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体,突然被诊断为传染病,而且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及隔离护理的时候,不仅要承受来自疾病本身的折磨,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传染病的传染源,对周围的人群造成了不可想像的危害。为了避免这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就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可人不能离开社会,需要有爱与归属感,需要与人交往与沟通,隔离治疗就是对这些权利的限制和剥夺,这势必在病人的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反差,出现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虽然合理治疗对传染病至关重要,但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当患者被诊断为患有某种传染病时,一开始都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自卑恐惧现象,立即在心理和行为上与周围的人群划清界限,出现消沉、不语甚至厌食,甚至觉得自我价值突然消失,自己是一个累赘和没有用的人,想与亲人和周围的人群沟通,但又怕把疾病传染给他们。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可想而知,缺少沟通给患者造成了不可想像的心理压力。而且大多数患者不能正确面对自己患病的现实,甚至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而患者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的疾病,调解自己的情绪就成了心理治疗的一个关键。针对患者这一共同的特点,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方案,对待他们要向对待自己亲人一样,陪他们聊天,医务工作者一定不能有嫌弃患者的思想,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经常来院探视病人,帮助他们正确认知疾病和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我们护理工作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及时给予调整。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理解,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关怀,护理人员要经常与医生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定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传染病并不可怕,讲清楚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隔离后的生活,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执行医务人员制定的医嘱,疾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的时间。
另外,因为传染病具有病程长,易传染,易反复,不易治愈的特点,所以病人在短时间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疗效及变化,这使病人极易产生悲观、猜疑甚至想放弃治疗等心理活动,给患者造成痛苦的原因很多而切复杂。病人因治病心切经常出现未经医生同意自己找偏方,甚至一些毒性较强的药物治疗自己的病,不但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反而给治疗增加了障碍甚至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有的时候,患者自己收集相关的疾病信息,查阅医学资料,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心理负担的加重,有的时候给医生的判断造成误差掩盖了病情,使治疗走了弯路。另外他们对周围的环境特别的敏感,揣摩医务人员谈话的语气及表情,关注各项检查结果及数值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临床上制定出比较严密的治疗方案,用较严谨的语言对患者加以正确的引导,耐心讲解传染病的特点及发病过程。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告诉患者家属要定时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语言交流,说话时不能交头接耳,语言要温馨,让患者知道家人没有忘记他们,而是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因为传染病患者被隔离治疗,社会交往少,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医患关系尤为重要,使患者知道医务人员是他们精神上的依靠。
因此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要让病人感到真诚可靠、温暖、可信、可亲、可敬。讲清楚医务人员做出某项决定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的,让患者乐观地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严格执行医生制订的饮食标准,饮食要定时定量,营养和热量的配比一定要均衡,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刺激,以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和猜疑,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疗,并且激励患者战胜疾病蔑视疾病,同时积极的去治疗疾病,最后达到完全康复。
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体系的基础。护理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沟通、理解、心理护理、具体的管理措施,形体语言技巧;传染性病人离开他熟悉的家庭、中断工作、改变生活习惯,进入病房,有的传染病人面临手术、死亡的威胁,心理负担加重,所以需要护理人员运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素质,高素质、高品质、崇高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传染病护理工作要操作熟练、动作轻巧、细致、利落、有条不紊,如静脉输液时进针要准、轻,使病人对你放心,这需要护理人员的爱心。日常工作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音容笑貌也体现护理人员的素养。护士端庄、大方、衣着清洁、语言和蔼,无意识中使病人产生亲切感。
篇2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系32-34W达高峰,并持续至分娩,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突然进入体循环中,以及妊娠期所增加的组织间液的回吸收,使血容量上升,于产后24~72小时后逐渐下降。因此,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为了提高产科质量,直接降低产妇死亡率,加强产后护理十分重要。我院收治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均母子平安出院,现将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注意休息
分娩后产妇予充分休息,产后72小时护理尤为重要,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避免刺激及烦躁,观察其临床征象,如头昏、胸闷、眼花、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防止心衰发生。
2
产后宜半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以免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增加而发生心衰。必要时给氧。
3 预防感染
注意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临产时宜用抗菌素,如青霉素一周或更长时间,防止心衰发生。
4 防止产后出血
减少子宫出血,亦为处理心脏病患者的关键,催产素最好肌肉注射,如需静脉应用,则宜将10n催产素加入5%GS液体中静滴,不可静脉推注,必要时予卡孕栓舌下含化。
5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监测心率,密切观察有无中毒现象,如恶心呕吐,缓脉等,服药前应测脉搏,如每分钟脉搏数在60次以下、发生脉搏不规则或骤然增快,应停止给药。
6 饮食
饮食宜给低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如有水肿应立即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
7 潜在诱因
注意有无诱发心衰的潜在因素,如重度贫血、上呼吸道感染,妊高症,产后发热,产褥感染,乳胀,过度疲劳,房颤等。
8 抢救的准备
病情恶化或危重患者,应严格卧床,头稍高,足低,禁止用力,以防发生心衰和突然死亡。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熟练其性能及其存放的位置,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9 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心功能1~2级的产妇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3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并指导家属如何进行人工喂养。
篇3
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这种状况,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治疗和愈后有极大的影响。本科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通过医务人员的细致观察及早发现病人的精神症状,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病人。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龄8~64岁;腹水型102例、巨脾型46例、侏儒型5例、结肠增殖型9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适当的心理护理,除了4例病人死亡,余均好转出院,病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2护理措施
2.1心理评估
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状况评估,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病人,主要通过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病人的整个住院期间。
2.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2.2.1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早期阶段
患者刚入院后心理恐惧、消极,急于探听自己的病情,担心难以治愈。此时医务人员应详细讲解晚期血吸虫病的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2病程中心理护理
这是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阶段: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耐心、热心、细心的关怀,取得其信任,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给病人心理支持。通过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给病人以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消极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
(2)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绪。由于晚期血吸虫病病程长,患者反复接受治疗、检查,且转归不理想,难免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随时随地与病人交谈,消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宣讲优秀的好转病例,让病人认识到自身对家人和社会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沟通应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的治疗经验、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增加信赖感,解除病人的疑虑;同时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病人认真配合。
(4)丰富病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组织病人交流联谊活动等方式使病人忘记病情的痛苦,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3康复期心理护理
(1)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患者的亲戚、朋友等经常来探视、看望病人,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2)加大国家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力度的宣传,减轻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担忧。(3)生活指导:无论患者是哪种类型的晚期血吸虫病,都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病人的生活、生产、心理问题,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靠“替代”解决,指导患者在调适好心理状态下,进行轻度的生产、生活自理,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篇4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53―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TH)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频繁,AIDS传播迅速,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疾病[1]。预防和护理AIDS是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现将针对我科院67例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7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19--52岁,平均33岁。已婚34人,未婚30人,离婚3人。经性传播者59例,吸毒共用静脉针头传播者7例,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者1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盗汗、腹泻、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经实验室ELISA法查HIV抗体阳性确诊。
1.2心理反应的分型:依据67例AIDS病人的心理反应,将其心理特征分为5期: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合作协议期、悲伤忧郁期、悲伤忧郁期。
2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2.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2.2愤怒发泄期 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怕被周围人遗弃。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2.3合作协议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2.4悲伤忧郁期 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2.5接受升华期 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3心理护理体会
AIDS一旦确诊后,患者不仅身体受到影响,而且心理方面也受到影响。社会上多数人歧视排斥AIDS患者(特别是性传播者)。疾病的严重症状、隔离治疗,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抑郁,甚至有些患者拒绝治疗,等待死神的降临。针对这些负性情绪,护士必须加强品德修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体谅患者,缩短距离,取得信任,帮助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2],让其从思想上接受AIDS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
3心理护理体会
3.1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3.2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向患者讲解心理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因倾述本身具有心理治疗作用[3],把压抑在内心的感受、想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精神得以轻松、愉快。同时以朋友的立场给患者支持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与病魔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真对待AIDS,积极配合治疗。
3.3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占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3.4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身体功能的进一步衰竭,应及时地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3.5重视家庭成员和亲友在其疾病治疗中的积极影响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相互关系。医护人员以身作则,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应该正确引导,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得过分难过,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使患者能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配合治疗。
4小结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一般的技术护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护理则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境况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接受的难易程度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总之,心理护理对AIDS患者是一种情感支持护理,对稳定病情,减轻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AIDS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也没有可预防的疫苗,唯一的办法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每一可能的传播因素,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制约人们的行为,阻止AIDS的传播[4]。
参考文献:
[1] 尹显贵・应对全球性AIDS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9,18(7):312
[2] 王玲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86,6(21):283
篇5
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心身疾病之一,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显的尤为重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现将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心理特点
1.1怀疑心理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平低下和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患者会猜疑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或无法救治而产生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反复询问,不愿接受现实,甚至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很多患者一旦知道患癌症后常惊慌失措,怀疑心特别严重,只要身上有点不适都会想到癌症转移。因此更加惶惶不安,食欲大减,严重失眠。
1.2恐惧心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恐癌心理,对癌症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是绝症。周围人们的紧张及过分的关怀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会使患者产生恐俱心理。感到癌症无法治愈,死亡即将来临,对躯体细微的变化过分敏感。
1.3悲哀心理由于病情的日趋恶化和放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对诊疗失去信心,常常表现出心情抑郁、悲哀和绝望,甚至产生了生不如死的念头。
1.4愤怒心理当患者对治疗难以坚持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会产生愤怒心理,情绪易激惹,责怪别人,对外采取攻击性态度。常常出其不意地向他人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出言不逊,有些患者甚至会产生报复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心理。
1.5求生心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发泄后,发现怀疑、恐惧是无助的,开始寻求奇迹出现。此时,患者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疗法或者偏方,治愈自己的病。
1.6绝望心理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积极”治疗,花了不少钱,身体消瘦,癌症并不见好转,甚至更重了。患者陷入极度悲观绝望中不能自拔。复发患者的绝望心理比初发者更为深沉。恶性肿瘤到晚期时,患者体质较虚弱,情绪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治疗失去信心,有的还采取过激行为,如自杀等。
1.7孤独与被排斥的心理癌症大多为慢性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易出现苦闷、心烦、自卑、情绪不稳等孤独症状,患病后患者的自尊心增强,依赖性增加,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这时候如果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给予的关心与支持不够,患者极容易产生孤独与被排斥的心理,感觉到心灰意冷。
1.8渴望被尊重与重视的心理大多数癌症患者最突出的心理要求就是被尊重和重视,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恭维、服从于他,老年患者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百依百顺,稍有半点不如意,便不高兴或大发雷霆。[1]
2心理护理
2.1解释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主动解释病情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解释应注意技巧和方法,既要尊重患者人格,又要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鼓励和安慰虽然给患者作了详细而又人性化的科学解释,但有些患者仍心存疑虑、悲哀和恐惧,特别是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情绪会出现波动,应及时给患者鼓励和安慰,疏导不良的情绪,令他们振作精神,增强信心。鼓励和安慰要诚恳热情,方法合理、科学,着重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3采用心理干预方法
2.3.1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又称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这种干预能够增强患者的心理平衡调节系统的机能,增强患者对心理紧张状态的承受力,促使他们克服那些错误的、有害的负性心理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广义的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及心理情绪调节。
2.3.2行为训练疗法行为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应激和躯体症状,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通过行为疗法,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前提高了,机体总体的生理功能较前得以改善。具体为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制订活动计划,帮助患者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和减轻对放、化疗的恐惧,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2.3.3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干预方式是通过矫正患者的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减轻对病情的无力控制感和无助绝望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提高其应对技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告诉患者如何识别这些负性想法。一旦患者能够学会识别这些认知错误,下一步便是指导患者和纠正他们。
2.3.4团体性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社会孤独感,召集病人座谈,以典型病例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进行癌症诊疗常识、防癌知识、指导患者如何面对治疗带来的不良反
应等健康宣教,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既有益于被帮助者感受到他人的支持更有益于提供帮助者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5家庭支持疗法当成员遭受病痛成为患者时,家庭成员可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来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需要配偶或家属的协同参与。一方面是作为治疗医师的合作者,帮助督促和观察患者,强化和巩固其有效的心理应对技巧;另一方面,促进和改善夫妻间的沟通,解决有关癌症所引起的婚姻的消极情绪,提高免疫功能。
2.4疏导与保证部分患者知情后精神会受到严重打击,陷于极度的恐慌、愤恨、抑郁之中。护理人员不要立即给予劝解,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疏导,给患者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充分尊重、理解、谅解、宽容患者,告诉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减少探视人员。待患者情绪稳定后,我们再给予热情关怀、正确开导,对检查和治疗可做出患者能够接受的有限度的保证,使他们能面对现实,保持最佳的情绪,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增强患者战胜治疗病痛的信心主要是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激发求生的信念。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可鼓励患者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让身体受到直接锻炼,进而唤醒患者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语言刺激异常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异常低下,因此,护士应注重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保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处处理解和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7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安静、舒适、清洁的环境,协调促进病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患者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融洽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休养与康复。
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心身间的相互影响以致于形成恶性循环:肿瘤的诊断消息情绪反激(焦虑,悲愤,忧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加重情绪更消极[5]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解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免疫功能,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配合心理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彩霞.老年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09,18(5):1332134.
[2]张伯源.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肿瘤,1999,8(8):3512352.
[3]张萍华,张桂青,鲁谨.癌症病人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J].全科护理杂志,2009,7(1):2042207.
篇6
【关键词】 外科病人 术前 心理护理
1 影响手术的不良因素
1.1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的量增加,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1.2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细菌、病毒、过敏物质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上升。
1.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休息、食欲、睡眠质量下降。
2 外科病人术前心理特点
2.1患者急性发病,缺乏思想准备,使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致病人术中晕厥、胸闷、心悸等。
2.2对疾病的畏惧,病人惧怕手术引起疾病,尽管现代手术基本上达到无痛要求,但手术会造成机体的创伤,对患者来说,是既渴望又惧怕的事件,由此产生应激,影响血压、心率变化。
2.3手术是否安全,病人恐惧身体的暴露,要承受麻醉剂不愉快的副作用,更惧怕手术会使自己重要功能丧失,术后的伤残缺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恐惧手术会夺去自己的生命。
2.4恐癌症,担心自己患上绝症,精神紧张,有恐惧感。
3 手术前心理护理
3.1护士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及时评估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心理问题:①夸大手术的危险性②不理解麻醉的过程③不知道疼痛的程度④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
3.2护士要理解鼓励病人,允许其表达疑虑、感受,并给予发问的机会,护士要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运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除顾虑,使病人坚信能够承受手术。
3.3向病人介绍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和术后可能要用的各种引流管和监测仪,使病人减少对各种器械的恐惧心理,或让治愈患者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消除害怕和不安,使其乐意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
3.4对急诊病人常需紧急进行手术,神志清者应给予更多的安慰,并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3.5癌症病人尚需消除其恐癌心理,或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必要时逐渐的告知病人真实的病情。
3.6护士应具备较好的医疗道德修养,对病人要有职业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信赖,改善病人的心理,有效解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74―01
1 临床资料:
观察我科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2800例手术病人,男1800例、女1000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75岁,手术种类涉及脂肪瘤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活检术、包皮环切术、异物取出术、外伤清创缝合术等。
2 存在的护理问题
2.1焦虑、怀疑:2380例占85%,多数病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手术怀有神秘感,对手术成功与否表示怀疑,担心手术并发症,还有部分病人怀疑自己的肿块是恶性,担心预后不好。担心手术留疤痕影响美容。
2.2恐惧,紧张:2100例占75%,。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大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的心理,尤其是第一次做手术的患者,其心里反应尤为强烈,此种心理活动,均使病人产生较明显、强烈的心理应激反映,引起其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变化,如面色苍白,肢端发冷、出冷汗、晕厥等症状,直接影响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其中最多的是怕疼痛,特别是年龄小的和女病人,甚至要求多用麻药,有的还要求全麻以减轻术中疼痛。
2.3缺乏安全感:1960例占70%,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场所,是人们不愿意来又不得不来的地方,所以病人进入医院大都是担心、害怕。需要安全感,希望尽早得到诊治,希望最好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只有这样才能放心。
2.4依赖心理:多数病人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缺少积极主动的配合。
3 护理措施:
3.1术前主动热情接待病人,通过交谈了解病人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年龄等。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语言向病人交代术前应做的准备及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告知病人手术医生经验丰富,不必担心。对于开放损伤的病人,立即迎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力,视病情给予相应的处置,如压迫止血、止痛、简单固定等。医护人员热情的态度,熟练准确的操作,是消除病人紧张心理的最好办法,使之产生安全感,主动配合手术,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2术中护理:为病人准备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让病人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手术。手术过程中,病人最怕的是疼痛,疼痛常伴随消极情绪。因此有效的交谈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肌肉牵拉引起的疼痛,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我们护理人员可以握住病人的手,或抚摸病人额部,让其做深呼吸,尽量放松自己,减轻其恐惧感。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在不违背无菌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让家长陪伴,可讲他喜欢的童话故事等。
3.3术后护理:
及时告诉病人手术的效果、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解除疑虑心理,正确对待术后康复程度。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复查,伤口如有红肿及时就诊。互留联系方式,便于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困难,便于及时给与帮助。饮食方面一般不受限制,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促进组织细胞增长、修复及愈合。
通过观察和了解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里活动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心里护理使病人由被动接受变主动配合,使手术顺利实施,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手术质量,融洽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雪莲 门诊小手术病人的心里护理
篇8
【关键词】第一次发病的慢性乙肝;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29-02
我科收治100例第一次发病的慢性乙肝病人,由于社会上对乙肝存在着误解,他们常常产生恐慌、自卑等心理,遭受的心理伤害甚至大于乙肝本身对身体的损害。第一次发病的慢性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通过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认识,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00例第一次发病的慢性乙肝病人,平均年龄24岁。其中男75例,女25例。乙肝携带病程10~15(平均17.5)年。
1.2 护理方法:针对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1.2.1 希望医护人员为其保守隐私的心理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对于环境和人群有一定危害。乙肝患者应避免可能引起感染别人的各种行为,如献血、自己的污染物,一定要妥善处理[1]。第一次发病的患者,大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由于乙肝病除了专业医疗人员,社会上的人并不十分了解,有惧怕歧视心理,乙肝患者不愿让同事及亲朋好友知道自己患乙肝,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医院应当为患者保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1.2.2 渴求医治和对亲人的依赖心理:患者正值年轻,面临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极度渴求医术高明的医护人员为其治疗,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心[2]。由于身体病弱,生活工作能力下降,希望得到家人照顾和陪伴,盼望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我们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做家人思想工作,满足了病人需要。
1.2.3 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不接受心理:乙肝是一种传染病,需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传染病流行,也是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的需要。病人在受到各种隔离措施的限制后,往往不愿配合,易产生抵触情绪。通过耐心讲解消毒隔离的重要性,病人欣然接受。
1.2.4 缺乏耐心和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第一次发病的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够,治疗一段时间病情好转后,病人往往认为无需巩固治疗,不想再继续耽误工作,不听劝慰急于出院,结果没过多久,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通过健康教育,病人稳定了情绪。
2 结果
通过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病人都能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与护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心理护理在第一次发病的慢性乙肝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反复发病,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均具
有重要意义。
3护理体会
3.1 首先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病人入院后,应热情接待,细致、耐心地介绍病区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目的和意义。护士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必须以诚相待,通过良好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采取开放式谈话,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耐心的将病人所需要的信息反馈给病人,承诺为其保守秘密,让其感觉到护士是可以信赖的。通过交流,病人已适应环境,情绪稳定,对新环境和医护人员有信赖感,安全感,亲切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2 加强护患沟通,实行个体化护理:为病人做健康教育,讲解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治疗、护理、性生活的注意事项等,全面正确评估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沟通时,尊重患者,要有针对性,有耐心,态度温和,有礼貌,向他们说明在用药方面,医生会尽量选择一些经济而有效的药物,以减轻经济负担。交流时注意讲话方式,语言简单明了,说话口气缓和,吐字清晰,便于记忆,对需要配合做某些检查、治疗时,要详细交待,交流时对性格固执不能接受者不宜勉强,要循序渐进,多作说明和解释工作。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
3.3 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对第一次发病住院的慢性乙肝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奉献,乐意为病人服务,有不怕被传染的牺牲精神及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还要有高尚的文化修养,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沟通技巧,娴熟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习国内外一些新的治疗护理措施。
3.4 积极取得家属的配合和社会的理解:鼓励家属多探视病人,向病人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健康防护知识,向他们说明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和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只要掌握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正确执行,是可以预防传染的。只有家人与病人多交流,让病人对家里情况和外面的世界有一个了解,减少心理的牵挂,如不能来访,可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使其注意力不再局限于疾病,轻松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龚光梅.再住院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8,3:79
篇9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99-02
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必须及时给予抢救和护理,以迅速缓解患者病情。笔者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83例急性左心衰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83例均符合《内科学》(第七版)中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1]。83例患者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35~82岁,平均(47.3±11.2)岁。83例患者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者23例、有风心病者34例,有高血压者11例,有病毒性心肌炎者4例,有扩张性心肌病者11例。83例患者有明显诱因,其中肺部感染诱发24例,劳累过度诱发11例,情绪激动诱发14例,停用药物诱发13例,输液过快8例,心房纤颤诱发11例,其他感染2例。83例患者均表现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咳痰、气促、脉速、双肺湿音等症状及体征,患者咳嗽尤以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
1.2 急救措施
1.2.1 一般急救
使患者保持端坐位或半卧位,且两小腿处于下垂状态,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可在患者背后放一支撑物,以免患者体力负荷过重。对部分精神萎靡、体力不支患者加用护栏,以免患者坠床而发生危险。入院同时立刻给予吸氧治疗,氧气流量以每分钟4~8L为宜。对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患者可给予吗啡、杜冷丁镇静治疗。
1.2.2 抗心衰急救
立刻给予患者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可给予患者西地兰静脉注射,剂量为0.2mg~0.6mg;给予速尿300mg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同时还可给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静脉点滴以扩张血管。此外,积极控制患者诱因,纠正患者电解质等平衡失调,纠正患者心律失常,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及抗感染等。
1.3 护理措施
1.3.1 病情观察
少数患者发病急骤,但大多数患者通常有突发胸闷、发绀、大汗等早期症状,可加强护理巡视、病情观察以早期发现早期给予抢救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急性左心衰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度、颈静脉有无充盈、两下肢有无水肿、有无少尿无尿等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时了解患者心肌有无缺血、有无心律失常等征兆,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线索。
1.3.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在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后,应加强对急性左心衰病人的用药护理。如吗啡静脉推注,应在8分钟~10分钟内完成,且不能太频繁应用,每天总次数不超过3次,每次至少间隔15分钟,且用药期间应监测患者血压。同时对伴发肺水肿、颅内出血或有慢性肺疾病患者禁用吗啡治疗。对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患者,则应在含服前进行血压测定,当患者收缩压在90mmHg~100mmHg以下时可停止含服。患者尿量情况对利尿治疗起着重要指导作用[2],应用利尿剂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多少,为临床大夫调整利尿剂用量提供依据。给予西地兰治疗中,护理人员测定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情况,如用药前患者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则不能再继续用药。
1.3.3 饮食护理
做好急性左心衰病人饮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宜少量多餐,晚餐最好八分饱,且禁忌过饱,以防夜间出现心功能不全。饮食中应富含膳食纤维,预防大便干燥,从而避免用力大便所致心脏、胃肠道负荷加重而诱发心脏、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患者忌食高脂高盐及刺激性食物,并应戒烟限酒。
1.3.4 心理护理[3]
急性左心衰病人多数有恐惧心理,故抢救治疗中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诉说,并耐心倾听、细心开导,以缓解其恐惧情绪。同时可通过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帮助患者自我调整情绪。
2 结果
8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上述急救与护理外,患者心衰获得快速纠正,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等也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恶化或死亡。83例患者从急性左心衰救治到症状缓解所用时间为20min~18h,平均(1.2±0.2)h;患者住院时间为5~12d,平均(7.2±1.0)d,且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属于心内科急症,其临床抢救主要包括保持正确、给予吸氧镇静等一般急救方法及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急救措施。在抢救过程中,主要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从本研究结果来看,83例患者心衰症状均迅速缓解,且抢救成功率达100%,这充分说明在积极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抢救护理,可迅速缓解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篇10
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追溯《内经》虽无心悸(惊悸、怔忡)一类的病名,但已经有了类似的记载。
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部著作中,才正式提出了悸与惊悸的病名。
认为主要原因是由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因素引发的。西医认为其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1 悸动不安
保持病室环境清静,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到病情缓解后再适当活动;心慌气急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3~4升;观察心率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出现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早搏,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病人心慌不适时,给予针刺神门、内关、通理等穴,留针15~20分钟;用西洋参泡水代茶频服,以补养心气;注意饮食调养,指导病人进食大枣、莲子、百合、龙眼肉、山药、猪心、甲鱼等补养气血之品。
2 夜寐不安
了解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睡眠质量;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烦热汗出者,衣被不宜过暖。
睡前保持情绪稳定,不易过多交谈,不看紧张、刺激性书刊,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耳穴埋籽,取神门、交感、心,每予睡前按揉3~5分钟,或睡前用热水泡脚及按摩脚心5~10分钟,以宁心安神;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l小时可吃莲子百合红枣汤l小碗或热牛奶l杯。
3 胸闷、心痛
针刺神门、内关,留针15~20分钟;遵医嘱给服三七粉1.5克,或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粒,或丹参滴丸10粒,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并观察、记录药后效果及反应,同时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3~4升;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脉象、血压等变化。若见口唇青紫、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及时报告医生,作好抢救准备;保持大便通畅,便时切忌努责,以防发生意外。
4 潜在皮肤受损
肿甚者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涪卫生,忌搔抓,各项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皮肤感染;根据病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控制进水量(每天应小于1000毫升)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体重、腹围1次;观察骨突出的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人翻身,每2小时1次,受压部位给予1%当归红花液按摩,每日2~3次,或给予睡气垫床。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5 潜在厥脱
- 上一篇:初一地理教学任务和要求
- 下一篇: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