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篇1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网络的触角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对网络更加熟悉,甚至成为其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多的信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客观分析这一现实,并且结合工作的固有规律,将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途径,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网络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

网络是指两台以上电脑通过信息数据线路进行联通,在特定通信协议下,进行多向沟通和交流的途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18亿人,其中大学生群体几乎全部都上网,占比达到了10%以上,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虚拟性

虚拟性是网络最直观的特征,它不是以一定物质形式存在的,人们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也都是虚拟的[1]。随着电子商务出现和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去虚拟空间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现代人的生活。

(二)开放性

网络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通过一网的电脑,每一个人都可以加入到网络当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以及情感。另外,人们也可以浏览到很多的外界的信息,看新闻、查资料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更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及时性

网络的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实时更新,保证了内容的及时性,尤其是一些新闻类的网站,其更新速度则更快。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网络以其开放性的特点,更加容易吸引大学生进行接触。首先,网络上囊括了众多的信息,大学生出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通过网络途径就能够获得相应的信息,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2]。其次,网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沟通的空间,有利于他们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和交际圈,当他们遇到各种压力时,网络成为了最便捷的减压途径。

2.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快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首先,网络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沟通渠道的及时性。网络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信息快速传达给大学生,同时也可以将大学生的反馈及时反映给思想政治工作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其次,网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等交流机会,保证沟通的平等性与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通过电子邮箱、QQ等通信工具,能够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多的途径[3]。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网络提供了电子邮箱、QQ、微信等信息传递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阅读材料,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及时地传给学生,学生看完之后可以在网络上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这样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其次,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念文件、开班会、开思想交流会等方式开展,效果非常有限。借助网络的帮助,图文并茂、真实生动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的气氛。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大学生提出的挑战

首先,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中,难以专心学习。根据互联网中心的问卷数据,将近四成的大学生上网过程中都有打游戏的习惯,有将近一成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有的大学生养成了通宵上网的习惯,导致白天没有精力学习,使得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其次,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影响“三观”。网络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各种思想意识、判断标准、价值观念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大学生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如果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就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影响“三观”的正确发展。再次,网络犯罪频繁发生,危害身心健康。大学生在网络上会受到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诱惑,被有不良企图的人员利用,成为网络犯罪的工具,陷入犯罪的深渊。

2.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挑战

第一,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网络上存在着各种言论,其中不乏对主流思想的反驳,一旦被大学生认可,大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削弱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网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数据资源的数量非常大,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难以开展。第二,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现有工作方式的挑战。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老师往往通过开班会、个人交谈等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与学生只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地,主客体之间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从而也使得教育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第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控性带来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学生无私奉献,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老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能够对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大丰富化,能够接触到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信息,包括那些有害的信息,老师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控制,这种非控性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和网络素质培养

首先,对于强化大学生的理论修养来说,要运用“毛邓三”、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科学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时,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结合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深入浅出地为大学生传授这些经典的思想理论。同时,老师还要通过提问、考试等形式,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素质培养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同时结合非法传销、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信息,有选择性地从网上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二)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站

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通过在校园网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建立自由讨论区,针对网络上的热门事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及时更新硬件设备,保证大学生访问的畅通性;另一方面,优化软件配置,提高大学生的访问体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站,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确的信息,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网站,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上的积极作用。

2.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要运用校园网系统,组织专业人员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政治性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动态相结合,针对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作成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送入校园网,力求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网络监管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可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却跟不上网络时代的现实需要,出现了无法可依的局面。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结合网络这一特殊思想阵地,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自身调整

网络的普及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只占一小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顺应这种趋势,做好自身的调整工作,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并利用网络提供的平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把理论灌输为主转变为疏导为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优势转化为网上优势。

四、结论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是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应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将网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网内和网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好适应网络环境,更好地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马 杰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价值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59.

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

1.网络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及知识丰富

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具有其它的传播工具无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伴随着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进入高校学生的公寓之中。网络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用信息网络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也丰富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知识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大量、便捷、低廉等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效性,连续流动报道,提供多种信息形态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

3.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网络不仅是一个储存、利用、采集、传输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份子。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为理论知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一个新的阵地。同时,通过网络,使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朋友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原来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世界育人创造了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模式。

4.网络提高了思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等特征,网络的运行摒弃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页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非常快捷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而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措施

1.建立校园信息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

重视校园网络论坛的舆论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校园网络论坛是反映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我们了解、掌握师生思想行为动态的一个窗口,但同时也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地。它作为学生自主抒发感情和观点的空间,只能疏而不能堵,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这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政工干部密切关注论坛,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并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图发现、解决问题于未然;同时,对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念及时进行指正,使网络舆论处于可控状态。

2.构筑民主渠道,积极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网站可以设立“意见和建议”专栏,广泛收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调查表明,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和教工,就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可以提出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同时,也对高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尖锐的批评。高校各级领导、校内各单位应该密切关注论坛,积极引导网上意见向促进民主科学管理的方向转化,对涉及分管工作、本职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要及时做出反馈。

3.设立专业网站,进行网上咨询、辅导答疑

有条件的骨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网上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不仅可以对学生在网上表现出的疑惑、不满进行释疑和开导,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一个正确的思想源,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健康成才的方向上来。

4.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

首先,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高校应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及时性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在政治理论教育部网站和学校论坛上创建专门的心理咨询版块,对学生在情感、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其次,开设网上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进行就业指导。如在网上开设就业信息网,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人才需求信息,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摆正自己的择业坐标。再次,创造教育性、思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专栏。避免政治学习和日常活动读报纸、念文件等呆板灌输的传统教育形式,使形式政策教育生动活泼。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工作者必须坚定政治方向,适应新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93-02

1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1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志曾用八个字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在我国现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院校肩负着的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二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新的办学模式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输送充足的合格的人才;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和改革,建设和谐校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 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教师这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经典论述。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个方面概括起来讲就是教书育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不仅应当教育自己,使自己达到理想的境地,而且还应当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参与者”。他所说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德、智、健康、美、劳五个方面,即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又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其中,德是核心成分。他认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在教育活动中占有统帅全局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一种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高度自觉性劳动,通常是在没有外界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做多做少、工作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对党和国家负责,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对社会负责,促进大学生尽早完成社会化,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劳动技能、高尚思想品德、全面素质发展的劳动者;必须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使这些年轻、勤奋、有理想、有个性的青年既能充分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又能结合社会需要和时展确立适当的理想和目标,成为在德、识、才、学、体、美等方面都极具发展潜力,事业和生活顺利取得成功的人。

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缺失的成因

2.1 利益关系失衡扭曲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利益是人类行为最深层的动机。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高校教师的“自利性”倾向必然扭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

(1)生存压力迫使高校教师及高校领导管理集团成员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生存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必须满足的需求。“生存需求”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容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当代社会人们遭遇风险的可能性逐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却在相对减弱,个体生存必须的资源急剧增加与资源绝对有限的矛盾激发出巨大的生存压力并导致生存条件渐趋恶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成为高校教师及高校领导管理集团成员行为的首要价值取向。

(2)高校的“自利性”。在制度安排上,经过几次改革后,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我国高校的发展,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和“高校的各种市场性收入”两大部分,高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也就有着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高校利益”主要包括:高校的整体利益、高校领导集团的利益、高校教师利益、高校学生的利益。目前中国高校内部行政体制仍然是“管理型”而非“服务型”,高校的“自利性”源自领导管理集团的利益和教师的利益,势必造成高校的办学目标取向是“高校利益的最大化”。

2.2 制度供给短缺,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此处所指的制度供给短缺主要是指:

(1)国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制度体系。虽然国家制定了很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各种凡是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等都有诸如“加强和重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最终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这些制度法规和政策在结构上是凌乱的,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二是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一些粗线条的原则性的规定,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过重,离高校发展的实际和教师的实际生活太远,这就使得学校和教师缺乏参与热情,甚至产生冷漠和厌恶心理。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制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其承担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只能依靠自我文字总结来确定自己的工作业绩,没有任何的制度性压力和工作规范,势必造成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3)机制的缺失。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自动发生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能使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体系,才能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最终只能使有关的制度规定变成一纸空文。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状况制约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3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3.1 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得力有效的措施,要解决好新时期教师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突出位置。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和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自觉改变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用正确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教师的政治学习制度,并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不断更新学习内容,贴进高校实际,解决教师思想困惑问题。要加强教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教育,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学生的意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3.2 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以教师为本,使高校的想想政治工作“贴近高校实际、贴近教师生活、贴近时代的要求”。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只有学习环境相对优雅安静,学校出台制定的学术标准与政策待遇相对稳定,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民主,人际关系比较和谐舒畅,教师才能自由地按学科相互激励与合作,形成学术风格、学术流派、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师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发挥他们学术上的一技之长,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给教师以学术自,同时要出台政策,保证教师拥有学术权力、资源调配权力以及知识贡献所得的个人利益,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格权益。

高校要强调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塑造美好心灵和高尚品德,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奉献精神,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达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正确的导向

要把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如教书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化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评估标准,形成一整套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3.4 坚持教育内容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的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为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内容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的统一。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其次,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再次,要坚持思想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2)注重教育过程的艺术性。教育者应该做到:其一,观点鲜明正确。其二,材料丰富翔实,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其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3)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把教育者的理论灌输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结合起来,即自学、答疑、讨论、论辩等,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相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3.5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建设

由于教师的职业、品行、爱好、性格不同,他们的需求与要求也不同,面对这些高知识分子群体,高校不论出台什么政策或做什么工作,首先要以大多数教师的满意程度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了解、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一般来说,教师的思想问题多数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要做比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保密工作,采取谈心和心理咨询等办法,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耐心、诚心、关心、细心、热心,以诚相待,换位思维,帮其解惑,帮其所帮,急其所急,化解矛盾,理清思路,理顺情绪,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6 加强高校专职政工队伍建设

一是要选拔、引进一些思政、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高级政工人才;二是加大对现职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职政工人员的学历层次;四是提高专职政工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96-97.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9.

篇4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价值观念充斥于社会,身处于这一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难免出现迷惘、彷徨与焦虑的情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政治感悟的历史使命。它不但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日益活跃,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社会背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发挥好宣传与舆论导向作用,既要培养大学生的业务能力,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思想武器。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党的教育方针,这是由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不同而造成的。我国的高等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与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纠正师生对理论、路线、方针以及政策的错误认识;提高广大师生执行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的自觉性;确保高校能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等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帮助广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建议

(一)将理想与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样,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一个集中反应,是指引大学生前进方面的明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理想与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这样才能站在精神层面的最高点上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加以指引,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否则,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将会被大大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理想与信念的培养绝对不能好高骛远,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要紧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样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才能更贴近实际,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学生才能够寻找到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要注重道德教育,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

(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能否真正的接受外部教育,取决于他们所遭遇的困难与心理需求。从这一心理因素来看,那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受其影响的大学生往往是出于对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学生对来自于教师的知识进行理解、内化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要了大学生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采取能为被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这样的工作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每一位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以及自身条件的不同,其素质结构可能相差很多,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到他们个体差异的因素,因材施教,寻找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展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发挥效用。

(三)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任务。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辅导员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队伍。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辅导员,大到国家政策的传达,小到寝室卫生的检查,只要是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事情,都能够让人联想到辅导员这个职位,所以他们的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全面展开有着重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等方式,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四)重视形势政策的教育

形势政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大事、释疑解惑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形势政策也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现阶段,高校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改革之中充满了荆棘,其中有许多政策、方针,高校师生还不能充分理解,就需要我们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达到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除了延续传统的形势政策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新的教育途径,比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辟时事教育的版面,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教师以版主的身份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进行评论,让学生们通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聘请校内外专家,定期为学生们作关于形势政策的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辩论赛、知识竞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落实。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最终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金玉.积极探索 务实创新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21).

篇5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

(一)网络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及知识丰富

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具有其它的传播工具无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伴随着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进入高校学生的公寓之中。网络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用信息网络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也丰富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知识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大量、便捷、低廉等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效性,连续流动报道,提供多种信息形态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

(三)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网络不仅是一个储存、利用、采集、传输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份子。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为理论知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一个新的阵地。同时,通过网络,使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朋友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原来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世界育人创造了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模式。

(四) 网络提高了思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等特征,网络的运行摒弃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页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非常快捷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而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校园信息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

重视校园网络论坛的舆论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校园网络论坛是反映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我们了解、掌握师生思想行为动态的一个窗口,但同时也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地。它作为学生自主抒发感情和观点的空间,只能疏而不能堵,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这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政工干部密切关注论坛,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并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图发现、解决问题于未然;同时,对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念及时进行指正,使网络舆论处于可控状态。

(二)构筑民主渠道,积极推进民主科学管理

网站可以设立“意见和建议”专栏,广泛收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调查表明,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和教工,就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可以提出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同时,也对高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尖锐的批评。高校各级领导、校内各单位应该密切关注论坛,积极引导网上意见向促进民主科学管理的方向转化,对涉及分管工作、本职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要及时做出反馈。

(三)设立专业网站,进行网上咨询、辅导答疑

有条件的骨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网上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不仅可以对学生在网上表现出的疑惑、不满进行释疑和开导,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一个正确的思想源,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健康成才的方向上来。

(四)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

篇6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并发展

在党领导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原则

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网络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并引导青年人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是利用信息技术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人的头脑,扩大网上学习、宣传阵地,保持网上学习、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对青年思想覆盖的优势。帮助和引导青年克服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树立应有的信心和责任感,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民族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认同感,激发投身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他们中间保持巨大的向心力和推进中国各项事业的合力。利用网络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在网上坚持唱响主旋律;普及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帮助和引导青年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把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帮助和引导青年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共同倡导并维护文明、安全、健康、有益的网络生活秩序。把网络变成青年终身学习的大课堂,满足青年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利用网络大力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积极宣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世界科学技术与文明发展的新动态,引导青年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做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者。

网络的特征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网络的交互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真正的平等原则,抛弃“给予”的思维方式,变过去的“代替选择”为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和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利的“自主选择”,启发青年的自我教育意识,跟踪并适时引导自我教育过程。网络的个性化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一切从青年实际出发的原则,注意青年的层次差别,有针对性地、具体细致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与网络个性化特征相适应的目的多元化、形式多样性、覆盖多重性的新特征,并在青年当中着力发现和树立一批示范者,发挥好他们的感染和辐射作用。网络的虚拟特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超越时空限制,大胆讨论,主动发表意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帮助青年认识有益信息,引导他们在自觉的状态下接受这些信息对大脑的重新书写。网络的开放特征要求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疏导工作,要求在网上广开言路,要发挥好安全阀的作用,更要发挥好泄洪渠的作用,把青年的思想兴奋点引导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用现实中的工作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成绩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是创造和健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建立网上工作阵地为先导。互联网向社会渗透的过程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进则退。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网上工作意识,主动超前地利用和优化网络,努力占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首先,要主动认知网络的属性和运作的内在规则,掌握网络技术,介入网络管理,努力掌握“制网权”。进而,要优化网络,开发信息资源,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转变成具有时代内涵和适应网络传递的信息,借助网络媒体传递给青年,积极运用制网权,使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意识主导网络。

同时,高校要创立、扶持若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网站和相关专题网站,建立固定的网上工作阵地,树立鲜明旗帜。要尊重网络世界的多样性,积极参与进去,使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成为系统中的一员,与其他各类网站相互依存、共同繁荣。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既要主旨严肃鲜明,坚决服务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目标,又要贴近青年,富有时代气息,格调清新、高雅,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2.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完善载体和充分利用载体为主体。参与管理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必要载体。高校要扩大自身对网络管理的影响力,要大力向全社会宣传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唤起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推动党和政府对网络的依法有效管理,夯实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以文化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要素分解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加强网上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高校开展的网上文化建设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参与建立相对现实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网上虚拟空间人际交往的主流文化,充当积极参与者、对社会动员者和各种力量的重要平衡者与引导者,使这个重建的过程变成对现实社会文化形态理性地扬弃,使网络文化变成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个相对小的特定网络环境空间里建立具有一个地域或者一个群体特征的专属文化,例如网上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等,以之作为高校参与整个网络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体现出来,办好活动,是高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方式。高校在网上组织活动必须满足青年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要与青年的现实社会活动紧密相关,找出青年共同的兴奋点;必须高度重视增强活动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工作做活。

3.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赖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导向体系。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自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方针。继续强化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着重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在青年当中大力弘扬科学有益的网络生存方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品格。 其次要建立牢固持续的动力支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并且紧紧跟随信息社会的前进脚步,从观念到技术手段始终保持动态的调整与创新。

再次要借助并建立动态的调控体系。这个调控体系包括:国家为规范所有行为体的网络行为所订立的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准则构成的行为标准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科学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体系,以及要长期致力于改进前瞻性的、思辨性的工作发展规划。

还要重视利用网络的监督功能健全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的监督功能,大胆利用,严格自律,并且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素质、领导水平和为青年服务的能力。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是愈来愈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目的。然而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思想道德领域层出不穷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不仅是受教育者,就是教育者本身对某些问题也会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再迷信教育者的权威性,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教育者简单的说教很难纠正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行为的偏差,强硬的灌输思想道德观念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正因为如此,在这些变化中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则更为严峻。

一、当代高校学生的特点

近年来大学生的构成群体主要为“80”后,“90”后,由于现代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和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勇于担当但吃苦能力欠缺、个性自信但规则能力弱、自我自主但独立能力缺乏、能力突出但功利意识强等等。如今准确把握当代高校学生的特点并科学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教育者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二、时代的开放性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是当今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改变着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对我们高校的教育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要特别重视加入WTO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影响,二是要特别加强重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个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多极化发展变幻不定,西方资产化思潮和政治思潮也随着经济成分的存在有了一定的市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以高校的思想文化渗透从未停止,用他们所谓的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经常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公开制造麻烦。这就造成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可能趁虚而入,对高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

怎样更好的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护国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教育,是新时代下需要加强的时代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这是最基本的,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注重工作才能应对时代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挑战。

三、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的思想注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但是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从而增加了许多消极的东西。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坚持和弘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树立社会的共理想,寻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制止个人主义的膨胀,是高校思想制止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利益关系、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进行着较大的重整和更新。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等原则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自立成才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契约观念增强。他们强烈追求个性的独立,希望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身成才发展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注重个人奋斗和个人发展,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对自我成才设计表现出多视角、多方位和多样性的特征,我们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逐渐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

四、高校发展的新运作模式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教育已经借助“科教兴国”的战略成为民族兴衰的根本事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教育市场化”,“学校产业化”,“人才商品化”等观点,无不对高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产生强烈的影响。

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建设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科性的学校特点,这种现象使高校学生各自专业方面的差异性相互增大,观念意识的差异出现碰撞。同时,在时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以及中国人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刺激了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

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使教学体制、招生分配体制、校内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迫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社会个阶层收人水平差距加大、社会地位的不同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了稳定和建设好高校这支具有光荣传统和强大战斗力的师生干部队伍,必要的支持和待遇是必不可少的。

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1、分散性:当代大学生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关心的热点在减少,并且对待同一个问题和热点,学生没有统一的看法,舆论一律的情况较少。

2、内向性:其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动态往往是一种潜流,不直接浮现出来,但不等于分散中没有集中的表露。

3、现实性:虽然现在一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仍然比较关心,但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更多的是议论多于行动,参观多于参与。政治意识和社会行为的理想和激情已被理智、客观、现实的头脑和冷静的社会行为所取代。

如何控制、引导,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走向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难题。

六、结语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深感工作的任重而道远。我们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在面临着如今各式各样的挑战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如何顺应时展的潮流,回应社会信息化浪潮的挑战,唯有不断开拓,扬长避短,转变教育观念,体现教育民主,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方能不负使命,才能构建21世纪的一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工作走向稳定、规范、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尚勤,侯沛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人才培养

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今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我们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最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合格人才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时期,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创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什么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信息网络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逐渐加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里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显著地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日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其次,学生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活动方式日益多样,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使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覆盖力、影响力、渗透力受到冲击。再次,知识经济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网络信息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联系更加迅速、便捷,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难度增大。另外,当前,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许多高校往往过多关注学校规模、招生规模、学科建设而忽视大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被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和优势,就必须进行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创新。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人才培养这一高校中心任务进行创新。 第一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一般都是以“任务”的完成为中心而展开的,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思想感情、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第二、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新时期,如何根据变化的客观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内容,关系到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着重强化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工作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大为削弱。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求知若渴,能够快速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从教育的角度,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在加快知识更新和加大信息量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发展的重大抉择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从中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现代的理念和科学的内容,还应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应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须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悦纳”。对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必须要采取讨论的方法、说服的方法、以情感人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方法、寓教于乐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疏导,而不应依靠简单的说教,粗暴的训斥、压制和惩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第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互联网在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将在受教育者认为合适的时空中,为其提供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惟有创新才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活力,惟有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政治水平和政治素养的人才。高等学校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M] 《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98-02

一、加强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枢纽和总开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近年来高校发生的恶性事件,从上世纪90年代北京某高校学生无故伤熊,到高校学生残杀同学事件,如今的复旦大学某研究生被室友投毒身亡,都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转中存在问题,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对“重点问题”学生的关注。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社会元素和意识形态不断向高校渗透的情况,建立一个由党委书记、校长负责,党委、行政、学工部门、教学部门、各院系等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党务人员、思想政治教学人员、辅导员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在这个工作体系里,各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人人有责,确保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运转。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展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建立起灵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控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运转,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学部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梳理工作中的常规和非常态问题,共同会商,制定方案,形成机制,将好的办法和做法长期坚持下去,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混乱性,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工作。细节上要重视人员的“传、帮、带”,杜绝工作断层,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管、教学、团建和党建等考评机制,形成管理上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确保思想政治队伍的执行力,减少学生“个体”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高校党委及时正确决策,避免“群体性”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俗话说:“泡菜的质量取决于泡菜的水”。如果没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空中楼阁”。为此,适应新形势,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高效率工作团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主要是一靠选拔,二靠培养,三靠激励。

选拔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前提,必须有严格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教育家斯霞曾说:“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根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水平高,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如果从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来看,还要考虑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作为优化队伍来源,合理配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考。“培养”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不学习,不追求进步,忽视对个人世界观的改造,思想就会蜕化,做人会迷失方向,容易犯错误。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和再教育是必然要求。高校党委要重视对思想政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教育、深化培训、注重岗位交流,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素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让这支队伍时刻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保障。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手短缺、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对业务工作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生存相对困难,面临着工作难、培养难、选拔难的问题,以至一些同志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对此高校党委可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和生存待遇,予以重视,加强鼓励,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一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党委。

高校党委的重视,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干事有条件、工作有地位、发展有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够有力运转。

三、以教学为主线,党、团、学、工为依托,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展开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里,教学为纵向,党、团、学、工建设为横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到横向与纵向结合,点与面的结合,全面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是一条主线,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和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其目的是保障教学程序的进行,但这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效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道德教育、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离开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和人文关怀,就是空谈。作为社会学科,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凸显重要,特别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精神与精神的沟通。在教学中应以爱国主义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做人精神。“百行德为首”,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基础,让学生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人的操守和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做政治上靠得住的人。以党、团、学、工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党建和团建两者都是锻炼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建和团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精神风貌和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吸收优秀的学生入党,为党和国家提供生力军。学工相关部门是党建和团建工作的纽带,处于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涉及工作最为全面和具体,是最能敏锐发现和感受学生思想动态的部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引导,妥善处理,为学生在校期间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搭建一个温暖的学习生活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到对学生负责和社会负责。工学建设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桥梁,通过工学建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实践教育平台,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利用教学实训、实践,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和距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底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校园文化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校发展要注重挖掘地形、地貌,建成具有文化格局和文化气息经典式建筑。校园环境的每一处要精雕细刻,让花草树木亦能怡人,打造园林式校园;每次活动都要留下文化痕迹,并具有长远的纪念意义和价值,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体,积累出校园文化底蕴;工作中要宣传学校优势专业和优秀毕业生励志成才的事例,营造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形的诗”。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工作路线,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这个根本,稳步采取措施,逐步推进。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突出意识形态;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学生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成为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091-02

一、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我国现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院校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二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新的办学模式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输送充足的合格的人才;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和改革,建设和谐校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教师这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振兴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书育人是一种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高度自觉性劳动,通常是在没有外界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做多做少、工作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对党和国家负责,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对社会负责,促进大学生尽早完成社会化,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劳动技能、高尚思想品德、全面素质发展的劳动者;必须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使这些年轻、勤奋、有理想、有个性的青年既能充分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又能结合社会需要和时展确立适当的理想和目标,成为在德、识、才、学、体、美等方面都极具发展潜力,事业和生活顺利取得成功的人。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缺失的成因

(一)利益关系失衡扭曲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利益是人类行为最深层的动机。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存压力迫使高校教师及高校领导管理集团成员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高校教师的“自利性”倾向必然扭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

(二)制度供给短缺,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此处所指的制度供给短缺主要是指:

1、国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制度体系。虽然国家制定了很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种凡是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等都有诸如“加强和重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最终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制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其承担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只能依靠自我文字总结来确定自己的工作业绩,没有任何的制度性压力和工作规范,势必造成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3、机制的缺失。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自动发生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能使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体系,才能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最终只能使有关的制度规定变成一纸空文。

三、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得力有效的措施,要解决好新时期教师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突出位置。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和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自觉改变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用正确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以教师为本,使高校的想想政治工作“贴近高校实际、贴近教师生活、贴近时代的要求”。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只有学习环境相对优雅安静,学校出台制定的学术标准与政策待遇相对稳定,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民主,人际关系比较和谐舒畅,教师才能自由地按学科相互激励与合作,形成学术风格、学术流派、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师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发挥他们学术上的一技之长,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正确的导向

要把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如教书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化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评估标准,形成一整套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四)坚持教育内容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的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为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内容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的统一。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其次,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再次,要坚持思想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2、注重教育过程的艺术性。教育者应该做到:其一,观点鲜明正确。其二,材料丰富翔实,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其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3、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把教育者的理论灌输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结合起来,即自学、答疑、讨论、论辩等,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相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建设

由于教师的职业、品行、爱好、性格不同,他们的需求与要求也不同,面对这些高知识分子群体,高校不论出台什么政策或做什么工作,首先要以大多数教师的满意程度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了解、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一般来说,教师的思想问题多数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要做比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保密工作,采取谈心和心理咨询等办法,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耐心、诚心、关心、细心、热心,以诚相待,换位思维,帮其解惑,帮其所帮,急其所急,化解矛盾,理清思路,理顺情绪,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六)加强高校专职政工队伍建设

一是要选拔、引进一些思政、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高级政工人才;二是加大对现职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职政工人员的学历层次;四是提高专职政工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