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篇1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教育,通过有效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凝聚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是指“素养”,是指这种平时养成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简单地说,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如何加强养成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段话指出了加强青少年基本行为准则培养,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而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任务在学校,因为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阐明的“八荣八耻”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我们还应当始终长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他们的道德素质养成必须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着眼于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实际,从切实可行处抓起,才能逐渐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层次和水平。

(2)道德规范、准则的要求要有可操作性。

道德规范、准则要求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这是养成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明了道德原则、规范、准则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使他们具体知道如何去做。只有可操作性强,才能使青少年易于理解和遵循,从而将道德认知转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在行为的不断重复中凝结成优秀的品质。因此,我们应着重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可操作性研究,将正确道德观念的教育落实在行为之中,使得青少年能够在道德行为中培养习惯,在道德习惯养成中积淀道德素质。

(3)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寓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普遍参与,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应该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自觉参与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共同做好养成教育工作。

在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形成其品德发展特别是学会做人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血缘上的联系决定了家庭德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久远的。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具有德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德育管理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德育活动中使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理论化;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识别、抵制和消除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能力。学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把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

社会德育是家庭、学校和单位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因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从而导致社会德育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青少年道德养成,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建设有利于青少年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气整治道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

(5)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养成靠教育,也要靠制度、纪律和法制。科学、合理、严明的纪律、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各项道德规范、守则等在实践中的落实,为整个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青少年道德养成还必须始终注意利用法律对其行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因为法制是推进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而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约束是绝对必要的。

三、我院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十七大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院始终围绕“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中心,目标明确、常抓不懈,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格+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1)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引入养成教育。

从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在为期近十天的入学教育和军训期间,学生要学习学院专门编订的《学生手册》、《学生安全手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试纪律、宿舍管理、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绷紧养成教育这根弦,同时参加队列训练、内务整理、野外拉练等军事训练项目,从行动中落实养成教育,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上好入学第一课。

(2)以一日常规为抓手,融合养成教育。

系对班级的考核以及班级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内容涉及遵守作息时间、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教室、宿舍、保洁区)卫生、文明礼貌用语、爱护公共财物、团结互助等多方面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利用班会、周记、个别谈心、亲手做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维护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活养成教育。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深化养成教育。平时通过校园广播、报纸、网站、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报道校内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请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等。还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举行“宿舍文化艺术节”,活动对宿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干净整洁,而是要突出宿舍布置的文化品位和宿舍成员的文化素质,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逐步达到这个要求,同学们就在创建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身养成教育的要求。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更是学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他们通过书画、美术、摄影、演讲、朗诵、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以“三自”服务为契机,深化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学院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大家,以自己的高素质来感染大家,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滋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会来协助搞好学生管理;通过学生评议会等组织来帮助大家解决矛盾,促进团结等等。

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我们不应把养成教育仅仅理解为贯彻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应把它提高到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德育的核心就是养成教育,学校德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本能教育论.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2

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师生 教学能力 问题 对策

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简称《大纲》)。《大纲》对师范生将来从事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提出了共同的要求,而对幼儿教师的个性技能表述不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称幼师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以,积极探索幼师生从教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意义

幼师生的从教能力,是指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主要意义:

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幼师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乐于从教”“利于从教”“善于从教”和“精于从教”的重要途径。

二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这是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

三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需要。优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大体需要经历教育模仿、理念自觉和独立创造等三个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是能力模仿训练,这种训练是幼师生的必修内容。如果没有幼师生的模仿,就不可能达到理念自觉,更不可能实现独立创造,也就无法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四是高校服务于学期教育事业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五是提高幼师生就业能力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幼师生数量快速增长,幼师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重视幼师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多数高校对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文化知识。如一年级课程多是基础课,很少安排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二年级科目过多,学生压力较大,难以完成技能训练项目。三年级幼师生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上,无法推进从教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实习中,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等原因,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师生的实习进行点评。三是仪器设备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幼师生数量增加,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无法满足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

三、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的技能不同于其他教师,其技能不仅包括一般教师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弹、唱、跳、说、写、画、算、玩、做、护等专业技能。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这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这使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都得到重视与落实。

其次,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这是确保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提高教师的认识。要组织教师制定训练方案、健全训练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第四,是提高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意识,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要向学生宣传技能训练的意义和要求,让学生知晓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向学生公布训练标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训练目标做好准备,形成内驱力。

2.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搭建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课程平台,将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不同的技能训练项目。

其次,增加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增加艺术类课程时数,把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整合,把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整合,把舞蹈课与体育课整合。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从教技能训练有机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从教技能训练课程网络。

3.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校内实践,也包含校外实践。一是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要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幼师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程。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还要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在见、实习活动的管理上,可以做到“六有”:有见实习计划、有听课或讲课记录、有实习报告、有见、实习所在单位评价、有带队教师总结、有师生调研报告。二是加强校内实训。为了给幼师生创设幼儿园教学情景,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幼儿园教法实验室、幼儿科学发现室、幼儿感统训练室、家长与幼儿亲子体验室等实训室,从中对幼师生进行幼儿园教育模拟实训。三是鼓励幼师生自觉地进行支教。要提高对学生支教的认识,支教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支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尤其是加强农村的支教工作。

4.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评价体系。要遵循技能训练规律,制定技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措施。在内容安排上,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年级层次上,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逐步提高。在评价的方式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院系评价与学校评价有机地相结合。二是健全评价机制。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自练自查为主、教师检查指导为辅的评价机制。三是完善考核项目。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不同训练项目,以便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与评估。考核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帮助和培训。四是加大评价力度。学生技能的考核验收采取学校统一组织与系部组织相结合,学科专业技能由相关专业的系部完成,学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教学常规技能由学校统一安排验收,使幼师生从教能力的训练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学生技能不及格,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不予毕业。这样,才能保证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S].20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篇3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小结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1-0068-02[作者简介]石红权(1974―),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有赖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其中课堂小结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豹尾”,有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数学同行的高度重视,用好课堂小结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一、用好课堂小结是教与学的共同需要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其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后半段,往往需要面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神经疲劳、兴趣下降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的教学策略,就是要优化课堂结尾的艺术,用好课堂小结。一个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巩固新知识、缓解学生疲劳、保持学生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其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我们不寻求改变,还是单一地、模式化地以完成作业、布置预习等内容去结束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漫不经心,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效益低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课堂小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教还是学,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重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课堂小结。

(一)对教师而言,它是对自身教学的一种反思、调整与提升

一堂课,主要教学环节完成后,我们或提问或练习或陈述主要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此时我们就进入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在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今天有何收获”时,我们似乎更应该把重心调整到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反思、及时补救、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上来,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当堂完成度。这应该是课堂小结构思的目标取向和内容重点,也是课堂小结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所在。因此可以说,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尤其是在结尾阶段,我们应该思考:教学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救与拓展延伸?此时,课堂小结就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抑或暗淡抑或明亮的光辉。

(二)对学生而言,它是对所学进行梳理、归纳与提升的过程,是“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的过程。优化后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所学。小结可采用记忆、归纳、练习、延伸等组织形式,其着眼点在于努力让学生当堂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小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归纳总结的过程。此时,课堂小结就是一种利器,善教者将用它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二、课堂小结常见类型简说

根据课堂小结构思的目标取向和内容重点,我们将日常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小结归纳为三大类型,分别简述如下:

(一)设疑式小结

此类小结多以问题形式呈现,意在促进学生再次思考课堂所学,理清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设疑的目的在于促进思考的深化。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者的设疑贯穿于导入、新知教学的始终。教者可以在导入新课或新授过程中,有条理地出示几个问题,通过新授,再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课堂小结则是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与相关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紧密相连而又升华了的问题,借此可以对本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梳理、归纳、运用和提升。如教学导入“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3.分数乘法是否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这样设疑,学生自然进入课堂情境,尽管前面出现三个问题,最后小结时,学生的落脚点却只是一句话: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这种小结方法,能使课堂首尾呼应,不折不扣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梳理式小结

梳理式小结,顾名思义,重在对知识的梳理。其组织形式大多由教者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比较,然后进行综合,由“面”到“点”进行小结,最终得出结论。如在“带分数乘法”教学小结时,先让学生边观察边回顾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然后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是什么:(1)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3)结果是假分数的最好化成带分数。这样的小结方法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更加条理,巩固率高,效果甚佳。

(三)反馈式小结

反馈式小结是一种以能力训练为取向的课堂小结形式,通常是以“当堂练习”的形式出现。数学课上,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尝试练习,由学生自我小结计算法则,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克服自身依赖性强的弱点,又避免了教者代替包办的小结方式。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一道题目“25×19×4”,教者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进行尝试性板演练习。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两种: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另一种是先把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再与第二个数相乘。教者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最后着眼于取第二种方法作为结语。这样的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习得中获得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构思课堂小结的注意事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切入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明确列为课程目标并对它们做较为具体说明的原因。也正因为此,我们在构思每一堂的课堂小结时,就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关注课堂小结对于帮助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应有的促进作用。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三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这是课堂小结关注的基本内容。师生以科学、适当的形式互动,在互动中归纳、巩固当堂应掌握的知识,把握住重点与难点等。二是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这是课堂小结的重点。这时的课堂小结在设计上应按照螺旋式上升的要求以能力取向进行优化设计,注重在习得中获取体验,提升能力。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上所言,“在习得中获取体验”,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会收获勇气、信心与成功。螺旋式上升的设计要求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获得正面而积极的数学课堂情感体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殷伟康.“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设计原则与方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3(10).

[2]郭霞.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2013(9).

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建筑领域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繁荣,竞争也越加激烈。工程造价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建筑工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的规范管理,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谓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资金,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可以促进工程的优化设计,控制建设成本,节约资金。

1工程造价管理简述

建设一个工程所花费的所有费用总和称为工程造价,而所谓的造价管理则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实行的管理,将其投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管理的既定目标,实现管理中人力、资源、物力的合理配置,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增加工程效益,实现高效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日益激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工程造价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

2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投资与价格体制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的工程造价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待解决。

2.1计价模式相对较为落后

受到历史发展因素的限制,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定额计价是工程计价采用的主要模式,但是其相对来说,较为耗时,容易导致定额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树立动态管理模式,实行清单计价的方式。

2.2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公平

受到我国国情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投资主体以国有投资为主,政府相关部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受到行业保护、地方保护、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秩序杂乱无章,没有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环境,无法形成科学的竞争管理机制。

2.3管理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的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完善中,但是其相对而言,变动性较大,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几率较高,存在着严重的实践问题,同时,我国的法律制度普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行业建设,促进立法的执行,增强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这是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

2.4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

我国工程造价从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从组成人员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正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人员屈指可数,而我国的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工程造价师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比例较小,这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发展。

3强化造价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文提到的情况,我们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管理。

3.1工程前期的造价管理是关键

工程造价能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能否实现有效地控制,其关键是对其是否可行进行一个深度的研究,同时能否做好设计阶段与招标阶段的管理,从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工程涉及阶段与投标管理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其占影响率的75%,因此,工程前期能否科学、合理、真实的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是决定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核心。因此,要加强在投资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同时也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加强招标工作的管理。

3.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基础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整个造价管理的控制有着特殊的意义,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合同的固定,根据工程实施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组织施工,全方位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注意施工组织的设计与统计签证的管理,同时也要注意造价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3.3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完成的标志,是建设成果的考核,验收合格后的产品方可投入使用。进行竣工结算是反映建设项目造价情况的关键,也为后期的工程造价提供了资料,对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广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近年来受到认可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是国际普遍采用的一种计价方式,为公平竞争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3.5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针对目前我国造价行业的法律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注重在管理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促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现信息化管理。

3..6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是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较高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造价师,推动建设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建设市场的繁荣,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就更为急迫。首先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加深理论与现代建设市场的联系;工程造价行业的管理部门要改变现在的资格终身制,要对已取得造价师资格的造价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考核;加强行业与行业的交流,提高造价师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阶段、准备阶段、设计决断、招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工程验收、竣工阶段,必须注意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项目投资效益的提升。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经济的问题,同时涉及到技术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我国的工程造价水平直接影响工程投资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水平。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将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来管,实现降低工程造价,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姬晓辉,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国华,陈建俊.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认识[J].价值工程,2004

[3]苏美兰.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J].森林工程,2003,19.

[4]王兰甫.谈工程造价管理[J].四川建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