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

篇1

1.1土壤功能丧失

建设活动大量征用土地,在地表上构建建筑物,堆放废弃物质和建筑材料,占用、压埋表土层,使原地表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2水土保持设施损毁

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永久或临时征占土地,损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毁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滞留水土功能的农田、湿地和水域等,削弱项目区及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

1.3土壤地表和植被被破坏

工程建设活动清除、砍伐地表覆盖物(包括植被和地表枯枝落叶层),降低林草覆盖度,造成大量的地表,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物保护,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溅、剥蚀、冲刷,极易产生水力侵蚀。同时,植被覆盖度下降,意味着区域防风固沙能力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

1.4地貌地形及地面组成物质改变

为使大部分地面坡度变缓,一般需要增加边缘或局部地带的坡度。随着建设活动的扰动再塑,坡面的形状、长度和坡向等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加剧水土流失的形成。建设活动在再塑地形地貌的同时,也使地表的组成物质发生极大变化:有些地表的表土剥离,岩石外露;有些地表被倾倒弃渣,上覆岩石混合物;有些地面被混凝土所代替。再塑地貌、地面的物质复杂、种类繁多,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也有所差别。

1.5水资源循环系统失效

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水系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减少地下径流补给,使地表径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进而导致大量地表水无效损失。水的大量损失,一方面加剧土壤侵蚀,另一方面导致地表严重干旱,加剧土地沙化和荒漠化。

2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在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流失原因特殊,土壤侵蚀剧烈;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大量弃土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强度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和季节性;危害严重,损失巨大。据调查,工程建设的扰动面积集中,砂石料用量大,主要的水土流失时段是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重点流失部位是砂石料场区和建筑工地。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危害变小,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弃渣场和取土(石)场的土体松散,且在人为剧烈扰动后形成大量的坡面,极易受到水力侵蚀。其主要水土流失形式是面蚀和沟蚀。面蚀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重塑坡面单元,这些坡面在防护工程施工前处于状态,抗侵蚀能力较差,强降雨期间,坡面受雨滴的击溅和径流的冲击作用,易发生表面土壤的面状侵蚀。沟蚀是针对填方边坡和弃渣面来说的,施工使其坡面地表土壤松散,抗冲性极差,当坡顶有集中股流下泄到坡面上时,易对坡面地表形成沟状侵蚀。其中,弃土场因堆积松散而沟蚀状况最为严重,有些挖方边坡表面也会出现细沟或浅细沟状侵蚀。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用彩钢板或围墙将建设区域与外界隔开,封闭作业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但雨水仍然会挟带泥沙从空隙处流出,造成周边道路积水,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3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技术规范,该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确定该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3.1预防为主

在防治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基本方针。

3.2综合防治

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3.3突出重点

按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分类,此建设类项目基本建设竣工后,在运营期基本没有开挖、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

3.4生态优先

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和区域景观的协调性,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增加工程区的绿化面积,增强工程区的生态功能。

3.5设计及施工同步根据相关规定,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采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制度,将水土保持措施列入工程总体项目。使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方法

在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和监测部位是建筑物区、道路管线及硬化工程区、绿化景观区和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时段是施工期,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结合各分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施工工艺、完工后的去向以及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工程,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减少地面侵蚀量,使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1建筑物区

建筑物基础开挖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的弃土(渣),如不采取措施,在大雨及大风天气将会造成水蚀或风蚀。因此,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应采取半填半挖式,尽量减少取、弃土方量。一般情况下,基坑面积较大,所需的土石方量也较大。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运走或堆放在临时土(渣)场。修建临时排水沟,可以防治雨水对基坑的冲刷。在排水沟末端修建沉沙池。

4.2道路管线及硬化工程区

高挖低填作业造成较大范围的地表,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在施工期,沿线修建临时排水沟,减少对地基的冲刷,并在排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在硬化工程区(如停车场)修建框格植草类生态停车场,以减少水流失。

4.3绿化景观区

覆土完毕要及时进行绿化,尽量减少地表时间。主体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园林绿化标准,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后,及时栽种植物、铺设草皮。绿化景观分散于各分区之间,可与其他区域共用排水管及沉沙设施。

4.4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机械及人员活动较为频繁,人为扰动较大,且材料堆放较多。施工场区一般占用绿化及一定面积硬化工程用地,待工程完工后再恢复为原区域。为避免材料临时堆放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应在此区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包括在与其他排水系统相接处修建沉沙池,用填土编织袋临时拦挡堆料等。

4.5临时堆土(渣)区

这一区域主要为松散渣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产生坍塌。临时堆土(渣)场一般设置在大范围硬化工程区或绿化景观区。在临时堆土(渣)场周边,用填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并修建与沉沙池相连的临时排水沟。在雨天及大风天,用塑料彩条布覆盖临时堆土(渣)场。同时,在表土堆放区表面播撒草籽。在施工区域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洁池,减少运输车辆对周边道路的影响。

5结语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具体措施

0引言

水工混凝土裂缝是水工建筑物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裂缝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一,还可能诱发其他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水工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裂缝将使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渗漏的结果,一方面在压力水作用下使裂缝逐步扩宽和发展;另一方面当水渗入混凝土内部后首先会引起水解破坏,并可能由此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根据调查,由裂缝引起的各种不利结果中,渗漏水占60%。

由于混凝土碳化会加剧混凝土收缩开裂,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破坏。混凝土裂缝的存在,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极易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水泥的某些水化产物相互作用形成碳酸钙,这就是常说的混凝土碳化。在潮湿的环境下二氧化碳能与水泥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使钢筋纯化膜遭受破坏,当水和空气同时期渗入,钢筋就产生锈蚀。

混凝土的裂缝还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削弱,在裂缝部位,水拉性能减弱,裂缝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大的危害。

综上,混凝土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严重的贯穿性裂缝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完全破坏。

2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按裂缝产生的原因划分有: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由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水工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

2.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引起裂缝。

2.2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2.3在厚度较大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2.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2.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等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涨,体积增大3倍,从而使混凝土涨裂产生裂缝。

2.6在炎热的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高,在混凝土浇筑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7构件超载产生的裂缝。例如: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

2.8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就有可能会产生裂缝,随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2.9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离子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得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3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措施

3.1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掺入粉煤灰,选择减水剂,保证泵送流动度。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Ⅰ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

3.2原材料的选择。砂料细度模数控制在2.4以上,含泥量控制在1%内。碎石针片状控制在10%以内,含泥量控制在1%内,尽可能使用低水热化水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不使混凝土产生收缩。

3.3施工安排。混凝土的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曝晒、多风、降温的天气,若需要上述条件下施工时必须有相应遮挡、保温措施。

3.4施工过程控制。a.二次振捣法消除混凝土沉缩裂缝。对于浇筑后坍落度已经消失开始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会重新液化,能较好地消除粗骨料、钢筋下面的水膜,消除沉缩收缩量。泵送混凝土特别需要二次振捣。b.二次压光消除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此种裂缝是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引起的,发生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期间,消除此种裂缝应使用机械抹

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提浆抹光,然后使用机械收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收光,将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表面强度,在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二次人工抹压收光。c.控制约束裂缝的措施。混凝土约束裂缝的产生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收缩引起的约束拉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气温骤降时,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加强测温和气温预报,做到防护及时。闸墩下部与底板同时浇筑或尽量缩短闸墩与闸底板之间浇筑的时间间隔,可有效控制闸墩裂缝发生。

3.5混凝土干缩裂缝的控制措施。混凝土存在空隙产生湿胀干缩,加强振捣使之密实,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加强表面的抹压收光,掺加优质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湿胀干缩裂缝产生。

3.6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热电耦测温,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变化及内部最高温度的发生时间,通过蓄热保温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常采用两层农膜加干铺两层草袋的做法。

3.7混凝土的养护和表面保护。良好的养护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饱和状态,水化作用速度最大,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措施之一,一般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d。

4水利工程构筑物已产生裂缝的修补方法

国内外学者把裂缝分为死缝、活缝和增长缝等3种。对于死缝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填充修补;对活缝则采用弹性材料修补;对于增长缝,必须消除引发裂缝的因素。裂缝修补除了要恢复防水性和耐久性为目的之外,还要从结构安全及美观角度出发进行修补,当前的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4.1充填法对于裂缝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沿裂缝处凿成“U”形或“V”形槽,槽顶宽约10cm,在槽中充填密封材料。充填材料采用水泥砂浆、环氧砂浆、弹性环氧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已经锈蚀,则将混凝土凿开到能够处理已经生锈的钢筋部分,将钢筋除锈,再在槽中充填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等材料。

4.2注入法注入法分压力注入法(灌浆法)与真空吸入法两种。灌浆法适应于较深较细的裂缝,而真空注入法则利用真空泵使缝内形成真空,将浆材注入缝内,该方法适应于各种表面裂缝的修补。灌浆材料有水泥浆材、普通环氧浆材、弹性聚氨酯浆材、水溶性聚氨酯浆材等。

4.3表面覆盖法在细微裂缝表面上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力性为目的的修补方法。分涂覆裂缝部分及全部涂覆两种方法。施工时,首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打毛,清理表面附着物,用水冲洗干净后充分干燥,然后用树脂充填混凝土表面气孔,再用修补材料覆盖表面。

5结语

水工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极其重要。因此,减少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而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军《试论常见水工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预防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8(1).

篇3

关键词: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逐渐的增多,建筑行业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且其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单位自身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原有的管理方式和质量控制方式逐渐不能达到现阶段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现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理念,从而有效的提高其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效果。

1 工程管理现状

1.1 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施工单位依然利用原有的分包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由于该管理模式不能清晰、明确的划分各方的职责及相应的管理范围,因此往往会导致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而管理的混乱往往会造成各部门间出现配合及协调问题,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工程管理的正常进行,不仅会对施工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期延长的后果。

1.2 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管理工作得到切实有效落实的有效保证,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施工单位都没有设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而在进行实际的工程管理时由于受到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施工单位常常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期间,往往会造成对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比如由于缺乏对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而导致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等等。

1.3 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作为其施工的成本,然而在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投入则是施工单位的最终目标。但是现阶段许多的施工单位依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将事后成本控制作为其成本管理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对成本产生过程控制的重视,因此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流失。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造成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管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会造成管理漏洞现象的发生。比如,由于建筑材料的存放不合理而造成材料流失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

1.4 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管理水平及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许多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及施工经验,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其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施工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1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视,确保尽量的将建筑企业的损失控制到最小的范围内,通过时还要确保监督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合理性,同时还要确保该体系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从而防止工程管理问题及管理漏洞的发生。

2.2 加强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加强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对提高施工企业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不仅仅要加强对事后成本管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成本产生过程控制工作的重视,确保成本预算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管理系统的重视,避免成本管理漏洞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存放等管理的重视,避免由于材料流失而造成成本增加现象的发生。

2.3 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严格执行合同中的相关规定。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合同变更现象,施工单位不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处理,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目标及合同规定进行有效的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规划设计的重视,在增强其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的前提下,有效实现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有效的分离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同时以施工技术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从而确保其合理性、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促进样板施工的实施。同时还要及时的对样板施工和预期的故障阶段及位置进行对比,从而及时准确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落实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的承包责任制对确保施工质量及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承包责任制落实的重视,将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负责人身上,并且要建立明确、严格的奖惩制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严格的追求其相关负责人及部门的责任,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定期的对施工进度及质量等进行考核,从而确保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得到有效的提高。

2.5 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培训的重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素质培训的重视,通过专门的培训,逐渐的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等,从而使施工人员在掌握相应的施工技能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意识,从而有效的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也随之逐渐的增多,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其工程管理水平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施工单位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的重视及确保承包责任制切实有效落实等措施来有效的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房屋拆迁;流血死亡;利益冲突;价值选择;拆迁制度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速,因房屋拆迁导致的流血死亡事件频频上演,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2013年8月,财新传媒记者陈宝成“死磕”强拆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强拆的反思。反观德国历史上有名的“磨坊案”,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其行宫登高远眺,视线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于是派人买下这座磨坊,不料磨坊主是“钉子户”,德皇大怒,下令拆除了磨坊。磨坊主不服,将德皇告上法院,法院受理了这状告本国君主的案子并判决德皇在原址上重建磨坊,由此形成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寓言。“磨坊案”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数百年后仍给今天法治社会建设的我们以启示。房屋拆迁不断引发流血死亡事件,反映了我国当前民权保障理念的缺失和房屋拆迁制度的缺陷,本文试图在审视房屋拆迁制度的弊端基础上,透视城市房屋拆迁中各个主体利益,并为构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提出若干设想,以期对未来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审视

(一)倾听:拆迁中愤激之音

自房地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后,因拆迁问题诱发的社会矛盾变得十分尖锐,野蛮拆迁屡见不鲜,“钉子户”往往会获得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从另一个层面看,也说明了政府与开发商的行为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事实上,在开发商与被拆迁人的拆迁博弈中,被拆迁人一般不会占据上风,更何况在房屋拆迁中流血事件的背后常看到的是政府站在开发商的身后,在一次次的拆迁中,地方政府都可能在开发商拆迁遇阻的情况下,通过公权力促使拆迁的顺利进行。众多的被拆迁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后,并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现行制度,但借助于网络表达出来不满的声音融合起来了,一个偶尔的暴力拆迁足以使民众的愤激之声载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拆迁引发的问题不应该被忽视,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直面:现行拆迁制度的弊端

2011年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虽然有较大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1.《条例》适用范围不全面。物权法中房屋征收的对象既可以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也可以使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这样的规定无疑为“城中村”的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遗憾的是《条例》只调整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没有将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纳入其中,导致“城中村”中被拆迁户的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2.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国有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可何谓“公共利益”未予明确。法律规定含混不清,公共利益的的抽象化导致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眼前利益滥用行政权力强拆。

3.司法救济途径不畅。首先,拆迁中的纠纷常常是由于商业拆迁引起的,而商业拆迁其实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法院应该按照民事诉讼法来处理这样的纠纷,《条例》第26条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这意味着,被拆迁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征收补偿由政府作出,而司法处于弱势地位,裁决时难以做到不偏不倚。最后,征收补偿决定进入诉讼阶段程序后是否需要继续执行,未予明确。

二、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分析

(一)开发商的逐利―市场规律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需把稀缺资源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来。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市场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i如此说来,作为稀缺资源的土地,它的价格也要也要在市场中进行调整,直到土地供给量和需求量平衡。但商人始终遵循着它的商业规律,那就是赚尽量多的钱,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去利用市场的缺陷去牟取利益。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已经成为了房产开发最为主要的成本支出,开发商要在房产开发中为获得更大的利益,想方设法降低房屋拆迁成本,已成为一种必然。

(二)被拆迁人漫天要价―人性使然

在每一次的拆迁补偿商讨中,不难想象,被拆迁人总会渴望补偿尽可能的多,通常情况下,哪一方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方就能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条件。开发商欲购得的土地使用权是稀有资源,是开发商所必需的。在房屋所有人还未处于贫困饥寒的地步,没有人会贱卖自己本可以发家致富的房屋,在这场价格争议中,任何一个拒绝与开发商合作的普通业主稍作迟延就会使得开发商的整个开发计划进展停滞,由此看来,开发商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愿望远远比业主出卖自己房屋的愿望更为迫切,于是,正常人的本能驱使着业主漫天要价,去分得城市建设进程的一杯羹。

(三)政府让利于民―民心所盼

在开发商和被拆迁人的博弈中,既然被拆迁人往往会出于优势地位,那大多数开发商会屈服选择再让一点,但事实上并非总是如此,因为博弈中的开发商开始向地方政府求助,而地方政府也往往会选择倾向开发商,甚至充当开发商暴力拆迁的帮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要追求GDP、要增加财政收入。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低价从农民手中征收土地,接着再转手高价卖出去。暴力拆迁发生后,地方政府常常保持沉默,因为很多的地方财政就是靠地产在支撑。这种背景下,钉子户成为了一个不顾大局的人,拆迁补偿开始远远低于真正的市场价格。当前中央政府执政为民的政治要求是显而易见的,但上层的良好愿望和下层具体的实际无法相适应,可以说,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超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实现这种愿望的技术手段。于是对规定程序的背离成为一种当然的做法,对法律的滥用在不可避免。但被拆迁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去进行抗争本应得到尊重,就是说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民的权利,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样才是社会所期盼的。

三、寻求公正与效率的衡平―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价值选择

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私权保护与效率的矛盾,具体看来就是,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与追求“城市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目的之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追求城市建设速度必然在拆迁过程中倾向“破旧陈新”,房子要迅速拆除,让万丈高楼取而代之,这无疑损害到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反之,重视私权的保护,在房屋拆迁中任由当事人充当“钉子户”的角色与开发商对抗,自然会大大影响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代价的替换关系,难以两全,只能顾其一端,有所侧重。为了强调平等,就得牺牲效率,如果为了强调效率,就需要允许不平等的现象存在。ii一般看来,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不可消除的矛盾,我们必须在这种冲突中作出价值选择。“帕累托改进”理论强调,一部分人财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从《宪法》和《物权法》看来,我国越来越强调对私权的保护,这体现了当前的社会价值,公平才是这个社会首先应该倡导的价值追求。在当前我国公权力对私权的过分制约的情况下,“私权保护”应当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无疑符合我国国情,任由私权不受保护,将铸成中华民族历史性的灾难。在此关头,政府应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任何侵害人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制止。那些表面上是维护了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引发的矛盾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源头,也在法律的制度价值判断上也丧失了其应有的定位。

四、构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设想

(一)界定公共利益

私有财产应当受到严格的保护,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也不应当扩张到公共福利政策之外。法律作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征收任何土地”的规定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项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公共政策可能甚至必然会侵害个体利益。现实中,极大部分拆迁、强拆活动都被冠以“公共利益”之名而行。因此对“公共利益”作出严谨的法律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判断公共利益应当考虑国家发展目标、事业的公益性、受益对象的数量、效益与损害的比较、正当法律程序等等因素。iii公共利益的判断具有较大的弹性,为了法律适用的简便性和避免征收对象的合理怀疑,必须引入严格程序方法去界定什么才是“公共利益”,惟有在程序上达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共利益”正确界定才是可能的,出于对私权的保护,加上我国公权力的强势地位,我们可以参照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对公共利益可以引入类似规则:即未经正当程序的论证与裁决,不得认定为“公共利益”,惟有“公共利益”在这样的制度下诞生,才能获得人民广泛的认同。

(二)建立严格的征收程序

我国法律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事实上不公开的程序必然带来带来暗箱操作,其结果也会让人们不满。法律长期运用的经验告我们,事实上程序公正与最终的实体公正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随着程序的不断改进,我们所能够获得的实体结果就会越来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为正是得到所有人都严格遵循的程序,使得人民对于自己行为的结果可以有合理的预期,依靠严格的程序所得到的结果更接近正义或真理。“未经法律的正当程序进行答辩,对任何财产和身份的拥有者一律不得剥夺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监禁,不得剥夺继承权和生命” iv。我国房屋拆迁应当包括征求公众意见、评估、科学决策、听证等程序,确保公众享有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三)建立司法救济途径

首先,征收机关必须勤勉参加诉讼活动。就目前我国因拆迁引发的纠纷而言,更为重要的不在于立法的正确性,而是看审判机关能不能坚守中立的司法作为正义底线,视地方政府为一个普通的诉讼主体,判决时不偏不倚。其次,在被拆迁人提讼阶段,为了更好地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应当酌情暂停执行拆迁决定。此外,还应该增加民事法律救济途径,将商业拆迁引起的纠纷定性为民事法律关系,法院应该按照民事诉讼法来处理此类纠纷,从而避免行政机关的干预,更好地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结 语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土地是人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地兼并成为农民战争的主要原因。今日之中国,土地拆迁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发商的房屋拆迁在合法的外衣下掠夺他人权益,也不断引起社会矛盾迭起。这或许是因为土地交易较大程度上排斥在市场交易之外,而公权力对土地使用权存在较大限制的缘故。从国外的经验看来,不限制土地所有权并不意味着效率的必然降低。只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程序,以保证各方利益获得公平的表达机会,并且在此基础上达成各方共识,同时政府的作用不应当是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剥夺所有者,也不是给财富精英阶层锦上添花,而是居中成为社会福利的推进者,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主持者,那全民福利的全面提高才成为一种可能。

注释:

i(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4-85.

ii王慎之.当代西方经济辞典[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144.

篇5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