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自筹工程资金会计核算现状
(一)自筹工程资金没有归口核算。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是适用于基本建设和营房大修的资金,按照规定应归口在“基本建设费”科目统一核算,对于个别没有上报审批的营房维修项目也可在“营房管理费”科目核算。现在实际情况是建设单位按照经费性质的不同分别在相应事业经费科目核算,用于油料设施建设的在“油料管理费”中核算,用于道路建设的在“军事交通费”科目中核算,用于训练设施建设的则在“训练费”科目中核算等等,还有的单位直接在“家底”经费中开支或预算外科目中核算,未能根据年度预算或相关批件将事业经费转入“基本建设费”科目,没有统一归口核算,这样不能对工程建设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和考评,不能反应一个单位年度工程建设的全貌。(二)竣工结算不够规范。有的建设对没有达到审批上报的自筹工程项目,就凭工程预算和施工单位发票或收据,无工程量记录和其它资料,没有经过工程结算审计,直接报帐;还有的单位只有发票或收据,再无其它资料;有的单位连质保金都不预留,工程结算算还不够规范。(三)使用科目较多,造成核算科目无法平衡。在这里要分建设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分别说明。一是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会计核算情况。第一种情况,建设单位在上交本年度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记入“暂付款”科目,在收到上级拨入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则在“拨入基本建设费”科目核算,在上级下达自筹工程建设资金预算或决算时,就不知道怎么去平衡“暂付款”科目了;在上级不下达自筹工程预算或决算时,则“暂付款”和“拨入工程建设费”两个科目不能直接平衡。第二种情况,建设单位上交资金时在“暂付款”科目核算,收到上级拨入的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冲平了“暂付款”科目,在上级下达工程预算或决算时,预算或决算记不了帐,因为记帐了,“拨入基本建设费”科目平衡不了,必须违背正常帐务处理办法,进行倒帐才能平衡。第三种情况,上交自筹工程资金时,根据年度预算将有关经费转入“基本建设费”科目,并通过此科目上交,上级拨入经费时,记入“拨入基本建设费”科目,但是会计处理没有统一规范,当上级不下达决算或预算时,不知怎么去平衡“拨入基本建设费”和“基本建设费”科目。二是上级管理部门会计核算情况。第一种情况,在收到所供单位交来、再向上级交纳、再收到上级的拨款及再向下级拨出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都通过“暂收款”科目核算,此科目是平衡了,但在收到上级下达的预算或决算时,则本级无法以预算或决算记帐,也不能对《工业审计与会计》2014/1工程审计下核销,只能把决算文件当成一个暂收款的附件,不能启用“拨入基本建设费”和“基本建设费”、“拨出基本建设费”等科目对自筹工程建设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如果将此预算或决算记帐,则本级“拨入基本建设费”和“拨出基本建设费”科目又不能直接平衡,还会造成上下级拨入或拨出的科目帐目对不上。第二种情况,在下级交来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记入“暂收款”科目,对下拨款时记入“拨出基本建设费”科目,在对下达决算或预算时,就会造成“暂收款”和“基本建设费”科目不能直接平衡,要想平衡,只能将这两科目进行倒帐。这样,帐务处理又不符合要求,仅是平衡帐务而已,没有实际意义。第三种情况,收到和对下拨款都记入了“暂收款”科目,在上下级会计核算办法不一致时,下级要求上级下达预算或决算,则本级“拨出基本建设费”和“基本建设费”科目就不能直接平衡了,要想平衡,本级预算或决算只能不记帐。总之,自筹资金核算帐务处理方法不尽相同,而且不符合帐务处理的要求。
二、自筹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针对上述自筹工程资金会计核算帐务处理比较凌乱的状况,在处理自筹工程资金会计核算时,要严格按照军队会计核算的要求处理帐务,并对竣工工程结算文件要认真审查,做到资料齐全,按照施工队伍设立明细科目,按照工程预算预付工程款,并要求预留保质金。对已经上交的自筹工程项目,上级管理部门要下达预算或决算,利用“拨入基本建设费”、“拨出基本建设费”、“基本建设费”等科目组织会计核算,确保自筹工程建设费帐务处理进一步规范化。(一)建设单位自筹工程资金核算办法。建设单位根据当年预算或相关批件,将有关经费转入“基本建设费”科目,然后上交,利用“拨入基本建设费”、“拨出基本建设费”、“历年经费结余”等科目进行全程核算,其会计分录如下:1、根据当年预算或相关批件,将有关经费一次性转入“基本建设费”科目,并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弥补经费”栏反映。借:历年经费结余—明细科目在关事业经费科目贷:基本建设费2、根据要求,上报自筹工程特殊项目审批单、申报表及验资表,同时将自筹资金上交。借:基本建设费贷:银行存款3、工程开工后,向上级申请工程进度款,上级接到申请后下拨自筹工程资金。借:银行存款贷:拨入基本建设费4、工程开工后,根据预算预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借:拨出基本建设费—按施工单位设立明细贷:银行存款5、工程完工后,工程项目经上级结算审计后,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并报销偿还,付完剩余工程款,按照规定预留保质金。借:基本建设费贷:拨出基本建设费—按施工单位设立明细银行存款暂收款—质保金6、年度终了,上级下达工程建设预算或决算借:拨入基本建设费贷:基本建设费7、由于项目变更,导致工程建设超支,由“家底”经费或其它事业经费进行弥补(如果节余,转入“家底”或事业经费,借:基本建设费,贷:历年经费结余或有关事业经费)。借:历年经费结余—明细科目有关事业经费贷:基本建设费(二)上级管理部门自筹资金核算办法。当下级通过银行交来自筹工程建设资金时,记入“基本建设费”科目,通过对下拨款和下核决算进行会计核算。1、收到上级交来的本年度自筹工程建设资金借:银行存款贷:基本建设费2、对下拨款借:拨出基本建设费—供应单位贷:银行存款3、年度终了,对下下达预算或决算借:基本建设费贷:拨出基本建设费—供应单位这里要说明的是,下级单位上交经费时之所以通过“基本建设费”科目核算,是为了上下级核算一致,因为上级管理部门要对下下达预算或决算,必须将在关经费记入或转入“基本建设费”的贷方,才能下达预算或决算。上述自筹工程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仅是本人的一点工作总结,可能还有其它好的核算方法,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摸索和探讨,会总结出一套自筹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方法。
作者:张万斌张海钧单位:内蒙古军区后勤部财务处
篇2
水利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对象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核算的重点是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中,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项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一些费用项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这些新增项目的会计核算问题应予补充完善,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如新增加的项目建设管理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等。若在“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中同建设单位经常费合并核算,则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实际工作中,有的在“待摊投资”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项目建设管理费”单独进行核算,但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又涉及合并到“待摊投资”的哪一个项目中的问题。另外,前期工作统筹费、定额编制管理费等都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的制度改变后,对应的会计制度也要有相应明确改变后的会计核算问题。
因此,建议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
①“待摊投资”的二级科目按概(预算)项目设置,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将相近的费用合并填入财政部的格式决算报表中,在编表说明中作详细说明;
②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已明确的“待摊投资”二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没有的待摊投资项目全部记入“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在反映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应详细分开,或设置其他待摊投资辅助核算;
③《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的待摊投资项目完全按照概(预)算项目及时修改,做到完全对应一致。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才能既做到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又能符合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的要求。
篇3
基本建设是指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运动,即建设和购罝固定资产 的经济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重建等,具有活动涉及面广、 投资大、建设过程周期长等特点。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工作应分为基本 建设财务管理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执行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 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管和考 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基本建设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建设单 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核算和监管,借以提高经济效益的 管理活动。建设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资金及资金运动。
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对基建资金从筹集到使用的全过程及 其体现的经济关系进行反映、监管和控制的过程",建设单位广泛存 在重建设、轻财务的意识。在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削弱了财务部门对建设资金的监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
1.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任何事情制度是根本、是保障,现 在很多建设单位都是临时的机构,比如各种筹建处、指挥部等。成立 之初工作千头万绪,更多的经历是放在工程建设上,而忽视了财务管 理制度的建设。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处理随意、不规范、手续也不完 备,使基建工程管理大大打了折扣。
2. 基建财务人员思想上认识不足。不重视财务管理不仅是财务人 员甚至有些部门领导均不重视,思想上不重视导致行动上无力。财务 人员心理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只知道埋头算账,不能 主动投入到资金筹集、概算、招投标、合同谈判等经济活动中,使财 务只有会计核算职能而无财务管理职能。
3.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和业务培训。很多建设 单位的会计都是原单位会计兼任,财务人员本身对基建财务管理规定 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不熟悉。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执行 制度不是得心应手有一定难度,只能是干中学,导致在具体业务操作 过程中有许多模糊和把握不够的地方,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
4. 基建财务管理与工程严重脱节。财务管理必须渗透到工程管理 的各个环节,而绝非只顾算账不管其他,监管资金的使用绝非空话而 应落到实处。目前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在基建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 单位财务部门未能有效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决策,招标及合 同签订等前期工作,基建财务事前控制管理和监督职能未得到发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参与工程施工和管理,基建财务事中控制 和监管的职能未得到发挥,忽视财务人员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本起不 到控制和监管的作用。工程建完后未能参与工程结算及资产交付,监 管也不到位。
5. 审批程序不规范、支付依据不足。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审批 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即使有规定也形同虚设,根本不去遵守。存在的 问题有建设资金多头开户,很多银行为拉存款,多方联系。而按建设 资金的使用要求必须是专户存储,不按合同规定和工程进度付款。支 付环节上只有施工方签宇,而无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相关职能部 门签宇,工程付款结算无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
三、基本建设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基础,财务管理是 保障。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做好了,就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提供建设项 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上去 了,又能保障会计核算质量的稳定提高。目前现实的工作中基建会计 核算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对基建财务会计核算认识不足。从思想上轻视基建财 务会计核算。很多时候对基建会计的会计制度、规章、会计处理办法 不够熟悉而又不去认真学习了解,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处理业务,
不能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
2. 会计科目设罝不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基本建设会计科目的设 罝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按照企业日常核算的形式来设罝科目。基建 单位会计科目只设到二级,根本无法分清核算的明细,不能起到曰常 监督建设资金的具体去向。还有的会计人员在待摊投资科目上的明细 设罝不够具体,导致后期施工结算分摊成本时无法分清具体项目,造 成成本混乱不清晰。
3. 不以批复工程概预算为基础建账和进行明细核算。不按批准的 建设内容标准进行会计核算,超概算使用资金、外借、挤占、挪用、 截留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设成本不实,资金管理上问题很多。工 程结算上对各施工单位的债权、债务多头挂账,因为没有及时核对而 出现重复付款。
4.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建会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 失,导致会计监管无章可循。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重视基本建设预算 审计,又由于担心严格的审计会影响以后建设项目的拨款,所以只流 于形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在资金的收入支出上以及资金使 用的效益上均没有审计监督或者监管不到位,给项目资金管理上带来 重大损失。
四、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对策
1. 高度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建设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财务管 理工作,为财务部门人员真正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和条件。 广大会计人员也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承担起会计法赋予的责任, 自觉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依靠自身优势,做到想管、敢管、善 管,真正起到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评价的作用。
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财务 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 工程价款结算制度、物质采购管理制度、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费用报 销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财务 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保障。
3. 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 心,资金是基建项目得以顺利建成的命脉,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 之重。财务部门应全面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益,主要是从以 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基建经费专户专管、专款专用、减少拨款 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拨款中间环节缩短拨款周期,防止截流、挤占、 挪用建设资金。二是严格以合同规定或工程需要付款,严把资金拨付 关。工程款的支付必须严格依据施工合同,根据进度,审定的工程量 和批准的额度,依据事先制定拨付工程款的程序付款,杜绝领导拨款 随意性。三是留足质量保证金,严格执行支付结算规定,工程项自购 材料,设备付款必须使用银行转账,不得用现金支付。四是财务管理 是综合性极强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人员要积极介入到项目的各个阶 段,财务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沟通,通过例会制度使两 者之间信息共享,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建立强化建设项目 的财务会审制度,主要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财务会审制度,定期 对各项目的财务管理或财务核算工作实行量化考核。
4. 加强基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基建财务会计核 算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广泛,核算的工作量大。广大的财务人 员应多渠道多形式的加强业务培训。此外财务人员也应加强法制观念 和企业道德观念,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带头模范执行各种法律、法规 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及归档工作,准确报送各级部门要求 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篇4
(一)财务部门全过程参与,宏观掌控项目的总体核算框架。
财务部门从项目的规划论证阶段开始,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投资项目的立项、可研、初设等编制工作,在前期充分了解项目的投资内容、金额及建设方式,为以后按照概算批复有的放矢地进行项目核算奠定坚实基础,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提高基建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
基本建设单位应加强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除学习相关基本建设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外,还应了解一些建筑学、工程造价学、工程预算学等与建设内容相关的知识。
(三)进一步明确基建会计的制度和规定,必要时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原则。
随着投资体制与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基建单位财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新的办法或解释,对一些基建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说明,使基建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相关制度未出台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不妨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进行处理。
(四)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加强会计人员对《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思想上重视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做好基本建设的基础核算工作。做到科目使用准确、原始附件规范完备、项目设置合理,投资项目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无误。
(五)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内部控制。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是资金管理,建设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督及使用负责,按职责分工落实建设资金的监管,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相互制约,资金流出和实物建设由不同部门负责。
二、小结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并账;建议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改革陆续开展,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会计核算、资金运转、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财政部新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出台了新的核算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至少按月并入事业单位“大账”在建工程和其他相关科目进行反映。因此,目前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原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只是在会计期末将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会计数据并入事业单位“大账”。
一、改革前后基建业务会计核算的比较
1.改革前基建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
我国199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业务遵循《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独立编报基建会计报表。基本业务核算内容及流程:收到财政和自筹基建拨款时设置“基建拨款”科目核算,并按资金来源不同设置“以前年度拨款”、“本年预算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本年其他拨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事业单位支付工程款、购置基建所需设备时,分别借记“预付工程款”、“设备投资”等科目,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款时,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贷记“设备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建设单位发生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和监理费等待摊投资时,借记“待摊投资”明细项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竣工验收结算后,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实际成本,结转应分摊的待摊投资,借记“交付使用资产”,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相关科目。建设单位年末按财政部门要求编报基本建设财务报表,已完工结算项目形成的“交付使用财产”科目余额在年度财务决算批复后,于下一年年初与资金来源对冲,借记“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贷记“交付使用资产”,同时,在事业单位“大账”上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由此可见,原有基建会计核算一方面是为了记录了反映基建业务的全过程,另一面是为了满足财政基建经费的管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之所以独立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下,基建经费与事业经费拨款尚未实现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2.基建并账的主要做法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原《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但要将基建会计核算的账户余额与事业单位“大账”合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基建套帐相关科目在2012年12月31日的余额如何记入“大账”的衔接问题;二是年度内日常会计处理问题。
具体做法是2013年初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在“大账”中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的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根据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账户余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其中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基建账中其他资产、负债项目分析记录为相关新账账户;上述借贷方的差额,通过新账中“事业基金”借贷方调平即可。日常会计处理:按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至少在每月月末需要进行基建并账。
通过改革前后基建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基建会计并账的处理方法,是在保留原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建会计独立核算的基础上实施的定期账务合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
二、现行基建并账的主要依据
现行基建并账做法,主要基于以下观点
1.顺应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报告主体,应当将其全部业务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旧的制度将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大账”分开核算,单独报告人为划分为核算日常公用经费和核算基本建设收支业务两个会计主体,不能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认为两个会计核算主体、两套账及两套报表的做法不符合会计核算主体假设,而新制度将基建数据并入单位财务大账,顺应了会计主体假设要求。
2.体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这是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全面性”的质量要求。而原基建会计单独核算做法导致事业单位的相关报表无法提供涵盖基本建设事项的数据,会计信息不完整。将基建数据纳入事业单位“大账”,能够全面提供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等相关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3.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需要。
这种观点认为:基建资金应纳入部门预算,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包括基建资金。财政部要求将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作为其项目支出加以管理。因此,新制度中基建并账的规定既是财政改革的结果,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公共财政改革。
4.强化事业单位资金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这种观点认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来源多样,资金管控存在诸多管理难点和盲区。旧的基建会计核算办法脱离了单位大账,事业单位很难以实施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基建业务进行管控,导致诸多问题。新制度下的并账可以形成基建账和大账之间的核对与牵制,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展开全面监督。
三、现行基建并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关于基建并账的依据和理由,笔者认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整体需要和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要求是基建会计并入“大账”的现实依据。但是,将基建并账的理由归于旧制度违背了会计主体假设和不利于基建资金的管控并不客观。现行基建并账的具体做法,恰恰是违背了会计主体假设,混淆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基建会计单独核算是造成基建资金管理混乱的原因的说法也过于片面。过去基建资金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并不是因为二个会计主体,基建会计单独核算造成的,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关键。笔者认为,现行基建并账存在以下问题:
1.混淆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是指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规定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空间界限,明确应当对本单位的哪些经济活动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哪些不应包括在本单位核算的范围之内。会计主体假设的最重要影响是划定了一个主体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和范围。因此,一个单位及单位内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基于核算和管理需要,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过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基建会计单独核算,独立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完全是为了适应当时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需要,很好体现了会计主体假设的真正内涵。并不违背会计主体假设。
法律主体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组织或自然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存在多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最多就是一个法律主体。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单一的法律主体,却不一定是单一的会计主体。国有建设单位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虽然与事业单位本级同属于一个法律主体,但是属于不同的两个会计主体。定期将一个会计主体的业务并入另一个会计主体,显然违背了会计主体假设的真正内涵。会计的四个假设和公认的会计原则是国际公认的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能违背公认的会计原则。以单一会计主体观念强调基建会计并入“大账”混淆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概念。
2.混淆了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报告主体。会计主体概念强调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而报告主体概念则着重强调会计的报告,强调报告的时间维度和范围。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或多个会计主体的事业单位,报告主体有时是基于几个会计主体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此说明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相区别的目的在于说明:为了反映一个单位的全部会计信息,并不一定要把这个单位所有会计主体合并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可以引用报告主体的概念,编报合并报表。
3.实务操作复杂
表面上看,这种并账十分简单,只需要定期将本月基建各科目发生额并入“大账”。事实上,并账过程并不轻松,许多会计科目:如基建拨款、往来款项科目、结转和结余类科目都要分析并入,要编制对应科目的对照表。因此,会计人员额外做了并账工作和许多重复的核算工作。此外,受会计人员水平不高和责任心不强的影响,并账工作难免出现差错。以往来款项为例,基建账与事业单位“大账”的往来款项,一方记为应收款,另一方记为应付款,如果只是简单的合并不考虑这种内部往来款项抵消的因素,这样形成的报表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而失去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绝不是基建并账的本意。
4.表面上是并账,实质上是合并报表
现行并账做法,只在会计期末将基建会计当月发生额并入“大账”,在大账上只记录当月累计发生额,如果想查询本月各科目的明细账,仍然要查阅基建会计账簿,因此,这种并账方法,并不是真正的并账,从实质上来说是合并会计报表。
三、基建并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基建并账做法只是权益之计,是现行条件下为了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而采用的过渡办法。在现行条件下,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尚未废止,因此,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仍然要单独核算。为了体现新准则关于会计信息质量DD全面性的要求,才出台了定期并账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当前过渡时期应推行报告主体理念,可基于会计报告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现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事业成果、财务状况的目标。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实现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事业成果、财务状况,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双目标,应从长远考虑,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这一根源着手,取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账务合并。
1.当前过渡时期,推行报告主体理念,编制基于事业单位整体的合并会计报表。
立足当前会计制度体系,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废止的情况下,维持现有会计主体不变,推行报告主体理念,即一个事业单位为一个报告主体,将事业单位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报表汇总编报合并会计报表,这样即不违背会计主体假设,又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同时,也能够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务人员的重复核算工作。
2.基于长远目标,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和会计制度,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双目标。
从我国政府预算体制改革和会计制度体系改革的方向来看,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政府预算和统一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995年10月财政部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距今已经过去近20年,应该说该制度的出台是适应当时及至过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但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取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将成为可能。取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基建业务的核算真正并入“大账”,出台涵盖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这既符合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又符合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在操作上简单实用。因此,从长远来看,彻底合并、统一核算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字〔1995〕45号,1995.
[3]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的通知[S].财会字〔1998〕17号,1998.
篇6
关键词:医院 基建 会计核算
一、目前医院基建会计核算的缺陷
笔者所在阜新市中心医院为事业单位,是国家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阜新市中心医院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职工近千人,目前开放病床604个,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8个,其中6个为市级重点学科。2009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就医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病患的需要,阜新市中心医院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综合病房大楼,建设总面积为6.3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2层。
1.国家规定,医院建设项目所有资金在银行设立专户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由当地财政部门监督使用。目前医院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适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医院基建核算独立于医院财务部门,医院财务部门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为财政部于1998年,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因基建项目与医院日常业务执行不同会计制度,两者不能在一套账簿中混合核算。现在基建会计核算不纳入医院的“大账”,使得医院基建会计核算与医院总账会计核算脱节。
2.医院基建会计财务报表申报范围非常广泛,要对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卫生局、贷款银行、环保局、统计局等监管部门随时报送各种表格。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规定基建会计每月要向医院财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基建报表与医院财务部门没有关联性,与卫生局也没有业务指导关系。财政局经济建设科是主管医院基本建设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医院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财务报表、工程进度、预算、决算实施财务管理。
3.笔者认为目前医院基建部门在会计核算的处理上,有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完整性、相关性等规定。
二、新旧制度衔接时期,医院基建会计的账务处理
1.2009年8月14日财政部公布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现行制度相比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包括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规定将基建会计纳入医院会计核算“大账”。目前国家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出台专门基建会计工作制度,征求意见稿也要经过认真讨论后才能颁布实施,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在工作实际中,笔者充分遵循会计慬慎性原则,在不违背现行会计制度的情形下,目前设置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就尽量贴近新制度,以期全面贯彻执行新制度时可以顺利过渡。
2.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制度衔接时期,我们设置的如下会计科目可以通用:(1)现金;(2)银行存款;(3)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4)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工具及器具);(5)待摊投资(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借款利息、工程质量监理费、其他待摊投资、环评费、晒图费等)(其中管理费中又下设办公费、差旅交通费、零星购置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业务招待费、其他管理费);(6)其他投资;(7)固定资产;(8)基建投资借款;(9)其他应收款;(10)基建拨款;(11)应付工程款;(12)应付器材款;(13)其他应付款等,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正版的用友政务财务软件,如遇新业务时,很方便随时增删相关会计科目。管理费下设明细是为了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总额控制及填制各项报表时方便快捷。
3.编制的会计报表
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情况表、主要指标表(一)、主要指标表(二)。
4.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所有为基建支出发生的费用全部纳入基建账户,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防止截留、挤占资金,我们单位制订《整体改造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定》,《基本建设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管理办法》等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
5.账务处理实务
例1合同签订后3天,支付给华强建筑公司工程预付款300万元。工程开工后,华强公司编制“工程价款结算账单”780万,审核无误后,暂支付260万元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付工程款——华强公司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0万元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780万元
货:预付工程款——华强公司300万元
应付工程款——华强公司220万元
银行存款260万元
例2购置医院基建部门使用计算机及打印机3000元,工程完工后结转
借:其他投资3000元
贷:银行存款3000元
借:固定资产3000元
贷:其他投资3000元
例3发生勘察设计费8000元,晒图费260元
借:待摊投资——勘察设计费8000元
待摊投资——晒图费260元
货:银行存款8260元
例4基建工程完工后,待摊投资余额1260万元,建筑工程分配830万元,安装工程分配310万元,在安装设备分配120万元(只有一项单项工程,采用实际分配率分配待摊投资,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概算分配率、某项资产应分配的待摊投资等方法)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830万元
——安装工程310万元
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120万元
贷:待摊投资——按各明细科目余额结转1260万元
此处分配待摊投资余额时不涉及设备投资中的不需安装设备、工具及器具。
6.理解银行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政策,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受托支付、自主支付方式,以便提供相关财务数据时提高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效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8.14.
篇7
关键词:新制度视角;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再加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国家财政部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从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内容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建设投资正式纳入到会计核算管理当中。同时,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下,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核算的力度。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中,必须独立建账、核算,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使旧制度平稳、顺利地向新制度过渡。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
事业单位在基建会计工作中涉及多个事项。常见的包括会计核算、项目投资管控、预算执行与控制、招投标项目管理、工程竣工核算和项目财务核算等。在整个核算工作中,要求独立建账、核算。其核算的基本特点为:首先,基建项目中产生的收入、支出费用,均要求专业核算,建立档案,统一保管。采用以上方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在开展项目工程时,同步进行基建会计核算。基于此,也存在时间跨度大、中间问题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最后,基建项目竣工前,通常都要保持固定资产处于既定范围。只有项目竣工后,才能增加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基建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新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基建核算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给事业单位的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建会计对账困难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基建核算中,普遍存在对账难的问题。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上属于行政性质。这样,在基建工程核算中,往往受资金支付方式、立项问题的影响,导致同一个项目被上级委托为不同的下级单位,由这些单位共同完成基建项目。这种项目代建管理的模式,项目核算的资料被不同的单位记录、保存。同时,再加上工期长、人员变更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降低财务记账工作的质量,进而发生错账、漏账、坏账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返工,进而增加了工作量,严重障碍对账工作。
2.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些事业单位以单一账户核算要求为依据,把基建账目与行政事业账目合并,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同类业务盲目混淆。此外,一些单独建立基建账户的事业单位也未能根据相关规定将项目单独开户,并单独记账与核算。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若干个基建项目混在一个账目里核算,等到工程项目完成竣工时,已无法准确计算出项目的精确成本,领导者得不到准确有效的工程数据,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
3.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补偿成本核算问题
基建项目竣工后,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固定资产。在核算这些资产时,主要采用折旧计提的方式补偿成本。同时,在实际的折旧核算中,很多事业单位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与模式,使固定资产能够全额计入到支出项目中,在这点上比较先进。同时,固定资产在折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损耗管理的现实需求,是比较科学的。然而,在核算固定资产时,采用上述计提方式却存在很多问题。
三、新制度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认真分析基建会计对账难的问题,不难发现该问题依然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事业单位开展基建项目后,必须明确每个部门、人员的责任,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记账中,工作人员要结合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评估资金支出的频率。然后,与每个项目方约定对账的时间,比如周对账、月对账、年对账等。这样做,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对项目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记账中,如果出现错账、漏账等现象,有必要处罚。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针对从业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促进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核算水平。比如,在记账的过程中,针对容易出现待摊投资的科目,可以为工作人员明确划分记账的科目、范围与核算的性质,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避免在会计核算中出错。
2.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的会计核算科目
针对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建议在企业的资产类科目管理中增加有关“项目建设物资”“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和“预付工程款”这五个会计科目。同时在事业单位的负债类科目中增加“应付工程款”的项目,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加“工程基金”的项目。此外,对收入类科目中的“专款”项目,将其细化为“行政事业性专项”和“基本建设类专项”。通过增加这些项目,可以使事业单位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进而对相关项目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相关项目的核算准确性和效率,顺利开展和完善相关工程。
3.将基建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应的支出类科目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针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提出了虚提折旧的办法。具体来讲,工作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财务管理,而且要兼顾预算方面的管理。然而,在基建并账核算的过程中,无法将在建工程计入到大帐的支出科目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新制度的优势,可以在固定资产计提的过程中,采用实提折旧的办法。具体步骤为:在基建项目中,如果没有形成固定资产,在进行折旧计提时,借出资金计入到经营支出或者事业支出中。贷入资金可以采用累计折旧的办法。这样做,在基建项目中实施折旧计提,有效地将成本逐渐分摊到支出中。除此之外,提高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使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
四、新制度基建并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新制度下进行内部交易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来往业务的调整。在并账时,应该认真清理事业账与基建账之间的往来。同时,抵消与调整账目,避免往来业务中出现虚增虚减的资金。(2)内部调整收支业务。认真分析基建账中的自筹资金、拨付资金,然后在并账的过程中调整,或者还原,避免出现虚增收入,或者支出。做好以上工作后,有助于落实事业账登记,防止资产虚增。
五、结语
事业单位实行新基建会计核算制度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基建会计核算带来困难。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核算能力;细化会计核算科目,多渠道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将基建项目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应的支出类科目等。希望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在基建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刘莎 单位:长春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张绪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投资会计核算探讨——以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户管理方式为例[J].财会研究,2013(7).
篇8
【关键词】 高校; 基建会计; 工程核算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扩招的深入,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规模也逐年增大,基建筹资的渠道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变为财政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样化的款项来源,对高校工程项目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建会计不仅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以反映高校各项基建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而且还要对高校的基建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核算,以便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充分发挥基建资金的利用效率。可见新形势下,基建会计在高校基建工程核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基建会计核算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不加以克服将难以提高基建基金的利用效率,不利于高校基建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本文分析了制约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充分发挥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有效发挥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基建会计是一种专业会计,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系统的核算,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所以,从概念上来看,高校若想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建会计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基建会计与其他会计相比有其特有的性质――会计主体特殊性。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一般为法人单位,而基建会计的会计主体则是一个独立会计核算的建设项目,反映和监督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运用和形成项目资产情况。所以说,基建会计核算反映的是基本建设投资,即基建会计核算的只是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其作用是要对基建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和监督。目前,高校基建会计在基建工程的核算中应发挥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重记账轻监管的现状。
(二)基建会计对基建项目信息知情权没有得到重视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必须实行招投标和质量监理制度,基建会计可以按照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付款,而高校的基本建设任务一般由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负责,基建部门直接担负着基建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负责协调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施工企业等多方的关系,办理各种立项、报建手续,但是高校由于缺乏对基建核算的重要性认识,没有考虑让基建会计参与这些活动,从而导致基建会计对工程的情况知之甚少,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例如,有一些工程财务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还未曾谋面,却要求基建会计支付首期工程款,使得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造成基建会计信息失真,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现象。
(三)基建贷款的利息以及工程前期费用的相关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贷款本金在基建会计账中进行了支付核算,可是贷款利息却在学校的财务账上,由学校负责偿还,这就造成在建基建项目的成本降低,学校基建项目的负债不真实;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在筹建时,就发生了前期可行性研究费和勘察设计等费用,而等到项目正式开工设置科目时,这部分支出却没有列入该工程的项目成本,造成所核算该工程的总成本不能全面反映在建工程的财务信息,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内部管理机制不严,造成基建项目决算不及时。会计准则及内控的风险设计控制措施都对项目结算的及时性提出了要求,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高校基建项目结算进度严重滞后。目前,有的高校基建项目建成使用多年,而校财务账却没办理交付使用资产手续,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不相符,资产信息严重失真。这些都不利于高校信息使用者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从而不利于高校对基建资金的统筹安排。
(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部分会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对新预算会计制度还不甚了解,知识面还不够宽,不能正确进行工程项目的会计处理,不了解工程建设相关知识,比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一系列的程序等。没有打破长期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思维定势,不能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这样就很难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责,对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无法作出判断,对于加强投资利用、提高投资效益是不利的。
二、发挥基建会计作用的对策
(一)发挥基建会计管理和监督作用,改变重记账轻监管现状
在工程建计划前期,基建会计人员应参与招、投标工作,做好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的管理和监督,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这就要求基建会计必须参加有关的各种会议,了解招、投标的全过程,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利用自己掌握的比较齐全的各项基本建设指标数据的特点,加上必要的调查研究,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把好决策、设计和计划关。
(二)基建会计必须清楚基建项目的批准程序
在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及各种经济合同后,工程项目进入施工实施阶段。基建会计人员在付新建项目的工程款时,要了解这项工程首先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然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呈报给有权批准的政府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初扩设计任务书,再报政府管理部门批准,由设计部门编制施工设计图,申请开工报告,由上级批准后,基建前期程序完成,才能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基建会计部门必须掌握这一程序中各个批准文件及明细附表,特别是要将最后批准确认的基建投资计划作为基建财务筹资、使用资金、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没有合规、合法的计划,基建会计就要进行监督,督促有关部门争取计划下达,如确没有正式计划,则应停止支用基建款项,绝不能搞先斩后奏。
(三)根据投资项目制订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准确核算成本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强度远高于其他阶段,这样就要求既要保证工程建筑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资金筹措困难,并把应该由工程项目负担的利息和前期费用分摊到该工程的成本上,这是基建会计在施工阶段工程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会计人员在工程施工中应做到: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做好算账、记账的日常核算工作,同时要将反映和监督结合起来。日常一切开支均以计划和合同为依据,对确实需要而不违反财经纪律的超预算支出,一律补办审批手续,对影响投资效益和违反制度的开支坚持严格把关。
(四)严格进行竣工核算,主动配合审计部门进行工程结算
每一个基建项目竣工后都必须要有决算,都要经过有关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后,再通过会计人员结算。对于未决算但已经使用的在建工程应及时按照预算金额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切忌最后决算结果出来时调整账面数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提供必要的财会数据,正确划分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的界限,保证交付使用资产建设成本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从而降低建设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五)提高基建会计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基建会计在工作中,一定要爱岗敬业、大胆进言,不随众、不刻意附和领导,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返工成本高的特点,因而在设计方案的确定和施工阶段付款问题上,作为基建会计对于不合理的支出,不要人云亦云,不应为讨领导喜欢而违心附和。笔者认为,人非圣贤,领导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如果明知不妥而不指出,那就不是一名好会计,更不是领导的好助手,其结果不仅不能维护领导的威望,反而会使国家、学校的利益受到损害;作为一名基建会计,要转变观念,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科学知识,如政策、法律、经济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财会工作逐步转向对建设投资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反映和监督;同时,还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计算机应用常识、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等。加强会计日常核算和管理,为完善基本建设资金核算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建会计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基建会计的作用,促进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提高。
三、结论
“十二五规划”为广大财务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科学定位基建会计的角色,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做一名“业务精、思想好、会管理”的财会人员,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校基建核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壮大“当好家,理好财”。所以说作为一位基建会计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即一方面要熟悉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要熟练掌握有关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但要掌握基建的账面数字,而且要掌握预算项目、在建项目、竣工项目、交付使用等方面的准确情况;另一方面要求高校的基建财会人员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前提下,走出办公室、深入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并在基建投资严重不足时,尽可能地进行资本运作,配合内部审计部门搞好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2] 周菊芳,宗建岳.当前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76-79.
篇9
[关键词]基建会计;核算;财务
基础建设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按照财政部颁布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础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乱,有些是基础建设单位整个管理无序,势必致使会计核算混乱。有些基础建设单位是因为一些基建项目本身就不合法、不符合规定,导致会计核算和监督不严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一、基建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 有些单位的主管财务人员对基建的业务核算比较陌生
虽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规定的文件已转发到各基层部门,并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学习,但由于基建业务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不是经常性发生,因而没有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单位一旦发生基建业务,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便无从着手,更谈不上对基建业务的财务管理。
2. 个别单位基础建设账没有依照有关规定按每个建设项目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有些单位是几个项目建设混在一个账目里核算,等到工程竣工时,无法确定其中某一个项目的真实成本数额、资金来源数额与来往数额,会计核算及其混乱,无法提供给单位领导者真实的数据,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 是基建工作与财务的衔接不紧密,财务人员对工程的情况知之甚少,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
有一些工程已开工并支付了首期工程款,财务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还未曾谋面,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按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对各项支出的归类核算是以项目核算内容为依据,而财务人员对项目核算内容一无所知,所作的核算也只能凭经验进行,等到竣工决算做“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表”时,才发现平常的核算分类与概算的项目划分完全不能配比,严重影响了报表的准确上报。
4. 按照制度和办法的规定,未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建设项目在企业账内通过“在建工程”或是“基建工程支出”“更改工程支出”“大修理工程支出”和“工程物资”一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同时也规定企业应设置“在建工程其他支出备查簿”,专门登记基建项目发生的、构成项目概算内容但不通过“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的其他支出。
如:不需要安装设备、现成房屋、无形资产以及发生的递延费用等。这也就是说,企业的会计账簿或是会计报表不能反映出工程建设的全貌,要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要编制竣工决算,必须将“在建工程”等一级科目和“备查簿”进行整理和汇总。这对于核算内容庞杂的大中型基建项目或是引进国外生产线,不需安装设备但价值量较大的技改项目来说尤其不便。
5. 制度和办法都规定应在“在建工程”或“基建工程支出”等一级科目下直接设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等二级明细科目来核算建设工程的实际成本。
这种科目级次的设置方式并不适合多个在建项目的核算。“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等科目余额很可能同时是几个建设项目发生数的汇总,既不能反映一个建设项目的总支出情况,也不便于完工后建设成本的结转,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出的数据不具备运用的现实意义。
6. 是结算手续不齐全
单位的基建工程进度款支付仅凭项目负责人的签字就支付;支付工程款里收款单位与合同签订单位不一致时,也未有相关的证明予以证实,而采取直接支付,以致在工程中出现往来账纠纷。
7. 是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大多数项目在筹建期时,资金来源尚未落实,但从自筹资金又发生了前期可行性研究费用、勘察设计、管理费等费用。项目正式开工成立账户时,该类项目资金支出未列入项目的投资支出中,结果造成概算中已安排的勘察设计等支出在单位的会计决算资料中却没有。
二、造成基建会计核算混乱的原因
1. 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开工手续不齐全
有的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不合法、不合规。目前部分建设单位对国家仍然控制着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认识不够或是没有认识,有的只知道“领导指示就是计划”“领导指示就要开支”,搞一个基建项目以单位领导说了算,按领导意志办事。没有按照要求认真进行基本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没有执行必要的基本建设程序,致使造成“边设计、边勘探、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2. 施工程序、施工队伍不合规范
有的施工队伍无合格的资质证书也承担项目;没有工程项目开工证,施工队伍进场开工;工程层层转包现象严重,有的签合同的施工单位并不承担施工,而将项目承包给项目经理,单位只收取管理费;施工队伍包工头自行进行工程结算、收款,而不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收支,统一核算。
3. 不按规定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不能定时与施工队伍核对往来账目,客观上为施工单位掩盖。单位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且已交付使用,施工队伍迟迟不按规定办理竣工结算,影响基建会计正确反映。基础建设单位会计人员对基建管理方面知识、制度了解太少,无法进行认真的监督,也只能对发生的混乱现象听之任之。
三、提高基建会计核算质量的措施
1.基建会计核算首先要关注项目的合法性,对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要促使其办理合规合法手续,方可开支
基建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基建审批程序要到位,不能超前筹资和用款。按现行制度,基建项目的批准程序应该是:首先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然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呈报给有权批准的政府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初扩设计任务书,再报政府管理部门批准,由设计部门编制施工设计图,申请开工报告,由上级批准后,基建前期程序完成,才能进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基建会计部门必须掌握这一程序中各个批准文件及明细附表,特别是要将最后批准确认的基建投资计划作为基建财务筹资、使用资金、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没有合规、合法的计划,基建会计要进行监督,督促有关部门争取计划下达,如确没有正式计划,则应停止支用基建款项,绝不能搞先斩后奏行动。
2. 所有基建经济活动要有文件及合同
凡是需要在基建会计上入账的款项应该有文件及合同资料提供给会计人员。一切基建用款的工程预付款、设备采购预付款、土地征购、勘测设计、监理等活动均应有合同。所订合同条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凡订合同均应向会计部门提供一份,以便付款时予以监督。
3. 严格控制付款关口,杜绝基建支出违规现象
审查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中,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付款时,需要验明收款单位所开的收据是否是合同签约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出具的。
4. 往来账控制所有列往来账的单位必须是签约单位名称
定时向往来单位会计部门进行往来账对账并相互签字确认,以保证所有预付款项均由签约单位进行管理。
5. 对于工程建设量不大、工期短、财务核算相对简单的建设项目,建议按照原办法和制度的规定在企业账内 “在建工程”或“基建工程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但先应按在建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根据每个项目的概算批复类别加结转科目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这种科目级次的设置方式可使企业通过二级明细科目数量和二级明细科目余额对在建项目的个数和每个项目的支出情况一目了然,既便于日常管理又便于完工后决算的编制和建设成本的结转。此外由于三级明细科目是按照概算类别设置的,可及时比较概算批复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做到工程成本的事中控制,发挥基建财务核算的重要职能。
6. 对于工程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工期长、财务核算复杂的大中型基建项目,建议采取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另立账簿期末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进行核算。
即,企业账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总括核算拨付基建项目的投资数,基建账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明细核算建设项目的成本支出,会计期末将基建账的科目余额整理、分类后并入企业报表,同时抵销有关数据。
7. 工程竣工时的控制工程竣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结算,进行结算的单位和所盖单位公章均应为合同签约的施工单位,而不是“项目经理部”的章。
本地施工单位结算发票上应加盖与合同签约施工单位名称相符的财务会计章。异地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所在地税务部门开具的结算发票也应加盖施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章。
篇10
一、统一成本核算对象
煤炭上市公司需要改变成本核算对象同时针对原煤和商品煤的通行做法,统一以商品煤进行成本归集。这种核算方法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各煤矿与洗煤厂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形成了更加科学的煤炭企业的成本预算、核算、分析、考核管理体系,为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控制建立了基本保障。
二、专项资金统一核算与管理
首先,对专项资金实行分散提取、统一上交、集中使用的办法。各煤矿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定的标准在成本项目里提取折旧、井巷维简基金、大修理费用、安全技术费、绿化费,并按月向财务部划转上交。公司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各项支出。
其次,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除大修理费用外,专项资金年度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坚持先提后用、量人为出、重点突出、统筹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三是专项资金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除设备购置外,根据项目类型、性质、投资额度,将专项资金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大类。四是专项资金的使用贯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资金实际需要,上报本单位专项资金需求计划,由计划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和综合平衡,经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会议研究后,以公司正式文件下达。各相关部门及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安排专项工程的施工购建,最终根据项目单位、计划部、造价事务所审定的竣工决算到财务部报账。
最后,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作出规定。从立项审批、方案确定、设计审查、设计变更与工程量核定、项目招标、施工组织设计和合同条款审核、开工报告与采购计划审批、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到造价结算等,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科学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密切监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 统一基建项日核算
首先,为实现基本建设管理的“关口前移”,所有建设项目均组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建设进行专业化全过程管理。通过组建建设项目经理部,将基本建设管理由煤矿分离出来,矿工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生产管理。
其次,煤炭上市分公司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公司财务部集中统一核算。各单位不再设置基建财务人员,而是由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部统一设置基建财务岗位负责基建项目的核算与管理,从基建概预算审查、工程招投标到验工计价、竣工结算,财务人员全过程参与,基建项目部负责报账即可。此举不仅减少了核算人员,核算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通过统一融通基建资金,基建工程的工期、造价与质量等方面也获得足够的保障。
最后,为规范基本建设管理,煤炭上市公司所有重点工程全部通过招投标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队伍施工,财务人员参与招投标管理的全过程。
四、 统一物资采购核算
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物资集中采购与核算真正实现了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仓储、统一核算。煤炭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采购制度,采购物资按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分级审批的原则进行,每月至少一次招投标。对于应付采购物资款,每月由物资供应中心专门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上报分公司动力部和基建部审批后,由财务部根据资金情况下达付款计划,公司总经理授权物资供应中心主任审批。如确因业务需要,出现计划外支付应付采购物资款,必须报请公司分管经营领导或总会计师批准,待财务部下达补充资金计划后,由供应中心主任审批支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采购材料,确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且技术性很强的材料资金支出,由分管领导审批执行。统一物资采购核算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采购资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制衡的理念。
五、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统一会计基础工作。煤炭上市公司对全公司的会计基础资料包括会计凭证格式、凭证装订封面及装订方式、账簿格式、会计报表(包括报送报表种类、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格式)、会计档案(包括凭证、报表、预算、盘点表、对账单、票据登记簿)、内部收据、报销单格式(包括支款申报单、差旅费报销单、借领款单、出差审批单等)等逐步进行了统一。
其次统一会计科目、账簿报表体系。煤炭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和证券市场监管的要求,在原有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会计科目及账簿进行修订,形成了煤炭上市公司范围内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账簿体系。
最后统一业务核算流程。主要包括生产业务部分、基建业务部分和国际准则部分,其中生产业务部分包含了公司所有生产单位、生产辅助单位、经费单位及各类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办法;基建业务主要是基本建设业务处理流程及业务标准;结合公司上市的要求,增加了国际准则下会计报告的编制流程。统一业务核算流程后所有同类型的单位执行统一的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标准,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业务核算流程的统一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保证了企业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相关法令和规章的贯彻实行,从制度和程序上杜绝了会计数字和经营情况被人为粉饰的行为,也为生产经营决策及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昭林.浅谈煤炭上市公司矿业权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J]. 魅力中国, 20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