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生活的美范文

时间:2023-04-08 10:2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发现了生活的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发现了生活的美

篇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般,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可当有人溺水时,岸上的人或许大声呼救,或许焦急万分,但无论如何最感人的还是纵身跳下去救人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真诚无畏的美。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登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动生活的苦涩,上苍的不公正,那个能助你抚慰心灵创伤、改变你命运的人总是叫人敬佩,这种无私而拯救心灵的美会让你永志不忘。

身边的琐碎事情看起来凌乱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

篇2

桂花香气很淡,却很好闻,她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这么美的花,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我问自己。是啊,我都已经对生活麻木了呀,平静的心湖似乎把一切都装了进去,其实什么也没装进去,仅仅一个倒影而已,稍纵即逝。我以为我看透了生活,其实是生活看透了我,一点小把戏,就把我的激情美感都给骗了去。我在时间的跑道上奔跑着,一个马拉松式的赛跑,仅仅跑着,不知道脚下的是什么。只是跑着,无心顾及两边的风景。一朵朵飘着暗香的桂花羞涩地开放着,希望的蓓蕾,失落的枯萎。我早已麻木了,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只是每天向着那个似乎唾手可得而又遥不可及的目标奔跑着。

我一直很自负,固执地认为生活就是一张黑白底片,与时间的赛跑就是上面的线条。曾有人问:“为什么生活不可以是彩色的呢?”可是,我被相框框住了,拿不出打开相框的勇气。于是,桂花变得透明了,花香也变得透明了,一切美的事物在我眼中都不存在了。

风儿放肆地大笑,笑我们这笔不公平的交易。生活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卖给了我与时间赛跑的权利,却要去了我心湖中小小的涟漪;他给我看一场生命的电影,却夺去了我欣赏豪华剧院的权利,能看的只是电影。

篇3

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写作材料或不会选取、提炼写作素材,作文水平就无法提高,因此,笔者在教学别注意指导学生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中,学生产生那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写出那些“言之无物”的空洞作文,首先在于他们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发现、撷取身边的写作材料。不注意观察生活,没有思考生活,没有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发现生活的闪光点,以致写出空洞无物的作文。其次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阅读面总是局限于看作文选之类的书,其他书籍很少涉猎,这样,导致在议论文中没有论据材料,说明文中缺乏准确说明。第三,材料老化现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搜集新材料,材料总是用了又用。第四,更大的原因是没有树立起大语文观念,不能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写作中来。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情况,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选材。

1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材料

1.1收集来自生活的材料

主要收集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撷取生活的闪光点。特别是观察生活,这点对获取材料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著名作家老舍说:“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如果写《我热爱的一个人》、《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校园一角》等一类作文,写作素材就可以从平时收集的生活材料中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2.2来自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材料

这些材料大都是写议论文的好论据。笔者鼓励学生写卡片,简明地记下所听到的、所看到的统计数据、材料事例等,以备写时之需,如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就都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或记叙文的感情触发点了。

2.3来自阅读的材料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因为学生的活动时间和范围是有限的,同整个世界历史相比较,个人仅凭直感所获得的知识材料实在是太少了。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要获得更多材料就必须通过阅读,广泛地吸取间接知识。实践证明,读书越多,材料积累越充分,写作时,才能做到心之所思,笔之所至,才会运筹自如,“下笔如有神”。

2.4来自其他学科的材料

这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要懂得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语文中来,特别是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如有一道作文题为《站在祖国地图面前》,学生就应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来进行写作,才能写出祖国的地大物博,写出祖国的悠久历史,写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这样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

2 选材的原则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秦牧在谈到选材时也说:“好比一颗菜,要摘取最嫩的菜芽来炒肉丝,才上味。……“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这就说明,动手写作之前,选材是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材料如果不经严格的选择,不仅不能体现文章的主题,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要鉴别和选择材料,就必须注意到:

2.1围绕文章中心即主题选取必需的材料

在文章中,主题与材料是统帅与被统帅、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因此,材料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于表现中心主题的需要。要选用充分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材料,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即不能表现中心主题就舍弃。有时某些材料挺新鲜、生动,但从为主题服务的角度看,还是忍痛割爱,舍弃为好。这样做,才使中心更加明确、突出。否则,就会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2.2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指那些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最能表现写作意图,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材料典型与否是决定文章高低的重要材料,比如要表现母爱的主题,材料角度有很多:(1)母亲为我送饭;(2)下雨天母亲为我送雨伞;(3)母亲带病为我辅导功课;(4)母亲带我上街买衣服;(5)母亲摔倒时宁可伤自己不伤孩子;(6)母亲为残疾的孩子治病……,这些材料都能反映母爱这一主题,哪些比较典型呢,其中(5)和(6)是最典型的,其它都次之。不过,不同文体的文章对典型材料的要求不同。记叙性的文章,一般要求典型材料要具体生动,因为记叙性的文章不仅要能说服人,而且要能感动人。而议论文则要求典型材料有说服力,一般不必写出具体情节。

选择材料时,既要注意选取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大”材料,也要注意选取那些能够“小中见大”的,同样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小材料。而且材料的典型性,还包括材料的力度,格调要高雅,不能低级庸俗,要符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2.3要选取新鲜具体的材料

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那些具有时代感,足以反映现实精神的材料,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生活、新问题、新经验,以及人们新的精神面貌。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如果我们只是陈陈相因,依相画相,毫无新意地去写别人已经选用了无数次的旧题材,就会失掉文章的新鲜感。为了使文章新鲜活泼,能反映出时代精神,就必须去选用新的材料。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为了更好地表现深刻的主题所选择的具体的,体现细节性的材料,而笼统概括的材料是不感染人的。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日新月异的新生活。

2.4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篇4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己,让学生拿自己的长处与优秀者的短处相比。比如对方的解题能力比我强,可记忆能力却不如我;对方的成绩比我好,但自控能力比我差等等。通过这样比较,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兼具各种能力的人是比较少数的,人各有长短,要扬已之长,补已之短。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次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即使是科学家,他的脑力在没有充分挖掘时,也曾表现得很不理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说话,小学时功课不好,被老师认为是个智力不佳、反应迟钝的“笨头笨脑的孩子”。第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调整学习策略,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不必为一次的失败或者几次的不如意就失去信心,应当相信如果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自己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二、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

我国当代语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切忌把一位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只有一种思想的整体,也不允许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要想方设法打破这个真善美、假恶丑混杂而结合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魏书生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战胜假恶丑的一面。学生一旦树立自信心,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自觉调节心灵世界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顺序及比例,使先进更先进,中间变先进,后进学先进。

1.给学生增强信心的机会

当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开心。”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会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是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能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老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计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阻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2.给学生战胜失败的机会

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支奖励的钢笔、一封送给家长的表扬信……无不时时激励着学生产生自信,产生向上的动力。但学生表现好时采用这种方法很好,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又该如何呢?曾有这样一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五年级第一次数学测验,班上有四位学生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有人是因为一时疏忽,没好好复习造成的。看着试卷,我冥想苦思:如何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拾自信呢?第二天,我对全班同学说:“这次测验,你们是不是不满意?”有人点头,那几个同学的头垂得很低。我不动声色,接着说:“我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偶尔一次考不好的滋味,这样吧,这张卷子改完后可以不签字,但不签字的同学下次测验前一定要认真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只见考得最差的李经纬同学使劲点了点头。我盼望着这种特殊的激励方式能收到良好效果。果然,在第二单元测试后,他的成绩由及格升到了良。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大,他说:“老师,我第一次没考好,特怕回家被家长批评,您这么理解我,允许我不签字,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复习第二单元。”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做了自己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要强、聪明、自信战胜了松懈、愚昧、自卑的自我,发现了心中那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小小的“变相激励”让一个学生重新恢复了自信,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希望。可见,非常事件采用非常手段是很必要的。有时,“变相激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真心真意去关爱学生

常言说得好:良言一句暖三冬,老师的关爱,不同于父母亲的关爱,因为老师一天中大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这样更容易给学生自信。老师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个学生自信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赏识的心态,鼓励的教育手段,特别是那些个性的学生,更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多肯定,多表扬,不合理的指出来。这样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还记得那是刚开学,我班转来一位新学生,他寄宿在姑姑家里。初来乍到,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下子全变了,学习活动几乎都跟不上,本来不爱说话的她更抬不起头,整天那一闷坐,上课不发言,下课不活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就找他谈心,尽快帮他熟悉环境,在生活学习不但我关心她,也让更多的学生去和她玩,并关心她,去和她交朋友。有一次我发现她值日很认真,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大家的关爱下,她慢慢地脸上有了笑容,上课也敢举手了,学习也慢慢地有了起色。

篇5

一、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孩子一出生,就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一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二是老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三是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舞蹈和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二、在观察想象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教学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可以选取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点,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了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中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获取数学知识同时激发智慧的火花,进行再发现再创造。

篇6

一、看图认字,开拓想象

想象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生字配上简笔画,如:教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图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画般浮现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文字“动”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原有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联系起来,从而激起探索祖国汉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丰富想象,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常常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一)猜字谜识字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则效果很差,甚至产生厌倦。“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三人同日去观花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心里尊敬你是‘您’。”“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是‘美’。”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时,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发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猜谜识字,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二)“加”“减”“换”识字法

“加”“减”“换”识字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给字换衣服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火=秋,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睛-目+日=晴,朋-月+日=明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让他们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二)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识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方法识字。我发现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小秘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如:清、请、睛、情、倩、晴、蜻、精。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三、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的方法识记。郭思乐教授在阐述“生本教育体系”时强调:“事实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丰富的来源,是对于所学材料意义的感悟。”我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同时,课堂上给予一定的展示空间,让他们读、讲、演、说,这样,可以激发更多孩子的主动识字兴趣。

四、游戏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办法教。

五、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大舞台

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提问是使知识产生的产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古今的教育家都是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提问是一门讲究技巧的艺术。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艺术地运用提问技巧,构建一个更实效的、更有激情的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略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构建提问的“支撑点”,高屋建瓴

“支撑点”原意是指事物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支撑点”是相对于课堂上一些习惯性的碎问、简单的追问和随意的连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如教授《柳叶儿》时,我就从“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这句话入手,构造了问题的支撑点:“当时正处在自然灾的严重时期,作者为什么还会感到乐呢?”让学生自己开放地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发现了“我”的“乐”是因能展示自己爬树的本领,能够吃柳叶儿,能够抢柳叶儿。而且通过这一问题,加深学生对“乐”的理解,这种乐只是苦中作乐,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水道渠成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以上过的公开课《愚公移山》为例。这是篇寓言故事,课文的重点之一是要告诉人们一个寓意:“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一寓意的揭示是靠塑造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完成的。在设计教案时,就以此作为提问的支撑点。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我认为愚公是一个?摇?摇?摇的人,因为?摇?摇?摇(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后,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从移山的困难角度作答,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面对这些困难毫不畏惧;有的学生从众人的态度作答,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智叟截然不同,感染了他身边的人;还有的学生从移山的结果作答,“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不仅感染了身边的人,连天地也都被打动了。这个作为支撑点的问题涵盖文本,内容广,整合力强,不仅解决了课文的寓意,而且使学生发现了本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果把“移山的困难”“众人的态度”“移山的结果”等琐碎零散的问题一个个交给学生,我想学生也能在文中找出答案,但这样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会成了老师和学生间简单的一问一答。

课堂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提在关键处,问在要紧要点。有效简化教学头绪,顺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于简约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晰中透露出细致,真正构建一个实效的课堂。寻求设计“支撑点”的过程,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深入解读文本、研读深思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放弃才有选择,只有选择才有“优化”。

二、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心智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当学生对某个知识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自主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自觉性的行为,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教师的提问应当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唤醒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需求,激活他们紧闭的心智。

如在讲《斜塔上的实验》时,我用一个实验导入。看到我手中的“毛钱管”,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乘势提问,当我竖起试管,管中的羽毛和钱币哪个会先到达管底?初一的孩子还没学过物理,很多同学都凭经验认为钱币先落到管底。我演示了实验,当看到两者同时落在管底时,学生惊叹不已。我乘热打铁,告诉他们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是伽利略,并问他们是否想知道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的兴趣点已从实验转移到了伽利略这个人物身上,于是我让学生研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纷纷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发现了伽利略有着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有着不轻易相信权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解决了课文的难点。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时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或充满悬念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发现学生在回答关于第二小节“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的问题时,情绪并不是很高涨。于是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百草园,你会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立刻激起千层浪,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有学生回答“我要爬到石井栏上去摘桑葚”,我赶忙提醒他“那你可要当心啊”,立刻有学生附和道:“对啊,石井栏太光滑,会掉到井里去的。”此言一出孩子们哄堂大笑。我趁机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所选用的形容词的精妙。有了前面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很快发现“碧绿”“光滑”“紫红”“肥胖”等词语,都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也表现了一个孩子的喜爱之情。还有学生回答“在百草园我可以大饱口福,吃桑葚,吃覆盆子,还可以吃何首乌的根”“覆盆子的味道如何啊?”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又酸又甜。”还有孩子补充道:“味道好极了。”全班笑作一团。“味道都品尝了啊,那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景物呢?”“味觉。”学生答道。此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他描写角度,水到渠成。有学生回答:“我要是在百草园里,什么都不做,就躺在高大的皂荚树下,在茂密的树荫下听蝉儿鸣叫,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倾听一切大自然美妙音乐。”“哎哟,你真是个懂得自然,会享受的孩子!可是你美好的愿望可能实现不了呢,同学们你们觉得呢?”学生立刻从课文中发现了答案,蝉是夏天的景物,而油蛉蟋蟀是秋季的景物。这时学生就明白了景物描写的顺序。我接着追问道:“刚刚这位爱享受的同学和这那位爱吃的同学,他们所说的大自然中的景色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轻而易举就发现作者由植物写到动物,由静景写到动景。同样一个知识点,两种问法,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区别仅在于,后一种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紧闭的心智,更放飞了他们被囚禁的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愫。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撰写此文的目的所在吗?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如能以一颗细腻的心体味学生的情感,在枯燥的知识点中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必会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绪的涌动,实现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也会事半功倍。

三、关注认知的“困惑点”,激活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果老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困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则学生必然会再次深入到文本中,进行积极性主动的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深化思维的品质。

如在讲授《敬畏生命》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自读,在学生已经理解了“生命繁衍是无私、执著、不计成本”,自以为完全读懂课文的时候,出示了文中的这段文字:“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几乎是第一次遇到生命呢?”学生读完后,也觉得不能理解,陷入了认知的迷茫。我随即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作者以前看到的生命只是一种形式,而现在作者认知的是生命的本质。当学生读到“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一句时,便很快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就在于它是无私地繁殖后代,不求回报,而且不炫耀自己,没有丝毫功利之心。经历了思维的幽囚,阅读便有了“豁然开朗”的体验。

又如在初三讲授《昏迷十八天》这篇课外小说时,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亲情和母爱的可贵,如果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初一学生,我认为文本解读达到这个层面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的,然而对初三学生而言,主题只挖掘于此就太浅显了,应该引导他们发现文本更丰富的内涵。于是我引导学生仔细咀嚼文中的两段文字:“唉!累!真累!他想,假如现在没有了他,这个家、这个公司、这个世界,他妈的统统完蛋。”从这段话你读出了冯吉的什么心理?“他倏然明白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离了他都行,惟一离不了他的只有自己的老娘!”冯吉还明白了什么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进入了积极性主动的思考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唉!累!真累!他想,假如现在没有了他,这个家、这个公司、这个世界他妈的统统完蛋。”这段心理描写还折射出了一个成年人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他倏然明白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离了他都行,惟一离不了他的只有自己的老娘!”其实他还明白了生活中应懂得适当的放弃。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了文本所要阐释的更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拓宽思维的空间,深化思维的品质。

此类问题的提出应放在学生充分阅读了文本,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后。此时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文本。这时的问题就能引发新的认知困惑和阅读动机,使他们的思维在矛盾冲突中积极运行,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学生的思维活动必将由渐进向突进发展,变认知冲突为建构新知的增长点,统领整堂课走向目标。

四、捕捉教学的“争议点”,顺水推舟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争议”。争议的不同声音,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产生的多元思维的表现,这常常成为新的提问资源。

如在讲授《往事依依》一课时,有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几件往事。有学生把第二件事概括为“赏山水画”,此时另一个同学对他的概括提出质疑,他认为“赏”这个词用在此次并不恰当,因为当时作者年龄还比较小,是没有鉴赏能力的,应该用“看”更合适。我当即表扬他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并以此争议为契机,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依据,看看用哪个词更合适。学生马上带着这个由自己提出的问题,投入地认真地再次研读课文。很快,许多同学找到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入了神”这些表明作者全神贯注的词语,认为“赏”字用得更好。

又如在教《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时,针对最后的结尾“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有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前文中写到王小亮“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这样冷的情况下,糖怎么会融化呢?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我觉得他说得也不无道理,于是围绕“这个结尾是否合理”这个争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结尾很是新奇,这正是小说结尾的特点,而且这样的结尾有更深层的含义: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结尾与“落红护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惊奇的结尾也是源于生活的真实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顺水推舟地利用教学过程中的“争议点”进行提问,化“争议”为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力量”,激发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动态的信息交流。提问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科学的、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及时唤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创造积极热烈的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形成有自身特色、符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面对初涉表演学习的学生,如何通过想象力去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天性;如何通过观察生活、情景教学激发学生追求真实表演的体验;通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美感、充满活力的表演观念,从而提高表演能力,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想象力; 观察生活;情景教学;审美情趣

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戏剧表演专业,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当电视剧成为人们主要娱乐内容以后,明星们头上的光环让少男少女人心飞扬,明星梦驱使他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但是他们的选择目的是模糊的,他们对表演艺术的了解多半停留在对偶像的崇拜上,而对专业的真正内涵及其艰苦性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他们徒见成功之美,不知所致之由。

一、培养想象力、情景教学训练学生的表演基本功

表演专业学生进校时大多只有十四五岁,因为涉世不深,人生阅历浅,如何让他们去体味人生百味,用艺术形象去体现生活,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他们没有多少情绪、情感的体验,想象力显得较为贫乏,面对一张张木讷的脸,真好像见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针对初学者的表演教学练习,要求学生闭眼想象,想象自己有生以来最难过的一件事情。训练目的是通过学生想象将经历过的事情,作为信息输入大脑,慢慢的建立起对人生情感感悟的数据库。但是最开始除个别同学以外,绝大多数是说不出什么内容的,有的有经历说不出来,有的从来就没有类似经历。反之,能否在闭眼之后回忆并讲述愉快的事呢?回答仍然是没有。其实这并不奇怪,苦乐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苦难的经历难有快乐的感受,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在福中不知福”一说呢?又怎么会有“享受艰难”这一富有哲理的词语出现呢?如何将这些情感处于休眠状态的学生唤醒,这是老师们要迈出的最艰苦的一步。表演是一种对想象刺激的反应能力。如果学生连想象力都没有,又怎能谈得上反应能力呢?而想象力绝非凭空捏造,它需要以生活为泉源。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建立一种观念,养成一种习惯,对周围事物要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对触到之处要有挥之不去的记忆力,这是今后创作的源泉,是学生今后体验人物情感,完成形象创造的基础。

戏剧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的艺术,这就要求演员能够创造舞台角色形象,这一形象应该是既有准确内心体验,又有鲜明外部形体表现的人物形象。鉴于学生年龄尚处在少年阶段,要求他们如何准确的去体验人的各种情感是很困难的。如何开启他们的创作激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到生活中去,用生活这把尺子来衡量表演的真伪。

观察生活练习是训练演员表演基本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可强化训练演员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演员在捕捉各种人物形象特征,观察各种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慢慢累积生活素材,这是演员的起步。培养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训练自己在生活依据的基础上塑造人物,使作品能达到真实的反映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即艺术来源于生活。

为了遵循这一规律,我的表演课常常要组织学生下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到乡下去,最大限度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熟悉生活。到艰苦的地方去,让这些在甜水中泡大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他们想象不到的人民的生活,亲手干干农活,并在现场进行实地情景教学。我校2004届表演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经过长途行军后,来到四面环水的落雁岛。孩子们以前都是娇生惯养,较少有会做饭的,在此次活动中,我就安排他们进行野炊比赛,看哪一组能最先点火,最快把饭菜做好,并要评出最佳菜肴,最佳厨师等,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搭炉子、拎水、洗菜、捡柴,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此行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二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生活经验;三是回校后要做一个野炊的集体小品。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劳动的同时,也在留心观察,把各种各样的趣事都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在舞台上再现时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进行现场情景教学,事先在小树林藏了许多情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实实在在的任务“找情报”,就这样较好的克服了装模作样的虚假表演。赤脚在湖边沙滩上,感受与自然地亲密接触,检验平时在课堂上所做的与之相关的练习……

随着学生学习课程的逐步深入,在第二学年,我又带着学生来到革命老区红安,在田间地头、小河边、打谷场……进行了实地交流小品的教学,小品的内容也是根据场地条件即兴命题。如在一片山丘的树林中,我发现了一条干涸的河沟,有一人深,我马上把学生分成“敌我”两方,换上从学校带来的代用服装,分配角色,有吹冲锋号的、有卫生员、担架队,“玩”起了战争年代冲锋陷阵,送弹药的“游戏”大家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池塘边,我让原先在排练场做“河边相遇”小品的张、李黎、宋帆同学在真实的池塘边表演一遍,真实的环境使他们获得了许多宝贵、鲜活的感受,行动更有生机了,交流也自然了,现场还产生了许多灵感,小品也自然、生动、好看了。

在红安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打谷场、草垛边。当时有许多农民正在干活,我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和他们交谈,请教农民如何使用农具,随后让学生换上农村人的服装,演起了晒场之争,草垛边、长舌妇等即兴小品,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很高,大家都很投入,一个小品演完,还向一旁观看的农民请教,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了教室里难以得到的真实感受,开扩了视野,积累了生活经验,同时也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集体观念也大大提高。

通过几个阶段的下生活和现场情景教学,收获排练出了小品《晒场之争》、《草垛边》、《长舌妇》等有着浓郁农村生活的小品。

二、审美情趣培养,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最初同学们的入学动机各不相同,且有大部分同学不是出于对艺术的喜爱,而是中考成绩不好来的,文化底子薄,他们的第一位表演老师大概都是电视中的偶像。当娱乐小品充斥屏幕的时候,在同学们的作品里,在他们举手投足的表演中,你都能看到某些演员的痕迹。听到让人肚肠发痒的软绵绵台词,觉得他们还真有模仿能力。此时老师的任务是要给他们找到尚好的模仿蓝本,但是当前戏剧不景气,同学们观摩优秀剧目的机会很少,表演上的良莠一时难以鉴别,怎么办?记得有一个班在进入观察生活模仿人物,组织小品练习的时候,他们交的作业不是讨饭的就是算命的,不是行骗的就是偷窃的,总之,多是生活丑陋行径的大展览。不能否认这是从生活中观察来的真实事物,那么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他们编演出高品味的作品。我们又一次意识到了一个重要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比教他们表演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无论追求内心体验,还是推崇形式表现,都需要同学们有一个选择,粗俗还是高雅?这和同学们的审美观紧密相联。艺术人才,不是工业化方式批量化生产的产品,21世纪的戏剧专业人才应该各具特色,纵观每一位成熟的艺术家都有他擅长描绘的对象和生活,也都有他们习惯运用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这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文化修养、艺术观念以及美学追求甚至性格都有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种最终的“形成”,也是长时间有意无意选择的结果。那么从教学的角度设想,有没有可能使这些自然而然、有意无意的“选择”过程变为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过程呢?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发现、开拓并加以引导呢?为此,我们用了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进行教学:用名画、名曲、诗词、美文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用画家、音乐家、文学家的灵感来开启学生的智慧,于是一批画面小品、音乐小品、诗词名句小品、散文小品出现了。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品位增强审美能力,表演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再现名著片段单元。女生精读《简爱》,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完善自身人格。男生精读《悲惨世界》学会善良的品质,顽强的毅力,男人的责任感,懂得感恩。学生通过阅读,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加工、丰富、排练,并作为期中考试作品展现出来。此举意在加强学生精读名著后对人物的思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及把握,从学生自身条件来说他们与人物相差甚远,像让阿冉、沙威、简爱等人物是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在人们脑海中已有了鲜明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学生来扮演这样的人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们也知道摆在面前的困难和差距,所以更加努力用功反复排练,终于收获了几个很好的片段。学生们通过这几个阶段的教学,明显的感到他们有了长足的进步,品味和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生活中。课外书籍不再只是休闲杂志,看名著的多了起来,看电影电视不再是为了追星,而是以研究著名演员的表演和台词为乐。穿衣服不再是追赶潮流,从怪模怪样变得得体大方。可以看到同学们因受到良好的引导而发生的变化,阅读名著、提高品位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当演员自身发生质的变化,他的作品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深知教他们技艺的时候,不能忘记教他们做人。

另外,我们明显感到,学生在完成了以自我名义、在自己创造的规定情境中生活以后,还是难以完成舞台人物形象。这是因为缺乏功力,这种功力要靠基本功加实践的磨炼。为此我们又选取一些名著片段,让学生在作家规定的情境中去创造形象,因为这些片段都是表现人物心灵震颤的瞬间,对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极具挑战性,要达到作者对人物的要求,无论从内心体验到外部形体的选择,都必须把演员推到极致,学生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行,那种袭用港台蹩脚表演的习惯,表达方式流于一般懒于创作的状态,都会得到明显的克服,表演能力会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是飞跃。此时表现方法和内心体验能否真正有机结合,会得到检验。实践证明这个时候学生已经丢开了救生圈,开始了属于自己身心的创作过程。比如《日出》中的翠喜,《雷雨》中的繁漪,《家》中的鸣凤等,虽距离同学们很远,但观看他们演出以后,会觉得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离我们很近。

篇9

我有我无可救药的快乐和悲哀,我有我无可救药的小资情结。我不喜欢白色的东西,他们有着和他一样苍白的面庞和一双忧伤的眼睛。他说他会爱我的,但他爱了我三年之后的一个夏天走掉了,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至少我不用再担心会失去他,所以我很快乐真的很快乐。

我在每个白天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白领,每天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办公楼里整理我的文件和没完没了的材料、报告。只有在晚上我才是一个真正的自己,我喜欢到酒吧去要一杯白开水或威士忌不加冰不加糖一个人慢慢的喝,酒吧的小K是我的朋友,他说我喜欢的这两种饮料都是太极端的饮料,白开水淡得没有味道而威士忌则十分浓烈。我说,对了我喜欢极端,像黑色跟白色都是我喜欢的颜色。快乐或沉沦,幸福和不幸,其实它们的界线很模糊,你分不太清楚的。然后我就笑起来,笑得上不来气,小K不再看我,他说你把自己隐藏得太深了,我看不清你,我认识你三年了,但其实我并不认识你。我不再说话,他说得对,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我自己都不再认识我自己了。

小峰是我现在的所谓男朋友,我们只是寂寞所以相守着,其实我不爱他,对于这一点他很清楚。我早就对他说过。他于是吻我,他说我不在乎。是啊,对于一个只想得到一个女人身体的男人来说,只要他得到了,他不会在乎她的灵魂的。所以我们相安无事地在一起一年多了。小峰是一个清俊的男人,他有洁僻,所以他的一切都要求干干净净的。我曾说,没有女人会嫁给他因为他太喜欢完美。他不说话,只是拥紧了我,这一刻我感到温暖。他是一家外企的高级主管,工作起来通常会三更半夜,我不会陪他的,因为那个时候我通常在酒吧,他从不过问我的私生活,这是我们还可以在一起的原因。

小峰说我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单纯的女孩子,其实我早就不再单纯。从我第一次为爱肝肠寸断的时候,我就开始不再单纯了。而现在我可以去爱也可以不爱,爱情对我而言像一张扑克牌的两面可以随意翻转。我和小峰在家里的时候像一对夫妇但走在街上的时候又像一对陌生人,其实我们本来就不曾认识过对方。小峰和我时很温柔,然后他习惯性的拥着我。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是一块冰,虽然他这样和我在一起却不知道如何温暖我,然后他的眼睛里流出温暖的液体打在我的身体上。我沉默着不再说话,我知道我是一条流浪在外的船,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靠岸。 第二天,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南方的城市我还是不习惯,就像不习惯小峰的身体不习惯被一份稳定的东西固定在一个地方。我回到了北方一个我熟悉的城市,虽然这里冬天的风寒冷刺骨,虽然这里的春天有着漫天的黄沙,可是这里有我的初恋有我的童年。 我来到了野外的那个小小的坟墓,那里躺着一个小小的生命,那是我和他的第一个孩子,三年前在他走的第十天我抱着我的未成型的孩子来到这里,将它也将我的爱情一起埋葬掉了。 所以小峰会说我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女人,所以我的眼神总是寒冷的,所以我选择离开,因为我知道小峰无法温暖我,因为连我自己都无法温暖我自己。我是一个抱着冰生活的女人。

我站在一片荒野里,北方的风很猛烈地吹起我的头发,我突然就觉得自己飞了起来,也许有一天我的生命也会像这风中的落叶一样轻轻起舞。

我在一家杂志社找到了一份工作,这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好,漂泊惯了的我对于生活已没有太多奢求。在这样一个北方的城市,我的生活很平静,偶尔去喝一杯咖啡或是到一个人很少的书吧消磨我一个人的时光。我是孤独的,但是我至少不再痛苦。我一个人行走在深秋的北方城市,我一个人快乐或悲哀,这一次我突然就明白了张爱玲,突然明白了生命原来是如此的苍凉。 三十天之后,小峰来了,来到了这个曾被他称作永远不愿来的,有着恶劣天气的城市。他打通了我的手机,我很奇怪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行踪,因为我走时换掉了一切关于我的线索。他明显的瘦了,他拉着我的手说,跟我回去。那口气像对一个走失的孩子。我微笑地看着他不说话,就这样任他拉着我的手。你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子啊,让我爱到极致,他说。我放开手对他说,爱我到极致的人不是你。 然后我转身离开,我只不过想告诉他我不再爱他,或者说他无法再爱我了,因为我在这座城市里又想到了他,想到了五年前我的笑容和那个孩子。 又是三十天之后我接到了小峰的电话,他要结婚了,新娘是他刚刚认识了一个月的女孩,只不过他认为自己应该结婚了,一个星期后他将在这个北方的城市举行婚礼,他告诉我一定要参加,我在电话里淡淡地说那就祝福你吧,然后我挂了电话。

关于他的消息是在第三个三十天听到的,这是离开他五年后的一个秋天,他得了一种叫作肌肉无力的疾病,一个人慢慢地死去,没有任何办法也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就那样任自己鲜活的生命一点点干枯一点点死亡。三年前他知道自己的病,于是离开了我,他是想一个人面对这一切,承受这一切,他怕我承受不了这一切。我想起他离开时的绝决,想起那天落叶飞舞,那天残阳如血。我决定去看他,五年后同样的秋天,去看他。

他躺在床上,表情平静,我站在病床外面看着他,我还没有进去,我不知道他看到我时的表情,这一点我无从预料。我推门进入,他忽然愣大了双眼,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坐下来,他曾是一个多么健壮的人,可是现在面色苍白的躺在这里。他的眼神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深的痛楚,一如他离开的从前。但是这种神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的表情。你还是来了,并且是我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时来了。我不再说话紧紧握着他的手,我以为我眼泪早已不再了,可是这一刻我泪如泉涌。他轻轻用手擦干了我的泪水,知道吗?小姑娘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我以为我会就这样悄悄地一个人死去但我有点不甘心,感谢上帝,让我见到了你,我的小姑娘。我不再说话,就让这一刻停止吧,让这一切变成永恒吧!我在心里大声地喊,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换。 见到了我之后他的病情有了一点点好转,医生说是我的功劳,但我知道什么都无法阻止他生命的远离。他还是一天一天地憔悴下去。

在给他买补品的那条街我看到了那条婚纱,那是他要给我买的婚纱啊,我久久地站在橱窗的门外,看着那一袭白纱,想像着我穿上它的样子,想像他站在我身旁的样子。我要和他结婚!对,我要和他结婚!我很快买了那件婚纱,虽然用了我一个月的工资,但是我很高兴,然后我要告诉他我的决定。虽然这很难,但是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同意,一定。 我坐在他的病床前,静静地看着他的眼睛,那是一双很温和的眼睛,在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很多年前的忧伤,他显得很平静。我们结婚吧,我这样对他说。他的眼睛睁得很大,然后他不再看我,不,不可以,我不可以让你作这样的牺牲,我要走了请让我平平静静地走吧。他的眼角有泪水流出来。我替他擦干泪水,我们结婚吧,我已经决定了。他不再说话,他太了解我,我的决定决不会改变,而且我打开了婚纱的盒子。你看,美吗?我将裙子摆在身前给他看。他不再看我,你太任性了,你会后悔的。 没有他的同意我照样布置我的婚礼,对了是我们的婚礼。这个星期日,我要和他结婚。

我打电话给小峰,告诉他我不可以去参加他的婚礼了,我要结婚了!和那个我一直爱着的人。那是一个很晴的天,天空蓝得很忧伤,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要结婚了。我穿着婚纱和那个我爱的人一起走上红地毯。他由两个护士搀着,他很英俊,今天特别特别的英俊。我在他怀里无比幸福,虽然我知道他随时会离开我但是我不害怕,真的,因为有他在。庆祝我的婚礼的人大部分是医院的护士和大夫,但是在人群中我发现了小峰,他看着我眼神很复杂,我愣了一会,但马上恢复了状态。 三天后他走了,走得很安然,我在他的床边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他变冷了,我试图用体温温暖他可是他仍然是冷的,之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不伤心真的不伤心,因为我的眼泪已经没有了,只是心口有把刀在不断的绞着。我喜欢完整却避免不了破碎这是我的宿命。从那天起我就不再有快乐了。

篇10

关键词:园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专业成长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从憧憬美好未来的大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辛勤奉献的幼儿教师;从毫无教学经验的毕业生到有经验的教师。理想与坚持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园本教研的锻炼让我一次次接受教学的历练,在教研活动中不断进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一、一次教研中发现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承担了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园本教研验收中的教学活动展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准备这次的教学展示,我一次又一次地试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一句又一句地调整教师引导语。

本次选择的是一个大班歌唱活动《老鼠画猫》,在生活中孩子们都知道老鼠是最害怕猫的,但是在我们的歌曲中,小老鼠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大猫画成了不能抓老鼠的猫。由于歌曲与生活的真实现象有了颠倒,再加上歌曲的滑音和说白的处理使歌曲稚气十足、诙谐有趣,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够神气地表现小老鼠幽默诙谐的样子,通过谈话活动、形象的图谱和有趣的表演的形式,孩子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虽然有点紧张,但是还是把握基本环节。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学会了歌曲。幼儿在装扮后俨然一群活泼、诙谐、有趣的小老鼠,学着歌曲中的小老鼠神气得意地画猫。在说说、唱唱、演演、画画中,看似热闹的教学活动,却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及专家建设性的指导。

1.自我反思

在我的第一次音乐教学活动《老鼠画猫》中,我保持了较好的教态和亲切的笑容。但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每个环节的教学引导语、小结语都不是特别好,对于孩子的回应不够。在活动中,老师往往会担心孩子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便会告知孩子,导致教师说得多,孩子说得少的情况。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充分地思考,也没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不相信,也是对孩子的不相信。我反思后发现,要是在活动前能很好地与孩子互动,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做好适当的经验铺垫,在活动中注重自己的提问和引导语,是完全可以达到活动目标的。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孩子先说,再进行适当引导,最后教师小结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对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是一定的考验。

2.同伴互助

集体的智慧无限大。在活动后,同事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研讨,年轻教师忙着发现问题,骨干教师帮着解决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让我的教学活动尽善尽美。

(1)活动可以更加生动、富有童趣——既然有小老鼠画猫的故事,那就将故事形式贯穿始终,给整个活动赋予生动的故事情境。

(2)演唱形式比较单一——可以丰富演唱形式,如小组唱、分男女生唱、幼儿领唱、轮唱等多种形式。

(3)进行作品展示——布置一面展示墙,将幼儿的作品最后进行展示,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3.专家引领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第一次试教,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副园长给予了许多有帮助的建议和调整方案。

(1)活动效果主要是看孩子的表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很好地利用师生互动,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检验孩子是否学会,将重点落到孩子的表现上。

(2)活动中的教具、道具,都应该为活动增添色彩并起到帮助。教具、道具既然是为了歌曲表演,可以尽可能地选用色彩鲜艳的、滑稽、生动的道具,增添舞台效果。

(3)在活动中要注重整合的教育。教师要提高教学整合意识,很好地整合语言、美术、科学,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幼儿知道猫的胡须有什么作用,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想法,等等。

二、二次教研中调整方案——在实践中学习、探索

带着一次教研后的“自我反思”,同事的“同伴互助”,副园长的“专业引领”,我对本次音乐活动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与调整,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到活动延伸,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思考,反复推敲,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虚心学习,鼓足勇气,进行了第二次教研。

1.自我评价

同事、专家的评价及建议,在活动中给予了许多的帮助,从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看得出成效比较明显。

做得好的方面:

(1)在活动中注重了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主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关注个别孩子的表现。

(2)注重了引导语、小结语的语言表达,对孩子回答的回应做到了从多维度表扬和鼓励。

(3)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过程中随机应变,调整好心态。

(4)教态自然大方,整个教学状态比较放松,亲和力十足。

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学活动的准备可以更加充分,在活动前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经验铺垫,了解小猫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观察、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等等。

(2)在创编环节,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同伴学习,更加生动地表现小老鼠在画猫时俏皮滑稽的表情和动作。

2.同伴建议

(1)发声练习还欠打开——在音乐活动前的练声是为了保护幼儿嗓子及声带,教师在引导发声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结合本首歌曲的歌词与曲调,设计练声环节。

(2)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活动中,教师的语速有点快,需要稍微放慢速度,尤其是讲解、小结的时候一定要慢,要表达清楚。

3.专家指导

专家对我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点评与具体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1)活动要富有挑战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孩子带着挑战去接受、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到挑战和成功的喜悦。

(2)教学中的经验迁移。教师在教授学习内容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与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活动最后可以引发幼儿思考:如果不想被打败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打败猫?

(3)教师自身要投入。艺术活动要求教师自己要投入,要用十二分的热情和爱心带动孩子,要提高教师自身鉴赏歌曲的能力与品位,在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声音、动作、表情尽善尽美地表现音乐作品。

三、三次教研中凸显佳效——破茧成蝶促成长

如同想要挣脱厚茧的蚕,在努力挣扎和奋进后终于打破束缚,见到光明,化身美丽蝴蝶,展翅飞翔在一望无际的蓝天里。在同事的帮助和专家的建议下,经过两次教案的修改与调整,我鼓足勇气,带着满满的自信,带着大家的期许,带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园本教研示范课的课堂,在一次次挫败、一次次累积经验的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能力上的提升,还有对教学动态的了解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更增添了我对教学的热情,对学习的渴望,对探究的欲望,对成长的期望。

1.自我调整

(1)活动难点的修改——在两次试教之后,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学习状态对本次活动的难点进行了微调,将尝试创编小老鼠诙谐幽默滑稽的动作修改为尝试用表情、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滑稽可爱。

(2)教学策略的调整——在专家指导后,我思考着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让孩子觉得活动富有挑战的同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我觉得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去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应该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体验。抓住这点,我对本活动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让活动更加富有挑战性。

(3)教学评价多样化。——在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化、多元素、多方位的,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给予了更多积极、肯定的回应,同时从孩子的词汇、表达、想法、表现等多维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单一地重复他们的回答。

2.同伴点评

(1)发声练习很到位——教师能够很好地将故事情境与发声练习相结合,让孩子以唱歌比赛的形式,用歌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得出他们在活动开始就表现出很好的参与性,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教师能随机应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教师能够在幼儿发现问题时进行临时的调整,让幼儿先帮助自己的同伴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梳理和小结。

3.专业引领

在三次教研活动后,专家的专业引领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用爱筑造学习天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心、耐心、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热爱孩子,用十二分的爱心去呵护孩子的老师才是优秀的幼师。在活动中教师甜美的笑容打动了孩子、打动了家长、打动了大家,我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起看到教师用爱筑造的学习天堂。

(2)把看不见的音乐变成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快乐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运用了音画转换法、角色探究法、唱想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将看不见的音乐变成了看得见的音乐,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园本教研,促我成长

1.园本教研教我发现问题

“一课三研”的园本教研让我在每一次教学中发现问题,虽然是同样一堂活动课,在每次教研后都有新的感受与发现,关注的问题不同,落脚点不同,对自己的教学要求与期望也就不同。现在,我也利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问题与闪光点,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及亮点。

2.园本教研让我学会反思

三次教研活动,三次自我反思。园本教研让我学会了反思,及时发现了问题。只有反思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改进的想法和动力,才会不断激励自己向前进。在现在的教学中,我做到每堂活动课都有反思,总结优点,反思不足,及时改进。

3.园本教研让我虚心学习

集体的智慧擦出知识的火花。通过三次教研活动,我真正体会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性,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是大家给予了我帮助,让我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进行调整。专家引领我走向了更高的层次,让我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也传递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我更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例如:每次在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时,我都会记起那句“活动要富有挑战性”,我就会更加注重孩子知识经验的调动与培养。

4.园本教研促我专业成长

再好的理论只有投入实践才会收到成效。在园本教研的学习、探索、反思和成长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专业成长。在活动中,我更加注重对孩子的评价。例如:在社会活动《地球妈妈》中,我在每次提问后都会及时提醒自己“教师评价要多样化”,我会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是个知识渊博的小男孩”“你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你的语言表达真完整”等不同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回答。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逐渐提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我从未放弃。我坚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勤勤恳恳学好每一天,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我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将园本教研坚持到底,让园本教研成为促进自我教学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梯。

参考文献:

[1]于小霞.行走在园本教研的路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 蕖,等译.天津:天津出版社,2000.

[5]何桂香.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

[6]丽莲·凯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