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

篇1

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的规定

为加强我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我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车间部门管理。

2、各车间和部门及时排查、整改、核销、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各车间部门对本单位的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防火、防盗、防工伤事故、防自然灾害;设备操作规程,社会保养维护、防职业病、现场管理、劳动保护、劳动纪律、清洁卫生等工作负全面监督、排查、落实的责任。

4、各部门、车间应当建立健全事故排查治理相关制度。明确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建档。报告、整改、监控、效果评价等事项。

5、各部门、车间,要明确隐患治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建立并落实各单位、部门、各类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制。

篇2

我国信息产业目前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有关问题,不仅是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行动,更是中国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融合、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责任和使命。在此背景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IP“China 2007第三届中国集成电路与软件知识产权峰会暨第四届中国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高峰论坛”于2007年11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政府、行业、国内外知识产权供应商、知名律师、专家和代表近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峰会。

此次盛会着眼于信息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与标准问题,阐释企业专利化生存之道,构建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促进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意识,提供知识产权法律、管理实务培训,分享知识产权工作先进理念,全面推动相关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提升信息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在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以来信息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参与引导、服务为方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知识产权运行体系,大力提升企业创造。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我们重点推动几项工作: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研究提出知识产权相关的保障措施,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二、要整合资源推动业内相关机构、行业协会搭建知识产权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工作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服务的聚合度的快速提升。三、加强服务,鼓励相关机构建立信息技术专利信息管理及专利动态监测系统,加快专利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强重点产品与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跟踪与分析。四、大力推动信息产业标准制订与知识产权工作相结合,积极支持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促进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技术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使用机会。五、建立国际知识产权事务协调机制,实施信息产业重大产业专项,建立符合WTO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管理体系,与国内外有关的机构建立有效的联系,促进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国内知识产权在国际知识产权中的交付能力。

开放、合作、创新与标准化

诺基亚高级知识产权经理龚天德介绍了关于开放创新的思想。首先,合作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因为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独自完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这一可能性越来越低。只有在合作的前提下,吸取他人的更有效的先进技术,同时自己创造更具有先进性的创新性技术,才能达到整个行业的共赢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开放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开放、合作、创新的过程中,标准化起一个促进性的作用。学术界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过度的标准化工作不利于创新与技术方案的选择。标准化是以互联互通为目的的标准化活动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方案的选择,限制了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因此,过度的标准化恰恰使众多的企业和众多的行业参与者失去了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创新机会。

龚天德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应该尽可能地把它集成于全球标准之中。如果没有机会把一个真正的创新放到全球性的标准里面,它的应用价值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样,我们通过交换、许可知识产权的应用获得回报的机会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如果企业和行业将过多精力集中于受限制的行业标准的话,我们可能会失去对高新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的跟踪,不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创新。这样就影响到企业竞争能力的发展,影响企业在更广泛的市场上,通过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达到一个共赢的目的。

企业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中的对策

篇3

2012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开局之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立市战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既是加快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进程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我市经济的转型发展,现就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依据,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立市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转化应用体系,以行政与司法并行运作为特征的执法和保护体系,以政府管理服务为调控的目标导向体系,着力提升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的优化提升、转型发展。

2.主要目标:2012年实现专利申请总量15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达到3300件;实现专利授权8700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达到370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350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2件以上;全市国际PCT专利申请超过10件,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立市战略和质量、标准、品牌战略,商标注册申请总量达到3000件,中国驰名商标申报2件以上,省著名商标申报10件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工作重点

1.着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平台,激励和引导企业建设以专利、标准、品牌等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的创新链,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发明专利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确保全市专利申请数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专利的质量同步提升。积极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和建有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工作,年内在全市4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消灭“零”专利。

2.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引导企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与前瞻性技术。大力推进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文献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提高研发创新的起点,避免重复开发或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3.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能力。建成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和交易。推广法尔胜、长电科技专利池试点建设的经验,以科技项目储备库、科技项目超市、行业专利池、现代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一库一市一池一图三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企业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融资、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等专业服务,扩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覆盖的区域,完善国家权威数据库联网的专利查询通道,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指导。

4.着力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建设和完善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的司法鉴定、知识产权情报分析和侵权分析、企业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专利信息的检索及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项目的挖掘和管理。以重点企业专利保护示范项目带动全市企业专利保护工作的实施,加强与市法院知识产权庭的合作,加大专利、商标、版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哑铃型”转型,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三自”发展道路。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将相关目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之中,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的沟通,对涉及本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报告。要加强对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定期汇总、分析、评估,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大力促进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和著作权登记工作。积极鼓励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在市科技创新资金中辟出专项资金,支持以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为主的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专利资助分阶段进行,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专利在申请阶段给予1500元/件的资助,对已经进入实审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加快申请的发明专利给予1000元/件的资助,获得授权的给予5000元/件的资助;非职务发明的发明专利,在发明专利申请阶段给予1500元/件的资助,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5000元/件的资助。我市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创作的作品,经登记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证(保护期在一年以上)的,每件给予5000元的资助。及时对我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专利申请进行资助,进一步推动我市专利、著作权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3.组织开展“百企万件专利”行动计划。突出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优势企业中甄选100家企业,通过企业自主申报,机构联合申报等办法,年内每家企业申请专利不少于100件并达到一定授权比例,力争形成百家企业拥有10000件专利的目标,对达标企业给予8万元申请、授权费资助,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比重达到20%及以上的企业予以2万元奖励。在此基础上开展“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全过程,推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能够充分利用专利制度、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专利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局将会同主管部门每年对创建企业进行验收评比,甄选出10家企业,认定为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资金奖励。创建企业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和省专利实施计划。

4.积极实施质量、标准和品牌战略。加强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完善技术标准公共信息服务和检测服务,引导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培育一批能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事实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联盟,抢占行业制高点。支持重点企业、行业参与国家主导和国际组织主导的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增强标准制订话语权。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名牌,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和全国性品牌。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5.强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选择部分专业镇(街道)及特色科技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形成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全市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我市区域性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鼓励专业镇(街道)及特色科技园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体系,培育良好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育年申请专利超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350件,专利授权超800件的专利申请优势镇(街道)、园区,并给予5万元的奖励。

6.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市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专利监控系统”,开展对同类专利或竞争对手专利的监控预警;针对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石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传感器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开展专利状况分析研究,推动产业向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开展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为企业专利保护策略、市场定位策略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帮助。

7.继续健全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实施中介、评价评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战略研究咨询,提供全面、快捷、诚信、合法的服务,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积极培育和引进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形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 企业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主要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以三个特点: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

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展电子、通讯、网络、生物领域的保护范围,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南非等国家都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将网络营销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二)战略化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由过去的被动防御阶段转入主动进攻阶段,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产权运作策略。比如抢注商标专利,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现阶段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国家或企业并不实施这些专利,而是通过收集贸易目的国的经济信息,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事实,采取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在出口目的国进行权利诉讼,收取高额的知识产权利润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或建立知识产权联盟,联合相关权利人组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团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国际化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趋势,各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先后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定》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世界性公约协定。各国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广泛开展多边合作,结成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以此获得国际合作保护。

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为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WTO《TRIPS协定》的要求相符合,我国在2000年和2002年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2004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增设了保护知识产权专章,旨在通过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产品进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利。

2008年7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展露纲要》,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09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新专利法,更是顺应WTO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的修改法案,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TRIPS规定》完全符合。

我国已加入大部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逐步与国际标准靠拢,所有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

(二)企业、外贸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我国企业、外贸经营者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1985年4月—2010年4月,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6095949万件:其中。国内申请5134526万件,国外申请961423万件。且连年增长。商标方面,2002—200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版权方面,2009年软件申请登记总量7.09万件,同比增长49.75%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679万件,同比增长48.6%。可见我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有提高更加重视对自己无形资产的保护。

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滥用各类技术标准的防范制度

技术标准指对1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以及为达到这一水平而实施的技术。但是当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技术标准涉及的技术被知识产权的方式合法控制时,任何人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就触及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此时,使用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昂贵的代价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要么因不甘心知识产权人的宰割而放弃市场。因为标准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不按标准就不可能被市场接受,而采用标准就必然使用他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需要取得许可、支付报酬。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上的缺陷,在防范国外滥用各类技术标准方面,缺乏有力的武器。

(二)知识产权转化率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转化率就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通过自己实施,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以此来获取最大利益占知识产权研发所花费费用的总额。从授权数量来看,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就无形资产质量而言,中国远不是知识产权强国。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报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在何方》,说我国500余万项的专利成果实际转化率不足30%;在商标领域,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排行榜单上,中国企业商标无一进入100强,进入500强的只有12家。就外贸而言,中国企业出口200强,70%以上是定牌生产、加工贸易。在合资企业,90%以上是使用外国投资方的品牌。据统计,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利用率高达95%。

只有当知识产权付诸生产时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获得了知识产权之后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使之转化为实质生产力并获取最大利益,实现由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且人才匮乏

首先,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从我国专利申请人前10名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有30%是高校,60%是民营企业,作为占据大部分国家研发资金的国有企业仅占10%。

其次,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也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而我国知识产权的人才配备与发展需要不相符。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应按技术人员总数的4%比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依此比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应该是8万人,我国现在所能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现在所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也缺乏必需的综合专业知识背景。如果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往往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大大增加了外贸知识产权保护成本。

最后,中介市场也不完善。知识产权机构不仅可减少企业申请或注册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可抓住侵权行为的要害,收集有利证据打击侵权。目前,全国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已具规模,但在各地发展不平衡,且知识产权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相应需求。当企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问题时,往往因为不了解侵权所在国法律而导致诉讼失败。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形成有关专利、商标、版权和技术合同等的中介服务和保护网络。以此来满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四、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同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鼓励创新,谴责剽窃、盗版和造假行为: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并依据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惩处。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首先,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很好地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的发言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在标准领域里的经验优势控制国际市场。其次,要在评议的基础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研究机构及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者,对标准技术性措施造成的贸易摩擦,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加以解决。努力避免和化解贸易冲突。

3.充分行使海关的监管职能。有效利用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非法贸易。加强对知识产权敏感商品的监控,坚决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使得侵权行为在进出口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海关国际合作,使海关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2.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到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队伍,

篇5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即为知识经济的竞争,谁拥有高新的知识谁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了主动权,因此,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也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然而再实施的过程中并不尽人意,系统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上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在企业开拓市场和保护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对跨国企业的技术形成与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使现代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运行效果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衍生性,对其进行定量化评价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从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五个方面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见表1.1所示。

2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根据表1.1中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采用邀请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并判断一致性通过情况,进而确定现代企业知R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隶属度。

(1)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并邀请专家构建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1.2-1.7.

(2)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各层次一致性比率CR分别为:0.06、0.048、0.082、0.041、0.032、0.051,由结果可知,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进行模糊综合评价。① 评价标准的确定

指标评价标准见表1.8

表1.8:指标评价标准

②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根据各指标的特性,以及实际易操作性,拟定其隶属度函数为线型函数,求得隶属度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分别表示指标隶属度于“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的隶属度:u为指标无量纲化结果。根据上述隶属函数即可求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将上述评价结果作适当排列。即得评价矩阵

,设下层中同隶属于上层某个元素或指标的n个元素或分指标的单元(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47页)素隶属度向量为,又知该n个元素的权重向量,则该上层元素或指标的单因素评价为

=(b1,b2,b3,b4,b5)=(0.04,0.16,0.34,0.14,0.06)

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34,根据评价结果可知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为一般。

3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结果显示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设计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以及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1)宏观方面,政府要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如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政府专利奖,强化各类评奖与考核中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实施的支持。

(2)微观方面,提高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从现代企业自身做起将问题解决,改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彻底提升企业竞争力。① 通过培训提高研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研究能力,加强现代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行业的技术壁垒;② 建立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形成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相关评价、保护和运行机制;③ 大力宣扬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当中,使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断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珍.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4).

[2] 龙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02).

[3] 陈伟,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策略

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战略性资源,是一个企业甚至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通过保持知识产权的领先,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然而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及自由竞争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捆绑,通过控制技术标准来达到控制竞争市场的目的。技术标准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技术体系中对应于技术的知识产权。但是传统意义上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是相互排斥的,因此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如何保持与技术标准化协调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若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能良性结合和相互协调发展,就可能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这一良性发展模式。否则,出现从专利排他性发展到技术标准垄断性,从而打击个人或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最终也会影响到整行业的向前发展。

二、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关系演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协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保护作用。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这就促使行业组织在制定各类技术标准时对标准中涉及的所有知识产权作出甄别,技术标准是公开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可获取,那些需要声明都是制定标准中要考虑的。因此各种标准化制定组织中都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政策,这虽是出于保护自身这一出发点,但建立在知识产权法律地位基础上,可视作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一种保护作用。 二是技术标准化对知识产权的促进作用。在传统产业里,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行业在没有形成技术标准前往往处于一种行业自由发展和竞争状态,因为没有一个有约束力的规范,行业在一种自由竞争状态下发展,可能会出现重复研发,恶性竞争的后果。但是如果形成了技术标准就有可能形成技术和市场的良性竞争,行业内组织将集中精力来研发,从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就促进了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另一方面技术标准也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加速传播,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信息利用和共享机制也可以促进知识产权发展。

三、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发展策略

(一)实现利益平衡。标准的实施者和知识产权权利人双方代表不同的利益,双方可能存在利益竞争,因此要实现双方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发展策略的关键。对技术标准许可进行反垄断审查是实现双方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时必须要进行反垄断审查。专利联营和交叉许可是技术标准许可反垄断审查的重点。联营协议和交叉许可就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知识产权人之间的一种协议,这种协议规定合同各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的使用权相互许可使用,互为技术供方和受方。因此,通过这种交叉许可方式可以降低操作的复杂性。

(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了企业在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竞争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创新和管理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把握国际标准的主动权,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三)建立相应的标准管理机制。企业在标准竞争取得成功之后,要想使其标准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标准管理机制,这种标准管理机制可以有助于企业在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与技术标准修定等。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企业必须依靠一定的管理机制才能紧跟技术发展和保持对技术领先的敏感。二是要持续保持企业已经形成的市场标准的领导地位,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全球标准制定,国家、政府和企业应形成合力,并借助于国内广大的市场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和务实的行动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与推广。

结论: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每一次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就是生产技术发展。各国为激励创新而设计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内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合法“垄断”特点。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令行业的技术标准也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使两者的协同存在合理性将影响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发展进程。

篇7

一、基于无形资本循环理论的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框架

(一)无形资本循环理论 理论上可用马克思的无形资本循环理论来解释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原理。马克思理论认为,资本处在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前期资本获得、中间环节的产品生产和最终的销售三个环节。其中,前期资本的获得是资本的购买阶段,表现为货币资本,中间环节的产品生产则带来的是生产资本,末端的产品销售则是生产出商品资本,并且商品资本经过交换得到货币资本,此时的货币资本被再次投入到新的一轮资本流动之中,从而形成了资本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以货币资本(G)为起点,以货币资本(G’)结束。“G-W-W’-G’”公式表明货币资本经过生产要素的取得和产品的生产到最终收回货币资本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讲,资本到资本的循环是一种价值增值过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同样经历着价值增值过程。

(二)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框架 通过研究资本循环过程,可以获得关于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即知识产权财务管理从知识产权形成和运用的全过程出发,以价值增值为最终目的。具体包括:首先,要建立知识产权开发、运营、转化的科学体系。知识产权或者说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与实物资产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同时还具有其独特性。无形资产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剂的作用,使实物资本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无形资本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会严重影响实物资本的使用效率,并最终对组织的生产效果、投资收益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如果只把实物资本运营纳入组织财务管理的范围却忽略无形资本,显然无法促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取得投资收益和进行资本管理的目标的最终实现。其次,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环节,加强成本核算。资本循环过程意味着旧的循环的结束伴随着新的循环的开始,也暗含着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消费。现代社会中,公司的根本目标是获取利润,利润的获取又以商品销售为前提,因此科研院所在进行科研立项时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契合社会前行的需要。为了达到获取利润的目标,科研院所必须在做好成本核算、缩小成本的同时合理分配科研资源。一方面,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科研经费的利用是否清晰、可靠,确定了财务管理的基础,同时为知识产权价值测算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合理分配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和资源的效率,提高研发速度及研发效果,促使成果的高效转化。资本循环过程表明,知识产权财务管理意味着将知识产权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相结合,使科研经费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能动作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与实物资产完全不同的性质,加上各科研院所的体制不一样,造成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独特的表现,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的影响。

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样化 针对科研院所的特殊条件来解决知识产权的财务管理是研究机构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对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遵循价值最大化这一基本条件。财务管理目标的落脚点和所有财务活动的目的是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否合理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使财务管理有清晰的条理,就要保证财务管理目标与本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相匹配。然而各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体制特点各有不同,从而导致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走向确定适合本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时空有限性 首先,知识产权的定时性是指它具有保护的预定期间。知识产权是严格受到法律保护的,关于保护期限的长短,各国法律条文有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可能相同,也可能不一致,通过参加一项国际协定或国际申请,知识产权才具有接受一定保护期限的权利。其次,知识产权还具有空间限制,这是指只适用于地理区域的承认和保护。如果不通过签署国际公约、协定,作为本国知识产权只是在本国的范围内而非全世界范围内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三)收益与风险共存 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具有很大风险是因为科学研究未必都能产生成果,及时获得成果也未必就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益,这就造成知识产权项目的开发相比一般资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但由于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具有垄断和专有的特点,一旦知识产权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运营,便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以使一个组织引领行业的发展,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取得优异的市场表现。

(四)价值计量方式多样 在我国现行的科研所管理体制条件下,各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面向市场也有满足宏观调控。这就使各科研院所乃至其内部都会采用各不相同的成本核算和分摊方式,难以统一评定申请获得的科研经费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无形资产的研发受到不可控制变量的影响非常大,各变量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难以预测变量对研发活动的最终影响,很难对知识产权研发所需经费、时间、物料做出精确的预测,使得知识产权价值计量时很难有可信的参照,甚至会导致虚报经费、挪用经费的事情发生,大大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非常重视科研院所的建立,从建国开始科研院所就为国家安全、宏观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至今仍然是国家知识产权开发的最主要贡献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重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建设各科研院所,并聘请国外有经验的管理者为科研院所的管理提供经验。在这种政府支持的背景下,最近几年国内科研院所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执行夯实了基础。然而,国内的研究机构对绝大多数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只是处于萌芽期,实际执行少之又少。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和建设投入非常淡薄,从科研立项到项目进行再到最后的成果转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经费没有充分运用,无形资产权利归属界定模糊,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比皆是。所以,科研院所加强制度建设,并促进知识产权的规范研发、有效使用、合理运营、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提供适当的激励,使科研立项高效地进行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尤其需要国内科研院所提高注意:

(1)知识产权财务管理观念缺乏。建国以来,科研院所经过了复杂的成长过程,科研项目的开发体制也曾经历曲折道路。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尚不完善,至今科研院所仍然不可避免的带有原来计划体制下的效率低、搭便车的毛病。许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的开发得不到精确的控制,成本计算也并不准确,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与显示的财务体制相分离。

(2)研发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偏低。目前,科研院所经费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各科研院所为了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本机构内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转,对申请到的科研费用不可能主动有结余上交国家。为了保证下一年仍然有科研经费财政拨款,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用经费,如:将不相关的长期待摊费用计入科研项目研发费用,以不合理的价格标准多计研发支出等。这些不合理的操作使得国内科研经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制度建设让人堪忧,更严重的是这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

(二)知识产权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从财务管理视角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管理制度的束缚。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主要采用计划额度的方法。其中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是,各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必须将剩余的经费上交财政或者用于申请其他科研项目立项。这种管理办法在建国初期国内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减少了经费的浪费。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模式下则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实际上,很多科研院所会想方设法使用剩余的科研费用,如虚报、多列,最终无法使科研经费充分利用。(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知识产权项目研发中表现为逆向选择。效率高的科研院所没有得到科研经费,而效率相对较低的科研院所却得到了较多科研费用,这就导致经费配置效率低下。国内各科研机构存在体制、地域、实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做到对科研机构的实施监督,不能充分了解其具体情况,不可避免地导致科研经费没有全部发放给科研能力相对强的科研机构,长此以往,许多实力强的科研单位积极性和实力逐渐下降,致使科研费用的使用效率不断降低,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3)现行财务制度的制约。由于知识产权并不属于科研机构财务报表上报项目,甚至管理机构都不会进行登记,因此从科研机构的财务报表无法了解机构的财务现状、现金流量以及知识产权的真实状况,而且由于遗留下来的各种原因,科研机构还拥有许多账外无形资产,进一步增加了科研机构无形资产真实情况的复杂性。另外由于缺乏公开信息和公开交易,对知识产权的开发成本、市场价值、风险级别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确定。

四、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创新:无形资本循环增值

(一)培养财务管理观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科研机构要投入资源培养知识产权资产财务管理的观念,尤其是要注意对科研机构管理层的观念的培养。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包含很多方面且有主次之分,但必须要注意把知识产权研究的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科研机构的主要资产是各种无形资产,为了加强知识产权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和维护,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过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财务系统正常运行,保证资产入账成本计算正确。研究开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各种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开发就相当于企业每一种新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类似,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也要具体到每一项科研项目,加强对各项研发项目的预算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归集标准的建立、价值评估标准的建立、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的完善,保证所有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全过程都能得到全面的监督,使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使财务管理正常进行,必须要建立一套独立于研究机构的其他财务体系,充分反映知识产权的管理系统,将各个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如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开发进度等信息全面计入系统中,实现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最终使财务报表能充分反映科研机构无形资产的财务情况,提高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控制科研项目开发成本 对科研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系统控制,就是要协调项目开发过程的资源分配,建立成本归集标准,减少开发项目的损失,最大化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成本进行系统管理需要在研究开发项目的财务核算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开发项目的特点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对实体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使知识产权的开发形成一个动态的优化工程。具体而言应按照图2所示进行:

(三)创新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机制 与企业类似,科研机构在进行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利益相关团体,而且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同。但必须注意,企业财务管理强调管理层必须以公司利益最大化和实现长远发展为最高目标。各利益相关者是在实现总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享的。为了使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得到更高效的转化,同时也为了提高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科研院所需要在知识产权系统管理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成果转换机制,使科研成果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其次,由于知识产权开发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现行的按劳分配过程并不一定非常适合,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利益共享的制度规范,以确保科研人员能参与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有效促进科研人员进行更多的价值创造。

(四)结合科研管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科学研究技术手段不断改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科研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发过程就难以顺利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也就不可能。因此,需要将财务预警机制引入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中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首先,在科研立项时要评估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以保证项目能够完成;其次,要在知识产权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开发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如果发现继续进行研发的机会成本超过某个上限,应立即停止开发过程;最后,在成果转化时,要合理评价市场价值以保证成本能得到弥补,减少科研损失,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

(五)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 知识产权的开发最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如: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影响。但目标是否实现还必须结合一定的评价标准,因而需要结合特殊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对知识产权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促进知识产权的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经费的科学使用,提高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最终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市场价值的实现。

(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长期以来,科研机构无形资产占用、转卖、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科研机构还需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还能提供知识产权管理和使用信息,对帮助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应该结合科研单位制度和资源的特殊性,以每一项无形资产为具体审计对象,借鉴企业的内部审计经验对机构的知识产权和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审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并促进对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无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可采取以下步骤: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检查是否有知识产权存在表外而没有计入到财务报表,如果有则要继续审查;审查表内表外正在开发过程的科研项目是否都准确入账。目前国内科研立项漏洞百出的另一原因就是违规成本低,因此科研机构在规范内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奖惩标准,提高违规成本。对表现优良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进行适当的表彰,对违法违规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应予以重罚,规范科研工作的标准,减少科研机构无形资产流失。

(七)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首先,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加强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保证知识产权权利的实现。国内知识产权研发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在产出后得不到保护,致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战略,国家必须加紧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规范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等各方面的标准。其次,科研院所为了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管理,也必须结合其机构特点、专业背景、人员配置等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制度建设还要将人动、产权转化等纳入制度体系的建设。由于知识产权比有形资产具有更加独特的地方,因此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也有更严格的要求,科研单位必须在人才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有系统的规定,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刚:《无形资本理论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理论导刊》2001年第5期。

[2]葛家澍、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 (上)》,《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9期。

[3]牟小容:《我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规范的变迁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2期。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保护

1前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双创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而言,知识产权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存在很大的认识和管理问题。这将会导致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给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高校对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对大学生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很多高校的知识产权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一定的指导,高校中的教师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意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在实际的学生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科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创新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很多较为发达的国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50%以上,而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仅占据了10%左右,从中足以说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有待提高。

2.2科技成果产权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创新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产权刺激是其持续进行学习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我国现如今的很多高校在科技成果产权方面存在认识不清或者是评估不正确的情况,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技术创新没有相应的认定标准与界分标准,大多毫无例外的将知识产权划归学校或者直接认定给导师,这将会严重的阻碍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创业背景下,该项创新技术或成果可能就是学生创业的基石,融资的根本,如果不能够将大学生的创新成果的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完善,将限制大学创新体系与体制的发展,阻碍大学创新体系的活力。

2.3高校各类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中的工作人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教育,在进入大学之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对于知识产权开发、保护的相关法律与制度接触几乎为零,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关键要素。

3加强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提高对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的教育与保护意识

对创新需求的提升,使我们必须认识到根据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作用,对于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构建使科研、教育、生产、创业相协调的知识产权教育与保护机制,深化创新体系当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意识,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教育与保护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意与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3.2在高校开展普及型的知识产权教育

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下,企业对懂技术、懂管理、懂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我们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技术教育还要开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教育,保护学生在知识培养与成长过程中的创新成果。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现状与模式无法满足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知识产权知识与能力的需要,因此知识产权的教育不应该再是一种专业型的教育而应该是一种普及型教育,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证。

3.3建立完善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化的高校管理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学生创新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高校科技工作与创新领域中完善对大学生创新产权的保护,明确大学生在校创新知识产权的归属、经济利益的划分等标准与制度,并形成统一的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政策,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

3.4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我国高校已经加强了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管理和认识,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管理机制中缺乏对大学生创新的有效引导,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支持与管理(包括政策、资金以及企业合作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利于高校中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与保护。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发展必须要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只有实现全面的管理体系,才会更好的促进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激活高校的创新活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我国现如今高校知识产权教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科研创新是现如今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学生是高校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与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创新体系的更好发展。加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创新体系的管理和建设能够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友亚.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9).

[2]马坤.我国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纵横•网络财富,2014(08).

篇9

第一,知识产权管理政出多门。我国的知识产权局只负责专利管理,商标、版权的管理分别由国家工商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负责,海关、事务部也负责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对知识产权拥有行政管理权的部门有近10个,密切相关的管理部门则有20多个。显然,行政管理的混乱必然导致各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因职责不清而束手束脚、相互推诿或扯皮。行政管理职权的分散导致由哪个部门主导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出现了争议,危机出现时谁来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形势、制订对策也成了问题。政出多门是我国目前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如何降低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成本。一般来说,知识产权预警的基础工作耗费资源较多,专业性强,成本较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所以目前我国采用知识产权预警服务的一般以大企业为主,如华为、海尔等,或以地区、行业为主,如北京音视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行业协会是行业内成立的民间组织,因此行业协会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政府应大力培育和扶持对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由这些专业机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交易及知识产权预警工作,以有效节约企业知识产权成本。

第三,缺乏较客观、可靠的专利风险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外知识产权预警特别是专利预警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较客观、可靠的专利风险评价标准,如对专利预警的风险评价仅停留在技术比对上,通过产品与专利技术的比对考虑是否存在侵权风险,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可靠的评价标准。

因此,我国急需建立示范性、专业性知识产权预警平台,为政府、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企业等提供多样的知识产权预警服务,并提供具有操作意义的比较客观的风险评价方法,提高风险认定的准确性,从而为政府、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企业多方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准确的判断,以利于企业及相关部门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

二、在河南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必要及可行性

第一,在河南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据海关统计,2010年,河南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7.9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2%。预计2011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将突破200乙美元。大力发展出口产业和外包服务业已被列入河南省发展战略规划之中,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大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河南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虽然在出口产品中原材料所占比例目前仍然偏大,但机械、车辆、电子、食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在快速增长。我国出口产品曾经遭遇知识产权壁垒和陷阱的事件也有可能在河南省外贸领域发生。因此,“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于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列入了《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第二,在河南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可行性。首先,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我国已得到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实的案例也让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紧迫性。其次,国家级的知识产权预警平台正在建设之中,这一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开放式公共平台的特性,可以为政府、行业协会等提供关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公益性预警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客观的预警评价标准,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预警成本;能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的预警结果提出应对策略。再次,先进省市已在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最后,有全省各级政府、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努力。

三、在河南省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由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为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的管理部门,其他政府机构有专人负责配合工作。

第二,建立常用专利检索数据库(通过与国家有关机构共享的方式),其中包括:世界知识产权数据库、日本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Delphion)等。

第三,制订和颁行“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指导规程”,用以指导企业正确认识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利用国家提供的预警平台为企业服务。该“规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如何进行数据检索和筛选;如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如何进行专利侵权分析;如何进行风险规避与应对;如何把预警融入日常工作。

第四,在河南省机械、车辆、电子、食品等领域产品出口的大型企业中,由政府资助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对先进企业予以奖励。

第五,制定政策,积极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预警服务业务。

第六,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在河南省具备条件的高校中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经常性举办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班,为企业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