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1

关键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质 教育质量控制

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素质的竞争,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人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了素质教育,几十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学校等多方努力与合作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效果比较显著,成为了我国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等单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开设课程体系之一,多年来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成效。高等职业院校除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民航相关专业教学与技能训练、文化产业与管理、就业指导等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外,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在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适应社会最新发展的趋势各领域具有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和加大投入力度已刻不容缓。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查阅有关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书籍、论文、报刊等多篇;访问校内外专家、教师等数人;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人文素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观察和纪录。

(二)研究对象。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为研究对象。

二、我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已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此方面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院人文素质的教育改革在课程方案修订中要有特别的规定:“为进一步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学院设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详细规定一定的学分和听课次数与时间。”基于这一原则,各学院都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生课外课程内容之一,并与学分挂钩,规定一定的学分比重。

从讲座形式看,我院基本是以临时人文素质讲座这种形式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从主讲教师队伍看,基本以校外专家和校内具有一定资格的教师担任讲授者,但校外专家占的比重较少且多是利用访问我院的机会临时组织开设讲座的;从学生对讲座的需求和兴趣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比如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部件修理、航空地面设备维修等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讲座普遍偏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广度要求较高;从学生听讲座的课堂气氛看,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和研究,从学生源头上提高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真正让学生受益匪浅;从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控制与评价途径看,目前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完善和科学,由于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不够,导致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质量评价时不够及时、准确、科学和规范,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途径、方式势在必行。

但总体上看,我院人文素质开展逐渐走向完善,参与人数众多、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加强、听课质量有了一定改善,对学生起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专门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课外社会知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我院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院近三年人文素质开展的调查、观察等发现,目前,我院在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现状及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人文素质开设过程中,没能把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专业科学知识及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紧密集合起来或者是三者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因此,如何将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主讲师资队伍力量需进一步加强和配备,目前,校外专家多采用随机开设的形式进行,而校内主讲教师由于要承担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在为我院开设人文素质讲座投入的精力不够,个别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第三,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评价途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改善。现在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控制是通过学院职能部门组织、检查,系部配合评价、评分这一渠道;利用学生的学分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控制。这一点评价途径单一、方式不够灵活、方法有待创新。

四、提高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一)建立一支有一定影响力、专业知识扎实的主讲教师队伍。主讲者的讲座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院学生参加人文素质讲座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对演讲者的遴选是控制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主管部门应对演讲者的学历、从教年限、专业知识影响力、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决定其能否开设人文素质讲座。目前,学院在这方面已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但规定比较宽松,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整体性。

(二)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相融合。人文素质教育有别于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思想道德的教育,它应该是三者之间的融合,紧密联系。要将传授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孕育在人文素质讲座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才能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文素质教育控制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套科学、规范的科学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检验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督促学生参加人文素质讲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控制和调整人文素质的组织与管理的情况。根据有关规定,目前我院已经建立教务处、学院专家督导组和学生相结合的三级人文素质控制评价体系制度。因此,对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控制,除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一系列优秀的教材,一批高资历的教师队伍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外,建立一套检验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四)收集讲座资料,编撰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在我院已开展多时,积累下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录像等多种资料,应该将这些有价值、有保存意义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行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门类、能作为相关专业补充学习的资料或读本,为不能参加讲座的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阅读,形成一系列的读物资料供学生、教师随时查阅和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明确的人文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体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2)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校内外、课内外知识结合不紧密,师资薄弱,以及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评价途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需及时矫正和完善。(3)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还存在不够全面、科学、系统等问题;对资料的收集、积累还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建议加强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提炼人文素质、文化知识传授与思想文化道德相结合,适应新型社会实施素质教育趋势的人文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体系。在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主讲教师方面,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校外资历深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进行讲座;深入研究并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评价途径、方式、方法等管理方法。建立适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实际,能全面、有效、科学的反映我院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对其教育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利用现代化的录音笔、录像、光碟等多媒体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料进行整理、积累和保存。

参考文献:

[1]钟志贤,范才生.中国素质教育的使命素质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范秋明,龙鹤庚,鲁智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第1版.

[3]黄泰岩.探求市场之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李桂华.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5.5.

篇2

关键词:家庭观念;学校观念;教师观念;学生观念;评价观念

一、家庭支持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

原来的学生手册是学校与家庭双边联系的纽带,在推行素质教育后,学生手册已被学生素质报告单所取代。原来家长一味地看孩子分数,看操行评语,而如今的学生素质报告单侧重点恰恰相反,如此的变化与突然,家长是否理解、是否接受、是否支持,是学校全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家长理解、支持,才会把孩子放心地交给学校,并认同学校的教育成绩和教学质量。只有这样,生源才有保证。有了生源,学校就有了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一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

二、学校管理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旨

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学校,操作者是教师,受益者是学生,学校的一系列管理体系直接左右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所以,学校应从管理制度中去规范、去约束操作者去执行素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拥有精良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开足开齐各门功课,取消主副课概念,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个性发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奖励与评价体系,激励与督促操作者落实素质教育。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会有的放肆,照章遵循,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启动和正常开展。

三、教师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

素质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教师,特别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直接左右着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教师改变原有的传授式、主角式等教育手段,改变检查与检测的侧重点,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参与合作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提供锻炼技能的平台,乐中求学,学以致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进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学生学习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灵魂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念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听、记、背、考。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书呆子,听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行行不入,要谈素质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传统的学生理想就是考个好学校,将来有工作,有饭碗,而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恰恰是分数,这无疑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片面重视,淡化了学生的素质,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如今,只有打破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观念,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养成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灵魂。

五、上级评价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保障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改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理念与评价体系,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障,只有在评价体制上不以成绩论英雄,不以分数选学生,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钟声才能真正敲响,学校才能主管学生素质,教师才能主抓学生素质,学生才能主炼基本技能。

篇3

摘 要:各大高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建设的基地、安国兴邦的重要环节。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了我国教育改革最关键的对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一、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人们通过学习不同方面的人文知识了解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重视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学生应通过学习先人留下的人文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格和修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把人文知识和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思想,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取得成功最大的动力和目标。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学年制教育,它是终身制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终身有益。

人文素质教育用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科学观把人文知识转变为人内心美好的修养和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学生智力发展过程,提高审美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有很大的感染性和导向性,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人格,塑造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正确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从社会化的角度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它是社会发展和生活的一种形象化模拟。教学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培养,逐渐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转变,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担当。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需要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来实现人文学科的发展,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可以开设高校人文学科选修课和必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高校人文景观建设

校园人文环境由校园文化、校园面貌和人文景观几部分组成。校园人文环境在人文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人文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人文活动,并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人文景观建设中。比如,通过雕塑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树立起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校园绿化活动,使校园内的各种景物不但协调美观,而且还能进行功能的使用,陶冶学生的情操。

3.完善人文教育目标

高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一种精神,不能抱着功利目的进行人文教育,高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修养身心,提高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品位。学生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文教育目标,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反作用。所以,高校在建立人文教育目标时,要把握好目标的方向和重要性,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做到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现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引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高校需要壮大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必须严把教师的任教资格关,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学校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让这些教师边任教边培训师资较弱的教师,为师资队伍增加新的血液,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易后余,李文英.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1).

篇4

摘要:随强化素质教育心,提高就业能力,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扩宽学生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提出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执行过程、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人文和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体现,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精品专业;实践;研究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应具有的修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从事本职业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人文素质、知识修养、职业理论、敬业精神、科学态度、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等。

职业教育的良好素质和能力,不能单靠传授或演示所能获得,都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要有相关“软环境”的熏陶,必须在生产和服务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为此,应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职业内涵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精心进行专业教学。

一、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通过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伴随学生在校德文全部学习和生活,并且把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气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扩宽人文教育路子、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个性发展等等[3],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主要体现于“各门课程中体现、教学环节中相互渗透、专门课程、课外活动、咨询指导”等方面。

二、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

为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我们构建了以职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保障体系、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为组成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职业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了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明确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等结构形式,并确定了实现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各个教学环节和目标要求,提高了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节的比例。

2.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在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密切配合教务处、“教学专家督导组”和学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并且,设计制定了“练过硬专业技能、具有多种爱好、取得双证书”的人才工程培养计划。

3.职业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求,对于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制定了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岗位职责及学生考核细则,管理工作中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种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与图书馆协调,延长开放时间。对于学生身心素质,配合社科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报告等,常年坚持抓学生上早操,举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4.职业素质教育的考核及评价体系

从学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直至毕业,进行全过程考核,使素质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考核及评价以职业能力、技能为目标,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军事训练、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综合素质、硬件指标等方面。评价途径,主要从学生综合情况、用人单位、资格通过率、就业率等方面。

三、职业素质在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体现

首先,设立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第二,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启发和边讲边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和表达能力;第三,分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协作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第四,丰富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社会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第五,组织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积极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安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第七,开展科技人文等专题讲座,除了定期开展科技人文、艺术等专题讲座以外,还不断聘请专家讲学、座谈和指导;第八,结合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成立学生文化艺术社团。

四、职业素质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原则、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制定了心理咨询工作内容、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原则

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身心发展变化规律,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和影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下“重在建设立足教育、面向学生正面教育、因人因事而异、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四项工作原则。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当代大学生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制定心理咨询工作内容

首先,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第二,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传授心理调节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第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4.心理咨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信函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性和及时指导与服务。在咨询工作中,坚持群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咨询工作途径:主要是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报告、讲座等。

五、职业素质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体现

针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知识面过窄,各方面的修养不足等问题,在“强化技能,突出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和有关讲座。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每学期都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设选修课,把高雅艺术请进校园,塑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能力或素质竞赛等。

六、结论

上述素质教育的体现,强化了素质教育为核心,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扩宽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发展作用显著。由于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有待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和不断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16.

篇5

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将其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以期推动高校公共艺术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校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定义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其目的在于促进受教群体发展,保证受教群体知识内化,从发展公民素质素养的基础上,保证公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基石,共同打造科学发展观下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1]。对此,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核心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审美,塑造学生内涵,优化学生思想与丰盈学生心灵的科学手段,对提升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感性思考来说效果显著。因此,行之有效的运用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课堂之上培养学生艺术领悟力,可保证学生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本文正基于此,在研究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背景及开展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潜在问题,提出科学的艺术践行策略,以期优化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环境,保证公共艺术教育效果凸显,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与行为素质。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背景

公共艺术的形成于国外且发展较为优越,以美国为例,其高校教育中尤为重视学生的艺术培养,这与西方诸多国家的教育情况相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其高校学生的感性思维,并保证了学生的素质素养提升。相对的,我国作为传统的文化大国,对文化的研究要优于艺术的探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过,随着《教育规划纲要》将素质培养定性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公共艺术教育的受注程度逐渐提升,打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于素质教育下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高校公共艺术开展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爱好,构筑学生审美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艺术开展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将于艺术的海洋中感受艺术魅力,体会艺术价值,并内化艺术知识与艺术素养于自身知识与能力体系中,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行为素养与对生活的感悟力,感受力。可以说,利用艺术教育的完美指导,大学生将于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自身价值,并最终依靠自我完善来推动社会基础发展,保证社会素质提升[2]。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在教育教学发展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育教学优化的关键。然而,现阶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稍显不足。很多教师并未明确认知公共艺术开展的价值,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逐步趋向于形式化,并未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的素质素养提升。

(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的陈旧与腐朽也令公共艺术流于形式。作为艺术培养与审美价值塑造的高校素质教育重点,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教育涵盖的异彩纷呈对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审美能力建设而言意义重大。因此,陈旧腐朽的教学内容,不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

(三)公共艺术教育方法有待优化

影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不科学的关键还在于教学方法的陈旧。没有积极的教学思维,没有有趣的教学内容,加上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乏味可陈,很难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审美能力建设。

三、公共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科学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前提。对此,强化现阶段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应注重以下两点的践行:其一,订立公共艺术教育培训体系,引进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手法,利用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来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培养。例如,定期开展艺术教育培训,为教育者打造科学的研习途径,敦促其优化自身艺术素养,确保其艺术能力提升。其二,积极构建科学的激励奖励体系,保证教师队伍充满积极性,令其愿意参与到各项学习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例如,构筑完善的教育审核、晋级及评定机制,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晋级之路,令其具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支持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二)积极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内容

完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将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让受教者于其中领悟艺术技巧,掌握艺术能力,并融入艺术教学之中。对此,为行之有效的优化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应尊重各高校本身的办学情况,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来科学优化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例如,部分科系的学生喜欢美术教育,可按照个人喜好分为国画、油画、素描及漫画等不同门类,针对不同的爱好给予不同的教育,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绘画的追求,以便其愿意参与到公共艺术教育中[3]。另外,针对音乐鉴赏、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奏进行系统划分,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充分的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才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培养自身艺术能力,提升自身精神素养[4]。

(三)合理优化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活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入多元教学理论,将培养学生能力,还学生主动性为教学基础,激发学生创作与研习艺术的本性,让其充分融入到艺术教学之中。对此,教育者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可作为引导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强行灌输学生学习艺术的思想。例如,在美术教学之中,教育者可利用对自然的爱好来进行写生训练,让学生充分融入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景色并纳入自己的画布之中。但是,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最多需要规定的仅是作画的主题,具体的风景,作画形式、颜色格局都可交由学生自己来揣测良多,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逐渐掌握审美与审世的能力[5]。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为现代教育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现代教育发展逐步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中院校将培养学生素质素养作为自身教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以激发教学活力,选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来保证教育教学开展的科学实效。基于此,现代高校建设应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利用教育团队打造,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优化的方式来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开展,使其成为现代高校素质培养的有力武器,敦促学生行为素养优化,科学完善学生思想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钟天娥.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84-87.

[2]李顺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J].艺术探索,2015,(04):69-70.

[3]张皓鹏.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南昌高专学报,2016,(01):81-83.

[4]黄皓华.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征———兼论如何优化高校公共音乐课程[J].云梦学刊,2015,(04):123-126.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计算机;职业教育;创造性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政府行为,更主要的是学校行为。不可否定的是,十几年过去了,整个教育界对何为“素质教育”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校认为开设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就是推行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强化艺术、体育这方面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多创办学生社团就是广开素质教育之路。确实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看作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或途径。个人认为,作为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这是由专业技能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绝对地位而决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立校之根,离开了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学校的其他一切教育就都没有了存活的基础。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一名普通老师,我们应该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

“计算机设计基础”是通过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例如:3dmax8、Ps、AutoCAD等软件)从事简单的产品、广告、室内设计,该课程是我系玉雕专业学生的拓展课程,是将计算机设计融入传统的玉雕专业中的一种尝试,是为进一步推进玉雕专业的发展做的一点努力。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我们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借此分析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通过该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情况参差不齐。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考验。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共同调研与探讨,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师生关系上,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我们学习……”而现在我会问:“你们想学什么?”“你们有哪些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设计基础具有专业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比如在3dmax8软件设计教学中,讲解各项工具及命令的时候,倘若一开始就介绍整个软件的界面、工具及命令,会导致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后面的教学也难以开展。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通过图片将用该软件设计的创意新颖、造型特别的产品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家的注意点、讨论点都被吸引,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如简单模型的制作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大家都很自觉地去讨论,课堂内容也会得到巩固。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识。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了解到每个同学都想在学习上有所成绩和进步,学生也都表达了他们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帮助。我深知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进步、有提高。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有助于达到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喜欢。实践操作课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尽情思考、用心学习,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平时,我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质疑能力

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操作时,我总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解决了问题,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创造性思维;既提高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意识。

质疑,这就要求学生学得主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这才能有疑问。疑问解决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得到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就学得透彻。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地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学质疑能力,那他的学习内容、掌握的知识就永远落在后面,要想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就需要培养自己求学质疑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学生如果还是教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毫无自学能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那么教师应该做些什么?素质教育体现在哪里?我想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应该体现在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励学生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质疑,这是计算机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

篇8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校际协作 素质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Take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1 + 1"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as an example

CHANG Lili[1], LI Qingxiu[1], DOU Huaizhen[1], AN Yiqiang[2]

([1] School of Animals Engineering,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221006;

[2] School of Pharmacy,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carry out "1 + 1" hope project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s well as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that appears,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this model to stud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intercollegiate collab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基于网络平台的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背景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因特网开展校际共同主题学习活动,并利用相互间的差异学习交流。由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相互认识。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共同的调查研究或作品创作与网络共享。①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网络在各个学校间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我校参与的多所高职院校“现代宠物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②等都是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基于此,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现状,笔者尝试性地将“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这一理论应用到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与徐州医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根据大学生和中高职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生活、心理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1+1的希望工程”为主题的学习、生活、心理互助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于网络平台的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2.1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项目简介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级协作是江苏省2012年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重点课题,旨在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校际交流学习,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主要由笔者所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徐州医学院协作参与,一方面借助于网络平台,两校间采用“1+1希望工程”这种协作教育模式,将两校学生的互帮互助对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及新媒体使用等进行广泛调查研究③的基础上,围绕着素质教育的主题,我们开展了“生命的奥秘”“放飞梦想”“环保之旅”“宠爱有家”等一系列活动,采用主题研讨的模式,观察了解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正面指引作用。

2.2 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素质教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校际协作素质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并制约着活动的开展,值得我们重视。比如:(1)资金的限制、距离、时间矛盾。搭建网络平台,项目活动的实施往往需要经费支持,除了经费问题外,校际协作中的两个学校往往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协作项目需要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就得解决(下转第17页)(上接第11页)交通问题;此外,因各自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学生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就得协调时间问题。(2)校际协作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网上交流进行引导,传导正能量,教师的指导方法需要调整。(3)如何确定素质教育的学习主题及具体内容也是一个关键问题。(4)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不合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协作开展不充分,学生的协作活动容易流于形式。(5)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分享交流,达不到活动的要求。

2.3 实现网络平台下校际协作环境下素质教育可持续性的途径和对策

笔者主要采取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如下:(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展多种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协同素质教育协作,通过QQ群,网络论坛等即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将教育主题、任务、图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回顾性收看,查阅,尽可能将素质教育项目实现网络化,解决校际协作过程中的距离问题、时间问题,资金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网上平台交流在正常合法的条件下进行,老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担任网站、群内管理员,一方面对学生的交流群进行管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提出适当要求,对交流平台进行分区管理,定期学生的交流心得、学习成果、图片、“心灵鸡汤”等,使学生乐于交流,使学生的交流在温馨、放松、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进行。(3)素质教育范围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大化小,逐渐细化,这就需要在确定具体活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找出学生目前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最普通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4)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协作流于形式,学生协作开展不充分,则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例如我们的“宠爱有家”项目就充分借鉴了“中国好声音”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协作进行,学生上传共同分享,网络投票等方式进行,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5)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则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水平的培训,这个培训可以在网上进行,管理员定期学习视频和链接,使我们的学生能找到学习途径,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将两个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1+1希望工程”这种模式联系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校际间师生的合作,尤其是对中高职学生而言,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之,基于网络平台的“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模式在学生管理上可以进一步推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下“1+1”希望工程校际协作模式研究”(2012-R-21451)

注释

① 张青.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施要点[J].教师,2011(31).

篇9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读名著、学历史、欣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健全的人格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主旋律,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都是针对教育失衡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从精神角度去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政治立场角度促进个体社会化 ,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两者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最终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理论界尚无定论,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1]由于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 [2]。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过去那种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的五要素说,并且还会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角度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陈旧、单一,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很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方面则有很大的渗透、交叉和互补性。

三、教育功能的相通性

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缺一不可 [3]。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性修养、培养高雅气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自觉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应对艰难的考验。三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总结过去,探索未来,开辟美好的前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和指导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能够运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自觉增强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互相贯通、互相渗透的。

四、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似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其教育途径和方法都必须“以人为本”,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宜潜移默化,不宜暴风骤雨。[4]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系统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去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文化素质教育会营造人文氛围,建设人文环境,开展讲座,举办科技文化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可见其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性和多元化。深入实际,体验生活都是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等,这些活动能从直观上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增强了“两课”的说服力。文化素质教育会利用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同时还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相似性。

参考文献:

[1]罗素.罗素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王学青.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篇10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40-02

德育工作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概念是针对社会教育而言,范围比较广泛,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教德育等方面,其内容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情感等培养,使得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狭义的概念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政治、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活动是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那么,如何改善和创新原有的德育工作,是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所在。

1.在教育观念上开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与传统教学相比,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摒弃了以往的应试教育的错误指向[1]。德育工作正是素质教育的重心,注重人文教育,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认识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不再过于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更多是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各方面作为评判学生的综合指标。在实施的德育工作时,要求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不能鄙视学生对事物、人性、知识等的认知上的不足,更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加以引导;不能歧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其中包括身体缺陷、衣着差距、家境因素等方面,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所提升和培养。

2.在教育内容上开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内容无非两种,一种是知识教育,一种是素质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包括思想观念、法纪意R、理想观念、心理健康、道德意识等等多个方面,是属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做好素质教育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好了德育工作,两者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关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边做好知识传授的工作,更要做好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选取当今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等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更多充当知识传授的指引者。这种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在素质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使得学生之间的同学之情和友谊之情更加紧密,使学生明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等人文礼貌。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明白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白团队精神的关键精髓所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和实践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从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素质。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探索能力。等等。

3.在教育途径上开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当下而言,教育途径有多种多样,主要有社会实践、心理咨询、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2]。在社会实践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向好人好事学习,鼓励学生多做有意义的事,摆正心态,不要过于追求物质需求,更要给予自身的精神养料,规避不良事物,从而帮助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提升。在心理咨询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不应该加以辩驳,而是应该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减轻其内心负担和矛盾,帮助学生提升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对困难的忍受度和应对能力,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规范个人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将知识传授和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课本知识上的经典人物的事迹,促使学生模仿经典人物的言行举止,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在教育方法上开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上过于单一,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种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本主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个人素质和个人原则。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大对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最新的工作理念、方针和政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德育工作的最新理念和内容。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拓宽了教学方式,使德育工作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从而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摒弃一些不良思想的产生。

5.结语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于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摒弃传统教学以成绩决定对学生的态度,应该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将学生作为朋友一般对待,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地发展。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教育内容有着全新的认识,能够很好地运用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从帮助学生提升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浅谈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2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