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AS9100;过程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2;F4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54-04
引言
我国过去30多年实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遭遇到天花板。国家早已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已先后提出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2012年,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14年5月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持续发展,仅有战略是远远不够的,以质取胜才能使战略有效部署和落实。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将质量控制融入产品生产交付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与企业的流程管理相协调,通过融合创新,构建一个基于流程的质量体系可用过程方法来实现。
由于航空行业产品的特殊性,质量管理体系多是依托职能管理搭建的。这种以任务为中心,职能管理为导向的体系模式容易使人们过度局限于自己所在的职能部门而忽视组织的整体目标,部门间的协调比较困难。当职能划分存在重叠、不清、空白时,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相互推诿,造成流程出现管理盲区。
应用过程方法是以过程为中心,顾客满意为导向建立体系模式。过程方法引入水平管理,跨越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并把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到组织的主要目标上。通过对体系各个过程的设计,系统地构成基于流程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业务融合,强调组织整体最优,而不是各职能部门、各系统最优,基于业务流程构建体系,理顺部门间的业务关系和接口,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我国的航空企业中,职能式管理仍是主流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时,应用过程方法将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在保持职能式管理机构的同时融入流程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构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一、过程方法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创新
(一)过程方法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基础认为,既然结果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达到,那么,组织的过程运行状况就决定了组织能否实现预期的结果。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对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一个过程的输出往往成为下一个或几个过程的输入,也可以说,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实施的决策方法是现代管理的三个方法,其中“过程方法”是基础方法。
以过程为基础,按过程模式建立、管理和审核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明确过程管理职责,确定过程运行的准则和管理方法,确保过程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控制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对过程运行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在监视和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以获得预期的过程结果,最终实现组织的宗旨,形成顾客满意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二)质量体系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在航空行业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存在很多误解,许多企业存在管理体系繁多、层次不清等问题。其中虽有部分企业已经构建了以“流程导向”为主线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按认证标准条款和部门职能设计体系过程,未能与流程管理体系完全对接,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标准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未能实现一体化管理,导致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得不到实现和测量,而且形成了质量体系“两张皮”的现象。这主要是质量体系策划上的问题。
一种是,没有识别质量体系过程,在质量手册中看不出有哪些质量体系过程、对过程如何规定。手册的内容就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即都是对标准条款和条文的罗列。由于没有确定过程,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就无法确定,实际体系过程的管理责任不清,体系程序之间重叠、不协调,过程接口管理缺失。
另一种是,识别了质量体系过程,但按部门和标准条款确定过程。仍然是职能式管理的体系模式,确定了过程,但没有设置过程的KPI。
对上述两种类型情况而言,还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无论是否识别和确定了过程,都没有过程KPI 的概念,由于没有确定过程KPI,也就无法对过程进行绩效评价,更谈不上针对未达到KPI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和持续的改进活动。
对质量体系审核而言,无论内审还是外审,都只能采用部门审核的方法,对照标准进行符合性检查,按照标准条款对质量体系符合性做出评价。所以,无法识别、确定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诸过程,难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事实上,针对绩效目标的达成,系统地采取纠正措施和持续的改进活动,比对单一不符合项实施纠正措施,对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贡献率更大。
二、体系过程框架构建
对于航空转包生产组织,应用过程方法是从AS9101C转到AS9101D的关键,过程方法要体现增值、体现顾客导向。通过系统分析职能管理导向的体系模式、流程管理体系的基础以及航空转包产品复杂的特点,深入研究AS9100、AS9101国际标准内容和过程方法理论,进行差异分析后,提出基于流程的具有航空转包特色的质量管理w系过程框架。依据AS9100C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实施步骤。
(一)建立产品实现过程流程图
流程图是系统思维运用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显示出质量体系不同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根据所承制的航空转包产品实际流程和生产活动,绘制产品实现过程流程图(见图1)。
(二)识别和确定质量体系过程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鼓励将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价值创造过程是核心过程,是输入输出都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即关键过程或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是非创造价值的内部过程,实际中,我们将其分为支持过程(SP)和管理过程(MP)。核心过程作为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是提出资源与测量分析要求,提供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支持过程作为提供资源和能力的过程,主要是为实现顾客要求,完成产品实现提供资源支持、测量服务,输出管理结果,测量结果;管理过程作为对满足顾客要求,实现组织业务目标的活动;策划和监控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的过程,输出管理要求,提出结果要求,提供管控模式。
过程的识别应是在观察研究流程图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观察一个过程的流程图时,可以看到前一步骤的输出就是后续步骤的输入。
按照产品实现流程图确定质量体系过程,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过程识别,提出过程识别和确定的方法。
首先,确定为组织及其顾客创造和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其次,为核心过程成功提供资源和其他支持的过程,最后,对上述过程提供指导、制定方针、部署行动、监视和验证上述过程是否按期望运行的管理过程。
通过对过程进行识别,确定了17个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的体系过程作为构建过程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系统见图2。
(三)过程的设计开发
过程的设计开发是明确过程要求,为体系过程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提供具体方向。过程要求来自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包括内部顾客。当相关方的过程要求较多时,可从中确定关键要求。
采用“乌龟图”的方法对每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确定每一过程的输入、输出、资源配给、人员能力要求、过程活动需要的文件、形成的记录、过程绩效评价指标等内容,明确各过程的基本作业活动(见图3)。
通过体系过程的设计开发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嵌入到流程管理体系中。
(四)确定过程顺序和相互关系
按照生产流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产品实现流程图,识别确定的17个体系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设计开发结果,确定过程职责承担部门的权重(哪些是负责的过程,哪些是参与的过程),从而实现过程与流程的融合对接,形成接口清晰、安排合理、职责分明、运作有序、控制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网络。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大过程、子过程等诸多过程是相互交织的,每一个过程都可能包含三个类别的子过程。
(五)过程指标(KPI)的识别与选择
过程方法强调追求过程结果有效。确定过程的关键绩效测量指标(KPI)是评价过程的结果是否满足过程策划输出的要求,因此,应为质量体系过程建立一套实用的关键绩效测量指标KPI。
在对质量体系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目标,将财务与非财务测量指标相结合,兼顾对过程和结果的关注,找出这些过程中的评估重点,策划和确定KPI项目。在此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通过对不同业务过程绩效的考核评估,检查KPI的完成情况,识别过程控制中的不协调和不适宜的情况。
2.过程KPI的设立应能够为持续改进体系业务过程、管理方法和体系文件提供依据。
3.选择KPI不要仅从业务过程本身来考虑,而且应该对该过程要求和过程输出预期结果进行系统策划。
4.KPI不仅关注其实现过程,而且应关注内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况和结果。
5.KPI项目的筛选还应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结合产品特点、原辅材料、设备工装、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质量控制、资源消耗等各方面,重点关注对执行规定要求情况的监控、对资源利用的监控和对输出结果的监控,以及对过程活动相互关联度的监控。
结语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对过程方法应用在传统组织职能管理框架基础上,实现了与流程管理的完全对接,与各种管理体系的融合,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嵌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中,解决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问题,从而提高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功能。
参考文献:
[1] Kim J,Zong W G.Optimal scheduling for maintenance period of generating units using a hybrid scatter-genetic algorithm[J].
Generation,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IET,2015,9(1):22-30.
[2] Jack B.ReVelle.形成关联[J].中国质量,2010,(8).
[3] 许燕.VDA6.3对过程的理解及康采恩过程控制原则[J].中国质量,2009,(12).
[4] Gene Granowicz.珠联璧合:结合流程图和龟背图更清晰的审视你的过程[J].中国质量,2011,(6):69.
[5] 黄惟毅.如何建立关键绩效测量指标体系[J].中国质量,2010,(5).
[6] 侯小康.以过程方法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中国质量,2012,2(学术增刊).
[7] 盛佩青,陈远辉,王凌,陈泉根,吴琦.过程运营集成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质量,2013,(7).
[8] 耿金凤,邹勇,张臻鉴,杨旭建.中航工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质量,2013,(10).
[9] 熊瑛,丁雪丹,王会东,王冬梅.基于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质量,2014,(1).
篇2
[关键词]实习生 教育 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03-02
顶岗实习有效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接触到了最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通过对近几届实习生的管理,从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外部显现和客观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一)认识上的不足
1.不实习。据统计:每年约有10%左右的学生不愿意去实习,用实习的机会去旅游、休息或在校上网,最多就在自家开的铺子里面帮忙,最后托关系搞定实习证明。
2.实习只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就是打杂,既无聊又辛苦,实习只是为了混个实习证明,能让自己顺利拿到毕业证就行,因此采取应付了事的心态。
(二)定位不准确,心理落差大
部分学生对实习的期望值过高,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实习岗位上体现不出自身在“学校与家庭里”的优越性,因此厌烦单调重复的实习工作,导致学习状态被动,实习态度不端正,影响了实习质量。部分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意识不强,面对与想象中不同的实习生活,不能正确对待困难,从而不断选择“闪辞”,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实习成本,还将自身陷入了职业焦虑,带来困扰,感到迷茫。
(三)实习功利色彩明显,心理准备不足
不同公司不同职位的实习生,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报酬相差甚远,例如,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不但没有报酬还要每月支付医院实习费用。当自己和别人做相同的事情却拿低报酬或零报酬的时候,产生了抵触心理;当自己的工作比别人累比别人辛苦时,产生了抗拒心理;当遇到困难时,选择消极的处理方式,带着情绪实习,或抱怨或不如意。自我意识强,在自己与单位的利益面前,更多的是考虑单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而不是自己能给单位创造什么价值或从中能否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
二、学生反映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我院实习的是“2+1”教学模式,2010级学生自今年暑假就陆续开始实习,本学期初,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通过网络与每位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一一了解他们的实习困难,804位学生中有大部分实习生反映了自身的忧虑及困难。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不足,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难以结合,对药品、处方不熟悉;
第二,无实习工资或工资低,食住困难,经济压力大,并多次问到:在医院实习所要交的实习费用能否回校报销?
第三,工作较累,枯燥,请假困难,工作环境差,经常加班,不适应;
第四,读专升本的同学有时间冲突,由于工作时间及实习地域问题,导致周末回校上课困难;
第五,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离学校远,下班回校不安全,特别是上晚班的同学,对人身安全更为担心;
第六,沟通能力不好,没有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销售技巧,与客户交流上有待提高;
第七,在所有实习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还未实习或辞职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一部分学生反映实习专业不对口,一部分学生只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一小部分频繁跳槽,心情复杂。
以上的问题及困难,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排解的话,不但影响实习效果,影响整体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冲击着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因此,学校、学生、学生家庭、企业、社会应该多方联动,正视和重视目前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出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三、关于高职院校如何做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对策
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计算学分,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呢?
(一)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在学生下企业实习之前,充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结合院系、专业情况,讲清楚实习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详细举例说明往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强调实习期间的双重身份,严格要求实习纪律,提高安全意识和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另外,请上届各专业各职位表现优秀、积极上进、感触深刻或进步较大的实习生讲述自身真实的实习过程、切身体会、如何解决困难以及实习建议。让学生真切感受种种困难,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二)辅导员切实做好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在外实习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企业一般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去教育学生,而学校又很难做到较多的关注,导致很容易就出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克服管理的实际困难,利用网络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多与学生沟通,在不打扰学生工作的前提下,持之以恒地与学生互动,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情况,开展德育、诚信、感恩、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安全、人际关系、劳动纪律、理想信念等教育与帮助。关心学生的实习生活与情感,稳定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倾听者以及“垃圾”清理者。
(三)实习指导老师做好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工作
每位教师兼任10~20位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都比较分散,每次都下企业指导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在学生实习前多和自己所带的实习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优缺点、人际关系等。学生去实习之后,指导老师也应多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实习当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及时指导、教育实习生关于专业、行业、职业、劳动法等内容。因此,建议院校尽早分配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一入学或至少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就分配好各位学生的职业指导老师,而不是临实习前匆忙分配。
(四)完善实习考核制度
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学生实习报告、实习考核成绩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实习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实习的过程考核,将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纪律、重视程度、工作完成情况、学习提高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和提高实习质量。
(五)课程设置方面
专业课的设置应紧贴岗位需求、紧贴市场需求,并将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技能融入至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其次,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清楚自身内外在优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优化行为,做到有的放矢。可将就业指导性质的课程加入到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当中,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
(六)企业和社会方面
在实习岗位的提供和实习生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希望企业能公平对待,不克扣工资、不随便延长工作时间、不钻法律空白、不特殊对待实习生。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善待实习生,给实习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自觉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也应该给实习生更多的关注,立法保障大学生实习的权益,定期表扬培养实习生的企业,或将接收实习生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内容,多鼓励企业接收实习生。
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占据了高职生大学生活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么长的顶岗实习时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到“有备而来”“勇于挑战”“积极应对”“满载而归”,需要学生、学校、企业、社会不断共同努力,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为学生的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900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该类标准由若干相互关联或补充的单个标准组成,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它提出的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经过数次的改版。在此标准基础上,不同的行业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如ISO/TS 16949《汽车生产件及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ISO 13485《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等。
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推广,特别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各行业的最高管理者为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都相继贯彻执行标准。但是在取得认证证书之后,如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却存在一定问题。为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自然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一主题。
1 持续改进的内涵和作用
1.1 内涵
2008版ISO9000族标准把持续改进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有道理的。ISO9001标准第8.5.1规定:“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GB/T19001标准的始终。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续改进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说,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2 作用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等于切断了组织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1]。
2 持续改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1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有效机制[2]
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其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员“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自我“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自我评价、完善机制,与推行ISO 9000族标准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并能确保实现其目的。
规范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就能形成企业内部自我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机制。审核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素要求,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采取了相适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措施是否落实关闭。按此持之以恒地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使企业的质量体系能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和功能符合顾客要求、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 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3]
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组织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专业认证公司对组织的审核。
第二方质量审核可以更好的体现和反映使用方的要求,建立与企业直接对话的良好机制,并可以提出比第三方认证审核更高的要求。
其次,第二方审核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符合使用方作为首要受益者的期望。
第三,可以更好的弥补内审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不足。相对于第一方内部质量审核而言,第二方质量审核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使用方的审核对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更易形成闭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更易实现连续性监督。
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利用这一契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2.3 管理评审[4]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质量管理活动。
为了提高管理评审的质量,评审时应注意重点评价以下内容:(1)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特别是对薄弱环节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实施的效果。(2)顾客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提出改进的要求。(3)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要求。(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对不能完成的质量目标研究其解决措施或对其修订。(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研究修订的内容。(6)组织结构和资源是否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等。
管理评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做好会前准备;会议要紧凑、高效、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克服走形式,避重就轻等现象;会后要认真落实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管理评审取得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4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
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控制,解决方法
1.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注意的问题
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加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点,这些都是桥梁建设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且易导致严重工程问题的事项。
1.1.1桥梁调拱调坡层
桥梁的调拱和调坡层是整个桥梁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这部分建设的达标性、材料质量的优劣以及难度系数等直接关系到整个桥梁工程的成败与否。调拱和调坡层要抓好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确保这些材料万无一失的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和规格以及配合比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去。
1.1.2基层施工
对于集成施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层面铺垫的厚度,以及压实的时机,在对基层面进行碾压时必须控制好最佳的湿度。第一次经人工修整之后,需要处理好边缘立模处压实的程度控制。
1.1.3基层养护
基层养护工作是基层施工建设的后续,虽然基层施工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但养护工作是否到位,还会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一般在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后采用沙袋进行基面的养护,但也可以视交通和气候条件而定选择其他的替代材料,如沥青乳液等。基层养护是为了保证基层按照建筑完工时的面貌进行凝实,这个过程中最忌车辆碾压,因此,最好能进行道路封闭。一旦出现凹陷,则不能随意的填补,应当按照建设时的材料标准进行修补。
1.1.4基层平整度控制
在进行基层平整,表面铺垫前要对基层的平整度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来讲较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3米直尺。对基层面上的建筑材料残留物进行清理,经过仔细检查确认没有凹陷和松散时,按照铺整规格进行铺设程序操作。
2.桥梁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裂缝问题是整个建筑领域最常见的建筑质量问题。这种问题在桥梁施工中也同样十分的常见,裂缝容易导致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桥梁的使用周期缩短、桥梁的承载下降,外观丑化等。通过分析总结发现造成桥梁裂缝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容易出现裂缝部位的材料主成分一般是建筑过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桥梁建筑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标号过低,存放时间过长的混凝土容易因混凝度的变质而造成凝聚能力下降。
2.2混凝土配比技术问题
混凝土的配比比例控制不当的话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严重下降,导致裂缝的出现。我国许多工程建设单位对于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无视标准,随意性较大,这些都是问题出现的原因。
2.3浇灌处理不当
浇灌过程中需要对配比好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振捣操作过轻或者过快过重的话,容易造成整个建筑中混凝土分布不均,这是建筑质量的大忌。
3.桥梁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出现的原因分析
桥梁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这些也是建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结构对密实度的影响,以及后期的腐蚀等,这些都会造成桥梁工程质量和承载能力的下降。归结起来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偏离配比标准、操作随意、振捣不规范不均匀、混凝土加工精度欠缺,搅拌与浇灌间隔太久。总之一句话,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时的混凝土浇灌不均匀,造成局部过于紧实,局部存在松散。
4.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项目
4.1施工进度控制
桥梁施工工程进度应当按照桥梁工程建设总体进度目标进行分阶段的施工进度规划。通过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计算找出关键工程路线,合理协调不同建造部分的最找和最迟开工时间和最早最迟完工时间。设置工程进度监控考核表,定期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4.2技术管理控制
桥梁相对于公路来讲对建筑技术的要求更高。像桥梁建设中的桥拱部分需要通过计算分析其张力和承载能力,并要求采用较高的建筑技术进行施工建设。像桥拱张力这样的技术难题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这就需要承建单位有效的进行技术管理控制,不断的研究和攻克这些建筑难题。
4.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当贯穿整个桥梁建设的全程,包括开工前的建筑设备的调试,建筑材料的保证,施工中的合规性操作以及后期养护工作是否到位,这些都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强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
4.4安全控制
建筑行业是高位行业,安全控制工作一定要到位。施工现场承建单位应当分类对不同的岗位建立以部门经理为中心的安全负责制。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
5.桥梁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5.1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力度
首先,完善质量责任体制,把质量考核纳入员工绩效评定体系中去。对以优异成绩完成工程质量考核的部门和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其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对,弄虚作假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部门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敦促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其次,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审核,不合格的、破损的、不达标的原材料不能被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从源头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最后,做好建筑设备的养护和调试工作。建筑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操作标准不当引起的,由于桥梁建设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主力。维护不当,调试标准偏离的机械操作会对工程施工参数造成严重影响。
5.2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条件
施工环境包括了现场的温度、采光度、噪音度以设备材料堆放的整齐度等。就温度来讲,当外界温度超过了人体正常温度时,人体内部温度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散,容易造成不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会使人体变的乏力、精神不振、缺水等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桥梁施工要尽量选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尽量不要选择夏日的中午进行作业。对于采光度来讲,较暗的光线会严重的影响施工的可视度更加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施工现场应该保持较好的采光度和照明度,以及各种警示牌和安全栏杆设施都应当一应俱全。
5.3完善安全施工措施
完善安全施工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应当保证员工的正常作息和食宿。建筑是一个劳动强度较大行业,没有足够的休息,充沛的体力很容易造成员工精神恍惚,过度疲劳。保证员工食宿可以采用轮休制进行统筹安排,适当的增加员工的娱乐项目,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心和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以此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质量管控 分析原因 策略 成效
引 言
我国电能的80%左右都是通过低压开关成套设备提供[1],成套开关设备决策者们纷纷引入并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目的就是进行产品质量管控。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世界性潮流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实施后成效如何呢?在成套开关设备企业里的产品质量管控是怎样一个状况呢?笔者对成套开关设备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了较多普遍存在和较为严峻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脱节严重,管理体系未能正常发挥作用,对产品质量管控成为纸上谈兵。本文就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业界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策略等进行探讨。
1.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与生产实际脱节,内部质量审核记录走形式,记录格式和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基本相同,出现闭门造车现象。
1.2未能及时任命质量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另外有的情况是发现质量负责人对本条所规定的职责知之甚少,也未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1.3技术员、检验员、工人不熟悉标准、操作不熟练;培训计划针对性不强,实施不到位,人员素质未有实质性的提高。
1.4生产设备或检测设备能力不足。如耐压试验设备量程仅为0~3000V,不能进行绝缘手柄等需施加3750V的测试;检验设备陈旧、老化,例如综合试验台内表计在校验后,未进行合格判定,对上述情况未能做出正确处理。
1.5现场使用的文件、图纸、接线图等未经受控批准即下达使用的情况屡有发生,使源头管控失效,错误率、差错率上升。
1.6进货检验/验证未按规定填写。如二次线、铜排未按规定进行电阻率的测量,做出合格判别。
1.7作业指导书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实际生产加工往往凭经验或估计进行,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1.8在生产过程中,未对产品的关键件和结构一致性进行控制,导致成套开关设备出现母排尺寸不符、母排绝缘支撑件距离过大、电气间隙不足等质量问题。
1.9仅对不合格问题进行纠正,返工、返修后的产品未重新进行检测,出现一些本来合格的项目在返工、返修过程中变成不合格;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导致不合格问题持续发生。
2.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管控成效不理想的因素
2.1企业对认证目的性认识存在不足
多数企业最初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为赶潮流,充门面,拿证书仅为了业务上的竞争,和竞标时的筹码。证书到手后,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现行管理方法就成了互不相干的平行线,体系管理文件成了“归档文物”,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度审核时,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在一个月内甚至更短周期内闭门造车赶出来,完全与实际脱节。可见,企业认证的出发点存在偏差,操作上存在问题。
2.2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系统认识,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未能敏锐洞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实施过程因不重视,缺乏宣传、监督,员工缺乏必要的学习、培训,获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办法或经验的渠道贫乏,对质量管理体系达不到系统认识,许多质量预防措施、不合格品追溯无法正确理解,质量管控中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无奈于实施的难度。多数企业对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管控方式方法原始而低效,却不愿意更新观念与做法。
2.3企业员工积极性受挫,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基本流于形式
在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多数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工作方法相分离,把二者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工作,所以每次接受CQC专家组来审核的前几个星期,企业上下一片忙碌,各个部门都是在加班加点做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审核文件,这些本该在每个事件过程中顺理成章完成的,都集中统一在外部审核前一段时间内补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基本流于形式,企业也因此平白无辜多了许多繁杂又无意义的工作,劳心劳神,浪费人力物力。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执行力度不够,未能真正贯彻下去,搞一阵子形式主义就烟消云散,为通过年度审核而弄虚作假,随意性、敷衍性,体系的实施与企业运作管理基本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员工深觉付出努力只为造假,大大挫伤积极性,最终导致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失于有效管控。
3.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管控中应采取的对策
3.1认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目的性、重要性
明确目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摆“门面”充好看,而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向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
3.2多渠道全员宣贯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员工对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产品质量管控屏障的相应措施、程序方法无法正确理解,在实际操作中无奈于实施的难度。首先从思想根源入手,将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层层灌输。全员分层次分专业分阶段宣导,无论是质量主管还是高级经理,都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总体意识。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理念,方法落实到各个岗位,使各个岗位都深切领会质量管理体系精髓,真正做到:“一切按标准办,一切按程序办”。 具体做法如下:
(1)参考相关文献和软件。有许多有关质量出版物,软件工具帮助你理解。
(2)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①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②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此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3.3高层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推动和指挥作用
高层领导的信心与决策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对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下属员工的工作态度,这也将是建立成功的质量管理体系最为关键的一步。高层领导不仅能为体系的建立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也能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全员参与环境。高层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态度高度重视、时刻关心过问,就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若高层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或漠然置之,必然給下属员工造成一种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局面,势必导致产品质量管控工作回归原始。
3.4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和实际工作方法相融合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和实际工作方法相融合方法如下。其一: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程序,將实际工作方法的精华部分加以吸收,糟粕部分加以去除,并吸收补充管理体系进先进有效管理方法,也就是说,从体系文件正式运行的那刻起,大家工作的依据就是质量管理体系。其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每个要求都是系统上的一个控制点,只有每个环节都得到控制,才能保证整体有效性。具体方法从生产过程的实际出发,寻找和分析客观规律,贯彻执行“做到你所写的,记下你所做的”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真正实施控制。为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和实际工作方法相融合,可以选择资历、经验丰富的质量体系顾问专家,从保持中立的顾问专家处可以得到建议如何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实施QMS并保证你少走弯路。
3.5确保3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有效
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中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而对相关产品强制性实施的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技术要求的产品认证制度。成套开关设备是列入国家第一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通过十年来对成套开关设备3C认证的实施,CQC的3C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近乎苛刻,按照GB7251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了生产成套开关设备认证产品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10个要素。分别为:职责和资源、文件和记录、采购和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检验试验仪器设备、不合格品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包装搬运和储存。这10条是成套产品的生产企业为确保认证批量生产的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性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依据,企业凭该依据与实际现状相结合建立本企业的生产规范、检验规范、工艺守则等标准,以此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C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基本相符[2]。因此确保3C强制性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有效,就能极大完善、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4.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日常管理的成效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管理中常态化,可实现如下成效:
经济成效:可避免在审核前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闭门造车”时80%的人力浪费,人均节约工作时间4小时/天。以50个人的小型企业来推算,粗略估计可为企业年平均节约管理成本3万~5万元。
质量成效:一旦“ISO质量管理方法”在日常管理中常态化,企业内部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人员专业化、管理专业化。避免了短期内“闭门造车”导致的一知半解、无章可循、漏洞百出的问题。成套产品成品合格率大于95%,顾客综合满意率达98%
安全成效:I SO质量管理中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该程序能有效遏制质量问题的出现,产品安全可靠性100%得到保证。
正确有效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内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节约成本,实现安全无患;对外做为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明,可以得到包括国际市场在内的市场认可,提高市场地位,增强产品竞争力。因此ISO质量管理工作应作为企业长期遵循的准则,不懈努力推动其发挥科学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一、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档案管理实践
(一)抓住契机,健全档案管理网络我校档案部门抓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网络,即由管理者代表(通常由院领导担任)负责文件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质管办负责收集、整理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定期移交档案部门;各部门、二级院系指定兼职档案员负责对其职能范围内形成的各类教学资料、相关文件、质量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归档;档案部门负责日常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建立起一个领导亲自“抓”、各部门认真“管”、档案部门负责“理”的良好的文件管理流程,构建了从上至下的档案管理网络。(二)转变理念,采取适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档案管理方式为适应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需要,我校档案管理部门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和过程管理,努力使档案工作与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保持“三同步”,即同步发动、同步布置和同步检查。适时调整档案管理方法,规定由学院制定形成的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由学院质管办收集、整理并交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产生的文件及相关的记录清单,属于归档范围的,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好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短期性的记录文件则由部门按照质量体系的管理规定自行保存。注重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加工进程,构建专题数据库,使档案材料的传递、检索利用更加便捷。
二、对ISO质量管理体系下档案管理的体会
(一)高职档案是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和依据首先,高职档案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依据。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体系文件的构建;而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建中,又需要以高职院校档案为依据,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及扩充,如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表格记录单等均是在档案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这部分文件也是构成高职档案的重要内容。其次,高职档案是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客观证据。在质量认证时,认证组需要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台账以及其他的一些档案等判断院校质量管理情况,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台账等建立和管理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认证工作的成败。(二)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首先,档案意识得以强化。ISO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任何行为和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追溯、有监督,通过对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控制,实现规范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及时、准确填报、整理和归档各类质量记录文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档案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其次,档案工作质量得以提高。档案部门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公文管理和记录控制的主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从文件形成前端抓起,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掌握质量记录、公文控制情况,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档案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第三,档案资源得以丰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对运行认证过程的记录,它们是高职院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收集保管,可以极大地丰富高职院校档案的内容。
作者:王文霞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篇7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又叫ISO9001,是当今社会较为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方法,它融合了最为先进和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为企业单位和相关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和组织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套有效标准模式。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1.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目前的一些企业单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仅仅得到了上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基层领导片面追求生产而忽视了质量,没有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原则,基层领导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基层领导的作用发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让基层领导起好带头作用,才能够影响企业的员工,带动全体员工认真遵守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员工质量管理培训没有强化
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由此可见企业员工更加需要自觉和严格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质量管理体系持久有效的运行,让企业单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目前,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并没有得到强化,培训工作没能注重过程和结果,对基层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注重,过于重视企业审核员等,这些都是使员工质量管理培训不过关的重要原因,加上培训工作的内容不够深入,培训时间过短,使得企业的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过于模糊。
3.员工质量意识不高
员工的质量意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质量意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得不到保证,经济利益也可能会面临损失。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质量问题频频出现,重复性和数量多是问题的主要特点,企业领导对于质量管理的注重和意识并没有加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意识,违背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要求。
4.习惯思维违背体系要求
在目前,一些企业单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后,相关的管理部门并没有加大注重力度,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认真落实体系的原则要求,管理方式遵循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传统方式,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变革,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造成了影响。
5.审核工作不符合实际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目的是检验体系的运行情况,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然而,一些企业在产品质量的审核过程中却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内审人员在质量问题的汇报工作中往往只侧重于一般质量问题,审核结果不符合实际,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
6.体系的改进工作不足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PDCA循环系统, 通过计划、实施和检查三个内容进行运行。然而,目前企业在体系的处理环节不够深入,对一些出现的质量问题只是进行了现场改进,而没有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持久的改进。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加强
质量管理体系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1.发挥领导作用
企业领导的重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采取有效方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各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起好带头作用,带动基层员工完成质量活动和职责,推行相关的质量目标责任制度,实现企业质量职能活动的有效分层,认真落实考核奖惩政策。同时,领导者要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文件和原则标准,让各级部门积极履行,加强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2.强化质量培训,提高质量意识
员工的质量意识程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息息相关,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工作更需要加强开展。在质量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之前,各级员工需要认识到自身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业位置和作用意义,并严格落实自身的职位标准和要求。培训工作开展过程要分层次进行,培训内容应以相关的质量法律、企业经营和决策方法等质量管理理论为核心,相关的质量管理技术内容和人文条件也需要加强培训力度,对习惯思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的关系做出合适处理。另外,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也需要认真落实,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保障企业的生产质量。通过培训让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自身的质量意识。
3.加强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力度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和技术的水平也是对施工质量的衡量尺度,更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单位应该加大对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重视力度,将生产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传统思想彻底打破,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产品的施工质量。
4.强化审核力度
企业的审核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起到了激励性的作用,更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内部审核方面要克服人员的审查惰性,严格落实每一道审核程序,对重要的部门层次更应该加大审核力度,对相关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治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查找原因进行解决,对体系加以完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体系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波.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深化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2]孔安妹,郭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探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
篇8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体系;石油企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04-01
质量管理不单纯指的是产品质量,还包括工程质量、施工作业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质量成本意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重也在逐步加强。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树立质量强企的工作理念。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全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强企的理念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全员重视质量、提升质量的良好氛围,按照“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具有大港油田特色的质量文化。通过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安排基层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等形式,宣传中石油质量方针政策、部署本单位质量基础工作,形成反映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行为规范,引导员工增强质量意识,自觉按照质量和标准要求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二、做好培训和宣贯工作,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做好公司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培训活动和宣贯工作。开展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引进、吸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提高其专业素质;开展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确保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思路,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油田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工具,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报道工作成效,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一)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监督。
对涉及公司安全生产、人身健康、产能建设、施工质量的采购物资产品,要加大其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执行公司体系文件,对采购的物资或产品进行检验,对于没有合格证、手续不全、标识不清、失效过期的物资一律不准购进、同时严格履行货物验收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对物资进行检验,确保购买物资、工具与设备的质量。严格按照油田公司安排部署,执行物资抽检计划,确保使用物资的质量合格。对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停用,避免流入生产环节。对于质量记录不佳,产品质量出现过不合格的供应商,加大抽检力度;对于多次出现问题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坚决清理出油田市场。同时做到质量监督抽查发现问题整改率必须是100%。
(二)加强现场工程质量管理。
公司坚持“超前谋划,精细管理,过程控制,一次成优”的质量管理方针。每口井每个工序产能建设部都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作业,通过现场的指导协调,减少了不必要的组织停工,同时加强对现场甲方所派工程监督的管理,现场监督按工程设计要求对工程的全过程监督,审核乙方全井施工各项技术措施的制定,做好预防事故复杂的工作,制定严细的措施,并在执行中严格监控到位。在工程实施中监督对不合理的措施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必要时给予制止。公司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级检验”,实施事前、事中、事后三过程质量控制,突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四、有效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一)开展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公司年初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分析,查找生产过程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消除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为目的,选择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工程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课题,确立活动目标,开展QC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攻关活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不断提高基层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
(二)开展“质量月”活动。
利用全国“质量月”活动时间,在公司内组织开展悬挂横幅、知识答题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月”活动,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上台阶。
五、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公司创立了“一套体系,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编写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作业文件并到各二级单位,同时,不断地结合公司机构调整、业务变动,认真组织公司编写人员和体系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多次讨论,逐步完善,包括了覆盖生产经营所有活动的体系,提高体系文件的适宜性、针对性和全面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二)开展质量体系推进审核活动。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体系的内部审核活动,并将施工现场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在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内部整改的同时,征集各单位意见和建议,持续完善体系文件,提高其约束性。公司每年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迎接中油集团公司的体系审核,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闭环整改。召开公司管理评审会议,及时发现体系存在的需要完善之处,强化了体系文件的运行质量。
六、实施质量责任分管制,纳入业绩考核
注重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各级岗位质量责任制,把质量工作纳入承包合同,并与业绩挂钩,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由公司经理担任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施工项目经理为该项目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决策层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部门,各项目、班组设立了专(兼)职质量管理员,各员工岗位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本岗位的质量职责,形成了完整的质量管理网络,各司其责,层层落实,为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七、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树立行业“质量标杆”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在计算机管理、生产的环境下,逐渐运用“管理提高效益”的思想,也就是如果只运用科学先进的设备硬件,而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那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益出现下降情况。通过对某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其以往运用的以时间为基础进行的定期预防维修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但是由于其不具有针对性,往往导致出现维修过剩的现象。
1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系统性、规范性的文件式管理体系,是一种加强组织管理的方法手段。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进行管理,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质量管理主要对企业进行的各种指挥、协调、控制活动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所制定的质量管理政策、方针、策划、目标等方面。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来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不断的改善。
2 加强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代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后,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效率、质量意识以及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特有的运行规律。其不仅是一种物化的技术,而且还是物化的资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发展,将企业设备作为研究对象,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通过运用相应的理论、方法、技术、组织以及经济措施,加强对企业设备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的科学、全面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设备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主要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投资效果为目的,进而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而且还能够保障企业的生产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
3 质量管理体系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后,其具有生产工艺连续性高、装置流水作业的特点,对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需要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管理。为了有效的提高某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需要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下,加强设备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设备进行规范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要将各项活动运用文件化的程序形式进行规定,并对相关的程序是否有效运行进行记录。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对设备进行管理,需要制定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跟踪性的检查、考核标准,对设备的选型、购置、验收、安装、维护、维修、闲置以及报废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某化工企业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编制出适应该设备购置之前的规划论证、选型的项目立项验收管理等,并制定民爆专用的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安装验收制度以及设备的调拨、封存、闲置、报废制度作为对设备的日常操作进行维护保养的执行规范文件;另外,要求车间的设备管理室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购买、安装、维修、闲置以及报废工作;依据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制度进行设备日常维修计划的制定,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此外,设备主管部门要对车间的各项申请进行办理,制定设备台账修改管理制度,并安排相关部门对设备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验收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3.2 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防止出现故障
状态监测指的是对运行过程中的设备整体或者设备零部件的状态进行检查,主要对其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或者出现劣化征兆进行判断,并进行异常现象的追踪,对劣化趋势进行预测,确定设备的劣化和磨损程度。进行状态监测主要对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劣化信息、异常现象进行掌握,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能够对故障进行提前预防,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停机时间、带来的损失以及维修费用,进而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不仅能够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够延长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设备检修的期限要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确定,这样将设备具有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检修工作,确定恰当、合理的订货周期、储备量,有效的缩小设备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因此可以说,状态监测是一种科学性、合理性的维修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设备出现过剩维修,而且还能够防止维修出现不足的问题。
3.3 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在该化工企业运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时,普遍的依赖手工作业,将大量纸质记录数据信息资料作为主要的依据,设备的维修人员在对每一台设备的维修保养历史进行查找时,十分不容易,进而不能快速、及时的对现场设备故障进行指导,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除此之外,备品备件库由于运用纸质资料管理的方式导致管理流程变得较为复杂,容易出差错。总之,要求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要实现现代化,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目前,能够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主要包括企业资产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其中,企业资产管理所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对象较为单一,适宜运用在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等资产密集型产业中,主要对资产进行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主要适宜运用在制造企业中,不仅对资产进行管理,而且还对人力资源方面进行管理。不管该系统如何进行转变,对于化工企业而言,需要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法,对设备进行维修,防止出现过修或者欠修的现象,进而降低设备的维护费用,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最终促进设备管理朝高速化、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以及电子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永福.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探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0,01(11):39-40.
[2]李晓宇.设备维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07,10(31):75-76.
篇10
【关键词】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成功的组织需要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企业而言,要对外提品和服务,获得顾客满意,实施企业层面的质量管理,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它可以促进企业的一直成功。而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保证实现自身和顾客具体要求(包括进度、成本和质量等),面向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开展的质量管理工作。企业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之间关系密切,但又有又明显的区别,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容易混淆两者概念,不能准确认知管理的对象和把握管理的重点,认为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类问题在从事研发的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和严重,导致项目质量管理过程走形式,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1.企业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关系及差异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一般由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它是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善各个过程(要素)及输出的质量,以实现企业的质量战略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连续过程(要素)的集合,不仅包括了产品实现过程,还包括了对体系本身以及管理职责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实施的一系列特定质量管理过程,其管理的重点包括控制好用户要求的识别、转化为可实现的输入、形成满足要求的输出等,它更加注重对相关结果的验证和确认,注重预防措施的作用,由于项目产品的一次性和特殊性,因此其过程具有暂态性和一次性。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体系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框架,它从形式和内容上适用于一个企业所有的过程和产品。而项目质量管理是为达到项目具体的质量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针对项目或产品特点,为实现其特定的质量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质量活动。
企业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之间虽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等同。上述一次性过程和重复性过程在任何一个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均存在,如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质量检验等过程属于重复性连续过程,依靠既定的程序或规范来实施。而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等均属于一次性暂态过程,需要实施针对性的过程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这两类过程有着显著性差异,可重复性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而管理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管理方法上也有着明显差别。
一个企业具有相对稳定性,因为他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不能总在变,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所依附的,是一个组织架构和职能健全、业务流程相对稳定的企业,他有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连续过程的稳定和可控。但企业的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开发,独特性决定了无法复制前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即使有相当大部分的沿用或继承,因此开发所涉及的过程是一次性的或者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认清企业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对我们把握好管理的重点,推进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控制好产品实物质量,促进企业持续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适宜的管理组织并明确职责
在组织方面,企业质量管理组织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般作为企业的内设部门,其职责相对固定并经过企业的授权,主要职能包括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监控运行、定期的开展审核并督促改进等,其它职责还可能包括标准化、计量及产品检验等,负责对一些重复的、连续性过程进行管理。在建立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时更多的考虑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相关方的要求,在具体形式上不同的企业多种多样,既有单独成立质量管理部门的,也有将质量管理的职能整合到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但无论何种形式,一定是经过授权的以便能够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能。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是从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主体,产品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组织,项目的一次性过程决定了该组织应具有临时性、高度柔性和灵活性,因此绝不能以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代替。它是根据项目需要由来自不同部门和背景的质量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项目结束后自动解散,其有效性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建立时必须遵循组织结构适应项目需要、管理幅度偏平有效、权责对等、能力和职位相称等基本原则,同时还应建立灵活的人员调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满足灵活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该组织也应通过相应管理层次的授权,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3.准确运用过程控制的方法
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重复性连续过程和相关要素,它将过程的输出与控制的基准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并做出调整,它关注产品实现过程符合性方面的问题,更加注重防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系统性问题及风险,因此它强调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强调在全过程、全项目、全企业的举一反三工作。这是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从系统控制理论上讲,这是一种端部反馈控制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先天性缺陷——时滞,即发现问题的时机不是及时的或者是滞后的,一般通过定期的审核或监督检查来发现,对项目质量管理而言,这就是致命的缺陷。
由于研发项目过程的一次性和暂态性,如采用端部反馈控制的方法,过程输出之后再发现问题会造成时间的延误,此时再采取纠正措施,无论是在进度上还是在成本上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多数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为此,在一次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局部反馈控制的方法,它是根据过程中间结果采取纠正措施的控制方式,将过程中的问题尽可能的暴露在前期。例如,一个新设备的设计开发过程,不能等到生产加工之后才发现设计缺陷,那么就需要将这个过程分解成许多小的过程来进行管理,一般包括识别设计开发要求,转化成设计输入并评审,必要的计算、分析和仿真,形成设计输出,对输出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等,最后才组织生产加工,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研发产品,还可能需要分阶段开发和试用等环节。针对每一个小的过程或者中间过程进行分段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输出的正确,这种局部反馈控制方法就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从以上两类过程控制方法的特点来讲,企业质量管理更加注重纠正措施的作用,而项目质量管理更注重预防措施的作用。这既是两者的另一显著差异,也是过程控制方法上需要高度重视的方面。对研发类企业而言,要开发出一个成功的项目产品,除了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外,还需要针对项目产品本身特点,科学、细致的策划设计和开发过程,决不能等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和要求,这将没有任何意义。而是要将这些过程和要求针对性的转化成适用于产品本身的控制方法,需充分识别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技术、成本等风险,针对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由具体的项目组成员负责执行,并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来控制好要求的落实,这是企业质量管理所无法办到的。
4.注重项目过程和质量控制基准的动态管理
企业重复性连续过程及其质量控制基准通常是稳定的,或者适用于通用的标准或规范。而项目质量管理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的产品所做的一次性活动,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需要经历从产品概念提出到产品实现并交付使用等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或者说在不同的阶段对产品质量的规划是不同的。因此项目的一次性过程及其质量控制基准通常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在项目产品状态最终确定之前,比如产品的技术状态,需要根据研发进展适时的进行调整。
研发项目产品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质量活动将直接影响其结果。通常情况下,在研发项目的概念阶段主要开展综合论证和技术经济分析,需要在经费、进度、质量等约束条件之间进行协调,确定应达到的质量目标。项目规划阶段,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项目实现过程策划。项目实施阶段,应按照策划的具体要求对项目全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最后还应对项目开发的结果进行确认,以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和要求可能发生变化,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和质量控制基准都可能处于变动状态,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必须是受控的,一般情况下需要指定专门的组织或者赋予相应职权的人员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流程要求实施变更控制。
但无论过程和质量控制基准如何变化,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都应遵循基本的控制方法,即前面所提出的局部反馈控制方法,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项目质量管理组织应加强过程输出的局部反馈,采用合适的方法对中间过程的结果进行监督控制,跟踪、收集、分析相关质量信息,及时督促调整项目过程各种状态,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适宜的方法需要根据企业及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如统计技术和项目管理方法,某些情况下还包括行政、质量奖惩等手段等,以保证每个过程质量符合质量控制基准的要求。
5.强调一次就将事情做好
“努力做到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是克劳斯比理论的重要内容。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特点,要求项目质量管理一次就将事情做好,它既是对结果的要求,也是对过程的要求,必须以过程的一次做对来保证结果的一次成功,因各种原因造成过程的反复和结果的偏离,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工作带来损害,甚至不可挽回。因此,必须在项目组织内部建立“第一次就做好”的指导思想,引导项目成员在从事项目活动时追求一次成功。
对任何一个系统特别是串联系统来讲,往往是分级或分层开发的过程,上一层次的问题将对下一层次造成普遍影响,因此,必须在项目组织内部贯彻“第一次就做好”的指导思想,但贯彻的效果或者执行力的强弱则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保证。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企业层面的质量文化建设来指导项目质量管理,但效果并不好,一方面,这类层面的质量文化通用性较强,没有针对项目具体特点和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或转化;一方面项目组织成员承担的工作职责不同,压力不同,相关要求也应进行区别。因此,项目质量组织应立足本项目具体特点,根据质量目标、内外部环境和顾客需求,确定“第一次就做好”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一定的形式灌输到每个项目组织成员的意识之中。
6.总结
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引入并应用面向项目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系统控制理论,确定管理组织和职责,细分过程,建立各个阶段的比较基准,实施中比照基准局部反馈控制,以确保每个过程的结果有效和符合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一次成功,最大程度的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 20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