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注重细节,坚持安全教育不松懈
“人的生命大于天,安全无小事”。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保障不了职工的安全,谈何发展而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一个孩子牵扯到多少亲人的心,这对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无形增添了安全方面的压力,可怎么样把压力变动力,这需每位教育者去思考?尤其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更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抓好师生的安全教育。保护好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每日的校舍安全排查、一堂安全教育课;每周升旗仪式上安全防范措施的传授;每期安全逃生演练的实施等都要做到严密的部署,认真的总结,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从而去做好每一件与教学有关的工作。
二、讲究策略,常抓教学质量不怠慢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一个学校生源的保障。要想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校长要在管理方法上讲究策略,用对人最关键。“人无完人”,是人都有优缺点,扬长避短,用其长避其短,让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在成功中享受,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善于给老师提供展示平台,教学相长。能力稍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暂时让其纵向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期就是大飞越。继而鼓励其横向比,去努力,去超越。相信自己“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
三、发挥示范,用模范的力量去感染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首先做到。每一天的考勤除有其他会议外校长都要按时参加,这是与教师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所在。在会上宣布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讲白了就是校长讲话要算数,不能今天变,明天变了,找不到主心骨。一旦决策过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有再大的阻力也要克服。不能半途而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长管理要按章办事,依法行事。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校长必须熟知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并且能遵守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平时我努力做到三省:
一省,明白政策的相关规定。经常咨询请示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对最新的政策,操作程序充分了解;二省是知晓规范操作的程序,如工程招标的程序,政府采购的项目,公用经费的使用等,学校的相关制度都在教师会上讨论通过;三省是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对于学校评优评先,财物开支等重大事情都会在公示栏上公示。学校每学期在学期结束会上将一学期学校的财物支出情况,政府采购,维修项目,审计结果等都进行公示。做到管理公开,民主透明,群众知情。
四、理顺关系,以和谐的氛围去吸引
“协调就是生产力”。善于理顺各种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那么要求校长在理顺关系的同时注重细节。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学校管理重在细节,从小处着眼,所谓的细节,就是别人眼里习以为常的事,不被人关注的事。都是所谓的“细枝末节”。“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每日要做到四查:
一查环境,早上一到校,我会巡视整个校园环境,尤其是环境卫生,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二查课堂常规,及时巡课堂教学情况,保持教学秩序良好;三查安全隐患,随机检查一些不被关注的地方,进行安全排查,创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四查教师的精神面貌,给予教师精神和心理上适时的关怀。搞好团结是当好校长的关键。校长的能力再强,教师的水平再高,但如果不善于搞好团结,那也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组矛盾,这组矛盾处理得妥当,全体人员会同心同德,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力完成工作任务。如果这组矛盾处理不好,或者僵化,就会造成离心离德,关系紧张,工作被动,甚至产生逆反效应,即使被制度的威严制服,也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怎样理顺这层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注意:第一,作教师的知心朋友;第二,尊重教师的人格,以理服人;第三,善于学习,不断提高。
五、善于学习,借创新的阶梯去攀登
在学校发展中校长是决策者,因此,善于学习,善于创新,是特色办学的需要。学校教育都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但是在办学目标和理念上可以因校而异,因时而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地去学习,去求新求实,将学校已有的经典诵读特色,习字特色,腰鼓特色,体育特色等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立足于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开展阅读班级评比活动,阅读考核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阅读文化节,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提出“快乐阅读七彩生活”的阅读文化理念,提出以“好书为伴,坚持每天阅读,培养精神气质,打造书香校园”的师生发展理念。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心田,成为师生的文化大餐,精神大餐。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色。
篇2
摘要:教材的使用和管理是一体的,管理在于根据实际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修订,在于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所需,适合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管理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现行技工院校德育教材的使用感受展开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假设;教材使用;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2-01
现行全国技工学校(第四版)德育课通用教材,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同时,符合了教材改革要求,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材过于理论化、成人化的问题,并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较好地把握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当然,这套教材还需要教师不但要在“课程标准”下依照授课,而且要实事求是地使用――这其实是一个管理教材的过程――既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而判断一套教材的好坏优劣应当以“是否适合使用的人”为基本标准,即以学生的需求为本,这与管理学中最基本的“对人性的假设”这个基本前提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将以笔者在长期的授课和教材使用实际中的经验总结为基础,从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和“生态人”四个假设出发,对现行技工院校德育教材提出使用思考和建议。
一、从管理学原理谈教材使用感受及存在问题改进
目前的德育课教材不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而是按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编排,汇编了包括心理健康、法律、哲学、政治、经济、职业道德等在内的较多内容,因技校生学习基础和能力问题,处处只能点到为止而稍显庞杂。这样的编排除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工具书的需要,在避免将德育课学科化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却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主线。同时,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大多数技校每周只设2课时,学时少、教学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相对弱化了教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具体而言:
(一)第一册
“社会人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人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需求,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心理健康、法律和哲学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专门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为职业服务的心理调试”,即为学生即将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做到“文道合一”。法律基础部分应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及行为习惯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强化,做到“懂法守法”,将教学重点转回对学生自己作为“犯罪人”的防范教育上。而哲学本身就是较难理解掌握的高端人类智慧,可将此部分融入之前的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中,以相应的“哲学思考”存在,既相辅相成又有针对性,便于学习掌握。
(二)第二册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虽然承认一个人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的社会现实,但是也要充分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社会负起管理的责任,即: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序良俗,能够克制情感欲望的冲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首先应当与的思想理论教育课区别对待,而应倾向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以政治和经济基本常识为基础开展“促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学习”。
同时,“生态人假设”是指具备生态意识,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它是与“经济人”相对应而生的。这就要求在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内容的授课中,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由此而生的重视环保、追求公义、关怀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三)第三册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由于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说,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中,应当“轻理论、重体验”,增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结合与培养,侧重行为导向,避免老生常谈。同时,可与当前大力开展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相配合,以人物和事例带动,将复杂的职业发展具体化、对象化,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现行德育教材的使用思考及建h
综上所述,第一,应该在充分尊重技校生知识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兴趣,努力建构“生活化”、“技能化”的课程。因此,教材在内容的调整和补充上应当以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经济现象和心理问题等,如:校园暴力行为的处罚,智能手机与自媒体时代的生活,以及早恋、物价楼市、就业形势等。
第二,要正确处理知识理论与行为导向的关系,实现将德育课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转变。只有设法建构“身边的品德教育”,才能体现德育与人的密切关系,凸显人文价值。
第三,正确处理及使用教材中的各个栏目(环节),令授课丰富多彩。现行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卡片”“案例链接”“探究与实践”等多个板块及栏目,都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开放性平台。
三、结语
任何一套教材都不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教材的使用和管理本就一体,管理则在于根据实际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修订,在于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所需,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既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们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发现总结,不断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篇3
【摘要】目的 使实习护士在两个周的实习时间熟悉手术室工作,掌握无菌技术。方法 设立教学干事、教学小组,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和评教、评学制度,开展情景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分阶段突出重点。结果 实习护士很快进入临床实习状态,缩短了其上台还需自己琢磨的过程,增强了自信心,全面掌握了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结论 两周教学计划在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手术室 实习护士 教学计划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不同于病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习护士管理体系,现将我科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在职护士23人,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12人;学历:本科6人,专科13人,中专4人;工龄2—25(平均6.2)年。从2007年以来,每年接收实习护士120—150人,每轮到我科有6—8人,时间为2个周。
2 管理制度
2.1设立教学干事、教学小组,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 设立教学干事一名,下设教学小组,成员8人(护师及以上),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度,由教学干事安排实施“一对一”带教。带教工作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实习护士跟老师上班,便于指导,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利于教学干事及时了解实习护士情况,为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便捷。
2.2评教、评学制度 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时机选择在实习护士进科室时、实习中期、实习结束出科室时,采取师生面对面交流,以增进沟通,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针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教学内容,出科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3 教学计划
3.1学生入科教育
3.1.1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护士长与实习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教育学生要热爱护理专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分析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3.1.2了解科室基本情况 由带教老师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管理内容。尤其要详细介绍手术室的各种电器、大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1.3仪表着装规范 手术室无菌要求严格,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鞋和服装,要求学生仪表、着装、行为举止规范化。
3.1.4熟悉手术器械 介绍常用器械(以普外为主)的名称、用法、保养、放置位置及普通手术的器械准备、打包方法。
3.1.5熟悉各种无菌技术及操作 认识各种器械、敷料后,由指导教师亲自讲解示范: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台、器械摆放、持针穿线、取上刀片、传递物品、各种手术的消毒范围以及铺无菌巾,让她们练习穿针引线、套刀片、器械传递的基本技术,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3.2开展情景式教学 学生入科第二天,采用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实习生按角色分为三组:巡回护士组、洗手护士组及手术医生组,模拟手术过程,实习护士演示相关护理操作, 从器械准备、消毒铺巾、术中物品传递进行强化,包括的摆放,对手术仪器的使用等。老师从旁指导。
3.3提高专科技能训练
3.3.1入科第三天,实习护士直接参加手术配合,由带教老师进一步指导。尤其是查对工作,术前准备十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部位、药敏试验、用物准备;术中用药输血三查对;器械敷料三查对[2]。
3.3.2组织知识小讲座 主要讲解:《洗手护士的工作职责》、《巡回护士工作职责》、《手术常规tiwei的摆放原则及注意事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手术配合进行讲解。
3.3.3组织专科查房,术前1日由实习护士探视病人,汇报带教老师。术日由教学干事主持实习护士汇报病情以及术前准备情况,术中物品准备、手术配合要点,以及此手术的解剖,由带教老师补充不足之处。
3.3.4要求实习护士对所做工作的感受和想法与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到教学干事处,以便改进教学计划。
4 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4.1学生出科前一天,理论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围绕洗手、巡回护士职责、手术患者摆放原则、手术配合注意要点、手术室基本常识为主。
4.2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做到放手不放眼,由实习护士单独配合完成一台简单手术。
4.3分析实习护士考核成绩,针对不足之处,在出科最后一天再加以施教,强化弥补。
5 小结
我科形成的这一套两周教学计划,在实习护士的应用中教学良好,实习护士基本上通过了理论知识考核、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技能,圆满完成在我科实习计划。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建议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管理学教学;问题分析
1引言
案例教学是我国高职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的指导下,对授课的基本内容进行组织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情景的完全代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研究问题的产生与应对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基本知识加强运用,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案例教学简单来说也就是对教学情境和环境的模仿,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该方法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将问题进行基础的转化,形成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但是现阶段该方法在我国高职管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具体如下。
2案例教学在高职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高职管理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发展的特点和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满足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各种要求,高职管理教学就必须要加强案例教学的使用效率,通过情景营造的方式实现相关环境氛围的创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热情,总的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为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培高养素质人才
所有学校进行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政府进行教育设施完善和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高职管理教学的需求,总的来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方向。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实现复合人才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创造出一种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2.2推动形成高效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基本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互动探究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的提出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问题进一步的探讨解决。同时,该环境氛围的营造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彼此的协作精神,促进整体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2.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更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追求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属于被动的学习过程,呈现出单向的基本特点。但是案例教学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抽象到具象的基本转化,也就是所谓的实践和活动,在高职的管理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具体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的创设,这些具体案例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防止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
3现阶段我国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现阶段已经成为通过高职管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若干的影响因素,总体呈现出波动的基本态势,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3.2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虽然说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素质和水平的下降,难以满足案例教学实施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并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管理教学呈现出抽象的特点,很多学生缺乏必备的认识和基础,导致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1)案例选择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现阶段在高职管理中得到应用的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基层单位,具有复杂的基本背景,总体来说呈现出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可行性,难以满足课程基础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也导致学习目标和方向的不明确。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只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整体在案例分析能力上存在缺陷,基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另外,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案例大多是选自报刊等书籍,虽然说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难以实现深层学习的目的。(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就是老师必须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水平。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很多老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主要是硕士毕业生为主,但是其中存在部分老师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导致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实际。(3)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案例教学的基本需求。案例教学的实施一定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相关的设备。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该方面是缺失的,教室、基本材料、信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和课件等,这些方面的缺失都会给教学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4高职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对学生提出基础的准备要求,包括案例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常识,并对该案例发生的基本背景有着清楚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方案的提出和思维的开发。(2)提升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体现出实践性的基本特点,其中包括着丰富烦人技巧以及充满时效性的各种方法,这也正对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在平常的实践中多加积累,才有可能对一个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技能。(3)实现案例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是时候一定要注意重视案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包括真实原则、典型原则和启发原则。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做到合理分析,注意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但是与此同时也一定不能偏离教学的主线和轨道,从案例的总系统出发做出选择和决定。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础的引导作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4)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其基本特征导致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基础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要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另外,高低年级具有不同的教学需求,在实际比例分配的时候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5)实现多种教学工具的应用。教学工具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信息面的扩大,也越来越成为现代教学的必备工具之一。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职管理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该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仍然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教师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设备,选择合适的案例,才有可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高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亮.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利弊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
[3]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33).
篇6
由于《社会学概论》课在高校不同专业中广泛开设,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就要注意到授课对象是否社会学专业,以便实施有区别的教学。早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思想。他主张从学生的特征、水平和个性差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对于《社会学概论》的教学活动而言,秉着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预先了解教学对象是否社会学专业学生,及由此带来的差别。
不可否认,社会学专业与部分非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似”一方面体现在理论基础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这些专业所关注的社会现象上。观察高校开设概论课的各个专业,可以发现它们大部分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而社会学也同属于此类学科。因而,无论是否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在所学习的社会理论方面往往具有交叉点。在他们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大家学者,往往也同样是社会学界的巨擘。这些学者对于社会的学术分析也被不同专业广泛接受且奉为经典。所以,学习《社会学概论》课的各相近专业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共性。此外,同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专业,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单科性的,它们关注的对象都不外乎社会现象、社会组织、社会发展等话题,研究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引用某些社会问题和现象作为案例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有所共识。
然而,社会学专业与非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差别还是显著的。差别主要来源于专业的不同。由于所在专业的差异,学生学习的习惯、思维的方式和看待社会的视角都会存在差异。在学习习惯方面,大多数文科的同学认为记忆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而理科同学更倾向于程式化的推导过程。社会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不仅有自己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更拥有一套包含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研究方法。那么在学习习惯上,就不能偏向于单纯的文科或单纯的理科,而应当在兼有人文关怀和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具备特定的数学技能。在思维的方式方面,社会学拥有一种独特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要求社会学者不能将分析事物的立场局限于自身和狭窄的个人生活,而是要放诸更加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大背景中。唯有如此,研究者才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清楚而全面的接近客观真实。在看待社会的视角方面,社会学往往站在社会关系的视野,探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对于诸多社会现象、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其他专业则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与实践视野。即便与社会学同属综合性科学的管理学和历史学,其关注的角度也分别是“管理者”和已过去的“时间维度”,因而与社会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当然,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社会学概论》,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开阔视野、更多的了解“社会”,以期增进个体行动的合理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常识,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社会学与“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针对教学对象的“非社会学专业”特点施教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找准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去“施教”也是同样重要的。无论学习《社会学概论》的学生是否社会学专业,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多为“科班”出身。“科班”出身的教师对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对学科的理解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都格外具有“社会学”的学术性、具有“社会学”的专业深度。这个特点用之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是必要的和理所应当的。但是对于非社会学专业学生,如若教师不考虑“专业差异”而将他们与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等同而论,则很有可能在这门入门课程的教学中显得过于系统、过于专业,甚至过于死板。社会学本身是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社会生活、调整个人行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的帮助或许更加突出。因此,在旨在使学生认知社会、增进学生个体行动合理性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则,把握好“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度”。
(一)在注重知识性的前提下凸显常识性用社会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学校是为个体社会化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通常会强调知识性。课本和教材是知识的总结与凝聚,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实践者,教师则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普及者。因而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就是传播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作为社会学的学习者,应当做到至少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等,因为这些都是该科学的基础知识。讲授《社会学概论》的教师就应当将这些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正确的、客观的、严谨的传授给学生。
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本门课程的全部目标。因为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它作为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憧憬和探索,同时更具有其社会常识的属性。然而,人们创立社会学这门学科,并不单是为了填补学科空白。在孔德时代,社会学产生于社会转型,来源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蜕变,是为了认知当时随之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社会生活方式,解决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并树立一套新的思想认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社会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社会知识理论体系,毋宁说社会学给普通大众提供了认识社会的基本常识。比如《社会学概论》中讲到的“社会化”,指的是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习得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并学会扮演社会角色,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社会人都要经历的,是贯穿人生命始终的。这个社会学理论有的概念既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总结,又告诉了人们自己怎样才能从白纸般的婴儿转变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正常个体,还能解释曾经出现过的“狼孩”与普通人类的区别。一个人要想良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组织和单位来进行个体的“社会化”。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常识呢?在知识的传授中,让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掌握一系列这样的常识,有助于学生“社会化”的自觉性。
(二)在注重系统性的前提下凸显趣味性所谓系统性,在此意指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能够通过概论这一课程将社会学的大体脉络系统的表现出来,让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学这门学科形成基本了解。其实这点也是所有概论式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在社会学学科结构中,目前大致可分为这样几部分内容。一是关于社会学这门学科“是什么”,二是关于社会微观生活方面的现象与过程,三是关于社会宏观生活的分析和阐释,四是对于社会问题与应对措施的探索,五是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一些分支社会学的内容亦可根据上述划分归入其中某个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系统的展示出上述构成社会学的五个方面,对每个方面所研究的内容和领域进行基础性的分析。这样可为学生梳理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大致脉络体系。
如果说系统性的学习《社会学概论》非常重要,那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系统学习的兴趣则更为关键。当科学的知识被作为规律总结升华后,总会显得略带晦涩和刻板。《概论》作为社会学基础课程之一,高度凝聚了社会学的全部研究范畴,集中总结了社会学所关注的社会运行规律,因此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刚学习社会学的学生而言,更会呈现出呆板、枯燥、抽象等特征。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感觉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所以,能否完成向毫不了解社会学的他专业学生全面的且带有兴趣的学习《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的任务,是对任课教师一个重大的考验。笔者认为,应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相结合,通过举例等方法更加有效的传递知识。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电影电视节目、文学作品,或者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诸如大学生恋爱、住宿最佳人数等话题加以说明。例如从泰坦尼克号生还者的舱位和所对应人数这个新的维度阐释社会不平等并引入“社会分层”的概念,就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既要讲授得全面,又要让学生乐意学、觉得学习有意思、有动力。由于学时的制约,有时甚至可以重点选择那些既体现社会学研究范围和研究特色的领域,又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点的内容来讲解。
(三)在注重专业性的前提下凸显入门性《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切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开启社会学之门、走上社会学道路的必须方式与必要途径。而概论课则本身就是对社会学这门独特学科的基本概述,内容涉及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专业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等主要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学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今天,面对着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社会学的情况,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有效地将社会学的专业轮廓凸显出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彰显出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尤其是与一些类似学科,如历史学、管理学、人类学等的差异,特别注重讲出学科整体特色,突出社会学的专业思路、视野和理论。
事实上,社会学以外的其他专业本科生开设《社会学概论》课程,意义还不止如此。作为一门概论式的课程,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入门的作用。“正是由于社会学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特质,使它成为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的专业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从专业的理论和方法的视野,体现社会学学科特色;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对象是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讲授时采用较为专业的概念、方法,特别是理论解释时,部分学生显示出接受程度上会存在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另一方面是固有的学科思路制约了理解的方式。那么,作为一门该专业领域的入门课程和知识的普及课程,教学中可考虑适当降低专业难度和深度,将这门学科的基本研究领域、方法与研究情况加以介绍最佳。希望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了解这门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明确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得以入门即可。如果学生对社会学领域有特殊兴趣,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社会学课程的选修,而不是试图在概论课中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都乐此不疲的全部讲授。
(四)在注重学术性的前提下凸显社会性《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涉及社会学专业几乎全部的研究范畴,既包括宏观社会的内容,也包括微观社会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的社会学原理和理论,又包括做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既包括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又包括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概论里展示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独特视角与学术特征。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都致力于从学理上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帮助人们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尽管在授课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感觉到趣味和发现社会问题,但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学术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而非停留在现象的表面层次。深层次的学术性分析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十分重视课程的社会性。社会学本身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对新社会、新时期、新事物的认识才应运而生的。尽管它是对社会规律的总结和认知,但却不能跨越社会这个主体和基础。可以说,作为一门课程,社会学是从把握规律、解决问题、增进行动合理性等学术角度对社会进行探索。
然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和其所关注的现象,全部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产物。所以就像文学和艺术一样,社会学同样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生活体现了它的社会性,高于生活体现了它的学术性。社会学所分析和阐释的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具有较为重大、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的,关乎社会存在的稳定性,关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要做到学以致用,就要特别关注课程的社会性。如果将概论课提升至极高的专业水平,一方面略显枯燥和抽象,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另一方面忽视了教学对象是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需要说明的社会学原理,可以适当的结合大量社会生活的现象和细节作为案例。这样既可以做到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学术原理置于普遍而具体的社会生活当中,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助于学生认知社会现实。
篇7
素质是人的综合品质,素质教育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性各层面上,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素质,其时代性、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高考作为一种教育评价的手段,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只是这个目标的附带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对合格中学毕业生综合品质的一次检阅。
高考竞争的实质是毕业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竞争,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社会分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所需要的人是多层次、多方位,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的人,因此,体现在人身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考试是国家或社会处理竞争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们想为社会做较大贡献,想争取更高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愿望,通过科学的考试,激励青少年学习国家规定的内容,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新生,这就是高考,这就是社会赋予高考的作用:1.高考对考生的人生观、责任感、道德素质的考查日趋增强学生在高考中的差距,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差距,还有对竞争特别是激烈竞争的态度上的差距。学生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参加高考,表现了有志青年为祖国的富强,为科学文化的繁荣而奋斗的决心,表现了年轻人对社会、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表现了为争取美好未来而投身于激烈竞争的勇气,还表现了考生对社会分工、对国家需要、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态度,更具体地反映了考生的人生观、责任感。
此外,在高考中有大量具体、生动的政治思想问题,例如,1995年稳定物价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当年的高考数学应用问题以此为背景,出了一道好题,受到各方面一致好评,1996年是世界耕地保护年,我国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人口的增长,基建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耕地的相对减少,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粮食单产水平人人提高.所以,除了努力增加粮食产量以外,?只有两条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控制耕地的减少量,1996年的数学应用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编拟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生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发展。
2.高考着重考查考生的潜能和综合品质素质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在会考后的高等改革试验中,注重能力考查已成为高考数学命题中的核心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命题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体现在试题中,能力考查包含了学科能心和学习潜力两大方面,学科能力,《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已有十分明确的表述(四大能力);而学习潜力的含义则较广,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成才。会学习是人生基础素质的主要部分,是会生存、会关心、会协作的前提。1993年以来,在高考数学科试题中,逐步加强了对阅读、应用和探索能力的考查,效果很好。这是今后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重要的不可逆转的趋向,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表现尤为突出的有:(1)?对数学的“四大能力”考查全面、层次恰当,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求逻辑合理的基本思维能力,而且在思维品质方面,对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计算能力,不仅要求运算准确,而且要求迅速、快捷;至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年来的考查在不断强化,试卷中不仅有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带者浓厚时代气息的应用问题以及探索性问题。
(2)?加强观察、接受能力的考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刻的革命,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对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行为能力的锻炼,体现在数学科的考试中,考生既要能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还要懂得综合运用中学所学的文化科学知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接受多种可能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并将其解决,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把阅读能力(数学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观察、接受能力的突破口,这类试题,不仅仅是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信息会分析一些选择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有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也就是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考查考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由中学的学习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转折,那就是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考查,无疑对此起了促进作用,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3)注意心理承受力和行为应变能力的考查一方面,以往在考试命题中,过分强调让考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下,由易到难、心平气和地进行解题,使其能在“良好”的心理条件下,“如实”地发挥其真实水平。因此,在试题的布局和排序方面,“送分题”和“压轴题”的位置固定不变,过渡也十分讲究,这种人为营造的环境,与现实生活的环境并不一致,因此,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并不一定是能力强者,而且往往缺乏应变能力。鉴于此,近几年来,数学试卷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守传统的做法,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难点分散,不再是一题压轴尾巴高跷,全卷的难度梯次不强调严格由易到难。另一方面,考查较高层次能力的先决条件是新的问题情境。
对此,高考数学命题有两种途径:提供新信息、新材料或变换问题的角度。注意题目的立意、情境和设问的角度新颖,灵活,回避成题、熟套(如立体几何中的“一半证明一半算,半个证明三垂线”等),具有寓学于考的效果,可在解题的同时获取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行为应变能力。
3.突出学科特色,强化数学素质的考查衡量一个考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检测一个考生继续深造的潜力多大,不仅要考查其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考查其数学素质的高低。
在数学知识和技能中,蕴含着更具普遍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理解能力,以及灵活、正确地用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乃至开发、创造数学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可统称为数学素质。
从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和教学实际看,相对于知识的传授,很多数学思维规律,以及数学的思想观点,在教材中,也没有作过系统的介绍和讨论,只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闪烁其间,熠熠生辉,有赖于学生去领悟、吸收、受用。事实上,数学思想方法正是数学的精髓,没有它,数学知识和技能,就难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难以体现出数学在战胜各种挑战时所具有的强大威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其特点是: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综合题,都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型记忆型试题在试卷中日益减少;常用的数学之通性通法考查全面,在应用中考查,而不是从理论上考查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认识;在数学思想的考查上,着重于对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离的思想、归纳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考查,使试卷的数学学科特色更加鲜明。
4.突出时代精神,加强应用意识的考查(1)?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学出现了技术化的倾向,它的全方位渗透,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功能,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站在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的角度讨论高考中的应用题,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的认识他能更自觉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因此,强调数学的应用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属于客观世界,属于社会,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因此,数学考试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篇8
1.电子政务专业的市场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n域名数在不断增加,而对这些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人才的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以“.”标识的各级政府网站数量达28575个,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各级政府网站的建立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管理。据文汇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与信息类的毕业生不足6万名,而政府机构、企业上网工程以及网络构建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高达42.5万人。据保守的估计,未来10年网络技术人才潜在需求为135万,平均每年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电子政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能力:一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熟练使用通用OA系统,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简单维护等。二是电子政务专业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室管理、会议和活动安排、例行事务处理、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处理、政府上网有关事务运作,以及政府内、外网维护与网页制作技术,处理各种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等。三是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行政事务管理能力、公共关系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电子政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1.以出口定入口,即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实训
高等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我校作为民族高校,其生源包括56个民族的学生,有的文科功底好、善于交际但计算机等技术能力差,有的则计算机能力强但文科稍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电子政务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电子政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大多可以归结为三类性质的岗位:一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办公自动化管理开发、应用和文员、秘书、行政助理、公关筹划;二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电脑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岗位工作;三是从事电子政务网站和商务网站建设、管理及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2.以思路促发展,构建明确的专业培养思路
在专业培养的思路上,我院的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一条主线、二个兼顾、三个层面、四个结合、五大模块、六项能力”的思路进行培养。一条主线:以电子政务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二个兼顾:电子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知识的兼顾。三个层面: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四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操作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专业技术与创新意识的结合。五个模块:理论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实训操作课模块和实践技术课模块。六项能力:政务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创业能力。其中,政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处理政府各项公务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主要是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系统Word、中文电子表格Excel、中文幻灯片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基本常识等,办公设备方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手写板、扫描仪、视频电话、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以适应各行业网页设计的要求;行政公文写作能力:主要掌握各类型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使学生具备识别和独立书写各类型行政公文的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站功能、规划,运行环境,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设计、开发与,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进行政府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市场的定位,并能把创业理想转化为现实。
3.以能力为本位,构筑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教学体系
电子政务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模块构成。教学体系的中心是“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课程主要打造学生扎实的英语、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课程主要阐述电子政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课程则是围绕着学生的就业,安排一些实用的课程,锻炼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系的两侧是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右侧的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4.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五位一体”是指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理论教学的实施
在电子政务教学中,我们除了讲授行政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更加注重电子政务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分析,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体系,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电子政务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3)网络教学的实施
在电子政务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要坚持在网上设立BBS和讨论组,辅以电子邮件系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充分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
(4)实训教学的实施
电子政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也是电子政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院一直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原则,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我们主要借助于校内计算机房、案例分析室、形体房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
(5)实习教学的实施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改革课程教学,细致具体地展现抽象事物,尽可能简化繁复的内容,针对各个层面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进而保证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现代化体育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即表现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课件能同时呈现图片和文字,刺激听觉和视觉感官,集中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也逐渐改善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全面观察社会发展,不断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和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通过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资料,构建逻辑关系,和人机相互作用的技术即为多媒体技术。在图、文、声相结合的基础上,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转变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集中体现。目前,众多地区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产生了改变,创造出新颖、生动、活泼的全新教学方式,一改往日传统教学的沉闷,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进而提供良好的情绪体验,创设和学生求知心理相适应的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为教学提供辅助作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顺利开展工作。比如,体育理论课中包括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以及体育竞赛知识等内容,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演示这些内容。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互联网,能帮助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了解体育竞赛的起源、比赛规则、长跑极点、运动肌肉酸痛、如何面对比赛失利、掌握青春期运动生理特征等内容,进而拓宽了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过去学生对体育课都报以忽视的态度,认为体育课只要组织大家一起活动和玩耍,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就可以了,而没有认识到体育基本常识和基本素质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课堂教学提供新鲜的活力,使教学效果和传统教学形成鲜明对比,教师能顺利达成教学任务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管理学生时,可创设一套和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标准成绩评分表,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记录和保存。开展教学时,教师必须按照表中的提示将学生各项成绩录进去,自动生成各个项目的得分和总分、学期或学年总额和分以及班级达标的合格率等。教师在工作时可以对学生达标与否进行考察,接着帮助学生找到未能达标的原因,拟定训练计划,为教师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能提供较高的标准要求具备较高身体素质的学生,订立较高的目标,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篇10
早在2002年10月,苹果公司就向中国商标局提交了“IPHONE”商标的注册申请,2003年11月21日正式获准注册,注册号3339849。但令人费解的是,苹果只申请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两类商标,却没有注册电话和移动电话类。2004年5月20日,汉王公司在针对电话机、手提电话、可视电话等商品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该商标通过商标局的初步审定,商标专用权期限为2006年10月到2016年10月。根据国际通用的商标注册原则,同一群组里的近似商标多半会被否决。即使苹果再以“iPhone”“Iphone”“IPHONE”“iPHONE”“I-phone”等其他形式申请商标,获批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苹果公司在2006年9月商标公告后3个月的异议期内提出了异议,但2009年3月,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异议复审裁定,汉王公司的i-phone予以注册。
2007年,苹果iPhone上市时,思科与苹果之间也打了一场iPhone战。Infogear公司早在1996年3月20日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是iPhone注册商标的最早拥有者,并多年出售iPhone产品。2000年,思科公司收购Infogear公司后取得iPhone注册商标。最后思科和苹果达成协议,思科允许苹果使用“iPhone”来命名他们即将推出的革命性手机产品,作为交换,苹果将在安全、消费产品以及商务通讯领域和思科开展“广泛的合作”。
2000年,唯冠公司在欧盟、韩国、墨西哥、新加坡等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成为中国市场上iPad商标的持有者。2010年4月,苹果公司和IP公司联合向深圳中院提讼,请求法院将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归其所有。2011年12月6日,深圳市中院一审全部驳回苹果公司和IP公司的诉讼请求。
在德国,摩托罗拉就“数据包无线系统移动传输过程中倒计时功能的实施方法”和“多寻呼状态下的同步协作系统和方法”两项专利向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提讼,而摩托罗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申请了这两项专利。2011年12月9日,法院做出裁决,认为苹果公司侵犯了摩托罗拉,只要摩托罗拉拿出每年1亿欧元的保证金,便可立即申请苹果iPhone和iPad在德国禁售,包括iPhone、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4、iPad 3G以及iPad2 3G。
2011年11月11日,北京市民蔡耀华、陈绍华将苹果公司告上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蔡耀华、陈绍华诉称,他们是“一种智能音频服务器”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专利号为ZL96107031.5,该专利1996年申请,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仍为有效专利。该专利的保护范围一共有39个技术特征,包括机壳、显示器、鼠标器、硬盘、系统控制芯片和编解码芯片、机内麦克风、扬声器、卡拉OK接口控制电路等,涉案专利的发明就是提供一种可储存、编辑和演播音频的装置,是MP3、MP4等现代产品的基础专利。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系列产品与其专利相比,都具有相同的大容量音频存储能力、编辑和播放功能,手段和效果基本相同,只是材料、尺寸、容量、大小有差异或延伸,都属于其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因案件重大复杂,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识产权专业人士都前去旁听。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知识产权已经上升为一个新的产业。与各传统产业不同,知识产权产业具有更低成本、更高回报、更大权限的特点,是比金融投机、资本运营还要有价值的新兴产业。金融投机和资本运营还有亏损的可能性,其收益也很难大到十倍以上,可是知识产权产业是纯脑力产业、绝对的高技术产业、近似零成本投入产业,其投资亏损只包括很少的技术费用和手续费,尤其是商标、域名和LOGO等。
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并不比金融资本更低。金融资本并不能阻止重复投资、技术复制和社会竞争,可是知识产权都可以做到,可以阻止类似商标、相关专利的产生和使用,是远远比金融投资更具有垄断性、独占性和排他性的技术和产业。知识产权源于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权益保护,其初始动机是先发展国家对于自身虚拟权益的保护,属于一个以强凌弱的法律工具。但是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如果可以拥有更好的技术和更优秀的脑力,反倒可以将其变为弱者保护自己、与强者竞争的工具。中国产业众多、市场巨大,但是资本地位相对不足、人均资源缺乏,更应该通过这一工具来争取更多的权益、更大的收益、更好的地位和更强的国家话语权;更应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国家发展。自诩为创新盟主、享誉全球的苹果公司,却在中国被扣上了紧箍咒;在最基本的商标问题上,中国企业可以反制一个世界级别的跨国企业,这都是着实应该让我们国家广大企业和管理者们深刻反思和深入学习的优秀案例。
苹果要想在中国卖iPhone,要么改名,要么向汉王公司支付专利费,才可以避免侵权行为。经过双方协商,汉王公司终于同意将“i-phone”商标卖给了苹果。业界传闻交易价码在500万美元左右,双方均未出面反驳。虽然从理论上讲,苹果公司还可以对商标裁定提出行政诉讼,如果对判决不服,还可以上诉到北京高院。但是在现实中,如果走这条路,至少也需要四五年时间。而最快的解决方式,是汉王主动撤销i-phone商标,但即便如此也是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
2011年4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市工商局举报苹果公司使用IPAD商标涉嫌侵权。北京西城区工商局于5月在苹果公司北京西单店进行调查,并出具了拟处罚通知书,单店罚款涉及金额2亿多元。随后苹果公司要求听证,并在6月举行听证,目前工商部门还未出具最终的处罚决定书。据最新报道,深圳唯冠表示,已经对苹果公司的两家经销商提起了诉讼,分别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和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已经立案,两个案件将分别在2011年的12月30日和2012年1月17日开庭。唯冠的胜诉很可能会导致苹果iPad在广东被禁售。据报道,唯冠公司希望向巨无霸般的苹果公司索赔人民币100亿元。
在德国,按照当地法律,曼海姆地方法院判决的保证金是用来弥补苹果因禁售而带来的损失的,而这笔费用远远低于苹果公司在德国销售iPhone和iPad可能带来的利润。也就是说,禁或不禁,目前全系于摩托罗拉“一念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支付1亿欧元对于摩托罗拉移动母公司谷歌而言,更是惠及整个Android产业链的事。圣诞新年消费旺季,禁售对苹果来说影响不小。而另一方面,摩托罗拉则一路高歌猛进。继“刀锋”智能手机DroidRAZR的WCDMA版XT910正式上市销售后,TD-SCDMA版本的MT917和EVDO版本的XT928亦相继,并将在消费旺期到来之前抢闸上市销售。
知名商标被抢注,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比如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成立后1年,“索爱”商标被广州的一位自然人注册。经过4年的诉讼讨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索爱是索尼爱立信的简称,终审判决索尼爱立信永失“索爱”商标。而联想花费巨资更换“Legend”为“Lenovo”标志,也是因为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广泛注册了“Legend”商标,如不换标将影响联想的全球化步伐。据报道,北京一家生产“番茄红素”营养品的安格德科技发展公司还注册了“剑桥大学”商标。
500万美元的单笔收入对于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从来不敢奢望的数字。深圳唯冠的索赔即便降低90%,也是很多大型企业都叹为观止的。而一个商标的申请费不过1000元,一个专利2000元,一份著作权2000元,一个域名还不到100元。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就连华尔街也望尘莫及。各个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企业也很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工具,不断地提升和保持其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他们不断的发动知识产权战争、占领知识产权殖民地,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和利润,就连他们相互之间也不断的爆发知识产权大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消费电子产品技术授权公司(Digitude)在苹果发起的全球专利大战中正扮演着所谓的“专利流氓”(patent troll)角色。Digitude曾经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讼,指控亚马逊、HTC、RIM、三星、LG、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尼等科技公司侵犯其便携式通信设备专利,而苹果却不在其列。根据美国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调查显示,诉讼中涉及的两项专利技术是在年初由苹果转让给一家名为Cliff Island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地址与Digitude的投资商Altitude Capital地址相同。随后Cliff Island又将这两项专利转让给Digitude。TechCrunch表示,要么Digitude是苹果专利大战的“职业”,要么苹果已经与Digitude进行了专利交易。
2011年12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又对苹果与HTC(微博)的专利诉讼案做出判决,认定HTC侵犯了苹果iPhone的647号专利,并从2012年4月19日起对HTC涉及该项专利的智能手机实施正式进口禁令。这一判决无疑将对HTC构成沉重打击,也将为苹果与Android智能手机未来的专利诉讼起到判例作用。就在不久前,HTC董事长王雪红刚刚当选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但是由于这一诉讼,王雪红本人并未到场,而是由丈夫陈文琦代为领奖。
而苹果和三星的知识产权大战就更有看头,两家跨过企业仅在2011年就发生了多次知识产权战斗,遍布世界各地,堪称两家企业的世界知识产权大战:
2011年4月15日,苹果在美国针对三星提讼,称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
2011年4月21日,三星在韩国、日本、德国苹果,称苹果侵犯了三星的专利权。2011年6月28日,三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苹果。
2011年8月4日,苹果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申请初步禁令,希望禁止三星和三星德国公司对某些产品的销售。
2011年8月9日,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了初步禁令,称三星的产品涉嫌侵犯苹果的一项设计专利,禁止三星销售某些型号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
2011年9月2日,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接受苹果的请求,禁止三星在德国销售或推广最新的7.7英寸Galaxy Tab平板电脑。
2011年9月9日,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维持8月份的对三星的初步禁令,从而禁止三星在德国销售某些型号的平板电脑。
2011年9月26日,苹果在澳大利亚对三星提起多项专利权诉讼。其中3讼涉及触摸屏技术,这些诉讼将举行听证会。
2011年10月12日,三星表示,计划对使用的技术进行调整,绕开苹果的相关专利,从而规避荷兰的一项智能手机销售禁令。
2011年10月13日,澳大利亚一名法官维持对三星10.1英寸Galaxy Tab的临时禁令。苹果认为三星的触摸屏技术侵犯了该公司专利。
2011年11月29日,苹果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提出请求,希望法庭禁止三星在德国销售Galaxy Tab 10.1N平板电脑。
2011年11月30日,三星在澳大利亚上诉成功,了此前的临时禁令,从而可以销售10.1英寸Galaxy Tab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