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教师该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质量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素质,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思维是学习的过程,掌握英语知识是学习的结果。过程和结果是互相联系、协同发展的。谁学会思维,谁就掌握一个思想的武器,掌握了一种以少胜多,以有限驾驭无限的科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发展思维在以及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面就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1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以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

1.1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是人脑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窗口。认真仔细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观察不但有助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储存丰富的表象,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逐步学会形象思维。小学英语教材上有丰富的图片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判断、选择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得信息。例如四下第三单元Readandwrite的阅读材料是一张明信片,教师可在不出示文本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提问:WhereisJohn’sdad?引导学生观察到袋鼠,思考它是来自哪里的。进行回答He’sinAustralia.在通过判断性问题提问“IsitrainyinAustralia?”促使学生对图片进行判断。No,itisn’t.It’ssunny.

1.2活用图片促使学生运用联想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这是一切事物或现象所共有的本性

联想就是事物普遍联系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一种反映,一种思维方法。联想是形象思维的最基本形式,联想为学生打开一扇形象思维的门。

2善于利用故事资源,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抽象思维即人们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形成概念并确定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故事本身具有情节性和完整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学生不仅爱听爱看,还喜欢讲,喜欢编。在教学中运用故事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1通过对故事的预测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故事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预测是很好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根据与故事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大胆预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故事之前,老师可以就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性的猜测,这样的猜测激发学生想要迫切读故事的欲望。学生在预测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事件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条理性的思考和认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2通过故事结局改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可以称之为扩散性思维,或是说求异思维,是重要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故事结局的改编能有效得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验进行故事结局改编。

2.3通过图片或图表帮助,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图表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把这项活动化为讲故事,讲故事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PEP六上Recy-cle2的故事阅读中,教师可利用教材的图表为学生提供了4个中国传统故事的提纲,并给这提纲配了图片,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表演中体验了语言的魅力。通过学习这些故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通过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情的开始、经过与结局来帮助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获取信息,并在写作中得到运用。教学应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尝试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贯穿在英语教学中,在设计英语教学和安排教学活动时,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建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田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成为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外语教材的研发与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基于我国主要外语教材的分析与探讨[J].隋晓冰,周天豪.外语电化教学.2012(06).

[2]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情境运用[J].刘婷婷.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03).

[3]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杜新秀.教育学术月刊.2010(05).

[4]把握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J].黄玉珍.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自主发展意识;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高等教育被学生、社会广为诟病的现象看起来不少,但w根到底,是没有充分研究社会飞速进步背景下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学情)变化。在“课程教学”这一核心环节进行“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发展”权利。

一、当前高校学情

(1)中小学教育奠定认知学习基础,对“宣讲式”教学最为反感。

(2)大班制教学锻炼机会少,自我表达意愿被压抑、信心不足、经验缺乏能力弱。

(3)中小学“咀嚼吐哺”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勇气和能力都较缺乏。

(4)对学科分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逻辑不了解,迷茫无助。

(5)入学动机复杂,个人的爱好与就读专业严重错位,兴趣缺失、虚度光阴。

因此改革需针对学情,抓住两大关键展开:一是重拾经典教育理念,统领教学实施进程;二是切实改革“课堂教学”各要素,让每个学生受益。

二、改进方式

1.课堂组织模式改革

借鉴和应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学、心理学成果。将贝尔宾团队角色研究成果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团队组织模式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促进个人成长与团队需求协同推进“自主管理”。

“团队游戏”又称为“团队沟通训练”,其“游戏性”的表象提升了愉悦度、配合度、参与度;其“仪式性”环节,能发挥团队自我管理的心理暗示作用;其“捆绑性”协作与荣辱机制,具有对现代社会组织和商业团队的模拟作用,在寓教于乐中形成全程的高效组织,将“管控”化于无形。

学生自主形成5~6人为单位的团队,在制作队徽队旗、提炼口号并进行团队展示等游戏中,极快地形成团队目标、凝集力,合作分工,士气明确显现。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团队得分和个人得分组成。并以团队为单位推选不同代表进行PPT汇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增加自我表现的锻炼机会。汇报成绩将成为该团队每一成员的成绩。因此团队分工与内部演练均自然形成。个人独立作业更是拉出距离、彰显自我个性与水平的关键,因此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

2.课堂教与学模式改革

在“教”的层面,教师主要任务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一是对课程地位、目标、评价指标等进行充分解析,每个学生清晰了解本课程地位、任务、知识、能力目标及其逻辑关系。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在学习进程中“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在“学”的层面,重在“自主研究式”学习设计,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导演”。一方面,教师将需要掌握的理论体系、技能项目和要点,不是以讲述而是以目录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团队以教材或参考资料为基础,围绕“目录”多渠道查阅、收集资料在比较、筛选、整理中完成研究式自学。另一方面,无论对理论还是技能学习,最终都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集全体学生之力,完成的汇报,无论信息量、文本效果乃至PPT制作水准,都出现不少亮点。

3.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指标,忽视职业素养和工作特征。但是,如“善于积累”“富于创新”“制作严谨”“积极协作”“善于表达”“易于沟通”……却是人一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素质与表征。这些素质恰恰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因此纳入这些指标,并采取自省互评、教师点评等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和逐步形成终生受用的核心素养,才真正夯实“自主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常态;小学;英语阅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现状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英语迎来了“核心素养”的时代。英语,作为未来世界公民在跨文化场合下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亦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即英语教育应将学生的成长置于首位,帮助其形成包括学习力、思考力、沟通力、创造力、人文力等在内的21世纪核心技能及素养。

在此背景下,英语课堂迫切呼疽杂镉煤褪涑鑫驱动的,基于真实情境的,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足量的语言输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的现状是起步晚、实践少、手段和资源相对短缺,教师虽然已意识到需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存储式”的记单词、背语法、生硬互译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但是关于如何以英语阅读促教学创新的理念、目标、原则、流程、方法、资源配备等信息严重不足。

二、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在梳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英语阅读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个体品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也强调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FOR WHAT WE TEACH)!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 基于此,我认为,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

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

2.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

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3.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

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三、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

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

1.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

Hello!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Good morning / afternoon/evening/night.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Excuse me。(sorry. I’m sorry) 打搅一下(对不起/不好意思)Thank you! 谢谢你!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How are you today? 今天还好吗?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子啊?It’s time for class. 该上课了。

2.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经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层面。这个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难,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新接触的概念,多看几眼就能够记在心里;新学到的定理,做了几道练习题就可以熟练运用了。第二个层面,是技巧和能力层面。相对于基础知识来说,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周期长,而且,相对隐形,能力高低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的,往往需要通过不停地练习和巩固。第三个层面,比基础知识和技巧更深入的是模型和思维层面。对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有同样的优点,就是特别擅长预习和总结。预习帮助他们快速地提前熟悉课堂上所讲的基础知识,从中领悟到解题的技巧,而过后的总结把所掌握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把研究的技巧沉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学生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比如我在进行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 Read and write阅读教学时,因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四季”。本单元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在渗透巩固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词的同时更可以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学生思考,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之前的阅读课中不断接触跳读,寻读以及细节阅读等阅读策略,本单元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以上几个阅读技能的训练,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难点在于对诗歌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展开。

四、结语

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我们教师在未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将是我们落实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DD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篇4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篇6

一、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是前提

1.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人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他们身体发育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要求有像成人那样的独立性,不愿意成人再把他们看成小孩子。初中生这种成人感的产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而这种成人感的出现,只有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让他们敞开心灵的窗户,接受外来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有人认为“课堂教育过程必须在建立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下,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①”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摹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良好的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与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心和自尊心。教师要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设计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体味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来之不易,从而充分肯定自身价值的存在,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要求。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初中生能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2)多数学具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3)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有人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作用。②”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如在学具操作中,有一些操作需要同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意识。

二、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训练元素,对学生施以影响,是实现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

1.充分利用教材的显性价值,使学生在情感和意志上受到感染。如物理课上可以结合例题,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对深难题的反复钻研,训练学生刻苦学习,不畏惧困难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引导学生克服难题,让学生享受付出努力后换来的喜悦;地理教材中结合对祖国和世界壮丽山河的介绍,如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桂林山水甲天下等的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挖掘教材的隐性作用,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施加间接影响。如在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中,动之以情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是综合发生作用的。如在教学“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时,可以播放1998年夏我国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名族的情感。这其实是一种利用有知名度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它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当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它没有强制性的措施,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它却能给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养成教育,是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提高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前初中生的意志力,耐挫心理相对来说还有待加强,在课堂上表现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有不少,这恰是他们有疑难的表现,教师如果不“察言观色”,顺势引导,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遇到问题会表现出心理情绪的不稳定,长期这样下去,将会导致他们心理压抑,使他们心理畸形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初中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帮助克服怕暴露自身弱点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形成稳定的心理,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分析他们的薄弱之处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接触新班级之际,就要着手抓好养成教育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往后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四、发现积极因素,利用赏识教育,在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品质中起着强化作用

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择善去恶,使学生自身逐渐增长起克服缺点或错误的内在精神力量,这是很有效的教育措施。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因素,并且常常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例如:初中生往往会向往美好的未来,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心中的闪光点。它们亟待教师的发现,更是教育者启发学生觉悟的内在心理依据。初中生这一群体中有不少人精力旺盛,具有特殊才干,如善于歌唱,擅长运动,伶牙俐齿等等。教师要发现他们这些心理品质并不断培养,使他们不断发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对于口语表达有优势的学生,可让他们再课堂上多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写作较有优势的学生,在写作课上可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让学生尽情发挥各自的长处,他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满足,从而增强信心,同时又促进了相关能力的提高。对于在学习上的待进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选择难度较小的任务让他们完成,使他们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他们就能慢慢树立信心,从而坚定学好的信念,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某方面获得成功,点燃学生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昂首前进的信心,得到长善救失的作用。

总之,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是一门学科,一种艺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尽可能消除他们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让他们在健康的身心发展中顺利成长。

注释:

篇7

1问题呈现

课改初期教师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望都非常高涨,随着课堂模式常态化发展,原有的评价方式已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不愿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不能理想的驾驭课堂,课堂应急逐渐迟钝;评价机制中把更多的权利交给学生的同时,部分权利过大的学生和小组之间出现了不公平的竞争。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学习中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出现优等生感觉知识量太少,后进生坐享其成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上观察等分析了出现问题的根源。

2问题根源

2.1学生层面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随着课改常态发展、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日趋丰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现有的学习状态已经不能满足更高阶段的学习成长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状态已经发生变化。2)后进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接受能力上都比优等生慢,优等生在帮扶后进生的时候怨声载道,后进生学的焦头烂额,慢慢的不愿参与活动了。3)通过小组间的互相合作,可以带动学生们主动加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提高主动性。当然不难发现,成绩较好者仍然比学习落后者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实际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总是会有这样的现象,每组中的大部分学生在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而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小组中的“主力军”,其他人依然是“衬托”。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同时还要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才容易达到课堂效果。做不到自主探究就难以达成合作探究。在改革实践中,如果学生不能主动思考、不能集中注意力,就很难跟上讲课的进度、很难理解当日课堂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脱离了课堂、孤立了起来。

2.2教师层面

1)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文化素养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需求,教师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更需要研讨培训和学习。2)部分老师的进取心不够,缺少教学创新和特色,对于学校比较优秀的教学就很难“更上一层楼”,也会导致课堂改革的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3评价机制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对原有的评价机制已没有了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课堂从而慢慢变得枯燥了。经过对问题分析研究,寻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瓶颈期”的根源,结合课改教师和学生发展特点,采取了基于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实践探索,收获了显著成效。

3问题解决

3.1学生层面

3.1.1开展主题班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针对现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懈怠的现象,采取以基于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主题班会来纠正。班会主题目标明确,按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开展,每个环节突出显色,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各小组把每次班会中梳理出学习态度中的不足与完善这些不足的方法展示出来,得到全班同学一致认可切实可行,最后优等生分享了学习的经验。运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在学生成绩、纪律、卫生、德育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的进一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3.1.2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待后进生要细心观察学习跟不上的原因,留意其感兴趣的事情和个人所拥有的特长。对其拥有的特长在班级内放大,培养其自信心。以后进生感兴趣的事情为起点,对其进行慢慢的引导到对学习的兴趣中来,慢慢的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同自己相比有一个大的进步。3.1.3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后不难发现,学生都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而且部分学生形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而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良好的课前预习常态,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才能得以顺利的落实,如果没有预习,自学阶段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2)养成了良好的纠错习惯学生各学科都设置纠错本,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遇到做错的问题,都要在纠错本上进行改正,改正后的问题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加深知识印象,做到以一反三。错题本每天都要及时上交,老师及时批阅,针对暴露的知识点错误老师及时详细讲解。如果学生改正有误,老师再反复批阅纠正点拨,直到正确为止。学生经过了教师一遍遍的讲解纠正批阅,最差的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也会很深刻,学生做题细心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3)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动力,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核心。每节课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每堂课上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审题,分析思考,参考自学指导提示,完成课堂自学任务。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实效,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3.2教师层面

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潜下心来不断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学习更多的课改经验,积淀自身文化素养。教师德育与学生德育相对接,教师的榜样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这个基础上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学习活动。3.2.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如果自身素养不高,很难担负起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只有教师充分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为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不断外出学习名校教师经验,不断聘请专家做培训,专家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指明道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参与人员认真研读有关核心素养的国内外著作文章,撰写学习心得,定期交流体会,探讨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3.2.2定期召开研究报告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中教师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不断制定下一阶段的实验方案、试验计划,研讨实验内容、试验方法目标任务、前期调查问卷等有效工作,为进一步区域推广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2.3做好“教与学”方式转变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准对接课堂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堂,主渠道还是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教法”、“学法”一样重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是基础素养,是能力素养,所以在抓好基础素养的同时,重点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中有两大超级素养,一是创新能力,二是合作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求实验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新时代的教师角色,秉承立德树人的思想,将知识本位提升到素养本位,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倡导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避免空洞的说教,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效能感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在学习方式上,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不断完善的特色课堂,充分还课堂与学生,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上全面发展。为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求实验教师人人要做高效课堂的践行者,新课程理念的领航者。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育质量观,以活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发展观,只有教师积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育人的最大价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教与学上,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学习上,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分析思考探究辨析、学以致用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课堂氛围和自我效能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真正达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3.3评价机制

篇8

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良好开展的课程教学基本理念,同样也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本质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和本质,充分体现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的理念和总体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正式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当中,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培养,还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问题教学情景当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就需要将现实生活和数学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多多留意当前数学教学中能够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那个汇总设置这样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且,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提倡运用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都不能够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样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中也是这样。教师教授知识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当时并不是唯一的获取途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倡导构建个人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更高的知识体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思想,并且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整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问题;教学改革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及重要性

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哪些因素决定并影响他们的成长?2012年党的十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内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根本价值,开始从国家的层面深度的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又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贯彻十精神,教育部启动了“立德树人”工程,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十大关键领域,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首要环节,并提出把核心素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用于统领课程改革的相关标准,同时在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体现了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思路,意味着党和国家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教育部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制定了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并据此对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修改。专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内容结构上,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注重系统性,各具特色”“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3]

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制定,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建立健全的社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和指标的确定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2015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光明日报》组织了一场以“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为主题的教育研讨,参会的教育专家指出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教育部也在依据核心素养体系“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学校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命题、作业和考试”[4]教育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

二、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正确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转型,钟启泉在《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中》论述了课堂教学转型的内涵:课堂转型要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5]而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则不失为一种正确的x择,利用设计好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问题指的是能激发和推进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现行教材中应该学习的内容、能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联的,能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者任务。[6]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我们在处理核心问题时必须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核心问题之中,将知识点的传授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基于核心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及其及其解决为主线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建构新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各学科的课程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三、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的课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问题的求解者,也是解答者,从求解者到解答者的转换,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的独立学习,也要有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活动,还需要师生间的言语对话和情感交流,需要教师发挥支持和协同学习作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情景设计,激励、支持、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教师有责任、有主张、有行为、有担当。教师可以在知道学生选择应用解决问题策略、调控合作学习活动、指导问题解决成果的总结和展示等方面发挥协同学习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学习的共同体

2.重视课堂的设计与组织。

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三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并开展探讨学习或问题分析、探讨活动,整理展示学习成果。创设问题情景是基于问题教学的前提,问题的设置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设问和提问,更加侧重于启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设计着眼点要适中,如果问题的设计着眼点过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没有思路;问题的着眼点如果过小,学生思考的余地狭窄,会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课本上明确的书写的答案,不用学生思考与探索,问题的解决也仅仅是个形式。问题的起点要高,落点要低,既能为学生提供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学习、思考的学习需求,又能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整个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的作出反馈和引导。

3.加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教育。

学科教学要依据立德树人的方针,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及培养要求,集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教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9 大素养就包括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公民道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素养,这些素养的基本要点和关键表现涵盖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教育的要求。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之一,学科教学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集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科学伦理是科学技术研究与研究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於行为准则。这些思想於行为准则规定了科技工作者以及共同体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从观念和道德层面上规范人们从事科技活动的行为准则。任何人在做出价值判断的时候都要受到其所拥有的理论、信念的影响。科技工作者接受了科技伦理,就会自觉地把科技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置于伦理的规训范围内,不损害生态环境,不损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障人类的切身利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热荨?蒲Ь神包括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精神,有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志向,有事不避难、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有严谨的求知态度,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品格,具有实证意识,用于弘扬理性,能运用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孙明霞.课堂与核心素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

[4]中国教育学会,光明日报教育部.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光明日报,2015年12月8日第15版。

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