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1

一次,我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准备给小朋友们讲讲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我说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听故事,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发光了,我心里一阵欢喜,想着原来孩子们的兴趣是在这儿啊!在听故事的中间,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静静地盯着你,聚精会神的聆听着你的故事时,心里那美啊,真是无法言语。

这一次的事件给我带来了真正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能用那样的精神来对待我的故事,为什么孩子们却用那样的神情来对待我的语文课堂?因为故事有趣,因为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种无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们不能挣脱的力量,所以他们被这样的神秘之手牵着走。什么才能成为我的语文教学中的神秘之手呢?经过这次的感动,我看了很多网上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然后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准备的教学预案付诸实践。这一次的课堂比前几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年级的孩子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课上,最好能穿插几个好听的故事,然后把要学习的生字、词语融合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说说我的感想:

1.上课前三分钟的吸引力首当其冲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没有多媒体帮忙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想出令学生叹为观止的点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时,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像这样一个简单的谜语就会让孩子们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语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时再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着说。我想此时的他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一定不会拒绝,学习的动力马上就激发起来了。

2.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吸引着学生心甘情愿学习

低年级学生中,对学习内容真正感兴趣的人毕竟不多,教师还是得想方设法把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掺合到有趣的游戏、比赛中,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尝到学习的甜头。比如在教学拼音时,我常常会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别拿一个声母或韵母,下面的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找朋友”的歌,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可以拼起来,就让拿它们的两个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学一齐拼读这个拼音三遍。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得在玩中巩固了拼音的拼读。

3.有效的肯定机制是课堂延续的动力,它的吸引力无可比拟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简单的一个大拇指就能让他们久久地激动不已。当然,要想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得要靠长久的肯定机制。比如在课堂上用一些可爱的小贴纸给予学生激励,告诉他们有了十张小贴纸就可以找老师换一样小礼物。而这样的小贴纸是发给课堂上表现好的小朋友的,谁表现最好谁得到的礼物就最多,一个星期中得到礼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为“聪明大王”。在我们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王,比如“认字大王”、“朗读大王”、“写字大王”等。这一切都是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肯定,当孩子们不断地被肯定、激励之后,他们也会渐渐地变得懂事起来。

4.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演或活动是一节课的调味料

好的教师的语言常常是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声情并茂的。在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拙劣的语言会导致索然无味的结果。而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很多课文都是由儿歌改编而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到这一点,大胆尝试边唱边演的形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说在教《影子》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领着小朋友们到阳光下自己体验一番。

5.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东西和方式来吸引他们

篇2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

要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上课都能专心注意听讲真是一件不易的事,从儿童心理学来说,注意有两种形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发挥主观努力加以支配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低年级学生随意开始发展,而不随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还不强,他们虽然有遵守纪律的愿望,但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启发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条件。以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例,生守词本来是一种新的事物,如果一堂课只是翻来覆去让学生读、写,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单调和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力。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直观教具,如,利用生字卡片做各种游戏,如猜字游戏、拼字游戏、开火车学生字游戏等。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就不会感到单调,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听后复述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专心听的方式。复述主要是让学生把刚才听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要把听的内容说出来必须专心地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听说训练。

二、创造听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常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坚持完成一件事情或一个行动。对于上课为什么要注意听讲,低年级学生并不是一开始都清楚,有兴趣的内容他们会注意听,无兴趣的就不爱听,就会分散注意力,就会做小动作、说小声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改进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觉地注意听,如,朗读短文,不要单一的老师朗读,学生跟读或指名读,可采用听录音或放幻灯直观教学,这样学生对听讲就感兴趣从而用心地听,学生一旦形成听的习惯,就能得到许多读不到、看不到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广泛。学生听后必然会形成说的欲望。例如,教一年级《浪花》后进行说话训练,以“说苹果”为例,指导学生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有位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真好吃。老师就引导说苹果为什么好吃呢?这时学生就纷纷举手发言,因为苹果味道又香又甜,所以真好吃。老师接着问苹果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小朋友就异口同声回答:“红红的苹果”,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边听边想

篇3

低年级语文教学

语文低年级的教学是打好语文基础的三年,如果一个小学生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没学好,那么到了高年级学习就很吃力就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重要,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现把我这些年小学代低年级的教学心得给大家罗列如下。

1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2)引导观察、明白图意;

篇4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四种做法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但是,目前在教师中,对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上还有许多模糊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种东西,不必把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同时列入教学目标,持这种观点的人,必然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会想自然会说,有了思维就有了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思维和语言截然分开,结果把发展思维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三是认为只要把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这种看法的人,只注意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不去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唯物辩证法阐明:思维是语富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同步发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应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插图及课后思考题、基础训练中,都包(隐)含了极为丰富的发展学生语言的思维能力内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发掘,把握好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契机,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此,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四种:

1. 注意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过程。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受阻,则会影响进入中年级的学习。而在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归纳运用好。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指出:是按鸟类、昆虫类、兽类来归类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动物,也属于同一类等等。学生们的发言非常活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练习扩词成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求异的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说话是平面式的,所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智力发展作用。例如,以“水”一词导思,先让学生说出各种水(海水、河水、开水、凉水、盐水、糖水……),接着又说有关水的句子(黄河之水天上流,春江水暖鸭先知,泉水叮咚响,条条江河归大海……),这时再突换思维角度,问学生水有什么用处?学生纷纷说出:“水可以发电”、“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可以航行”等等。这种练习,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得到了发展。

3. 用好语文插图.培养思维的想象性

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少儿喜爱形象感知事物,具备良好的想象素质,而语文中的插图,具声情境性、形象性,如果利用得好,更能“以图引说,以说入文”,达到语言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插图在课文中是以静态出现的,但它所描述的事物却可能是动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力求化静为动,化无声五色为有声有色,达到引伸课文,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太空中航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说话的闸门一下打开,表达了许多有想象思维的语言。

4. 设计好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激趣;导入;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04-02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神等特点,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让课堂充满活力。但巧妙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对多媒体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利于教师的有效运用。

一、巧用多媒体,激趣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苦役。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下课时的那种兴奋状态之中,并没有马上因为上课铃声的响起便能专注到课堂学习上来。此时,如果教师生硬地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若教师巧用多媒体,加上丰富灵动的语言,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学《日月潭》时,学生对台湾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用轻松、欢快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北京、黄山等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飞’往祖国的宝岛――台湾。(多媒体出示画外音:小朋友欢迎你到台湾来)那里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就是其中一处。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可是,我们想要观赏日月潭美景,首先得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完成了识记生字的学习任务,这时多媒体再次出示画外音:“太棒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门票)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这样教学,使学生仍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利于进行下一环节的课文学习。

一般而言,学生对新授课容易产生新鲜感,能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可是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对复习课的导入多下工夫,可通过多媒体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期末复习阶段,教师一般会根据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复习。例如,在《量词复习与巩固》一课中,教师创设“探险救人”的情境导入复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卡通形象喜爱至极,所以教师接着出示“小灰灰被困”的图片,让学生参加“量词王国大探险”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喜不自胜,一节复习课下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促进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两千多个常用的汉字要求在一二年级就必须掌握,可见识字学习任务的重要。加上汉字字形复杂、字义宽广、字音多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掌握。

1.设计游戏环节识字

注意力等于记忆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再怎么认真讲都是徒劳的。为了能保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不断地变换形式,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注意力。识字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R字课上设计游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而且能让学生牢牢记住所要学的字,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课堂上出示字宝宝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把字宝宝从宝箱中拖拽出来,不断产生惊喜,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又如,“摘苹果”“采蘑菇”“送字宝宝回家”“登山”等游戏都是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直观情境中高度保持注意力,除了认字外,还达到了巩固识字的效果。

2.借助字形演变识字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生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在识字环节中,教师不妨穿插字形演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中的“勺”字,由课件演示“勺”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再到标准宋体,教师边演示边解说:“汉字发展到现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汉字的祖先是甲骨文,就像画出来的一样,可有意思了。这个‘勺’字,甲骨文像长柄的盛具,盛具上的圆圈是指示符号,表示盛具上盛舀的食物,金文则形象地画出了巨匙盛物状,之后的每种字体都有所变形,渐渐地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勺’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勺”字的演变过程,而且深深地理解“勺”字的意思是用餐具舀食物。这里,教师从追溯字源出发,通过对图形和文字进行比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细化了对具体笔画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识字欲望。

3.根据引导自主识字

篇6

关键词:写字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及时鼓励 强化记忆

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谈到教学时说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基于这一点,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学生喜欢写字,乐于写字。有些教师认为字只有天天不停地写,写的字越多水平提高的就越快。但是,数量并不代表着质量,甚至还会适得其反的副作用。其一,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手腕骨也正处于发育阶段,不易长时间写字。其二,总是反复书写相同的字,学生会感到厌烦,会对写字失去兴趣。开始的几个字还能认真照范字书写,但后来便凭空想象,甚至“龙飞凤舞”起来。所以,培养小学生写字兴趣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不过他们会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我们教师便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写字教学中采取拟人或做游戏等一些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第一是规范训练 激发兴趣

一、二年级是孩子的启蒙阶段,一切的习惯和行为都需要教师的训练和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写字是陌生的,表现在对工具的陌生、对字的陌生、对书写姿势的陌生。因此,低年级教师的写字教学任务非常重。要想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首先要让其对识字感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呢?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和认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日”字时,有的学生用“加一加”的方式得出了很多学过的字,如:“电”“目”“田”等;还有的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得到了这个生字,如“由”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日”,“旦”去掉“一”就变成了“日”。学习“克”字时,有的学生说“克”就是“十、口、儿”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克”就是“古、儿”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有了良好的识字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写“走之旁”时,可以先找几位学生上台做出跑步前的预备动作,再出示“辶”,启发说:“走之旁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你们的姿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呀?”(身体稍向前倾斜)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的记忆更深刻。再如:在学生写字过程中,可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笔画或结构列举到黑板上,如学写“春”字时,可通过字谜加深学生对“春”字的印象(三人一起晒日头),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下面的日字写成目字,再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三位学生上台演示晒日头的样子,教师在旁边讲解。这种做法会使出现过这类错误的同学不再重犯;对于还没有出现错误的同学来说,他们以后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学生不仅会对这种做游戏的方法感兴趣,而且在游戏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应从低年级入手,而低年级学生会对具有趣味性的学科感兴趣,教师便要抓住他们这种心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他们热爱写字这门艺术。

第二是因势利导 及时鼓励

小学生对写字有了一定的兴趣,但仍处于入门阶段,写出的字问题还会很多。学生看到自己写的字与范字相差太远,便会觉得永远也达不到范字的水平,从而失去练字的信心,失去对写字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每月在班上不定时地举行写字比赛,对于写的好的同学以加小红花为奖励,并把写得漂亮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学习栏中,让全班学生都能欣赏他们写的字;每月开展一次年级写字评比活动,推选出最佳作品张贴在年级公告栏中;每学期举办一次校级书写大赛,由学校统一发奖。通过展览、评比、表扬,让初有成绩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获奖中品尝成功的快乐,从快乐中激起写字的兴趣。这种鼓励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更进一步的增进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第三是方法多样 强化记忆

篇7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以教学《称赞》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本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文中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了小獾和小刺猬之间的相互称赞,并因彼此的称赞给他们双方带来了快乐。在教学中,通过几次试讲,修改感觉最后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的实效性出发,围绕几个问题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感到师生合作宽松、愉快。

一、提问创设学习氛围,唤起学习的主动

新课标要求把文体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创设出学习文本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课文前,我进行了情景创设:森林里有一棵美丽的称赞树,结出了很多的称赞果。在老师热情地称赞声中,孩子们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趁此机会,我随机提问了那些收到“称赞果”的同学,问问他们此刻的心情,这个提问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带着高涨学习激情,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抓重点句,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

本文内容较为生动,文字也较浅显,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真诚的称赞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地称赞他人。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带着学生学整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只围绕两个大问题“小獾和刺猬是怎样互相称赞对方的?”及“称赞带来了什么神奇的效果?”为主线,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来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三、用分层次的提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老师提问: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然后老师再问: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很能干的呢?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仔细地看了看”,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小刺猬在称赞前会仔细地看了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小刺猬很认真”。老师马上就顺势利导,小刺猬多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呀。紧接着,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到小板凳很粗糙,这是我就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哎?这么粗糙的小板凳,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很容易解决了。

四、用提问抓住契机,想象补白,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称赞》中小刺猬的称赞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棒给小獾带来了自信和快乐。为了让学生更加感性、形象地理解称赞的无穷魅力,我让学生想象补白:“假如在小獾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给予的不是称赞,而是取笑或挖苦,结果会怎么样?”这是与文中的故事情节截然相反的逆向思维点,这样的思维点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领域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是一个情理交融的训练,它不仅包含着能力的训练、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使明理中悟情交融,使感情朗读真情激荡,还能让学生充分感悟称赞的魅力,明白: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能带使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从而加深“称赞”之“理”。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下来,才能师生合作愉快,课堂气氛融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 谈谈直观性问题.《给教师的建议》[J].2001.1

[2]吴效峰.教学艺术与实践.《新课程怎样教》[J].2004.1

篇8

一、从看图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就会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按要求有意识的说话,做到说通顺,说具体,说完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抽象说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梯级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试一试就能摘到苹果的滋味,让差生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如一年级上册看图说话《我会拼图》,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自剪各种图形,并且把剪成的图形拼成作品,把优秀的作品用来布置黑板报,调动学生主动简绍自己制作的作品。小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自然就产生了兴趣,就会纷纷举手发言简绍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怎样把自己的作品简绍得有条不紊,并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探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激发看图说话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基础,只有认真观察才能理解图意,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观察是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看图说话的开端,更是关键。我认为指导学生看图,首先要解决好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的问题:

1、引导学生全面地、有序地观察——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如第一册看图说话《有趣的游戏》,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同学们是怎么活动的。

2、引导学生精细的观察图画——发展思维的准确性。如第二册看图说话《续讲故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松鼠在追小兔,并分析当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失望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成为认知的起点。

三、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的老师,看图说话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我认为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有关“问”的教学。

1、主题式提问。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问:“图上主要画了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等等,只要学生能抓住“什么”、“怎么样”来回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抓住图画的重点来说,并符合图画的目标性,。

2、细节、背景式提问。这样的提问能抓住学生对图画的加深理解,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是主题式提问必不可少的补充。如《找春天》,学生观察到“小草发芽了”,可以看出春天到了。此时教师可以再加一些问题“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春天到了”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野花开了”、“柳树发芽了”。这样从细节和背景上丰富了说话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的广泛性,丰富了想象的内容。

篇9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有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尚未引起教师的关注,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究竟什么是朗读教学,朗读教学的开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呢。

一朗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在弄清楚什么是朗读教学之前,先让我们对朗读有一个基本了解。“朗”者,声响而清晰也;“读”者,读书也。简单来说,朗读就是大声读书,将无声文字转变为有声表达。朗读者在进行文章朗读的过程中,要揣摩作者的写作心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调,配合与之相应的语气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最大限度地展现文章内容和情感。可以说,一次成功的朗读不逊于一场小型的话剧表演。所以不能将朗读理解为“看字读音”。

所谓朗读教学,是通过采用朗读的方法来开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活动。进行朗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使其掌握课文阅读的技巧。因此不得将朗读教学理解为学习朗读,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对话”,即朗读者透过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朗读者通过语气、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现自己所体会的作者意志。朗读者自身的理解水平直接影响着朗读的水平,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展现出读者对文章理解的深浅程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化概念化的表述往往是他们无法理解和吸收的,但富有感情的朗读就不同了,儿童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样便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且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的朗读,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独立阅读能力,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性素质,使他们更为直接的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长期的朗读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文字的鉴别力。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当前很多地方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推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朗读教学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朗读教学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吧。

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未设置朗读环节

这种情况虽然较少,但也并非不会存在。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的个人教学习惯所致,个别老师并不喜欢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二是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其可有可无,三是地区选用教材不合理,导致朗读教学难以开展。有的地区采用的低年级语文课本信息量过大,陌生字过多,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二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整个课堂时间都用来赶进度,对课文的教学尚且走马观花般快速结束,更不用提花费时间进行领读、选读和整体朗读了。

2.朗读教学目标失准

朗读教学的第一目标应当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对文字的理解。但是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纠正学生的发音上,一发现学生有读错音的情况就立即打断纠正。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入学不久,其普通话发音大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样往往一段文章读下来,主要工作反而是普通话训练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无法集中精力来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老师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朗读的目的反而没能实现。

3.朗读涉及面狭窄

做过学生的人都有这种体会,科任教师会比较偏爱本科的“尖子生”。在安排学生朗读时,大多数老师都会下意识选择自己的“爱将”,这样往往一学期下来,进行朗读示范的往往只是那几个学生,其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没有得到锻炼。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朗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指导方法机械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开场白往往是:请某某同学带有感情的将下面这一段朗读一下,大家注意听。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有感情地朗读”中这个“感情”的程度和性质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不过是拿着书念,这样就和看字读音没有什么区别了。另外,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往往只指出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哪些地方要轻读,而不解释原因,这样学生即便按照要求进行了“有感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对于文章感情基调的理解仍旧为零,这样的朗读不过是过场,基本功能当然也就无从实现。

以上便是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有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改善呢?

三、朗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1.明确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脉络。对于普通话的训练,可以集中在识字环节。在学生进行朗读时尽量不要打断,全部结束之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为了更好地实现朗读的基本功能,在进行朗读前可以先对课文的情感起伏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地方是愉悦的,需要语气上扬,哪些地方是情绪低落的,需要语气下沉。这样学生在进行朗读时便会注意揣摩文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语气调整。在进行范读前,先给学生留下相关问题,范读结束之后可以询问语气变化的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而且可以增强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

3.合理安排朗读者,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朗读锻炼的机会。只有所有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四、结语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与该阶段学童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想适应。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感性认知远比理性分析更容易接受一些,而朗读教学就是一种感性教学手段,它的推广,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贴切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对学生感性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低年级语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运用合理手段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科教文化,2010(2)

篇10

1.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1 抓住语文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个训练途径,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质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课堂训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

语文课堂对提高说话训练意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怎么想就怎么说,注意语速和说话的条理性,发现语病要及时纠正。而新教材的训练内容更为丰富,训练形式灵活,训练方法更有趣,训练手段更新颖。是以往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训练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语文课的各个环节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切入点,导入部分,可由学生介绍已有知识,或由学生质疑、答疑,生字教学更是训练口语的好时机,可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编字谜、编歌谣等,阅读课的训练点就更有选择性。

1.2 关注生活,加强口语交际实践锻炼。教育理论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

1.2.1 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如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学生接种防疫苗,这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打针时的感受;国庆节旅游回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重阳节到了,你又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讲些什么呢?你家班机了新居,你看到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些生活中发生的活生生的素材,最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愿望,学生有实际体验也就觉得有话可说。

1.2.2 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训练。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六一"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可以一边倾听一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等。

2.注重方法,训练交际能力

2.1 读、说并重,循序渐进。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指导他们认真朗读,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认真、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我指导一年级学生读课文,首先要求他们把书上的每一句话读正确,注意标点停顿,读出感情。对读得好,及时表扬;有时还把朗读最好的录音后重播并进行讲评。这样就激起学生认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朗读水平,为自己学习说话打下了基础。

说有别于读。训练小学生自己说话,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说好一句话做起。一句话说完整了,才能谈得上说几句话、一句话。开学第一天,我就通过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我叫××)训练他们当着大家的面说一句完整的话。至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问答,随时可以进行一句话的训练。上课前问学生“昨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上完新课问学生“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完整地作出回答,就是受了一次说话训练。

有了说好一句话的基础,就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说几句话。以学生作"自我介绍'为例,开学第一天进行的是说好第一句话的训练,经过一个阶段,就用提出几个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有地说好几句话、一段话。我提出的问题是: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上学?是几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有了说好一句话的基础,再按照问题的把几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段完整的话了。

2.2 选好话题,具体指导。说话课是专为训练学生说话而设置的,须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为此,一要选好话题,二要加以指导。

选好话题是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条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选他们熟悉的与语文教材的基础训练有联系的内容,例如"我的××"、"我的书包"、"一次比赛"等,都是比较好的话题。这些话题,使学生有话有说。还应注意话题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比如看图说话,既形象又具体,我就常拿它做训练学生说话的好材料。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愿意讲故事,在说话课上我就选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讲给学生听,听后让他们按要求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