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堂教学片段(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课件提示】商店柜台里:黄色的乒乓球一盒(10只)和 零头(5只)
师:2008年是我国的奥运年。学校为庆祝奥运盛事,特地举行一次乒乓球比赛。老师请肖菁菁同学去商店买8只乒乓球。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只乒乓球?
生:现在商店里有15只乒乓球。
师:营业员阿姨卖给肖菁菁同学8只乒乓球,还剩下多少只乒乓球?
生:还剩下7只乒乓球。(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有学生能说出)
师:你是怎样知道结果是剩下7只乒乓球的?能列一道算式吗?
生1:我是先把5只拿走,再从盒子里拿3只,结果还剩下7只乒乓球。15-8=7
生2:我是从盒子里拿8只,盒子里剩下的2只乒乓球和盒子外面的5只乒乓球合起来,结果是剩下7只乒乓球。15-8=7
生3:我是这样想的。8加几等于15呢?8+( 7 )=15 所以,15-8=7
生4:我想,盒子外面有5只乒乓球,还要拿3只乒乓球就成了8只乒乓球,再把盒子里的10只乒乓球减掉3只,结果也剩下7只乒乓球。
……
师: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15-8=( ),并与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
教学反思:
1.由“具体”到“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通过实物的取舍,直接观察拿走8只乒乓球的不同过程,形象感知15―8的计算思路,理解15-8=7的算理。
2.由“想”到“算”
请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算”:①记数,计算;②推测,料想。
“算法”: ①解题方法及其规则。②通过有限步骤求解某一问题所用的一套明确定义的规则。
“想”: ①思考,思索;②料想,猜想。
“想法”:通过思考取得的结果、办法,所持的主见、看法。
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计算的“算法”,更要教会学生领会计算的“想法”即“算理”。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应重在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运算顺序”与“运算律”
学生在学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后,已基本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也学习了“运算律”,且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怎样灵活应用“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并进行有效的简便计算,成了教师和学生们进行研究的话题。
如 :计算
① 125 - 64 + 775 - 184 =
② 450 ÷ 15 × 6 =
③ 48 × 75 =
④ 256 ÷ 32 =
……
① 式通过“运算律”应用和“运算顺序”的调整,计算过程为“(125+775)-(64+184)”(注意计算中的计算要求的变化与改变计算符号的关系);
② 式是纯粹的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切不可先算“15 × 6”的积;
③ 、④ 式没有明显的简便计算条件,要认真分析题目,找出数与数之间隐藏着的简算关系。③式可这样计算“4×25×(12×3)” 或“4×75×12”, ④式可这样计算“256 ÷ 8 ÷ 4 ”。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而重视“简便运算”,更能提高学生“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把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准确应用好“运算律”来进行计算。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征,通过思考、辨析,找出题目中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篇2
关键字: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对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中也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例如在应用题中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很多新的数学概念也需要用计算的方式引入;一些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期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的推导与运用都是以计算为载体的。一些统计图表、比例以及简易方程也是依托计算为基础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通过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在计算能力中,口算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口算的训练,每天利用课堂几分分钟时间,安排每天十道口算题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训练,如:0÷4.3= 0.75×0.6= 2.25×8= 7.8÷3.9=……等,通过听算、小黑板演示、PPT课件展示这些口算题,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以计时的方式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每周进行一次评比,以正确率和口算时间评出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注重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例如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错得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周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方式备受学生们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即通过观察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性质,简化计算的过程的计算方法。简算是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敏锐性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并且简算也是提高计算效率有力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尤为注重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对结果进行估计,通过敏锐的观察和迅速的思考,提取出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估计出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常常有意识将估算思想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检验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结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养成估算的意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分析,也容易使得计算变得繁冗,影响正确率。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很容易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正确、灵活,更是建立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任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励、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灵活适度地训练,在面向全体同时,还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篇3
一、口算能力训练的作用
1.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是口算能力训练的基础
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对于数的学习与计算分为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逐渐到万以内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20以内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是重中之重。20以内加减法主要训练学生的拆分、凑十等基本计算方法,以口算为基础,稳扎稳打逐渐形成完整的计算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运算,都是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的。例如,9+8的计算是20以内加法计算,在这里要让学生学会拆分的方法、并运用凑十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口算得到其结果。无论是拆大补小还是拆小补大还是五五得十的方法,都要训练出孩子更快的口算方法,有了口算,才会真正地计算,才会有准确的结果。
乘法口诀是口算训练的第二个基本基础,我们在学生文具盒、作业本好多用具上都能够看到它,本意就是让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可见其重要性。乘法口诀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乘除法联系,也就是说每个口诀既包括两个乘法算式又包括两个除法算式;还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方向性,让他们知道“七八五十六”既有“7×8=56”这个式子,又有“8×7=56”这个式子,随着年级的增加,还要能够得到56÷8=7和56÷7=8,在中高年级,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乘法口诀表面理解,对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培养是片面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小数、分数的运算,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乘法口诀的运算。巧妙使用各种方法,让各年级段的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落实在日常数学口算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学生口算能力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
我们都知道学生口算的练习是有规律性和逻辑性的,有经验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看得准、判断得准,才能口算得准。例如,在出现“7×6=?”这个口算式子后,学生就要仔细观察这个式子是乘除法中的乘法而不是加减法,再反映出这个式子用“六七四十二”这个口诀,并且是反方向,结果是42。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包含着学生日常精细的训练,如果学生口算迅速,就证明观察能力的训练比较到位。往往说,小学生的有效数学经验都是从学生日常观察活动中得到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从习惯中培养让学生善于观察、有效捕捉数学信息,更好、更准确地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
3.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口算是要求有速度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要对口算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结果。学生快速反应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学生速算、准确算的前提保障。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比较重要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唯一的路径,要多管齐下,让学生从诸多的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使学生口算更快、更准确。
二、口算能力训练的方法
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口算能力训练的形式要多样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对于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方法很多。例如,用好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是系统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安排好前置性作业,让前置学习更有效,从而在课堂复习环节中出现口算,既完成计算训练,又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老师出题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老师对于口算理解是系统科学的,由此教师一定要找好分类,把握好、运用好。学生间相互出题方法也很好,学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训练点最有效的。
2.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强化
篇4
每一次考完试后,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答题时计算能力不过关的事情议论纷纷,有的老师说,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很正确,就是因为计算中出错而导致失分的情况非常普遍;也经常看到家长们对孩子计算丢分而大发雷霆。确实,目前小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如不能得到很好地纠正和改变,将会影响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也会对将来学习其他课程产生一定影响。
单从一张考试卷来说,几乎每一种题型都离不开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学习,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代数、比例和统计等知识也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真正想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应该先从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始抓起。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是屡见不鲜,我们经常因为学生“答案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平时对计算题训练的作法,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增强计算正确的愿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也不例外,数学课本身没有语文课的精彩,也没有英语课的活跃,体、艺课的轻松。沉闷的课堂气氛,枯燥的计算训练已经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了,所以在计算教学和训练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算,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老师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计算训练中,我们还要讲究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用卡片、指黑板视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将数字算式置于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等方式。同时在计算训练中每天坚持练一练。我每天都以口算、脱式计算、方程等计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多种形式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计算训练中的兴趣和意志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计算正确的愿望和自信心。
二、注重加强口算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学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的算式,如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算法、算理双管齐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可见,不管是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让学生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讲解和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理清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以及计算公式等,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例如,在五年级的“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问题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2×0.8=0.96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口头表达算理,理解算理,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这样,很好地提高学生计算小数乘法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现行教材中,大多数数学问题都必须通过学生搜集来自情境图、表格、对话、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与组合,最终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来加以解决。但是小学生由于注意、观察、思考与分析能力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处理数学信息时,往往会因顾此失彼而造成列式或计算错误。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思考、细心计算和一丝不苟的书写计算习惯,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善于估算与验算的习惯
篇5
一、培养孩子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孩子的计算兴趣,让孩子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孩子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升计算的实效性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4、使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养成自觉检查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以“三算”训练为主体
1、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以卡片、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如:五年级教材中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错得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周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其中包括一道小数除以小数题、一道小数除以整数题、一道循环小数题、一道取近似数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孩子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数与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掌握。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扎实灵活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将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通过计算来落实;同时明确知道:几何知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通过公式的推导与运用来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适度把握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问题情境是直接或间接指向某特定数学问题的真实任务环境,包含知识背景、数学问题及其表征、操作空间等基本要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计算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可尝试如下方法:
1.生活经验引入法。数学是“普通常识的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数学学习仅是其生活中相应数学知识体验的总结与升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由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在教材内容与生活体验间形成交互作用,建构数学知识。如“角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安排学生从红领巾、书本等实物去发现几何图形中各边角的意义;“元、角、分的认识”可从购买零食等日常活动展开。
2.现实问题模拟。主要就是将现实问题的表征与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通过提炼后具有吸引力的表征来构设问题情境。如“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租船”,就可将租船情境模拟为呼拉圈的使用情境,以呼拉圈代指小船,每个呼拉圈内4人,14人要几个呼拉圈?在直观的演示、模拟环境中,学生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数学内涵及基本运算了。
三、夯实基础,强化基础知识掌握和口算训练
计算题的解答首先须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公式等,能否理解与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如四则混合运算,就应当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如955×(10.5),学生就应当了解到先乘除后加减,先计算括号的运算等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确保计算不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同学,高年级基础知识就更加丰富了,计算教学更应当注意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已学的基础知识整理出发,进行迁移训练。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就应当从加法、分数单位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单位不同,是否可以直接相加?进而指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将问题转化为已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口算训练也大致如此。口算作为计算能力的基础,是仅依靠思维计算,快速得出计算结果的数学技能。口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畴,对于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均有直接作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尤其应坚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教学原则。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表等都应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对于对于学生口算方法的长期熟悉和巩固,教师要适时地推动学生计算方法方面的熟练程度转化为为基本数学技能,增强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四、自主探索,应在教师主导下经历算法探索过程
对数学知识抽象逻辑的理解是学习活动与计算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教师尤其应注意使学生在行为、表象与符号操作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心智活动,深入理解算理。
1.紧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刺激正迁移的形成。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可是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点,进入算理理解的新层次。如两位数相加的进位加法算术中,教师就可通过17+18=?12+9=?之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比较两位数相加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之间的算法联系,即相同数位上数的加减,满十进一。当学生把握后新旧知识关联后,教师还应在掌控课堂的前提下,在对比分析两者联系后,引导学生认清本质,避免负迁移的发生。简单的如大数的口算,700+500=900,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得出7+5=12。这时教师就应强调7代表的数学内涵――7个百,这些问题在高年级学生看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对于数学基础技能的培养却是不容忽视的。
2.算法交流。保证算法交流的实效性,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倾听、质疑、体验、比较与评价。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互动教学中对话的“度”与其中蕴含的反馈信息,避免出现挤占课时的情况。我们可考虑从以下几句话着手:
篇7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加强练习,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为了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要加强练习。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感到口算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每天安排3至5分钟,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得数,将算式与得数直接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口算准确熟练。
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浓厚的兴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是有效学习的源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都是一个新的开端。策略:利用故事情节,激活兴趣;依托学具操作,引发兴趣;感受生活气息,浓厚兴趣;融入现代技术,延续兴趣;微笑亲近学生,传递兴趣。以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忘我实践,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人教板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8页例7《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时,我创设了去蜜蜂大城堡做客的故事情节,串联教学内容。课伊始,我深情地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蜜蜂王国的国王盛情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到蜜蜂大城堡去做客,高兴吗?蜂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我们只有破译了请柬(即百数表)上的密码,也就是正确地填写出表上空格里的数,才有资格进入城堡中去。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情节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他们认真地观察填写,积极的探索表内规律.通过填数,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等排列规律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对数的顺序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口算,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f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很重要,其中新课标中就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到了教材中,从中就不难看出估算能力的重要性。估算在数学计算以及实际生活当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提高数学计算与浅析硕士论文能力;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不足;可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基本正确。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四、利用错题资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常常用“数学医院”的形式,把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当医院的“红十字”旗出现时,学生都很激动,纷纷争着当“大夫”,“大夫”要说出“病因”,并把“病”治好,就评“好大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进行计算,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计算后要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孙雪兰.《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2
篇8
1 注重口语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要提高学生计算速度,须从口算入手,其原因有二。
1.1 在教学中,只要留心的教师都会发现和体会到,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的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计算速度都比较快,准确率较高;反之,不重视口算能力培养的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较低。
1.2 从课本的编排来看,不论是哪一版本,在每一个练习上都安排有1到2道口算题,如果口算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教科书为何又如此安排呢?
2 建立牢固的计算基础
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道出了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基础牢固,高楼将会高耸入云,稳若泰山。假如基础不稳固,高楼就会成为废墟。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皆与如此,如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基础不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例如教学中学习乘数是几位数的乘法时,计算方法是:“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如果乘到哪一位满几十已上时,就向前一位进几”,这事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如若学生对乘法口诀背不上,要计算此类题,那就难以下手;又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学生若不会。
3 笔算训练不能间断
笔算训练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的综合计算能力培养和展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要只为抓重点而顾此失彼,对笔算时冷时热,甚至放弃。这样会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下,因而应加强笔算训练,持之以恒。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思考
G623.5
学习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学习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提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理化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一、小学数学学生计算现状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效。小学数学老师哦数学专业知识水平有所提高,教师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拥有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与此同时,小学对学生计算能力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所发展,数学教学质量取得成效。但是,教育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我国小学数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知识点,而数学关系的计算是数学W习的基础。所以,为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意义,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要以学生计算兴趣的提高为前提。所以,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创造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更多地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测量和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的计算知识。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改进教师空洞讲解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其次,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教材作为素材,因为与学生练习更为紧密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例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用途。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计算中来。
例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100元、50元、10元等各种人民币拿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接着,讲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问同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最后,在讲人民币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一个小商店,摆上铅笔、本子等物品,一位学生来拿钱来买东西,另一位同学充当售货员负责找钱等。
2.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口算技能。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对学生口算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听算、课件计算或者制作卡片进行计算,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使得学生口算兴趣以及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笔算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法则的传授,将运算法则编成嚷嚷上口的规则,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则的内容,从而更快地计算出结果。同时,为了使得学生计算能力变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笔算情况为基础,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切实掌握必要的笔算方法。同时,注重学生估算与简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基本运算法则的理解情况,在保证学生呢过掌握了基本运算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估算与简算训练,使得学生在具体运算过程中感受到简算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计算的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着马虎和不认真的情况,使得学生运算结果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计算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这些工作:(1)培养学生呢过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在教学时经常会出现学生书写粗心,例如0和6分不清等。(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马虎的同学一般粗略看完题目就开始计算,对相似的符号没有辨别清楚就计算,从而出现因为一些低级错误计算错误的情况。(3)在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形成自觉验算与检查的习惯,通过验算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及时地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因为,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存在一些明显的计算错误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计算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计算训练的方式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养成计算后检验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最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晶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思考[J].科学中国人, 2015,12(09):15―28.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学;方法技巧;计算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82-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能力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必须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结果,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作为一个重点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要求确保过好计算关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在口算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在笔算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能够计算三位数乘、除多位数。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过好计算关,只能这样,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学习计算以外的学习内容。过好计算关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计算正确,只有计算正确才能保证其它的内容不出现错误,如果计算错了,其它的自然也就不正确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管计算正确,而其它什么都不管,这也是不行的,同样对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明白算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特别是笔算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掌握法则,掌握清楚了法则,才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么算,还要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内容时,以18×32为例,就需要让学生明白两个问题: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18×32就是求32个18的和是多少,也就是说32个18连在一起相加,可以先求出2个18是多少,再求30个18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相乘的结果加起来,通过这样的计算顺序,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先是两步乘法,再是一步加法。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白计算的方法,能够明白每一步的实际算理,掌握算法,然后再经常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就能够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是在计算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明白数的位置原则,先要用乘数32个位上的2去计算,求2个18结果是36,这个是用个位去乘的,要和2对齐并写在个位上;然后再用乘数32十位上的3去计算,求30个18结果是540,要和3对齐写在十位上,通过这个计算教学,让学生明确什么叫数位对齐,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训练,就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法则。
三、让学生在计算中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最终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其实简单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白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教学是小数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样也需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对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呢?
1、给学生提供计算的思路,让学生学会思维。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能够快速计算,总是给学生准备许许多多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不停地“算”,没有空出时间让学生“说”。新课程改革下,“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教师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说”的指导。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认真思考例题,然后根据例题列出算式,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的先后顺序,最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这个算式涉及到哪些运算方法,什么先算,什么后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让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良好估算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
估算能够让学生明白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相差太大,那计算就是错的。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维,得出正确的判断。例如,493×9得多少?正确的结果应该是等于4437。这时候如果要求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检查结果的最高位是否正确,检验答案的正确率,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然后找到493的近似数500,然后用500×9,结果等于4500,493比500小,4500与4437接近,因此,最高位是正确的,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较高。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就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实践证明,计算上的很多错误都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所以,要想确保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在计算学习中能够做到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拥有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绝对不能让学生有“一时粗心”这样的借口。
1、养学生校对的习惯。很多计算出现错误,都是由于抄题时把题目弄错了,源头错了,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题目抄完后,要让学生一一对照题目进行校对,确保不错抄,不漏抄。
2、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计算、迅速计算重要前提。审题时要注意不能把题目中的数字弄错,不能把符号弄错,要确保数字和符号都正确,要审运算的顺序,还要审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简便,能够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计算的时候,要求做到认真、仔细,不出差错,书写的时候不能任意为之,要遵循正确的格式,书写时还要做到字迹端正,尽量不涂改,确保作业整体美观、整洁。
- 上一篇: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
- 下一篇: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