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

篇1

关键词: 高中文科生 地理教学 “活性”

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备、涉及领域广泛的学科,使得很多文科生十分头痛,尽管在地理学科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活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科特点,教会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就几个地理问题谈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指导。

一、气候类型的判别,图文并茂理解透

(一)高考导航

有关气候的试题是地理高考试卷的“钟情点”,解题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的分析和类型的推断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指导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三)指导气候类型判读的规律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难易程度,忽略图形的判读,造成学生学习缺乏信心,生搬硬套,不得要领,因而在范例指导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的次序,循序渐进,按气候类型判读的三个步骤和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同时要适当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气候类型变式图,如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气温和降水雷达图;气温和降水立体图;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等,如此就能较好地认识到气候类型判别知识的“活性”。

二、等值线中精选一种,以点带面好处多

(一)高考导航

等值线在高考中地位突出,是一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几乎年年高考都考。

(二)指导等值线判读的方法

1.读数值——等差距(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同一等值线两侧数值一般不同;变化趋势;数值范围和极值。

2.读疏密状况——表明变化大小,同时分析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

3.读走向——同时分析影响因素。

4.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同时分析影响因素。

5.辨方向——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同时分析引起闭合的原因、变化的趋势和数值范围。

(三)指导等值线判读的规律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有时因图示范围较小,而显示为不 封闭。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特殊原因直接标出每条数值者除外)。

(四)指导误区

没有意识到等值线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重练习训练,轻规律剖析,表面上看似乎面面俱到,事实上什么都没有讲透,因而在范例指导时,要注意重点讲透其中一种等值线(如等高线),然后用同一规律原理解决其他等值线的问题,如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及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度差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海底年龄线等,就能较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等值线的“活性”。

三、区位因素的应用,建模运用自贯通

(一)高考导航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区位因素是一必考点,地位突出。

(二)区位因素应用的知识框架

(三)区位因素应用的解题规律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商业等﹚。

2.检索区位因素大体模式。

3.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因素分析、优势区位分析﹚。

4.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隐性信息。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构建区位因素应用知识框架,组建答题模式,忽略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商业等区位因素之间的知识,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与区别。要特别强调在答题中区分:①简述;②简析;③描述;④综述;⑤说明;⑥写出;⑦分析;⑧对比(比较);⑨评价;⑩概括,以达到应用区位因素进行准确答题。

四、区域空间定准位,师演生学很重要

(一)高考导航

区域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几乎都有涉及,区域性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性。而解答区域地理的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空间概念。把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既是地理学习的要求,又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指导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1.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

一些主要的经纬线:

2.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

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主要的地形区(例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

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3.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建构中国空间图。

在政区图的基础上,逐渐添加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

(三)指导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通常通过重要的山脉和经纬线来进行。如判断甲地(32°N,106°E)位于哪个主要地形区上,首先可以判定在我国南方(甲地位于秦岭33°—34°N以南,横断山脉100°E以东),其次可以判定在四川盆地(甲地位于巫山110°以西,位置偏北,故不在云贵高原上)。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区域空间概念,忽视最基本的要素,使得学生无法准确地进行区域空间定位。例如在建构中国区域空间概念时,一般可以先从我国的范围、重要的经纬线入手,再结合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尤其要注意演示区域的定位过程,反复演练,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区域地理树典型,综合应用带好头

(一)高考导航

区域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尤其是第37题,几乎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对于区域问题的掌握情况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二)指导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思路

(三)指导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1.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2.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3.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4.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5.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指导典型

以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指导要求: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课程标准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指导过程:

(1)空间定位指导:

①根据穿过本区的经纬线定位:

120°E穿过西北地区东部,80°E穿过西北地区西部。

40°N穿过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

②根据典型地理事物定位:

根据黄河形状、阴山、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理事物定位。

(2)构建知识体系的指导:

(3)反馈指导:

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已构建的西北地区的知识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区域的分布、现象、成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分析西北地区的方法分析其他区域,从而认识到区域知识的“活性”。

总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知识的“活性”,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切实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必修1、2、3教师教学用书.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

(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比如在围绕《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组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具体开展课题教学环节之前,优先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围绕如下细节分化性学习项目完成预习探究学习体验过程:(1)被污染河流的种类、引致因素以及污染来源;(2)实地获取的水样样本在实施化验处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础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运用的技术方法;(3)河流污染治理职能部门对河流污染问题所表现的态度;(4)河流污染问题的发生对普通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5)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

(二)切实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作为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应当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为学生设定和提出明确且系统的学习要求。要切实督导学生借由对具体课题活动的参与,明确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价值;要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实施实地性考察活动,测量活动,以及实验探究检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实际获取的数据信息要素,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具体形成课题研究性学习结论过程中,应当指导相关学生尽可能保障和促进实际形成的学习成果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过程中具备充分实际性

为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参与地理学科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实现自身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的充分改善提升,应当督导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设定研究研究新学习课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题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具体组织开展的研究是学习活动,能够保证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二、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

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不仅应当注重于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对基础性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还能切实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切实全面感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性学习内容,在日常化生活体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确保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写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综合性素质水平的显著改善优化。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对适当表现类型的教学场景的设计及和呈现,督导高中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之中,具体完成针对特定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要素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并且在结合生活实践体验感知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价值背景之下,不断诱导和激发高中学生群体参与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愿望,切实改善提升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

三、结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15-118.

[2]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08:148.

[3]刘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3.

[4]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98-99.

篇3

【关键字】高中 地理教学 活动性质 课文 应用优势

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兴起和发展,教育界人士对于教学成效的探索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面,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与转变上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高中的地理教材经过了多方面的修订形成了最新的版本,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它更具有开放性,内容也更加地多样化,包含有动态性比较强的活动性质的课文。这样的教材因摒弃了单一陈旧的叙述性质,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推崇,并且引导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活动性质课文的特点

活动性质的课文逐渐成为教学中的关键性的内容形态,和一般形态的叙述性质的课文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活动性质的课文一般都是在叙述式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而其核心就是增设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以及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专题栏目。这两种类型的课文是相对而言的,活动性质的课文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各种活动内容的穿插,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对于叙述性质的课文的深层次的领悟与理解,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不一样的学习内容所使用的专题栏目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目前来讲,人们使用的比较多的栏目形式包括:案例分析,问题思考与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活动,阅读训练,实验探究以及知识窗口等等。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是最终体现出来的应用优势却是相同的。

二、活动性质课文专题版块的设计

1.进行情境设置,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课题所使用的教材和一般的教材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教学优越性。首先是在每一个章节的起始部位就加入了图片和课外资料等元素,为教学内容的进行创造出了引发思考的情境,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通过图片融入其中,再通过附加资料的引导深入,对于教学内容就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进一步探究。这一课题所使用的图片能够真实地展现各个时代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比方说,1976年间唐山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1991年间江淮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间欧洲发生的热浪灾害以及2004年间塞内加尔发生的特大蝗灾。通过图片呈现出来的实际状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惨重结果,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强烈的保护大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通过知识窗口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完善化。在课堂教材的设计当中,通过知识窗口的个性化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知识窗口的设计一般包括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以及美丽灵动的图片素材,能够更加全方位地展示出课本内容,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于“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课题来讲,知识窗口的使用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仅仅使用文字,图片和文字的完美搭配以及表格和文字的完美搭配。这一课题的具体设计当中使用了6个单纯文字叙述的知识窗口,使用了28个图片和文字完美搭配的知识窗口,使用了5个表格和文字完美搭配的知识窗口。知识窗口最主要的展现形式还是图片和文字的完美搭配,这是最能显示出地理知识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的方式,教师通过知识窗口的使用能够设置出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的成效。

3.通过单元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升其地理技能。这个版块的设计是针对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的爱好进行的,属于非常独特的设计版块,一般都设置在章节末尾,包含的内容有:防震的预演细节,对于区域性灾害的调查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灾害的活动的推行以及对于灾害发生规律的深入探索。这个板块的设计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内外的实践探索,其所要求的活动性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单元活动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教材设计的主体内容之一,为增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活动性质的课文是叙述性课文的升华,对于知识的传播与接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教材内容的编制和安排更加地合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方式方面,活动性质的课文改善了教学的模式,为高中地理的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改善作用,最终能够大大强化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华.活动性课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越性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4).

[2]李金国.地理“单元活动”板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1(10).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联系

课程综合化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高中地理教学应融入语文、历史、理化等学科知识。因为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联系较为密切。这种密切的学科之间联系对于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旨在探究高中地理与中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

1 加强地理科际联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的。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兼容,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其综合性强,兼容性广,在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道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进一步分化必然导致进一步综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改革方向。

2 加强地理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①对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材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从容对待学生的发问。当然,加强地理科际联系的意义,并不是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去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而是只要注意学习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地理教学课堂教学。②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③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是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3 加强地理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科际联系应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确实取得最佳效益。

3.1 学科间沟通。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3.2 课内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可从以下各方面进行有机渗透:①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②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③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

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多媒体教学 应用

多媒体一般可以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媒体,包括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从广义方面来说,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动画以及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方式、手段与载体。从狭义方面来说,多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高中地理教学所运用的多媒体是指广义层面的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不仅是新课改教学标准的要求之一,而且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拓宽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帮助教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方法的作用。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更为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呈现丰富的背景知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结构是具有一定的体系、条例的,尤其背景知识更是高中学生较好学习与理解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背景知识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丰富教学内容。②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出地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增强高中学生的理解记忆。在地理课常的教学中注重多媒体课件运用,能够为学生的理解提供非常丰富的知识素材,尤其是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③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展、创新。一方面,能够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满足高中学生发展创新的需要。

2 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设置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中难以说明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即使配以模式或挂图加以说明,因其只是一些静态的死板的教学道具图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尤如身临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高中地理重在讲“理”,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无法讲清楚的重点、难点直观而形象,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为简,转难为易。为此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新丰富的前沿资料。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3 多媒体对于强化学生的练习,消除教学的薄弱环节,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兴趣 途径

地理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样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发展。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成绩不高,已影响到高考总体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地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培养, 营造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愉快的学习情景和氛围。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笔者根据十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因为获得了某方面的知识, 或者参与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在教学中,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固原市的山山水水和城市用水。同学们可以发现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 用水的无节制, 以及人们素质的问题,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昔日的清水河, 如今变成了季节性排污河。根据现场情景, 可启发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另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能力, 看到自己的成果, 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这种步入社会、走进自然, 现场考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感到地理课贴近了他们, 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说的好“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 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二、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地理教师具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需求,更是赢得学生崇拜的资本。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知识,更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知识,并不断进行继续教育,从报纸、杂志上学习最新的地理信息以及当前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动态,以便使教学生动、充实,比如向学生展示我国的领海基线,以及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我国的领海主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同时,地理教师更应增加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简单地搬移到脑袋里的过程,而是师生知识、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往往能获得比知识教授更极大的力量,只要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信任,就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强烈动机,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应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地理学科既具有人口、物产、习俗等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又有抽象的气候、地质、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并且与人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地的生活习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服饰打扮、建筑风格、饮食起居都与地理密不可分,地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各地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长袍,是为适应其所居的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爱斯基摩人穿毛皮衣服,是为了适应极地严寒的气候;东南亚国家的房屋多顶子尖,还有很多高脚屋,主要是适应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陕北地区人们住的窑洞,与所处的黄土高原的土质也有直接关系……在自然地理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现象进行地理教学。如在教授“锋面雨”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冷锋过境的所产生的天气现象,学生由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求知欲强,因此会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从而可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应课改的要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精心备课,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搞活课堂。教师一定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玉珠. 浅谈影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 中学课程资源 , 2008,(12).

[2] 李立峰.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感悟与反思[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 2008,(07).

[3] 李淑芹. 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提高地理教学效果[J]. 成才之路 , 2009,(23).

篇7

一、图表分析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体系分支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特点,加之地理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教学传授过程中又需要运用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图表分析法,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复杂的图形、题目条件的认识难度,对于学习地理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无论是课本上的配图、地图绘本,还是做题训练中碰到的图表分析题,读图能力对于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能力培养。图表分析,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环境、统计数据等等,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正确使用图表,对于初学地理者或者地理学科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直观地反映地理环境,方便记忆,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对于对地理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合理使用图表能增强分析能力,他们对于基础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在图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发现新的知识。

据调查显示,图表分析法对于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运用广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时,如何加强学生对于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理解,画图是一种简洁直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大脑形成立体图画,同时动态反映时间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直接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已经认识到图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之地理学科高考中图表分值的加重,教师正在有方向性地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比如,讲到水循环时,针对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不同的水循环有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地理范围,如何掌握、分清各环节的水变化形态以及变化形式,图表法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授课方式,不仅能最形象地表现水循环的过程,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看似无形,实则在大脑中形成体系,与其他知识之间形成联系。

1.培养学生对于读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许多学生对于文科性质的地理学科的读图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地理的学习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这就需要加强读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使读图训练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可以在平时学习中多增加一些读图的题目,有意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培养读图能力重在实用

读图能力的运用重在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直观形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有真正意义的图表,如此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问题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时常贯彻一些读图的技巧,有效提高读图能力。比如,如何分清山川、河流,太阳公转的四季变化的图形规律,这些都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读图。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篇8

【关键词】五分法;课程构建;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新课改正在深入进行,合理地、科学地对于地理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构建的现状

课程构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它集中地反映并支持着教育政策。[1]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构建中呈现出开放性、民主性、发展性和个性化的新特点。课程内容的构建更加注重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课程构建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和理念。

二 课程构建理论中的五分法理论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地理课程的改革也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进行新课程改革时,课程的理论构建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五分法理论由美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他描述了课程设置的五种基本取向:认识过程的发展取向,学术理性主义取向;个人实用相关取向;社会适应取向;技术化取向。

教科书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直接的载体,在其表现形式上也有明显体现。因此,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五个层次的划分,可看作是对课程构建方向的整体把握。

三 对现阶段地理课程构建的教材分析

1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情况

我国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家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四版教材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又各具特色。

从发行和使用情况上来看,人教版的地理教材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且人教版的地理教材编写历史最长,对内容把握较为周详,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因此,笔者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实际意义。

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内容分析

借用艾斯纳的五分法对于我国高中地理人教版的必修教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我国的高中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讲解较为充分;对地理学科本身的体系和逻辑构建和对社会适应取向的内容陈述比较充足;而对于个人实用相关取向及技术化取向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薄弱。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2]教材为例,笔者借用艾斯纳对课程的分析方法,把教材各个教学因子进行划分后发现:

教科书对于学科基础知识的陈述基本占到了43%,各类基础概念的给予基本是以认知发展取向的类型为主。教材在地理学科体系构建上的篇幅约占到25%。对于社会适应取向方面的构建也比较充分,比例达到17%。课本较为关注与社会、环境相的适应的方方面面。课本内容和案例的选择大都取材于我国的典型案例,并与我国的现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全书有9%的篇幅涉及个人实用相关取向的内容。而本章涉及技术化取向方面的,即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为6处。课本中该取向的内容主要用图表和活动题等形式表现。

四 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构建的要求及出现的问题

在《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出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对教科书中的编写建议。从我国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学生本身的重视程度和对于社会需要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两个方面,所表现的重视程度基本一致。

而从我国现试行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已经较为完备,对于地理课程的体现较为充分,但在编制方面也有着一些问题。

(1)五种取向的内容选择不均衡。教材所关注的焦点仍是学科本身,知识本身,关注地理学科内容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社会现实及社会适应的关注基本达到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一,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则明显不足。

(2)对于学生本身的关注度不够充分,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不足。教科书中内容的呈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较少。

(3)知识陈述体系还存在着问题。

2 对策

针对这种现状,在保持我国高中地理教材对于知识、地理学科构建和社会适应取向的优点下,未来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应该更多的关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

首先,地理课程中编制内容应该更加均衡化。

地理课程中的内容也要更加合理化,均衡化,以及课程要求的方方面面,都在教科书这种最为直接的载体中得到体现。在地理课程中,我们要平衡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以及认知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在教科书的呈现方面,要保证在每一章节内容中各有侧重,又相互平衡。突出在教材的语言编制方面,语言的编写应有更加多样的表达形式。为了让教科书内容呈现不同的侧重点,可以酌情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述方式,使之产生具体化、视觉化的效果,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服务于五个方面内容的表达。

其次,地理课程设置应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去发现、质疑与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从地理学习中认识和发现自我、找到共性,甚至学会生活。

为了更好地使地理课程关注学生本身、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材在编制上应进行分类。具体来说,教材应分成教师教科书和学生教科书,即学生教科书中应该设置更多的开放性的问题,并避免直接在问题下面给出答案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教科书内容呈现应更为简洁。并以地理的图表为主。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以探究式、活动式的地理课程为主,积极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知识陈述体系需考虑地理学科层次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知识陈述应该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前提,关注陈述地理学科内容的层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学习兴趣 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不够高,最终造成了学生地理学科成绩不够理性或者偏科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违背了新课改的素质教育。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地里教学中,只要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的爱学、乐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并发展学生对地里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热爱这个学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取得双丰收。

一、初学高中地理时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我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初中地理课时较少,并且许多学校乃至学生都对此不够重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对待地理学科仅仅是看一看、记一记、背一背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会逐渐对地理学科丧失兴趣。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例如:在上新的一节课时,可以先对学生们进行地理介绍,让他们自己打开课本,观看课本内的彩图,当他们看到彩图时就会被彩图中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所吸引,这样在课开始的阶段就会自然而然的被书本内容所吸引,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之后紧接着要可以对学生们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以及一些简单的地理环境形成原理,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但是我们如何回报我们的大自然呢?用一句反问来继续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最后再说只有我们每个人学好地理之后才可以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大自然,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在上地理课时,要建立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述地理学科时,可以偶尔插一些课本知识扩展内容,因为书本上的内容学生们大多可以自己看,明白一些,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很大的,所以稍作扩展,学生们就会对此很感兴趣,并且也会觉得教师知识渊博。

地理课上的知识有些难以记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有效认知策略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到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的教具或者一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术去帮助学生。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教师能够发展的范围很广,正所谓教无定法,每节课的形式不同学生们也就更加期待上地理课,进而也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使得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以往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口授式,学生们听的多了会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失去兴趣,有些东西教师口授不容易表达而且学生对其理解不够。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科学家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忆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影响资料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播放,让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感受。比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地理的线路以及景观气候特点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将其用flash制作了小地图,将哥伦布的航海路线用小船当指针,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直观地表明了航海路线,学生们看了两边就能够深刻地记忆下来。我认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插入一些动态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不时地感到新奇与兴奋,这样整节课下来不但能够强化课本内容,直观性的教学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对待高中地理没有很高的兴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地理学科枯燥乏味,很多情况教师只是通过单纯的讲读来让学生们学习,这种传统的传授式教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才能够使得学生们在地理课上能够感受到新鲜并且富有趣味性。例如:在对山川地貌的讲解时,我们可以引用古人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表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的梅雨的天气特色。进行地球公转的讲解时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地理教学活动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形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例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综合性较强,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如何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生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能力,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是一项重要的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地理知识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庞杂的学科知识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对一些知识的记忆也不够牢固,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时候,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形形的地理世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不再感觉到枯燥和抽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够回归到地理教学的本质上来,即对自然和地理科学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成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地理教学课程中会存在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地理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进行重难点突破时,首先,需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针对性的对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利用多媒体的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起来。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图像、视频以及语音等功能,进行地理知识的现场模拟,将各种复杂和难懂的地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将各种杂乱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效率。

三、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视频观看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视频观看可以给学生直观的知识感受,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得到放松,然后让学生在相关地理视频的观看中,得到启发,促进一些地理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进行地理学科中有关大气运动以及气候变化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来观看影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通过该纪录片的观看,学生对全球变暖等地理知识有了真切的了解,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的思维,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充。同时,在影片观看过程中,还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和辩论等,这种互动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地理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成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讲述

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讲述,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实际和形象的地理知识,增进学习效果。例如:进行地理学科中有关行星以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引入《非凡旅程地球公转与自转》片段来作为案例进行课程讲述,通过将影视频段中各种地理情形的截取,例如“北极昼夜变化”以及“地转偏向力”等,通过片段观看以及案例讲述,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理论形成直观的了解。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多媒体案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知识巩固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庞杂的地理知识进行整理和综合,形成地理知识体系,然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例如,在地理学科中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相关内容学习时,可以先利用多么提建立形象的气压带风带系统图像,然后利用动态的变化来掩饰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等,通过这个过程的演示,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因素、形成过程以及对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整个气压带风带体系知识形成深刻和系统的理解,促进地理知识的整合和巩固,提升学习效率。

结语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进行知识讲述,还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来优化地理教学课程。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进一步增加,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