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麻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全麻手术;窒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0―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吸复合麻醉因其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应用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静吸复合麻醉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引发患者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1]。因此,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防止窒息护理干预59例,做到了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有效的防止发生窒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包括男39例,女20例,年龄(45.59±9.49)岁;59例中,4例行颈部手术,47例行腹部手术, 2例行颅脑手术,6例行胸部手术。
1.2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但为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术前的护理和干预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护士要耐心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表示理解,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术后窒息的防范措施、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有所了解,可充分发挥“同病相连”优势,让同类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介绍术后护理配合要点,从而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1.2.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对于颈部手术患者,手术时为显露椎体要推移食管及气管至颈前路,气管向非抹侧的长时间拉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特别是颈部较短且粗的患者,常会导致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吞咽,从而对手术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痰多、咽痛等因素均易引发窒息[3]。为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常采用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而这种训练方式常会因强烈刺激气管而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过度的训练甚至会导致咽喉疼痛、水肿等症,再加上手术中的麻醉插管及拉引刺激可引发喉头及气管水肿,使得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及时排出痰液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要向患者介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点,强调其必要性。患者训练时,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肩部垫高,头向后仰,患者用四指将食管及气管持续推向非手术侧,形如训练时用力要适中,循序渐进,逐步将食管及气管推过中线。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可休息15min,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适应。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在术前的3~5d进行,第1天,每次训练持续15~20min,3次/d,间隔2~3h,此后每天增至20~30min,4次/d,同时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完全适应。
1.2.3呼吸功能训练 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发生术后窒息。训练方法[4]:①深呼吸训练法 双肩放松用鼻深吸空气,屏气2s后用口将气体缓慢呼出;②吹气球训练法 可采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同类患者进行比赛)鼓励患者吹气球,一口气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每吹一个气球间隔5~10s,持续10~15min,3次/d;③咳嗽训练法 深吸一口气,先用较小的力进行咳嗽,当痰液排至咽部(实为支气管口)后再用较大力咳嗽,将其咳出并排出体外。
1.2.4呼吸道的评估和护理 由于手术中气管受到较长时间牵拉,而全麻手术对于喉咙插管造成水肿,影响通气,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一定刺激,可能会引发脊髓水肿,导致呼吸肌麻痹构成呼吸困难[5]。一般术后的一到两天是水肿形成期,术后的四到五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此,对患者要加强观察,特别注意呼吸节奏、频率、深浅度以及是否有缺氧现象,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憋气、唇紫、鼻翼煽动等,尤其要注意夜间观察,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刻采取抢救。护士要对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放在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但凡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刻汇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处理。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并及时调节给氧量,和吸氧时间。对于颈前路手术患者,可采用常规雾化治疗三天,2~3次/天,从而消除呼吸道水肿,利于患者排痰,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
1.2.5切口、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及局部肿胀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勿污染。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6]。引流袋须低于切口平面,及时倾倒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并记录。如24 h出血超过500 mL,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而引起窒息。
1.2.6饮食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因牵引刺激咽喉、气管等导致咽喉水肿,进而影响进食,甚至会出现进食过程中误吸现象发生。通常手术后的六小时内禁止进食。待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食用冷流质食品。将患者头部垫高,微斜进食。若有不适,可一两天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食用普通食物。患者进食时要掌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少食用甜食及辛辣刺激食品。
2结果
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3讨论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引发术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拉引、颈椎前路手术及全麻插管均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导致喉头水肿;患者术后无力,呼吸肌还处于麻痹状态,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并对患者呼吸产生影响;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后,因引流不畅,以及进食不当、气管受血肿压迫造成呛咳窒息,此外,在术后晚期,因肺部感染或不张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调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艳,苑海燕,杨依. 小儿全麻术前术后护理[J]. 吉林医学. 2006(02):197-198
[2] 万淑琴,王淑芳.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 2006(01):264-265
[3] 邱红梅. 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07):69-70
[4] 周晓菲,田爱丽. 64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0):225-226
篇2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腹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7例,男79例,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6.5岁,均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满意,无1例患儿出现重大并发病。
2.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巡回护士前访视患者十分重要,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同时要求手术室必须掌握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访视过程中主动将相关知识讲解给患儿家属,缓解其家属的焦虑,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好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宣教集中患儿家属采用录像资料,易懂明了的方式进行讲授。心理护理:由于是小儿手术,患儿家属对麻醉、手术效果、手术后疼痛及感染等均有思想顾虑,患儿表现出紧张情绪,术前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巡回护士应主动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主管医师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让家属与病区同类手术家属交流,使患儿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器械准备:术前1天器械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小儿腹腔镜器械。
3.手术室护理
手术当天,巡回护士负责接送患儿,为防止错误手术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儿,同时认真核查腕带标识,确认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与患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将患儿接进手术间,减轻家属的担忧。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所有腹腔镜疝修补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插管,巡回护士首先开放静脉通路,准确无误遵医嘱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全麻插管,然后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患儿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监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儿的保温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现象,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小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常借环境维持体温,由于自身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产热能力低、周围血管舒缩能力差等特点,特别在全麻情况下,体腔暴露,体温散失,易于引起体温下降,术后导致发热。因此,在手术过程中:①监测体温,维持体温36℃以上;②调节室温,维持室温22℃~24℃,不能过低;③注意保暖。麻醉复苏:手术完毕,麻醉复苏过程中,巡回护士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准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儿躁动,坠落、撕抓输液通道及伤口敷料等,等患者意识状态良好,肌力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满意,拔除气管导管后,观察患儿恢复定向力,呼吸频率,潮气量正常,气道通畅等即可送回病房。术后访视: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儿,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皮肤完整性,并向患儿家属介绍术后护理要点及出院指导的相关知识,征求患儿家属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意见及建议,做出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篇3
【摘要】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观察疗效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认真细致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巩固手术疗效、减轻并发症、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观察 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较大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继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呼吸衰竭或猝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OSAHS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科自2007年7月~2010年7月对52例OSAHS患者进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OSAHS 52 例中,男39 例,女13 例;21~67岁,平均48 岁;病程3~35 年。肥胖型43 例,占82.69%, 有烟酒嗜好29 例,占55.77% 。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21例;21~67岁,平均48 岁;病程3~35 年。患者腭咽腔均狭窄,软腭松弛低垂,咽侧索肥厚,伴有腭扁桃体肥大45 例,占86.54% , 舌扁桃体肥大7 例,占13.46 % , 鼻中隔偏曲19 例, 占36.54% , 鼻息肉及全组副鼻窦炎11 例,占21.15% , 双侧下鼻甲肥大6 例,占11.54 % 。根据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多导睡眠仪监测( PSG) , 52 例均符OSAHS 的诊断标准[1]。
1. 2 方法 在传统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基础上解剖切除腭帆间隙脂肪组织,保留软腭肌肉及悬雍垂,常规切除双侧扁桃体,有鼻腔阻塞性病变者,同时行鼻腔手术, 舌根部淋巴组织增生肥大者,术中行减容术。40例患者在局麻下手术,12 例因年龄较大并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故在全麻下手术。患者均术中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全部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d , 首次给予皮质激素减轻咽腔水肿,局部以庆大霉素8 万U+ 地塞米松5 mg 雾化吸入,有出血倾向者应用止血药物3d 。另外根据病情对症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
2 结果
患者术后6 个月内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经PSG 监测疗效,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S 治愈38 例(73.08%) ,有效 13例(25.0%) ,无效1 例(1.92%) ,总有效率98.08 % 。4 例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软腭有明显瘢痕收缩,咽腔有效通气截面增加。未发生术中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及术后腭咽关闭不全等并发症。此术式可有效扩大咽腔,避免腭咽闭合不全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3 护理
3. 1 术前护理
3. 1. 1 心理护理 患者大多担心手术危险和术后效果。如果患者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出现气短、发绀、烦躁不安等,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引起心衰、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还可引起脑的损害导致患者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等。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介绍手术的方法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要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H-UPPP手术疗效好,住院时间短,术后痛苦相对较大,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1.2 术前准备 保持口腔清洁, 术前3 日用多贝尔氏液漱口, ,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术前重点检查心肺功能(包括血压、心电图、胸透、肺功能测试等)。对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者给予相应治疗。术前8h 禁饮食。做过敏试验。术前30m in 肌内注射非那根、阿托品、邦亭等药物,以利于镇静,减少唾液腺分泌及术中出血。多导睡眠检查: 监测呼吸紊乱指数、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 2 术后护理
3. 2. 1 护理 全麻术后6h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及分泌物误咽误吸,6h 后改半卧位,局麻取半卧位,以利鼻腔分泌物流出及口腔分泌物吐出。
3. 2. 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出血情况,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不能自行咳出者,可用吸痰器吸出。对高血压患者要采取措施降低血压,。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咳嗽、打喷嚏,造成伤口裂开出血。[2]
3.2.3 并发症护理 并发症有腭咽关闭不全、开放性鼻音、吞咽困难、咽干、食物返流、味觉减退、鼻咽部闭锁困难等, 一般10 天后可自行消失, 嘱患者不必紧张。若咽干持续时间超过2 个月, 可给予地塞米松5m g 、庆大霉素8 万U 、生理盐水20m l 雾化吸入, 每日2 次。
3.3 健康指导
3.3.1 鼓励进食,指导患者戒除烟酒, 避免进刺激性及干硬食物, 保持良好睡姿、睡眠习惯及节律, 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对体重超过常正标准20% 者应节食以减轻体重。
3.3.2 必要时行鼻腔冲洗,以保持鼻腔通畅。防止鼻外伤及用力擤鼻。预防感冒,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生活规律,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适应证(杭州) [S].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 ,37 :403 -404.
篇4
1.1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
患者对鼻内镜手术缺乏全面了解,惧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易引起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特点,有目的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护理等内容,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手术的先进性及同类患者的手术效果,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1.1.2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是患者手术成功的基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d,加强营养,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口鼻腔清洁,术前1d剪鼻毛、剃胡须,训练张口呼吸,术前0.5h肌肉注射止血药,全麻患者术前8h禁食禁饮。鼻内镜手术看起来小器械、小部位,但关系到手术成功与术后效果[2]。
1.2术后护理
1.2.1
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的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出血,全麻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取半卧位。
1.2.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鼻部及前额肿胀疼痛者,可予局部冷敷,减轻组织水肿,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3]。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嘱患者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不要咽下,以便观察出血量,并防止误咽导致胃肠道不适。全麻患者由于术中误咽,可能会有少量陈旧性血呕出。术后有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告诉患者不必紧张。如患者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血凝块或鼻孔持续有新鲜血液滴出,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2.3鼻部护理
嘱患者禁止擤鼻,勿用力咳嗽、打喷嚏以防止鼻腔内填塞的油纱条松动、脱落,引起出血。
1.2.4口腔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双侧鼻腔均填塞,患者只能经口呼吸,要给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用湿棉签湿润口唇,减轻张口呼吸引起的口干以及减少咽干引发的咳嗽加重伤口疼痛和出血。
1.2.5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h,之后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食温不能过高,勿进刺激性饮食。
1.2.6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告知患者手术顺利,使患者有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术后疼痛、呼吸不畅、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以加快康复。
1.2.7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鼻腔如有持续不断的水样分泌物流出,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以鉴别是脑脊液还是鼻腔分泌物,如发生脑脊液鼻漏,应取半卧位,严禁擤鼻、堵鼻、鼻腔滴药和用力咳嗽,并观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鼻腔分泌物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眼部有无水肿,眶周有无瘀血,有无眼痛、复视、视力减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1.2.8健康指导
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勿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出血,注意口鼻腔卫生,加强体质锻炼,避免感冒,禁止辛辣刺激饮食,按时使用滴鼻剂,滴鼻方法要正确,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定期门诊复查。
2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7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0~51岁,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3讨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可以提供显著优于传统头灯技术的鼻腔照明和清晰的手术视野,尤其对于鼻腔后部和上部区域狭窄和常规方法难以观察到的部位更显其优点。该手术可直接分离偏曲部位的黏软骨膜和黏骨膜,减少不必要的黏骨膜和黏软骨膜的黏膜撕裂和手术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已成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但在临床中,还有极少数并发症发生,主要表现为出血、感染、眼眶损伤、脑脊液鼻漏等,说明手术治疗方案和护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护理。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963.〖1〗[2]汤如霞.186例鼻内镜手术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12213.〖1〗[3]曾春荣,李丰德.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海南医学杂志,2005,16(9):146.收
篇5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鼻内镜;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护理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常引起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打鼾,颌面发育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口腺样体刮除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成为一种新方法。我院2012年采用该方法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20 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年龄4~12岁, 平均7.5岁,病程2个月至4年。患者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14例) 、听力下降(4例) ,鼻塞流脓涕(6例) 。全部病例经鼻内镜检查确诊腺样体肥大,其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4例,合并鼻窦炎8例,合并扁桃体炎肥大15例。手术采用Wolf 内镜系统及Medtronic2XOMED 微型电动切割器(弯头)。全部病人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取仰卧位,使用Davis开口器张开口腔。首先用1 ‰肾上腺素充分收缩鼻腔黏膜,用0°内镜自鼻腔进入鼻咽部, 直视下用电动切割器( 转速3000 r/ min) 切除腺样体。4例腺样体巨大者切除困难,用两根细导尿管自两侧鼻腔插入,从口咽拉出打结,悬吊起软腭,用弯头切割刀从口咽进入,向上切除腺样体。腺样体完全切除后,用纱球压迫止血。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入院后,要对患儿全身营养及发育状况等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儿有无并发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扁桃体肥大,了解睡眠监测、鼻内窥镜及鼻咽部CT检查结果。向家长讲解该病的有关知识及手术方式,使家长正确认识手术,消除家长的顾虑。热情与患儿交谈,取得患儿信任。
1.2 术前准备 患儿往往合并鼻窦炎,术前几日用盐酸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做鼻负压置换,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3 术后护理 ①全麻清醒6h后 ,术区无出血 ,可进冷流质饮食。术后第1-3d天可进半流质饮食。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鼻内镜自鼻腔进入鼻咽部,可引起鼻腔粘膜水肿致鼻塞,Davis开口器张开口腔亦可能引起软腭水肿,从而致呼吸道阻塞。用0.5 %麻黄素滴鼻,以保持鼻腔通畅。有的患儿不会从口中吐出分泌物或血液,要及时给予吸出,防止窒息。③咽痛术后24小时内明显,如术区无出血,可早期进冷流饮食,如冰淇淋,能减轻疼痛,尽量不使用止痛药。④观察和预防术后出血。全麻未清醒或睡眠时观察患儿有无频繁吞咽动作,如发现患儿有频繁吞咽动作或口腔分泌物中较多鲜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尽量使患儿安静卧床,避免大声哭闹。⑤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有无耳闷、耳痛,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3天内出现轻微的耳部不适属正常反应。
2 结果
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术后1月复查鼻咽镜, 鼻咽部粘膜光滑,无腺样体残留。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亦渐治愈。
3 讨论
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盲视下进行,并发症多。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直观、彻底,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疗效好。Yanagisawa E 等[1] 首先报道了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心理疏导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措施。多数病人对手术有恐惧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通过讲解手术必要性及鼻内镜手术的优点,术前、术后访视病人,术中、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顺利恢复。
缓解疼痛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环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 5 生命体,日益受到重视[2]。术区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3],加重术区渗血。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Yanagisawa E ,Weaver EM . Endoscopicadenoidectomy with the microdebrider [J ] . War Nose Thorat J ,1997 ,76 :72 - 74.
篇6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穿孔;护理要点;护理干预
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多见的急腹症之一,而进行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笔者现将180例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患者的护理体会及注意要点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患者18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在21-67岁,平均年龄为34.29±5.39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针对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此组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就诊,由于有部分因不了解自身疾病,老年或者小孩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减弱,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极度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恐惧、悲观的心理反应,紧张、急躁、抑郁的心理特点等。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时更加重紧张与痛苦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除了给予实施减轻和消除腹痛、腹胀的相关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安慰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地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少避免不良刺激因素。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1.2.1.2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术区备皮,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1.2.1.3术前评估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15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1.2.2术后护理
1.2.2.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安返病发,给予患者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由于患者属于急诊手术,术前肠道未进行充分准备,术后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因此为患者做好术后卧位护理[2]。给予心电监护,尤其是急性化脓、穿孔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发生休克发生。认真听患者主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循环功能稳定,对术后应用全麻术控制疼痛的患者应注意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病人术后6h,血压稳定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肠蠕动的恢复。
1.2.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止发生休克。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相对迟钝,而且对疼痛不敏感,导致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不相符[3],因此护理重点应注意测量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腹痛和腹胀的程度。
1.2.2.3胃肠减压的护理此组患者术后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2例,实施胃肠减压期间护理,将减压装置必须妥善固定,防止胃管受压、扭曲、堵塞以及脱落等现象发生。严格纪律胃肠减压的引流的量、色、质。注意观察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情况,当患者有排气排便时,可以停用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期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1.2.2.4引流管的护理此组患者术后袋腹部引流管10例,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随时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脱出、受压、打折。尤其是患者翻身、下床时防止引流管高于切口避免引流液逆流造成切口感染。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量。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1.2.2.5切口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渗液现象。每次进行换药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如有异常现象应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1.2.2.6饮食指导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胃肠道刺激的较小,相对来讲肠道功能恢复的较快,排气后可饮少量温开水,随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应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术后第1天如无异常,通常给予半流质饮食。
1.2.2.7健康指导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术后病情稳定后科取半卧位,并教会患者在床上做握拳、四肢伸展的活动,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免术后肠粘连,下床活动时应有护士或家属搀扶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渐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避免劳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为原则。
1.3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由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护理质量是由护理部对于护理工作的考核,满分100分。
1.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患者必须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要点,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蕙.浅谈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报,2012,(11):2.
[2]沈晓燕,詹健.急性阑尾炎伴发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783.
篇7
【中图分类号】R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41-02
凡是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统称为异位妊娠,习惯上称为宫外孕。根据着床部位不同,有输卵管妊娠、子宫残角妊娠、腹腔妊娠等。为了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它是现代外科技术与电子光学内镜技术学等学科相结合产生的,医生只需看电视即可做手术,灵活精确又巧夺天工,患者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2 d便可出院,即节约人力,又减少花费。为妇女想得更多,最大限度保留生育能力,堪称“绿色手术”。2006年12月~2008年11月,我院实施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共9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收集了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1月,经临床确诊的宫外孕90例,年龄19~43岁,平均31岁,已生育妇女57例,末生育妇女33例,有停经史78例,阴道不规则流血84例,有9例术前曾行人流术,术中未见绒毛组织。均采用在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脏器损伤,术后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2 手术方法 电视腹腔镜手术是经下腹3个穿刺孔进行手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行输卵管病灶切除术或切开除胚术。
1.3 治疗结果 平均住院4 d,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及查血β-HCG,9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半年后,调查有4 人成功圆了“母亲”梦。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指导 对于宫外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缺乏了解,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详细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具有微创及安全的优点,特别是对于未生育的妇女更应该告诉她此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能力,并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区别、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解释清楚,让患者对手术有个初步的认识。临床调查表明,86%患者与家属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10%的患者是主动要求腹腔镜下行宫外孕手术。护士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康复充满信心。
2.1.2 充分的术前准备 备皮特别是脐孔的清洗,用松节油棉签擦净脐内污垢,动作轻柔,避免发生红肿破裂。术前忌灌肠,以免刺激导致破裂;留置导尿管以气囊导尿管为佳。
2.1.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 认真做好健康宣教,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破裂大出血患者做好积极抢救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 h密切观察神志、P、R、BP直到病情稳定;
2.2.2 体内聚集二氧化碳的护理 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肩背部、腹部疼痛,这是因为C02气体积聚在膈下刺激膈肌所引起,术后低流量
给氧可以促进C02尽快排出,一般术后3~5 d自行消失,护士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消除顾虑,同时给予热敷及局部按摩。
2.2.3 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 术后伤口疼痛是手术无法避免的问题,临床调查表明,95%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的患者切口发生疼痛,但不需要应用止痛剂。将其告之患者,这样既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又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2.2.4 加强腹部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好,并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正常引流量少,色淡红;若是多,色鲜红,应警惕腹腔出血。一般情况下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使用创可贴即可,3~5 d后揭掉,既有利于切口的观察,又能保持切口的干燥。
2.2.5 饮食及下床活动时间 全麻术后6 h患者便可以取半卧位,无腹胀、恶心、呕吐者可予流汁,次日进普食,以低脂、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避免产气和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样既可给防止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又能避免腹胀,促进健康。
2.3 出院指导
2.3.1 休息与活动 患者术后休息多长时间应视患者身体、工作、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术后1周可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外的工作。
2.3.2 随访 有宫外孕病史的患者,告之其再次宫外孕的可能性为10%;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要定期随访,复查β-HCG值到正常。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准备 要求妇科专业护士必须了解腹腔镜手术的理论知识、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加强技能培训。
3.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当患者得知自己是宫外孕,又有生育要求的都存在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时,结合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安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心中的顾虑,取得患者配合,促使尽快康复。
篇8
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0~64岁,平均39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23例、交通伤9例;受伤部位:T11 2例、T12 5例、L1 15例、L2 8例、L3 2例。神经损伤分级:根据franket分类[1]:A级 无感觉及运动功能(6例)、B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无运动功能(3例)、C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无有用的运动功能(3例)、D级:感觉功能不完全丧失,具有用的运动功能(6例)、E级:正常功能、可能有痉挛状态(14例)。合并胸腹部闭合损伤7例、多发骨折13例。
1.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
1.3 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均6~12个月随访,结果术前 A级6例恢复至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无明显恢复2例,术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术前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术前D级6例恢复E级6例。X线检查患者骨折均愈合,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高度恢复良好。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表现为激动、易怒或沉默寡言、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解释病情、疾病的治疗及愈后。术前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的优点、麻醉方式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重要脏器功能监测
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注意各种检验结果,以做到全面了解病情,有的放矢。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贫血征象,创伤早期应注意有无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发生,并详细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2.3 护理
搬运患者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一般采用3人平台法,将患者平稳的放在病床上。定时协助轴线翻身。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一般术后第1天引流量200~300ml为正常,300~500ml为偏多,>500ml为多。第2天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48h引流液<50ml,局部无肿胀,可考虑拔管。麻醉消失后,详细检查双下肢血运、感觉、活动情况,认真询问有无腰痛、双下肢疼痛、麻木及感觉障碍,注意与术前对比性观察,对不完全截瘫者,嘱其主动活动足趾,借以了解有无神经再损伤,若发现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转贴于
3.2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全麻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雾化吸入2次/d,雾化液为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4万U。每日进行肺功能锻炼,深呼吸80~100次/d,分3~4次进行,也可指导患者做吹气球练习。本组病例无肺部并发症发生。
3.3 压疮的预防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勤擦洗,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术后6h血压平稳后,进行轴线翻身1次/2h,睡气垫床,平卧时应在双足跟垫一小枕,侧卧时在两膝之间垫一小枕。本组病例无压疮发生。
3.4 尿路感染的预防及尿失禁的护理
本组病例入院时有24例尿潴留予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的患者集尿系统要保持密闭,嘱多饮水,3000ml/d,尿量增多会起到自然冲洗作用,不做膀胱冲洗。留置导尿期间应将尿管夹闭,定时开放,开放时间应根据液体摄入量而定,一般 1次/2~3h,每次开管时按压下腹部,使尿液排出。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引流袋一般更换2次/周,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须每天更换。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Grade手法[2]双手拇指置于髂前上棘,其他4指置于耻骨联合上方下腹部,指尖稍重叠,手指用力压迫腹部,直到手指到达耻骨后方,再向下压迫膀胱底部,双手指尽可能深压入真骨盆区。Valsalva手法[2]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躯干向前曲,屈髋抱膝,由于腹内压的增加可使骨盆底部及膀胱内压力增加,有助于排尿。但脊髓损伤早期禁用此法。膀胱功能训练应在每次排尿及导尿前20min进行,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截瘫6周后拔除尿管训练排尿功能,直至反射膀胱的建立。本组病例无泌尿系感染发生。
3.5 便秘的预防及大便失禁的护理
截瘫患者常有大便失禁,易引起肛周皮肤糜烂,本组患者予外涂新霉素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使用后效果较好,可预防皮炎发生。
3.6 康复锻炼
术后第1天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踝关节伸屈活动,3~4次/d,5~10min/次。术后第3天,在患者伤口疼痛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练习, 2~3次/d, 5~10min/次,逐渐增加幅度。术后2周伤口拆线后,指导患者做腰背肌锻炼,先指导其做5点支撑法锻炼。术后8~12周[3]骨折基本愈合,在宽腰围保护下,采取床边侧卧、屈髋屈膝、床边坐起、站立、、负重及搀扶下迈步行走训练。对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合并不同程度肢体瘫痪的患者,要主、被动锻炼相结合,双下肢置功能位,双足用护足架托起,保持踝关节背伸90°,对瘫痪肢体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 5~10min/次,1次/2h,可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锻炼应遵循早期、循序渐进及持之以恒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谭景初,肖筱武,黎新宪,等.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439~440.
篇9
【关键词】颅内感染 护理
颅内感染指由某种微生物(病毒、细菌次体、螺旋体、计寄生虫等)引起的脑部炎症的疾病。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其治疗非常困难。病死率高,而且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而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病人预后,现对我科一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0岁,因头部外伤后神志不清约一小时,于2011年3月12日入院,神志昏迷,G C S评分7分(E1V1M5),双侧瞳孔直径约5m m,光反射存在,查头颅C T提示:双额颞多发脑内散在血肿。入院治疗2天余病情恶化,昏迷程度加重,复查头颅C T提示:双额颞脑内散在血肿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指征明确,急诊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冠状入路双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术后20天左右,患者出现高热(最高39.5℃),伴颈项强直,经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证实颅内感染。
1.2 方法
每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腰椎穿刺术,经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根据脑脊液培养药敏结果早期使用罗氏芬+盐酸万古霉素行鞘内注射联合抗感染治疗。以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及饮食,功能锻炼为护理要点,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1.3 结果
经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饮食、功能锻炼为护理要点,加强基础护理,15天后患者体温正常,颈项强直缓解。脑脊液颜色渐转为无色清亮,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结果渐正常,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颅内感染病灶,证实颅内感染得到控制。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同时了解其思想情况,帮助其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和悲观的心理,对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起促进作用。
2.1.2 环境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康复,促进人的健康。
病人住重症监护病房,温度20°C左右,湿度60%左右,室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家属探视时穿探视服,带口罩、鞋套,探视;时间30m i n,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1.3 饮食及功能锻炼
高热状态下,体内的分解代谢远远大于合成代谢,每日行腰椎穿刺丢失大量脑脊液,同时也丢失了一定的电解质,所以必须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能量代谢的平衡。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长时间卧床,有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可能,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容易产生压疮。因此,必须加强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肺部护理措施,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
2.2 高热护理
2.2.1 测体温4小时1次,严密注意体温变化并详细记录,积极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2.2.2 置冰袋于前额、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30m i n后取出,以防冻伤,复测体温。若需继续使用冰袋,应间隔60min;
2.2.3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2.2.4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粘膜糜烂。
2.3 腰椎穿刺护理
2.3.1 术前准备
向家属讲解穿刺的目的、意义、步骤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家属做好腰椎穿刺的配合,协助医生备齐用物。
2.3.2 穿刺时的护理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屈髋屈膝,尽量使脊背挺直,腰椎应与穿刺床面平行,因为侧卧位可获得准确的开放压和减少穿刺后头痛的危险。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面色、神志、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脑脊液量、颜色和性质,每日留取脑脊液做常规生化检查,3—4天脑脊液培养一次,以观察脑室感染控制情况。早期脑脊液浑浊伴少许絮状沉淀物,随着感染的控制,脑脊液渐转为无色清亮。
2.3.3 鞘内注射抗生素
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注射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颅内感染病人单纯采用静脉滴注普通抗生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易产生耐药性及二重感染。罗氏芬+盐酸万古霉素抗菌谱广,行腰椎穿刺鞘内缓慢注射,使药物直接进入脑室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直接 有效的控制感染。
2.3.4 术后护理
穿刺术后按压穿刺点2—5m i n直至无渗出,用无菌纱布覆盖。去枕平卧4—6小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肢体运动等情况,预防发生并发症;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保持大小便通畅,吸痰时动作轻柔,防止剧烈咳嗽;翻身、拍背时动作缓慢,以免诱发脑疝。
3 体会
颅内感染病人脑脊液浑浊伴少许絮状沉淀物,行腰大池外引流可能引流不畅或堵管,也可能脱管造成引流失败,同时有交叉感染可能,故腰椎穿刺为理想措施。掌握了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抗生素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周玉香.患儿行腰椎穿刺术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09,12.
篇10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癌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我国一种高发肿瘤之一,胃癌的死亡率比较少,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增长。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在早期胃癌治疗当中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手术仍然是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从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为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在37-60岁之间,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等,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
1.2方法
早期胃癌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在围手术期内的护理工作当中,坚持个性化护理方法,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重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尤其是做好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在术前护理当中主要是为以心理护理为主,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的说明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愈率非常高,同时根据具体的病理讲清楚手术的安全性和凶过,让他们打消手术的疑虑,缓解因患病导致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工作。同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前必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识谱,让患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要进行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热氮量,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同时,在术前要做好患者的胃肠道和呼吸道转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要戒烟,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知道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训练。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全麻未醒之前要让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以后要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血压正常的要采取半卧位,利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减少手术切口缝合处张丽,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术后的睡眠。
2.2.2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积气、积液
患者术后非常容易出现顽固性呃逆而感到不舒服,一般出现在术后的2-3d之内,主要是因为术后刺激了迷走神经和个神经,术后留置微观刺激胃壁或胃内积气、积液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解决一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抽吸胃内积气、积液,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穴位针灸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处于放松的状态,缓解症状的不适感,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镇静和解痉药物。
2.2.3加强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
术后的患者的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要想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必须增加患者的营养状况,在术后患者的禁食期间,应每日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适当输血或血浆。在拔除胃管及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恢复饮食,仍应按流质、半流质的顺序逐渐增加。营养液的维度以接近体温为最好,避免刺激到患者肠道,引起肠痉挛。
2.2.4 严密观察术瘘后合并症的发生
胃癌患者手术以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很高,在术后要密切患者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腹痛、发热、或腹膜刺激症状,应考虑有感染或吻合口瘘的可能,要及时的给患者进行B超或CT检查,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膈下有液体聚积,可能同时存在侧胸腔积液,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行膈下间隙穿刺吸出脓液,同时根据医嘱让患者口服稀释的美篮溶液,若穿刺吸出液带蓝色,即可确诊吻合口瘘,此时患者要禁止进食,同时手术探查及引流,于膈下吻合口瘘附近置双套管及冲洗管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空肠造口补充营养,并给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3 结果及讨论
早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治疗的时候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原则,目前治疗早期胃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组患者共计40例,在护理房中主要采取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两种方式,经过精心的护理以后,4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其中有3例出现了吻合口瘘,经过精心的治疗以后均已痊愈。其他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在术后30d内陆续出院。这说明,早期胃癌患者在在围手术期内通过精心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