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景观设计

篇1

摘要:通过叙述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现有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保护、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道路景观 设计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影响、带动城乡结合部,而城乡结合部又是城市人民生活供给的主要基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经济、技术园区的设立,扩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使得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越来越频繁,现有的道路已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和出行需求。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既有城市属性,也有乡村属性,互相渗透,其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工作性质等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具有明显的亦城亦农的城乡二元复合性。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与乡村的交汇点,交通网不像大城市那样完备复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乡村交通以步行为主的那种较为单一的交通模式,其交通形态一般以步行和轻巧交通工具为主,但也有越来越多的重型车辆通过,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流日趋复杂,安全性和通行能力亟需得到提高。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交通的通畅,完善的、适宜于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2.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规划建设时,要以其交通形态的城乡二元复合性为先导,创建城乡结合部城乡交融、便捷通畅的交通体系,适宜于城乡结合部的道路景观,既不能盲目模仿大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体系,又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然景观。因此,在涉及到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其与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别,把握好其中的区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特别是环境保护和道路安全这两点,是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的关键。

2.1注重生态保护

2.1.1保留景观的多样性

城乡结合部拥很丰富的植物和景观资源,在进行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保留景观的多样性,不仅能在生态方面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在社会文化方面体现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在保证城乡结合部景观多样性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因为景观多样而造成的景观的紊乱性。因为城乡结合部的景观呈现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过渡和混合的特点,这些景观交错分布,就可能会表现出景观的紊乱性:景观异质性等级和景观的镶嵌度都很高。所以在规划和设计道路景观的时候,对于景观多样性的考虑,应在原本紊乱的多样性之中赋予规划的条理性和功能的有序性,使得道路景观协调美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2.1.2保留植被的乡土性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区域,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用地、多样化的生态流冲击以及较高频度物种变化,因此,该区域的生态是比较脆弱的。而本地的乡土植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该地区特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乡土植物是大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即使是对当地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也能具备良好的抗逆性,其生态效益远远大于外来植物,同时也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另外,乡土植物带有浓厚的本土气息,野趣天成、千姿百态,应用乡土植物构建园林,可为居民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所以,保留植被的乡土性,在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中较多地采用乡土植物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们的审美来说都是十分适宜的。

2.2注重道路景观安全性的提升

城乡结合部的道路景观设计,一般是在已有的道路基础上对其安全性和协调性进行改造。对于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以安全为主的原则,提供车辆、行人一个连续通达、舒适安全的路径,并按照人在道路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规律、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安排道路公共空间的布局及其中的各项设施,以达到提高道路安全性的目的。城乡结合部道路景观的布局及设施的安排和配置以满足人的各种活动需求为主要目标,在形式上符合人的审美观念的同时起到安全引导是作用,创造行程愉快安全的公共环境。道路景观设计还应遵循整体协调原则,包括与周围乡村环境、道路开放空间以及相邻道路空间的协调与有机联系,每一条道路的各项道路设施配置应整体协调,并应综合考虑尺度、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因素,以形成整体、有序、协调的道路景观环境,以达到提升道路景观协调性的目的。

2.3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一般来说都为农业用地,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的使用性质正渐渐向非农业用地转化,且转化的方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这就使得我们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像人群的容纳量、道路交叉口的设置、路线的走向、景观对视线的诱导等,都必须考虑到今后的规划与发展。特别是在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今后的人流和车流量增长的预计都要考虑到城乡结合部发展快速的特点,预计到人们对出行需要的变化,避免以后因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改建造成的浪费。在前期分析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当时周边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该地区今后的发展规划;甚至有时需要在所在地大区位发展的宏观背景之下来进行设计的考虑。

3.总结

由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该地区的绿地在功能、性质、规模、内容以及建设管理方式上都与城区内部的绿地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具有更加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这一区域的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对这一区域特殊交通流的交通安全的引导,同时也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麻俊勇.《城乡结合部交通设计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9.(8):(124-126)

篇2

【关键词】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景观设计

1、引 言

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就是要有水、有景、有绿色,体现一种自然美、生态美,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就是促进人水和谐,繁荣文化和社会功能。河道的生态治理需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本文提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几点想法。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 维护好现有行洪通道,保持河道的自然化。河道尽量不护砌、不白化、不硬化、不渠化。河道护砌高程尽量控制在常年蓄水位以下,蓄水位以上多采用生态护坡和自然护坡。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

发挥城镇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 兼顾两岸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和群众利益,使治理后的城镇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形成城镇景观中的一道亮点。

城镇河道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统筹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要求,切实提高河道综合整治水平。

4、城镇景观河道生态治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北方城镇,中小型河道往往是季节性河道,在枯水期流量很小,大部分河底,冬天更是满布枯草,没有景观可言。

对此可结合规划,在河道坡降相对较缓的河段,修筑小型水闸或橡胶坝,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蓄水以提升河道的景观性。

2)新修堤防过高影响景观视线

尽量减小堤防高度,使河道与两岸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维持原有堤距,不占用现有的河滩地和湿地。同时修建亲水平台,给人们活动留下一定空间。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生态防护。河道边坡的修筑宜保持平缓,不能过陡。

3) 城镇河道治污防污问题,许多地区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将河流看做下水道、垃圾场,普遍存在向河道随意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偷排污水的问题。

河道治理与城镇治污防污规划相结合,与污水管网设计对接,设计小型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在河道居民点设垃圾箱或集中处理点。

4)中小河道投资额度有限,城镇周边占迁补偿投资较大,给河道治理的工作开展带来难度。

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力求工程简单实用,节省投资。能草皮护坡的不衬砌,能生态的不硬化、不光化。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人口密集、征迁难度大的地段,能不迁则不迁,能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的就不要大规模迁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5)大部分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管理保护,河道管理薄弱,遭受侵害,得不到尊重。

改善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使河道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经济带,让治理区域的人们形成爱河、护河的风气。同时尽快落实河道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城镇水利,2004(14):53~55.

[2] 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04):04.

[3] 吴秋华,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J].水利科技,2012,(01):55-56.

篇3

关键词:可持续景观;设计;全球化土地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84-02

引言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1.2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1.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1.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1.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1.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1.7A-B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A、B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1.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1.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1)“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2)“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3)“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2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城市和土地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建立、成长与发展的状况都跟其与土地关系处理得好坏密切相关。

(1)一个城市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城市的位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城市选址的好坏最终甚至能决定一个城市的存亡,所以城市的开发与建设要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国黄河流域从古至今不少城市被洪水淹没以及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被掩埋在火山岩浆中全城及没,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的选址不当。

(2)在选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址后,就要对一个城市展开规划,在这个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问题,因为城市中的市民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来居住,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只会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恶化。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布局、本身形态都要与土地的天然格局、自然肌理想适应,不能破坏城市生态的天然系统,尤其是不能盲目损害河流、植被、山体等,一些建筑规划与布局要充分吻合土地生态基础设施,同时保证人们有休息、游戏活动的空间。如誉美人间的丽江之所以漂亮、有天籁之境,就是因为玉龙雪山上天然的清水顺流而下,很干净,没有遭到人工的污染,从而丽江也成为人们理想的度假胜地,屡往不弃。

(3)除了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利用、遵循原本的土地肌理之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考虑城市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要尽避免或减小对环境的各种负面作用。诸如对具有净化污染、滞洪功能的城市湿地系统就要在设计中合理利用,让原本的环境生态系统发挥其自身的生产与净化功能。一些盲目的规划与设计,如建筑布局跟风向垂直排列,缺乏通风道,就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城市。还有现在被广泛关注的太湖蓝藻问题,也是自然系统受到毒害,使得其自然循环和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消退,甚至丧失所致,而污染其实跟太湖本身并无关系。

3 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与生态危机一直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生态恶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多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旱灾、水资源危机、洪灾、沙尘暴、气温上升、海啸、地震等频频爆发,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不能与其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尤其城市一旦发生某种灾害损坏到其命脉系统,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城市系统的崩溃。这种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为一些明智而又有良知的理性的城市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造福子孙的极好机遇。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发挥作用,减小或避免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危机。比如布局合理的市政交通体系,通过土地利用把城市设计得更紧凑、功能更完善,减少汽车尾气、温室气体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通过对各种节能的建筑材料的运用来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诸如城市绿化结合生产、使用耐干旱的植物、能源植物等。

在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双重要素,考虑大地母亲的整体生态安全。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而一些河流水系、湿地系统、绿地走廊等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则是需要恒常不变,并且永远为城市所必须的。因此,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展,需要逆向思维的城市规划方法论,即在区城尺度上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地维护城市居民生态服务质、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空间格局。

4 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做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1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原则

立体化是高效使用土地的最有效的手段。

4.2能源的高效性原则

在对能源的高效性的认识上,首先应不仅从节能上考虑,而应站在更高的保护环境的高度去认识,这样意义就更广泛、更深远。

4.3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

(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

(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

(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4.4对自然群落的保护及利用原则

即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从功能、美学等一系列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反映时间、历史影响的优美景观。

篇4

【关键词】项目设计过程;精细化管理;质量;进度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的实施并能满足营运要求,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是关键。而要做好设计工作,必须从设计准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对设计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基于城建项目的工程设计管理实践的总结,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及设计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精心的设计前期准备是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和项目组的建立、首次设计策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及勘察、调整和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

1、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和项目组的建立。

项目负责人要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熟悉建设程序和政策要求、技术上要有一定前瞻性、标准指标控制要有发展眼光,要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项目组的人员配置要求各专业齐全,主要专业的负责人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

2、做好首次设计策划

设计项目组成立后,首要的工作是进行首次设计策划。全面、认 真的对设计任务进行策划是后续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策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特点、设计的工作范围 、业主对设 计的要求、采用的标准、设计的基础数据是否齐全、必要的设计措施等。

(1)对建设项目的理解

首次策划要向整个项目组成员和公司其他配合部门介绍建设项目的情况,包括:

1)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情况介绍;

2)项目的功能、技术要求、控制因素、实施难度等;

3)项目工期要求、资金计划及控制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应合理确定分期建设工程范围及内容,近期工程应为远期建设预留条件,尽量减少废弃工程,近期工程必须满足功能要求,并服务良好。

4) 项目建设风险分析:工程及社会风险,主要反映在征地拆 迁、审批及施工、管理等;关注环境保护、和谐社会等热点的民生敏感问题(如保通、噪音、过街设施设置等),对可能的建设风险应做好社会影响分析及应急方案。

(2)技术标准的确定

根据项目功能,确定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控制应恰当并适度超前,满足发展需要。

技术标准的把握,应在规划、建设条件分析、功能分析论证结合环境要求等基础上比选,在综合交通功能、建设难度,投资效益、工程及社会风险等因素选取后,选取与工程特点相适应的方案,对征地拆迁影响分析应透彻,加强可实施性。

(3)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的确定

3、制定详细的设计进度控制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

(1)进度控制计划编制

在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确定后,根据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深度要求,把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设计人员,明确需要设计的具体的图纸名称、内容和深度要求,确定各个专业的衔接内容和中间成果的交付时间,确定设计文件初稿完成时间、复核审核时间、修改完善时间和正式文件定稿出版时间。

进度控制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完整性,是保证设计工作按期完成的前提,也是设计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

(2)质量控制计划编制

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就是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组和公司质量控制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质量控制点以及需要控制的具体质量活动,例如质量跟踪、复核和各级审核。

质量控制计划的完整性、可行性是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前提,也是设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

4、做好地质勘查和现场踏勘的工作,重视对设计基础资料收集及应用。

要坚决贯彻先勘查后设计的原则,勘查资料应当齐全并保证质量,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工程设计全面开展前必须对工程项目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现状, 沿线建筑(构)物、铁路、公路、地铁、河涌、文物;地上、地下杆管线:各类管线、电塔的分布、服务范围等,尤其是既有建(构)筑物、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河流、公路、铁路等资料收集,做好影响分析和技术应对措施,使确定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项目建设能顺利推进,工期及投资可控。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

1)城市规划、经济社会、交通现状及发展等资料

2)自然地理资料

3)项目区域交通:路网状况,交通现状;

4)环境调查

5)其它相关行业审批技术资料(水利、航道、地铁、公路、铁路等)

6)项目沿线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及要求

二、持续的沟通

一般城建项目带状分布,沿线各类自然、社会情况复杂,利益相关体多,涉及的各类专业也多,因此,设计工作进行的好与坏,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设计经过精心准备后,如何把设计思路、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以及工作界面等内容与公司主管部门、工程项目组内部及业主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是设计顺利进行的良好保证。沟通应贯穿于项目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中。

1、与公司主管部门的沟通

为了实施设计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组应该在首次设计策划结束后,将首次设计策划的主要内容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计划、存在的问题等资料形成报告文件报送公司总师办、专业所等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准备情况,在考虑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及设计合同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后,对项目设计出具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与公司主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可保证项目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充分调配。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公司主管 部门才能从各方面对项目设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2、与业主、测量勘察单位以及项目组内部的沟通

项目设计开工准备工作完成后,设计项目组要与业主及测量勘察单位沟通以下主要问题:

1)目前有些工程项目的设计周期较短,因此就设计进度问题需 要与业主及配合单位认真沟通,以确保设计计划满足合同的要求。

2)对于各专业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等问题,需要与 业主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以免造成设计完成后进行方案性修改。

3)对于基础数据是否齐全,缺少的数据何时提供,设计进度的影响如何调整等问题,要与业主进一步沟通,达成共识。

4)掌握政府的行业行政审批(规划、水利、航道等)要求,做好相关专业(道路、桥梁、排水、供水等)的外部沟通和项目组内部的协调;

5)其他公共设施(地铁、供电、通讯、燃气、其他城建项目等)的沟通协调;

三、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质量控制计划要求的质量目标、质量活动能否如期完成。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所进行的质量活动进行检查,如及时检查中间成果、各个专业设计方案的复核审核是否完成,并结合质量计划定期进行分析,督促项目组完成相关的质量活动。

(2)质量活动是否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设计公司在积累了多年发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要求项目的设计质量在满足合同要求基础上严 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在设计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是否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要认真总结设计经验并经过实践检验后,将其上升为公司质量管理的体系要求,以指导今后的设计工作。

2、项目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由设计项目组自身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质量保证活动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例如,开始设计时没有弄清业主要求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图纸提交业主后才发现设计成果和业主需求相差较远,这样不仅浪费了工期和费用,而且影响了公司信誉。

2)、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活动,未按照相应质量程序保证其有效性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3)由于设计中的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

4)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知识深度或者广度的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

四、设计进度控制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进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将设计工作进展情况与设计进度计划进行定期对比,同时对各种设计阶段的变更(业主要求的)确定工作量,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资源投入,以保证项目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顺利完成。

1、进度控制的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进度进行控制:

(1)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提交时间。

(2)重大方案设计原则、专题方案确定及完成时间。

(3)先进行专业的中间资料提供时间。

(4)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成果时间。

(5)设计成果复核、审核、出版时间。

(6)设计成果供业主和第三方审批返回及修改时间。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 控和对进度计划的比较分析,保证每个设计环节按照计划执行,才能保证最终计划的实现。

2、进度滞后的原因分析

影响设计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完整的设计基础资料。

(2)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变更次数较多,或者变化较大,影响到设计方案的调整。

(3)事先确定的设计工期紧张,甚至不合理。

五、后续服务和变更控制

1、施工配合

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安排专门的设计代表进驻施工现场,配合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工作,与各家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施工单位发现的设计错误、遗漏或对设计文件的疑问,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对施工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把设计意图很好地贯彻到施工过程中。

2、变更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各类变更问题,对此,要严格按照有关 管理规定进行变更申请,并控制变更的总量。变更申请得到批准后,要及时根据变更情况进行补充完善设计。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整理有关变更所需的资料并及时归档。

六、分析总结

在工程项目设计结束后,对设计过程中各种计划执行情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主要包括:

(1)设计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设计数据、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和进度控制问题、经验教训。

(3)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总之,对项目设计进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能从质量、进度控制等方面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按计划完成,并能满足营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再玉工程项目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中国海上油气》, VOL.18,NO.5,OCT 2006.

2 徐永平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篇5

关键词:景区;形象管理;流程;阶段

中图书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47-02

国内学者在景区形象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形象管理作为题名,时间从1979~2012年3月进行精确匹配搜索,共有162条相关记录,而关于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企业形象管理的研究只有3篇。景区要想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鲜明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日常的形象管理工作。

1 景区形象管理的内涵

景区形象是指在游览活动中,景区展现给旅游者的各种特性和品质,也是普通大众对景区综合性的评价和认知。景区的这些特性和品质主要体现在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服务态度、景区娱乐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景区的文化理念、各种标识等方面。景区形象包含景区预期形象、旅游者感知形象等层面。在游客感知形象中,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景区,媒介是旅游者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的心理感受和认知。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旅游者感知形象,是旅游者内心对景区的一种综合性的感官认识和评价,作为客体,景区似乎没办法进行对其管理,但是如果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离开了景区,旅游者感知形象也就没办法存在,而旅游者的感官认知,和景区的有形资产一样,在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而存在。如图1所示,景区游客感知形象是围绕着景区的预期形象上下波动的,而景区形象管理工作的对象就是景区的旅游者感知形象,形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实现旅游者感知形象与预期形象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在游客感知形象产生阶段的基础上,景区相关部门对每一阶段的影响游客感知形象的因素诸如媒体、公众对景区的评价、上下游企业对景区的印象、旅游者对于景区的满意度等采取营销、公关以及修正。

2 相关理论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我国景区行业,绝大多数都采用了以企业内部为中心的封闭模式,仿造工厂企业来经营管理,将流程分成边界明确,且功能不同的模块,游客屈从与景区管理的需要,使得游客的满意度大大降低。本文的形象管理主要结合游客感知形象生成的阶段和系统论的观点展开,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以游客感知形象为出发点,即可避免工作环节产生漏洞,同时也加强了景区与旅游者之间信息的沟通与互动。

2.1 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的阶段划分理论

我国学者李蕾蕾将旅游地感知形象分为本底感知形象、决策感知形象、实地感知形象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在每个不同的感知形象阶段,影响游客感知形象的因素是不同的,而景区的工作重点就是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来改变游客对于景区的评价和形象认知。旅游地的感知形象从旅游的全过程来看,在实地旅游之后旅游者还有一个回忆、沉浸和受影响、有所行动的阶段,这一阶段又逐步转化为本底感知与决策感知的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旅游者从本底感知形象到决策感知形象到实地感知形象再回到本底感知形象的认知循环。

2.2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管理的对象看成一个系统整体,把管理的职能看作一个管理系统,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景区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并非完全按照设计的形象运作,在出现形象感知偏差的时候需要进行部分调整,以此实现旅游者感知形象和景区规划设计的形象之间的动态的平衡。

2.3 景区形象管理理论——阶段性系统流程管理理论

阶段性系统流程管理理论正是在2.1和2.2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即按照游客对旅游地形象生成的阶段对景区形象进行系统管理,在每一阶段根据目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任务分工,并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信息流、人流、物流的流通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景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虽然围绕既定形象上下浮动,但不至于偏离太远,以实现景区形象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指以各种流程为基本控制单元,根据企业经营战略要求,对流程的规划、设计、构造和控制等所有环节实行系统管理,全面协调各种经营流程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以及与管理流程的适应问题。

3 阶段性系统流程管理理论的运用

3.1 本底感知形象阶段——持续性、大规模营销

在这一阶段,景区在大众心目中树立的形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它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印象。短时间内虽然景区形象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市场部应该建立常态管理方案,通过长期的、不间断、大规模的营销工作巩固和改善旅游形象;同时市场部需要及时的将市场发展状况与游客需求的变动进行总结,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轮工作。

3.2 决策感知形象阶段——针对性营销

这一阶段,旅游者会主动搜集景区的各方面信息,各种商业机构的广告宣传,非商业机构的隐性宣传、周边亲朋好友的建议都会直接影响到潜在旅游者的决策,因此,市场部此阶段要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营销工作,要善于利用媒体大众进行形象传播,积极与非商业机构联手,通过隐性传播去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3.3 实地感知形象阶段——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

这一环节,需要景区各个部门的支撑,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例如前期人事部对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后勤部对旅游设施、交通工具、背景景观、核心地段形象建设、景区标识系统等方面的景区建设;在旅游者到达之后人事部对人员的安排与调遣和后勤部提供景区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方面物资;接待部在各方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完成接待工作。接待部门及时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通过访问,调查的形式对旅游者的意见和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将处理意见汇至问题部门。

3.4 本底感知形象阶段II——监控、修正反馈营销

在这一阶段,市场部应该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积极主动与旅游者以及相关机构取得联系,进行公关,消除负面影响。通过这一环节的工作去改善旅游者的实地感知形象,进而去影响普通受众的本底感知形象,使得景区的形象管理工作连续有效地展开。

具体阶段划分以及相关部门的任务和分工如图2所示。

4 结 语

加强流程管理可以使景区的流程保持持续的良好运行状态,从而可以为游客提供持久良好的服务。阶段性系统流程管理理论始终以修正游客感知形象为中心,使其与预期形象不至于出现太大偏离,力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密切关注游客心理需求与市场动向,在游客感知形象与预期形象出现偏离时注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通过监督与控制提高游客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景区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把景区形象的常态管理、重塑管理、危机管理纳入管理流程中,面对突发事件、景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科学管理,有理可依。

参考文献:

[1] 梁陶,赵毅.基于市场调查的重庆旅游形象后期管理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7(1).

[2]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徐晓亮.旅游景区游客导向型业务流程再造[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篇6

一、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准备工作不够充足。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只有先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按正常计划进行,才能保证最后的施工质量是合格的,符合要求的。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内,很多施工人员对于经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准备工作不够充足,只是将目光放在了图纸、招标等工作之中,这就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二)经济管理成本工作不足。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比如对于成本管理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该项工作应该是由财务相关部门进行管辖的。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表面上分工非常明确——技术人员负责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的审核;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材料的准备和检修;施工人员负责现场的具体施工……虽然看起来他们是各司其职,但是部门人员互相之间的不沟通、不配合,也会造成各自领域成本上的增加,从而增加整体工程项目的总费用,也就压缩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空间。(三)招投标管理工作不足。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为了促进发展,通常都会有招投标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不重视招投标的成本,而只是关注其最终的结果,甚至某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加强自身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会进行盲目报价,这就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威胁,企业会承担非常严重的经济风险。举例来说,在建筑工程市场的淡季,由于建筑项目较少,但是建筑工程的单位又非常的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恶意压价竞争,从而导致了市场上的混乱。另外还会有很多工程企业为了承包更多的项目赚取利益,在工程还没有实施之前,就已经开展了招标的工作,这时候他既定的工程项目计划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缺点,等到正式开始施工的时候就会发现,计划和实际的情况是严重不符合的,只能返工重做,这也就增加了经济管理上面的困难和风险。(四)合同风险。这里的合同风险大多数指的是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矛盾纠纷。很多的建筑工程单位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缺少统一的文本标准和规范,使得合同存在一定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在施工之前没有签订合同,而是在施工过程中,或者是工程结束以后才签订合同,就极有可能出现因为工期进展延误、责任无法明确到位的纠纷,而且合同中极易出现文字游戏,这也是潜在的经济风险。例如,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文规定要使用的具体的建材,承包商极有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而使用了材质较为恶劣的素材进行施工,这也就降低了建筑项目的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五)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应该贯穿于工程的始终,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也非常容易出现风险。某些施工单位甚至降低成本,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将施工材料偷工减料,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建筑质量的不合格,最后必须要返工重做。另外由于施工人员数量较多,但是群体的素质并不高,有时候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管理上的不完善,极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这些施工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风险,都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

既然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出现了这么多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完善招投标工作。在招投标的工作之中,招标单位要监督建筑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标,防止出现恶意压价的竞争行为,保证招投标的工作是公开的、公正的、合法的,投标单位也要保证自己的竞争是光明磊落的,不能压价投标。(二)加强成本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施工企业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分析做到细致化,积极的控制,考虑到各种能够影响到成本的因素,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要找到其和最初的预算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经验,从而为以后的成本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三)严格控制资金风险。相关部门要严格的控制资金的管理状况,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水平。(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之中,要对于施工现场严格管理,保证现场是安全的,利于施工的,还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技术设备加强安全巡逻,定时检修。举例来说,可以准备好设备日常维修记录,对于安检时间和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明确的记录,责任到人,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期间,设备是安全的,这样才能够利于整个工程成本的管控。(五)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责任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双方责任,而且是保证在施工之前就要签订合同,最大化的避免纠纷产生,在合同之中,要明确的规定索赔事项,这样就可以对双方有一定的经济上的约束,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得双方都能够遵照合同的既定条款行事。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加强经济管控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完成效率,保障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其在建筑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化发展,无论是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业主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张秀玲 单位:山东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惠平.浅谈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5,(5):38-39.

篇7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防洪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防洪性。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的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1.2 空间层次性

景观设计是人活动场所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为了使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性更强,视觉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在设计中对空间层次性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

空间层次性的把握从设计层面上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实现,比如通过植物的不同种类的搭配设计,植物的种植设计可以促进生态的良好发展,同时也可以从视觉上改变人们的空间感受。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利用高耸的树林来塑造视线的廊道,这种廊道不仅对游人的行动是一种引导,同时也可以把游人的视线交点吸引到某一个需要强调的点上。在地势平缓的空间里,空间的层次感比较弱,视觉的冲击力也不强,但是利用植物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搭配种植不仅可以丰富植物的种类,同时由于它们的高低尺度不同,它们的结合可以十分有效的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1.3 功能性

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主要有舒适性,休闲、娱乐性,滨水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题并结合岸畔等陆地环境做整体思考的设计。其主题对象存在多种变化的自然因素,如潮起潮落、汛期、枯水期、封冻、解冻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景观功能性的重要因素。

1.4 舒适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十分的快速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高效,在忙碌过后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放松身体和心灵场所,滨河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景观的设计,它的出现就是要为市民提供一个繁忙过后享受安宁、舒适的这样一个场所。景观的舒适性的塑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舒适度。

1.5 休闲、娱乐性

城市景观中的休闲娱乐性的体现也越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在繁华的大都市中餐饮、酒吧、健身会所比比皆是,这些游乐健身设施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城市中又能亲近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享受娱乐休闲的乐趣的场所却很少,所以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娱乐休闲的功能是必备的功能。

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注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现代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能离开当地原有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的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将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风貌以及特殊文化氛围,加以提炼,使其精髓能够在新的景观设计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城市设计的思路,形成能够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远景规划。

2.2 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水体护岸从水泥向自然化护岸转变,生态护岸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材料。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尽量向自然化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设计时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

2.3 立体设计

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个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 ,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来进行设计。

2.4 整体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是单一的景观设计,而是强调整体的关系,包括环境、绿化、交通等各方面连在一起考虑,强调的规划设计是整体,而不是局部。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相信设计师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城市滨水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设计经理作为勘察设计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设计经理的职责、任务、项目的管理、素养等方面阐述了设计经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工程设计;职责;义务;矩阵式管理;素养

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对资源配置合理性、建设质量优劣性、投资效益高低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是设计经理。设计经理全面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负责设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并与业主进行联系,协助项目经理配合商务部签订合同,对项目设计进度、质量和费用控制负责。以下从设计经理的职责、任务、项目设计管理等方面来阐述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

1设计经理的主要职责:

(1)设计经理由项目管理部选派并由公司任命,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组织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工作,对设计工作的进度、质量、费用和过程安全负责;(2)受项目经理委托,可代表公司直接与业主、专利商等洽谈和处理设计问题或技术问题。对只承接项目设计的合同,则可代表公司承担履行设计合同的全部责任,并直接与业主进行联系;(3)确保设计工作按项目合同的要求组织实施。

2设计经理的主要任务:

(1)确保设计工作按合同的要求完成;(2)设计经理应熟悉合同及其附件内容,明确设计范围及分工,制定项目主项表以便于能完整地对设计工作进行分解;(3)设计经理需要配合项目管理部、各专业部室等其余部室确定合理、合适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优秀的专业负责人、主项负责人对设计工作的完成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与相关部室一同审查设计工作所必需的条件、资料、标准、规范等,并作为项目联系人与业主建立密切联系,收集、整理并保存由业主提供的资料、往来的信函,并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给相关专业及负责人;(5)与相关部室一同研究并确定项目总体性的设计方案,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卫生和各专业的条件衔接等,坚持先进、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并密切与业主保持联系,了解业主的有关要求,在不违反相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满足业主的有关要求;(6)设计经理应同计划工程师一同制定项目的设计进度计划,并对各专业照设计进度完成工作起监督作用;(7)设计经理负责项目设计开工报告的编制,并将项目的相关要求及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专业负责人;1.主持召开设计过程中的各项重要会议、定期召开设计进度会,并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寻求最合理的解决办法;2.审核和批准有关的设计文件,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将设计方案和有关设计文件提交业主审查、确认,并根据业主的意见组织修改补充;3.及时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变更问题;4.在工程设计工作结束后,负责组织各专业进行项目的设计交底、资料的归档、设计工作的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发生;5.在项目施工阶段,负责组织并及时处理现场反馈的问题。

3设计经理在项目设计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对工程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经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进行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工作通常涉及数十个专业协同开展工作,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成为管理的关键,在工程设计工作这种“诸兵种协同作战”情形下,采取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目标实现的保障。矩阵式管理是项目管理与专业部室管理的矩阵关系,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设计经理从项目管理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专业部室主任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矩阵式管理中,设计经理负责设计数据的管理以及项目设计计划的编制、协调工作,并进行设计进度的控制,而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人员要接受设计经理和自己所属部室的双重领导,在设计标准、技术方案、工程程序和设计质量等方面要服从专业部室的规定和指导,在项目任务范围、计划进度、专业间配合协调和费用控制等方面要服从设计经理的安排及管理。矩阵式管理其优点为:(1)有利于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专业人员的调配,以便于提高人工时利用率;(3)便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4)有利于保证专业设计质量;(5)便于设计经理直接管理,有利于项目对进度、质量等的控制;(6)便于项目组成员间的联络和协调,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和专业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7)有利于业主的联系,及时满足业主的要求。

4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设计经理除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应履行的义务,采用合理可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外,自身的素质也对工程设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影响。设计经理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是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优良的品行既具有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又考虑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以诚信为本,勇于负责。能力素养是指决策、组织、创新、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名合格的设计经理的必备能力。知识素养是指设计经理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要领导项目组按时完成设计工作,若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在进行总体性方案设计等工作时会无从下手,并对设计方案的确定也会起很大的影响。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必定是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专家。综上所述,设计经理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的核心管理角色。一名优秀的设计经理,不仅要充分了解并履行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质,在项目设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工程建设项目成功的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

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热情,对实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对其他涉农专业学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学校只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为必修课,在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为选修课,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下“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农业经济学课程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不仅可以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涉农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通过习题训练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作为社会学习者的农户、农业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了解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如农产品期货买卖、农业合作社等,使课程特色鲜明、实用性更强,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

二、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资源

全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指标,教学录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录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录像要按教学单元录制,声音和画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农业经济学1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录像内容方面,应注重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化,同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把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加入讲课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尽可能使用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涉农部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以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

(二)修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辅助材料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教材的要求是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经典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前,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教材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作为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农业经济学教材建设明显相对滞后。现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侧重于某些农业经济问题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教材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入两部分内容,使农业经济学授课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即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农业经济问题,一部分为介绍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农业经济基本理论。

教学辅助材料内容涵盖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课程指导、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试题库、典型案例,重点难点、前沿专题等内容,以学生阅读为对象,这些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

(三)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网上互动

通过创建农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农业经济学网络资源系统应包括以下活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线批阅、后台管理等功能。主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教学网络互动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把课堂延伸到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农业经济学网站中设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考评

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引导学生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由现在单一闭卷笔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考试模式,分散成绩的构成,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努力探索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闭卷、开卷、半开卷、问题情境等多种考试形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三、 结束语

通过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对能反映现有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和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更新完善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经过建设,形成能够涵盖农业经济学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特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实践教学成果。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断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学成果,前沿、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1.10.

篇10

【关键词】地中海;西班牙;度假;建筑;景观

0引言

2013年底,我们非常荣幸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南昌万达城酒店群整体的景观设计任务,这一激动人心的项目交给PCDI帕莱登来完成,我们既感到荣耀,又深知使命重大,尤其是其中的六星酒店,更是整个酒店群的重中之重。公司派出精英设计团队,和规划院景观所的各位领导经过无数次汇报交流,大量的推敲与研讨,甚至于整个方案设计团队驻场到北京万达总部完成方案的深化,最终设计成果得到领导的认可。然而,我们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取、分析总结给大家分享:

1设计主题设计过程

南昌酒店群在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理位置,北倚九龙湖畔,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 西南与具有浓郁当地青花瓷风情的万达茂以及欢乐主题乐园相邻, 东南侧则为充满欧式风情的古典别墅区。有利的自然资源,加之建筑浓厚的地中海度假风情,南昌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都能在我们的景观设计中体现,并让人们有深刻的感受。

1.1主题风格

红陶筒瓦,铁艺饰窗,红砖白墙,层次鲜明起伏的屋顶,让西班牙建筑拥有非常优美的变化曲线,而南昌六星酒店建筑就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我们秉承着以完美的景观打造来衬托建筑之美,做到室内外空间的完美衔接与融合,并提升整个酒店的空间层次与尊贵感受,在规划院领导的指导下,景观从两方面入手进行主题风格的打造,并查阅了大量的西班牙风格艺术资料与书籍,提炼出相应的代表元素符号,其次,对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细节,进行了认真的深入研究对比,从建筑立面中提取的地中海风格的多样风情是我们认为最能吸引旅游度假人群以及色彩鲜明的传统元素相辉映的特色景观。得出了景观塑造的一些参考设计语言,更清楚的明确了南昌酒店群景观风格上的目标是营造阳光舒适、休闲度假的异域风情,并塑造各种不同私密程度的开放空间,顾及各种类型的使用功能,以及旅客活动空间与公共交流场所的配置。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景观设计团队无一不对文华酒店高品质的设计要求与成果充满了期待,更坚定了将西班牙风格做到极致的信心。

1.2元素提炼与运用

在规划院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讨论,我们对西班牙元素的推敲并结合南昌文化符号进行提炼,以及对“阿布拉汗宫”典型的西班牙风格为代表的研究,从而将南昌市花“金边瑞香”、西班牙陶瓷马赛克纹样、特色石材元素作为打造西班牙风格酒店的基本。在西班牙园林中,具有装饰性主题图案和文化符号元素,在廊架、地面、栏杆、坐凳、花钵、水钵、池壁、池底等都以鲜明的西班牙色彩为基调的陶瓷马赛克或较有形式感花纹的石子铺砌。雕塑、马赛克、拼贴、喷水景观小品、宝瓶栏杆、花钵、廊架,趣味与大地艺术的迷宫花园显现出西班牙风格灵动精致的细部特征,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在景观材料的运用中,依然保留了传统风格,粗质感粉墙灰泥、红筒瓦、红色系陶砖、彩色混凝土地坪、彩色马赛克及灰色系天然原石等地面和贴面材料,而在景观中往往用个简单的撩菜构成亲切自然地景观环境,在石材的搭配构成中铺装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创造出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和节奏性。

1.3对完美空间的极致追求而进行的品质提升

将环境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对完美空间的极致追求后发现,在西班牙景观中,随处可见的特色小品、情景雕塑、景观喷泉等散落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西班牙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奔放。

对于度假酒店来说, 设计团队希望有个特点来代表南昌六星级酒店的特色景观, 大水道的异域风情场景的重现无疑最能表现特色的风情景观。在西班牙景观中将水运用于环境装饰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了“面”式水景,“线”式水景,“点”式水景,来作为塑造空间的围合感与构图之美。

在六星酒店的五种感官的精致小花园中的味觉花园以十字轴中央为端点小水景(钵)。我们就运用了“点”式水景,将特色西班牙水钵作为空间的点睛之笔,使空间充满自然的水声,水的气味,起到环境的中心作用。

在六星酒店前场两侧运用了“面”式水景,起到控制空间边缘与塑造围合感的作用。

在六星酒店后场运用了 “线”式水景,设计了一条长50米的长轴水渠来强调放大并引导游客的外看视线,将水渠与酒店后场轴线正中央的古典喷泉水景广场紧密衔接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整座水景包含人物雕塑等都由米黄色西班牙大理石打造, 意图在重现西班牙皇宫大花园(Gererallife)的概念,使整个场景有一定的方向感与轴线感,形成完美的整体。

可见,西班牙风格水景的灵活运用不仅使环境空间有了中心,更有了灵性,处处充满自然的气味与天籁的声音,对景观空间的品质提升起到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