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有机蔬菜;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1 有机蔬菜发展现状

中国是地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国家,蔬菜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而有机蔬菜指的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根据相关有机生产的规程,遵循生态学原理与自然规律,不利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废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等物质,使用系列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经过相关机构鉴定之后,颁发了食品证书的蔬菜类产品。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机蔬菜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有机蔬菜的组织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1.1 组织生产模式

相比较而言,有机蔬菜的种植往往需要更密集、更大量的技术与劳动力,比起一般蔬菜种植,有机蔬菜的种植产量低下,远离污染,有自然本色,但更精耕细作。总体而言,国内生产有机蔬菜的方式有多种,从规模大小上,主要有单独生产型、合作开发型、公司枢纽型等。一家一户普通农户种植方式管理成本较高,见效慢,农民收入提升速度不快。开发专业合作社模式解决了分散经营中存在的标准问题与技术障碍,提升了投入产出效益。而公司往往可以建立起全套且完整的有机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公司可以利用多种股份合作模式经营,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场+农户”等方式。从销售市场上看,又可以分为本地销售型与出口创汇型。从销售渠道上看,有机蔬菜有大型超市、直销、有机食品专营店、团体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国内起主要市场支配力的是大型零售商。

1.2 管理制度

有机蔬菜的生产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它依赖于一种低输入、良性循环的生产管理体系,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平衡与保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石油类产品的消耗,不断促进食品加工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因此,无论在农药管理还是田间管理上,都应该尽可能地周密。

1.3 进出口状况

国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机蔬菜价格高出一般蔬菜产品价格50%~500%,因此,国内市场中有机蔬菜的流通尚不够乐观。欧洲市场是有机蔬菜消费的主要市场,年增长率高达21%,然而,由于生产商品的季节、质量、流通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在欧盟的销量并不大。日本、韩国是当前中国有机蔬菜的主要出口国,消费潜力较好。

2 存在问题

尽管有机蔬菜是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但国内在政策诱导及其生产、流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产品定位不明确、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有机蔬菜的投产、开发、销售是一个全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投入较大、收效较慢的过程。尽管国家对这一方向十分重视,但在政策与资金扶持上仍相对欠缺,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会拿出相应的专项资金,促进有机蔬菜的发展,但支持力度仍偏小。

在产品定位上,由于目前国内的有机蔬菜技术仍相对落后,他们在病虫害草的防治以及土壤培肥等技术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甚大,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口味上,都比不上国外同类产品。同时,由于国内产品生产上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开发细分市场,导致产品定位大众化、模糊化,产品销售动力不足。

在产业化方面,农户与相关公司难以做到从种子选择、肥料的使用、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原料的验收与收购、产品的加工、半成品的储存至最终成品包装出货,全套生产流程的具体环节,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同时,目前国内开展有机质量监督追踪体系并不多,如何通过产品的包装编号,直接追踪到产品的生产、流通每个环节,乃至最早的种子选取特点及相关记录,对有机蔬菜生产农户及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3 解决对策

鉴于国内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有机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人员培训、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着手,鼓励广大民众参与从事有机蔬菜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政府还应以客观、理性且务实的姿态,从科学技术、组织监管以及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有机蔬菜的健康发展创造出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相关生产商、流通商应进一步明确有机蔬菜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通过强化科研、不断创新的方式,建立起全套的保障体系。

在产业化方面,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有机蔬菜的制造、加工环节之中,是扩大内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举措。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起认证、咨询等机构的纽带作用,促进有机蔬菜的生产进一步产业化,为国家成为真正的有机蔬菜出口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冬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贵州册亨

册亨县位于贵州西南部,地处东经105°27′~106°12′,北纬24°38′~25°19′,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两大支流的夹角地带,东与望谟县毗邻,东北抵贞丰县,南与广西毗邻,西南与安龙县接壤。南昆铁路和汕昆高速穿越境内,交通便利。海拔375~1 633 m,年平均气温19.2 ℃,年平均降雨量1 300 mm,享有贵州省“天然温室”之称[1],全县耕地面积1.54万hm2。

1产业发展现状

册亨大都是低热河谷区,适宜进行冬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册亨冬春反季节蔬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目前,种植面积达到3 333.33 hm2,年产优质蔬菜13万t,外销优质蔬菜12.7万t,是贵州省重要的“早熟蔬菜外销”基地,是“贵州早熟蔬菜之乡”。每年都以133.33~200.00 hm2的面积扩展,而且该县的主栽品种都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设施条件简陋,避灾抗灾能力弱

蔬菜生产对温、光、水要求颇高,如没有一定的设施,很难达到优质高产及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因缺乏投入,缺少必需的生产设施,部分地块只能靠天吃饭。此外,册亨县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区,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威胁更为突出,尤其是册亨县大部分蔬菜生产地处于山区,抗旱能力极弱,严重影响蔬菜种植的产量、质量、效益[3]。

2.2生产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农民承包地条块分割过细、插花地多,同时各农户种植愿望不同,土地流转难,造成种植分散,从而导致不利于生产管理,不利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2.3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化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全县从事蔬菜技术工作的技术员较少,乡镇农技队伍中蔬菜技术人员被抽包村工作,其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难于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技术指导,与技术要求高、面广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特别是许多蔬菜新产区既缺少技术熟练的菜农,又缺少从事蔬菜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造成蔬菜生产发展面临“瓶颈”。

2.4无蔬菜加工企业,产业延伸难

册亨县没有蔬菜加工企业,蔬菜的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薄弱,产业延伸难。蔬菜是一种特殊商品,鲜嫩供应与储运之间矛盾突出。在生产量超过就近销售供应后,必须面向大城市,以拓展销售半径,同时采用冷藏、保鲜、加工等手段来延长蔬菜供应期,平衡市场供应。

2.5蔬菜生产连作障碍问题逐年加重

特色商品性蔬菜基地由于连年连作、种植模式单一,带来了病虫危害加剧、地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产业更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

3发展对策

3.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基地抗灾能力

蔬菜生产基地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础,是保证蔬菜质量、提高产量的重要保证。对规模较大及示范带动性强的基地要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山区特色蔬菜基地,要重点提高抗旱抗灾能力,加快发展山地“微蓄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3],扩大应用面积。引导山地蔬菜开展避雨栽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对老基地要加强改造,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克服土壤板结,防止生产能力下降,同时要防止菜地污染。

3.2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蔬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是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及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力争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开展耕作创新,引进蔬菜生产良种良法,加快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为册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充分利用乡镇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同时根据生产季节和生产发展情况印发技术资料。加大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加强山地“微蓄微灌”技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等蔬菜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大力研究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4]。

3.3重点培育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蔬菜生产、加工及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开展产品分级整理、蔬菜保鲜冷藏和加工,兴建产地,购销市场和集散批发市场。按照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销售,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村经济共同发展。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科技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联结该地蔬菜生产基地、与广大菜农关系紧密、促进该县蔬菜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发展。

3.4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建设进程

在加强市场流通销售建设的同时,要增强品牌建设,品牌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优质品牌产品是高质量、高信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集中体现,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通行证”。切实加强蔬菜基地生产作业及产后加工全过程质量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指导蔬菜生产经营者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和产销档案。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菜农和蔬菜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蔬菜集中连作种植区域及各类经济实体的蔬菜生产基地要规范用肥用药种类及数量,实现种植过程无害化。鼓励各类农业经济实体或服务组织创建企业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制定并实施蔬菜生产企业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认证和加强品牌宣传工作。

3.5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生态型蔬菜生产

要充分发挥册亨县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清洁生产和绿色、有机蔬菜为主导的生态蔬菜产业,使生态蔬菜产业成长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新支柱。积极搞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规范管理系统,促进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环境标志的使用得到深入发展和推广。

4参考文献

[1] 崔德祥,李桂莲,王谋强,等.充分利用贵州天然空调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J].农技服务,2003(3):4-6.

[2] 郑宗平.福安老区基点村种植反季节蔬菜农民得益[J].红土地,2006(7):48.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清洁生产和尾菜综合利用,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在主要蔬菜生产区,向蔬菜种植户、蔬菜集散市场、蔬菜储藏及购销加工企业推广经济实用的尾菜处理利用方式和技术,使尾菜处理率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尾菜污染问题。

三、主要措施

1、开展尾菜生物堆肥发酵试验推广。在等蔬菜生产集中区,引进先进的复式发酵生物菌群,进行生物堆肥发酵试验。利用微生物之间共生、寄生等相互作用,利用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和综合除臭技术,将尾菜“标准化”发酵处理,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含水率、温度、碳氮比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及调节,按平衡施肥原理进行配方,处理尾菜。

2、开展尾菜沤肥技术试验推广。在蔬菜生产分散区,建设沤肥池,利用尾菜沤制有机肥,将尾菜还田。

3、鼓励、引导企业建设尾菜处理生产线,生产蔬菜粉及动物饲料等产品。选择1—2个示范点,示范生产,示范食用,逐步推广。

4、加强蔬菜集散市场、仓库、企业环境管理,严禁随意弃置尾菜。按照“谁生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未进行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的市场、仓库、企业,一律限期整改,补充建设尾菜处理设施,督促尾菜无害化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充分运用电视、网络、宣传标语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尾菜污染的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以及尾菜处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在蔬菜种植千亩以上的片区要加强宣传力度。

(二)加强领导。为保证工作成效,县上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牧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任务落实。

篇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高级顾问刘玉凯指出,农业生产是食品安全源头控制的重要关口,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长迅速。据统计,2012年有机产品在全世界市场销售额已超过600亿美元。随着食品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机食品正在从概念逐渐走上餐桌。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际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并颁发证书的蔬菜产品。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其消费额以每年30%-50%的速度递增,目前的消费渠道仅通过网络采购及超市销售点销售。

因有机食材的价格比普通蔬菜高20%-50%,所以身为传统食材消费主体的餐饮企业在试图采用有机食材时,都因成本太高而放弃。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温饱型到吃好型再到如今的返璞归真型。基于这种转变,餐饮企业也在适应着食客的需求,在这种返璞归真的味觉诉求里,突出有机食材更为出色的香味、营养价值及感官效果,保证食品安全。

北京长富宫饭店是北京为数不多使用有机食材的餐饮企业之一。谈及选用有机食材的初衷,长富宫饭店市场推广部经理马志明说:“如今,食品健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人们就餐时已经不是一味地追求奢华,而是追求健康和品位,这是一种趋势。而采用有机食材,恰恰满足了食客们的这种诉求。打造北京餐饮业的一片净土,为食客提供安全的饮食是我们企业的宗旨。”

长富宫饭店中餐厅厨师长王国培告知记者:“有机食材不只追求健康,还要保留原味。我们可以从有机食材中吃到食物本身的味道,正如长富宫一道简单的苦瓜炒蛋,撒一点盐,苦瓜的苦涩脆爽融入鸡蛋的鲜香,入口后便是最原始纯真的味道。”据了解,餐厅内食客对于这种自然、健康的有机菜很是受用,也赢得了不少的回头客。

长富宫饭店沿袭了日本人在管理上的细致、谨慎,马志明向记者陈述了长富宫日方负责人反馈回来的一个细节:“在日本,进加工间门之前一定要将手洗干净,需要用手去感触门,如果手不干净,加工间门是打不开的。”

如今有机食材价格令人咋舌,记者探究这价高直上的奥秘了解到,业内人士曾算过,首先是人力投入,人工除草等花费;其次是产量,有机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生长规律,生长时间长,亩产量低;第三是“有机认证费”,有机农业所占土地需要环境认证费,每种蔬菜成熟后也需要不菲的认证费用。

对此,马志明告诉《经济》记者:“现在投入有机食材成本虽然高出普通食材一大截,但采用从种植源头采购进货,价格相对来说比市面上直营的有机蔬菜要低,能被大众所接受。”

有机食品不但价格贵,市场供应商还良莠不齐,有的产品夹杂着利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的做法。

对于这种现状,长富宫餐饮部副部长陈应军对记者说:“所谓健康就是要从源头做起,严把进货渠道。什么样的食材是所需的、健康的,仔细把握每一个环节。在择选供应商时,要选择有品质和品牌保证的大型公司,合作前要看它的检测报告、认证以及权威部门检测盖章是否齐全。”

篇5

关键词:蔬菜栽培;现状;发展思路

1 蔬菜栽培基地发展现状

1.1 生产面积逐年下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

2010年以来,随县城建设推进,城郊的设施大棚相继消失,1998年建成的城郊设施蔬菜面积20hm2,2010年底仅剩下不足6.7hm2。

1.2 设施栽培的基础条件薄弱、科技含量低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与相邻其它县相比,镇沅县的蔬菜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较薄弱,大棚设施栽培仅占常年蔬菜设施栽培的1%左右;但很多设施蔬菜的滴灌技术、穴盘育苗、防虫网、诱虫板等先进技术未能应用。

1.3 对无公害生产认识不到位

目前镇沅县的设施蔬菜栽培大多为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生产标准化难以实施到位,直接影响了质量安全,有的菜农甚至随意加大用药量,盲目提高用药浓度,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一方面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另一方面造成优质不优价。

1.4 设施蔬菜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一是蔬菜产品几乎没有用于加工;二是无产品订单;三是由于干旱、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给设施蔬菜生产造成损失,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

1.5 设施蔬菜种植品种单一、更新慢

优新品种主要依靠引进,造成品种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尤其是在市场上有较大需求量的西红柿、辣椒、黄瓜、大蒜、葱仍是一些普通常规品种,部分农户仍然使用多年自留自繁品种,直接造成产品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明显。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栽培设施不足,棚形结构尚须改进

目前,投入蔬菜生产的用地面积中,具备设施栽培条件的面积占40%,现有各类大棚设施,除钢架大棚具备标准的条件(3m×70m)外,其余中、小棚规格混乱,影响蔬菜的规范种植和布局,又不便于田间操作管理。配套设施(沟、渠、道路)不足,影响生产过程中的排、灌措施及运输。竹棚设施面积占到80%以上,因其建材、结构原因,防风力较低,常因风害造成损失。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材料(薄膜、建材)易受氧化,棚体寿命较短(1.5年),增加了重复投资成本。

2.2 土壤连作普遍,病虫害发生较重

多数生产用地,尤其是大棚设施面积,由于长期进行同品种、多茬次的栽培利用(如茄果类、瓜类连作),因其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溶作用,极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盐渍化板结,致使蔬菜产量、品质下降。连作及耕作的不善,加上栽培季节气候条件(如夏秋高温、湿因等),易形成蔬菜基地的特殊发病环境,造成病虫害传染流行。苗期各类蔬菜立枯病、猝倒病;虫害类如美国斑潜蝇、温室白粉虱,尤其是保护地及设施栽培地,极结线虫发生率高达90%以上。

2.3 栽培制度及生产技术有待改进提高

部分种植生产人员出于单纯效益考虑,常实行不合理的多茬次栽培,甚至同种蔬菜连作或间、套种密改、品种不合理,忽视了对土壤肥力的恢复和培置,导致土质劣化,肥水保持力下降,更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加大设施建设投入,改进现有设施结构性能

主要是现有的常规栽培面积必须注入资金进行建设。着重以推广发展塑料大棚覆盖栽培为主,配合夏秋遮阳网覆盖栽培及避雨栽培,降低强光照、降水2个生产制约因素的影响。争取完成设施栽培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并实现路、沟渠的配套改造建设,使蔬菜生产总量提高1倍。对现有竹木结构大棚,应逐步实现向标准(3m×70m)钢架大棚的过渡改造,以增强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

3.2 努力提高蔬菜种植生产技术水平

即制定合理的茬口布局和品种安排,杜绝同种蔬菜连作,实行有效轮作。结合市场需求,扩大种植种类,增加茬选品种,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延长供应期,以提高效益。在常规蔬菜生产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特及野生蔬菜的品种及种植面积,满足消费需求。

3.3 实行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在科学进行茬次安排和间、套、轮作制度基础上,要求增施足量有机肥,依据不同蔬菜需求,制定出优质配方施肥方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补充土地壤肥力,降低土壤污染,提高产品质量,达到连年丰产、稳产。

3.4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建立病、虫(草)等的预测预报机制。注意易发病虫适宜期(如夏、秋高温季节)的提前预防,重视应用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手段进行综合防治,除必要化学手段以外,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蔬菜污染,如应用遮阳防虫网遮拦防虫。

3.5 增加绿色、有机型蔬菜生产

绿色、有机型蔬菜生产,是未来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地应当在自身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基地上,适当增加一些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借以探索其生产过程的各种经验,为今后产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篇6

关键词:超市;蔬菜产业链;石河子市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47-02

蔬菜产业链包括生产、供应和需求链,即蔬菜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产品加工到市场销售等的所有流程。英国著名物流学家Christopher对供应链的定义则更为宽泛:涉及将蔬菜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具体包括蔬菜收购、分等定级、包装、保鲜、储存、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冻流通及产销地市场建设等。超市经营对蔬菜产业链各环节具有系统影响,超市销售形态将促进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融合,影响产业链始终,引导实现蔬菜产业的升级。

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生产面积和总产量逐年提高。蔬菜产业内部结构的逐渐优化以及良种覆盖率和优质率的不断提高与石河子超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石河子垦区蔬菜超市经营对蔬菜产业链的影响。

一、石河子超市发展概况

石河子目前规模较大的超市有爱家超市、好又多和天扬超市以及2006年新建的好家乡超市,均属于综合型超市。这些大型超市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与分布在石河子市各大住宅小区的一些中小型超市一起,为石河子市居民消费提供便利。

超市在零售业地位的迅速提升及其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蔬菜产业化和标准化的不断推进,为蔬菜经营奠定良好基础。现在,石河子市的上述大型超市都开辟了蔬菜经营业务,而随着超市的不断发展,蔬菜经营品种也由过去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种。

二、超市发展对蔬菜生产链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石河子大型综合超市纷纷涉足蔬菜经营领域。超市经营作为新型的蔬菜零售业态,对蔬菜生产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蔬菜生产的引导方面:

(一)质量要求对蔬菜生产的引导

1.促进了良种开发和引用。由于超市对蔬菜质量如外观、食用安全、新鲜度等方面都具有更高标准,这就要求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必须时刻注重质量。现有超市都有专门检测机构对上架蔬菜进行质检,这势必大大促进蔬菜良种的开发引用和标准规模生产。

2.促进了无公害蔬菜发展。据调查,石河子市各大超市采购蔬菜种类,按大类可分为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以及有机蔬菜四类。四大超市采购的具体蔬菜种类与数量比例。可见,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虽尚未成为主流,但与传统农贸市场相比,其数量已大幅增加。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态的日益重视,无公害蔬菜必将成为超市消费的主流。超市无公害蔬菜所占分额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超市经营发展,石河子市无公害生产也获得快速发展。现在,各大型综合超市的无公害蔬菜主要来源于绿翔和绿色基地开发两家公司,产品多是进口;但也不乏在石河子周边如近郊的152团(有着12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进货的。石河子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

(二)信息收集对蔬菜生产的引导

超市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各大超市都有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方式。例如:各大超市给顾客办理会员卡,通过会员卡的结算,可收集信息。经过分析整理的信息会及时反映在超市的采购合同上,从而引导蔬菜的生产。

(三)促销手段对蔬菜生产的引导

石河子各大超市经营蔬菜大多也是为了吸引客流量,从而带动其他商品的消费,因而蔬菜促销手段使用频繁,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特价销售。特价蔬菜的品种多为普通蔬菜,而这普通蔬菜又是在合同期前的三个月,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蔬菜生产。

三、超市发展对蔬菜供应链的影响分析

(一)对蔬菜流通渠道的影响

石河子传统的蔬菜销售方式多为: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经历多个销售环节,蔬菜随货主转换场地,物流环节多、路线长、多次装卸搬运和包装,中间损耗大。社会交易费用和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益低。而且,中间商层层瓜分利润,损害了农户利益。超市的全新流通模式对传统的流通渠道形式形成巨大冲击,大大加速了蔬菜流通环节的变化。

蔬菜从农户生产到经过超市零售到达消费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1)农户―产地收购商(或产地批发商)―零售地批发商―超市;(2)农户―产地收购商―产地批发商―零售地批发商―超市;(3)农户―产地收购者(或产地批发商)―石河子批发商―石河子中间商―超市;(4)公司+农户―超市。前三个流通渠道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低效实质物流,属于超市蔬菜销售过程中的过渡阶段;而第四种则是农户生产的蔬菜到达超市的最近也是最有效的渠道,既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又保护了农户利益,必将成为超市销售发展方向。

(二)对加工环节的影响

传统的销售方式使得蔬菜分等定级很难操作。市场上供应的蔬菜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形式,蔬菜质量难以辨别;而超市目前销售的蔬菜都要经过简单的冷藏、清洗、分等定级、捆扎包装,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价格。因而蔬菜超市经营一方面对于完善中国农产品分级制度具有较强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包装和储运业的发展。

(三)对供应链上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当前石河子蔬菜流通渠道上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有批发商、中间商、零售商和生产者,如图1所示:

图1蔬菜流通渠道与主要参与者

1.对蔬菜批发商和中间商的影响。根据超市目前经营的水平,可以将蔬菜物流水平结构表示为下图2:

从下图看出,配送中心是超市物流的中枢,是连接供应物流与销售物流的纽带。目前,经营蔬菜的超市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为数不多,多数是属于联合型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交易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承担了批发市场的职能,会对批发商和中间商的业务产生冲击。

图2超市蔬菜物流的水平结构

2.对蔬菜零售商的影响。传统农贸市场沿街为市,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短斤少两、脏乱差和难于管理等诸多弊端,石河子市也不例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购物环境,注重食品安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商业化水平,促进现代零售业发展,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建立新型(如产权式)农贸超市,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这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零售商的经营费用,为零售商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3.对生产者的影响。超市经营蔬菜直接为农户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增加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户蔬菜进入超市可以通过专业的供货渠道,即“公司+农户”。绿翔公司的“公司+农户”模式通过两种进货渠道使得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很好的方向,通过信息的反馈,引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所依据,避免了盲目耕种、盲目投资,也为农户节约了生产成本。

四、超市发展对蔬菜需求链的影响分析

超市为消费者提供了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和可靠的质量保障。蔬菜一旦进入超市,蔬菜质量就与超市整体品牌和声誉捆绑在一起,超市会因此更加重视蔬菜质量,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比重势必逐渐增加。与传统农贸市场不同,超市上架蔬菜必须经过质量检测和全程控制。

五、结论

石河子市的超市发展对于其蔬菜产业的生产链、供应链和需求链的影响已日益凸现,随着超市向蔬菜领域的延伸,这种影响将进一步增大。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应该积极推动新型超市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石河子市的超市的蔬菜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低,蔬菜质量检测监控还不完善,蔬菜供应链衔接还不连贯,超市的其他销售对于蔬菜产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今后应逐步克服障碍因素,不断提高蔬菜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左两军,张丽鹃.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5,(3).

[2]王凯.南京市蔬菜产业连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技术,2005,(1).

[3]吴自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与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甘肃农业科技,2003,(8).

[4]Martin Christopher.物流与竞争[J].王焰,译.物流技术,2004,(8).

[5]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9).

篇7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监测; 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郑州市自2003年以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被农业部称为“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为了了解郑州市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情况,2012年本中心每季度对郑州市及辖县区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进行抽样检测,为郑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来源于郑州市各县(市)区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每季度采样,采取随机法,2012年总共抽取蔬菜样品478份。

1.2 样品种类

茄果类、 豆类、瓜类、绿叶菜类、甘蓝类、白菜类等蔬菜。

1.3 仪器与试剂

Varian GC3800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FPD检测器);岛津GCMS2010气质联用色谱仪。

1.4 农药监测种类

1.4.1 有机磷类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乐果、二嗪磷、甲基异柳磷、杀螟硫磷、三唑磷、水胺硫磷、丙溴磷、马拉硫磷、亚胺硫磷、伏杀硫磷、辛硫磷、敌敌畏、久效磷。

1.4.2 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菌清、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三唑酮、六六六、氟胺氰菊酯、氟氰戊菊酯、异菌脲、腐霉利、五氯硝基苯、乙烯菌核利。

1.5 检测方法

取蔬菜可食部分,按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由于所检测农药性质不稳定,残效期较短,采取分区分期采集样本,采集的样本尽快运回实验室,及时测定,对数量较多不能及时处理的样品粉碎后冷冻保存。有样品农药超标的,超标样品需复检,使用质谱定性和基质标样定量,每10个样品插做1个质控样。

1.6 结果判定

依据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进行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478份蔬菜样本中,检出农药残留样本121份,总检出率为 25.3%,农药超标样本12份,总超标率为2.5%。单独由有机磷引起的超标数量共 9 份,占总超标数量的75%,单独由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超标数量共1份,占总超标数量的8.3%。由有机磷和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共同引起的超标数量共2份,占总超标数量的16.7%。

监测的有机磷类农药中有5种农药检出,分别是甲拌磷、氧化乐果、毒死蜱、三唑磷、敌敌畏;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11 种农药检出,分别是百菌清、腐霉利、异菌脲、氯氰菊酯、硫丹、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其他19种农药种类均未有被检出或达超标值。在478份蔬菜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5个农药种类是:百菌清11.1%、腐霉利4.4%、三氯氰菊酯2.9%、硫丹2.7 %、氯氰菊酯2.1%。不同种类的蔬菜农药检出率不同,其中绿叶菜类农药使用率最高,其次是瓜类、茄果类、白菜类、豆类蔬菜等,16种检出农药在各类蔬菜中具体残留情况见表1。每季度样本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见表2。

引起超标的5种农药是毒死蜱、氧化乐果、三氟氯氰菊酯、三唑磷、氯氰菊酯。超标样本种类有叶菜类、瓜类、豆类等,具体是:芹菜、生菜、菠菜、油麦菜、上海青、茼蒿、豆角、西葫芦,其他如黄瓜、西红柿、韭菜等本地市场上常见蔬菜品种未见超标。478份样本农药超标情况见表3。

表2 每季度样本有机磷类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

表3 478份样本农药超标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从监测结果来看,没有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检出,说明生产者已经弃用国家禁止使用的5种高毒高残留有机磷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使用明显少于拟除虫菊酯[2],但生产者不按操作规程使用非禁用农药,使蔬菜存在农药污染依然严重,特别是有机磷的超标率较高,其中以毒死蜱超标率1.0%、氧化乐果0.8% 最为突出;而拟除虫菊酯类检出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高效低毒低残留,在环境中易分解,成为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替代品,其中百菌清检出率仍然最高[2],其残留量平均为0.000 6~0.708 7 mg·kg-1。不少样本检出有多种农药残留,检出2种农药的有22份,占4.6%,检出3种及3种以上的有9份,占1.9%,可见使用不合格农药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重视[3]。

季节不同,农药检出率有明显不同。第1季度农药检出率最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冬季多为棚室蔬菜,而塑料大中棚、温室等保护地栽培的特殊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4],菜农们使用农药来除虫防病,为了获得较高的产品利润,施药后未过安全间隔期便急于上市销售,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上升。夏季依然是病虫害高发季节,但由于环境通透,温度高,农药降解挥发较快,出现农药污染情况较少。

2012年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强上市蔬菜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检测信息平台,对郑州市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日常检测实施监控,对其检测过程全程同步网络跟踪,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指导,由于检测结果反映了本地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情况,对日常监测、食物中毒的预防和监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依然存在的农产品农药污染问题,建议加强农药使用基本知识和农药残留危害的宣传,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进一步加强销售环节农药残留监管监测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反季节蔬菜和农药污染率高的叶菜类、瓜类、豆类蔬菜的普查,保证市民吃上放心的安全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39-44.

[2] 罗俊霞,李 莺,袁小伟,等. 郑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预防控制对策[J]. 中国瓜菜,2008,21(5): 55-57.

篇8

[关键词]网上蔬菜超市;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社区网络连锁店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007-03

网络营销发展到今天,原来很多认为不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都已开始了网络销售,而且很多产品取得了不菲的销售业绩,如服装、大型家电、奢侈品等,甚至生鲜蔬菜也开始了网上销售。近几年,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杭州、南京、太原、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卖菜类网站,甚至一些地级城市如温州、常州、东莞等也出现了卖菜网,一些大城市的卖菜类网站甚至一度多达几十家,网上蔬菜超市一时成为网络营销中最吸引眼球的亮点之一。但在经过最初一段的红火之后,绝大多数网上蔬菜超市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大多数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大吉;一部分在苦苦支撑,濒临破产;还有一部分出现服务打折,撤下便宜的蔬菜和提高送货门槛;还有极少数通过卖有机“高价菜”实现微利。那么,为什么网上蔬菜超市会出现大面积的经营困难?是不是蔬菜真的不适合进行网上销售?有没有解决蔬菜网上销售问题的有效办法?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网上蔬菜超市的发展现状着手进行分析。

1 网上蔬菜超市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原因

(1)都市白领。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双职工的都市白领白天要上班,等下班后再去农贸市场要么已经关门,要么只剩下些烂菜叶子;到超市去买,一嫌太费时间,二嫌价格较贵,三嫌不够新鲜;而且就算是时间来得及,很多白领家庭也宁愿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而不愿去逛菜市场,买菜做饭成为都市白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如果能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在网上买到新鲜蔬菜,菜价又比较便宜,且送货上门,免除舟车劳顿,很明显将受到熟悉网购、乐意接受新生事物的都市白领的青睐。

(2)老人和部分家庭主妇。现代都市中,在家独居的老人和专职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越来越多。对于老人来说,到菜市场买菜是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碰上雨雪天气,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就更是苦不堪言。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本就非常劳累,再去菜市场买菜更会挤占原本就少的休息时间,使自己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亚健康状态。所以,如果能上网买菜并送货上门,显然会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

(3)高档社区。居住在高档社区的居民本身就事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亲自去菜市场或超市买菜,同时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自贬身价去和小市民挤来挤去买菜。另外对于请有保姆做饭的家庭,也可能不放心让保姆自己去买菜。所以对于能网上订购且送货上门的网上蔬菜超市,他们也会比较喜欢。

(4)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社区。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发展很快,新建小区比比皆是,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所以在城市边缘就出现了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社区,社区周围缺少商业设施,买菜极不方便。对于这些社区家庭来说,如果能在网上订购蔬菜并送货上门,将能解决生活中的大问题,所以其对网上蔬菜超市的欢迎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满足上述几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之外,网上蔬菜超市还解决了农贸市场环境差、营业时间不配套的问题,也解决了超级市场蔬菜不够新鲜、品种少、价格高的问题,所以在短短几年内网上蔬菜超市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在各地出现。

1.2 渠道模式

(1)间接配送模式。目前绝大部分网上蔬菜超市实行的都是这种间接配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上蔬菜超市所销售的蔬菜来源于城市中的蔬菜批发市场,他们收到消费者的订单后,就会集中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然后分类包装并配送到消费者家中。在这里,网上蔬菜超市的角色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型连锁超市。该渠道模式下,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也需要经过多道批发环节加上网上蔬菜超市的一道零售环节,所以称为间接配送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是绝大多数网上蔬菜超市采用的渠道模式。

(2)直供配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上蔬菜超市直接与蔬菜生产基地签订供货合同。在网上收到消费者订单后,经过统计汇总再向蔬菜生产基地发出订单,基地根据订单进行蔬菜的采摘和包装,由网上蔬菜超市进行最后的运输配送。这种模式由于减少了中间的多次批发环节,所以在价格方面会有较大竞争力。如果网上蔬菜超市物流效率较高,还可有效保持蔬菜的新鲜度。例如,北京的“菜网”采用的就是这种渠道模式。

1.3 发展现状

2008年前后,上海、广州、武汉等地陆续兴起各种形式的网上蔬菜超市。上海的“上海买菜网”、“菜管家”、“大学生卖菜网”、“居家购菜网”,广州的“谊万家”、“好帮手”,武汉的“七件事”、“嘉事易”等卖菜网站纷纷兴起。但不少网站营业后不久,就悄然歇业,或一直亏损在苦苦支撑,或转走精品路线。如曾经红极一时的“谊万家”、“好帮手”、“七件事”网站已暂停营业,服务热线都已成为空号;“上海买菜网”和“居家购菜网”均设置了最低消费——满50元起送;“菜管家”虽然没有设置最低消费,但所销售的菜品全是价格较高的精品、有机蔬菜;还有很多网上蔬菜超市缩小了服务范围,只在非常有限的区域配送,或延长了送货时间,且蔬菜价格普遍高于农贸市场和普通大型连锁超市。上述现状表明:网上蔬菜超市生存艰难。

2 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发展问题

(1)价格普遍较高。本来消费者到网上购物很大程度上看重的是网上价格便宜。但目前网上蔬菜超市的蔬菜价格和农贸市场相比要贵了不少,即使和普通大超市相比也并不便宜,甚至更高,如果销售的是精品蔬菜、有机蔬菜,价格就更是贵的离谱。例如在上海的卖菜网站上,一只“绝版浦东鸡”售价高达168元。此外,现在绝大部分卖菜网都规定不到最低消费额还要收取送货费。这样计算下来,在网上买菜不仅不便宜,可能还会更贵。高价吓阻了很多本来有意网上买菜的消费者。

(2)配送时间长、成本高。因为需要集中采购和批量送货以节省成本,所以一般卖菜网站都要求要提前下单,比如订中午菜的客户需要在前一天晚上11时前预订,订晚菜的客户需要在前一天或者当天下午3时前预订。在消费者看来,吃什么菜很难说像给工作做计划一样前一天就定好了,所以感觉还是直接到菜市场买菜更方便。且每家每户送货的“点对点”的配送方式造成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间长、成本高已成为卖菜网发展的一个瓶颈。

篇9

关键词: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organic vegetable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supply of the FeiCheng city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and analysis the role of natural resources,government promo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through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cess. It is some reference at this stage for how to use the advantage of rural labo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inancial capital through the organic vegetable industry,and give impetus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organic agriculture,industry development,financial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37-04

一、引言

金融支持“三农”是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长期关注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目前有关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已有观点普遍认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最早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他们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金融抑制。联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单一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金融保险缺位等。

杜英娜、胡继成(2009)认为,从宏观层面看,长期的金融抑制是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农业自身的局限性才是农村金融供给严重短缺在微观层面的直接原因。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生产成果具有不稳定性;而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又割裂了生产与市场的联系,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风险。此外,农户几乎没有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基本不可能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金媛媛(2006)认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比较利益低导致资金严重外流。农户生产规模小,一家一户提供的零星产品,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很高;市场对于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标准变化不定,单个农户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不灵,往往处在一种手足无措的境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在资金融通方面,单个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很难建立起互信机制,单个农户缺乏有效的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工具和设施。因此,较低的农业产业比较利益必然会导致资金的外流。

笔者认为,我国将长期受制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硬约束,在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受到极大的限制,金融供给的安全边际较低,直接影响了金融支持“三农”的积极性。而我国的现实情况也决定了农民人均耕地面积难以增加,只能被动接受劳动密集型农业的限制条件下,只有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入水平,才能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刺激金融投入增加的目的。这一观点,在山东省肥城市金融机构支持高效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初步证实。

二、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化和金融支持演进过程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由于水土和气候环境适宜,历史上农业基础较好,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是全国粮食大县和果品、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仅0.98亩,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

(一)有机蔬菜产业试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市有机蔬菜产业逐渐兴起,并在政府推动和金融支持的作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蔬菜产业产品附加值高,土地收益更高。以当地最大的有机蔬菜龙头企业泰安亚细亚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有机菠菜每吨协议收购价560元,而普通菠菜的市场批发价仅为130元/吨;绿花菜协议收购价1660元/吨,普通绿花菜的市场批发价仅为800元/吨,有机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价格高出1-4倍。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后,每亩土地收入由原来的2000-3000元,增加到4000-50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土地实际收益提高了50-100%。虽然有机蔬菜种植对劳动力的耗费更高,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严重,这种耗费更有利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集约化。

1994年,肥城市济河堂村与泰安泰山亚细亚公司合作,探索种植有机蔬菜。经过3年转换期,于1997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经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和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双颁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农户普遍获得丰厚收益。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初期的特点是:①农业龙头公司成为农民进入了有机农业生产领域的引导者;②实现了由单个农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农民由村集体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将全村土地整合成为一个蔬菜生产基地;③实现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完全依照国际认证标准;④农业风险转移到龙头公司,大大降低了单个农户的经营风险和市场交易成本;⑤农业龙头公司的担保提高了农户的融资能力,通过“公司+农户”方式使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

(二)有机蔬菜产业化发展

肥城市政府在发现了济河堂村这个成功典型后,于2003年确立了以有机蔬菜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有机粮食、有机果品、有机畜禽同步发展的“农业有机化战略”,大力增加和引进有机蔬菜加工农业龙头公司,有机蔬菜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2005年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均增长60%,同时全市对有机蔬菜产业的信贷投入从2003年的约5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5600多万元。这一阶段是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大规模产业化的时期,在政府推动、金融跟进的情况下,原有的种菜和种粮户大面积改种有机蔬菜。

自2006年起,肥城市通过实施促进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七个一”战略,打造标准化生产体系、全程化质量监管体系、集约化生产体系和带动型科技服务体系四大质保体系,建立了良好的地域品牌效应。但此时有机蔬菜产业发展速度却大幅减缓,截至2008年底,全市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年均增幅不到15%。主要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了资金瓶颈制约,其原因一是有机蔬菜产业面从富裕农户更多地扩展到中低收入农户,有机蔬菜需要投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并配置灌溉、除虫等物理设备,对中低收入农户来说资金缺口更大;二是随着土地租种等土地流转形式的推广,种菜大户大量增加,规模扩大后生产资金缺口加大。

(三)金融深度介入有机蔬菜产业

此阶段有机蔬菜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金融投入的增加成为最关键的因素,金融介入的主要手段是完善信贷担保机制和实施利率优惠。一是以强化担保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信贷模式,引入农业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更具偿还能力的担保方,丰富了担保手段,强化了担保责任;二是在完善担保机制的前提下,给予贷款利率优惠。菜农可以享受到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优惠利率,可以比普通农户少上浮50-70个百分点,使更多的农户有能力进入有机蔬菜产业。可以说,有机蔬菜产业化提高了农户的融资能力,金融支持的及时跟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

随着有机蔬菜产业化程度的提高,金融支持也开始从单纯的信贷供给向多元、高端的金融服务深化。2008 年10月份以来,在国内农产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肥城市金融部门通过扩大授信规模和完善服务手段等措施对有机蔬菜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人民银行引导下,农信社将菜农授信额度由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10万元,2009年前9个月累计为5760户菜农新增授信额度1.4亿元。农行制定实施《三农服务方案》,9个月来累计为4200户菜农办理惠农卡贷款4660万元,并为农业龙头公司提供更高端的金融服务,推出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海外代付等新型信贷产品,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收汇率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如2009年1-9月,肥城农行为绿源果蔬有限公司累计办理出口商业发票贴现450万美元,为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佳禾食品有限公司、绿源果蔬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主动承担出口业务结算、评级授信等综合服务,优先安装网上银行、转账电话,上门办理国际结算交接单业务。

(四)金融支持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初步成效

截至2009年9月,肥城市有机蔬菜行业贷款余额达3.68亿元,有机蔬菜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贷款满足率达94.9%。依托有效的金融支持,该市有机蔬菜产业呈逆势上扬态势,目前该市共有有机蔬菜基地451个,种植面积18.8万亩,同比增加1.3万亩;有机蔬菜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3万吨;肥城市被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评为“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2009年1-9月,肥城市有机蔬菜出口6640万美元,同比增长24.7%,市场订单增长6.1%;菜农发展到4.6万户,较年初增加3000户;菜农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1.5%,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438元。而有机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使金融部门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2009年1-9月该市有机蔬菜产业类贷款未出现一笔不良,收贷收息率达到100%,利息收入达1740万元,同比增长35.7%,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互动双赢的效果。

三、有机农业与金融支持协同性分析

(一)有机农业产业化与信贷安全边际

由于传统农产业具有分散经营、保本微利的特征,农产品自主定价能力低,市场认同度不高,价格大幅度波动,由此形成了传统农产业收入产出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和金融供需环节持续低迷的被动格局。但相比较而言,有机农业及其产品却具有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1)产品附加值和产出率较高。以菠菜生产为例,肥城市有机菜农多采用“菠菜-毛豆轮作”模式,一亩地年均种两季菠菜、一季毛豆,每季可采收菠菜4500斤、毛豆1750斤,以2008年菠菜和毛豆各0.35元和0.8元/斤的收购价计算,每亩菜地年收入可达到4550元。而普通菜农每亩菜地最多只能收入1500元,两者差距达3000多元。(2)生产稳定性强。由于有机蔬菜加工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国际市场价格的牵引下,使得有机蔬菜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高定价;同时,有机蔬菜种植属于典型的“合同农业”, 年初签订的收购合同是菜农开展生产的基本前提。由此,有机蔬菜的高收益和订单农业的优势,确保了有机农业的风险可控性,进而保证了金融投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预期。(3)与劳动力资源结合较为紧密。传统农业以化肥和农药广泛使用为标志,而且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往往并不匡算在总成本之内,农民实际收入水平较低,进而使资金回报率低,难以抵偿借贷资金成本。但有机农业是一种生产资料投入较少而劳动力投入较多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蔬菜相对于有机粮食产品、有机畜牧产品等需要的劳动力更多,在人均土地面积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要使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价值实现,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恰好契合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上述三点,一致决定了信贷资金在有机农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二)有机农业需求层次与金融供给优化

由于有机农业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组织化生产,农业龙头公司是有机农业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分散经营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和生产合作社是市场风险的主导承担者,农户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被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村庄变成了蔬菜基地。因此,有机农业的金融需求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区别:(1)金融需求更加真实、透明。与过去生产和消费需求于一身的传统农业不同,有机农业以农业龙头公司的订单为基础,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可以更好地监控信贷资金用于生产资料投入,其信贷需求的真实性、透明度都明显提高。金融机构通过龙头公司和基地,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目标客户,并且在一个基地范围内客户的金融需求、经营能力等基本相同,降低了市场搜寻成本。(2)农户融资能力提高。肥城市有机农业体系下的标准化农户的融资担保多由农业龙头公司或生产合作社提供,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支持,而且在资金定价博弈中的地位普遍提升,金融机构因为信息透明、贷款安全边际高而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息报酬。(3)有机农业需要多元、高端的金融服务。有机农业相对传统农业,其生产、加工直至销售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由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相对传统农业也更加多元化和高端化,如要求金融服务更加及时、资金结算方式更加先进等。肥城市有机农业发展到后期比较成熟的阶段后,农业银行通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海外代付等新型信贷产品获得了竞争优势,就是这种多元化和高端化金融需求的市场表现。这些金融需求端的变化,促使金融供给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不断优化。

(三) 有机农业产业化与金融规模效应

从国际范围来看,农产品在总量上基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现代社会更加追求安全环保健康食品的心理需求,而国外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需求缺口大的状况短期不会改变,这为我国有机农产品长期保持高附加值水平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以泰安市亚细亚公司为例,该公司加工出口的有机蔬菜产品,十多年来销售毛利率能够一直稳定在20―30%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产品收购价格的稳定,为规模化组织生产提供了市场保障。在2009年第四届国际肥城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上,当地有机农产品大规模地打入北京、上海等地在大型超市,开始立足国内高端市场。

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为金融培育了批发性信贷市场。比如在肥城市,一个有机蔬菜基地的认证费用是3万元,与基地面积大小无关。单个农户的少量土地不可能承担这个成本,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来合理分摊。这样,客观上促进了有机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但有机蔬菜基地要通过有机认证,需要经过三年的转换期。这期间,不光原始生产资料和设备投入大,且只在三年后才能以有机蔬菜为名进行销售,收益率会受到极大限制,这就使得有机农业必然在相当程度上需要金融支持。需要针对有机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有效协调金融供给,更好地促进金融与有机农业产业的融合。

四、简要结论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寻找既适合新农村发展,又能保证金融投入回报的有效途径,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困境的关键。肥城市金融支持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案例表明,在我国人多地少条件下,金融支持农业应当向产品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有机农业方向发展,这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金融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契合的重要路径;有机农业的风险可控和明确预期,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本的安全边际;金融支持应该依据农业产业化的不同阶段,不断优化其金融供给水平。但鉴于有机农业本身不可能回避掉自然风险,因此,发展农业保险发展和实施财政补贴,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杜英娜,胡继成.河北省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3).

[2]金媛媛.关于农业发展资金供给短缺问题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

[3]李高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融资瓶颈与金融支持[J].金融与经济,2007,(7).

篇10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1 目前我国大棚蔬菜种植现状

1.1 有毒气体危害

由于施用过量的尿素还有硫酸铵等等速效化肥,这些化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供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的养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其中一个就是氨气。如果施肥方法不当,或者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那么在棚内的高温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氨气,从而危害蔬菜,使得蔬菜的叶缘组织出现水溃状斑点,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棵蔬菜出现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经常会被误诊为霜老病或者其他病症,而对于黄瓜、番茄还有西葫芦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再一个有毒气体就是亚硝酸气体,我们知道如果一次施用过多的铵态氮肥,就可能会使某些菌体的作用降低,从而造成土壤局部酸性。当这种现象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亚硝酸气体。这种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会使蔬菜的叶片上面出现白色斑点,严重的甚至会使整片叶片枯萎致死。而这种情况经常会被误诊为白粉病,经常出现在茄子、黄瓜、西葫芦、芹菜和辣椒等对亚硝酸气体过敏的蔬菜上。

1.2 大棚内湿度条件控制困难

大棚种植蔬菜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半开放空间,一般的大棚实行塑料薄膜全覆盖和半覆盖,半覆盖大棚的另外一部分基本是泥土或水泥搭建。这样的环境下,保温和控温措施比较容易进行,但是湿度控制就比较困难,因为大棚处于半密闭状态,棚内通风一般依靠预留的通风口或进出的门口、阳光照射、除湿器等,这些办法的湿度控制效率都不高,容易影响大棚蔬菜的口感。

1.3 天气影响

大棚蔬菜的生长不仅受到有害气体的影响,还会受到极端天气的干扰,例如,冰雹、暴雪以及大风天气等。这些极端天气都影响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冰雹会会大棚覆盖膜造成损坏,进而对蔬菜的叶片、果实等造成损伤。暴雪一般多出现于北方地区,积雪过深就会压塌大棚,给蔬菜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简单来说,极端的环境天气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蔬菜造成损害,给蔬菜的生长及销售环节带来严重的影响。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蔬菜种植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大棚蔬菜种植不可忽视的工作。品种选择应该坚持适宜原则,蔬菜品种不同,对地域和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种子。品种选择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在试验的基础之上做好蔬菜播种和种植各项工作。同时,品种选择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情况,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选择经济价值高,季节性差异大的蔬菜种植品种,提高蔬菜种植反季节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产品销量。同时也有利于确保蔬菜种植价格和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

2.2 播种前准备

2.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既能确保种子质量,对蔬菜更好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消毒处理还能防止和切断病菌传播源,达到预防苗期病害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种子的消毒处理工作,常用温汤浸种方式进行消毒处理,为播种和蔬菜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2.2 土壤处理

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为蔬菜成长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地下虫害会对蔬菜正常生长带来不利作用,影响蔬菜种植质量。因此,播种前应该用辛硫磷拌细沙或细干土等,杀灭地下虫害,发挥杀菌、消毒作用,避免地下虫害对蔬菜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起垄后也要应用多菌灵、普力克等杀菌剂施撒在土壤之中,实现对苗期病害的有效预防和处理, 为病虫害防治创造良好条件。

2.3 生长期管理

在大棚蔬菜的生长期间,一定要规范落实技术要求,按步骤进行,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按照蔬菜的生长条件进行灌溉,做好大棚通风、保温、除湿及清洁工作。如果是有机蔬菜种植,还要避免采用化学药剂加速生长,可以采用生物受精,类似于蜜蜂传播花粉,尽量保持蔬菜在自然状态下生长。

2.4 施肥管理

施肥是大棚蔬菜种植非常关键的环节,一些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为达到节约施肥时间的目的,采用随水施肥方法,尽管这样能节省劳动力,节约时间,但这种施肥方式会导致肥料挥发,肥效降低情况发生,因此,施肥过程中不建议采用该方式。常用肥料埋入土中进行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 根据蔬菜生长需要做好施肥工作,这样既能避免肥料出现浪费现象,还能提高肥效,更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肥料一般采用无公害有机肥,栽培过程中还要根据蔬菜种植需要,合理选择肥料类型,促进肥料更好发挥作用,为蔬菜生长创造便利。

2.5 灌溉管理

大棚蔬菜灌溉时,根据蔬菜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采用不同灌溉方式,种子发芽时期需水量多,要加大灌水量,根系生长时期一般不灌或少灌,根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因而通常不灌或少灌, 水分保持中等适度即可,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始花期也要做好灌溉工作,满足开花时期对水分的需要。灌水还要考虑土质基本情况,注意合理排水,满足蔬菜不同时期的需水量,保证作物更好生长。

3 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3.1 药物治疗

由于大棚内,地块长时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导致土壤免疫力下降,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增加。虽然疑难病虫害通常不会发生,然而一旦出现就会快速的波及到大棚内的所有蔬菜,这是就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农药种了进行喷洒,进一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此外,还可以在选中阶段就使用一些适当的防治措施。例如,适量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处理。然而还值得注意是有机蔬菜的种植就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

3.2 生物、物理预防治疗

生物、物理防治适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同样还可用于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首先,定期给大棚进行通风,防治因高温带来的细菌滋生;在大棚内安置杀虫灯,吸引飞蛾等吸光害虫,在虫子的幼虫期就将其杀死;喷洒碱性无毒物质,破坏细菌生长条件。

3.3 生物防治

在稻田种植过程中,将鱼在稻田中进行放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水稻花粉的传播,还能吃掉一些田地腐败的水草和浮游生物,保证水稻能够良好的生长。因此,在大棚蔬菜种植期间,就可以借鉴这一原理。使用生物防治体系,在大棚内部放养青蛙和蚯蚓等有益动物,进而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还能提升大棚土壤的使用效率。

4 结束语

大棚蔬菜种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大棚蔬菜技术虽然有一点程度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也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大棚蔬菜技术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大棚蔬菜种植产量和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 浅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8)

[2] 于丰年,朱天成. 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