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 意义
素质教育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更充分的发展。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风靡一时素质、生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技能素质、能力素质、交往素质、外在素质等体系。其中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重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学校体育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作用。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的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其次,学校体育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智力水平。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人的脑发育,改善中枢及周围神经的功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锻炼还有助于推迟和减轻随衰老过程发展而出现的大脑迟钝、记忆力降低现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的控制指挥功能熟练和稳定,从而促进智力的提高。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 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成熟。同时,不同性质的运动为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此外,根据高级神经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可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完全休息,从而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能评定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即所谓的求胜心切。为此, 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然而,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障碍,比如说陈旧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的学校体育现状虽然已经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摆脱陈旧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增强体质,打好身心健康的素质基础,是否具备参加身体锻炼的能力和培养经常锻炼的习惯,以及是否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另外,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健康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未保持一致。近年来,体育教学教材内容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在项目选择上、教材的选编、制定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形式上,还是没有摆脱竞技体育运动的特点,运动技术的传授仍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具备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重大深远意义的正确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研究、场地设施建设、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其次,要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第三,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黎红.浅谈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7(04).
[2] 游秀云.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2004(S1).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意义;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9-01
一、定向运动的概述
定向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定向运动不断发展与完善,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于1961年5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我国在1992正式加入该组织。
定向运动实际上就是借助指南针和地图,对地图上标示的各个点标进行到访,以时间作为评判标准,到达所有点标用时最短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举行,如公园、森林等,如果条件允许,在校园内同样可以举行。参考的标准不同,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不同的种类。以项目类型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个人赛、接力赛、团体赛等;以比赛级别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初级组、高级组、精英组;以比赛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轮椅定向、摩托车定向、滑雪定向、自行车定向、越野定向、公园定向等;以工具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徒步定向、工具定向。
二、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趣味、竞技、锻炼、健身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定向运动不仅能锻炼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决定的反映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调节负荷与强度,自由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定向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一)定向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参与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意志力和体力。因为参与者不仅要接受不同外界条件的考验,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其中有些困难是可以预料和容易解决的,但有些困难却是突发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去面对并解决突发性事件。通过定向运动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定向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定向运动可以提高学生使用指南针和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选择最佳运动方法和运动路线。另外,定向运动还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体育理论和体育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利用呼吸,科学分配体力,预防伤病,正确判断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消耗状况等。通过定向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应用进一步升华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拓展体育活动的新思路,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育人环境。在参与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锤炼学生的性格、健康、气质等与身体最为密切的人格要素,它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还能使校园充满和谐、团结、进步的生活情趣,帮助参与者不断克服自身的倦怠和散漫行为,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由此可见,定向运动不仅拓宽了校园的体育内容,更加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四)拓展校园体育的内容与空间
定向运动不再把学生限制在体育场、体育馆或游泳池等单调的体育空间内,而是让学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从而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使学生的体育课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竞技型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体操、武术、游泳和田径等),而是把原有学校的体育内容扩展到大自然。由此可见,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可以有效拓展校园体育的空间与内容。
三、中学体育开展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我国接触定向运动的时间短、发展慢,因此中学体育开展定向运动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首先,中学还没有关于定向运动的系统教材或相关的参考文献供体育教师教学使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类似专题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教学探讨,加强横向信息传递和纵向信息交流,不断健全和完善定向运动教学理论体系;其次,师资队伍薄弱。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对定向运动的了解,都是通过各种零零散散的短期培训班获得的,所以很多中学教师对定向运动的理解比较肤浅,这就给教学和训练带来很大困难。最后,定向运动的场地和器材限制。定向运动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它对场地和器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定向运动场地要具备足够的奔跑距离,场地上要有必需的障碍物,具有一定的奔跑难度,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除了对场地的要求,学校还要根据场地绘制高精度的地图并配备指南针等器材。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学还无法满足定向运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是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定向运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运动内容和运动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决定的反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韩飞,佟贵锋,包海涛.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73-276.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并计划将素质教育融入各个教育环节。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融入素质教育,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融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提高电工电子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信息化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全方面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个人能力等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素质,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为了改变其教学现状,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改革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全能型的电工电子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素质教育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地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绿色实验理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符合我国教育新课标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学校、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
为了改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现状,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电子电工实验教材中渗透素质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调整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而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奠定基础。此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更新实验考核方法,提高电工电子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例如,当今社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坚持绿色实验理念,进而节约实验资源,科学地对实验垃圾进行处理。
(二)构建综合型的教育平台
从素质教育角度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多功能的综合型教育平台,进而同时满足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构建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延伸了电工电子教育口径、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培养,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利用通识教育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基础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开展具有综合性特征,可以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3]。②构建创新型教育平台。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在实验教学过程融入素质教学理念,进而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创新型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宽教育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思想、个性、能力培养,进而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科学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新时期,为了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渗透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于教材的改革,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市场需求,进而有效地进行调整,确保教材的科学性与实效性。②创新教学方法。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为了满足素质教育需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设问教学法等,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开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篇4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 大学生 信息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及其意义
1.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
在现代社会中,所谓信息素质,是指在信息意识的指导与信息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综合对信息素质概念的理解,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意识素质教育。信息意识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和拥有大量信息的特殊意义,自觉确立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新观念。二是信息伦理道德素质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质的保证,是人们在信息活动领域中的各种道德准则,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信息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三是信息知识素质教育。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信息知识素质教育使受教育者能明确所需信息并能快速定位、检索、获取信息。四是信息能力素质教育。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潜能。
2.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个人或社会的信息素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信息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需要。21世纪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时代,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二是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折旧”加速,要求劳动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与生活有关的社会与市场信息,从而丰富生活内容,降低生活成本。四是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缓解信息压力,有效解决信息污染。在面对大量信息“垃圾”的时候,如果能运用正确的信息检索技术,可以使人们有效化解信息污染带来的风险,缓解巨大的信息量带来的精神压力。
二、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1.忽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将构成信息素质的四个要素,即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分割开来,许多学校将文献(信息)检索教学等同于信息素质教育,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而忽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的培养。
2.在整个高职教育系统中缺少信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
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转型过来,与名牌高校相比,学院领导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意义的认识还不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新生人学阶段的“利用图书馆”教育和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前的“文献(信息)检索”教育。这二者不仅时间间隔太长,缺乏教育的连续性,而且通常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教育职责范围不明确,教育过程无序、被动。
3.忽视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图书馆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4.缺少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职业性的特点,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据统计,20年来,我国的文献检索课教材已出版600余种,但针对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内容陈旧,缺乏“纲领”性的指导。
三、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1.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是学院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在馆藏建设中,图书馆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文献,形成特色馆藏,并且在特定的领域内,拥有较完整的文献保障体系。
2.图书馆拥有完善的网络和检索系统
图书馆普遍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网络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图书馆联接起来,实现共享信息的高速传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智能性的学习环境。
3.图书馆拥有优美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通常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藏书的宝库,还是一个能体现学院精神文化风貌的场所。现代图书馆的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均以人为中心,处处给学生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习惯。
4.图书馆拥有专业的图书情报人员
图书馆拥有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熟悉信息资源组织检索知识的专业人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够辅导学生高效、快捷地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而且通过对信息资源开展深层次的加工和对庞杂而无序的网络资源整序等服务,使知识信息更便于学生利用,使学生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利。
四、高职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1.高职学院领导要重视信息素质教育,确保文献检索课的开设
作为高职学院的领导,应从政策上强化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物质条件、课程计划、教材编写和人才引进上保证文献检索课的顺利开设,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
2.图书馆要转变观念,改善信息服务方式
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应自觉进行角色的转换,调整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在做好原有的借阅服务基础上,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馆藏的实情,建立个性化的信息咨询网站,帮助学生解决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难题。
3.图书馆要合理使用经费,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基础。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后,虽然各学校对图书馆的建设经费逐年增加,但与高校相比,信息资源基础仍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电子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图书馆在合理使用经费保证纸质文献的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加强电子资源库的建设。
4.图书馆要根据实情建设学科馆员制,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在利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途径加强现有馆员图书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和科研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各系部教师的合作,建设各专业的学科馆员,使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和课程相结合。
5.图书馆要拓展教育方式,充实信息素质教育内容
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学院工作,利用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努力拓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为目标,采取主动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
[2]何晓丽,贾志宏.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4).
篇5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育;教育现状;改善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比如说在小学里就开始音乐教育以及英语教育等等,都是对孩子综合素质关注的表现。现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的,虽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成熟的,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其中,比如说教学过多的重视了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实际的关注到音乐教育的实质所在到底是什么,如若继续这样进行小学音乐教育,要想取得发展就显得非常的困难了。因此,就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改善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形式有所帮助。
一、小学音乐教育所处地位
我国现在的教育强调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小学又是一个孩子开始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因此在孩子小学时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自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至今,进行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就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开展美誉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就是小学音乐教育,俗话说音乐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更何况是孩子,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感受力以及表现力这两个方面的裴炎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孩子相比较大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要短得多,对新事物的好奇度更是要比大人更为强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是大人所不能急及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健全孩子人格的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推动小学生形成非常活跃、正向的思维形式。现目前社会上对小学进行学生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这与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这样,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史现代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非常良好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课程不重视音乐课
现在的小学教育课程设计中,相比较音乐课而言,对语文、数学等课程的重视度要强烈许多,不是说要重视音乐教育就忽视素质教育,这样也就失去了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现在教育强调的就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除了音乐,还有很多的课程都包含在综合素质教育这个大家庭中,其中就有语文、数学等。既然音乐教育也是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如若是学校的领导都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又如何要求孩子的家长来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呢。
2.音乐课程教育内容单一
一味的跟着老师欣赏以及唱一些经典的、有名的歌曲,因为形式的单一,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是非常重的,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容易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孩子失去了上课的兴趣,那么何谈教学课程的效率。虽说学习音乐,学生要学习以及欣赏好的音乐是必修课,但是如果老师只知道做这一点的话就没有了教学音乐的意义了。孩子心智并没有发育完全,只教他们欣赏学习经典,就会阻碍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以及对他们以后接触音乐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音乐教学对实践的欠缺
小学学校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小学音乐教育硬件设施进行增添以及完善,显得较为吝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能够满足要求的硬件设施,就算老师具有足够的音乐专业知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就对音乐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也许在开展会议讨论改革教育模式的时候会说要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教育,但是一旦回到学校开展教育时,依旧进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高考依旧是世界上相对公平的升学模式,因此为了升学率学校就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促进以及辅助作用。因为如此,音乐教育在小学中的开展显得尤为的困难。
三、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改革措施
要想改革现有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就得把音乐教育改革理念深入到学校管理层中去,使得领导者一定要明白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懂得素质教育才是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搞好了学生素质教育才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给学校实施开展音乐教育。
除了要把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模式中去,还要对进行音乐教育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只有在学校对音乐老师的个人素质进行提高为前提,把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引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去。才有可能能够引进大量的热爱音乐的音乐人才加入到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进而就使得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生潜移默化的根本上的改变,进而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素质教育。
虽说在中国现在应试教育还占主导地位,但是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是应试教育的。因此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得随意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合理的音乐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能力培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得制定一定得音乐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应该以学习音乐作品为基础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相比中学教育要轻松许多,因此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点时期。在还得学习各种各项的音乐基础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老师不要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要重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对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吸收起到促进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主宰课堂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上述的措施,还有一点就是对素质教育教育政策的贯彻以及落实,加强音乐教育硬件设施投入,让老师有兴趣在此环境中进行教学,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峰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小军.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08
[2]张晓楠.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3-01-08
[3]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篇6
一、艺术教育概述
所谓艺术教育,狭义上指开展的一系列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和艺术家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而在广义上则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以提高人的艺术修养、普及艺术知识、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培养人的性格等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同时,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理解、感知、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人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开展的问题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有:第一,在教育观念方面,艺术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新时期,我国开展了素质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学校和学生家长将艺术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缺乏艺术教育给人以终极关怀的意识,导致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缺乏人文内涵。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对时效价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社会环境中出现拜金主义思想,这对国内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影响。一些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开展的目的发生了转变,由最初陶冶情操、培养性格逐渐演变为实现经济效益,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了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和高质量艺术产品的创作。
第三,艺术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过程中也存在问题。部分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过程中偏重于艺术素质的培养,而缺乏与艺术相关的文化史、心理学、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教育,造成艺术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教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述的人文体验,这不但需要学生自身的天赋,也离不开学生后期的努力。
三、提高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质量的对策
针对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质量,可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第一,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应与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生活情趣的培养。艺术教育活动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四有”新人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既对陶冶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具有积极作用,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效果。
第二,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做好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相关工作,应首先打好校园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所需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活动场馆及设施等基础。学校应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兴趣爱好,以促进校园艺术教育、文化建设多渠道发展格局的形成。
第三,现阶段,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个人成为和谐自然、理智健全的社会人,有利于对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应与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相统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教师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现有的资源,通过精心编排和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提高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质量;此外,对于学生而言,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增长见识、接受熏陶、提升能力。
四、结语
篇7
一、素质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进步,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理念被提出来。素质教育提出的目的就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我认知,让学生的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逐步提升。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目前重要的国家教育方针,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等特征,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升自我认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搞好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自主性、自律性、创新性等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音乐教育是用来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大学音乐教育也可分为专业的音乐教育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进行音乐教育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得到广泛的流传和发展,音乐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艺术能力,还能提升学生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素质教育发展中注重音乐教育的开展,对发展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一)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内容
音乐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修养方面,音乐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不论是对科学文化的掌握,还是对人文内涵的了解,都可以提升学生对其认识,从音乐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文化意识方面,文化意识包括了对历史、人文、科技等方面文化的认识,音乐教育可以从人的意识上促进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文化创新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从艺术、思想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从音乐教育的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文化审美方面,音乐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因此,从音乐的角度发展学生们的艺术鉴赏,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文化审美。因此,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素质教育为大学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大学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素质教育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为新时期大学音乐教育的展开提供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在思想建设方面,素质教育可以从思想的进步和提升等方面为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发展大学生身心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为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在审美意识方面,审美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点,是特省大学生自身魅力的重要方面,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审美意识方面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为大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意识开端。
(三)素质教育与大学音乐教育密不可分
目前在,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音乐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音乐教育旨在思想、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促进了素质教育大踏步的前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对每一个发展环节都有不同的特色,这就要求大学音乐教育要不断的注重创新,才能符合素质教育不断进步的要求。素质教育与大学音乐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论是素质教育进步还是大学音乐教育不断的发展,都对提升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大学音乐教育工作,在我国各大高校已经是普遍现象。音乐教育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虽然在素质教育下开展大学音乐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但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还会出现问题。一方面体现在理论与实际的发展相脱节,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讲是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目前在我国,很多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落后于实际发展的要求和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实际的发展有时也与素质教育相背离,虽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已经在不断的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很多老教师的思想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很多时候大学音乐教育无法真正与素质教育相符合,落后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
四、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作用
(一)促进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发展
德育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促进德育的发展,就能促进素质教育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要在不断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的环境下开展大学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和思想,还可以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和探索的热情。与此同时,作为德育包含内容非常的广泛,德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全面的进步,因此,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展了很多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增强思想道德文化的宣传,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为推动素质教育的进步发展,会有选择性的为学生们播放道德方面的音乐宣传片,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发展德育。因此,素质教育下注重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从思想方面促进学生们德育的进步。
(二)促进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从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团队意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音乐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和认知乐谱,还会从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主观意识,如何从配合中得到美妙的演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培养才艺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协作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的思想。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众所周知,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从主观上去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学生们的心灵,培养学生们的风度、才气和修养,从而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对人际关机有个全新的了解,进而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促进素质教育中美育的培养
所谓的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做好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工作实际就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在教育学生懂得欣赏音乐的同时,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认知的鉴赏能力。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都会采用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或者在我国被广为流传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从音乐的演奏到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主观情感等进行鉴赏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的同时,积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能辨别的出来音乐的好与坏。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正确的思想包括:人生价值观、自我认知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音乐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音乐作品和音乐演奏的好坏都需要学生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充分的辨别,而这种准确的辨别能力是需要学生们通过不断的鉴赏,从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而达到的。因此,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时刻对自我有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五)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包括了促进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为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都在大力的倡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的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演唱技巧,还可以在帮助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创造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必备的一种技能,音乐教育恰好是从艺术的角度锻炼学生对音乐发展、音乐特色、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观察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对音乐的观察中,养成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主动观察的习惯,进而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佳境。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会培养学生如何按照音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主观创造,例如在我国央视播出的第一期《中国好歌曲》节目中,所有的参赛歌曲都是原创,其中很多参赛选手都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其中被广为流传的就是霍尊的《卷珠帘》,他的原创来自于对古典钢琴的演奏,整首歌充满了中国风的味道,更让人看到音乐教育可以挖掘人们无限的创造能力,进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六)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了心理健康,很多大学生在即将走出校园时会面临工作和社会的压力,在校园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魅力,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这些压力。在我国,音乐作品的分类有很多种,有安静舒适的;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让人精神愉悦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建议学生可以欣赏哪些歌曲,以此来帮助学生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也有很多音乐作品在旋律和演奏上就能够让学生从逆境中走出来,让学生从音乐的旋律中就能体会到轻松、舒畅或者充满斗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充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充满生活色彩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保持战胜逆境的心理。可见,音乐教育的开展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艺术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责,以往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高职院校顺应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将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要只是僵硬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前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除了必修的艺术课程外很少会接受到艺术教育,致使学生艺术素质相对较为匮乏,且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忽视了艺术教育,课堂上的一些陈词滥调模式化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才选择艺术课程,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学生也错误的认为自己并非艺术类学生没必要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只要把专业知识掌握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的实际价值,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以至于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得到学分的学生消极应对,致使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当下我国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问题并不容乐观。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艺术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师生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它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期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对其综合素质的影响
艺术教育自古便有,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美育的国家,像古代教育中的礼教、乐教,后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的“美育”工作,前辈更是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发重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教育,学生也希望在学习生涯中可以接受艺术熏陶,教师更是看到了艺术教育的深层教育意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学生能够净化心灵,自觉运用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推动社会稳步向前运行。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挑战,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实际素质与市场需求未能达到一致高度,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由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审美鉴赏能力等几方面组成。开展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学生培养群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便于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实现自身与团队共同进步,避免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基础。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陶冶心灵,升华群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避免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只会套用书本知识,禁锢思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容易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填补了他们在逻辑思维中的漏洞,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于开发人们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贡献力量。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能在艺术熏陶中明白其中的内涵,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远离低俗情趣,因此该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感化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说教式的灌输,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艺术活动的参与中,在熏陶中有所感触,“知善恶、识美丑”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之际,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其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同时也承担着学生艺术素质、文学素养、职业精神培养的多重责任。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愈发重视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下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会遇到多种诱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达到一致的高度,促进就业,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冠.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影响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43.
篇9
一、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必要性
1.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
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具有高品德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我们已经提到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重视德育,由此而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加强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深化德育等教育活动,使各个方面的教育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1.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班级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示范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只讲述理论就可以取得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做好表率的作用。
2.广泛开展校园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其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向对手学习,并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再次,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有良好的人际圈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的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教师的德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要求,结合社会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篇10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中学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点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其共同之处都是和怎样做人相关,都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二是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不仅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受到一定的启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这对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虽然目前中学己普遍开设人文课程和人文讲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定位不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缺乏。尤其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普遍存在“重知识轻人文”、“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脱节,人文素质教育弱化。
(二)教师主导作用?l挥不够
中学政治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能忽视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在中学普遍追求升学率的高压下,部分中学政治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施缺乏计划性和保障性
虽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人文素质教育要求作了相关规定,但是不少学校仍然不知道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集中表现为实施中课程开设和安排缺乏计划性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并在师资配置、教学资源投入上保障乏力。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育人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初中教育是奠基工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始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文化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营造好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养,发挥好主导作用,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学习和专研,拓宽知识面,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初中学生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渴望得到认可和支持。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心声和要求,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挖掘思想政治课的人文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好途径与方式。一是要在课堂上通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辩论赛、课堂演讲、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等多种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二是创设情景,引入案例教学。精心筛选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的案例进行深刻分析,让学生主动探究,从容应对教学模拟的人生境况,学会怎样做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 上一篇:简述素质教育观
- 下一篇: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