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档案管理人员 综合素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各种素养的综合,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和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不断上升,高等院校管理日趋复杂,管理手段逐渐多元化,这对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2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由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对象等决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在高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中占据主要地位,高等院校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业务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显然是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第三,能力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免不了与各个部门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协调能力要强。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从容应对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3当前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当前,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与一些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心理落差较大,产生了一些消极思想,如对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等,这对高等院校管理水平十分不利。
3.2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由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快速增长,造成高等院校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许多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混入其中。在高校管理人员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业务素质低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造成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无序、混乱,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发展。
3.3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高等院校正在迅速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管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思想懈怠,也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方法,这导致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4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数量庞大,其中不少管理人员素质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极大制约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4.1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与日剧增,因此,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思想模糊,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盲目、随意、失控。只有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管理工作,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切实做好管理工作。
4.2强化管理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管理者是中坚力量,特别是层次较高的管理者,他们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制度,严抓管理,细化健全各项管理方案;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第三,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紧落实,督促管理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3加强教育培训
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首先,立足实际,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育培训方面,必须以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为根据,进行针对性培训。其次,要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第三,应加强德治教育,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应具备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
5结语
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院校发展必须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管理水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是高等院校的直接管理者,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0
Related Issues o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SHEN Yijia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aunche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t on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important. But there are at this stage,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ensure its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ity and operabi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ill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problem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体为大学生,因此,这一体系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测评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诸多方面,但在实际测评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亟需完善与改进,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与实效性。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重要的,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评价作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内容的测评,从而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需要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其客观与公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唯有完善与科学,才能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引导作用。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社会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体为大学生,与学生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其体系要保证其科学性与完善性,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进而获得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并能够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①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最初工作时期,测评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随着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增加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其他能力的测评,但其测评的方式仍为全部量化,对大学生的各项测评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呈现,最后以大学生的综合分数,对其进行评优工作。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公平性与规范性等,下面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不足展开探讨。
其一,测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求。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标准缺乏实效性,不符合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人才市场方面,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但高校的测评体系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仅是大学生的证书、成绩单等,这一测评体系不能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所转变,不再单一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与技能,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了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在众多企业用人方面也愈加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人才的专业技能等内容。其中,联想集团选择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正直;柯达选择人才时,着重关注的是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微软选择人才时,注重的是人才的认真与活力。但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成绩,这一标准不能符合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要求。
其二,德育评价的完全量化不科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测评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德育评价,但对此测评也是通过分数呈现的,完全量化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呈现,但完全量化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测评体系的完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满。完全量化的测评体系不能发挥其评价与引导的作用,不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将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误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三,测评体系缺少可操作性。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成绩主要是由学习成绩分数、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体育成绩分数与奖罚分数共同组成的,在实际测评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主要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共同给出的,因此,这一分数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影响,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对班主任、对学生干部进行刻意的讨好;学习成绩分数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将只关注学习,对部分学分较多的课程分配较多的时间,对学分较少的课程基本不分配时间,从而制约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这一体系中学生干部的加分较多,因此学生对干部职位均争先恐后的进行争取,但在工作中,却并未服务同学、帮助同学,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四,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不公平性、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测评体系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奖学金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利益,但在奖学金评比之际,不仅考虑大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为干部,如果在其他方面均积极参与,其评比的名次将十分靠前。在奖学金评比中,学生对成绩这项内容相对信服,但在其他内容方面由于缺少公开性,学生对其存在严重的质疑心理,主要是由于其他加分项均是由班主任、干部等给出的,因此,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②
同时,根据高校所实施的测评方案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测评方案的宣传不足,部分学生对测评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忽视了测评的重要性;测评人员的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未能对测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致使测评人员未能全面掌握测评方法,测评人员与学生对测评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测评方法缺乏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与规范性,主要是测评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测评标准不一致,让学生对测评的统一性与针对性存在质疑。
3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高校是重要的场所,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其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评价大学生的重要标准,高校要完善这一体系,保证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等。
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注重其教育作用。在测评过程中其主体为学生,对学生的测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挖掘,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测评的重要性,并了解测评的教育作用。其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高校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也要与高效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方位发展。最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侧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管理与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精神,促进学生进行德育实践,从而实现测评体系作用的发挥。③
同时,为了保证测评的高效实施,要对测评方案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总结,从而使其日益完善,通过大力的宣传,让学生对测评的重要性与目的有所了解,实现对测评的正确认识与认真对待;针对测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测评人员与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收集各方的建议,让测评标准逐渐统一;高校要积极开展对测评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让测评人员掌握科学的测评方法,并与学生对测评工作形成一致的认识,并通过测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测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内部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测评结果进行高效的利用,实现测评工作的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重要的,测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性将利于其评价作用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不科学性、不公正性等,需要高校、学生对其有更加明确与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日益完善与科学。同时,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问题的解决,这一测评体系将更加符合学生、高校与社会的需求。
注释
① 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及思考[N].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71-72.
篇3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从春秋时期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技术不断深化,致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迈入大学的殿堂,实现心中高傲的理想。大学教育的普及,导致人文素养方面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我国的高校,对音乐教育本身的轻视,必然加重对人文教育的轻视。
(二)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目前我国很多音乐学校仅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却没有看到人文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养成的影响与意义。“中国好声音”学员李代沫,由于其特殊的嗓音以及节目的打造,他一夜成为了国内熟知的歌手,然而由于素养与品质的缺陷,以及人文关怀的缺乏,导致他步入歧途,走上吸毒的道路[2]。这件事情在演艺圈中屡见不鲜,然而给我们的提示是人文教育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大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二、人文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养成的影响与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
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造就了至高无上的华夏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音乐文化。然而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现状是教育中的人文正在一点一点的流逝,这所产生的结果不仅仅是致使学生缺乏责任感,更严重的结果可能是导致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甚至整个国家都因缺少集体责任感而陷于混乱之中,所以加强人文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也是民族的未来,只有大学生担负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道德感,我国的音乐文化才会健康、持久的发展。
(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与音乐内涵的理解
丰富的人文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感悟力,甚至对音乐的创造力、感染力以及抒情的能力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哲人雅斯贝尔斯说的那样“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缺少灵魂内涵的塑造,必然少了音乐本质的理解。人文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文化背景,更多的是对音乐精神内涵的解读与诠释。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中,倘若存在了人文理念、人文精神,坚信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将会成为世界的屋脊,到那时我国的人民的整体素质将会大幅度的提升,延续古老人文理念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面对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竞争的市场,才会提供给学生不断发展的平台。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让学生不仅音乐技能有提高,且人文修养、品格也会得到完善。
三、加强高校音乐人文教育的措施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应从根本出发,即加强个人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个人人文素质,硬件设施的提高只能增强音乐教育的外部美观,所以关键在于个人的内涵,而内涵的培养需要人文教育。首先,可以通过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将人文教育与高校的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和知识。其次,提高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老师在学生知识与素质的养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高素质的教师进而对学生产生健康、人文的影响。最后,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培育人文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能亲身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让和谐的校园塑造学生身心的发展。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综合素质;就业导向;能力;校企合作
[DOI]10.13939/ki.zgsc.2016.35.183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二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1 研究背景
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即高职教育过于强调以就业为中心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最新麦可思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单位走访获得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4%,离职率达到52%;超过50%的高职毕业生三年内转换了职业或行业。即使三年后继续留任,企业发现其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出质疑,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迁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教育不应完全等同于培养技术能力的就业教育;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
国外高职教育对综合素质概念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认为,高职应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能力主要是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操作技能,所以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此任务能力观是传统高职教育内容设计的理念基础。现代高职教育发展又产生了新的能力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一般素质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是掌握具体任务技能的基础。一般素质包括创造力、相关知识学习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这些素质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工作环境里,高职教育内容应强调培养一般素质。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兼顾一般素质与任务能力。最近,英国提出的核心能力概念,德国、澳大利亚提出的关键素质概念,都是新的能力观的体现。国外培养综合素质的职教课程模式改革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有影响力的包括职业群集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模块模式、模块技能组合模式和“双元制”教育模式四种。总体来说,国外研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历史较长,经验也较丰富。
2.2 国内研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与倡导大学生素质培养。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强调“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2] 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推行素质拓展计划以来,诸多本科高校纷纷推行。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中盲目机械式的模仿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适得其反,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学生的定位及就业,进行恰到好处的综合素质教育。在研究领域,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文献较多,而针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研究较少;研究者大多以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参照,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特色;并且,此类文献多从某个片面角度研究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如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课程教学的角度、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习实训、工学结合等,只是单一的研究,缺乏系统化。
3 研究意义
首先要揭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探索高职生在求职、就业初期被企业关注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三年后企业关注的给高职毕业生带来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要求,以此界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和内容。高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议。
(1)从社会和企业需求角度,有利于满足其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2)从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有利于打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和优化育人效率与效果。
(3)从毕业生适应力提升的角度,最终受益者是在特定行业长期发展的毕业生,以期提高毕业生长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竞争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人才培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专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及特色竞争力,但最重要最关键的只能是人才培养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竞争力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3]
(4)从高职教育事业的角度,通过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经验,融合我国国情,更好地打造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要倡导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改变以往单纯从学校角度育人的思维定势,强调需建立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多方努力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4 从国外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中获得的启示
在国外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也是形式多样,各有其特点,在德国主要是“双元制” 模式,采用并行式的即边在企业中实习边完成学业,实施企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双丰收的效果,在教育领域中可谓世界之典范。在德国综合素质方面,更强调职业行动能力。
在美国形式更为多样,有交替式的(两个学期分别在企业与学校中进行交替);有并行式的(边学、边干),还有“底特律契约”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牵头、企业支持、媒体宣传的“合作教育模式”,这也是美国最成功的模式。
国外培养模式都是以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在国外研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历史长,经验丰富。
为了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用较快的速度,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之路,有必要借鉴一些国外在职业教育中的经验,在我国特别要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六点建议
首先要发现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借鉴国外高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构建综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议。
5.1 政府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为
在规划统筹、师资培养、保障投入等方面要体现政府权责。更具体的在校企合作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校企的互惠互利,政府要加强和推动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积极性。例如对校企合作好,态度积极,有措施、有效果的企业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收,对在校企合作中有贡献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对学院方面能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建好实习基地,为培养人才有特殊贡献者,有一定的鼓励政策。
5.2 行业协会发挥组织联动作用的渠道
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协会要有机协调组织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遵循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理念,帮助职业院校认清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去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协会既是指导部门,也是中介部门,既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并协调校企间各种事宜,以保证合作的长效性,达到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创。实际上校企合作也是人才市场与行业市场的合作,所以协会的中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减少合作的盲目性。
5.3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全方位设计
首先要树立“人格本位”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教师要以自已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具备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要突破“能力本位” 的教学理念,培养真正能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强调“技能型”的同时要科学定位“高素质”,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所以要进行教学全方位设计,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与区域社会经济的人才需求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相适应,这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4]要建立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5]在课程安排上,以就业为导向,按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强调实用性。要确立四加强:即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加强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建实践教学档案及考评体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一。当前更需要提倡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适应就业形势变化的,具备自学和动手能力,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职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结合起来,培养兴趣和能力,将教学效果与目标,与实际需求密切联系起来。[6]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拓展个性化的教育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5.4 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提供高职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
为实现职业和就业导向,使学生更好地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必须要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创业基地等,利用学院和企业各自优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建实践教学的公共平台,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与社会企业的关系,拓宽实习渠道。[7]还可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企业和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利用上的双赢。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提倡文化育人,要将行业企业的先进文化,引入校园和教学中,使行业企业的文化和院校文化融合起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5.5 家庭创造有利和谐的环境,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8]家长要更多的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更多的接触社会,以提高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5.6 学生加强自我综合素质培养意识
通过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共同的教育,让学生认清需要怎样的人才,让学生思想上有紧迫感,能做到自我定位,自我管理,按学校要求和培养目标,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并融入集体之中,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要扩展个人兴趣爱好,通过音乐、歌声、艺术等解脱被禁锢的思想,使自己始终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怀,投入到即将就业的工作岗位。
要改变以往单纯从学校角度育人的思维定势,创新性地提出构建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多方面努力的综合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祥国,贺小春.“三化两融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9):6-8.
[2]王曙光,李兰.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67-170.
[3]侯长林.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7-78.
[4]张大然.高职人材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7(2)49-51.
[5]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59-62.
[6]黄健,何率天,王正武.加强“内涵化”教学,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J].教育探索,2009(6):74-75.
[7]侯志伟,卜云峰.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8(12):84-85.
篇5
关键词:现代素质;课堂教学;品质;能力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和个体发展时,应具有的个性特点、品质和综合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初中生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是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本质要求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同时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身心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关键。在音乐课堂教育中,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能力。
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综合性思维,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 初中生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初中音乐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身心健康。在音乐教学中,独特的个性品质是学生现代素质的综合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发展现代素质的本质要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唱歌、舞蹈、演奏乐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换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健身作用。
新课改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团队合作变得极其重要,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学生发展必须具备的现代素质。积极开展初中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初中生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现代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积极有利的发展。
培养初中学生的现代素质,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初中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满足了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音乐教学过程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现代素质的发展,从而有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各项素质,使学生的终身健康得到综合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 初中生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在时展中的要求
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学改革,应该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责任和任务标准,转变传统单一、以传授知识为主、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的音乐教学目标,从而摆正初中音乐教学在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个人心目中的地位,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地位,化解初中音乐教学被忽视的困境。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初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从而导致了初中音乐一直是选修课程,无法得到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个人的重视。由于学生不重视,教师随便教,导致音乐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重要功能。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着重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人才,初中音乐教学应与时俱进。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应遵循三个面向的标准,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才可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而促进学生的现代素质的发展。
学生现代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成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 结束语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课程,首先要促进学生现代素质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着重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
参考文献:
1.蒋春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探微[J].新课程学习(上) ,2011(02).
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58-02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现代学徒制下开展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十分必要,对高职人才素质培养工作意义重大。
一、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面临的挑战
1.学生对综合素质认知模糊,学习意识淡薄。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抑或是企业的岗位工作学习,职业技能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在企业,学生学习的是岗位工作内容及技能,学校的课程也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这样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而然地放在了工作技能学习上,而对于提升综合素质的认知模糊。另外,企业自己都难以厘清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技能,更缺乏系统的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层级要求,使得学生对综合素质的提升意思淡薄。学生能隐约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不知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如何去提升。
2.校企对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现代学徒制通常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纵观现有的各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通常是通过“两课”及少数一两门职业素养的课程来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是否提升却不得而知。校企对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出现重专业学习,轻素质培养的倾向,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职业岗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没有被充分重视。
3.校企老师经验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校企师资队伍。近年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尤其是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双师型”教师越来越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学生需要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另外,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需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精通企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专业的实践和服务;再次,学徒制学生需获得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教师还要懂得去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由于校企缺乏系统的素质技能层级培养体系,教师即使做得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指导,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进阶的能力和素质却非常困难,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
二、目前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1.现代学徒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由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更强调学生在岗学习,校企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思维训练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更是一句空话。(2)重岗位绩效考核,轻综合素质评估。“招生”即“招工”,现代学徒制学生自入校起就担负着“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而由于很大部分学习需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完成,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多以岗位绩效为主,学生在岗的学习成绩大部分由工作岗位目标完成情况来考核。综合素质不易量化,如果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和方法,自然在评估体系中也被弱化。
2.综合素质培养缺失导致的后果。(1)学生岗位动力不足,职业发展不清晰。学徒制教育虽然早已在许多国家普及,然而在中国仍然是新生事物。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但心理上却难以摆脱“学生”的身份,在企业学习和工作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生对职业目标不明确,岗位动力不足,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发展不清晰。如果能在学生培养上多注入综合素质的成分,强调职业精神和技能的融合、高度责任感和目标结合、自我规划和发展意识相结合等理念,“学徒”身份自然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渐渐地学生便能以“职业人”的心态去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2)校企教师角色模糊,难以实现全方位指导。现代学徒制师资通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通常学生理论知识的学多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完成,职业技能的提升由企业师傅在岗“一对一”进行指导。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如何分工及角色定位、岗位的素质层级如何确定、素质的培养如何落实,仍然是困扰校企双方的问题。学生在工作技能方面的疑惑容易解答,而类似如何提升工作责任感、团队意识、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问题却难以得到具体指导。教师角色不清晰、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虽快,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校企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1.设计系统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首先,进行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分析。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通过职业岗位的调研,进行岗位素质技能分析,明确学徒制学生的岗位层级及对应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其次,建一套与其匹配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根据各层次岗位的素质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全面的囊括思想道德、人文科学、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核心内容、并结合岗位实际情况设置“模块化”、“阶梯式”的培养体系,真正将综合素质的培养清晰明了、落到实处。
2.构建“动态化”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由入学评估、学习过程监控辅导、岗位晋级跟踪、毕业追踪评价等组成的“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开展,建立综合素质成长档案。首先,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起点。对入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进行定期的过程监控及辅导。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监测学生素质成长情况,并不断调整培养内容,将综合素质测评与工作学习测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定期的测评回馈及辅导。再次,追踪、研究岗位晋级学生和优秀校友的成功素质案例,作为素质培养的示范,最终探索出一条科学的职业综合素质成长路径。最后,建立素质学分制。学生通过素质的评估,可获取相应的学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合格毕业的必要条件,促使学生主动进步,不断提升。
3.创建“校企合一”的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建设稳定的素质培养“导师”团队。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兼任素质培养导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定期回访,全程跟踪,使综合素质培养稳定有序地进行。其次,创设“校企合一”的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依托网络通讯工具、论坛、云空间等工具,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实施辅导和分享。通过此平台,师生进行素质问题诊断、素质培养系列辅导、成功素质案例分享等方式,实现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4.建设一支校企互聘互用“三师型”师资队伍。无论是技能提升还是素质的培养,最终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现代学徒制下,依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急需打造一支校企互聘互用的强有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念、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和教改教研技能、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能力、职业指导技能的专业教师,是“理论讲师”+“实践技师”+“职业导师”。具体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需求;同时,教师需要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企业的经营运作,熟知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及服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另外,教还需钻研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的需求。
四、结语
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情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设计系统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综合素养,将能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高质量人才的输出,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篇7
1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学生无法真正投入精力去钻研课程。没有动力学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有预习,课后也不会主动练习,这样积累下来,教师的教学内容无异于天方夜谭,学生听不懂,没有人响应,学习停滞;教师讲课积极性下降,教学不利,形成恶性循环。
(2)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更新速度缓慢。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实用的课程只能涉及到比较浅显的部分,其他的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的部分没有涉及,学生也不可能自主的完成;许多计算机领域已经不再使用的软件、方法,而在我们职业学校这样的课程依然存在,无法跟进社会的需求。
(3)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老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下课后练习课堂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完全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创造的成就感。
(4)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仅是职业院校的诟病,其他大专院校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学校更注重传统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生存技能很少或没有引导教育,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对未来没有信心也没有任何规划等等。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自身价值的认定,不断提高自信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解决方案
2.1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深度细化与重新定位
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我们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继承原有专业。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多个应用方向,这样既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选择,同时也利于各个专业中课程设置的更新与变化。
2.2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能降低对基础理论的培养要求,如果学生不掌握基本知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将无异于空中楼阁。面对这样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所谓少而精,就是既要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坚持少而精原则。尽量少开设理论推导类的课程,如二进制的转换、微机原理等,应该以够用为度,按照社会的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知识。
第二,语言类课程短期培训的设置原则。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英语等基础类知识不够扎实,逻辑推导能力不强,许多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好似天书。这种课程应当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生设置,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应尽量少开或不开。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报考公务员或其他考试的学生,学校可以临时开设此类课程,实行短期集中式的培训,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职业教育应该在开展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为学生取得各种资格证书创造便利条件。可以开设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如计算机等级证书、CAD应用工程师证书等。
第四,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教学的各种组合的单元。例如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任务案例都可为一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3坚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要求毕业生技能达标,而是要求全方位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能力。因此学生必须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第一,开辟第二课堂作为实践素质教育的新渠道。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各种实用的、有趣的课外课程,供学生学习各类社会知识,开阔眼界,培养综合素质。
第二,实施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保证。学分应与各类奖学金的评比或学生毕业后的推荐相挂钩,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的、正确对待学分制度,学分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第三,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配套。不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采用真实发生的社会思想道德修养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明白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4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都相对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作用;分析
一、引言
音乐,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鼓舞人的进取精神乃至提高人们的气质。显然,音乐的本质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音乐对于人思想的升华、文化品味的提高、健康心理的塑造等等方面都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音乐对人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审美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做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旨是高职院校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特色,对于学生毕业后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更加严格,因此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就显的非常有必要。但长时间以来,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音乐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关系,这对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本文拟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二、关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作用的分析
1.丰富“美育”培养思路,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意识
通俗来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在很多地方把美育也叫做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美育的实际培养中,一般是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因为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显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我们常说音乐是一种流动的画面。另外,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首先是音乐以呈现的方式,这样的音乐可能是更为接近自然和我们人类自身日常生活基调的;第二是音乐以激发的方式,它是以相当强烈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日常感受,激发起我们抑制的情感。那么当我们把这些音乐的整体特性,类似“流动的音乐”等带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后,学生自然也就会在慢慢感悟之中形成了对人生新的认识、培养了对美的感觉。
2.启发“智育”培养思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智育做为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体现,一般是指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方式。音乐是声音节奏的组合体,音乐可以调动人们的听觉进而服务思维,达到“聪”的境界。又因为人体各器官的运动均是存在节奏的,恰恰优美的音乐是节奏旋律最感人的音响,所以能和大脑的运动保持高度的和谐,也最容易拨动思维的琴弦。音乐向来是可以启发人类的心智,促进人们大脑的发育与智力的开启而著称。关于对学生智育的培养机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音乐教育可以发展的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音乐教育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比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文学、历史、甚至是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知识非常多,类似能够担负起对某种技术和科学进行传承的音乐载体也不胜枚举。甚至在很多原始部族或者是少数民族之中,由于没有文字或者掌握文字的人数比较少,很多手工艺技术、经文、历史、文学等都是以歌曲或者音乐的形式直接传承下来的。
3.改善“德育” 培养思路,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行程中,德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任何德育如果没有感情的基础就只能是空洞的说教。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更多的还是比较偏重理论阐明,其理论性更强、抽象性更加明显。但音乐则不同,音乐之于德育的关系,并不是类似我们想象的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宣传如何净化心灵,培养情操等等。音乐对于德育教育培养的启发,重在精神层次上,音乐通过其旋律之优美,通过其境界之高雅,通过其节奏之精巧起到对人情感不断丰富的作用,而恰恰任何德育的开展都要以情感为平台,通过情感的共振达到品德自然而然的升华。这种方式,远比单纯的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强加给学生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有效很多。因为,音乐是通过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充分吻合,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培养来实现的。
三、结语
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及心理等方面素质,包涵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内容,但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却是巨大的。音乐是一组用乐音组成的可以表达人们感情的旋律,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对高职院校培养体系来讲,通过音乐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思路,拓宽学生培养体系,这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23)
[2]张辉.音乐与审美体验[J].黄河之声,2005(2)
[3]何干平,张尚华.谈音乐与德育智育的关系[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2)
篇9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710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基础,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只有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有保证,学生才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习与进步。
1.我国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班主任存在着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一问题。落后的教育观让他们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维学习上,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的关注和管理,认为管理应该是学校的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
1.2爱心不足
爱心的确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中职班主任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具体体现为缺乏耐心,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没有顾虑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着“成长的烦恼”,对他们的生活也不够关心,一味斥责他们,让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1.3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班级中的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学习优异者,“差生”的出现在所难免。并且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学生各方面的长处,而不应该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我国部分中职班主任目前依然存在着这种落后的教育观,正确学生观的缺乏让很多“差生”受到冷落,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2.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分析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以及教育者,同时还肩负着协调班级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因此其综合素质对于班级中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综合素质高的班主任会更加懂得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并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影响对学生的态度,通过充分挖掘学生长处和优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教学质量。
此外,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相比,学习能力、基础以及态度各方面的素质相对都要低,因此更加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无法正确根据学生需求关心和帮助学生,反而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等级,班级的氛围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这样的班级不仅缺乏整体凝聚力,同时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难以创造出积极、融洽、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
3.提高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措施
3.1重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细节,以“爱心”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管理
管理能力是最能体现班主任综合素质的,因此要想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提高管理能力这个角度入手。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要想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需要注意细节,通过对细节的留意来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此外,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体现出“爱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促进班级融洽氛围的形成。
3.2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
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前途,班主任这一角色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尽量选择各项素质比较全面的人才担任中职班主任的职位。这一要求的提升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得到保证,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整体综合素质,让中职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具体实施时,学校需要在选聘中职学生班级的班主任时增加考核内容,全面评估教师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教师的爱心、责任感、学生观等,让综合素质更高的班主任带领班级不断向前进步。
3.3实行教学评价,让学生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由于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与学生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让学生评价教师的表现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提升自己来满足学生以及学校的要求。教学评价措施的实施非常简单,因此可操作性较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最重要的确定教学评价内容。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的作用,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通过向学生征集意见的形式进行确定,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评价这一措施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评价工作的开展形式,必须按照不记名的形式征集学生的意见,只有首先确保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教学评价的实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看法,比如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公平对待学生、是否关心学生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评价内容找到自己的不足,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得以实现,进而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必要。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综合素质方面主要存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爱心不足以及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中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第一,重视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细节,以“爱心”为基点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对细节的留意来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第二,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任职门槛,全面评估教师的各方面情况;第三,实行教学评价,让学生监督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陈美玲.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舞蹈教学;策略
0 前言
当前,全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舞蹈教学不但应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舞蹈教育改革的要求,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难以实现舞蹈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不足,进而对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进,为学生组织一系列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活动,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1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的现状,各高校纷纷开设舞蹈专业,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表演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审美水平。[1]另外,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而在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对舞蹈动作、舞蹈表现形式等进行创新,这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断对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对舞蹈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当前,在大多数高校教师及学生的观念中,舞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他们认为,舞蹈的学习需要从小进行,大学时期学习舞蹈已经为时已晚,就算花费再多精力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干脆不在舞蹈教育上花太多精力,部分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带有应付性,学生的学习也不认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舞蹈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普遍忽视了舞蹈在提高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
2.2 舞蹈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在高校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模仿。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比较“死板”。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2.3 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
目前,高校从事舞蹈教育的教师团队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师要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知晓很多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要么实践能力比较强,能够领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但缺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舞蹈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组织的教学活动模式也比较单一,简单的要求学生模仿舞蹈动作,教师没有以身作则的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改编舞蹈动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的策略
3.1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度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与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高校舞蹈教室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把参与舞蹈学习的重要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注重舞蹈的学习,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不断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此,高校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引入到舞蹈教学中,让舞蹈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舞蹈教学中,自主获取舞蹈知识、编排、创造舞蹈动作等,突出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民族舞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应用多媒体对相关民族舞动作进行学习,自主编排一段民族舞蹈,随后在班上表演,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舞蹈的能力。
3.2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兴趣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指出,舞蹈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因此,高校舞蹈教室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出来。[2]例如,在现代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组,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舞蹈编排任务,给学生提供一首音乐,让学生自主编排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随后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展示。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创作舞蹈动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又如,教学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在讲解相应的舞蹈知识后,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为学生组织舞会,让学生扮演舞会中的可能出现的人物,并邀请相应的舞伴进行跳舞,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练习舞蹈,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而提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配合度。
3.3 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保证舞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原有的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这就需要高校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师团队,为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素质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舞蹈人才,并让这些专业的舞蹈人才领衔本校的舞蹈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大对现有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既要包括舞蹈知识、舞蹈技能,也应该包括教学技能,提高现有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提高高校舞蹈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让这些舞蹈教学顺利“投身”到舞蹈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还较为传统,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对教学现状进行审视,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对高校舞蹈教学进行创新,在舞蹈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晓光.高校舞蹈教育的境遇与改革措施探究[J].戏剧之家,2014(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