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气污染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气候的发展变化以及污染问题加剧,开展污染问题研究及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城市的空气污染来说,它是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表现的较为复杂,因为城市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会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者是地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污染浓度的分布问题。而要检测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那么就要分析其空气污染的指数(API),在空气质量检测上它是较为常用的一个指标,一般会按照这些指标的差异进行空气等级的划定。当前情况下,我们研究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就要通过对空气污染指数的检测来进行。
1对于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基本认识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这种不均匀具有哪些特征呢?在城市空气污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对此,笔者以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为例进行分析。其中,我们在珠江三角洲的广泛区域内建立相应的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站点,通过站点进行日常的空气质量污染数据收集和统计,进而对其分布的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当然,在进行城市空气污染分布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因为局部区域的影响因素是多变的,要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变化特征,需要长期的进行动态分析,以减少其局限性。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市政规划以及工业、住宅区域的布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进行实地的检测和观察,以了解不同区域空气污染状况的差异。当然,在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了污染程度的差异。其中表现较为突出,影响较大就是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城市人口的变化,以及聚集分布的差异。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和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压力是巨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第二,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于城市来说,其主要的布局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特别是工业区等的分布。第三,公共交通设施的影响,公共交通设施的不同情况,也会造成不同的交通情况,一般来说在交通拥挤和较为繁忙的地段,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是巨大的。第四,气象气候的影响,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受到当地气象气候的影响,不同气候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方面,尤其是在分布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问题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
2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的研究分析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以广东省来说,其主要包括了广州、珠海以及深圳、佛山等二十余个城市,这些城市位于我国的南端,属于亚热带地区,常年主要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通过相关的空气质量检测和报告,我们了解到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最高达到62,而以广州市为主要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带,其空气污染的区域,普遍的污染指数都是在40以上。由此可见,整个广东省的空气污染区域是存在着广泛差异的,这是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差异,而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其空气污染也是不均匀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相关特征,我们还建立了相对系统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以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空气污染差异。在这些常规的检测站点当中,我们划分了不同的区域进行检测,其中不仅包括市中心,同时在主要的交通、工业和居民等多种污染源分布区域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研究和统计,我们发现其污染的指数也是不同的。
通过我们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在广州的几大检测站点中,如位于市中心的天河职幼、广雅中学等,其空气污染分布不均与主要是受其交通的影响。而番禺中学、花都师范和麓湖3个站点为城区点。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就是市五中所在的相关区域,这主要是因为市五中位于海珠区,因为该区域存在大量的工业群,所以其工业污染的指数就相对较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检测我们发现,城市的空气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同时这种不均匀也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不同城市之间,因为其经济建设的差异,以及人口分布和地势地形的影响,都会导致空气污染的差异,并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特征。同时,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由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不同,以及城市规模变化的影响,其都会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空气污染分布的不均匀。其中,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城市其他分布区域,与此同时在一些人口的密集区域,或者是交通繁忙地段,其空气污染指数也是相对较高的。而在城市郊区其污染的严重程度是相对较低的,这种分布不均匀特征在城市中是普遍存在的。
3结语
总之,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管理和检测需要我们统筹分析,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局部研究,因为在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其城市空气污染是存在着差异的,不同的区域其污染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背景,进而科学的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此来研究空气污染的特征,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而不是统一化、呆板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会旺.中国沿海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8,17(2):542~548.
[2] 朱传风,赵和平.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2):30~31.
[3] 汤惠君.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J]. 地理研究,2004,23(4):495~497.
[4] 张凌,付朝阳,郑习健,等.广州市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2007,16(2):305~308.
篇2
雾霾是怎样伤害皮肤
我们熟悉的雾霾主要由PM2. 5构成,即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稳定悬浮于空气中。除了心血管疾病,空气污染对皮肤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目前认为,空气污染对皮肤的损害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吸入肺部后再循环到皮肤(由内到外),二是通过人体表面逐渐穿透皮肤(由外到内)。空气污染对皮肤的影响可基于以下几种机制:
某些化学刺激物直接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炎症和皮肤敏感;
其表面吸附的病原微生物接触皮肤,引起感染或间接引发炎症反应;
颗粒物本身或其吸附物作为过敏原,在接触皮肤后诱发皮肤过敏反应;
颗粒物催化氧化应激反应,对皮肤造成氧化性损伤;
与紫外线等其他有害因素产生协同作用,对皮肤造成光化学损伤;
这些损害最终造成了皮肤的炎症、敏感、衰老、色斑、皱纹,甚至肿瘤等健康风险。研究显示,PM2.5等污染物浓度升高使湿疹和某些皮炎患者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去除紫外线影响的情况下,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人更易出现色斑和皱纹。
该怎样防霾护肤
针对可吸入颗粒物的防护,可以通过减少污染天气外出活动、佩戴颗粒物防护用品、安装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等方法,减少其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危害。针对环境空气污染对皮肤接触性损害的防护,皮肤科权威专家们近期也在学术期刊《皮肤科学杂志》(J DS)发表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建议:
应用清洁产品彻底清洗皮肤,去除皮肤污染物残留;
BB霜或粉底的遮盖保护;
使用防晒产品阻挡紫外线,防止光敏反应;
日常应用润肤产品,维护皮肤屏障完整;
同时要避免过度的清洁对皮肤屏障的损害。
总结这5点建议,与我们既往提倡的适度清洁、保湿和防晒三大护肤原则是一致的。
由于空气污染和紫外线对皮肤有协同损伤作用,对于皮肤护理而言,防晒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室内藏身和物理遮盖是防晒两大法宝。
挑选合适的BB霜
防晒如此重要,问题又来了:防晒霜到底是妆前用还是妆后用?防晒霜前还需要用保湿乳液吗?使用了彩妆和粉底还需要防晒吗?如果一个产品能同时具有防晒、遮瑕、保湿的效果,比如防晒BB霜,这个问题就不必多虑了。大多数传统BB霜更强调“遮瑕”效果,类似于粉底,妆效合适的时候用量偏少,防晒效果不佳。如果选一支遮瑕效果没有那么强的防晒BB霜,并且标示有足够防晒系数,那么遮盖效果和防晒效果就能两全了。
BB霜中的遮盖物质以氧化锌等片层状结构的矿物为主,理论上具有一定阻隔空气污染物的作用。因此作为防护空气污染对皮肤损伤的一种补充,BB霜也被一些专家所建议使用。
近年韩国再次兴起的所谓气垫BB霜,综合了BB霜和粉饼的优点,类似传统的印泥,以使用方便、遮盖力强、涂抹均匀获得女性青睐。但如果选择使用气垫BB霜,需要注意卫生问题:气垫BB霜用海绵粉扑沾取,粉扑与面部直接接触,容易堆积污垢,如不经常清洗,可形成二次污染的来源,有引起毛囊炎等皮肤问题的风险。因此使用气垫BB霜一定要定期清洗粉扑。另外对于敏感皮肤来说,气垫BB因为不是密封的,每次打开都是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需要添加更多的防腐剂,造成刺激和敏感的风险更高。
那么敏感皮肤还能用BB霜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初的BB霜发明的时候就是提供给问题皮肤使用的。但随着BB霜在普通化妆品中的地位巩固,多效合一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BB霜带来更多的健康风险。除了气垫BB霜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和添加剂过敏风险之外,保养成分以及香料等添加剂并非所有人都能耐受。因此,敏感皮肤的朋友在购买BB霜时,建议选择低刺激、成分简单,且具备防晒效果的可靠的医学护肤品,最好同时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成分。
篇3
[关键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Q988;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5-0050-08
[作者简介]谢 丹(1978—),女,江西宜黄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法理
学、环境法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研究”(1314)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在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历史上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伊始,我国爆发了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主要以灰霾为表现形式的重度空气污染,涉及全国多个城市,其中京津冀地区最严重。历史表明,人类往往在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危及生命健康时,才会真正重视环境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没有受烟雾影响造成一万多人死亡的促使,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在1956年未必能出台,英国走上环境立法,治理大气污染的历史进程或许会推后很多年。与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后再立法治理大气污染不同的是,我国在此次灰霾事件发生前,1987年就已经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后历经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虽早已制定相关法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形势却日趋严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否取得相应效果?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此次灰霾事件引发的公众高度关注,将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的契机。
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城市空气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自我国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一直相伴而行。上世纪70年代,空气污染问题就已显现。1974年夏,兰州市石油化工基地西固地区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空中就笼罩上一层薄薄的淡蓝色烟雾,空气很糟糕,气味很难闻,当地居民明显感受到眼睛受刺激,一些植物也出现叶面褪绿、长银白斑点等受损症状,这些现象经环境科研人员研究后确认为光化学烟雾污染。①西固地区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石油化工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造成。②
80年代,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烟尘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1989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398万吨,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③受二氧化硫污染影响,我国出现局部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地区,并有扩大的趋势。
单一的煤烟型污染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1995年,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出现新的特征,氮氧化物已成为广州、北京冬季的首位污染物,表明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大气污染开始转型。④据《199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近年来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交通环境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一直呈上升趋势;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中60.6%的一氧化碳、86.8%碳氢化合物、54.7%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排气。⑤《199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珠江三角洲以降尘和氮氧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广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达0.124毫克/立方米,超过日平均二级标准;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别达0.081、0.075、0.073毫克/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呈上升趋势。⑥到90年代末,我国城市空气污染虽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酸雨问题依然严重,但部分大、中城市已出现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
进入新世纪,颗粒物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10年11月,环保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中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年报显示,中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臭氧污染和灰霾问题日益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灰霾频发。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已经演变成为以高浓度细颗粒物(全年)和高浓度臭氧(夏秋季节)为特征的典型“双高”型污染区域。⑦我国整个大气环境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型特征。
二、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治理大气污染中起到基石的作用。我们首先必须认清大气中何种污染物,达到多少浓度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再对这些污染物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给予的规定。①污染物及浓度值的确定建立在分析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主要空气污染物都应纳入标准范围。大部分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中都首先设立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颁布前,1982年已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后经1996年、2000年、2012年三次修订。从我国空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来看,我国原有空气质量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标准未真正体现保护公众健康原则
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降低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提供指导。标准的设立主要考虑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确立公众健康能够承受的浓度值范围。经济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会影响空气质量标准的实现,但这些因素可在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予以考虑。美国《清洁空气法》要求国家空气质量标准(NAAQS)完全建立在公众的健康基础之上,在足够的安全范围内保护公众的健康。环境质量标准直接告知公众,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需要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标准对规定的污染物设立两个级别标准:一级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包括最敏感群体,例如老人和小孩;二级标准是保护公共福利,包括空气能见度,植物,动物和建筑物。而我国1982年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虽也强调保护人群健康,但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人为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与美国空气质量标准相对照,我国只有一级标准才完全符合保护人体健康需求。二、三级标准离保障公众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出现修订后反而宽于原标准的现象。2000年标准在1996年标准上予以修订,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40微克/立方米改为8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浓度限值由80微克/立方米改为12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120微克/立方米改为240微克/立方米,标准大幅度降低,臭氧一、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也有所放宽。而事实上,从1995年起,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在空气污染物中的比例开始上升,甚至成为某些大城市冬季的首位污染物。同时期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二氧化氮的准则值是年平均4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200微克/立方米。2000年标准的放宽可能是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并非为了保护公众健康。
2.标准未及时反映大气环境状况的变化
继2000年标准后,我国长时期未对空气质量标准予以修订,直至2012年新标准颁布。而这一时期,我国大气环境状况发生显著变化,颗粒物已经成为主要污染物。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开始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采用统一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日均浓度值为基础,计算全市平均污染指数。然而,只以三项污染物为评价因子计算出的空气污染指数与人们生活中实际感受的空气质量存在差别。特别是在PM2.5成为主要污染物的地区,能见度下降这一明显空气受污染的特征,由于PM2.5未纳入评价因子,未能在空气质量日报中显现。我国2006年就已在一些城市试点监测PM2.5和臭氧,并不存在监测技术方面的困难,而迟迟未将其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和强制监测的污染物范围,据环保部门的解释是,如果制定实施将PM2.5的纳入监测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大范围超标。①这种鸵鸟思维方式,极大阻碍了空气污染的治理。直至近些年空气污染事件频发,迫于公众压力,2012年新标准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范围,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新增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为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二)单一污染物、单一地区治理方式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长期以来采取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如针对烟尘,设立烟尘控制区,安装消烟除尘装置;针对二氧化硫,制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综合防治规划,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使用,重点治理火电厂污染,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防治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大力研发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在山东省、山西省等部分城市进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和排污交易试点等;在氮氧化物成为一些特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时,开始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分阶段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等。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对于由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引起的空气污染有一定效果。然而新时期以灰霾、臭氧为典型的空气污染,除了直接排入大气的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等一次污染源外,更多的是来自CO、SO2、NOX、VOCS、NH3等气态污染物在一定大气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原有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复合空气污染问题。
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单一地区治理方式,是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物。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以单一行政区自主治理的方式为主。如北京于1999年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分阶段采取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广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对燃煤电厂进行脱硫、脱氮和除尘治理,调整搬迁首钢,淘汰老旧机动车,实行全国最严厉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等。然而,北京周边作为全国两大重要煤化工集中区域的山西、内蒙古以及承接北京转移出去的相当一部分工业产能的河北排出的污染物吞噬了北京的治污效果。北京频发的空气污染事件证明,在流动的空气面前,局部性、区域性的努力难以取得成效。
(三)处罚过轻
我国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处罚力度过轻,不足以达到威慑的目的。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一般予以罚款处罚,且有上限限制,不得超过一定数额,最高不得超过五十万元。对拒报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拒绝环保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或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以及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直接影响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的行为,最高仅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一般低于排污企业违法所得,造成企业宁愿交纳罚款也不愿遵照相关规定进行排污。而且,处罚一般只针对排污企业,对相关负责人没有相应处罚的规定。处罚过轻实际上助长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三、治理机制
(一)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治理区域性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我国现阶段区域性空气污染,依靠原有单一行政区各自为政的治理方式难以取得成效。区域联防联控的实践始于北京奥运会前,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市联合周边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五省市在扬尘、机动车、工业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通过六省市联动,实施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后,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环保部先后组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区域、防控重点和措施提出了指导意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创新区域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我国对区域联防联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政策性文件中。《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区域联防联控尚未有相关规定。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对以下难点作进一步探讨:
1.统一规划应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
统一规划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首要工作机制。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科学分析区域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状况,各种污染源不同排放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强度和污染物传输规律,再制定相应污染防治措施。①国内外实践均表明,区域联防联控统一规划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珠三角是我国较早探索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地区。2006年,广东省政府与科技部合作启动了“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与集成”863项目,委托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首的多家科研单位对构建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体系开展前期研究。②2010年,广东省成立了我国首个区域大气质量科学研究中心,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持。为确保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北京、天津等六省市在获取大量外场观测、源排放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分析污染特征,共同制定、实施治理措施,最终实现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全部达标。③美国针对臭氧区域管理的各项决策也是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1995年美国环保署与中西部、南部、东部各州组建了臭氧传输评估组织,致力于研究臭氧前体物的区域传输问题,并于1997年确认美国东部2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氮氧化物排放严重影响了东北部各州臭氧的达标,直接促使了氮氧化物州执行计划的出台。④氮氧化物州执行计划的执行,使美国东部大部分州电力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3年相对于1990年减少了70%。⑤
2.要兼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联防联控的主体往往分属不同行政区(主要指跨省),彼此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无法借助同一行政区纵向治理的模式。我国已有的区域联防联控实践以及出台的区域联防联控指导意见都未要求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大气管理机构,超越行政区划,直接负责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和实施。指导意见和“十二五”规划仍强调坚持属地管理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原则,即属地仍是区域大气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跨越省际的区域主体间实际上是一种平行的横向合作关系,一般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大气污染又是辖区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程度不一时,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①为支持北京治理污染,保障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周边河北、内蒙等五省市关停了部分污染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通过牺牲周边地区经济利益,维护局部地区空气质量的做法并不是一种长效机制。京津冀中的河北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更注重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事实上它也承接了北京转移出去的大部分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河北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国第二的数据表明,其污染物排放影响了北京等周边地区空气质量。要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河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就应限制发展,这就意味着以重工业为主的河北的经济发展要受一定影响。对于承担较大治污成本的河北,空气质量受益者的北京是否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何种形式?以货币形式抑或产业拉动,发展互利合作关系,辐射带动河北的产业调整。从这种意义上说,区域联防联控不单纯是治理空气污染,还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
单一污染物途径是传统治理空气污染的手段。大多数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的早期阶段都致力于在一定时期内控制一种污染物。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对只由单一污染物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当前大气污染形势日益复杂,灰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多种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并存,且就单一空气污染——灰霾来说,也是由多种污染物协同造成。传统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从单一污染物途径转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趋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2004年在报告中质问当前单一污染物途径,单独设定六种标准污染物的每种国家大气质量标准,是否真的解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建议发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方式控制大气污染。②2005年,美国颁布《清洁空气州际规则》(Clean Air Interstate Rule, CAIR),建立一个区域上限和交易计划控制东部28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电力部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③目的是通过降低前提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④虽然在北卡罗来纳州诉联邦环保署一案中,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判定联邦环保署在《清洁空气州际规则》中的一些规定超越《清洁空气法》给予的有关授权,应将该规则予以废止,但仍许可生效至联邦环保署颁布新的替代规则。⑤欧洲国家也于1999年在《远程跨界空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框架内签署哥德堡议定书(Gothenburg Protocol),通过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削减酸化、富营养化和地面臭氧。该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被视为首个基于多种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长期以来实施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注重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划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试点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交易等。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空气污染物只设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排目标。有日本学者在分析多污染物治理途径概念包括强调二次污染物、考虑二次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定政策时直接或间接使用科学分析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从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转变到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分四步走的战略:第一阶段:治理一种主要污染物;第二阶段:通过一种主要污染物治理复杂的二次污染物;第三阶段:通过多种主要污染物治理一种二次污染物;第四阶段:治理多种二次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并指出中国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表明中国有潜力进入更高阶段。①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逐步转向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先后颁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强调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进一步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同时加强氮氧化物减排,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发展的最新形式,已不是单纯的空气污染治理方式。最近一些发达国家试行将空气污染治理、能源政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整合,运用三者相互关联的作用,以更少的成本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这种更广泛意义的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方式,在帮助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机构(IIASA)的收益模型研究表明:低碳策略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细微颗粒物的排放而不增加额外的成本;每减少1%的二氧化碳能减少1%细微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②我国目前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方式主要用于空气污染③,尚未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相结合,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重典治理
我国早在1987年就已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后经两次修订。然而,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表明,《大气污染防治法》未能取得有效防治作用,这与其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密切相关。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于2000年,与1987年、199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增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并对罚款作了数额上限的规定,但总体来说,处罚力度并未加大。立法之所以这样规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增长因素的考虑。如果让企业承担过多环保责任,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但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数据显示,美国在1970年颁布《清洁空气法》到200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呈上升增长趋势,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则明显下降。①要有效遏制我国日趋恶化的大气污染形势,现阶段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用重典治理。
首先,适当减少行政命令。纵观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的规定,几乎每条处罚措施都涉及行政命令,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限期治理,责令改正,责令拆除,责令限期建设配套措施等。有关“责令”行为的属性存在诸多争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已将其定性为“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相对于行政处罚,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违法者如拒不履行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后果,而改为对其实施行政处罚。“责令”行为的立法理念在于发挥其教育功能,敦促行为人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主动纠正违法行为。②但实践中行为人通过违法行为获利,他们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责令”行为的相关规定事实上显示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处罚措施的软弱性,应予以适当减少。
篇4
关键词:雾霾;治理;市场机制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市雾霾形成机理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编号:15JGB066)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7日
一、引言
大气污染是一个国家发展到工业化阶段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雾霾污染是其中典型的大气污染问题。雾霾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且开始重视对雾霾的主要污染物细微颗粒物(PM2.5)的监测。纵观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也遭遇过严重的雾霾污染,如美国1943年的“洛杉矶雾霾”事件和之后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使人们的眼睛和喉咙遭受难以忍受的刺痛之感等。遭受了雾霾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美国开始觉悟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是多么不明智的选择,于是开始走上了雾霾治理的艰辛道路。经过几十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些国家的雾霾治理终于取得明显成效,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治霾经验。本文对美国的成功治霾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有效治理我国雾霾污染的思路和途径。
二、美国治理雾霾的经验
美国最著名的雾霾事件,就是20世纪40年代初的“洛杉矶雾霾”事件。1943年7月,洛杉矶遭到雾霾袭击,大块厚厚的烟幕降落到洛杉矶市中心,持续不散,整个城市变得昏天黑地,处于烟雾之中的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产生了难以忍受的刺痛之感。起初洛杉矶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时,认定位于市区的南加州燃气公司生产厂排放出的丁二烯是污染源,于是在公众压力下,该厂被迫临时关闭;1946年有空气污染专家分析了洛杉矶雾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包括禁止人们在后院焚烧橡胶等。然而,这些措施对于雾霾的消减并没有能起到很好的效果,1952年和1955年洛杉矶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每次都造成数百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化学家通过分析雾霾空气中的化学成分,首次提出雾霾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并指出臭氧是洛杉矶雾霾的主要成分,才让人们意识到汽车尾气才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意识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雾霾天气。
(一)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实行划区管理。197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联邦政府机构: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其职责包括制定全国的环保法规,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以及向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EPA将美国50个州划分为10个大区,每个大区设立区域环境办公室,代表EPA对所辖大区的综合性环保工作进行监督,执行联邦的环境法律、实施EPA的各种项目,协调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以促进跨州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解决。
1946年加州的洛杉矶市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地方空气质量管理部门――烟雾控制局,并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工业污染气体排放标准和许可证制度。意识到由于空气的流动性,污染源和受害区域并不一致,为了实现跨地区合作应对空气污染,合理分摊治污费用,1977年位于南加州地区的洛杉矶县、橙县、河滨县和圣伯纳蒂诺县的部分地区联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对区内企业和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统一监管。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政策,成为区域联防联控的典范。
(二)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这些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针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要求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三)引入市场机制。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开发先进技术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意识到汽车尾气是雾霾污染的罪魁祸首,美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并严格规定汽车必须配备催化转换器。美国加州还成立了机动车污染控制局,负责测试汽车尾气排放并核准排放控制装置;加州空气污染控制改革委员会推广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鼓励使用甲醇和天然气取代汽油;成立技术办公室来帮助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等。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美国的雾霾治理终于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三、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启示
从美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来看,雾霾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这与我国雾霾污染情况类似。早期的工业发展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大规模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加限制地发展,如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污染物不加处理地排放,使大气环境不堪重负,雾霾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伴随着经济不断增长的是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数量。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不仅使得城市道路拥堵愈发严重,也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大增加,同时地面扬尘也大量增加,雾霾污染进一步加剧。美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可见一斑,而它们在几十年的空气污染治理道路中,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完善立法保障,健全法律体系,严格监督污染防治。健全的法律法规是雾霾污染防治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美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业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其内容细致到明确规定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目前,我国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还不完善,法律体系也很不健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过于笼统,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由于缺乏成熟的技术经济评估模型和方法,其确定的排放限值缺乏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减排效果的显著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没有随着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发展得到及时更新;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体系和内容不够完整和明朗;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主体和标准层级不明确等。在相关法律的实施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容易出现执法不严的现象,且惩罚力度过小,使得企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违法成本太低,难以达到惩治和警戒的目的。对此,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模式,加强环保法规建设,使得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有法可依;根据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各项法规标准,使之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将空气污染治理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使得治理工作得到严格落实;将企业造成大气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加大对企业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制定相关法律确保大众对污染举报等监督行为的合法合理性。
(二)设立自上而下的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建立雾霾治理长效机制。针对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署进行统筹管理,下设区域环境办公室保障区域联防联控有效进行等,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统一管理,并实行多部门、多层级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我国目前针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缺乏职责分明的专门管理机构,执法主体不明确,加上各地发展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难以避免,导致区域联防联控工作不能有效展开,相关法律得不到严格执行。对此,可借鉴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机构确立模式,设立自上而下的大气污染防治机构,重点建设保障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有效展开的保障机构和监督相关法规得到严格落实的机构,使各省、地方以及城市之间达到互相约束的效果;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在建设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利益平衡的问题。雾霾治理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雾霾的特征和来源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建立雾霾治理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在采取治理雾霾的手段上,美国关停了可能是污染源的燃气公司生产厂,美国洛杉矶将传统制造业进行转移,大力发展电子、通讯、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新兴产业,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我国成立之初走的也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路子,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意识到以工业带动发展的弊端,也在积极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是对于如河北、天津、东北等传统工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工业污染,同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同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在地区发展具有差异的背景下进行产业转移和利益补偿,帮助传统工业区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四)加快发展清洁技术,严控机动车污染排放。汽车尾气是造成美国洛杉矶20世纪50年代严重雾霾的罪魁祸首,对此美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规定了严格的标准,严格规定汽车必须配备催化转换器,美国加州还成立了机动车污染控制局,负责测试汽车尾气排放并核准排放控制装置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中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相关数据统计和新闻报道,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了中国雾霾污染的一大来源。然而,目前我国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规仍然很不健全,排放标准的制定缺乏技术性,目前仅在北京等大城市实行限号措施,对交通污染的控制难以起到满意的效果。对此我国可借鉴美、英、日等国家为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准则,将空气污染治理状况纳入政府考核机制背景下,赋予各省、地区或市制定“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的权限,并严格规定机动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备,同时立法规定排放量不达标的机动车禁止投入运行;加大对研究和生产清洁型环保“生态汽车”的支持力度,对购买“生态汽车”的消费者实行减税政策;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及管理,推广绿色交通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美国洛杉矶治理雾霾措施与启示.人民网,2014.3.3.
[2]郑权,田晨.美国洛杉矶雾霾之战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财政,2013.11.
[3]王德生.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J].电力与能源,2014.35.2.
[4]罗尔男.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及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4.26.
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生态旅游是景区服务单位把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到游客面前,如果游客在旅游时,只顾着享受自然风景,不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找出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才是生态旅游的生存之道。
1 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是依赖于环境的;但由于旅游环境有脆弱性存在,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若不妥善对旅游环境进行管理和系统保护,则必定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造成影响。
生态旅游从整体上分为陆地生态旅游和水体生态旅游。陆地生态旅游包括森林、沙漠、草原、山岳的旅游;水体生态旅游包括冰雪、滨海、河湖和湿地等旅游。陆地生态旅游存在着白色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森林面积缩小、物种减少、固体垃圾、林地退化、空气质量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草地沙化、土壤硬化,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一系列问题。水体生态旅游存在着白色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植被破坏、局部地区冰雪融化。富营养化、海域面积减少、物种减少、空气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旅游开发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在加上游客的不合理保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有旅游开发的组织者、游客和自然污染,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下手,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保护生态环境。
2 解决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1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治理方法
固体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塑料、果皮果壳,电池和金属等。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回收的回收方式来解决,在生态旅游区的不同地方放置分类的垃圾箱,回收不同的固体废弃物,在由环卫工人将垃圾分类拉走送到工厂进行焚烧或销毁。而有的旅游区不适合放置回收垃圾箱,我们可以通过游客在进入旅游区时,向游客免费发放垃圾袋,提醒游客把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带出旅游区放到固定的垃圾回收点,使景区服务单位和游客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2.2 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
水体生态旅游包括冰雪、滨海、河湖和湿地等旅游。在水体污染的河道里,用可以漂浮在水里的材料建立浮岛,在浮岛上种植绿色植被,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还可以利用沉淀等技术,去除水体的污染物,净化水体,还可以建立植被缓冲带拦截悬浮的污染物,达到治理水体污染的效果。
2.3 物种减少、植被破坏的治理方法
生态旅游中还存在着物种减少、植被破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和自然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通过人工来种植树木等植物,通过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和栽培,慢慢修复破坏的植被,对于沙化的土地可以种植适合沙化土地种植的植被,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模式修复植被,对于寒冷旅游区的植被破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封闭破坏的地区,利用当地的条件慢慢修复。
2.4 噪声污染的治理方法
噪声污染主要通过隔声法、吸声法、消音法等方法来治理噪声污染。隔声法是通过限制进入隔音范围的游客的数量,在隔音范围内对墙体和空气层进行特殊的处理来控制噪音的污染;吸声法是在游客比较多的范围设置吸声装置,杜绝噪音的污染;消声法是在有很大噪音的机器上安装消音装置,防止噪音的污染影响到其他游客的游玩。
2.5 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治理空气污染主要是通过改变燃烧方式和增加空气净化装置。改变燃烧方式是通过增加在燃烧时氧的含量,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排放物排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排放量,降低空气污染。增加空气净化装置使排放出来的烟气经过空气净化装置以后优化烟气,除去灰尘的排放,利用离子液体使烟气净化,离子液体有无毒无味,不挥发、溶解性能好等优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达到空气污染的治理目的。
3 旅游环境保护的应用措施
为了使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发挥,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建议运用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3.1 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倡绿色文明旅游
对旅游环境知识的宣传进行加强,提升人们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旅游环境保护知识在全体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及当地居民中实施宣传。当地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相关的法规、政策,分期进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
3.2 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为了能够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我们必须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旅游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运用一些手段,控制热门旅游地的游客人次。如采取提高景区的门票价格、划分特殊旅游景点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缓和旅游者对热点城市或景区的冲击。
篇6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治理;噪声污染
1空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一系列的生态基本要素构成了环境污染的源环境。这些元素包括了噪声因素、水源因素、空气因素等。这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处理体系。为了切实提升城市环境保护的效益,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只有具备充足的客观物质基础,才能为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生态环境维护过程中,做好噪声处理方案、水源处理方案、空气污染处理方案等的协调是必要的。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环节的污染问题展开相关防护计划的开展,要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贯穿全程。根据相关空气监测单位的权威数据来看,我国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北上广等超大城市的PM指数已经超过安全的空气质量指数。一些城市的雾霾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北京就是一个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强化城市环境的防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协调。如果任由环境污染持续下去,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不利于自身健康的维持,对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2)为了实现对城市污染问题的良好控制,我们必须要明确相关的环境安全方案。首先要进行空气污染状况的处理。空气污染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其成分包括了化工厂排除的废气、汽车尾气、发电厂废气等。在这些空气污染成分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主要的构成要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空气污染处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工业废气排放限制方案的应用是必要的。相关的发电厂及其工厂,需要做好自身的环保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自身工艺的升级及其改造,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对资源的循环使用、节约使用及其高效使用。针对汽车尾气状况,需要落实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倡自行车代步,减少普通汽车的使用量。相关单位需要进行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全。在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落实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强有力的法律条规能够为环境保护创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国家的相关环境部门需要进行空气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做好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护及其处理工作。
(3)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新能源的应用是必要的,资源的应用状况是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这就需要实现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降低工业及其民众的资源依赖率,通过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取代传统的能源,从而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要求。
2水源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处理应用中,水污染状况是常见的环境问题。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不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民众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这就进一步说明水源污染问题治理的必要性。水源污染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水源污染处理模式的应用。为了控制好城市水源环境的污染源头,城市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污水源头的控制,强化对水污染源头的治理。需要根据实际污染情况进行污染源头的找出,进行水污染情况监测点的建立,要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这一环节的开展,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针对那些污染排放的钉子户,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从而避免水污染问题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公司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良好运作。
(2)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水资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针对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展开不同防治措施的开展。从水资源污染状况上来看,水资源污染状况分布广且地区分散。在水资源污染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较大的水污染问题,再去处理其他的水污染问题。城市的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的水污染区域展开持续性的监控及其管理。
(3)生活污水及其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过程中,要做好水污染原因的分析工作,为了有效提升城市的水污染处理效益,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落实水污染公司的处理工作。重点监控那些较大污水排放的公司,针对不同的水污染登记,进行污染处理等级制度的应用,切实提升水源处理的处理效益。在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要强化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性,保证生活污水的循环使用,降低生活污水的污染状况。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城市环境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及其管理工作,扼杀导致水源污染的源头,确保城市水源污染的积极处理。
3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赖于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在城市生活中,噪声污染是随处可见的,这些噪声污染的来源广泛,比如交通街道、施工场地、音乐厅等。这些噪声污染都是非常常见的。为了解决好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噪声污染的特点,噪声污染具备多源性、复杂性等的特点。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必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不能用传统的噪声处理方案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需要及时更新噪声污染的处理理念,进行噪声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找出城市噪声污染的源头,采取相关措施,切实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在城市噪声污染处理过程中,做好噪声污染源的控制是必要的。噪声污染源是形成噪声的直接因素。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做好不同方面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及其处理工作。针对噪声污染状况做好相关处理级别的划分,进行噪声污染危害程度的等级化,强化每一步的噪音处理步骤,提升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这需要进行噪声污染等级的确定,控制好噪声污染的源头,切断噪声污染的传播途径。确保噪声污染源监控工作的良好开展,提升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力度,保证城市噪声污染整体效益的提升。
(2)这需要国家进行相关噪声污染处理体系的健全,以满足城市噪声污染工作的处理需要。针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实际情况,实现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改进,提升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体现在多个细节上,比如街道噪声阻挡板的应用,减少汽车的使用,限制禁鸣区域等。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是涉及到社会民生的大事,国家有必要进行噪声处理体系的健全,保证不同噪声处理制度的确立,保证这些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可执行性。
4结束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进步,有必要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的健全,做好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东昌湖水质变化及水环境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卢少勇,金相灿,余刚.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J].生态环境,2014(2).
[4]武琳慧,吴林林,黄民生,等.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2014(4).
篇7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存在的问题;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居住环境的普通装修,而是越来越注重对其住宅室内更为精致全面的装饰装修。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全装修住宅的日益拓展,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心与注意。
1 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各种能发挥出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建筑、装饰材料以及人造板家具等化工产品陆续进入室内的装修中,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来源及种类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室内环境的质量降低,非常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由于如今的建筑物密闭程度很高,室内污染物被存留下来,不易分散。再者,加之外界污染的侵入,使得室内的环境更差,且不易处理。众所周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约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如果室内的环境质量不好,将会直接威胁到人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室内的环境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必须的。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检测结果来看,在新建成未装修或者刚装修不久的住宅中,甲醛、苯、甲苯以及乙苯等苯系物的检出率为100%,其各项浓度也严重超标。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中发现,很多甲新建成未装修甚至是装修5 d后的住宅其醛和苯的检测结果大大超过检测标准,有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达30倍~40倍以上。这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必须予以重视。
2室内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室内污染物质的种类复杂
日前,污染室内空气的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如:等等,因此,在相关室内检测的时候,由于检测的技术手段、检测标准以及检测方法等的不一致,可能会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检测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建筑工程方面,一般采用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该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五种污染物质的浓度限量,即:氡、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根据数据统计,这五种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相对来说较高,并且在日常的装修装饰材料中常见,因此将其做为主要的污染控制物。
2.2相关的国家检测法律法规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国家检测法律法规,为室内的环境检测提供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使其检测能更好的进行。此外,相关的检测部门在检测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力式来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正确性。
2.3检测时取样
检测取样是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检测取样是否正确,是否典型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测定结果,然而,检测取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取样人、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取样仪器以及所取样所盛的器皿等不同都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取样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检测结果的质最,必须对检测的取样这一环节予以必要的重视。以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为例,取样前要考虑检测点的布置是否均匀分布,避免通风和通风口,监测点的设置也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等。在取样数量方面,应该抽检有代表性、典型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要有一定量的取样量等等。
3防治对策
3.1 优化设计及合理装修
采用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没计相结合的原则,将建筑总平面的合理规划、城市微气候的改善等都考虑在内,尽可能利用有效的自然能源或者最少的能源来达到最大的功效,从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性。此外,除了优化没计之外,在装修上也应该实施绿色装修,本着“自然、美观、安全、简捷、舒适以及低耗”的理念,适量点缀一些有益的花卉做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室内环境的健康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2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要尽最选用无毒、少毒以及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在装修的时候,如有必要不要采用人工合成板,因为合成板中含有的污染物较严重。应将室内污染源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室内污染源的减少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舒适度的最经济并且最有效的途径。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选择证确适合的涂料及家具,对于污染严重的涂料和家具不要选用;②在铺地板、安装墙壁装饰板、隔音板以及室内家具等时,不宜用含有甲醛的硬木胶合板、刨花板或中强度纤维板等材料或陈设;③尽量采用纯天然的木材或者搪瓷地板,少使用带有污染性质的化学物品等。
3.3通风换气。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使室内外的空气互换,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房主的身心健康。室内外的空气互换速率越高,其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效果也越高。因此,加强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室内的空气得到室外新鲜空气的稀释,其浓度降低,进而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方便又快捷的方法。众所周知,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当然,空调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空调所带来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合理的使用空调,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是重大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儿方而人手:①合理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温差等方而的情况,注意季节性的温度变化,调节好自身与外界的状况;②空调不宜时常开着,最好是能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开一点窗户,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③选用一些室内空气处理没备来配合空调一起使用,如:加湿机、去湿机、过滤器以及负离子发生器等。
3.4室内绿化
植物净化是指人们用绿色植物来点缀并美化空内环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净化室内空气的一中很有效的途径,发达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在这方面而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吊兰、龙舌兰等植物的种植,能够吸收室内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对甲醛也有超强的吸收能力;芦荟、龟背竹的种植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石榴的种植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铅;月季、蔷薇的种植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酚以及乙醚等一些有害气体;仙人掌、仙人球等花卉可能吸收甲醛、醚等有毒有害物质,还能吸收电脑辐射等等。
篇8
严重超标
一直独自检测空气质量的美国驻华使馆,某天突然觉得传统的形容词已经无法描述北京的空气质量了,于是在他们检测结果到推特上,“悍然”抛出了“令人发疯的糟糕(Crazybad)”的说辞。尽管随后不久,美使馆迅速删除了“Crazy bad”这一说法,并以“指数超标”的结果取而代之,然而即便是这一剥离出个人情绪的措辞,也被网友戏称为“机器爆表”,且“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重视空气质量,有网友开始将美使馆的空气检测数据从推特同步到了国内的微博,也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比之国内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美国使馆的空气检测数据。
关注空气质量实时数据的人可以发现,美国使馆是逐小时的PM2.5和Ozone的检测数据。这两个指标中Ozone为臭氧,而PM2.5指的是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浓度一再超标,令美使馆工作人员惊呼“Crazybad”的正是这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健康杀手”。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空气质量标准,当PM2.5的浓度介于250和500之间,所有人就都应该避免户外体力活动。而在美国使馆测得的数据中,PM2.5的浓度常常在几百的数量级上居高不下。
美国使馆检测仪器如果显示“Beyond Index”,这表明,他们的机器已经无法读出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也就是此时的细颗粒物浓度已经超过500大关。根据美环保署的空气质量标准,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的状况已经比现有的最高“危险”级别还要严重。
这种名为PM2.5的细颗粒物为什么会让人惊呼“Crazybad”呢?原因是,这种细小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呼吸系统、心脏及血液系统等造成广泛的损伤,是空气污染中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之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胡敏教授从事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多年,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她解释说,细颗粒物是对一个对粒径极小的空气污染物群体的统称,其成分非常复杂,要判断它具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还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但在空气污染中,PM2.5对人群,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敏感人群健康的危害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根据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细颗粒物PM2.5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上,分别制定出25微克/立方米和10微克/立方米的准则值。从美国使馆测得的数据来看,超标数十倍,的确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糟糕透了”、“爆表”的说法。
我们该信谁?
目前,国内的环保部门并没有公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情况,因此很多关心空气污染的民众纷纷将目光投向美国使馆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那么,美国使馆自测的空气质量数据能代表全北京的空气质量吗?
从美国使馆提供的信息来看,他们仅设立了一个空气监测点,并且就设立在地处市区繁华地带自家使馆的大楼上。显然,仅凭一个监测点位的数据来试图评价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是不科学的。这一点,美国使馆自己也强调,他们的空气监测站仅仅是提供使馆大楼区域的空气质量信息。让工作人员了解自己工作地点的空气质量,而无法说明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从理论上说,美国使馆位于车流量较多的繁华地段,由于机动车尾气就是空气污染中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因此相对于北京市的整体情况而言。这一区域的空气污染的确存在更严重的可能。事实上,以北京市对空气质量的检测为例,环保部门在全市设有27个空气质量的检测子站。只有综合各站点分析得出的数据,才能全面的反应北京市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但为人诟病的是,目前环保部门日常监测并公开的指标,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而不是危害更严重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而这也是美使馆自测的PM2.5数据反映的“空气污染严重”,和环保部门检测的PM10数据反映的“轻微污染”,二者存在的根本分歧。
事实就是事实
与令人琢磨不定的数据不同的是,反映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情况的灰霾天气。能真真切切的被我们察觉到。一旦颗粒物浓度过高,能见度低、肉眼看去灰蒙蒙一片的灰霾现象就可能出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大气或快或慢的总是处于变化中。对于北上广这几个特大城市,最近几年的空气污染性质也正处于明显的转变中。早年间,大城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是煤烟型污染,特点是颗粒物大,很多成分是还原性物质。当时,大型企业和居民的能源利用以燃煤居多,造成了大量的烟尘污染,在采暖季尤其严重。此外,由于对煤炭燃烧前处置的要求少,加上我国很多地区煤炭品位不高,燃煤除了释放大量二氧化硫,还有许多金属氧化物也随着烟尘排放出来。另外,城市中绿地面积小、路面固化率不高,也容易造成扬尘,这一点上,降水量大的南方城市比北方略好。
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视之后,很多重工业企业被迁出了城区。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的确减小了。随着天然气烹饪和冬季集中供暖的推广普及,以及对煤炭使用前的处理,燃煤污染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削减。路面的固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城市中的绿化率也有提升,但同时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浮尘的来源不再是传统的路面扬尘。却可能因大兴土木而起。另一方面,一个新兴污染源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角――车尾气。这些变化,使得如今的空气污染物组分中氧化性物质变多,有机物变多,颗粒物粒径变小,总量变少。换句话说,现在的城市空气污染从早期的还原性煤烟型污染,逐渐向氧化性尾气型污染转变。
就像我们的经济在同欧美接轨一样,我们的污染类型也在向他们靠拢。无论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多大的程度上由煤烟型往尾气型过渡,污染的空气都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混合体,含有多种随时变幻比例的成分,遵循复杂的流体力学扩散模型。这些被称为“污染物”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多氯联苯……每一种在剂量足够高时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而剂量足够低时对人体完全可能没有伤害。而每天每一时刻城市中的各种污染源所处的状态都是截然不同的,扩散方式也不同。
与发达国家经历的空气污染过程相比,我们国家的空气污染现状显得非常严重。北京全年PM2.5的年均浓度大约在100微克,立方米,而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准则》中,PM2.5的年均浓度准则值为10微克/立方米,当细颗粒物浓度超过年均准则值的时候,总死亡率、心肺疾病的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会显著增加。因此,从研究数据来看,北京市PM2.5的浓度超标无疑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细颗粒物的浓度与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这些污染源相关。且受气象扩散条件的影响非常之高,因此细颗粒物的浓度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比如在当下的秋冬转换季节,受风力、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污染物不易扩散,更容易积累到一个较高的浓度,这个时节出现灰霾天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篇9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ntamination of indoor volatile pollutants in air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lso causes great damage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ody.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harm of indoor volatile contamination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toxicity of indoor volatile contamination.
关键词:挥发性污染物;生物毒性;监测
Key words: volatile contamination;biotoxicity;monitor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33-02
1室内挥发性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提高空气质量、消除环境污染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任务,已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在人类活动中,使用燃煤而产生的燃烧产物(IP, S02, CO)等及液化石油气燃烧时产生的CO,甲醛和NOX等有害气体都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烹调过程中[1-2],烹调油发生各种不同反应,诸如氧化、聚合、高温分解及还原等,产生大量有害化合物。部分分解产物以烟雾形式散发到室内空气中,形成油烟,含有致突变的凝聚物。烟草的烟雾成分复杂,其气溶胶态物质主要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焦油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同时烟草烟雾中甲醛浓度也相当高,每支香烟烟气中含甲醛可达20~88μg[3-4]。
另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技术的办公设备、化纤地毯、漂亮的装饰壁纸的出现,引起了室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但由于通风不好以及不合适的运行和维护使装修中大量使用的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木材等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了混合污染。一般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多达数十种至上百种[5-6],包括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而苯系物是密闭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胶合板家具、化纤地毯、塑料壁纸、地板砖、粘合剂、杀虫剂等还释放甲醛。研究发现[7-8],地板革、壁纸、涂料这三种普遍使用的装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会导致空气中耗氧量、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增高。同时建筑材料也是氡的主要来源。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建筑、装饰材料以及家具、家用化学品等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人类活动还可带来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也会相应地导致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增高。例如,现代化大型建筑物由于密闭化程度提高,通风不好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在没有很好维护而很脏的空调系统内,细菌、真菌就能存活,当有水时,这些病菌就可能通过送风而传播给建筑物内的人群。
有关专家指出,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角度来看,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更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每天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得多,许多主要空气污染物指标在室内的浓度要高于室外,如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据北京市化学物质检测中心报道:北京市每年发生有毒建筑装饰材料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400多起,中毒人数达10000人以上,死亡约350人,慢性中毒的范围更加广泛[9]。近些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室内空气中污染影响日趋普遍,这些污染物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主要可引起人体感官刺激以及其他许多不适症状,长期受其影响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作用,是产生病态建筑物综合症(SBS)的主要原因之一[10-11]。深入细致地开展室内空气中VOCs的污染研究。对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意义。
2生物毒性测试
现有的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化学筛选(chemical screening)和一些相关技术[12]尚难对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进行直接或有效的毒性鉴定。例如在室内空气样品中存在多种污染物,即使与污染相关的各种污染物质浓度都能检测,实际上也无可靠的技术来评价污染物中各种组分的生物有效性。另外,生物有效性的问题如能解决,要预测各种污染物之间存在的相加、拮抗或交互作用也是困难的。
生物检验(bioassay)方法[13]能够提供比化学分析方法更直接的污染物毒性测试。然而污染物所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由于许多实验研究不能直接在人身上进行观察,所以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除了直接通过流行病及临床观察外,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以阐明毒物的毒性、毒理作用、剂量--反应关系,确定阀剂量及无作用剂量,为制定卫生标准提供初步依据。因此,其他生物毒性测试实验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又由于其他生物对毒物的敏感性存在种属差异,而使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但是根据人接触毒物的实际情况,用多种生物进行试验,可以预测毒物对人体毒作用的一般规律。
微生物毒性试验[14-17]是基于毒性物质对特殊细菌的生化性质具有抑制作用而进行试验的。它用过测定细菌生化性质的变化,度量被测环境样品中由重金属和其他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急性生物毒性。与传统的鱼、蚤和其他水生生物作为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微生物法简便、快速、灵敏、适应性强、重复性好、精度高、费用低、用途广,凡是有毒化合物的生物毒性均可测定。因此,它对受污染环境的生物毒性检测进行初筛、监测是一个理想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种方法更是将对有害物质的生物监测推向了标准化和商品化。
3室内挥发性污染物毒性评价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室内装修热兴起及建筑、装饰材料业的迅速发展,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空气污染指标样品的采集与快速分析方法的深人研究和完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人们对挥发性污染物的研究至少已有20年历史,然而挥发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和有关空气中挥发性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对综合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希望有一个清洁、舒适和温馨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因而对拥有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的愿望也愈加迫切和认真。而我国对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还很不充分,对由于挥发性污染物引起的生物毒性评价技术的研究远不能适应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需要和公众对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另外,由于室内挥发性污染物的种类复杂,浓度有时又比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常常是长期和慢性出现的,在这种污染危害的早期,人群的反应不会立刻出现明显的疾病状态或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评价人体接触对空气中挥发性污染物的水平时,选择生物毒性效应指标对于监测人体接触未知的有遗传毒性的化学物质或复杂混和物,保障人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挥发性污染物污染严重的各种职业环境中,选择挥发性污染物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来表征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挥发性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进行研究将对研究挥发性污染物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斌.烹调油烟雾中BaP的采样与分析[J].中国环境卫生,1998,1(3-4):59-61.
[2]张荣新,马金妹.居室的污染对健康的影响[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4):363-364.
[3]荣海琴,郑经堂,王茂章.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多孔炭材料在其脱除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进展,1999,7(6):104-10.
[4]王菲凤.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115-120.
[5]王俊,张景义,陈双基.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污染[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6(3):52-56.
[6] Brooks B O,Utter G M,DeBroy J A, et al. Indoor air pollution: an edifice complex[J].Clinical Toxicology. 1991,29(3):315-374.
[7]秦钰慧.建筑和装饰材料所致室内污染的研究现状[C].第二届全国环境卫生监侧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2000,10-11.
[8]白志鹏,余欢,燕丽,姬亚芹.室内涂料挥发性污染物的危害和排放规律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4):8-10.
[9]潘锋.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N].科学时报,1999,3,23.
[10]欧超燕等.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的研究现状[J].东南大学学报,2003,22(4):282-286.
[11]马仁民.国外非工业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动态[J].国外技术介绍, 1999,29(2):38-41.
[12]Indorato AM et al. Toxicity screening procedure using bacterial system. Drug Chem. Toxicol. 1984, 1:37-41.
[13]Cairns J JrandPrattJR.The scientific basis ofbioassays. Hydrobiologia. 1989, 188/199:5-20.
[14]闰鹤,李百祥等.细菌发光传感器对污染物急性毒性快速检测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1(2):65-69.
[15]Paul T Charles, Paul R Gauger, Charles H, Patterson J R,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2000, 34(21):4641.
篇10
环保部对此作了一番期期艾艾的解释,不过所谓的新标准旧标准,以及API和AQI这些概念,似乎并未澄清问题而让人信服,好在次日环保部官网终于正视北京AOI高达498的现状,将空气污染状况改为“重污染”了。
雾霾肆虐,危害公众健康。当此时也,自然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媒体对此的追问、质疑和反思,从正面打量,至少看点有二:首先,国人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有七席。“北京咳”这样已经诞生了十多年的说法也再度涌现,焕然成为新词。有关空气净化器、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效力方面的常识也得以普及。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之间的细微区别也顺势让公众轻松了解了。专家称雾霾比香烟可能更易致癌的猜测则让人惊心。
无论是环保部官网此前兼有掩饰和迟滞嫌疑的空气污染指标,还是因该议题舆论环境宽松导致的网络和媒体报道有意无意的众声喧哗,相较于事态的严重性,都不免有轻佻之嫌。事实上,如果视汶川大地震之类的灾难这样的天灾,那么这次终于引起重视的雾霾灾难则分明是人祸。PM2.5每年致死北、上、广8500人死亡的调查数据,在“轻度污染”和“重污染”之间,人命关天,维系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在相关的公告和报道中间,理当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以体现对生命的尊敬和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