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04 17: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篇1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教学中心,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教学《景阳冈》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探索性问题:“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为什么武松提不动被他自己打死的老虎?”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分析探究,找出问题答案,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兴趣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学生与文本教材的距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群鸟学艺》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精心收集各种鸟类图片,然后将制作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来阅读教材,充分理解文中作者所描写的各种鸟类。这种方式与简单的讲解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计分层练习训练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较低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儿童文学教学培训,一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不感兴趣,因此也不主动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教学没有任何概念,不明白儿童文学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一来,教师既没有明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目标,也无法区分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

2.儿童情趣挖掘不到位

近年来,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已经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不断更新,但由于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旧注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以至于忽视了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儿童情趣,最终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编写的,内容丰富、充满想象和欢乐,能够为小学生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且儿童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乐趣。但由于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活动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是按照教学内容简单地讲解和分析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致使原本应充满乐趣的儿童文学教学课堂,变得枯燥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策略

1.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要想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首先就需要教师多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其次需要明确儿童文学教学目标,建立儿童文学知识观,最后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2.全面挖掘儿童情趣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数水果》《猜谜语》《海滨仲夏夜》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全面挖掘学生的儿童情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多样化教学方式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硬伤,学生基础能力不达标、技能创新不合格等问题亟待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研究解决。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有别于高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接受新事物快,忘记的也快,这是他们的特点。因此,识字成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以致有些学生产生了厌恶学习语文的情绪。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由此可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们的作业情况反映出如下的问题:汉字掌握不牢固,音读不准,笔顺错误,偏旁部首错误或者结构失衡。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识字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音规范

1.教师示范要标准

教师范读要准确。如果教师自身读音都不准确,怎么能引导学生读准确呢?有的教师在生活中使用的是方言,尤其是在农村,课堂上教师也是使用方言为学生授课,这样对学生的读音识字没有帮助。因此,国家推广普通话,倡导教师练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与学生沟通教学。教师要练好朗诵的基本功,起码要字正腔圆,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范读。

(1)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发音不标准,不能够马马虎虎,视而不见,要及时矫正。教师可以领读,让学生跟读,强化读的训练,对读得标准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对读音进步的学生鼓励其更上一层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拼读结合识字

在注重读音标准的的同时,还要重视汉字拼音的书写,这是小学生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基础。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经常使用,可以使用拼音来写日记,提高运用拼音能力,并学好普通话。

2.汉字书写规范

(1)创造识字语境,利用词串识字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很不容易,但是,汉字是单音节,容易组成短句,也很容易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因此,词串优美的形式,再配以符合学生年龄的有趣内容,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关注生活,识字无处不在

汉字无处不在,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汉字,即使他们只是说话或思考,将之写下来就会看到每天所接触的汉字。鼓励学生们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汉字记录下来是培养学生生活态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强化训练学习汉字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无教”中自主学习。

(3)汉字书写规范

小学生初识汉字,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书写问题,这是正常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很多东西都是跟着教师学来的,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己要做好示范,板书要清清楚楚,不写连笔字和简笔字,准确无误。

针对学生书写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教导,切不可在语言或行为上侮辱学生,积极强化书写教程,可以让学生临字帖,拿教材中的范文练习笔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

离开阅读谈写作或者离开写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写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输出,而阅读正是这种释放之前的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能写出真挚动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并学以致用。

所谓“读所乐读,写所乐写”,除了教材美文,当然还有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以前确实有许多课外读物,可是没有多少学生读过,甚至有些课外读物里还夹杂着课外辅导题,这引起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还有许多是老师指定的课外读物,根本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自然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物,教师把关,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作为班级的阅读教材,增加学生们丰富的课外阅读,在乐趣中阅读,在阅读中寻找乐趣,体会文字优美,学生们有了乐趣自然会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总之,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文学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读写过程中得到提高。

篇6

关键词:游戏化;措施方法;课堂教育

一、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小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然而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生字、词语以及古诗词,因此,这也就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趣的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简单举例,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动漫游戏的方式来展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生硬地灌输。

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

小学生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就是他们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模仿自己欣赏的人或物,而且不介意别人的眼光,真正地活出了自我。我们就要利用他们这种天性,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以及心理特性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

假设小学教师要教学生学习寓意深刻的成语,诸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可以先设置一些相关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还可以举办小型的成语比赛并且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奖励。

三、设计合理的语文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游戏的设计要与语文教学任务目标相结合,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理解知识。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是让每一个小学生可能的潜力展示出来,使同学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功。我们仍然举例子来说明,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围绕春天的主题思想来设计课堂游戏,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描述出春天的美景,也可以举行画画比赛来展示自己想象的春天。如果条件容许可以带领学生在户外真实感受这样的春光。我相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一定可以真正发挥出自我特长,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1.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3.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篇8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要以新课标为前提建立起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学习的意识,将更多的时间、资源交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交往、交流、创新的真正主体,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矗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舞台重要,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成长、学习和认知的主人,这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和课堂变革的根本出发点和选择依据,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2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

作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路径,增加教学和课堂的情趣性无意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建立高水平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善于对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认知,采取多样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方式,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性,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素得到调动,进一步活跃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抓住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紧扣小学语文教材,大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周边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创新和变革,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各方面有利的资源,形成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空间,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亲近感,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和欢乐,拉近小学语文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形成和提升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有效性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同样要将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核心的价值和目标。要加强学生认知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告别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零碎分析、浅层分析的做法,加强小学语文中直观、形象的内容,将小学语文课堂转化为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提升分析的水平,加深粉丝的深度,这样就会把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成完整的画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小学语文中学生灵感的迸发,通过有效吸引和强化练习,形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进一步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4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主动质疑是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主动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质疑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告别“为了提问而提问”的传统方法,将发问和质疑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在传统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逐步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全面思考和深度反思形成高水平的提问和疑问,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小学?Z文教学效果。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素材的配备,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泛化能力强的思维特点,在方法、内容和体系上预留学生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认识上充分了解和深层次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将更多的答案回答交付给广大学生,突出高水平的学生语文课堂发问、反思和质疑,在师生交往和共同研讨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中有效进行交往和沟通,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形成和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技能与素质。

5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

轻松、愉悦、活跃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不但能够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双方关系,而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泛化的动机和注意力,形成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的主动与积极动机,调动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和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师要主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氛围的构建,为学习建设轻松的气氛和活跃的氛围,在积极的层面上使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陶冶和升华,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教育价值和功能,以良好的策略和方法做到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有益调整和重构。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采取鼓励和肯定的策略,通过路径的创新进一步体现学生个体的价值,提升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观经验和主体情感,容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疏失和错误,在不同场合、不同内容、不同节点上激励学生,建立学生的稳定、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和蔼的态度、多样的方法、科学的策略做到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调整和重构,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得到知识上的学习,而且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在激发学生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为学生语言能力、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创设外部空间和资源平台。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首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交流及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此外,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小组通过讨论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得到较好发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的有效策略

1.创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合作小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水平、特长、兴趣与品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教师在分组前应当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合理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补,相互带动学习。另外,合作小组组长的选择也应合理谨慎,由品行优良、学习水平高且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应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利用不同的形式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记录预习过程中不理解之处或者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纳入合作学习的内容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对问题积极探索。

其次,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应当积极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及口语交际能力均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合理掌握交流进度,使每个学生均能够处于活跃状态,同时也应当监督学生的交流内容,避免出现随意讨论的情况,保证小组讨论能够得到较好效果,使合作学习能够得到理想效果。

3.合理进行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合作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评价时,教师可将合作小组与学生个体两个方面作为入手点,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评价不但要从教师的角度着手,也要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方面着手,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另外,还应当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情况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积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传统文化的含义,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播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的坚实根基。在当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竖立有着重要意义。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智力与思想开始发展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策略,旨在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传统文化含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其能够反应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民族特质、文化,也能够表现我国历史中的思想观念,是在我国广袤大地上居住、繁衍几千年而形成的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思想结晶,不仅包含着儒家文化这样的核心组成,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而传统文化中,其精华与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与当前我国的德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激发的生理阶段,在此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涉及的还比较少,甚至有些并未涉及。随着我国教育界对于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很多小学都开始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验,但总体而言,效果还不够明显。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播的重要性

(一)爱国主义精神传承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创造出了我国极具魅力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丰厚历史遗产,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进行传承与弘扬。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是传统文化中永不磨灭的主题。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小学生对于我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同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友爱,这对于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教学中学习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诗歌,阅读林则徐的历史故事等等。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需要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形成的民族意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是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理念,也是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是中华民族之本、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秉承小学生奋斗精神的目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从而让小学生们能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前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接触到网络,从而更多的接触外来文化,例如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则兴趣欠缺。例如,在某些学校,重视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时,小学学校中到处都是圣诞树、礼物以及圣诞老人,也有教师装扮成为圣诞老人,而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则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小学生更多的接触日本动漫、韩国娱乐文化、欧美魔幻文化,等等,追求刺激,对于本国传统文化接触则不够。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从汉字形之美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础的部分就是汉字教学,因而需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字形之美,从而弘扬传统文化。通常而言,小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足够多的汉字,从而才能培养阅读能力,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启蒙经典教学,将其作为学生们认识汉字的基础,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教学中,需要重视造字法到字根之间的结构,包括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等,其中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江河”,在传统文化中是长江黄河的专指名词,而现在则泛指一般的河流。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常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模仿教师的字体,因而很多学生写出的汉字与教师很像,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自身的板书,需要运用工整的正楷字体,行列有着齐整的安排,美观而大方。

(二)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诗言志、文载道,诗词本身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因而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学生的心灵塑造与情操陶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小学一年级所学的古诗《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其采用列锦的艺术手法,将山村中的烟村、亭台、花等意象有机构成了一副山村风光图,其恬静淡雅的意境极大的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数字的排列使得学生能够发散想象思维,而且其本身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高。再如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学习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陆游年老,孤独的生活在山村之中,但仍旧怀着为国出征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情景创设,从而让学生们对诗人产生共鸣。《忆江南》之中,白居易用分明的色彩描绘了江南美丽的风景,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还原江南风貌,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看到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景色。

(三)强化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在课堂,而且在课外。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文化积累,而学习语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需要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生动有趣而又富含人生哲理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历史故事“悬梁刺股”,孙敬在夜里读书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睡着,将头发悬在屋梁上,而苏秦每次读书困倦时便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从而保持清醒,这种奋发读书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囊萤映雪”,车胤家中晚上没有蜡烛,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便捉了一些萤火虫来进行照明,孙康则是借着雪光读书,等等。课外阅读,增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成语的运用与识记,还有其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国君龙.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探究式渗透之思考[J].才智,2013,(12):68.

[3]李华英.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

[4]徐祥香.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观察,2016,(12):72-73.

[5]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