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在传统经济的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多元性以及局限性
第一,电力企业传统的多元化的行为目标。
如果我们从计划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产权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国有企业可以说在微观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并且电力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电力企业在微观经济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要围绕着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这是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自主的权,而国家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来综合考量企业的业绩。这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只能制定为产值的最大化。
然而,现在的社会正是处在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微观经济的主体产权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电力企业在影响力等方向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从经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在经营之后的利润不仅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创造剩余产品的时候的多少,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的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在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电力企业就开始和其他一些的上市公司一样,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了新一轮的行为目标。然后,在事实上来说,这一行为目标的确定并不适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国情,这一目标同时也很难被广泛的承认和实现。
第二,电力企业传统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通过我们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产值最大化”或者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行为目标都是以价值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而这一行为目标制定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力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有一定的相悖之处。
并且“最大化”的目标带有一定的极端性的色彩,如果是出于低碳经济的框架之下,微观经济的主体应该出于多边治理的情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将“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那么就会势必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微观主体目标的确定之间产生较大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很容易就会让电力企业经济行为以及决策带有短期倾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看,“最大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缺乏了一定的边界而显得目标制定不够清晰。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表现为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无边无际的,同时它对于企业行为目标的实现也是不现实的。同时,电力企业的经营者主体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在企业当中也并没有过多的激励措施,所以这一行为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二、将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进行重塑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传统行为目标制定下的企业行为并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在国有企业传统的行为目标下,多元目标化下支配竞争的情形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下也必然会受到这个行为目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低质量的这种情况。并且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构成了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微观的基础。这也就同时决定了在宏观的经济在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例如说有大量的重复投资,或者是产生一些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出现价格大战或者是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出现。同时,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就一定要从根源上,从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变革上面来考虑和解决在生产中容易产生的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的问题。
第二,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制定应该和在低碳经济中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相匹配。
由于电力企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不仅仅是能表现微观经济的一个主体,同时还是政府作为干预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领跑者,并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目前世界上资源紧缺,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来引起整个社会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关注。用这样的经济形势带动起一个新的风潮。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本身也要自觉的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成为环境保护的优秀公民。
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应该和宏观的经济保持一致,同时也要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的导向,这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的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制定既要做到利人,又要做到利己。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
第一电力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一定要与行为经济学的行为主体双重动机论做到相互契合。
从行为经济学上看,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显示偏好的假定的基础之上。这样就是说个体具有单一的自利的动机存在,而显示偏好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只需要对观察个体所显示出的选择行为,而并不需要我们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做出考虑。然后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行为的不同完全有可能是出于不同的选择动机而产生的。这也就说明选择偏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个体行为的本质。而自利与利他也同时应该作为在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是因为行为个体的本性是自利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双重行为动机,它预设每一个行为个体都是自利和利他的矛盾的统一体。
第二,电力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目标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的增长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三者应该做到相辅相成。
如果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当中,那么实质就是要求电力企业要承担起一个社会责任人的身份。首先一定要带头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进行到底,并且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这样才能追求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总价值的不断增殖。同时,在自利和利他的双重的动机之下,才能做到自身的良性循环,进而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行为目标的主体之下,微观的经济主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考虑到的成本只是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同时也正是这种短期的效益观和经济观导致了资源方面的问题产生。
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also analyze the the challenges of grid enterprise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soci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In the end, wo hope this paper is hop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e low 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mart power grids;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23-01
0引言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也是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体现。在2007年我国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电力行业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换的一个重要途径。发电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发电行业的低碳化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比如关于煤炭的清洁燃烧,但是关于电网企业尤其是在低碳背景下的管理对策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就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与电网企业的实际,给出电网企业的管理策略。
1低碳经济的本质
低碳经济是指经济按照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形式进行,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的新的体现,更是人类为了应付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而提出来的。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的可承受力,必须综合考虑社会、自然中的各种因素。在参考文献[1]中作者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基本点: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以及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也就是说低碳经济要求整个生产过程都要按照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进行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活动。
2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挑战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在发电环节,加上我国的电厂中火电厂占绝大多数,使得发电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把整个电力行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话,电网企业又变成了主体。首先,电网企业负责的是电能的调度。这样的话在安排一些绿色能源的来源的时候电网企业就起到了决策者的角色。其次,在指导用户用电习惯上电网企业也是主角。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了,这一概念实施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电网企业。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这也为电力行业尤其是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电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电能消费的增加也使得电网企业要打破原有的地区界限,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建设的西电东送就是一种新的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但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是会发展一些不足的。比如电网建设的滞后使得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的煤炭需要大量的运输到省外,在这些运输过程中不仅仅造成了运输能力的浪费还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低碳经济对于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比较大的挑战。电能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低碳经济使得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增加,电网企业如何在不增长电费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就成为了一大挑战。
3电网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对策
3.1 加强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建设不仅是加强电网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建设,还包括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的培训。电网的硬件建设就是加快区域内电网架构的建设,比如加强全网主干输电线路从200KV到500kv的升级,甚至是750KV的主干网络的建设。电网硬件建设中智能电网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智能电网最早是美国提出来以信息化技术来改造原有的电网实现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信息网络。它利用先进的测量、传输技术结合更加先进、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经济性。通过对比以往电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它把以往单向的电网变成可具有双向通信能力的系统,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良好的硬件建设还要有训练优秀的电网职工去操作。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的培训。
3.2 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的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最主要的还是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3.3 加强调度,促进新能源发展目前人类已知并且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发电,电网企业在发电企业上网的时候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新能源发电调度条件成熟的时候,电网调度应该更多的考虑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清洁能源,比如水力发电。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就出现了由于产权问题导致的水电在丰水期弃水现象,这些都是对于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是对宝贵的化石资源的浪费。
3.4 加快区域协调区域协调就是统筹考虑区域内的电能调度协调资源的攻击方式,培植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能源生产企业,这样即加快产业的升级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
4结论与建议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在电力行业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管理也就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加强信息化,加快专业化,努力实现绿色化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的时候,政府不能缺位,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这一模式在电力行业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物质发电企业;战略管理
根据2012年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由此可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生物质能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本身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农作物秸秆、稻壳等生物物质资源丰富的基础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创造了内外部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对生物质能发电日益重视,但是众多的企业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技术示范推广缺乏资金支持,相关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到位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破解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成功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一定的法律支持和合理的发展规划进行规范。生物质能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确定现代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确定EPA法律条例以及BCAP条例,以实现国会制定的2022年前生产360亿加仑可再生生物燃料的长远目标。(2)尤其注重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合作。技术障碍是现代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欧盟制定生物质可持续利用的研发计划,注资5200万欧元,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82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3)良好的现代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环境建立。例如,巴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善:其一:巴西政府通过补贴、统购燃料乙醇以及一些行政手段进行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二:企业可享受低息优惠贷款政策,以及享有国家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专项基金,最高可获得90%的信贷资金;其三:企业通过政府支持,获得国际合作资金支持,如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 及国际合作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获取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支持等。
二、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从国家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的政策依据不足:当前国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完善,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2.企业缺乏战略意识,导致项目布局无序:通常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由燃料供应、电力设备、电力生产及电网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综合考虑影响战略制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事实是,由于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盲目上项目,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比如由于缺乏产业区域规划,导致一个地区内出现生物质电厂集聚的现象。后果往往是企业由于无法负担主要燃料的高价格而被迫停产。
(二)从企业自身的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功能定位不科学,导致发电成本畸高问题。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进行宏观环境PEST分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往往是急于“跑马圈地”,不仅疏于对国家相关环境等政策的调研,而且对自身的优劣势也缺乏SWOT分析 。其后果是运营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在生物质能资源收集、运输、加工和贮存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2.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陈旧:一般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企业,其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准确地说,其技术的推广模式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支持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扶植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一些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忽略了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比如,一些生物质发电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和资金,不仅技术科技研发能力弱,而且还存在技术转移渠道不健全等问题。
3.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单一,并且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
三、完善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思考
通常来讲,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基础和自然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对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来说,基于目前企业整体的客观情况,制定战略方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
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国家及地方最新的电源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为根本导向,也就是保持对国家新能源产业相关导向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其次,进行通过深入调查和评估生物质能资源情况进行项目的选择。即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时,需要合理规划生物质发电的站址、投入规模,以此来系统规划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再次,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和设备与国外还存在差距,需要我国企业目前以生物质发电技术研发为焦点,积极推进引进、消化和吸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采取专业化和集中型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地位。
(二)加大对生物质发电技术推广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一方面需要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来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快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以此提高企业在新能源发电市场上的份额;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一建议打造国家财政引导、企业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比如要推进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推广,需要银行“绿色信贷”的支持;其二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联合行动。企业通过与他们的相互协作,比如建立生物质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分摊技术创新的风险,合作捕捉市场机会等。
(三)不断开拓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融资困难。如何破解这一瓶颈问题,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共同努力。当前,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内部资金、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外资、资本市场资金和民间资本。具体的融资模式有建立生物质能项目发展基金,杠杆租赁融资、ABS融资和CDM项目融资等。就全球范围来讲,现代生物质能项目和水电项目是CDM模式运作项目的主要部分。建议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积极获取国家政府的支持,积极争取利用CDM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研究结构和大学进行合作,从而为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中长期发展资金。需要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时,特别注意的是申请 CDM 融资时间和具体流程。此外,需要构建有利于融资的信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还要按期偿还债务,这样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企业进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市场性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能量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石化能源不断枯竭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和发展意义。为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我国生物能行业乃至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如何制定领先的战略方案至关重要。本文从国外的经验切入,再有针对性得提出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战略分析的视角提出建议,这是对生物质能发电这一新兴行业的战略研究初探,希望对企业的具体时间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西林.影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朱润潮.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3]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06).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被植物;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改造传统景点时,若是将地被植物应用进去,能够提高植物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传统景点的品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1地被植物含义以及其在传统景点改造中的作用
1.1地被植物的含义
地被植物指的是那些自然生长高度低于1m或者是修剪之后高度在1m之下的,最下面的分支和地面比较接近,若是成片的种植,其枝叶比较密集,能够很好地对地面进行覆盖,从而形成景观效果,并且自身的拓展能力比较出色的植物。地被植物主要包含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多肉植物。若是从广义上来讲,地被植物还包含了草坪植物。地被植物本身的枝叶比较密集,扩展能力出色,能够较快地将地面覆盖住,管理的时候比较容易,给城市营造出了色差丰富、季相丰富、层次丰富,并且质感出色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园林绿化的基础和重要部分。
如果能够合理地配置地被植物,不但能够丰富植物的层次,切实提高景观的质量,还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出色和优美的环境。与此同时,地被植物还能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控制细菌和尘埃的传播。此外,其还能够护坡固堤、保持水土,起到空间分割以及屏障的作用。
1.2地被植物在传统景观改造过程中的作用
地被植物本身具备2个主要功能:首先,替代以往的草坪,用其覆盖地面,给人草坪类似的观感。通过地被植物能够对传统景观中的焦点物或者是主景进行烘托。将地被植物运用到传统景观改造中,必须精心准备土壤,除掉杂草,还需要地被植物能够抵抗冬季严寒的气候,所以,在能量储存方面,地被植物也比较的少。其次,将地被植物运用到传统景观改造中具备装饰性。地被植被的质地、色差的对比都比较明显,将其合理地运用,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装饰路旁的景色,增加树丛本身的特色和美感。
园路系统布局若是自然式,在配置地被植物时往往会采取自然式的办法。比如,园路的一边是杜鹃和沿阶草,另一边可以布置蒂姆花,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搭配不同的绿色,杜鹃花开时,季相景观也会比较的丰富,原本比较单调的园路也会更有活力和生机。
在岔路口使用地被植物,应该重视引导作用的凸显,可以选择变化丰富并且色差艳丽的品种,如南天竹、黄素梅、红花椴木等,成片的群植,并用沿阶草、葱兰、鸢尾等来搭配,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景观,层次更加分明,色彩的对比也会更加强烈。
2完善地被植物在传统景点改造中应用的手段
在传统景点改造中,将地被植物运用进去,能够丰富景观,也能够将现代造园内涵添加到传统景点中去,不仅增加了传统景观本身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且提高景观本身的质量。
2.1重视乡土地被植物的开发和应用
在传统景点改造的时候,乡土地被植物能够很好地将本地区的植物特点和特征体现出来,若是恰当配置乡土地被植物不但能够提高群落本身的稳定性,还能够较快地提高传统景点的质量和绿化水平。在使用乡土地被植物的时候,必须重视资源的保护,使用那些比较大的,将小的留下,绝对不能够出现“杀鸡取卵”的情况,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2.2尽量选择植株比较低矮的植物
在改造传统景点的时候,地被植物和以往的草坪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成本较低,养护的时候比较容易。现在城市园林绿地中使用的地被比较多,甚至有些比较高大的灌木和小乔木也运用到了地被植物,比如,八角金盘、金边黄杨以及金丝桃等。若是使用这些植物,会提高对养护的要求,若是修剪的不够及时,其高度很容易超过1.2m,会遮挡景观视线,给景点的景观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些植物随着生长分支点也会不断地长高,在修剪之后,下部没有叶子,很容易变成光干,比如,金丝桃。我国地被植物资源本身比较丰富,可以选择的种类也比较多,这便要求尽量应用小乔木,除非景观要求比较特殊。
2.3动静结合更好地衬托建筑
传统景点本身便是静态的,所以,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有色、有形和有花的地被植物,并且其季相变化应该比较丰富,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加园林景观本身的情趣美和意境美,将景观美更好地发挥出来。
2.4合理控制间距
地被植物生长的速度比较快,并且繁殖能力比较出色,应该根据需要做好抽稀调整工作,在荫蔽的环境下栽植地被植物,还应该掌握其密度,关注病虫害,这样才能够确保其观赏效果能够实现最佳。
2.5认识到栽植过程的重要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养护和管理
栽植地被植物的时候,应该做好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浇水、修剪等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地被植物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栽植方式,及时地修剪枯枝和残花,通过适地适量的方式来修剪,确保植物高度控制的合理性,切实提高地被植物本身的观赏价值。地被植物很多都属于浅根性植物,在遇到大风或者大雨之后应及时地整理和扶正。在花前和花后以及休眠期必须保证肥水,确保叶色和花色都比较漂亮。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战略 转换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模式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所谓“低碳经济”,其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关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更是至今为止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重大而根本性地转变。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消费能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的过度使用不仅带来了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增加,由此还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点正不断地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并形成了共识。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趋突出,低碳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诸如“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新概念的出现。“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以及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将成为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文明游戏规则,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并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正蕴育着一场全球性经济的大转型。这涉及到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我国正面临减排压力日趋加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成为不容迟疑的重大课题。
二、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展开新的竞争,但是,在这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未在同一起点。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开发和累积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此技术方面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也正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新的世界体系中,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当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时,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世界格局的新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纺织行业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到新世纪,以汽车、石化、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高碳经济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严重背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相对联系密切,碳排放强度偏高,能源用量仍将继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有上升,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67.2亿吨,比美国高出14%,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4%,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相对脱钩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它们采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而不是高污染,低热值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借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力,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力度,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通过产品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有效地转移了污染。而我国则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由于出口产品数额巨大,因此基础建设规模庞大,碳排放量大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仍受到以下因素的约束和挑战。
1.政府规制转换的挑战
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做到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两者的平衡。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必须要创新,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2.低碳技术开发的挑战
由于我国在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滞后,产业分散,管理能力薄弱等。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如何尽快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地技术开发组织措施,如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
3.评价指标体系变化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碳排放量,或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使开发和掌握技术的第一个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导者,甚至是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在这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将再次因低碳模式而拉大差距。碳排放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国家的实力,甚至是企业的实力都将重新排序。碳排放指标对国家、企业、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企业可能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可能是因为过量的碳排放量,明天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有些行业现在看起来非常虚弱,但因为它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可能在未来将成为巨大的产业。
4.“碳”关税的挑战,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壁垒将增加“碳”关税的壁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碳产品的竞争。国际碳关税将起到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碳关税,一旦实施,将大大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将会下降,就会直接导致的市场份额萎缩。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高碳行业产品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引入碳税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的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国企业尽快走在节能、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上,强化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战略意图,但也难免面临“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培育新的产业、创造巨大的财富机会、新的转型机遇、新的游戏规则和新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转型契机,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来临,也将引导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应着力抓住下述的战略重点:
1.企业战略中应尽早将低碳理念作为其战略制定的核心价值理念
由于低碳经济全面而深刻影响着企业业务运作,因此,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甚至于国际贸易政策,这些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低碳环保的背景的突变,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评价标准也将与以往不同。因此,企业战略的理念必须是低碳理念作为新企业战略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新的战略理念的引导下,企业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核心能力培育、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绩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决策。企业战略目标也将实现多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人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企业战略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直至实现“零排放”。
2.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把握新的战略投资机会,形成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未来数年清洁能源产业将为各国提供大量机会。低碳经济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带给企业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由于低碳经济影响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企业投资或可涉及的项目也将在多个方面,如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开发和交易、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高能效的工业、建筑、交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3.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应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由于低碳经济涉及多个行业和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企业在这些领域应力争在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
4.选择更有利的技术发展战略,防止落入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的“锁定效应”的陷阱
所谓"锁定效应"就是指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的依赖性。如果我们能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及早筹划,选择构建“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不走已经被证明过时的常规之路,跳出对高碳产业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技术的路径依赖,就能有效地避免高碳产业和高碳消费的锁定,获得高起点的发展机遇。
5.以节能减排及经营活动中“去碳化”作为重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应关注节能减排上,即应在所有的价值增值过程中推进“去碳化”。
6.结合国情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率
既要避免简单模仿发达国家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低碳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如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其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能源,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再如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传统电厂成本的数倍。因而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培育和成熟度,那种不顾实际的消费能力的盲目发展则可能欲速则不达,不利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1999:《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严勇,祝方译.[英].安德鲁,坎贝尔等编.1999:《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邱琼译.[美].斯图尔特.克雷纳著.2003:《管理百年》.海口:海南出版社。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能源大省。其中以煤炭、水能和森林资源最为突出,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据相关统计,贵州省煤炭资源储存总量高达2400多亿吨,高居全国第5位;贵州作为新能源煤层气的主产区,其蕴藏量高达3.15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山西省位列全国第二位。贵州省经济仍处于欠发达和开发时期,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而第一产业受自然环境以及落后的科技限制,农业仍以传统耕作为主,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工业发展起步晚,且数量和规模均不大。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压力将极大制约着贵州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贵州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第一产业不断下降,到2013年低至12.9%。第二产业有小幅波动,但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波动性较大,且在近几年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下降。从一二三产业结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由于贵州近几年在西部大开发引领下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是贵州经济受第二产业带动较大,第一二产业的支持很有限,这种不合理的发展结构最终会导致贵州经济结构单一化,后期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在现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经济结构也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约束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贵州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度增加,通过对比,2007年贵州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为7468.85万吨、3670元/吨,而到2014年我国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1024.63万吨、8392元/吨,从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同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也在增加,增速甚至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这就大大限制了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绿色GDP角度上看,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来治理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压力,这就使得贵州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限制。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原煤作为经济的动能,其中从2007年到2013年变化不大,占比最高达48.8%,而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且从2007年到2011年占比不断下降,直到2013突增至2007年的水平。电力消费也是贵州能源消费的主力,约为33%。从贵州能源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贵州作为煤炭生产大省,煤炭消费也很高,同时也看以看出,贵州经济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技术条件落后,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支撑,经济结构单一,对能源需求较大,特别是对自己独有的煤炭资源需求很大。同时贵州水力资源丰富,也得到广泛的利用,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比总的三分之一,表明贵州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保证能源消费的低碳化,清洁化,只有把传统化石燃料的消费量降低才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贵州省从能源消费结构入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二、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随着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始凸显,并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贵州省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较大比例,而且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速度缓慢。而第二产业中多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这些企业具有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同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原料加工生产,结构单一,经济产值不高。这就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首先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贵州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其次,整合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对三产业之间以及内部关系的整合与升级,第一产业作为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地位需要继续巩固,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其发展,升级第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走节能减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第三产业行业内部的调整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推行相关政策,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大行业的过快增长。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首先,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的比重。化石能源作为传统工业发展的能源基础,高碳化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传统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当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人类对工业文明所依赖化石能源基础的反思和改造也是顺理成章的。高碳产业的发展难以为继,不仅仅是化石能源资源短缺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低碳工业已迫在眉睫。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传统能源的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的特点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利用。新能源具有成本低廉,可再生或者重复使用等多种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环境污染小。新能源的研发使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技术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同时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3、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做好节能减排。贵州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推行节能减排的起点。应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入手,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新型能源,或是直接研发出对传统能源清洁处理的技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的低碳化,同时达到能源的持续利用。4、制定相应政策保障机制,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但是仍然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由于立法在内容上原则性较强,加之地方实施力度不够,导致法规约束性较差,无法达到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这就急需政府从贵州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国家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一部有助于保障和促进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同时,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贵州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国家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作为基础,制定出贵州相对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同时,把低碳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抛弃传统仅注重GDP总量来衡量经济的发展,还应看到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并以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先导,低碳技术的发展纳入技术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低碳发展规划从重点行业和领域出发,最终达到低碳转型的目的。5、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倡低碳消费。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不仅仅是政府指导实施,还需要全民积极的参与其中。贵州省较全国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也是较全国偏低,而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未正式成型,所以人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全省广泛开展各种低碳经济和节能宣传的活动,进一步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使低碳经济走进居民现实生活中去。而贵州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也离不开每一个人,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对民众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讲解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低碳消费也是宣传的重点,低碳消费不是我们少消费或不消费,而是注重绿色消费,是在生产生活中低碳环保消费,实现较低的碳排放。
三、结语
在2005年,贵州省便开始着手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工作,到2006年,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由11家部门合作建立了低碳经济建设和发展会议制度,贵州省政府直接领导和监督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贵州省当下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高耗能、环境污染的高发时期。怎么做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好生态环境,将会是贵州省近几年一个重要的任务。贵州发展低碳应着眼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丽萍、何燕: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主要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2]李国志、李宗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1).
[3]戴海龙:低碳产业及我国高碳产业低碳化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8).
篇7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得到有效控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引导。
1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并无相对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定散见于相关的资源能源立法及环境保护法律之中。
1.1能源法律方面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我国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上述法律尤其是《节约能源法》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2环境保护法律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此项法律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1.3政策规章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制订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及实施方案。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6月,政府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概况
2.1英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又因低碳经济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宣布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到2050年要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已经抢占了“全球制高点”。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英国政府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战略白皮书,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计划》。
2.2美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居全球前列。为降低能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多项举措。2005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能源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
2.3日本低碳经济法律发展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结合本国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形成了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为核心,以《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整低碳经济法律体系。1979年6月,日本颁布了《能源利用合理化法》(又称《节约能源法》)。1997年4月颁布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地热、垃圾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2年6月由日本国会制定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综上所述,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大致有这样几种:①以防控“气候变化”为主导的法律模式,英国属于此种立法模式;②污染预防型法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低碳经济型,以日本为典型。
3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模式对中国启示
3.1低碳经济立法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高碳”特征极其明显,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低碳经济立法不应该采取“一刀切”原则,要考虑既给原有的支柱产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又要为新兴的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制秩序[3]。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企业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65-02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现实背景
1.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
2.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温室气体的威胁日益严峻。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占80%,可见二氧化碳对于地球气候的影响巨大。根据2008年斯特恩的《气候变化全球协定的关键要素》提出大气温室气体稳定浓度的长期目标是450-500ppm,而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为389ppm(见表1),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本世纪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达到550ppm,将大大超过长期目标的稳定值,这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和气候灾难。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来看,近20年呈逐步上升趋势,到2030年将达到碳排放高峰,预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210亿吨增至420亿吨,增幅达到50%。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或者正进入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由此可见,为了应对危及世界人民福祉的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
二、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减少和控制碳排放,涉及广阔的产业领域,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低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在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可以说,低碳技术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支柱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为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7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是60.2785亿吨,占全球20%多。这些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任务紧迫。所以,煤炭企业必须依靠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消耗,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挑战与瓶颈
近年来煤炭企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煤炭企业在不断进行努力和尝试,力争使围绕节能减排展开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低碳经济重在碳减排,而碳减排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减排,主要是减少含碳能源消费(包括减少能源消耗总量和增加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增加碳汇,主要是利用森林来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也包括碳捕获和碳存储等技术的使用。这两途径都需要技术尤其是低碳技术(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作支撑,但我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存在瓶颈,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现有低碳技术水平落后,核心技术缺乏。在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欧盟国家约在20年前就开始研究,而我国研究才不过5年。我国低碳领域的总体技术水平离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低碳技术至少跟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20~30年,先进技术、先进装备都是向国外购买的。我国现有低碳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核心技术缺乏。目前我们还主要是引进,自主研发还不够。
2.缺乏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长效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不足很难催生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盈利目标可能是短期而不是长期,煤炭企业的短期盈利目标很难促使其放弃当前的利益而投资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尤其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来说。未来低碳产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单个企业进行投资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未来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并获取可观收益以及创新项目能否成功都很难预测等不确定性因素将迫使企业放弃技术创新。
3.煤炭企业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能力的强弱。目前煤炭企业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缺乏自主科学技术。我国煤炭企业目前在低碳技术上主要是引进型技术创新和模仿型技术创新,简单消化吸收,只能简单重复现有技术。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产业支撑体系,迫切需要整合资源,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系统研究低碳技术与经济发展理论,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
四、煤炭企业突破低碳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1.低碳生产层面。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因此,我国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也就是说,生产领域的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以技术引进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低碳技术,技术起点过低大量投入得不偿失,因此可适当地依赖技术引进。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但在实施中技术引进仍然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对先进低碳技术进行封锁;另一方面是技术转让方要求过高的技术使用费。(2)合作开发或自主研发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对于相对具有优势的核心低碳技术,企业或者研发单位可以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开发,不但能够降低研发成本、节约资源,还可以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美国政府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2002年开始实施洁净煤发电计划(CCPI),并在这一领域取得较大成就。我国应该在该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的合作与交流。对于遭到国外封锁的技术,我们国家和企业必须大力投入人、财、物自主研发,攻破重点、难点的核心技术,并力求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以保障低碳技术创新有序发展。
2.低碳消费层面。市场消费模式决定着市场的价值取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市场消费模式为基础。低碳消费需求可以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从而有助于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反过来低碳技术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良性的低碳消费。从低碳消费层面入手,可细分为个人消费层面和国家消费层面。(1)个人消费层面。个人的消费意识必须转变。提倡新型的低碳消费理念,推崇积极、绿色的消费意识,改变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方式。为迎合消费需求,企业根据消费者选择的改变而作出调整,从而促使企业为产品升级换代而进行技术创新。(2)国家消费层面。首先,政府部门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和办公用品,租用节能型建筑的办公场所,制定实施公务人员能耗标准等。其次,积极参与推动低碳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国家应该限制高碳排放产品的进口,对于高碳排放进口产品进行征税或者实行配额制度。对于外商的投资项目也实行碳排放标准,过高的碳排放产业限制其投资,各个地区的招商引资要严格把关,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国内低碳技术标准,将碳排放标准作为重要的经济衡量指标,贯彻落实绿色GDP、低碳GDP。
3.低碳制度保障层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条件作为保障。如英国的气候变化税制度、规范排放贸易机制。意大利的“绿色证书”制度、“白色证书”制度等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鉴于我国的国情,在建立低碳法律保障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创新与财税制度、低碳外交和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等制度建设方面政府必须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1)制定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框架,如《低碳经济法》,对已有的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为促进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以低碳产业取代高碳产业,增加低碳产业比重。(3)金融创新与财税制度及时跟进。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碳金融市场规则,并发展和完善国内的碳金融市场,为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在财政税收制度方面,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4)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级低碳技术研发中心。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2)
2.陈晓进.国外二氧化碳减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3)
3.丁玉梅,廖良美.基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11)
4.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环境
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理财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理财模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即将面临的发展环境谨慎认真研究,并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财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理财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金融以及社会等四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其他三个环境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其在企业的理财环境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概述与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主要特征为能效高、能耗低、排放低,是当前非常主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抑制灾难性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经之路。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曾提出,想要避免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低碳产业结构,因此,低碳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的理财环境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很多企业对这种情况的反响却很弱,长此以往,必然会使企业错失很多发展机会,严重时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现阶段企业之所以对低碳经济表现出被动趋势,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低碳经济作为一种较新的经济模式,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理财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没有急于发展低碳经济;其二,企业的经营目的是盈利,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分析投入与产出比,只有能够获得经济利益,企业才会去做,企业现行的经济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生态利益,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很容易与低碳经济相悖。
二、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政策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政府都在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性工具,如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征收企业碳税、构建碳交易市场、提出资金扶持计划等。
(1)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当前很多西方国家都已经制定出了实际的节能减排目标,如欧盟便制定出了ETS计划,在整个行业范围内都全面覆盖,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求这些行业在2020年以前整改,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要达到一定标准。我国发改委也在2009年提出了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需要以政府的指令为标准,执行节能减排计划,如果有企业没有达到相应的节能减排标准,国家将会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提升其碳排放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2)征收企业碳税
在这方面,美国很早以前,便提出如果外国产品没有达到美国的碳排放标准,则需要交纳“碳关税”,而且该税收的性质是具有一定惩罚性的;欧盟的所有会员国都需要缴纳碳税,对于一些进口商品,如果其来源地的环境水平不达标,也需要征收碳税。我国政府早在2012年,便开始向相关企业征收碳税,当时为每吨10元,计划在2020年,碳税价格将会上升到每吨40元,而且税率还会随着我国的实际碳排放情况进行调整,以抑制企业碳排放。
(3)构建碳交易市场
运用定价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式,很多国家都制定出了碳排放配额,这是当前企业中的一种新的资产类型,例如,欧盟将碳排放配额向能源与工业的相关企业中发放,规定其每年的碳排放额度,如果超出额度,企业可以向其他没有超出的企业购买额度。我国也正在讨论制定与之类似的机制,并对碳市场的构建积极参与,如若不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将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碳市场的定价权,还需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2.金融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将一些金融资源倾斜到开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中。例如,英国已经将绿色金融项目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开发项目,其中包含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以及绿色信贷等,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的贷款者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世界各个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企业,在未来必然会在未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另外,战略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中来,如果企业不从事低碳经济,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这也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主要体现,低碳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依托于人们的低碳消费方式,这种方式是人们思想价值与心理行为的主要表现,也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自身的心态反应。企业需要以一定地区与时期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价值观为基础,在决策时依托于低碳消费指标,使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低碳产品。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也需要重视对低碳商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影响的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政策、金融以及社会中的行管资源都更加倾向于低碳经济领域,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也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理财策略,来适应市场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便是当前比较合理的企业理财方式。
绿色财务管理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以全球绿色革命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管理模式,能够统一整个企业中的资源、效益、环境以及盈利,可以在确保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让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与当前企业以利润为最高经营目标的管理模式不同,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环境因素,要求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也与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
虽然绿色财务管理符合当前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但其无论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在操作模式方面,都发展得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构建绿色财务发展体系
当前的经济模式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而低碳经济与其有着很大差异。低碳经济需要企业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资,还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与经营模式,但这样做的后果便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收益。所以,当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环保当做是一种社会责任,并没有意识到环保投资在未来为自身带来的收益,环保意识普遍非常被动。但现阶段,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要趋势,环保问题也已经升华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上来,企业只有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才能够获取到经济转型中的有利地位。所以,企业需要将构建低碳社会当成是自身发展的使命,并构建起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还需要运用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待业担负的使命。
2.制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内容来说,具体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如资金筹措、战略投资、市场运营、利润分配等;其二,管理企业的财务关系,企业在作出财务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对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的风险与能够获得的利益充分考虑。构建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从而在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目标。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投资部分,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规划,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低碳经济中来,如研发低碳相关技术、发展低碳相关产品等;第二,筹资部分,企业需要争取更多的政策与金融支持,还要将这些支持更多的投入到低碳相关领域中;第三,营运部分,企业需要运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优化等一系列技术,大奥企业在营运过程中的低碳发展要求;第四,分配部分,企业需要以低碳收益为基础,将额外收益分配给相应的绿色投资者,这样做也能够为企业未来的低碳经营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与资金保障。
3.设计绿色财务评价系统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评价是对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以及对财务目标进行检验的有效措施,构建有针对性的财务评价系统,能够为企业实现财务目标提供很大支持。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环保行为只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前提,究其根本,便是由于没有制定出健全完善的评价制度与公平合理的奖惩措施。很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实施绿色财会核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衡量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本、资产、负债以及收益;第二,制定绿色年报,运用这种方式,能够表现出企业一段时期内低碳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所得收益;第三,规定低碳财务指标,能够将企业、部门以及每一个员工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别衡量出来,为奖惩制度的实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理财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此为依托,充分分析在低碳经济在政策、金融以及社会等方面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健全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等.低碳经济与制度环境实证研究――来自我国高能耗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3,03:109―119+108.
[2]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以银行业为例[J].浙江学刊,2011,05:189―195.
篇10
婺源;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
1.婺源县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低碳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对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江西省婺源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先后开发10多个精品景区。在旅游业的强势拉动下,商贸流通、金融、邮政、通信等行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2.9%。同时,婺源县还于2008年起高起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利用生态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发展了一批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高科技、无污染、低耗能企业。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还有亟待改善的问题。
2.婺源县发展低碳经济现有的问题
能源缺乏且能源结构不合理。婺源县能源资源贫乏,常规能源只有煤炭和水力,缺油、少气,且煤炭后备储量并不足。从婺源的能源消耗结构来看,长期过度依赖煤炭,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届时能源出现危机会对婺源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农业传统习惯势力强大,缺乏长远眼光。虽然农民逐渐意识到农业生产中过多使用化肥农药、秸秆的非科学处理等带来的危害,能认识到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但是在选择技术时,经济上的适用性总是优先于技术上的适用性,而采用新技术的高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学习成本等)使多数农民望而却步。由于短期内注重农业低碳的收益和成本在是不对称的,低碳生产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农户总是根据各自的判断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只想着眼前的产量如何才能提高,对未来发展难有长远遇见和规划,因而难以顾全农业低消耗、低排放问题,更难以考虑对农田少耕、免耕、间歇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往往也会因为规模太小看不到效益而不重视。
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婺源县工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婺源县的工业企业大的不多,小的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较为落后,导致该县单位GDP能耗相对较高。该县工业园区是以旅游产业带动为契机才得以发展,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40%以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工业总产值不高,该县工业增加值在所属市内页排名很靠后(见表1)。
表1 2012年1~5月份县(市、区)工业增加值
3.婺源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开发清洁新能源。“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针对婺源的能源现状,要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清洁新能源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概念,鼓励交通、工业发展、酒店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其次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同时注重引进绿色、洁净、零排放的高科技、新能源环保项目。例如目前婺源县中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线和光伏电池组件项目进行试生产,其中试点之一婺源天佑中学太阳能电站在接管婺源县电力公司验收后,正以平均天天1063千瓦时的电量向当地公共电网输送。对于这类项目,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使之不能局限于试点现状,二是要积极进行再全县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宣传和指导以新模式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并且在农业种植、运输、加工等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鼓励农民摒弃传统的犁铧翻耕的耕作方式而采用免耕,要优化秸秆资源利用,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并创新多样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协会,组织一致地实行低碳生产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还要发挥组织优势,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进行低碳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还应加快“城镇支持农村”步伐和力度,加快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好新农村,以吸引、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农村产业吸纳劳动力。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低碳型工业。按照低碳经济的内涵要求,应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改造婺源县内的传统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产值在经济总值中的比重。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企业,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以现有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开发推行应用能源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按照循环经济观念,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让工业园区成为生态工业、节能减排的低碳型工业园。
[1]刘 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0.09
[2]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