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资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资金管理办法

篇1

第二条“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由市和区县两级实施,采取自愿申请、集中评审、重点支持、追绩问效的方式进行。

第三条“益民专项资金”按照“定额资助、定向使用”的原则,实行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市对区县专项补助项目库管理。

第四条“益民专项资金”奖励优秀科普社区、优秀基层科普场馆和优秀社区科普宣传员,资助市政府确定的三个重点新城的新建社区、全市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社区及户外科普园地,完善科普设施功能,让科普直接惠及百姓,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第五条奖励资助标准为优秀科普社区10万元;优秀基层科普场馆5万元;优秀社区科普宣传员0.5万元;重点新城新建社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社区10万元;户外科普园地40万元。“益民专项资金”的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益民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科普设施(设备)和专用资料费,包括:用于科普活动室的科普图书、科普互动设施、科学实验器材、科普产品、音像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以及科普画廊的设立。

(二)科普活动费,包括培训讲座费、展览费等。其中:培训讲座费是指为开展面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培训讲座过程中发生的聘请师资、租赁场地等费用;展览费是指举办面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科普宣传展览过程中发生的交通运输、差旅和劳务等费用。

(三)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开支以外的、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

“益民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开支:

(一)人员工资、福利和个人奖金支出。

(二)日常办公、出国和业务招待支出。

(三)办公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支出。

(四)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各种管理性费用支出。

(五)罚款、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支出。

(六)与社区科普活动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七条用“益民专项资金”购买和制作形成的资产,奖励资助对象为国有单位的,该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八条“益民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申报审批程序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组织实施程序执行。

(一)每年8月20日以前,区(县)科协填写《“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详见附表1),并编制本区(县)《“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汇总表》(详见附表2),经区(县)财政局审核后,与相关推荐材料一并报送市科协;区(县)财政局通过市对区县专项补助项目库申报下年度预算。

(二)每年9月初,市科协对各区(县)上报的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后,并按照预算的编制要求,将下年度预算报送市财政局。

(三)市财政局审核后,按预算审批要求,在下年度年初批复各区(县)财政局年度预算指标,各区(县)财政局将预算指标下达各区(县)科协。

第九条受到奖励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在预算批复之日起发生的费用,可以在“益民专项资金”中列支。原则上应当在预算批复之日起一年内执行完毕,因特殊原因一年内不能全额支付完毕的,从预算批复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第十条获得“益民专项资金”奖励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执行过程中确因实施条件与项目申报时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的,应当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一条“益民专项资金”由获得奖励资助的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区(县)财政局和区(县)科协共同负责管理。

第十二条市财政局和市科协对“益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年底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面验收。区(县)科协和区(县)财政局于11月31日前将项目的验收报告及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市科协。

对使用提供虚假资料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的,市财政局和市科协将追回其相应“益民专项资金”,在后续年度相应调减或取消对所在区(县)的支持额度,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分。

区(县)财政局和区(县)科协,应当加强对本区(县)“益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按市财政局和市科协要求,汇总上报“益民专项资金”使用和绩效情况。

篇2

第一条为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保障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正常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温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是指由业主交存的专项用于物业共用部位(以下简称共用部位)、物业共用设施设备(以下简称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维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业主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温州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全市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以下称市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鹿城区、龙湾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项维修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瓯海区、各县(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并指定机构负责专项维修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

第五条下列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专项维修资金:

(一)住宅,但一个业主所有且与其他物业不具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除外。

(二)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或者住宅小区外与单幢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

(三)住宅小区外用于销售的独立非住宅。

第六条首期专项维修资金,由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

物业首期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的标准,多层为每平方米建筑安装平均造价的5%,小高层、高层为每平方米建筑安装平均造价的6%。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可以适时提出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标准的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建筑安装平均造价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温州市当年竣工实际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定期公布。

第七条拆迁安置房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按照下列规定交存:

(一)在9月1日前领取拆迁许可证组织拆迁的,由建设单位交存。

(二)在9月1日后领取拆迁许可证组织拆迁的,属合法拆迁面积或者视同合法拆迁面积的,由建设单位交存;增加部分面积,由业主交存。

第八条新建物业首期专项维修资金由建设单位代收代交。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之前,按照物业总建筑面积和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交存专项维修资金,待物业交付时向业主收取。建设单位应当向购房人说明,并将该内容约定为购房合同条款。未出售物业的专项维修资金由建设单位交存,待物业出售时向业主收取。

第九条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公开选择商业银行作为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第十条收取专项维修资金,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出具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业主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应当提交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的专用票据。

第十一条业主大会成立前或者业主大会未决定实行业主自主管理的,专项维修资金由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代为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专项维修资金实行业主自主管理的,应当召开业主大会,经该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后,由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负责专项维修资金的日常管理。业主委员会应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地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专项维修资金移交手续,并报所在地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一)业主自主管理专项维修资金书面报告。

(二)业主大会自主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决议。

(三)专项维修资金划转后的账目管理单位。

(四)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办法及应急支取预案。

(五)专项维修资金账目管理制度。

(六)专项维修资金有关的其他材料。

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上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该专项维修资金本息划转至业主委员会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的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并将收支账目等有关资料移交业主委员会。

第十三条业主分户账面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业主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续交维修资金:

(一)专项维修资金实行代管的,由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向业主出具《专项维修资金续交通知书》,并抄送业主委员会、社区组织;业主应当在收到续交通知之日起90日内将维修资金存入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二)专项维修资金实行自主管理的,由业主委员会按照业主大会通过的续筹方案,通知业主续交维修资金;业主应当按照续交通知的要求将维修资金存入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三)专项维修资金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者社区组织代收代交;负责代收代交的单位,应当及时将代收代交的专项维修资金明细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并抄送所在地维修资金管理机构。

篇3

千亿维修金成“不动产”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住宅物业保修期满后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发生损坏时,为进行中修、大修、翻新和更新改造等所需而预先储存的资金。

1998年建设部出台《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住宅楼房的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基金按照房款2%的比例征收,征收工作由房改单位或商品房开发商代征。2008年2月1日,建设部、财政部联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对征收专项维修金进行了规范。在这一规定实施后,不缴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将拿不到房屋产权证。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急剧庞大,专项维修资金的规模也愈显宏大。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哈尔滨、合肥、长沙等已公开归集资金总额的17座城市,归集资金总额就已超过一千亿元,但使用率却不足1%。据北京官网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北京已累计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346.19亿元,使用仅为5.1亿元,比其产生的利息还要少,而北京1.47%的使用率却已在全国遥遥领先。截止到2012年10月,广州81.26亿元专项维修资金累计使用不到8000万元,使用率仅约1%,高达99%的专项维修资金在银行“睡大觉”!

值得警惕的是,数额巨大的专项维修资金静静地窝在银行,被挪用甚至侵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福州、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已出现相关案例。

2004年,广东省消协公布的投诉分析表明,专项维修资金被挪用已成为购房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据介绍,当时广州市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共向业主收取维修资金至少有2.3亿元,而存入监督账户的只有4000万元。

广州一些小区的专项维修资金长期被开发商占用而住户懵然不知。2003年广州东悦居业主发现维修资金账户是空的,于是向法院,请求判令该物业开发商缴纳欠缴的专项维修资金,这在当时被称为“广州维修资金第一案”。经过4年的维权,2007年5月24日,167户业主终于拿到了开发商拖欠的187万元专项维修资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一笔属于全体业主的财产,但知道它在哪里的业主却寥寥无几,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作为资金的所有者根本无从查询该笔资金的状况。对于全国大多数业主来说,这笔资金仍是一种“糊里糊涂”的存在。调查得知,有些业主甚至从没收到过相关信息。如此一来,社区物业一年年老化,一旦专项维修基金流失,家园的维护将如何正常运行?

维修资金管理何其乱

分析人士表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先天不足”,以及政府监督与业主自治之间的矛盾,造成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混乱,使用难、增值难。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规定,房屋维修资金采取“分城市管理”、“分楼盘管理”、“一次性收取”、“分散使用”的方式,在业主入住时一次性收取房屋维修资金,缴存金额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缴存之后物业公司按照当地房管部门的要求存入指定银行托管。

根据《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三十条,业主交存的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并由物业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及业主委员会代管。房地产主管部门及业主委员会应当每年至少一次与专户管理银行核对专项维修资金账目,并向业主、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公布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的总额,以及发生列支的项目、费用和分摊等情况。

但很少有业主清楚,这笔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庞大资金,究竟是如何使用、如何监管的,有些业主甚至从没收到过相关信息。

在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上,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后,需要使用时应先由物业公司提出维修方案,经业主大会通过,业主委员会审核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后,再由业委会及负责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向专户管理银行发出划转资金的通知。

然而,业主要想动用这笔钱,却困难重重,既面临业主内部意见不一,也面临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核。明明是业主自己的钱,为什么用起来却是那么困难?过去20多年,中国商品房从无到有,其中积累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有的开发商挪用了业主买房时的维修资金;部分业主没有缴纳维修资金;还有售后公房遗留的历史问题。这是专项维修资金的“先天不足”。

其次是政府监督与业主自治之间的矛盾。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房价之外支付的、用于将来公共部位维修的钱,也是业主房产权益的一部分。但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权一直由政府掌握,直到2008年2月《管理办法》实施。

第三,主要是使用程序严格,业主签名所需时间长,难以达到双2/3的要求。根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维修方案须经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再由监管部门审核。

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指定鉴定中心、审计公司,能不能动用资金、用多少都是由主管部门决定。所以,小区业主要动用自己的钱,还得找有“能力和人脉”的去申请。

而在专项维修资金的投资问题上,《管理办法》强调,在保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但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业务或者将购买的国债用于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则属于明令禁止之列。

不久前,在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名单中,都出现了上海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的名字,而且均位列第一大股东,且均为流通股。分析人士表示,专项维修资金是一项储备资金,只有闲置时才可以经过业主的同意进行投资,而且投资范围也仅限于风险最低的国债,连企业债都是不允许投资的。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炒股显然是违规的。

维修资金走“绿色通道”

针对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的问题,不少城市开辟“绿色通道”。6月底,北京市质监局与市住建委联合制定的《北京市居民住宅电梯安全评估与监督管理办法》完成会签。北京市质监局将对电梯出现何种“病情”就可使用维修经费制定相关判定标准,如发生故障、屋顶漏雨等情况;北京市住建委将对经费渠道进行规范监督,解决目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批难的问题。通过两部门联手,今后居民住宅电梯一旦出现标准里需要维修的情况,就可以快速解决专项维修资金等问题。

《沈阳市商品住宅应急维修管理办法》也于6月出台,对屋面漏雨、墙体渗漏、电梯损坏、墙皮存在脱落危险、消防设施损坏等严重影响房屋使用功能和安全的情况,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申请程序,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专项维修资金修危修急功能。

7月1日,《长沙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此前所有物业维修资金项目都必须通过“双2/3”表决通过,一旦业主意见无法有效收集,小区的维修可能要拖上两三年。该办法主要有三个创新:一是规定发生5种紧急情况可以直接使用维修资金;二是采取业主一次性先行表决的方式,一次表决多年受用,不用重复签名;三是下移资金管理权限,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分析人士表示,破解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题,可以向保险公司看齐。比如商业医疗保险,购买的人未必会生病,但生病的人却能得到相应的赔偿,也不会有其他人反对。

篇4

一、社区卫生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加大督导力度,推进地方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全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效衔接的制度建设。

(二)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认真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启动并实施中央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项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地方政府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问题。

(三)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订并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社区公共卫生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完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总结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药物零差率、与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与公立医院分工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五)加强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利用协会、研究机构等力量继续研究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提高社区卫生人员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加强卫生行政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能力建设。

(六)促进地区间经验交流与研讨。针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不同的发展进程和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片区会,促进不同地区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推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发展。

二、妇幼卫生

(一)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加强《母婴保健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文件。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促进《助产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出台,进一步组织论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和《中国先天梅毒防治行动计划》,争取早日下发。继续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落实。

(二)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及标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深刻领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属性。建立妇幼卫生工作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推动妇幼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三)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基础上,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督促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千年发展目标和两纲目标的实现。

(四)继续深入做好“降消”项目。进一步加强项目的人员能力建设;开展新扩展项目县的启动和社会动员宣传;继续通过专家蹲点、人员进修等形式,提高基层助产技术水平,强化妇幼保健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督导工作。

(五)大力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公布和实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的服务网络。继续落实三级预防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及免费婚检等,努力提高群众参加婚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婚检率;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的指导,继续实施出生缺陷防治项目,推广叶酸等营养素添加;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六)深入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继续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工作,逐步开展乡级培训,扩大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覆盖率;开展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小组试点工作。

(七)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根据《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切实加强对爱婴医院的管理和监督。以各种形式宣传母乳喂养,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认真落实《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八)开展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工作。继续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项目,推广项目经验;重点开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开展妇女常见疾病调研,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九)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和先天梅毒防治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为孕产妇提供廉价、便捷的服务。

(十)继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强化妇幼卫生监测网络直报和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的人员培训,制定妇幼卫生监测、妇幼卫生年报工作指南,加强质量控制和部门间协调,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率。

(十一)继续推动灾后妇幼卫生重建工作。关注灾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整合国际国内灾后重建项目,争取资金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促进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的恢复和重建,进一步加强灾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灾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十二)继续实施国际国内合作项目。结合妇幼卫生工作主要问题,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努力提高项目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妇幼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继续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合作项目,积极推广项目经验,利用项目平台,争取更多的合作项目。

三、健康促进与教育

(一)贯彻落实《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结合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依托“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两个平台,加大公民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力度,深入开展全国城乡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能力和品牌建设。

篇5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一是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二是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村级会计委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农村财务票据,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一是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二是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篇6

为了认真贯彻市、区监察局关于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意见的要求,促进中心项目建设的优质、廉洁、高效运转,结合江监[20*]3号文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督促中心相关科室认真履行职责,促进中心项目建设的优质、廉洁、高效、安全运转。

二、监察主体、监察对象和监察内容

(一)监察主体:中心纪检组。

(二)监察对象:中心实施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

(三)监察内容:对建设项目从工程项目前期审批、工程招投标、进度质量安全、设计变更、竣工决算5个重点环节实施监察,具体如下:

1、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的监察

主要监察7个重点建设项目是否履行国家规定的各项审批手续,项目用地批准书、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是否齐备。

2、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

重点监察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招投标,有无规避招标、搞假招标的问题。

建设项目、设备与材料采购严格按照相关的纪律和制度,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物资采购,凡建设项目、设备与材料采购单项5万元以上的需进行公开招标。建设项目、设备与材料采购5万元以下的中心采取邀请招标形式确定承建商并按要求填写《五万元以下建设项目、设备与材料采购管理用表》,受邀请投标方原则不少于3家。

对于经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签订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法相关规定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签订。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合同条款履行。

3、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环节的监察

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是否按照工程建设进度支付工程资金;资金投向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是否存在奢侈浪费和违规支出。工程款拨付和竣工决算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审计法规。

4、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环节的监察

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代建、施工、监理单位是否建立了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制定了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目标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已制定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具体措施是否得到切实履行;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是否符合国家关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质量与安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对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否查清缘由,对事故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

5、工程设计变更环节的监察

工程设计变更是否经设计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后是否对工程使用功能、合同履行产生影响。因重大变更导致建设内容、规模、投资的调整是否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是否符合江建局【20*】84号《*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三、监察工作任务分解

为更好的做好中心纪检监察、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中心成立纪检监察小组、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小组。

根据《20*年全区重点工程建设效能监察目录》由中心纪检组负责的效能监察的重点工程具体为新塘东区一期、彭埠社区农居、范家社区农居、红五月社区农居、建华社区农居、兴隆社区农居、牛田社区农居等7个项目。中心实施的未列入*年区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也需进行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按照“《*区工程建设行政监察全过程监督手册》”中规定,分别填写建设工程项目概况表、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情况表、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情况表、建设工程项目后续管理及廉政宣教情况表,并落实专人负责将相关表格资料汇总保存(具体详见附件1)。

四、工作方法

为确保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实效,将采取以下措施方法:

(一)定期会议制度

中心纪检组每季度召开定期会议,检查落实各建设项目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的实施;中心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检查,并对7个重点工程按5个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整改。

(二)定期检查制度

定期对7个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查阅项目审批报建文件、项目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规定、工作安排、目标责任书、工作完成情况有关记载和档案、会议记录,了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与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等。在做好定期检查的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不定期对以上内容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定期总结制度

定期汇总效能监察全覆盖工作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文件并装订成册保存,积极总结工作推进过程的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

(四)受理举报制度

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受理举报投诉,并对受理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报告上级监察机关组织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目标

把做好服务、督促督办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监察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始终要以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认真学习

要认真学习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掌握政策依据,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了解重点建设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协调处理。

(三)密切配合

监察小组在工作中既要履行好效能监察的职责,又要注重和中心科室及代建单位的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效能监察机制与程序,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

篇7

我局总共实施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为:区妇幼保健院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前进镇卫生院、乡卫生院、乡卫生院、乡卫生院、乡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总投资209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918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045万元、中央安排灾后应急补助资金110万元、社会援建资金220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148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区级配套195万元。除大河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外,其余11个项目均属于规划灾后重建项目。

二、组织领导情况

区卫生局及时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分工负责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并聘请具有工程建设资质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各项目单位开展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建设程序管理情况

各项目单位按程序积极办理建设工程立项、选址、规划、环评等前期手续,所有项目的设计方案在前期经过仔细研究、反复论证,并按要求上报各相关部门审核并通过。在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和医疗流程上均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医疗规范要求。不存在擅自调整投资计划、未批先建、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

四、工程招投标管理情况

各项目均由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后,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工作,各项目的设计、地勘、工程建设、监理均按《招投标法》、《省比选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比选或邀请议标,招投标和比选均由发改部门备案审批,全过程接受监察、发改部门的监督。建立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公告制度。不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监管不力等问题。

五、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建设资金全部存入卫生局基建专户,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直接由卫生局专户向施工单位拨付建设资金,做到资金封闭运行。各建设项目资金拨付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先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过项目监理、建设单位负责人、卫生局现场代表审核后,再报经卫生局分管领导审签、最后由局长复核审签后方能拨款。建设过程中,无截留、挪用建设资金的现象发生。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对总投资实行全面管理、监督及跟踪审计。

六、工程质量监管情况

为加强对各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措施监管,我局聘请了1名具有工程建设资质和工程建设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建设工作。同时,每个项目都按要求聘请了工程监理,委托区质安站对工程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人员安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工程施工质量关。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安全事故,未发现安全隐患。不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擅自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施工监理不到位、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

七、项目概算控制和设备采购情况

本次建设项目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预算机构负责各项目的投资预算,预算结果报经区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后的价格,方作为该项目的控制价。在工程建设进程中,严格按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所有增加工程量要报经区级有关部门审定,严格控制增加工程量。在采购设备时,严格按照《采购法》的规定,经过区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采购。不存在设备采购监管薄弱、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及工程严重超概算等问题。

八、工程进度情况

截止目前,已竣工项目10个,其中7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分别为:前进镇卫生院、乡卫生院、乡卫生院、镇卫生院、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大田医院;3个项目竣工待验收,分别为:镇卫生院、镇卫生院、乡中心卫生院。在建的区妇幼保健院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已完工;大河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

篇8

一、稳定增收对象,明确工作目标

(一)稳定增收对象。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去年政策已覆盖的人群保持相对稳定,重点是具有一定增收资源、劳动力条件和被带动能力的低收入纯农户。对已实现稳定增收的原低收入纯农户进行适当调整,对新进对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调查、公示、审核、确认的程序进行,操作上做到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按户建档。按照全区统一设计规范的式样,建立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项目申报制度。分别建立健全区、街道、村(含涉农社区,下同)资料档案,做到逐户定帮扶项目、帮扶措施、帮扶形式。年终,对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措施、实施状况及增收成效的确认工作需由低收入纯农户签字认可。

(二)明确增收目标。20*年实现全区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农经办、市财政局〈20*年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2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覆盖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并举,坚持造血开发和扶贫济困并行,坚持“短平快”项目和长效增收措施并重,努力提升低收入纯农户的劳均效益和亩均效益,着力巩固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成效。继续落实分类施策、多免多补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今年起,强化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勤劳、自助、合作,充分挖掘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的内在动力。继续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带万户”等活动,提高帮扶水平。

二、突出项目建设,抓好整村推进

(一)积极建立增收项目区。按照有关要求,在低收入纯农户增收财政补助资金中,将资金的增量部分和原有新建设施农业扶持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相对集中,主要投向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村级项目区建设。结合高效农业规模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以低收入纯农户相对集中的村(社区)为重点,全区计划每年集中力量建设15个增收项目区。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村(社区)都建成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区,实现低收入纯农户整村脱贫。项目区建设实行申报制,以村(社区)为单位向区委农工办和财政局提出项目申报(较大项目区可以联村申报),由区审核,经市级批准后实施。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区审批立项主要条件是:1、低收入纯农户相对集中。村内低收入纯农户达到100户以上,或者人数占总人口7%以上。2、预期效果明显。项目村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其中实施的项目能带动50%以上的低收入纯农户增收。3、各级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除市、区补助外,街道及村(社区)对项目区有一定的资金自筹能力。4、基础条件较好。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大户等带动主体有一定实力。5、基础工作扎实。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组织领导工作较好,措施落实有效,增收台帐健全,项目可操作性强,实施责任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规范。

(二)继续实施一般增收项目。建立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库,具备条件的项目可通过公示告知程序,由低收入纯农户自行选择实施,实现“菜单式”项目增收。将项目库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高效农业和转移就业上,鼓励低收入纯农户租用农业设施,扩大种养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加大种禽、种畜、种苗补助,提高低收入纯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实施政府购岗安置,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纯农户非农就业。

(三)广开增收新渠道。鼓励增收项目区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确保低收入纯农户土地收益逐年有所增加。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优势,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纯农户吸收为会员,带动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区内各级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产生的收益或股份分红专项用于扶持低收入纯农户增收。

三、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区各有关部门和街道要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区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将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与推进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区级支农项目资金,积极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业务督导等工作。区和街道要积极组织各级干部,把挂钩帮扶落实到每个村、每个农户,并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增收措施落实到位。

篇9

见》和市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制定永清路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社区“三资”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居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全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社区居委会资源得到盘活、资产得到壮大、资金日益雄厚,“三资”间的流动转换不断加大

加快。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强化源头防治腐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任务

2012年辖区的三个“村改居”社区、晓翁企业公司和八个城市社区将全面开展社区“三资”监管工作,摸清各社区“三资”情况,夯实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基础。大致分为清产核资、公开家底、规范

监管三个步骤进行。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社区“三资”监管的范围:全区所有社区和改制、未改制企业中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具体内容如下:

社区集体资金,包括社区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借入资金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

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

社区集体资产,包括社区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力设施、交通通讯工具、道路、设施、应收款、债权债

务、长短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包括社区投资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其他形式的集体企业;以及收益形成的集体资产和参与改制社区、企业的集体资产;因各种经

济行为而产生的各类经济合同。

社区集体资源,包括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宅基地)、林地、山岭、滩涂、水面和荒地等各类自然资源。

依法属社区所有的其他“三资”。

1、宣传发动

街道办事处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的意见文件,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领导、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成员、社区“两委”成员、

社区财务负责人、社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一开展工作。街道召开由各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党员、居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工作动员会

。各社区要利用标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开信等形式,向全体社区干部居民宣传政策,为社区“三资”监管、规范化管理和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定工作计划

街道办事处制定工作程序,组织协调政府采购中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参与“村改居”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设计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清产核资的各项准

备工作。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与社区签订区社区“三资”监管委托服务协议书。

3、组织全面清理

在区社区“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下,街道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全面领导所辖社区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填写统一印制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村改居”社区采取街道为主,委

托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介入,社区配合、居民参与的方式;城市社区采取街道组织、社区为主、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各社区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由社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上报街道社区“

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内容如下:

一是社区资金管理。“村改居”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协调组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社区参与商谈工作方案和价格以确定哪个事务所参与;城市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

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负责,对各城市社区的资金情况组织自查核实,并与资产资源普查情况一并进行公告公示。

二是社区资产管理。对社区的所有资产,包括各类发(承)包、租赁、出让合同等进行全面清查、评估、盘点;通过对资产的清查核实,将原已拆除、损毁、变卖的资产经社区“两委”会及民主理财小

组讨论通过并表决签字,该核销的核销;对有关单位捐赠未入账或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一律按现行价评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对各类发包、租赁、出让等合同,查看价格是否与当时市场价相符,是否

按合同价如期如实结账,拖欠的是否办理欠款手续及是否入账。

三是核查认定债权、债务,评估集体资产、资源。对债权、债务应查明是否有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死账呆账;是否有人利用职权将集体资产、资源私自长期占用;资源承包应按承包名称核准登记造册。

4、界定资产权属

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资产资源,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做出权属界定。

5、开展资产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对集体所有的无原始凭证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估价;对经营性资产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并进行账务处理。

6、开展合同清理

对现在仍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查清合同期限、金额、履行情况;对合同进行规范,对违反政策法规和显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

7、核实资产价值

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资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实资产的实际占用量,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

8、实行产权登记

依法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所有权归属登记,并取得所有权证书。

9、调整会计账目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根据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社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社区限期整改,并按规定进行账目调整和问题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10、建立明细台账

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登记、造册、归档,全区所有独立核算的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都要建立明细台账和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资产增减和合同变动情况及时、准确进行登记并归档,

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11、检查核定

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对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情况的上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定,做到账实相符。

12、公示公告

各社区要通过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公布、在居务公开栏张贴、电子屏滚动播出、印制公示手册发放入户等多种方式将经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核实的“三资”情况进行公示,向居民

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公示期间居民提出异议的公示内容,要重新履行登记核实程序;对经公示结果无异议的,按规定要求由社区向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资金、资产、资源

资料移交,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全面接管社区“三资”监管工作。

13、移交工作

移交工作由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组织办理移交手续,移交内容包括: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公示报告,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审计报告或审查报告,社区“三资”情况汇总资料,各类固定资

产登记卡片、电子台账、各类土地、厂房租赁合同(协议),经济合同等档案资料。

(二)阳光运作,公开家底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公开社区“三资”核查过程、底数和运作情况,确保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1、核查过程公开

资产清查、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产权界定、资产价值核实、合同清理以及清产核资后账目调整、明细台账等清产核资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通过社区公开栏等载体公开相关数据和情况。

2、资产底数公开

社区集体资金数量及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价值、分布和使用等情况,以及各项经济合同的承包方、承包期限、承包金额、合同履行等情况,应在清产核资完成后向全体集体所有权人公开。

3、核算结果公开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应于次月10日前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张贴公示上月的“三资”监管工作情况,每年2月10日前公开上一年度社区“三资”盘查的详细情况。

4、多种形式公开

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和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结果等“三资”管理状况要通过居务公开栏、广播电视、电脑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网络、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不少于30天

;社区要编制社区“三资”公开手册,向居民印发公开。

(三)健全机制,规范监管

构建社区“三资”监管平台,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促进社区“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1、健全“三资”监管机构

(1)街道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各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2)加强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建设。社区财务委托中心并入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同时规范社区报账员任职条件,提高社区“三资”监管服务工作水平。

(3)加强社区工程招投标管理。全区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按照《区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对社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统一招投标管理,切实加强对工程发包过程的监督,推进社

区“三资”和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

2、规范“三资”管理

全面清查登记后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由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规定程序签订委托协议书,纳入街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监管。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制度

建设,建立《社区“三资”监督管理规定》《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规定》、《社区“三资”规范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实施社区财务预决算制度,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和票据管理;加强对社区集体收入、资金来源的管理,防止集体收入资金“体外循环”,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社

区建设项目资金、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要及时入账核算,严格管理使用;健全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评估,建立资产台账,实行

动态管理;规范资产承包、出租、出让,强化资产经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源管理制度,集体资源开发处置要引入市场机制,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并实

行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3、强化监督检查

(1)进行检查验收。对社区已经公示确认的社区“三资”情况,报街道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逐级汇总上报。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照本方案组织对各社区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

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

(2)加强日常检查。社区“三资”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业务主管部门和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

(3)加强公开督查。街道每月20日前要组织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社区“三资”真公开、全公开。

(4)加强审计监督。按照《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暂行规定》规定,由区审计部门牵头组织,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街道内审机构参与等有效形式,每年定期对社区“三资”管理经营情况等进行审计监

督,审计结果应及时公开,并在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备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社区“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区、街、居三级网络监管体系,为实现科技防腐奠定基础。使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在社会得到全面

展示,做到公开、透明、阳光运作。同时实行网络系统监管能为街道和社区全面实现办公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从而实现人员及经费的节约。

4、健全居民民主监督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议事程序、范围等内容。处置社区“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时,均应提交相应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2)推行居民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社区“两委”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报账员,就“三资”管理、监督等重大社区财务工作向党员、居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与被评议对象的报

酬、年度考核等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街道党政领导负责制。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细化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监管平台,抓好工作落实。党工委书记是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办事处

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主要领导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具体落实。街道纪工委书记要积极协助党工委研究、部署、协调、督查,促进落实。

(二)加强调研,破解难题。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及时研究社区“三资”监管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指导,妥善调处产权纠纷,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

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社区“三资”监管与维护群众民益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认真组织所辖社区自查自纠,抓住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实事求是解决各种难题和历史遗

留问题。

篇10

为适应当前新的物业管理法制环境,为当地物业管理行业提供更加规范的发展空间,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对《萍乡市物业管理办法》(市政府19号令,以下简称原《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萍乡市物业管理办法》(市政府51号令,以下简称新《办法》)已正式实施。本文就《办法》修订背景、主要内容和法律依据加以说明。

修订背景

《办法》的修订是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的需要。随着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亦随之进行了修订。同时,建设部和财政部也相应修订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的一个根本变化是,将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标准进行了调整,即“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这个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合理,即同一栋住宅不存在因购房款多少而交纳不同的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所以萍乡市再执行原标准就不符合现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了。

地区物业管理行业快速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规范文件加以更新。截至2009年,全市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43%,覆盖面积700多万平方米,物业管理项目100余个,物业服务企业近50家,业主委员会32个。物业管理的兴起和发展,为萍乡市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为原《办法》所不能解决,主要表现在:

1、未对业主委员会成员质量的要求作定性化的规定,不便于备案。确定业主委员会成员质量是做好物业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接受对象,又是物业服务合同的直接签订者;既是业主利益的代表人,又是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者与执行者。

2、未对业主委员会活动经费作出规定。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进行管理、开展各种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才能保障业主委员会正常运作,才能发挥业主委员会的桥梁作用。尽管有些小区依靠共有用房等公共部位收益能维持业主委员会工作,但是有些业主委员会并没有共有用房等公共部位可供支配,筹措活动经费就相当困难,造成该类业主委员会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未对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予以确认。虽然协会成立时确立了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团体的共同意愿,无政府方向性的政策指导,这样不仅协会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为政府部门增添不少事务。

4、未对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作要式规定。由于萍乡市物业管理起步晚,管理缺乏经验,对前期物业管理认识不足,加上开发企业出于经营利益策略,多数未对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招标,从而挫伤了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增加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经市房管局起草、市法制局论证,新《办法》增加了如下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之一:增加了第七条第三款“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指导本辖区内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配合调解处理物业管理中的投诉,协调处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关系”。此内容旨在强化业主委员会产生过程及产生后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和协调能力。法律依据源于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十条:“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之二:增加了第八条“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督促其依法、诚信经营和服务,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前文述及,这样规定有利于确定物业管理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而减少了政府部门的一些事务。法律源于参照《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内容相同。参照原因是广东的物业管理兴起较早,物业管理经验也极为丰富和先进,值得萍乡市借鉴。

之三:增加了第十条第二款“住宅物业和非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投标人少于3个或者住宅规模较少的,经住宅物业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此款内容源于国家《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旨在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

之四:增加了第二十九条“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行终止:(一)因物业转让等原因不再是业主的;(二)因疾病等原因丧失履行职责能力的;(三)任职期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四)本人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提出辞职的;(五)业主会议规则约定的其他情形”。增加此条意在注重业主委员会成员质量,使业主委员会成员身份既符合民事法律,又符合刑事法律,同时还注重身体状况,尊重业主会议规则。据此管理部门便可结合国家《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进行业主大会备案了,法律依据也是参照《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内容表述完全一致。

之五:增加了第三十条第一款“业主委员会日常工作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由业主大会决定”。本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保障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来源,在未有其他渠道获取(如共有用房的出租收入、广告收入等),可召开业主大会,讨论业主委员会日常工作经费由业主成员承担,采取其他获取方式以保障业主委员会活动经费。其法律依据是参照《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条款采用内容相同。

之六:增加了第三十条第二款“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公约,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挪用、侵占业主共有财产;(二)索取、非法收受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利害关系业主提供的利益和报酬;(三)利用职务之便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减免物业服务费;(四)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拒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五)泄露业主资料或者将业主资料用于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其他损害业主共同利益或者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行为”。此内容条款是将业主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违纪违规定性化,做到业主委员会成员在任届中能知道自己哪些可为或不可为,同时又便于业主、物业公司等相关主体的监督。法律依据是参照《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条,其采用条款内容不变。

之七:调整了原《办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表述,更改为新《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出售时,售房单位应当与买受人签订代收缴专项维修资金的约定,买受人应当按本市、县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6%的比例与购买物业的建筑面积的乘积,向售房单位缴交首期专项维修资金,市、县房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公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并适时调整”。缴交专项维修资金公平与否是广大业主共同关心的大事,本条款的修改是从既遵守法律又体现公平,符合业主的意愿,并结合萍乡实际出发的。故根据建设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七条之规定“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的要求,结合萍乡地级市水平的经济发展等因素,经讨论研究决定,按6%的标准收取比较合理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