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篇1

语文是各个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语文本应该是学生们学习兴趣最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科目,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事实并非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对语文学习也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做好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做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努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效率更高。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语文课本的安排进行文章的讲解。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教师对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含义做出详细的说明、清晰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等等,先不说教师的讲解正确与否,是否和作者的想法向吻合,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讲得口干舌燥、津津有味,但是学生们却无动于衷,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不禁陷入了深思当中,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也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在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的变革工作。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包办一切,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先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对作者的感情进行体会,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语文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舞台剧的表演等等。通过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们都被语文课堂教学所吸引,踊跃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结合学生实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有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之下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

篇2

一、轻松学习,愉快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一节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活动的气氛密切相关。教师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知识的媒体,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确定要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满堂灌”。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什么。1.讲课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2.讲课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序列,注意已知到未知,出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3.教学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练、生动,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在课堂中老师的微笑能贯穿于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的语文词句。

二、以乐求和

教学中,精神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以乐求和呢?就是要学生在游戏、唱歌、阅读、交流中学到知识。如:阅读得越多可从中感受古今中外的文质之美,才能真实地感受语文本身埋藏的语言财富,课堂中的交流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课堂教师中的讨论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反馈、合作、交流、竞争。作为老师首先要创设学生群体的教学问题,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导致学困生在课堂上冷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存在。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我们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启发调控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调控是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一个课题,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控制。在这一个过程中,师生起协同作用。我们教师启发得好,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发展出发,正是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们“会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新旧知识迁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学生自编儿歌,分析字型,记住字型,理解意思,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学会利用时间,计划学习,从多媒体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学习效率;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动手操作,围绕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分析,解决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学后反思;经常诱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技能发挥语文特色。

六、培养语文的质疑习惯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实践要与教学理论相结合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一个基本问题,并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理论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得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发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雨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想象秋天下雨的情景。如果恰好是秋天,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气候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小草、小虫等生物进行细致描述,从侧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这样的从课本延伸到现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而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不再害怕提问,让师生沟通成为一种乐趣。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谈话法、谈论法及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讨论法虽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计算机、多媒体等开始应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加深理解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PPT等影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用艺术行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最终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语气、手势及动作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语言是主要的沟通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则不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沉闷、压抑,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和蔼可亲的态度,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微笑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继而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提出问题,完成新课导入。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角色的心理状态。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述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6).

[2]王丽娅.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青年文学家,2009(16).

篇4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大多的教学时间用在“讲”课上,但是我们该如何“讲”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我们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研究科学的“讲课”和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给学生腾出思考的空间,学生自主探究,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更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动手与动脑的机会。过去“满堂灌”的作法,只能让学生厌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上,要大胆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语文的传统教学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注入式方式,教学形式单一,这种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虽也会出成绩,但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无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一种互动关系,无法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即使教师再教得有条有理,入木三分,而不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其参与课堂中来,也是一堂失败的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法现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善学,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开发,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教师要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订了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

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在语文课堂上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些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语文添加了鲜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语文在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很多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在语文的课堂上引入了视频、音频、图像因素,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活跃学生思维。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中,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的专业平台,在该平台上放置与语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篇6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一、创设体验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 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 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质疑提供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首先富含深情地讲了乾隆皇帝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神往的感情,接着播放“”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神往的圆明园变成灰烬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义愤填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提了出来,“圆明园过去是什么样子?”“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烧了圆明园?”“清朝政府为什么不阻止?”

2.创设表演情境

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环境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不同,个性鲜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特别适宜表演。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不同角色之中,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个性,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提高。

二、充分引进课外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1.社区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社区语文教学资源指的是学校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具有语文学科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社区人员、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植物园、动物园、各类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等。

开发社区语文教学资源的主要方法:学校、教师、学生是社区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同时社会各机构、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而发展到积极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服务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形成一个大的社会教育实践环境。在现阶段,这样的环境还尚未建立起来,因此仍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主动地获取社区语文教学资源,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做法:即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析现有文献法和访谈法等。

2.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

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将对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不仅是使学生而且也使教师在全方位地接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增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进行分层教学探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和个体差异的特点,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使用了分层教学的教育改革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分组

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当教室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可以自己组织一套考试题目,难度要保持适中,以便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正确的掌握,再根据语文成绩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是成绩比较基础的小组,B组成绩中等的小组,C组成绩优秀的小组。

2.对教学设计分组

教学设计分层:老师的教学设计方面注意三个问题,习题、例题、问题,以便上课时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讲解、提问。通过学习水平的高低、题目的难度区分习题的难度层次,有时候还和习题的数量有关。学生要在保证完成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情况下,还要不断尝试更高难度的题目。练习的最终的结果是即时的反馈、修正。

3.对考试分层

考试是测试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可以直接反映最近一个阶段语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可以通过考试发现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把测试设置为期中、期末、月考。在月考中,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的应用问题,测试学生的近阶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期中考试可设置两个不同的难度试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期末考试采用统一考试,试卷题目完全一致。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调整。命题对依据大纲,注重课本,做到即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按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测试卷,又给予提高的机会。教师在每次测评后进行分层讲解,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4.对评价分层

最后,应当对学生的评价分层,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为基准来评估学生进步或倒退,根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问题,评估学生。利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评价方法,要求对各级进步学生及时表扬,使进步快的学生进入高层次,鼓励低的水平学生努力学习。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完成语文教学规定的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并更新评价标准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莉.中段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积累与有效运用[J].教师.2011年19期

[2]巫晓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3]雷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篇8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本人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本人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比如本人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本人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本人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地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本人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己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研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3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同时,新旧教学理念的冲撞、不同教学方式的交织,以及教师自身履职能力和教学要求的矛盾等,构成了复杂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定位老师角色,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给高中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全面提升当前的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在新课标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对此感受颇深,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尝试。

一、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教师想在几年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多样化,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老师懂得多、懂得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么?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 引导者。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另外,教师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有人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求学时,没有遇上一个他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他遇上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我们应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要关心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的知识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教学重在教学生如何学,而并非是学习到了多少东西。掌握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海洋中的指明灯。因此,现代的教学理念就是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思想方法、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变过去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战术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新课改下的教育需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自己实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应给尽可能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去引导,给予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学生的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强调自主“习得”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能力,掌握思维方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关注学生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新课标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学习机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整合课内课外资源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紧、节奏快,高中语文教学课时也是固定的,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具备资源整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筛选、整合并加以运用,使之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以及主题读写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文学底蕴,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习成效。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于课外各种专题活动、兴趣小组,强化对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巩固,如组建古诗词研究小组、文学社团等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载体里面得到长足地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获得大量写作素材,以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策

前言: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前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尚处于初步阶段,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调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终究要落实到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内容两方面。因此,小学语文的从业人员需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经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长期难以得到质的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陈旧、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加理会,更是忽略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工作,一味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1]。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而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将教材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既不加以深入的分析,也不列举相关的例子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事倍而功半,教学质量难以提到明显的提高。

1.2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除了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处所指的“教学内容”偏向于教师对教材文本分析的备课内容。部分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普遍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只是单纯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而已,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接受能力对备课的内容进行优化,可适当穿插部分趣味性较强且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

1.3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这是其年龄阶段的天性,无可厚非。但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当中的语文课堂却普遍存在着互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学生在下面或听或做笔者,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的想法无法得到及时的互换,继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不理想。

2.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2.1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内容要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延续对课文的透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包括全文、段落、句子、字眼等的详细含义,由点及面,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逐渐向较为高深的知识层面延伸[3]。尤其是对全文进行分析的环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先行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确定切入点,对文章的主体思想进行精简,还可选定几个相关的小故事以辅助教学。

2.2改变课堂结构,迎合学生心理

鉴于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坏相对较差,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当中难以做到做到聚精会神,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有学者认为,小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时是呈倒“U”型的,达到顶点之后便会下降,所以教师必须要落实相应的引导工作,在课堂开始时先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给学生讲一个比较简短的小故事,在课堂中端之时,可再度穿插几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其重新集中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3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改之下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以教师为中心面,而后者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单方面教学模式的范畴,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与学两者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4]。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的主体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潜在的联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4巧妙创设语境,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对于单调的“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很容易感到枯燥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整个课堂便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语境,使课堂气氛保持全程的活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创设课堂教学良好的语境,可帮助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而非只停留在字词的表面程度[5]。利用良好的课堂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更为更加浓郁,教师可通过语言、行为等将学生领进已创设完毕的语境,以便重现语文教材上的文章的情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与记忆,继而迎合新课改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可令人满意的情况,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整体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挂钩,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从改变课堂结构,迎合学生心理、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内容要点、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巧妙创设语境,活跃课堂氛围出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领略语文学习的兴趣,继而切实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周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J].甘肃科技,2014,09:72-73.

[2]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3]邹莹.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学周刊,2014,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