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的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教学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服务业更是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以实用为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情况
旅游服务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专业比较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均需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少虚心和耐心;缺乏主见,喜欢人云亦云;不能按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3.现代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随着现代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问题成为酒店的头等大事。酒店急需一批具有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肯吃苦、脚踏实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长远目标、能稳定工作的员工。
二、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酒店员工的对策
1.革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学教材进行深刻详细的研究,将对学生以后在酒店发展有帮助的知识落实到位,同时带领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多进行酒店工作现场模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2.对学生以引导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适应酒店管理,在最初的实习生活中,教师应以鼓励和奖励为主。首先,培养实习生的时间观念,让其慢慢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每月对全勤的实习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酒店通告栏表扬,并给予一定金额的全勤奖励。其次,每月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主要了解实习生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现场进行解答和解决。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老师会后要进行跟踪,协助解决。第三,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和熟悉期后,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考核,对不同的岗位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第四,进行考查,通过比赛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从而使他们在技能上有更大的提升。第五,通过以上的引导和学习,教师要对一些进步快的实习生给予奖励,进行岗位提升,从而使他们带动一部分学生先上一个台阶,这样半年后能在企业留下来的实习生都是很优秀的。
3.将实习生的现状与酒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工学结合”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酒店行业是注重实践与积累的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的管理人员都要求有较强的实践经历,尤其是在酒店一线工作的经历,如酒店的核心部门――前厅、餐饮、客房等。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合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更快学习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了解这一行业。
2、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工学结合”模式能让学生较早地适应职业环境,进入职业角色,学会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2)便于学校了解和掌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吸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特征
(一)“工学结合”的交替性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酒店管理人才素质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采用“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1+0.5+1+0.5”指的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规律,采取学生入校后先在校学习基础课程1年,再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半年的教学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半年后回到学校学习酒店核心管理课程1年,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
(二)“教、学、做”为一体
“教、学、做”实现了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学中做、做中学。它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具体实施,大致是这样的:
1、学生入校的第一年,主要安排酒店服务核心课程和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使学生了解酒店基本职能部门的运营,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保证教学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程安排中穿插行业专家到学院做讲座;周末及节假日有计划的分批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从而将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逐渐理解渗透到工作中,属于职业适应和专业知识的生成期。
2、学生入校后的第三学期安排教学顶岗实习,学生将在酒店中了解、熟悉酒店经营管理的要求,对酒店各部门的管理进一步了解,发现实习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思考酒店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形成管理意识。
3、学生教学顶岗实习后回校的一年时间,主要安排专业管理课程和拓展课程。通过半年的教学顶岗实习,学生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对酒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酒店经营管理成功经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积累。这一年的在校期间,在专业教学上将充分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将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象带回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讨论,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重点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行业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4、最后一个学期将安排学生再次到酒店实习,将前五个学期所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应用到酒店工作中,主要提高学生管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能力,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固化在校期间学到的管理理论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三、“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酒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旺季时酒店抽不出人手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在淡季时如果接收实习生,将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因此导致学生实习时只有工作,而无学习。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还有一部分老师是半路出家,缺乏完整的系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上也是一知半解;而在企业当中成长起来的行业专家,又不具备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无法正确表述教学内容,或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承担教学任务难免会力不从心。
(三)部分学生不适应从学习到实习的生活,导致生源流失
1、由于酒店工作强度大,工作节奏比较快,学生从体能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比较难以适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工作效率。
2、学生进入酒店实习都是从基层做起,从事的是基础性和辅的重复劳动,工作缺乏创造性和新意,长期从事,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逐渐失去了对酒店行业的从业热情。
3、因为是在实习阶段,学生的自我定位比较模糊,难以融入企业和团队。
4、每个酒店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同,和学校所学的也有所出入,因此,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不切实际,缺乏操作性和应用性。
四、对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
(一)处理好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1、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而我国在实施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的职责与义务、学生的义务与权利保障、企业参与的利益驱动机制等。《职业教育法》也并没有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借鉴德国成功经验,建议政府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如在国家层次上规定职业培训总方向、职业培训手段,确定企业与学校的分工等等,明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尽快修改税收政策,通过具体规定鼓励、刺激企业,提高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性等。只有这样,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才能深入而具体,不再流于表面,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2、学校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也能使企业在旺季获得大批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新的服务项目,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3、企业方面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工作,参与教学工作;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二)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1、加强专业教师到行业挂职、兼职的力度。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职,既能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变化以及行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深化校企合作。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行业中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培养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聘任校外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真实任务带入课堂,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在核心课程中,引入“双教师”制,即专业老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共同授课。这样,既解决行业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问题,又能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的问题,帮助专业教师迅速成长。
(三)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既可以将真实任务带入课堂,也可以将课堂放入酒店,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体系
1、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开设专业导学、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习中不断认识行业和自我,正确认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激发长期而持久的工作热情。
2、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酒店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自的责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安排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要加强与酒店指导教师的沟通,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同时也能使学校专业教师更好的进行行业调研,提高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度,便于根据企业及行业需要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能够持续改进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保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质量不断提高。
五、结论
在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育主体已从单一的学校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二元主体。学校与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各自发挥所长,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体系构建为桥梁,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李海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2007,(4).
[3]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篇3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ESA模式简介
英国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在20世界90年代,根据“学习要让学生多投入、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的原则,提出了ESA模式:Engage——投入阶段,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Study——学习阶段,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Activate——运用阶段,指通过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ESA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模式以“实践为手段”,这符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笔者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运用ESA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新的思路与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受益应用
(一)学校受益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适当改善校内专业实训条件,拥有稳定的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一起共同制定并完善酒店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引进和更新酒店行业标准。同时学校科研从酒店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内教师可以到合作酒店去实践锻炼,优化师资结构,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受益
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真实场景中,通过在校内理论学习的Engage——投入阶段和Study——学习阶段,进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星级酒店时完成Activate——运用阶段,即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课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在酒店工作中的沟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此外,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薪酬,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企业受益
酒店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率高的特点,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采取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方式,酒店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合作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形成了较务实的择业观,通过顶岗实习后可以顺利成为酒店合格员工。
三、ESA模式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实例,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酒店顶岗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E(Engage)+S
(Study)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顶岗实习安排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二学期4月-10月进行,为教学方案强制性安排,学生以酒店员工身份介入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积累岗位工作经验,缩短就业后工作的适应期。第二阶段主要在第五学期进行,以学生联系为主,学校联系为辅,实习结果单独考核,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计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毕业。通过酒店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酒店管理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酒店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酒店职业素质,使之成为旅游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我院管理程序上采用酒店、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
(二)实习酒店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A(Activate)
通过几个月的酒店工作实践,学生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酒店对实习生也有很高的评价。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一致认同:学生们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学生们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三)学生酒店顶岗实训的收获——A(Activate)
通过在酒店顶岗实习,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2010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2011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0901班强蓉蓉同学获得餐饮组铜奖。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践技能,还收获了比赛经验,促进了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
四、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
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校时,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学院、省级、国家级的酒店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ESA模式的运用,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ate——运用阶段,达到最佳效果。
2.实习动员大会与学生实习协议双保险
举办酒店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酒店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酒店工作安全、个人外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保证酒店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确定实习管理教师,负责实习期学生的管理、家长的联系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酒店顶岗实习中带队老师的工作如何开展就成了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填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进程表,并让学生明确实习酒店的概况、酒店岗位设置、酒店组织结构、酒店规章制度及酒店客源市场等。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随时跟踪实习学生岗位技能提高状况、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树典型,随时进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渗透。
顶岗实习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酒店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酒店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酒店理论课程(前厅服务与客服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注重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酒店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在酒店的表现包括实习纪律、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酒店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填写实习鉴定;实习学生要对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自身体验写出实习报告。学校将结合酒店实习鉴定和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得出学生实习成绩。实习生结束实习返校后,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实习座谈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
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使酒店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为高星级酒店输送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1.
[2]郭洪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
142-143.
[3]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2(1):91-92.
[4]仇雅莉,王林,胡光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8(5):35-37.
[5]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75-77.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用于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的优质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推进各行业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快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1],这种方式是依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单靠学校给学生传授一些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导致学生工作后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为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素质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相关岗位相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中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目前,为了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这种无缝对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高校中实施。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2013年起,酒店专业相继与青岛万达艾美酒店、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黄岛福朋喜来登酒店和李沧绿城喜来登酒店五家喜达屋旗下品牌合作,联合成立“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相继在这几家酒店举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拜师仪式”。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培养了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下是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1.调动酒店行业“育人”“留人”的积极性
现在酒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很多酒店企业有心“育人”,加大培训力度,但往往又在“留人”方面力不从心,员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现象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酒店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酒店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首先,应用现代学徒制到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酒店管理人员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到酒店岗位实践常态化,有效实现学生与学徒的结合。其次,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专业化的技能操作的顺利转换。再者,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授课。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的学生实施“A+B”授课模式,“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B”类课程为实践课程,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实质性且有营养的场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更好地服务酒店管理事业,为酒店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3],因为没有政府制定的方案与策略,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此方法。为了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凝聚各行业的力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全能发展的酒店管理人员。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就业率低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而可以培养技术性与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
3.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多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有的职业院校推进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将“2+1”模式演变为“1+0.5+1+0.5”的模式[4],变一年的集中实习为“两个半年”的分段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中,可以实现“联合培养,多元育人”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导师制;实习质量
一、概述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酒店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酒店业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培养酒店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与行业相匹配的发展,必须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即重视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而作为实践课程重中之重的顶岗实习,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酒店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以满足酒店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在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供需双方存在的矛盾曰益凸显,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又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人才,同时如果是大学毕业生还希望他们从基层服务做起;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两种情况,第一,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大部分同学希望并以为从管理岗位做起;第二,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毕业时直接转行到别的行业。这样,仅有小部分同学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潜力,还愿意从基层做起。面对酒店企业的大量需求,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更加供不应求。因此,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清楚、客观的分析行业前景,并让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教师说教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行业,了解行业,切身在行业中实战,才能有真实的体会,对行业才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行业,降低择业的盲目性。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完成这一认识和心理调适的客观真实环境。另外,酒店管理毕业生除了完成心理调适以外,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也尤为重要,而这两种能力的锻炼,在企业的环境中比在课堂上得到的效果更直接一些。因此,高职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尤为重要。
三、学生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实习阶段缺乏教学全过程系统性考虑
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反应的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同时,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教育部对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同时,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实习计划的不满意不是源自计划本身的设计等,而是由于不了解学校的实习计划,更不了解学校的实习计划与整体教学计划的关系及作用。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进行了调整,在学生大一入学教育时,专业负责人就将本专业整体教学计划及实习计划以及二者的关系告知学生,这种及时沟通让学生提前了解、心中有数,所以在级的学生满意度调酥校满意度提高了。
(二)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
学校会通过开实习说明会,公示实习单位信息、实习进度安排时间表、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学校制度等现有资源。很少意识到对实习生的思想动员、心理辅导、人际关系处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两个方面的培训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新环境的恐惧和担忧,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度过从学校到企业的过度期。顶岗实习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更包括心理层面的。作为学校顶岗实习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三)校企合作机制有待优化,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校企合作机制目前通常是学校抱有理想化的期望,希望企业能够全方位培训学校完成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实习计划培养学生。但是企业是经营实体,通常将经营指标及盈利放在第一位,企业在使用实习生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看中实习生的使用成本较低。而这两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往往学校的实习计划在实施的时候缩水,甚至之前校企双方巳经达成一致,写在合同里的条款,都不能完成执行。比如对于实习生轮岗问题的争取,通过调朔⑾值木频瓴桓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虽然学校力争,合同里也有规定,但在执行过程成会因为酒店工作忙、用人部门不同意、学生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等各种原因,搁浅轮岗机划。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酒店能够提供学生稳定、安全的实习条件,只考虑酒店的星级、品牌影响度、区域等硬性指标,缺乏对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合理科学性的认知评价体系。事实上,对实习基地的选择务必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酒店的星级、声誉度、所在地等硬件指标,还要考虑酒店的管理理念、客源构成、内部管理运行情况等软件指标。但是有些时候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往往基于基地相对集中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学生对合作机制的满意度。频繁的大面积更换实习单位不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与适应。优秀的企业合作时间越长学生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满意度越高。因为学校可以把握企业对学生的需求特点,提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缩短适应期。
(四)师资选派和管理不到位,兼职管理学生的体制有待改进
通过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朔⑾郑学校往往没有安排专职实习教师教师,而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直接导致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培训工作不到位,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这样只能将此工作推到酒店。另外,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单纯依靠个人职业道德,已经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且教师兼职管理实习生的方式,不利于于指导教师对实习酒店的实际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及时掌握。最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完善奖励制度,安排教师驻地指导。同时配合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了解实习酒店和实习学生的情况。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生远离校园和家庭,加上工作压力大以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情绪化,这种情况下,专业的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调朔⑾郑能够及时做好这项辅导工作的高职院校少之又少。行政领导在实习过程的调研工作上也有不少欠缺,往往疏于对学生的关心,不能及时了解实习动态,不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应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五)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有待完善
顶岗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例如工作中意外受伤、员工之间打架、财务失窃、严重触犯企业制度等情况,对于这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扩大负面影响的范围。所以,即时性非常重要,要保重这种即时性就需要有合理和高校的汇报反馈制度。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是一次独立的处理就能够实现的,其处理结果为为下一次的管理过程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标准。因此,理顺突发事件的反馈机制、制定并固定处理程序,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张佐钊.浅析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业务顶岗实习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09):138-139.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营销;关系研究
Abstract:line wi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nly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ing, can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to seek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imarily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lationships with marketing research.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management; marke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图分类号] [T-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优化与协调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对于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关系,又该如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如下文所示。
1.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的关系
1.1提升经济管理理念,开拓市场营销空间
一般而言,企业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功能都是依靠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来实现的,企业只有拥有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和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服务品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电力企业不仅应该具备完善健全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拥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适当地借助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成本,满足用户相关服务和需求,才能不断扩大企业市场营销空间,谋求企业发展。
1.2加强市场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分析,促进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通常都建立在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准确定位和分析的前提之下,因此,企业只有做好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及时地做好对市场发展动态的掌握,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对市场空间进行拓展并采用有效地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进行市场营销。另外,对于市场潜力以及未来市场的动态和发展,经济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并准确的做出分析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给企业,让企业制定或者调整发电、售电等相关生产经营的策略和计划,以便对市场营销策略做出合理科学地调整,做到对市场的有效开拓。因此,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确是建立在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及时准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之上的。
1.3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企业绩效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着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实施,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而且可以改善企业员工的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达到强化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让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真正落实,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1.4市场营销与长期盈利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主要指获取利润及评价两方面。电力企业获取的利润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因此,可以将整个企业的运营工作看成一个既可以满足客需求,又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目标。电力企业若要长期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仅要考察企业短时间之内的利润目标、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投资的收益,而且要对用户的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而针对性地分析和营销。
2.优化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策略及方法
2.1转变落后的经营理念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不仅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而且市场营销策略也极为落后,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电力企业本身服务意识淡薄,无法以优质的服务面对用户;二是电力企业没有完善的用电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对用电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转变,让企业从产品导向转换到需求导向,才能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力度和强度,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2.2更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必备的因素。然而,我国电力企业不仅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在开拓市场方面也迟缓不前,因此直接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市场营销没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和意识,最终导致电力企业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快速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更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技术,用高科技的成果为企业产品服务,让经济管理面向市场、开拓市场,才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3健全并不断更新营销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近年来,尽管电力企业硬件建设很先进,不仅拥有强大的电网,而且拥有高科技的信息平台,但是,企业本身缺乏和硬件设施配套的营销管理体制以及先进的营销方式和手段,企业没有顺应市场要求的营销手段,没有主动去服务用户的意识,只是坐等用户上门寻求服务。另外,我国电力企业对于市场的开发机制不完善,业务流程不仅繁琐,而且管理效率极为低下,不但导致企业实际售电量增长缓慢,还影响了整个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依据市场的变化而设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创建并更新营销管理体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有效地占据市场空间,让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做好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优化及调整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国义,贾正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8):30.
篇8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的表现及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尤其是在酒店中短期实训或者顶岗实习中,主人翁意识不强,常常抱着“事不关己”、“局外人”的态度与想法,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凑合、敷衍。
(二)服务意识不强,很难胜任服务者的角色当前90后的高职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被服务的生活,在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后,很难适应服务者的角色,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能胜任或者经常感到委屈,甚至产生畏难退缩的想法。
(三)自我定位偏高,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作为高职学生,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准确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自我定位为酒店的管理者,他们刚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对被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强烈的不满,因而在工作中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不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而是总想着尽快成为管理者或者草率跳槽。
二、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鉴于以上种种表现,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以及所在的梧州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基于饭店服务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作一介绍。
(一)教学设计
饭店服务技能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将本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来开设。在教学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梧州职院第一届(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率先提出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的理念,开创性地把教学设在酒店。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设计成“两段式”教学法。
(二)具体实施做法
“两段式”教学法即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课时分为两段,在学期的1-12周学生在校学习本课程的理论部分,第13周开始,酒店管理专业全体大一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校外实训。在此期间其他的校内课程暂停,等学生完成实训后再补上。
1.积极与酒店对接结合梧州市酒店业的实际,从切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作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由香港海派集团投资发展,是梧州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施最齐全、接待能力最强的四星级涉外酒店。规范的管理最切合我们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需求,对学生来讲,较高的起点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酒店宣讲进课堂在与江滨国际大酒店达成合作协议后,酒店派出人力资源总监和各部门总监到梧州职院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宣讲,全方位介绍酒店的管理、酒店发展的成绩以及员工的待遇等。酒店高管的现身说法,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环境以及酒店的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经过面试定岗位根据本课程“基础篇、房务篇、餐饮篇”的内容构成,并且结合江滨国际大酒店的实际,为学生设计了前厅部、管家部、餐饮部等多个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并且由酒店各部门总监亲自对学生进行面试,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课教师的意见来给每个学生定下岗位。
4.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为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中,与酒店的员工一起同吃同住。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每天到酒店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训,协调、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酒店参与学生实训成绩评定实训结束时,由酒店为每个学生出具实训成绩鉴定,作为本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取得的成效
自2008级酒店管理班开始,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上述方法开展饭店服务技能教学,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尽早形成
梧州职院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就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尽早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酒店里,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感受现代酒店业的文化气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锻炼,逐渐接触、了解酒店运行、服务以及管理的规律与特点,促使他们的职业意识尽早形成。事实证明,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过大一第二学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后,为今后二、三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中对工作很快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
(二)促进了专业任课教师的锻炼与成长
学生到酒店实训的同时,任课教师必须到酒店带队、指导。这样做有益于帮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当前酒店管理服务实际的最新动态,有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对教师来讲,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到目前为止,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全部做过实训带队老师工作,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三)促进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经过多年合作,江滨国际大酒店已经成为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训、实习基地之一。每年接收梧州职院学生进行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在历届选择留在江滨国际酒店工作的毕业生中,经过锻炼、成长,有些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实践证明,饭店服务技能“两段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树立形成职业意识、锻炼掌握职业技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们正在做更多的尝试,探索走出一条既能最大程度地服务学生成长,又能符合酒店用人实际需求的道路。
四、总结与思考
篇9
Abstract: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a method of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process node. By defining the process nod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ode property of the process node, instruct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process node, then analyzes the quality effective factor of process node and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how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quality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流程节点;节点属性;质量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node;node property;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25-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内连续不断的爆出产品质量问题,波及食品、药品、汽车等行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某些企业发现质量问题后视而不见将有问题产品投入市场,是不是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质量管理不善有关。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管理多是靠最终的检验、检查等事后控制方式,难以起到预防作用等。所以企业亟需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来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流程节点分析
1.1 流程和流程节点的定义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体系模型,首先要界定业务流程和流程节点。对业务流程定义,从不同角度有所不同,主要有:①ISO9000对业务流程的定义: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②M•Hammer认为, 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1]。③T•H•Davenport认为,流程是利用企业的资源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3]。以上定义大多包含了流程6大要素,却很少有将流程活动执行者――角色纳入流程定义。所以,一些人认为业务流程是相关角色按照由既定活动组成的程序,将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过程。业务流程节点是一种特殊节点。业务流程具有层次性,上层流程的一个流程节点可细分为下层的一个业务流程;所以不同层次流程节点之间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如图1所示。我们把处于最底层、不可细分的流程节点定为节点单元,流程节点的界定将从节点单元入手;而节点单元是由不可再分的角色完成的将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同一类型的活动[2]。
1.2 流程节点属性分析属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可分离的特性,又是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
1.2.1 流程节点自然属性流程节点的自然属性是整个流程的精髓所在,一个流程从开始到结束会经历一系列的节点,每个节点由不同的人完成,每个人又分属于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时间,有些流程每个节点可以流向下一个节点或者返回前面任何一个节点。从一个节点流向下一个节点需要特定的条件。制定流程的过程就是设置每个节点的自然属性(如表1),通过这些属性将每一个节点连接起来,实现所定义流程的流转以及流程控制的目的。
1.2.2 流程节点的功能属性流程节点运行过程中伴随的不同功能属性的体现是支撑整个流程成功运行的关键。流程节点功能属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如表2)。
1.3 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管理模式
1.3.1 流程节点质量属性分析根据流程节点的质量属性,可以将质量分为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如图2)。
过程质量是指过程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是构成过程的要素和相关活动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程度,是企业自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提高的。过程质量分为:设计过程质量,生产过程质量和服务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是指顾客对所购买产品(服务)的感官判断以及使用产品(享受服务)后的实际所得;是过程质量的实际体现,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体现反过来明确哪些过程质量需要改进提升。结果质量分为:感知质量和使用结果质量[4]。
1.3.2 影响因素分析设计过程质量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产品质量,其二是设计中的工作质量。产品的质量除了要考虑到顾客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制造方面的可行性,如产品的标准化,工艺制造水平等。设计中的工作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一样受人、机、料、法、环的影响,因此要有效的进行过程质量的控制,只需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3]。①人员:包括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作业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等都会对过程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人员质量的控制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使工作人员达到所要求的标准。②机: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计算机复制设计设备,生产设备的衔接与性能都会对过程质量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③料:本文中的料包括设计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顾客的需求信息、生产信息等。这些信息作为如何在生产设计过程中传递与转化,是保证产品质量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④法:法是指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运用的各项设计生产技术,选择合适的设计设计生产技术一方面既可以保证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设计生产的成本。⑤环:环既指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地理环境,又包括工作的工作氛围,企业能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结果质量作为过程质量在客户消费中的体现,是企业力所不能及的部分,是无法控制的,现实中企业往往是通过对结果质量信息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得到今后质量改进和控制的方向,消除存在的质量缺陷,尽可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偏好。所以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在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控制不再是着眼于对整个流程的控制,而是深入到对质量形成源头流程节点进行管理控制,产品质量客观上是在流程中各个节点上形成的,其质量特性伴随物流从上游节点传递到下游节点,构成下游节点产品质量的一部分,这样不断地向最终节点传递,最终达到顾客手中。
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管理模式(如图3)特点:①采用开放式的结构,上下游节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②能够实现知识(设计、生产技能信息)的快速转化;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在质量形成的前期就做好了防止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各项准备工作,涉及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④该质量管理模式更加突出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各个节点的质量保证需要与该节点的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3基于流程节点质量过程控制
3.1 过程控制方法模型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过程控制是对通过节点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流程节点质量过程控制模型见图4所示。该质量过程控制以单个流程节点为对象,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实现各流程节点达到质量要求的目的,促使整个流程的质量最优化[5]。
3.2 质量过程要素控制在前面的流程节点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我们知道过程质量的管理控制应从五方面入手,通过对企业成员的活动进行监管,对整个产品质量过程提供适当和充分的资源,以顾客的要求及满意度为导向,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积极预防,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分析,找到问题的源头,寻找方法彻底解决质量隐患。
4结束语
产品生产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产品的质量控制,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提出了基于流程节点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实现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实现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M].New York:Harper Business,2001:1.
[2]葛均兵,宋晋辉.基于流程节点的知识集成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09,11.
[3]夷髁.设计质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重庆大学.2005.
篇10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控制要点
引言
众所周知,园林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的工程项目也应该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并且由于当前园林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只有切实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是管理才能够保障其最终价值的实现,而就当前我国现在的园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来说,其管理和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就决定着必须要首先明确其相应的控制要点,进而才能够针对这些控制要点采取恰当的管理手段提升其园林工程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尤其是要重点把握好质量和成本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要点。
1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对于整个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控制过程来说,质量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控制要点所在,对于具体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来说,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加强对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整个的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来说,前期的准备阶段控制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为后续的具体施工环节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必须要引起管理人员过度的重视,如果在准备阶段中出现问题的话,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基于此,在准备阶段中首先要切实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的有序过度,避免因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或者是设计图纸的表达不清影响其后续的施工质量,另外,还应该做好具体的施工组织计划安排,结合具体的施工图纸来安排好后续的施工操作,进而在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提升其施工的质量。
1.2重点加强对于栽培施工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来说,因为栽培过程是最为特殊的一个方面,也是关系到整个园林工程最终效果和价值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这种栽培施工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针对栽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1)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相应的栽培施工现场,尤其是要重点针对园林工程项目中需要栽培的植物要求来恰当的处理相应的现场土壤,保障其能够适合于该苗木的生长;(2)其次,对于具体栽植苗木的选择也应该恰当准确,尤其是对于植物的成活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障所选择的苗木能够较好的适应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而最大程度上保障这些苗木在移植之后能够较好的生长,基于这一点来看,最好是能够选择当地的物种来进行栽培和移植,进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其成活率;(3)最后,还应该重点针对栽培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比如在苗木的移植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应的修建工作,避免因为苗木蒸腾作用过大而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并且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根部处理,除了要采用土壤进行保护之外,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洒水处理,保障移植的植物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进而提高移植之后的成活率,这也是保障其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3规范机械设备的使用
在当前的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参与到施工过程中来,这些机械设备的参与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的效率,但是如果这些施工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了任何问题的话,也必然会影响其施工的质量,并且其影响也必然是极为恶劣的。因此,规范这些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障其应用的准确性就显得极为必要,就当前的应用现状来看,比较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土方车、汽油泵、挖掘机、割草机等,这也就要求相应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把握好这些施工设备的应用要点,确保这些施工设备能够准确的服务于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避免操作问题的出现。
1.4做好后期养护管理
为了更好地保障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还应该针对其具体的后期养护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一步骤也是极为关键的,一般来说,当前我国园林工程项目从施工完成之后到移交工程并不是直接进行的,需要持续一年的养护期,这一养护期就需要针对整个的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的保障前期施工项目的质量在该阶段也能够得到持续。具体来说,这种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针对相应的园林工程中的绿色植物的保护来展开,针对苗木的生长做好相应的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而避免这些苗木因为移植死亡,保障最终园林工程的质量。
2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
对于具体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控制工作来说,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并且其直接关系到园林工程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高低,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针对这种成本管理和控制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2.1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
因为施工材料的成本支出是整个园林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对着重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具体来说,这种施工材料的控制和管理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1)首先,保障材料的质量是首要前提,尤其是对于相应的苗木材料来说,更是应该加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障这些苗木在栽培后正常生长,避免因为植物死亡而带来重复采购的成本支出;(2)另外,在保障苗木质量的基础上,还应该重点针对其单价进行严格的控制,货比三家,尽可能的压低其单价,进而为最终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2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充分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也是控制其施工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施工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的工期,进而减少工程量,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另外,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施工材料的应用,进而也能够提升其对于成本的控制效果。
2.3优化施工方案
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也是提升其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不同的施工方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施工工程量,也必然会在施工材料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材料的使用,并且缩短工期,也就能够加强其成本控制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说,加强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尤其是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加强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也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园林工程施工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建领.简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点[J].现代园艺,2011,13:156.
[2]王文燕.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4,02:95-96.
[3]魏新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与要点[J].现代园艺,2012,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