善使用办法,用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技艺抢救、保护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大师开展创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五是继续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六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对可再生资源划定专门保护区域确保材料品质,对不可再生的重要专用资源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明确开采保护调配权,严禁盲目开采。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快建立常设性工艺美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银企联合力度,建立工艺美术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多层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要根据工艺美术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封闭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特别是通过专业评估确认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品,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扩大规模,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工艺美术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四是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正确区分工艺美术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把大师精品创作和普及型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走大中小企业并重,各种所有制形式并重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突出“专、精、特、优”的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五) 全力打造品牌展会
一是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向,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国内外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工艺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博览会成为展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办好博览会重大配套活动,提升博览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博览会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会,展示精品、名品和珍品以及精湛的技艺。以“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推广中心”为平台,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行业企业北上、西进、南下,分品种有重点的不断进行巡回展示展销和新品推介等活动。支持和培育各市县、各专业委员会办好各种形式的市场开拓活动。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强“山东省工艺美术网站”建设,对其全面改版、更新、充实、完善,建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易、服务、展示”的综合性网上平台,为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借助“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名企、名牌及名师产品、作品,从线上线下,以网络带会展,以会展促网络,促进整个行业长短线营销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业态体系。
(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体现“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挥相关院校专业优势,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
一是解决涉及到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设施,如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所急需的模具中心。二是整合和提高小企业总体水平急需的分大类产品,如工艺家纺、花画工艺、玩具、金属工艺等信息和研发中心。研究和追踪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流行色、款式、造型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缩小与先进设计理念的距离。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沟通企业、大师、名人与市场的展览、展示、交易设施,如“山东省工艺美术馆”等。五是沟通行业联系的信息平台。
篇7
随着展示与会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对展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据资料统计,2010年我国展示业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达到200万人,主要包括从事展示的经营管理、策划、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展示业无论在策划、创意还是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展示设计高级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培养展示人才已成为中国展示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这一问题也考验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展示设计本科教育。
二、展示设计课程的本科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展示设计方向的培养目标针对展示业在设计、管理、服务领域的一线需要,毕业生应该能够胜任展示策划、展示设计、展示运营等多个工作岗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具有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除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立了独立的展示与会展专业外,在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阶段,展示设计多以课程或课程组的形式开设在建筑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等专业内,不同程度地涵盖了展示的策划与管理、展示的空间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的平面媒体设计等设计领域。高职院校的展示专业培养定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短期人才,面向展示运营管理机构的一线岗位,培养其掌握展示策划、活动现场管理、布展撤展等岗位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熟悉有关政策、法规与行业规则,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重点在于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因而其课程结构中突出实训环节。现代展示设计是基于对资讯的收集、规划与传播的活动,需要通过策划设计、空间设计、道具设计、平面媒体设计以及多媒体设计等表现手段和方法达到展示目的。这不仅要求展示设计的作品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双向互动特点,同时还要求设计者具备经济学的意识、传播学的知识和设计学的能力,运用管理学手段、新媒体技术和时尚元素,催生出符合经济规律和现代审美意识的展览展示活动。相对于高职教育展示设计专业在展示项目操作与实施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本科及以层次的展示设计教学需要在展示的经济规律、文化创意、设计表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因此,应强调高层次人才在知识能力上具有专业交叉性、知识复合性,教学内容应包括展示设计方法论、设计的范畴与系统、设计的创意与策划、设计的管理和实践。展示设计的本科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创意思维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三、展示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我国的展示设计发展至今,已基本与国际水平同步,展示设计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展览展示的所有领域。在经济领域,沿海发达地区的展示规模和设计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学术领域,今天的展览与展示活动可以理解为以空间场所作为载体,整合实物、道具、模型,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运用技术、时尚、心理等多种设计元素,进行信息高效传递的一种媒介。展示设计是科技与文化的结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所体现出的科技性、时代性、创意性的特点,勾勒出展示学科的基础概念以及范畴,为我们搭建展示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了真正做到“与世界同步”,我们必须转变在以往教学中仅仅把展示设计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学观念。展示设计不仅与艺术相关,而且是由科学、技术与工程支撑的综合性学科,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伴随着展示与会展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例告诉我们,媒体、广告、建筑、商业、旅游甚至社区规划和城市发展都可以围绕会展经济服务,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展示设计的经济作用,也重新认识了展示设计的知识结构体系。基于现代展示设计的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片面强调展示设计的视觉艺术效果与方案的前卫概念,应该从展示的工程实践和文化传承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使得学生认识展示的本质诉求,从展示的策划、经营、设计、施工等多层面了解展示方案的创意与实施,同时把握展示设计的经济、文化与时代内涵。不同于专科和高职教育,展示设计教学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中通常是以课程或课程组的形式组织的,理顺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在相关章节的承接关系,也就科学有效地搭建了展示设计的本科教学知识体系。
1.展示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要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把握展示设计的时代特征。
明确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有助于学生科学、宏观地认识展示设计的教学体系,这是把握展示设计这一专业综合课程的必要启蒙阶段。章节内容包括展示设计的概念与类型、发展历程与趋势、经典案例等。
2.展示是一种经营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本质特征
介绍会展经济的商业与公益性质,明确展示设计与市场和经营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包括展示设计的流程、展示的策划与实施进程。
3.展示设计包含工程技术的设计,这也体现了展示设计的科学性。
展示场所是展示的载体,空间变化、材料形式、水电气暖等技术要素必不可少,新材料、新技术往往是代表展示设计新发展的符号。这部分内容包括展示空间的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照明设计以及人体工程学。
4.展示设计包含艺术的创意。
其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传播和表现手段充实自身内涵,展示设计以其对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文化艺术的敏感性,屡屡成为各种时尚元素的试验场。这包含了展示的陈列风格、色彩设计、媒体设计、品牌识别设计等。
四、结语
篇8
SIUF经历了由创到生的“坚持”、由小到大的“跨越”,第八届内衣展将步入由大到精的“延展”阶段。以“延展”为主题的第八届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暨2013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周将延伸产业链,助推产业升级,呈现六大新亮点、新特色。
此次展会由广东省纺织协会、深圳市盛世九州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深圳市盛世九州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支持。
亮点一:发现蓝海
展品类别延伸产业链
2013SIUF展出面积逾50000平方米,涵盖1、2、5共3个场馆。展区分为:内衣区(国内品牌区、国际品牌区),内裤区,面辅料区,家居服、泳装、袜业综合展示区,内衣文化创意设计展示区,院校合作区,媒体区等。2013年,SIUF参展品类将更加齐全,除了品牌内衣区、内裤区、家居服外,配搭服饰、打底衫、吊带、泳装、袜子也将是展会的一大亮点。此外,参展的中高端面辅料、内衣配件、先进机械设备、设计机构、院校、软件等与内衣有关联的产业链各环节,也将使人眼前一亮,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与对接,引导其面对面交流,加强合作。
亮点二:标准与高度
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
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是SIUF组委会一直以来坚持举办的一个年度行业盛典。其旨在鼓励中国内衣行业品牌创新,加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中国内衣行业的发展。2013SIUF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将推出年度十佳品牌奖、十大最具市场潜力奖、INTIMA最喜爱品牌奖、十大金牌商、十大优秀终端店-中国内衣行业年度公益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创新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成就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营销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推动大奖十大奖项。其中,中国内衣行业年度公益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年度推动大奖、中国内衣行业十大金牌商、中国内衣行业十大优秀终端店是2013年度根据行业发展新设置的奖项。
亮点三:热点引爆
“生存与发展·变革与创新”论坛
201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世界经济继续探底,更多的品牌面临着更多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把握好“生存与发展、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内衣品牌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库存问题、营销问题、管理问题、品牌建设问题、渠道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研发问题都是中国内衣企业面前临的问题。
为此,展会直面经营管理领域、设计理念的新思想浪潮,关注中国内衣企业、内衣企业家生存成长环境和经营管理智慧的改善与提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内衣设计人才的设计理念,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促进国内外合作。
亮点四:有容乃大
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创意设计区
“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创意设计区”自第六届展会以来,已成为中国国际内衣文化周落地在展会的一个焦点区域。2013年的主题创意来源中国古代的水墨,突出“容纳”的概念,对于SIUF的平台来说,更需要容纳,容纳面辅料趋势、全产业、更多机构,容纳国内外新思想、新创意。内衣展将继续倡导“中国的·世界的”理念,将国际元素与中国元素完美融合。组委会希望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对内衣产业的渗透,使最新的文化创意和设计理念延伸到产品、服务、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为行业提供更广泛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亮点五:创意提升产业
三大设计板块并行提升
以“解构·再造·释放”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内衣创意设计大赛、时尚家居新生活——首届雪仙丽中国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2013SIUF中国设计院校师生内衣创意展示是组委会联合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发起的,为内衣行业选拔、储备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大型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同时,中国设计院校师生内衣创意展示静态区将展示更多院校的内衣设计作品,实现院校与内衣行业服务平台的实效对接。
亮点六:度身打造
篇9
关键词:广告创意;行业特色;学产对接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自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得到实施以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广告业也被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从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面对这种变化,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而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提出,则为高校培养新时期广告人才提供了思路。因此,还应加强对该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动广告创意行业的发展。
一广告创意行业特色下广告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定位不准
从本质上来讲,广告的创作包含创意与表现两个方面。其中,创意指的是思维能力,是广告设计不可缺少的能力。好的广告设计往往具有较强功能性,其功能则需要从创意思维上体现,是广告设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对于广告创意行业来讲,创意思维是其固有特色。想要更好的体现这一特色,则要求完成具有创意思维的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很多职业高校的广告教育定位都是进行具有广告实务技巧的学生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迅速胜任广告基本工作,却忽略了高校广告学科教育与公司职业培训间的差异。在广告创意产业化背景下,这种教育定位将导致从企业整体战略思维角度进行广告战略作用思考的问题遭到忽略,培养出的广告专业人才也将出现能“动手”,却无后劲的问题,无法应对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
(二)缺乏实践环节
一些高校在培养广告专业人才时,对广告学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特点进行了过分强调,希望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所有广告学基本理论技能的学习,以至于广告学科的应用性特点遭到了忽略。这些学校多数认为学生可以在进入企业后接受在职培训,但实际上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却被多数广告公司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理由所拒绝,继而导致学生无法被社会顺利接纳。而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教学实践环节,但是仍然采取过去注重应试的广告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广告专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体现自身学科内容,学生也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获得新的发现,进而更好的满足广告创意产业的实践需求。
(三)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广告专业教学,并未引入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而学校讲授课程的教师也有很多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本身无法对现代广告创意行业特色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所以也难以对以商业和市场实践为导向的广告创意进行细致、精确分析。采取该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并且也将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盲从的问题。在进入广告公司后,学生则会发现以往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方面形成较大的反差,进而导致学生无法较快适应岗位需求[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容易形成心理不适和自信心下降的问题,进而无法较好的发挥自身有限的创意思维。
二广告创意行业特色下的学产对接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一)学产对接教学模式提出的意义
面对广告创意行业与人才市场对高校培养出的广告专业人才的反映,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便更好的满足行业与市场提出的人才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新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时,还应明确广告创意行业的特色,以便更好的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而通过实现学产对接迎来双赢的局面。就目前来看,广告创意行业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但是其最核心和最本质的内容却毋庸置疑,即创意与创造力。所谓的创意与创造力,强调了原创和创新两个方面,前者是将没有转化为有的过程,后者为将创意转化到多元产品中实现品牌提炼的过程。按照广告创意行业发展目标,还要进行广告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以便使行业的广告创意、制作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进而促进行业由粗放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二)对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合理解读
在确定采取学产对接教学模式进行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推动该种模式的建设发展,还应对模式做出合理解读。一方面,学产对接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但这并非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就能直接上岗,而是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按照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即要求员工能够具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等优秀品格,并且乐于学习和善于合作,然后才强调员工需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但对于企业来讲不是最重要的“技能”要求目前却是学校教学认为最重要的,由此可见学产之间仍然有一定差距。对于学校来讲,很多学校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并且难以与企业保持设备和技术的同步更新,也难以采取企业生产运营及管理模式,因此也较难实现无缝对接。所以,目前虽然一些高校与企业采取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却依然难以实现“无缝对接”。想要使学产对接教学模式取得发展,就要使这些问题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学产对接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才能使学生适应行业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广告创意行业来讲,需要学生拥有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一定的个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但就目前高校教学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及个性能力显然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以至于学生难以较好应对职业生涯的挑战[2]。因此,想要促进学产对接模式的发展,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进行强调,进而更好的为广告创意行业发展而服务。
(三)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1.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对接广告创意行业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单单是具有创意思维的人才,还是能够通过有计划的沟通、策划和统筹体现自身创造性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想要加强该类人才的培养还应做好相应的课程设置,以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职能能力的对接。具体来讲,就是应进行“专业化”课程的设置,即围绕广告创意行业的专业教育理念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以便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广告课程体系由25%公共基础课、30%人文和经济等管理课、30%专业课和15%实践教学课构成,无法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创新人才需具有创造力、策划力、文化力和沟通力等多种能力,所以除了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保留,还应使实践教学课程得到增加,以便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为此,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除了安排学生在学期内参与实习见习、设计制作和市场调查等课程,还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充分利用,即将该部分实践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并进行教师的配置[3]。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需求进行选课,从而获得个性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与行业职业需求的对接在广告专业教学中,还应实现教学方法与行业职业需求的对接,从而完成具有创造力、文化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人才培养。首先,学校可以联合广告创意行业进行团队广告比赛的组织,并督促学生参与比赛,以便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进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性大赛,如“时报广告金犊奖”等,还能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岗位有更加清晰的定位,进而找到更适合的岗位。其次,教师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可以采取团队合作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广告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得到不同分工,如写文案、做策划等,并且产生不同的创意和看法。3.教学机制与企业运行模式的对接在开展学产对接教学时,还应意识到无论是创新思维、专业技能还是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以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为依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所以,还应确保教学机制能够与广告企业运行模式对接,以便在地方广告企业的协助下完成专业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而更好的促进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发展。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学校还应依托行业与企业完成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厂中校”的建设,并联合企业开发学产对接课程及项目。此外,学校还需要借助行业与企业提供的资源进行双向服务的教学团队建设[4]。在此基础上,学校才能顺利实施职业人才培养,并在人才培养、合作就业等多个方面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顺利对接,继而更好的推动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想要使广告创意行业更好的接纳高校服务,还应推动广告专业学产对接教学模式的发展,以便对学生的创造力、文化力和沟通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体现广告创意行业特色。因此,相信本文对广告创意行业特色下的学产对接教学模式发展问题展开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申雪凤,金又琳.广告教育产学互动研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J].时代教育,2016,21:40-42.
篇10
1.1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基础,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活动[1]。它不仅包括服务设施、资源和13类服务内容[2],还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按照目前主流“文化权益论”观点,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具有捍卫个人“文化权益”的主动性,十七大、十报告中“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表述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3]。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方面也出现了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4]和多元化的探索实践。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成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图书馆采取的一系列创新创意措施,卓有成效地对文化部十一五、十二五文化改革规划进行了落实,第三次(2009年)和第四次(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相关考核项目及内容的变化是一个力证。两次评估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服务的集中展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得到不断提升[5]。
1.2文化创意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创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要义是指运用人的智慧,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创造、发明等是其关键词。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科技创新)是创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显示了创意与文化的相融关系。当前所讲的创意一般是指文化创意而非科技创意(科技创新)。目前,国际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共识的定义。按照联合国发展署2008年《创意经济报告》描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它将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模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创意、知识和信息获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6]。创意离不开文化和技术支撑。图书馆为创意服务提供了文化元素、技术元素和实践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
1.3三者关系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政策[7],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属于抽象概念的具有文化元素的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是借助于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和创新,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创意服务与文化创意服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照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图书馆服务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的“文化艺术服务”,在“延伸层文化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中图书馆属于“专业性团体(的服务)”项目。按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表”(依据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图书馆属于“文化艺术”中的“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10月29日)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与信息、扫盲和文化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是三者的交集部分,最具有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图1。
2图书馆创意服务兴起的背景
2.1社会发展背景
在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它为传统产业产品提供了文化附加值,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处于知识产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地位。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本质上属于知识生产,而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服务,它以创意对其他产业进行融入和渗透,具有广泛性,从而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与平台。10年前,国内对“创意”和“创意产业”还知之甚少,2004年首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很大发展。目前,创意已经成为高频词,创意产业不断涌现,从时尚、视觉设计、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到公共文化领域,创意服务和创新项目备受关注。
2.2图书馆行业发展背景
近2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精神理性也得到回归,宏观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20年的发展中,图书馆界的实践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在继承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不仅表现在返本开新、综合创新和推陈出新等诸多创新路径的开辟方面,而且表现在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整合方面,更表现在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创意思维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与运用方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创意平台,以知识为工具,以信息为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输出创意服务,形成文化创新产品。策划、实施创新的创意图书馆员群体也逐渐成为公共文化创意服务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图书馆创意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信息资源和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从宏观角度看,创意不仅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诸多创意服务进行梳理,从模式型、技术型和项目型创意服务3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3.1模式型创意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框架性创意设计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及由其建立、组成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服务平台[8]。在图书馆行业搭建适合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图书馆“普遍均等”理念和达成“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实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在不改变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和省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意才能,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目标的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创意载体,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之一。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成功构建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市)图书馆与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图书馆(室)为总分馆的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起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效果大幅提升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大杭州”范围内实现了让公众最大程度和最为便捷地享有“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种模式的创意点是基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充分应用和区域实际情况,通过杭州市图书馆行业自身的创新性实践促成政府出台相关文件[9]和成立相关组织[10],从而带动各区、县(市)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管理员队伍要求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各级图书馆有力保障。该模式具有“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适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可控的管理体制”[11]三大特点,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大杭州”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服务效能。近年来,虽然缺乏完善的法治环境(《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均有不同形式的实践和不同程度的推进,服务效益和服务效能显著,使政府、社会和行业对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双向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2]。在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中,浙江省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嘉兴总分馆模式等的有益探索,与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首都图书馆联盟、苏州总分馆模式、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东莞图书馆集群系统模式相比,殊途同归。这些区域特色鲜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普遍均等”理念得到具体落实,这些充满创意的图书馆服务让杭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
3.2技术型创意服务: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实践相融合的创意
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新技术环境为图书馆创意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无限可能。图书馆是一个对知识、信息和新技术应用非常敏感的行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各种技术型创意服务不断涌现,利用现代传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即是典型案例。电视图书馆是指通过第三类媒体(即电视媒体)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主动提供给用户,用户按需索取的图书馆。它借助电视网络把图书馆搬到千家万户,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OPAC查询、图书预约续借、看展览、听讲座、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参考咨询与互动等,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和服务延伸[13]。绍兴图书馆在对用户需求分析、技术环境可能性、内容资源、本馆人力资源、案例和行政区域内条件进行充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创新推出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图文版和互动版两条途径将15个一级栏目、73个二级栏目和264个三级栏目的丰富服务内容送至千家万户。在技术上,由数据库系统、GMS(“绍兴电视图书馆”)内容管理系统、UI(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和数据广播系统等组成的前端系统建设和终端呈现开发工作[14]。这种充满创意思维的跨界合作,是绍兴图书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积极合作的成果,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力资源、行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打造出一个新颖的图书馆创意产品。近年来,在泛在化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不断地尝试拓宽服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手段,绍兴图书馆推出的电视图书馆创意服务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中独树一帜。与2009年国家图书馆“国图空间”、2010年国图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基于IPTV的CNTV图书馆项目、2010年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2011年常州701频道、2012年泰达图书馆电视服务相比较,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虽然也存在共性的技术瓶颈,但从其整体上讲,更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并且大大提升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3项目型创意服务:图书馆项目型读者服务活动创意策划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无论是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还是拓展国内国外业务,以及推广读者服务工作,多采用项目型业务设计为载体带动各项工作的形式。其中,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2012年推出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儿童知识银行”是典型代表,常被用作创意服务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和借鉴。温州市图书馆馆员充分利用跨界思维,将图书馆资源比作“知识财富”,将未成年人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比作赚取、积累“金钱财富”的体验过程,仿效银行流程,将可量化的虚拟币“知识币”比作流通“货币”,小读者开户获得读者卡后即成为图书馆“知识储户”,可以自主通过借阅图书、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获得“知识币”,储蓄知识币并获得“利息”、取款兑换小礼品以及“销户”。“知识银行”创意活动推出后,“知识存折”成为小读者们的“最爱”,阅读成为“赚钱”的有效“途径”,很快获得孩子、家长与学校的认可并获得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奖一等奖[15]。经过几年的发展,“知识银行”已经由初创时期的单一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少儿综合阅读推广创意项目,它通过文明阅读行为、阅读指导活动、阅读写作、捐赠好书、排行榜5个类别将数十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规范制度和完善网络技术平台,以奖励“知识币”形式予以整体推进,形成了行业影响与社会效能双突出的创意性项目型未成年人服务典型案例。如前所述,在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省,公共文化创意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与“文澜展窗”、杭州图书馆和德清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绍兴市图书馆的少儿天地等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创意方式传承着悠久的地域文化,传播着地域文化精神,提升着市民文化素养,成为文化服务中的有机元素。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