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

篇1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碳排放量

1绿色建筑刍议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人民生活需求的加大,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近些年是众所周知的,甚至一跃成为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反观这高速增长下的建筑模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建筑业普遍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还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从某种意义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发展不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适应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也不是环保的建筑发展思路,应当进行逐步的改善。

从我国建设部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已经接近社会总能耗的3成。现有城乡建筑总面积近470多亿平方米,基本上都是高能耗建筑。据测算,2010年,我国大气中SO2浓度在采暖期间是日常的六倍多,而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了2020年时,我国的建筑面积将超过1000亿平方米,而此刻我们国家每年的建筑耗能将很有可能超过1.2万亿度电、4亿吨煤、水、油等,而这个数据是现在的3倍之多。”由此看来,我国亟需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而绿色建筑就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应运而生的。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尘的建筑。而低碳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减少,海平面上升等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气候现象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产生。

从绿色建筑和低碳理念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得知,二者之间是相互呼应的,绿色建筑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体现了低碳的标准。其目的也是减少消耗,保护环境。而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已经做出郑重的承诺,我国在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要降低4到5成,因此,今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势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2绿色建筑的实现原理和CO2的减排价值

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清洁干净、可再生性强,且与环境相适宜,无污染,能耗低。前面已经提到了,我国是高能耗国家,大力提倡低能耗绿色建筑完全符合国情,这对于优化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减排放,控污染,建设和谐社会,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而具体落实到房地产行业上,在建筑项目中大力提倡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是关系到降低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合理控制房价,实现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把减排从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无论CO2减排是否能够实现商品化,进行市场化交易管理,绿色建筑项目都具有推广价值,但CO2的减排价值如能实现利益分割,均等承担,公平交易,那么CO2的减排价值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在低碳背景下的实际收益情况。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3.1传统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中,企业将环保效应放在经济效益考核中,其中包括减排带来的效益、新能源效益、低能耗等等。其主要计算方式是将以后的现金收益以某一个收益率折现,以此来考虑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而依照现在的建筑效益分析情况来看,这样的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是无法涵盖绿色建筑的实际有效收益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影响到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正确认识,左右了企业决策人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对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和普及造成了不应该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因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比普通的高能耗建筑要高一些,而绿色建筑长期的收益却无法在经济效益分析中客观地反映出来,而成本又相对较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下,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很多企业忽视了长远的效益,不愿意从事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由此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有效评价,对于绿色建筑的实施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3.2基于碳减排价值计算的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的价值体现,“绿色”的观念是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建设、使用、保养过程中的,从一开始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绿色”的观念覆盖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再者,“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自然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目的在于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当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引入碳排放交易的时候,可以构建绿色建筑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减少量及价值的模型。

4案例分析

温州某住宅项目建设,该项目总占地约21.1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6 万平方米,为别墅、花园小房、小高层的复合型小区,其室外公共照明系统(庭灯、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室外公共照明系统(庭灯、草坪灯),占地面积约为70050 平方米。

4.1经济效益分析

按小区室外公共照明负荷规划,小区庭院灯需150 盏、草坪灯需500 盏,按规定计算得出年能耗估算比较表(表一):

表一: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年耗能估算

科目

建筑面积( m2)

日平均照明设计标准( kWh)

耗能(kWh/年)

光伏发电

城市供电

庭院灯

150 盏

200 0 73000

草坪灯

500 盏

55 0 20075

合计

650 盏

250 0 93075

温州市公共用电价格为0.8 元/kW h;而小区庭灯、草坪灯按温州市当地市场价格需要投资约三十万元;而小区室外公共照明系统设备建设和维护费用按6元/平计算(占地面积约为70050平方米)。计算分析时不考虑价格变化因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单晶硅电池方阵的使用寿命约15年至25年,因此该分析以20 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可得出不同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的经济效益比(见表二):

表二:不同室外公共照明负荷供应方式的经济效益比

项目 方式1

光伏发电系统

方式2

城市市政供电

装置寿命(年) 20 20

设备总投资(万元) 30 45

年运行费用(万元) 0 7.5

20 年总成本(万元) 31 195

由上表的计算结果可知:方式1比方式2在20年内可节省成160余万元。可见,住宅小区中的草坪灯、庭院灯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公共照明技术后,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论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首先确定了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引入低碳理念的可行性,并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理念,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将碳排放量的控制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引入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中。将低碳的理念有效地融合到绿色建筑的实施上去,在案例中,结果分析表明绿色建筑带来的可观收益,而这样的效益在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分析下是无法体现的,而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方式能够使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更加真实地体现出了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因此对该效益分析法的倡导和引入,可以为正确评价绿色建筑的收益提供保障,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绿色建筑的价值,为绿色建筑的有效推广,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王建煌,(1972.02), 男,浙江温州,建筑经济师,本科, 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1)建筑工程建设管理;(2)公路管理业务用房规划;

参考文献

[1]姚德文.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J].当代经济,2009(12):6-7.

[2]张建国,刘海燕.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J].中国能源,2009,31(1):23-26.

[3]贾明,朱海潮.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9(171):5-6.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规制;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163-03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之后,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以及2008年世界环境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主题的确立等等表明了低碳经济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新性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法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美国于2009年2月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 870亿美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2008年,中国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作出的贡献。

目前,中国还处于高碳时代,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可以预想的是,碳的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也将继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含义、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要研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分析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是什么。Xiaolu Wang,Lian Meng(2001)认为,能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尤其是近几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反向变化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部分学者对中国能源、甚至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怀疑。Thorns G.Rawski(2001)通过分析中国1990年以来能源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比较亚洲部分国家的能源经济数据,认为中国在能源消费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并认为中国199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真实的。中国学者胡初枝等(2008)对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规模是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量效应,但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技术效应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具有正的效应,现行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并未发挥优势。本文认为环境规制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出中国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对今后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1.计量模型设定。为解释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设定环境规制与碳排放量关系模型,定量描述环境规制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Y=C+AX+ε

式中Y为碳排放总量,X为环境规制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煤炭、石油单位为万吨、天然气的单位为亿立方米,折合成标准煤的单位为万吨。其中GDP 采用的是以1990 年为基期的不变GDP,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实际GDP 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换算得出。

2.数据说明。本文样本数据均来自于1997―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由于能源数据统计为实物消耗量,为此对能源消耗数据作了相应的换算, 根据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本文按1kg煤炭=0.7143kg标准煤,1kg焦炭=0.9714kg标准煤,1立方米天然气= 1.33kg标准煤的标准计算)将各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折合成标准煤。

中国碳排放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E=Ei×δi

其中,Ei为第i种一次能源的消费量,δi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即单位能源消费量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对各碳排放系数比较计算,取平均值为各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

本文采用环境治理投资额表示环境规制程度。

二、实证结果分析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从1999―2008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从其增长率具有阶段性变换,2001―2003年增长率呈现增长趋势,2003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这说明近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虽然在持续增长,但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一系列环境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当两个变量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则可能存在伪回归,所以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由于对数函数不改变函数的单调性,并且可以消除异方差,所以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运算,记为LNE和LNR。本文利用Eviews5.1 对LNE和LNR时间序列及其他们的差分序列(一阶差分记为DLNE和DLNR,二阶差分记为D2LNE和D2LNR)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E和LNR二阶差分后时间序列平稳,所以它们是二阶单整变量。由此验证了它们有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

LNE和LNR虽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组合可能是平稳时间序列,即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此时两者间的关系是平稳的,两者之差趋于收敛,任何偏离均是短暂的。

回归方程为:

LNE=7.743294+0.571079LNR+ε

(21.08080) (10.78236)

R2=0.935618,F=116.2593

对协整方程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LNE和LNR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均衡,而在5%的显著水平下,LNE和LNR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

协整检验说明了碳排放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碳排放和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尽管有时会偏离这种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偏离是短暂的。

在验证了碳排放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基础上,检验二者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其检验如下页表3: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碳排放和环境规制在滞后1期和2期时都可以得到环境规制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环境规制的程度对碳排放量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5711,虽然系数为正,两者不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不能否认加强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其原因是中国仍处于高碳时代,碳的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随着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提高;同时,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逐年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环境规制力度也是逐年加强,环境规制与碳排放总量都是逐年增大,其回归结果为正是必然的,两者具有较好的回归结果,环境规制程度的日益加强虽然没有使得碳排放总量逐年降低,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是逐年降低的,并且近年来的降低幅度较大,这可以说明中国的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环境规制的程度能够对碳排放量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规制程度的日益加强使得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是逐年降低的,并且近年来的降低幅度较大,中国的环境规制对降低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各国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视并且要近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力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快加强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支持并规范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长处,克服其无组织计划和所代表利益有限等短处,促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5]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6]胡初枝,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7]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论坛,2009,(2).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I Wen-dong,YIN Chuan-we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250014, China)

篇3

关键词:低碳 产业链 经济 模型

判断一个国家的碳排放密度要从总体上进行考核,同时低碳经济的实现也要求从整体层面进行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经济的过度发展,这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取决于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一、低碳产业链的内涵

传统经济模型下的产业链以低成本追求以及功能适应为主要联系,而在低碳经济时代,通过多种手段降低碳排放密度以及打造全程低碳产业链成为产业链各环节的责任。我们所说的低碳产业链就是在产业链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使用低碳运行方式,包括研发、制造、包装、运输以及服务等环节都要使用低碳标准进行衡量,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绿色竞争力的形成。

低碳产业链的考量一般以产业链整体为对象,可以是横向的考量,例如这一行业较之其它类似行业的碳排放密度的高低;也可以是纵向的考量,例如本产业链的过去到现在碳排放程度的改变。

二、低碳产业链视角的低碳经济推进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有三条:发展具有可再生特点的清洁能源或者是提升化石燃料的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新兴产业等低碳特征的产业;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将其运用于产业链全过程。而实际上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综合应用三种途径。

1.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模型

上述三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中推进低碳产业链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一途径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国家在当今绿色经济条件下谋求国际竞争力的诉求,同时也说明了国家转变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为此,基于对低碳经济下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的内在机理探究,提出了推进模型(见图1)。

从图1的推进模型不难看出,要有效地推进低碳产业链需要低碳半成品供应、低碳原材料供给以及低碳制造过程的联合推进。而低碳经济推进模型所涉及到的要素则需要低碳半成品以及低碳原材料等供给,如果没有以上要素,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从低碳经济设计的过程来看,低碳产业链的完成需要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以低碳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以低碳化的程度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因素。

由低碳产业链得到的最终产物即为绿色竞争力的表现。但是这一竞争力并不等于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实现这一转化还需要市场形成低碳消费理念。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使得低碳消费成为时尚,从而消费者愿意为低碳产品付出。有了消费者的支持,低碳产业链也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这里认为其形成还有赖于政府关于低碳产业的规章制度,甚至企业对绿色竞争力的追求,从而构成产业链所要的外驱力与内驱力。也就是说低碳产业链形成的充分条件为消费拉动、政策支持以及对绿色竞争力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低碳经济的“三驾马车”才能更好地为之服务。

2.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路径

通过低碳产业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引下进行,我国推进低碳经济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依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采用新材料、技新术以及新工艺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对传统企业的改造中,通过采用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加速了推进步伐。

第二,依靠园区的规划引导来吸引低碳产业的聚集而形成低碳产业链。这种模式以构建低碳工业园区为目标,通过产业链的聚集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可以在企业采购中融入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绿色招商等,从而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及产生。

第三,部分企业带头以及协作伙伴参与形成低碳产业链,进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带头企业一般具有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品牌效应,为了延续以上优势需要打造绿色竞争力,此时要求其他企业加入构成低碳产业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绿色竞争力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低碳产业链必将会被更多的产业、国家、地区所利用与推广。可以说在当今国际环境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各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碳产业链构建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来加速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对我国企业形成绿色国际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低碳旅游 旅游 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76

1 低碳旅游定义及内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顾名思义,‘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消耗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也因此,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旅游重在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低碳旅游的具体行为要求,也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业既能益智益体,放松身心,又能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其内涵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重点,实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强调保护环境而非享受环境。

2 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2.1 研究背景

低碳旅游是继生态旅游后提出的又一新型旅游模式,打破了以往消耗环境的传统旅行模式,是一种较生态旅游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旅游。对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转变人们以消耗环境获取享受的旅游思想,进而减缓环境压力,构建环境,相和谐的社会。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在“低碳经济”过程中,旅游的优势充分突显,也会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重大机遇。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其次,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会促进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再次,会形成新型碳机制,即通过旅游发展,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

2.2 研究价值

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旅游一个方面,在交通、入文、经济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有利于推动中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促进人们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

3 国内低碳旅游的现状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我国能源方面虽然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威胁。随着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生态承载力下降,将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已经在全球引领出一个旅游新形式,而在我国,各个景区在低碳旅游方面也初见端倪。

3.1 旅游者的低碳行为

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民间就已经产生了低碳旅游的方式,只是当时在理论层面上还没有真正提出相关概念。比如,民间自发形成的驴友团体、自行车爱好者等户外运动旅行团体或是社团,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低碳旅行的引领者。他们的旅行对环境影响较小,对景区自然风光原始保留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途中对垃圾带回等方式,标志旅行者们环保意识的增加。

3.2 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

例如目前我国好多旅游城市的宾馆已经开展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经营方式,即在宾馆中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拖鞋、洗浴产品等,或是不免费提供该类产品,以提高客人低碳环保意识。具有代表性的携程旅行网也参与了此项活动,推出国内第一个碳补偿项目,还有好多演艺明星也加入此行列。

3.3 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行为

比如在长白山等旅游景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景区一律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所有旅行社的旅游大巴必须停在停车场,游客可以乘坐景区内提供的免费大巴出行上山游玩。

3.4 行政部门的低碳行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4 我国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了解长白山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现状,在长白山地区景点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要大规模推广低碳旅游将会遇到以下问题:

4.1 旅游者旅游动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0%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初衷是为了缓解平日工作的疲劳,包括缓解工作压力和生活上的压力,他们大多数选择出门旅行,但是很少关心出行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所以47%的旅行者会选择自驾等方式,而忽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据统计,大约有不到一半的旅行者会在出行过程中注意产生垃圾的处理,但是极少数人会考虑到碳排放和低碳旅游。

4.2 旅行者社会责任意识

从调查问卷的搜集和整理情况来看,大约有78%的旅行者支持并倡导低碳旅游,并认为低碳出行,在旅行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去尝试,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公共交通不方便,距离太远等),导致其采用一些相对能耗较高的出行方式。

4.3 旅游者成本

从调查的消费者结构来看,约67%的被访对象为工薪阶层,他们较其他对象更为注重时间成本,他们认为自驾方式较搭乘公共交通更为方便,而且在时间上更为自主;而对于较远地区的旅游者则偏向采用飞机这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飞机的碳排量是非常大的;被访对象中的青年学生等,由于假日充裕,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周末或者国家法定小长假等时间都可以出游,从而更愿意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节省出行成本。

5 总结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能降低能耗、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催生一些与低碳旅游相关的产业经济链,使得旅游业发展更加全面,更贴近自然。虽然目前低碳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初见端倪,但是要真正实现低碳、全民自觉低碳旅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历程,这不仅仅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而且更需要旅游者、旅游中介机构、景区管理者的自觉践行。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篇5

1.承担责任,缓解国际压力。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在气候变化、高碳排放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施压,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归咎于发展中国家,力图确立世界低碳经济的国际气候体制,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责任,约束其碳排放。面对国际,压力,我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允诺承担有“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保护责任。在2009年12月开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其为保护全球气候正做出应有的贡献。

2.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06~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45%,达到170.1亿吨石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6%。预计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将为80%,且煤炭需求是各能源品种中增长最快的。未来20多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需求量巨大,依赖性十分强。而化石能源是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我国储存量十分有限。因此,我国有必要向低碳经济转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新能源,从而保障能源安全。

3.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特别是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其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甚至会带来不可恢复的或毁灭性的灾难。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从1906年到2005年的百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0世纪后50年北半球平均温度是近1300年中的最高记录,而刚刚过去的10年则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温度的上升导致了北半球积雪面积明显减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与此同时,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据统计,20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约0.17米。此外,全球气候变暖还造成了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多趋强。在此背景下,中国有必要提倡低碳经济,发展低碳道路,以减少碳排放来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二、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

1.经济持续增长需求增加高碳排放压力。当前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经济快速增长需求凸显。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保持在1:5:4的状态,第二产业制造业所占比重非常大,且有增长趋势。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以后长期时间内经济增长将持续呈现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而重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需求量十分大,必然导致未来能源的持续增长消费。据统计,2000年~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9.1%,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量结构中煤炭占70.4%,石油占19.7%,天燃气、水电、核电各占3.3%、5.9%、0.8%,其中煤炭与石油我国能源消费比重的90.1%。可见,我国能源消费是以煤与石油等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为主,碳排放量必然巨大。如何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同时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这是我国面对的一大挑战。

2.我国国际贸易定位低端,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加重。历年来,在国际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品牌建立、市场营销等产业价值链高端部分,我国却承担着国际贸易产品的制造加工,利用廉价劳动力、廉价自然资源发展制造加工业,赚取低额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碳经济。此外,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后,世界大多国家都明确表态了自己节能减排、实行低碳的任务,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排发。而西方国家实行低碳之路的手段之一,就是加快高碳排放的制造业转移趋势,将高碳低利润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而减少自身国家碳排放,降低发展低碳经济的代价。国际制造业转移趋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道路的障碍。

3.资源禀赋存在缺陷,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目前我国的能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能源供给结构以高碳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非常有限。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美国、日本消费煤炭比例分别仅占24.3%、24.2%,而中国消费煤炭比例高达70.4%,我国对煤炭的依赖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今后20年,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改变,煤炭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将为2%,其所占份额也将从2006年的26%上升到2030年的29%,消费总量增长85%,这会使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可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因素是制约中国低碳道路发展的因素,能源结构的转变将是异常艰巨的任务,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篇6

关键词 低碳经济理念 房管局 档案管理 路径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鉴于我国近几年房价的飙升,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在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房管局档案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档案管理和低碳经济理念不相符,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就要对档案管理路径进行有效优化,从而促使档案管理和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低碳经济理念相关内容概述

(一)概念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方式来减少对石油等高碳能源的需求,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在促使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1]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市场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和相关制度推动能源再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从而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二)内容

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是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技术知识,想要发展低碳经济,科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探究低碳经济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低碳产业结构,在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不能放弃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就需要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低碳环保企业进一步发展;三是低碳意识形态,意识可以约束行为,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实现,需要培养社会低碳意识,构建低碳制度以及低碳文化等。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我国房管局档案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信息利用效率不高

就目前房管局档案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通过管理系统所获取的信息准确率不高,而且信息反馈的速度也比较慢。这样就导致信息不能为相关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说如果信息利用效率不高,其作用就无法进一步发挥出来。

(二)计算机网络功能应用率不高

在人们日常的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计算机的功能比较齐全,很多业务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但在实际应用计算机过程中,对于其网络功能的应用还不够,很多时候档案管理人员依然采用单机处理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工作和操作,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应用率不高,其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效率也比较差。

(三)数据收集不够规范

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自身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工作,但对目前房管局档案管理部门开展的数据收集工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规范现象,如信息重复收集、多次输入等,这些情况也导致了数据信息的实际应用率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四)信息无法实现共享

在房管局中,虽然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各部门的信息也是有关联的,而这些信息若是能够实现共享,那么就会为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但实际上,各部门独立性较强,房管局的信息共享落实不到位。[2]

(五)信息传递容易出现错误

房管局当前采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使用电话进行传递,第二种是通过传真进行传递,第三种是邮局进行传递。而这三种传递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都很容易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整体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三、低碳经济下房管局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路径

(一)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效率

在低碳经济理念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管局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新的管理系统,利用房屋登记管理和房地产交易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能够有序存放,为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提供了便利。在对每套房屋进行登记之前,管理系统会先对其进行编号,当房产发生转移等情况之后,只需要在原有编号的基础上添加转移的次数就可以记录所有的交易过程。此外,新的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房产的所有权以及抵押权等进行先后顺序的流水号编制,如此一来,如果以后想要查询房产相关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查找其流水号就可以找到其对应位置,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避免了多次存储,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3]

(二)采用分级查询方式

房管局开展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财产信息保护以及房产信息公开问题,这一问题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管局采用了分级查询方式,将房产信息内容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每一等级设置了相应的查询条件,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房产信息查询需求,也可以对人们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保护。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公开查询窗口,通过这一窗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房产证号来查询房屋相关的情况,如抵押情况。此外,还可以查询房屋的自然情况,在查询这一情况时,房主的个人信息是被限制的,若想要查询,那么必须输入相应的密码。房管局采用的这种分级查询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财产信息保护和房产信息查询这一问题,进而促使档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团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房管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由以前的纯手工管理变为现代化信息管理,这一转变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工作。因此,房管局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房管局还应该开展服务工作模拟练习,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4]

四、结语

在我国低碳经济理念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房产局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产局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进行有效改革,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以此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为诸城市房产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王勇.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服务民生屹立在行业最前沿――邢台市房管局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践行三项服务深化“立等可取”纪实[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9):62-63.

[2] 文波.守护房地历史传承人居文化――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下属档案馆馆藏历史房地产n案略述[J].办公室业务,2015(2):72.

[3] 宋建辉.办公无纸化服务一站式――舞钢市房管局积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J].中州建设,2012(20):38.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经济结构;新能源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气候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1世纪末,全球的地表温度将上升1.1℃-6.4℃,全球平均海平面可能提高0.18米-0.59米,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和子系统,而“碳”狭义上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低”则是指降低目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高”碳排放,最终使碳强度降低到能源和环境容量都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标准。

理解低碳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内涵: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必然选择。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邓梁春等,2008;庄贵阳,2007)。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强教育,转变人们发展思路,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保障。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其中碳减排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人为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减少碳排放实质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国际能源的现状来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IEA,2008),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将为80%,且煤炭需求是各种能源品种中增长最快的,石油仍然是主要的燃料,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能源发展具有周期长、惯性大、路径依赖的特征,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围绕碳减排的国际谈判实质就是排放空间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及能源使用,发展权益的争取。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本和市场问题。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的过程中付出了额外成本,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所以需要制定全球的低碳市场配额,并逐渐形成全球通用的制度和规则,否则,低碳技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从而影响低碳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

发展低碳经济的第三个问题是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的问题。低碳技术能否在全球推广,从而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终端消费过程中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面临着解决全球公共物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与获取低碳技术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矛盾冲突,需要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解决。

我国也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低碳经济给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我国国情决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可能会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从目前来看,各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准备向低碳转型。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普适性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欧盟和美国分别实施了碳贸易系统,欧盟开始征收碳税,构件绿色税收体系,各国纷纷提高能效标准,加强能效和环保方面的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投资新能源和碳减排的研发等。通过一些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始脱钩。例如,瑞典1990-2006年,经济增长了44%,但是其CO2排放减少了9%。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应当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人们发展理念,弘扬以低碳排放为荣,高碳消耗为耻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引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经济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社会要倡导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和铁路,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多植树绿化,在学校教育中多讲一些低碳生活方式的问题。

第二,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我们国家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在其他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也缺少针对温室气体这种“特殊污染物”的相关适用法律和规定。因此,应论证“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要增加研究低碳经济的经费和编制。

第三,政府应采用经济手段,倾斜式发展低碳行业。人大和政府要加快对低碳经济的调查研究和立法,通过税收、补贴、价格、信贷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使之增加供给,降低成本。对高碳消耗和排放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征收气候变化税或者关停并转的处置,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要带头履行环保生态责任。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是能耗多,排放多的时期,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至少包括五方面含义:一是要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所以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有明显增长,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优势的现状,限制“三高一低”产品出口。三是降低现有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发展新能源产业。

第五,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天然气,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可再生燃料――氢和生物质能,逐步发展核能。

第六,提高重点产业的能效和减少能耗。当前要针对重点用能部门的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提高能效标准,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公交、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建筑节能,提高电厂能效。

第七,加快植树造林和继续退耕还林政策。

第八,对民营资本进入低碳行业进行开放。国家只需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通过项目核准制,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充分调动国有、民间、外资等各类投资者平等进入。提高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提高低碳行业的研发经费,国家要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双向流动,鼓励我国科研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研发,也要积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低碳经济,设立研发机构,以及中外进行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考[M].科学出版社,2009.

2、陈永昌.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J].北方经贸,2009(9).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融资;资金链;期限

作者简介:赵玉娟,苏州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2-0042-03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低碳经济是以“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理念,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近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发生变化。而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显得尤为必要。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日趋紧张的供需形势、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能源产地和运输通道的战略竞争,以及与能源相关的污染与排放等问题,使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最高政治会晤的首要议题。可以预见,能源安全问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安全是影响全球推引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国际能源机构指出,当前,世界能源体系正面临着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转变。能否成功解决这一问题,将决定未来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否,可以说,现在急需的是一场能源革命。目前,从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来看全球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发展趋势,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问题的重要举措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100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须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发出警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表的第4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而解决这一气候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和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和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人类活动能量的膨胀,人类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低碳经济融资的主要特点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就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行动,将导致产业和金融资源发生巨大变化。例如:为了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消费者、企业、各行各业,甚至是整个国家都不得不放弃建立在碳排放基础上的现有消费方式,转向新的、污染较小的替代方式。为了资助减排项目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新的产业将会应运而生,其规模将远远超过目前的初创企业。为了管理和转移碳排放的风险与成本,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必不可少。日益加强的监管干预将会推动现金流和估值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投资者和监管者将要求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的更完备信息。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经做过一个推算:中国构建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资约40万亿元。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兴起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更何况低碳经济一出现就“身价不菲”。目前,低碳经济的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低碳经济产业资金链长

减少和控制碳排放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众多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因此,从产业角度看,低碳经济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效应显著。这意味着低碳经济产业资金链条长,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同时,在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不仅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其升级换代,还会催生许多新的产业,产生一些为这些行业提供配套或其他服务的行业,形成了一个围绕低碳经济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集群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这一集群还包括大量的创新和行业关联,融资关系复杂,资金交叉普遍。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使第二产业广泛应用低碳技术,提高第二产业的技术含量和能源利用水平,还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外延。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产业外延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会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体现了其对资金需求量大、产业资金链条长、资金关联度高、资金使用关系较复杂的特征。

(二)低碳经济融资期限长

低碳经济产业的融资需求巨大,而且资金使用期限较长。这是因为,经济要从依靠高能源、高污染、高排放量支撑增长的道路,转化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增长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企业在节能和环保投入方面的欠账非常多。为了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必须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采用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新设备和新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增加这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投入。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也具有持久性。这种可持续的、规模庞大的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也就是说,要真正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持久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要用新能源、新技术不断取代原先落后的、高污染的运作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持续的资金融通以保证其发展的持续性。

(三)低碳经济融资的政策性强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改变原先对高碳能源的高消耗,需要投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以适应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从长远来看,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就企业自身来说,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资成本却是十分高昂的。虽然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是每个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但作为利润追逐的主体――企业,其会有更多的担心和考虑。因此,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制定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短期发展规划,同时要通过财税、信贷、科技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企业在发展低碳战略过程中,适当减轻一些转变生产模式的成本压力,尤其在低碳经济的融资过程中,应体现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企业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步伐,并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三、促进低碳经济融资的建议措施

低碳经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特点。发展低碳经济,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是一个孤立的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融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融资支持政策和约束政策相结合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支持和约束政策相结合。在融资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政府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等等。在积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监督资金的使用效果。开征二氧化碳税、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增加高碳经济的运行成本,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效果和享受融资优惠挂钩。

(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新领域和新压力。商业银行应把节能减排项目作为贷款重点,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扩大节能减排贷款规模,同时推进贷款管理机制创新,制订和开发一整套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的新的贷款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使众多不具备充分抵押贷款条件,难以获得满意信用评级,但处于节能项目前沿的中小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发展所必须的贷款融资。除了间接融资外,扩大直接融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应增加节能减排企业在主板市场的上市数量,鼓励、扶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资本支持。设立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环境产业基金和面向节能减排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同时,使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进入企业债券市场,特别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集合债券方式筹措资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双管齐下,才能使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筹措。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为低碳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力求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自身收益增加的“双赢”。

(三)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其构建一个法制平台。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企业和个人认同的一项事业,资金的大量投入才能产生实效,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为此,要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的规划、协调和领导,借鉴、吸收、消化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DUAN Maosheng, Nov.19, 2007,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CDM in the Post-2012 Regime”, Tsinghua University.

[2] Deloitte, “2004 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3] Martin F J.Kubic W L.Green Freedom A concept for producing carbon-neutral synthetic fuels and chemicals 2007.

[4] Nikolas Geroliminis and Carlos F. Daganzo, May,2005, “A Review of Green Logistics Schemes Used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Berkeley Center for Future Urban Transpor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 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制[J].世界环境,2008,(02).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引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于2010年7月22日在北京了主题为“投资低碳经济”的世界投资报告。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诞生,而且提高了劳动就业率,如向清洁和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转型,每创造一个直接的工作岗位,就业的乘数效应为2.5~4.1。此外,还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建筑领域的节能降耗。正是由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增加就业和改善环境的效益,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实际上,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全球积极开展低碳投资。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2009年全球流入三个主要低碳行业(可再生能源领域、循环再利用领域以及与环保技术有关的产品制造领域)的低碳FDI就达到了900亿美元。跨国低碳投资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其潜力将不可限量。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对中国ODI的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究低碳经济下的ODI发展新思路对我国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以领域广泛、方式多样、水平提高、增长迅速为特点。据商务部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 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 588亿美元。2011年1~2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68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7亿美元。对中国而言,继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已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假说,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目前海外投资和吸引外资1∶2的比重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升至1∶1。中国即将进入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环境的影响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企业的赢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因此,消费内容的变化影响企业投资的方向选择。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是以低碳消费方式为根基的。我国企业应该看到,开发和提供低碳节能和环保的消费品,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金融环境的变化

目前,各国政府和金融界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如绿色信贷。显然,未来金融资源将重点流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

(三)政策环境的变化

当前各国政府正在酝酿和制定一系列政策性工具来推动本国乃至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具包括: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减排指令向企业的下达、碳税的开征、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资金支持计划等。在减排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已确定了行业的具体减排目标。在碳税方面,欧盟将针对所有会员国统一征收碳税,同时将对来自环境标准过低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碳税。美国已提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在碳交易市场方面,通过给温室气体排放定价,各国政府创造了新的资产类型——碳排放配额。

三、低碳经济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在地区结构上,我国投资相对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集中于港澳地区,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非贸易性投资占70%以上,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不及20%。投资地区不尽合理,无法实现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在产业结构上,我国海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资,相对忽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性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较强的产业投资,对外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和分割,致使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二)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自身的低碳产业虽然已具雏形,但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低碳领域技术水平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有限,势必导致中国低碳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竞争能力不强,减少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分享低碳经济成果的机会。

(三)企业在投资低碳经济方面比较被动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投资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来自企业方面的反响却比较微弱。显然,这将使企业丧失很多投资、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淘汰。目前企业在投资低碳经济方面比较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基础上,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这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

(四)国际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各国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不同,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再加上科学和经济上的不确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球低碳领域的合作道路并不平坦。如何找到各国利益的平衡点,寻求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成为低碳经济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得不面对的复杂现实问题。

四、低碳经济下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建议

低碳经济下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路应该是抓住低碳经济兴起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重合的历史机遇,以低碳技术为支撑,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下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一)政府应扮演的角色

首先,政府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投入,加深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二要加强对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各国低碳政策的变化,定期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报告,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环境分析的依据。三要利用好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企业走出去。

其次,政府要做好“服务者”的工作,完善促进低碳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体系。建立低碳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重点支持相关领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低碳技术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低碳领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用汇和融资上的优惠;允许企业以在国外获得的经过认证的碳减排成果抵消国内的碳减排任务或目标。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务战略体系。当低碳社会构建已成为必然,环保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经营甚至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只有运用战略眼光进行财务管理,建立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和绿色财务管理评价体系,才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并获取竞争优势。

2.注重搜集整理,关注政策导向,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新机遇。跟踪低碳经济下的投资热点,用好中国政府的鼓励、引导和服务政策,深入了解东道国的国情和阶段特点,紧密研究东道国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法律动向、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利用自身优势找准重点领域,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要根据不同产业特点、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动机进行选择。还要考虑东道国的法律制度、文化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我国要注意到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所包含的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新兴型低碳产业,灵活选择投资方式。低碳背景下,中国传统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要着重考虑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直接买下拥有先进低碳技术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技术和相关生产设备,迅速进入市场,同时还可以减少市场竞争。

4.低碳责任日益强化,企业应加强意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当低碳经济浪潮袭来时,对企业投资来说,经济因素已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环境、社会责任问题同样纳入了东道国吸收外国投资的衡量准则。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东道国投资政策、市场条件、生产成本等主要因素外,还应承担起低碳责任,注意对投资所在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避免做出一些有违外部环境利益的行为,造成外部不经济。否则,不仅对外投资行为无法获利,深陷诉讼泥潭,而且有损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不利于今后对外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Jeffrey A Dresdner. Designing Effective Incentive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M]. California: 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1999.

[2]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2).

[3]英国贸工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J].现代电力,2005,(4).

[4]王宇鹏,孔凡亮.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商界,2010,(8).

[5]刘忠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制的建立与完善[J].研究与探讨,2011,(3).

[6]黎富兵.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对策[J].Commercial Acc ounting,2011,(4).

[7]程慧.抓住低碳经济机遇 发展中国对外投资[J].国际经济合作,2011,(2).

[8]赵伟,江东. ODI与中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Kaya碳排放恒等式 可持续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气侯变暖。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气象灾害范围更大、更频繁和更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侯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目前山东省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体,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80%左右。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山东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CO2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由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推动山东省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

影响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国内外对碳排放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碳排放恒等式,恒等式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 建立起联系,具体可以表述如下:

CO2=(CO2/PE)×(PE/GDP)×(GDP/POP)×POP

在这里,CO2、PE、GDP 和POP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内人口总量。其中,CO2/ PE、PE/ GDP、GDP/ POP 又可以分别被称为能源结构碳强度、单位GDP 能源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i)见表1。

根据以上公式,四个影响碳排放量的变数为:能源结构因素、单位GDP能源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人口。

山东省碳排放因素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1989-2009),《山东能源年鉴2009》,部分数据来源于宏观数据挖掘系统。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根据Kaya碳排放恒等式的四个影响因素和山东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山东低碳经济发展

能源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表2和表3数据看,山东省早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成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据统计,2006年山东一次能源消费量是28158.5万吨标准煤,其中消耗原煤有22442.3万吨标准煤,占79.7%。2007年,全省共消费原煤24000万吨;到了2008年,全省煤炭消耗量就增加到27000万吨,煤炭年消耗量大幅度递增。山东煤炭消耗占一 次能源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矛盾越来越突出,山东能源结构不合理,消费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凸显出来,能源保障任务越来越严峻。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在20%左右,所占比例和增长率均低于现在国家平均水平,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则更少。根据表1可知:Fi(碳排放强度)煤炭>Fi石油>Fi天然气>Fi电力,煤炭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且远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的碳排放强度为0,因此四者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将是在不同时空范围碳排放量不同的重要因素。计算表明,单位标准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等标量石油排放的1.23倍,是等标量天然气排放的1.75倍。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制约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单位产值能耗大限制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单位GDP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或行业单位产值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量,单位一般为:吨标煤/万元。可以体现能源的经济效率。亦称单位产值能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强度,通常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量来表示。它反映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人口等。通过表4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能耗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相当长的差距,就是和印度比,差距也不小。“十一五”期间山东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2% ,1978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为4.19吨标准煤,1984、1992、2002年分别下降到2.76、1.91和1.19吨标准煤。2007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为1.18吨标准煤,比1978年下降3.0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29%。2008年比2007年下降6.47%,从纵向比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比较,山东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2007年,山东工业能耗为23082万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98.7%,年均增长14.7%;占全省能耗总量的80.8%,比全国工业能耗比重高4.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能耗的11.7%,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山东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加快上升。2007年,山东能耗总量是能源生产总量的2.0倍,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8.8%,比2002年提高39.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净调入17368万吨,对外依存度升至54.8%,提高37.7个百分点;原油由净调出变为净调入129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31.7%。

(三)碳排放量增加进而抑制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能源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需能源作动力。在一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经济规模越大,能源需求越多,碳排放量也就越高”。 经济规模增长,导致经济活动副产品(碳排放)增加。从表2来看,山东省人均GDP不断增长,从1988年的1395元增长到2008年的33083元,增长了23.7倍。但山东的GDP增长是靠高耗能行业来支撑拉动的。2006年山东水泥、化肥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钢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火力发电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耗煤量以每年2000至3000万吨递增,2007年山东省耗煤2.4亿吨,2008年耗煤2.7亿吨,生产了全国5%的产量,却消耗了全国总产量10%的煤。预计自2010年之后山东省耗煤将达到3亿吨以上,每年需要从外省净调入2亿吨以上煤炭,并且对外省煤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山东省实有经济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产煤大省、耗煤大省、资源小省矛盾日益突出,为全省提供能源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人口基数大且质量较低使得山东低碳经济发展压力大

人口增长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较多的人口对能源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越来越多;二是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了森林破坏,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等,这些都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化,在某些方面也增加了碳排放量。人口因素在CO2排放贡献中,始终占据一定的份额(累计约14 %),山东省人口基数大,2011年总人口为9579万人。是全国人口总量第二大省,人口基数大的同时人口密度值也位居全国前列,人口越多排出的二氧化碳势必也越多。

以上是根据Kaya碳排放恒等式得出的四个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除此之外,山东省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山东省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山东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以及传统高能耗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大,造成山东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碳排放的贡献小,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贡献大。山东省的产业结构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占产业中的比例分别为:9.6%、57%、33.4%,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山东省矿产资源总量潜在总值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值的50%左右,属于人均资源偏少的省份,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0%左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相当全国人均水平的1/6,居全国各省倒数第三位;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2008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17.70亿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3505亿标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索取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道断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使得生态碳汇能力降低。

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因素

国际研究表明,实现碳减排有三种途径:一是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节能减排;三是回收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隔离,即碳的捕捉封存。山东省在前两个方面都具有比较好的条件。

(一)山东省新能源资源禀赋丰富,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初步具备

丰富多彩的新能源赋存是山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海洋能资源丰富。

山东拥有雄厚的风能资源,据测算,山东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且山东电网消化能力较强,风电本地化消纳条件良好。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较为丰富,为生物质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山东省17市皆有地热资源赋存,热能资源量相当于1236.64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储量仅次于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多分布在鲁西和鲁西北平原区。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并转化为新能源产业是合理展开能源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拥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百余家。风电产业、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核电设备制造和生物质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不断成长。目前,风电是山东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截止到2010年2月,全省已经投运风电场共24个,装机容量约为101万千瓦。另外,山东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优势明显。2009年,山东省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产量超过400万台,面积有1300万平方米,其比重达到国内总产量的30%左右,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仅皇明、力诺和桑乐三家企业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就达到880万平方米,占山东总产量的67.7%,占全国总产量的21%左右。除此之外,山东在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方面成果显著。山东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已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山东已投运生物质能发电项目25个,装机容量达42.5万千瓦。山东省17市均有地热资源,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1236.64亿吨标准煤。目前,山东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应用于洗浴、供暖、游泳和水产养殖等领域。2009年动工的海洋核电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总容量8台125万千瓦的AP1000核电机组全部投运后,将以其“零”排放的优势,每年比同类装机规模火电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2万吨。2010年5月,荣成市成为山东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的确立以及山东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实力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山东近年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降低22%左右、CO2排放量削减20%、COD排放量削减18%的任务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3.46%;省重点考核的千户企业49项单位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占91.8%,节能334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3763万吨;建成水污染治理项目408个,形成COD削减能力4.4万吨;燃煤电厂现役机组建设脱硫的装机容量达到6377mw;SO2、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1%和1.6%,实现了两项指标的“双下降”。2012年山东省建筑节能的三项重点工作是: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年内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800万平方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一五”期间19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强制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效降低能耗。鼓励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改和低碳技术研发,加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主编.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