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破伤风;临床观察;护理

一、前言

破伤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肢体伤害类的症状,必须要及时的诊断,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这样才能够尽量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

二、临床资料

12例均有外伤史,伤后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男8例,女4例,旧法接生新生儿6天1例。20-40岁9例,40-60岁3例。中型8例,重型4例。伤口感染者3例,伤口自愈9例。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6天,最长2^-3个月,平均15天。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持续时间5分钟者3例,10分钟者9例。张口困难,颈强直,腰酸痛,大汗发作性抽搐5例。表现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颈强直、头晕、发作性抽搐、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大汗、面部青紫等症状。

四、护理方法

1、一般护理

病人安置于单人暗室,并紧靠治疗室,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避免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对流,室内温度维持在22~26℃、湿度50%~60%。每天用消毒液抹拭物体表面并紫外线消毒1次,定时消毒病房,严格消毒与病人接触的物品、用具、医疗器械,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拒绝家属与亲友探望;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会的皮肤护理,皮肤皱折处扑爽身粉保持干燥可避免皮肤的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必须熟练、正确吸痰,注意无菌原则,恰当地调节负压吸引器,将刺激减少到最小程度,吸痰时间每次不应超过10秒。动作轻柔,手法标准,如痰液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使痰液稀释后吸出,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管粗细、软硬度应适当,吸痰管插入深度以病人出现咳嗽反射或碰到阻力后向上提取1cm为准,予以负压吸引,且边吸边提取、旋转;吸痰导管和吸痰杯应每次更换、消毒,吸痰器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翻身拍背于每次镇静药物使用后进行,利于痰液引流,有时可缓解因痰液堵塞导致的全身紫绀,但拍背的力度应适度。

3、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

依据病人的静脉情况分别选用20号或22号套管针,留置套管针的部位分别选用左/右前臂远离关节外,置管操作由固定的护士专门负责。病人抽搐时出现静脉回血及时挤入血管,避免套管针被血凝不通又行穿刺。使用套管可保留5~7天,可明显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疼苦及刺激,保证静脉用药,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与普通静脉穿刺针相比,留置套管针可以避免破伤风病人因抽搐造成的针头脱出血管出血。

4、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膳食,以高蛋白、高热量、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本组病人12例采用鼻胃导管营养,管饲营养液的热量比是:16%来源于蛋白,54%来源于碳水化合物,30%来源于脂肪。

5、心理护理

破伤风病人如无脑部并发症时,始终神志清楚,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合情况,以及如何配合治疗,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一)环境护理急症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外界的空气会通过人工气道直接到达气管中,此时鼻腔就失去了对吸入空气的生理保护作用。因此,在手术完成后,患者室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湿度和温度,其中室内温度在20-24度最佳,湿度在50%-60%最佳。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不仅要严格的控制探视的时间,在探视的过程中患者家属需要做好隔离措施,同时对患者居住的环境每天要进行2次的自然通风,通风的时间保持在半个小时左右。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机械通风以提高室内净化的效果。

(二)心理和饮食护理患者在实施手术后对自己的身体康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着很多的疑问。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在术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在心理上的压力,对患者和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的解答,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康复心理,以此来提高术后治疗的效果。在饮食上尽量给患者使用流质和半流质的事物,昏迷患者以牛奶、果汁、肉沫等采用鼻饲的方式给予食物的摄入,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为了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的情况,帮助其的引流,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或指导患者和家属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在日常的护理中多帮助患者进行翻身。

(三)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受急症患者病症和气管切开手术特点的影响,在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密切的观察。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上,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呼吸监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等,并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时的进行血气分析。

五、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较危重的疾病,其并发症更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但若能通过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帮助病人渡过发作期(一般2-3周),尽量降低其并发症,治愈率是较高的。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在于第一控制痉挛发作;第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三完善的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我们要及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程度等,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调整镇静药物的用量。肺部感染是破伤风常见的并发症,有时甚至出现窒息,是破伤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破伤风的护理中尤为重要。若发现有喉痉挛发作,持续呼吸肌痉挛、呼吸表浅、紫绀较重,痰液较多难以排出,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吸痰后血氧回升不明显的,应及早通知医生建立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注意做好气道管理。细致的基础护理及充足的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之,破伤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的原发病加重,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应尽量避免。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破伤风病人,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要积极采取诊治措施,一旦确定病人的病情,就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尽可能快速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救助。

【参考文献】

[1]马亦林,传染病学上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6-718

篇2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感染。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从创口进入人体引起的,病人十分痛苦,危害性大。

1 临床表现

1.1 潜伏期 一般为6-12天,个别病人可于伤后1-2天发病,长者可迟达数月。

1.2 前驱期 无特征性表现,病人感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嘴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1.3 发作期 典型的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是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嘴嚼肌,以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和隔肌。病人相继出现嘴嚼不便,张口困难,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强直,头后仰等。当背、腹肌紧张性收缩时,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此扭曲成弓形,腰部前凸,足后屈,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隔肌痉挛可致病人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或饮水等,均可诱发全身肌群强烈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时,病人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头颈频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时间长短不一。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于2010年6月6日在工作时不慎被上锈铁钉刺伤在足底部,伤后自行在家处理伤口,于6月16日,病人突然出现抽搐,全身乏力,大汗,嚼肌痉挛,张口困难。被家属急诊送入医院,入院后通过医生各种检查,诊断为破伤风。立即给予单间,暗室。重新清创伤口,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吸氧,吸痰,经过及时抢救,病人入院后第五日病情逐渐好转。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及氧气吸入装置,急救药品和物品等,仔细了解病史,给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用窗帘遮挡。设专人护理,床边加床档,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坠床或自我伤害。病人专人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止血带,治疗盘,处置包等。病人室温度18-20℃左右,湿度60%,工作人员治疗护理时要穿隔离衣。

3.2 免疫柱射是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措施,我科采用血清治疗。给予清创伤口后,局部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臀部外侧上1/4区肌肉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蛛网膜下腔注射TAT15000国际单位,同时给予TAT15000国际单位加入百分之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滴入。

3.3 因患者有持续性喉痉挛,为防止发生窒息,及时采取了气管切开。并每隔15-20分钟免疫球蛋白酶和庆大霉素交替滴入气管套管内,在套管口周围用两层食盐水沙布覆盖。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氧流量每分钟4-5L。同时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每日行口腔护理三次,防止口腔内炎症,做好口腔护理。

3.4 密切观察病人的抽搐情况,详细记录。可用体温表以横坐标为时间,以横格代表半个小时,小抽搐用蓝笔划记号,大抽搐以红笔作记号,抽搐若系刺激后引起的可用红笔作【+】记号。每隔6小时给镇静剂安定一次,必要时给人工冬眠【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配成】。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随病情变化而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形成镇静环,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应。

3.5 为防止尿潴留或尿失禁,及时行留置导尿术,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抢救后行膀胱冲洗,有效地预防膀胱炎症。

3.6 因病人抽搐后常伴大量出汗,为预防褥疮,做好皮肤护理。每次使用镇静剂15分钟后用温水擦净汗液,更换浸湿的被褥,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

3.7 重症破伤风可引起心电图变化,因此我们床头设有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

3.8 因病人不能张口,因此我们在用镇静剂后置鼻饲管。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鼻饲温度38℃左右,每次灌入量200-300ml,并注意有无消化道反应。

3.9 定期查血生化及血气分析,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篇3

中图分类号:R633.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89-02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在我国破伤风仍比较常见,特别在农村,发病率高。死亡率达10%,病程3~4周[1]其预后严重,死亡率高,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主要死亡原因为其并发症。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主要死亡原因为窒息,心力衰竭,肺部感染。临床治疗中由于抗痉挛药物的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抗生素的应用,窒息,肺部感染引起的死亡明显减少,我院自1985年-2004年收治破伤风患者35例,死亡4例。1例由于家属拒绝气管切开窒息死亡,其余3例都死于心力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行气管切开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7岁,平均48岁。均表现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频繁抽搐呈角弓反张,并发创口感染的3例。外伤后第四天发病2例,第五天发病5例,第六天发病2例,第七天发病1例。非气管切开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5岁,平均32岁,亦表现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频繁抽搐呈角弓反张,仍并发创口感染的例8,外伤后第四天发病10例,第五天发病7例,第六天发病5例,第七天发病3例。4例死亡病人年龄分别是27,38,47,60,男性3例女性1例。35例患者中在外院误诊治疗的占15位,误诊率高,35位患者都有外伤史,都未进行TAT注射。3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检查都明显升高。心率>130次/分,最高达160次/分.

1.2 治疗方法

①定时给予静推地西泮,地西泮用量首次剂量要大,成人每日最大用量可达0.4g,分次静推[2]。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症状完全缓解后,再用小剂量0.02~0.03g维持2~3d。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行气管切开组患者,气管套管处加盖无菌罩,定时抽痰,严格无菌操作,可定时滴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混合液少许,以预防呼吸道感染。非气管切开组患者也要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短程应用大计量破伤风抗毒素,成人最大用量每日可达20万U。④联合应用抗生素,首选大计量青霉素,加强抗感染治疗。⑤对于有创口感染的都要给予彻底清创,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引流,TAT+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加强换药,无菌罩遮盖创口。加强支持治疗,给予蛋白、血浆等。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⑥加强皮肤护理,按时翻身防止压疮等。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正规治疗,10例气管切开组中,3例20d痊愈,5例25天痊愈,2例30天痊愈,25例未切开组中,15例17天痊愈,6例22天痊愈。4例死亡,死亡患者中1例因家属拒绝气管切开窒息死亡。其余3例都死于心力衰竭。

3 讨论

3.1 早期预防和降低误诊率在我国城镇地区,由于外科医疗操作规范,对创伤患者早期彻底清创,TAT注射治疗,因创伤导致破伤风的发病率几乎为0。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患者都来自偏远的农村,都有外伤史,且外伤后都未进行正规清创治疗TAT注射,其中15例误诊患者入院时都转为重症破伤风,4例死亡患者都来自于15例误诊患者。早期预防和减低误诊率对降低破伤风临床死亡率致关重要。

3.2 诊断破伤风的诊断比较容易,一般均有外伤、手术或分娩史,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即张口困难,局部或全身肌肉出现阵发性痉挛性抽搐,呈角弓反张,即可确诊。在发病早期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3]:①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患者有发热、剧烈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②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患者饮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水,患者听见或看见水声,咽肌立即发生痉挛。③其他。如颞颌关节炎、癔病等,也要注意鉴别。同时,对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早期所表现的言语不清,有时也容易和破伤风早期所表现的言语不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3.3 治疗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多因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治疗破伤风没有特效药,多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即局部创口清创、中和游离的毒素、镇静、解痉、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抗感染等支持对症处理。气管切开对防止窒息的危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气管切开组较非气管切开组并没有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我们认为,在抢救破伤风时,要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手术适应证,避免盲目行气管切开,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有:抽搐频繁,持续喉痉挛,有窒息危险;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痰堵可能;呼吸肌痉挛,呼吸表浅,口唇发绀,有呼吸衰竭可能[4]。如若行气管切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气管套管要定时煮沸消毒。②每次抽痰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壁。同时,要严格无菌操作。③气管套管要覆盖无菌纱布。④气管套管处要按时滴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混合液少许。⑤拔出气管套管前,要试堵1~2d,再拔出。总之,气管切开在防止重行破伤风窒息方面起有一定作用,但是临床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和切开时机,决不可一概而论,盲目行气管切开术。指征明确应立即切开,以免引起窒息死亡。

由于治疗措施的完善和提高,护理的完善,因窒息,肺部感染,引起的死亡明显下降,我院收治的35例患者中4例死亡,其中一例因家属拒绝气管切开导致窒息死亡,其余3例都死于心力衰竭,治疗上应重视对心力衰竭的防治。注意以下几点1,对抗毒素,抗痉挛药物等长时间大计量应用可能对心脏造成的损害引起重视,临床症状缓解尽早减量或停用。2,早期大量输液治疗,注意出入量的平衡,避免大量快速输液加重心脏负担。3,对临床出现的心率加快,及时引起警惕,不可误以为是破伤风毒素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错过了早期治疗,应及时干预控制心率。4,积极防治酸中毒减轻心肌损害。5,入院及对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进行监测采取保护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59~162.

[2] 王季午.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43.

篇4

关键词:小儿;烫伤;急救护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96-01

小儿烧伤因年龄不同及活动范围与成人不同,多为低温烧伤(水烫伤),少数为火烧伤或其他高温物质烧伤,常因家长在生活中照顾不周所致。患儿以5岁以下占多数。而因季节不同,烧伤也有不同,夏季小儿衣着少,因此烧伤程度与范围比其他季节严重。本院2011年3~6月收治因水烫伤和1例石灰烫伤共92例。除1例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经急诊留观治疗和住院治疗均好转出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6个月~6.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开水烫伤82例,菜汤烫伤9例。轻度烫伤占65%,中度占30%,严重占5%。

1.2治疗方法:(1)抗休克治疗: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估算输液量,伤后第一个24h,每1%面积每公斤体重办理入胶体溶液(白蛋白、全血、血浆)和电解质溶液(2∶1)各0.75ml.。另外补充代谢需要的水份(4∶1)为50~80ml·kg-1·d-1。输液方法,一般为8h输入全部总量的一半,其余16h完成; (2)应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避免使用对小儿脏器有损伤的药物; (3)静滴抗酸药甲氰咪胍3~7d,预防应激性溃疡; (4)合理进行支持治疗,早期禁食以减少肠源性感染,避免菌群失调; (5)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加用镇静、退热药等对症处理; (6)创面处理,待患儿一般情况稳定后,进行简单的清创处理,以5%的聚维酮碘局部消毒,再以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头目部及会阴以暴露较好,一般2~4d换药1次; (7)常规注射1500u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2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严重烧伤患儿经急诊紧急处理后住院进一步治疗,由专人护理,按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尿量及比重。

2.2营养及其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输注液体与药物抢救病人生命。补液过程中注意计算液量外,也要照顾热量与蛋白质入量,满足基础代谢需要。24h内一般禁食,病情好转后,要增进患儿食欲。进食或喂水时,不可触及创面及敷料。每日做好创面清洁及卫生护理,特别是颜面部、口腔、会。哭时的眼泪、口水要用棉签轻轻随时拭干。

2.3护理:小儿不会保护自己的创面,大小便更不能自理,为了保护创面,避免受压,防止大小便污染及预防抓散敷料或伤及创面和痂皮,必要时以约束带保持患儿的卧位,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2.4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床单位,定时病室消毒,剪短患儿手指、脚趾甲,嘱家长接触患儿前后清洗双手,尽量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5健康教育:(1)一旦小孩烫伤不要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早期处理与小儿烧伤程度及创面愈合有直接关系,正确的急救方法关系到烫伤恢复的程度。首先立即将小儿脱离热源,轻轻地脱去被热水浸透的衣服;(2)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不可用低于50C的凉水。以免冻伤;(3)在创面上涂抹烫伤膏,忌用红药水、龙胆紫等有色消毒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的判断;(4)简单处理后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刘静,王桂玲.小儿重度烧伤48例救治体会.山东医药.

篇5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解剖学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加上中专学生生源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起点较低,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教学难度。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将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结合课程实际和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中专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地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如笔者在讲述绪论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头生动描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当讲到战争中受到外伤的士兵由于南丁格尔在环境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时,学生中发出了惊叹,再结合生活中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如学习破伤风时,通过学生对电视>中主人公发病时的特点的熟知,来比较破伤风发作时的异同点:两者都是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不同的是破伤风出现的是角弓反张,《哑》是身体蜷缩。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及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一举两得。 无论讲故事还是举例子,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当然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兴趣引入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合和探索。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三、 整合式教学法

所谓整合式教学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必须要充分和基础学科进行整合与渗透。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于结合。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其中还要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篇6

【关键词】  知情同意;同意表格;眼科;护理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的纠纷逐渐随之上升。知情同意签字在眼科护理告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病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1 私自离院的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病人入院后其人身健康由医院负责,护士应详细说明医院的各种制度,由病人或病人委托人进行书面签字表示认可。病人由于某种原因必须暂时离开医院,医护人员须告知病人离院期间,一切后果由病人本人负责,并要求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同意。对于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私自离院的病人,护士应在其护理记录中及时记录何时离院。

2 住院期间需特殊护理的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婴幼儿及特殊体质病人、情绪波动病人、年老体弱病人、听力下降病人、严重视力障碍病人及入院之前即存在的疾病如偏瘫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突发事件概率比一般病人高,应交代注意事项,嘱家属24 h专人陪护,活动不离陪护视线。入院之前发生的褥疮,应与病人及家属共同确认皮肤破坏的范围及程度后在护理记录上知情同意签字。

3 贵重财物保管的知情同意签字

告知病人及家属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院内丢失、被盗。无法由家属带走的贵重物品经病人及家属同意后由总务护士保管, 病人在护理记录上知情同意签字。

4 对病人采取创伤性、危险性大的检查和治疗或易于引发纠纷的措施的知情同意签字

         少数青光眼病人术后应用化疗药物静脉滴注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但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据国内报道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是0.1%~6.0%,可引起局部静脉炎,甚至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皮下组织坏死,严重者可致功能障碍。注射化疗药物是一种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尽管护士应用多种有效措施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但仍有各种原因导致药物外渗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执行化疗医嘱前,应告知病人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尽量减少活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隆起,有无副作用等。整个治疗过程护士要在知情同意书中详细写明,尤其是药物外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知情同意书经病人及家属共同签字后要与病历一起保存,这样既尊重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又保证了护士有证可举,避免在发生纠纷中陷入举证困难的局面。

5 拒绝遵医嘱接受治疗、护理及检查的病人知情同意签字

一些病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违反医嘱或拒绝接受治疗、检查或私自用药等情况,使护士无法正确执行医嘱,严重甚至者影响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护士应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并要求病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6 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和护理的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及家属,眼外伤病人需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先询问无过敏史后再进行皮试,并告知病人出现过敏时的症状、体征。对皮试阳性者可遵医嘱行脱敏治疗,在脱敏过程中,仍有过敏性休克的危险;行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病人,术后多采取俯卧位,而术后前2周是裂孔瘢痕化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内头位的保持非常关键,应要求病人能充分合作,每1~2 h应下床低头轻微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士应向家属讲明利害关系,在做这些操作或护理前,我们都要求病人与家属在护理记录上知情同意签字。

7 对医疗费用提出疑问的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较大笔的费用及医保以外自负部分应提前告知并征得病人同意。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费用上涨,医疗效果达不到病人的预期时,病人往往会自认为花了冤枉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也导致拖欠医疗费。因此,护士要及时告知病人治疗使用的费用,对于价格昂贵的检查、治疗项目、药品、一次性物品等,一定向病人讲清楚应用的目的及效果,病人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8 出院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护理人员要告知病人出院后注意问题,如不揉碰术眼,不用眼过度,保持术眼卫生,按时滴眼药水,定期复查;病人在取走门诊病历前,护士应要求病人签字确认后取走。

篇7

利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有资料表明,医院内利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手术室护士,占88.32%[1]。

1 利器损伤的危害性

1.1 生理性污染利器经皮肤损伤可感染20多种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对健康危害大,而有治疗困难的疾病,另外病原体经利器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利器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1.2 心理性面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时,多数受伤者会产生悲观情绪。如果发生在乙肝、丙肝、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利器伤后,这种损害是严重而且持久的,会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 利器损伤的因素

2.1 手术配合中经常使用的利器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2.2 术后清洗和打包时操作不慎易发生利器受伤。

2.3 注射器针头和安瓿的损伤,多发生于穿刺、抢救和用后毁形时。

3 利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教育手术室护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理念,对新分配护士多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标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3.2 对一次性物品的处理要有严格的规定,对使用后一次性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用后要放入利器盒,进行统一回收,不可任意丢弃。

3.3 接触手术病人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应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护士接触的血液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利证明了戴手套的重要性,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戴双层手套。

3.4 完善操作规程护士发生利器损伤率高与操作不规范有很大关系。为避免利器损伤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有必要规定器械台摆放程序,规范手术传递及整理利器的操作,加强安全操作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长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讲课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3.5 加强防护手术室护士因工作在高危环境中,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加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注射各种疫苗,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3.6 建立一套完整的报告制度及全面的诊断治疗体系一旦被利器损伤,用双指轻挤去损伤部位血液,用相应消毒液冲洗及消毒,建立报告登记制度,做好各项生化检测,如被病原体阳性患者血液用后利器损伤后,要争取及时、正确用药,护士长要给予心理支持、人文关怀。

手术室利器损伤不是随机的,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为降低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危险,科室应设专人严格监管,层层把关,在确保患者手术正常完成的同时也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篇8

【关键词】 医护人员;针刺伤;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37-01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是置身特殊环境的特殊群体,是发生针刺伤的主体,有研究表明,80.6%的医护人员发生过针刺伤,造成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接种传播;健康医护人员所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虽然,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是再所难免的,但美国CDC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由此可见,分析总结针刺伤,做好针刺伤的预防与善后处理工作,对降低针刺伤的意外伤害是至关重要的。

一 针刺伤发生的常见原因

1、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疏忽大意或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混入其它医疗废物,从而在医疗回收,运送及交接中发生刺伤、擦伤。

2、防范意识薄弱

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工作中防护意识不强,以个人意志为立足点,我行我素,对针刺伤的预防知识不重视,不学习,不掌握,置若罔闻。

3、医护人员紧缺,注射任务繁重

目前,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护士出现了断层和流失,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造成现有护理工作者劳动强度增大,工作量加重,使护士心情急躁、紧张,导致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4、不良的工作习惯

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而是以自己的习惯随意去操作、处理废物,从而造成针刺伤的发生。

5、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

目前,各医疗单位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护理人员的岗位练兵,没有将专业知识的再培训落到实处,即使培训了,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切切实实的抓好、落实好此项工作。致使护士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有的护士就全面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都不懂。

6、其他因素

如环境因素,有的病房采光不好;有的患者不配合;还有护士的情志突变、情绪波动等都可造成针刺伤的意外发生。

二 针刺伤的危害

1、传播疾病

目前,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HIV、HBV、HCV。美国疾控中心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表明,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一次被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致病性较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

2、心理损伤

受伤者担心自己被HIV或HBV或HCV或其它某种病传染,造成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甚至食不甘味,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三 针刺伤的预防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和岗位练兵

大力普及全面预防、标准预防知识,结合临床讲解可能造成针刺伤的几种情况和预防措施,阐述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及规范化操作程序等,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岗中的一项特殊培训,尤其对年轻的医护人员。与此同时,医院年内组织开展一次针刺伤预防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竞赛,评先罚劣,加强岗位练兵。通过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和岗位练兵,强化医护人员防范意识,改变护士不安全的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针刺伤发生的隐患。

2、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医护工作是医院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所以,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每个医护工作者事先要戴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受伤者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要减少50%以上,如果是戴二层手套,则减少70%以上),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或锐器面、尖对准自己或他人,更不要将针头、玻片、刀片等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当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随地乱放,专用容器要及时清理,切勿堆放过满。

3、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头指向个人或他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必须有他人的协助;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针刺风险;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器一律装入防水而刺穿的容器内,置容器于尽可能接近这一些物品的区域内,及时回收,及时处理。

4、规范操作

在使用器械时,要做到小心谨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保自身与他人的安全,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不能有半点疏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5、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方面,医院必须提供充足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性设备和收集锐器的回收盒,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少滥用注射治疗,即在口服给药有效或临床诊断不支持注射治疗的则不用注射治疗,以减少非安全注射机率。

6、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医院应成立针刺伤报告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得到及时咨询和处理。

四 针刺伤的处理

发生针刺伤以后,立即在伤口旁轻轻反复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伤口5--10分钟,用75%的酒精或者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包扎伤口,受伤者在2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尽早检查抗体,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HBV、HCV、HIV抗体检查,确定污染HBV阳性,则在误伤后24小时内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全套乙肝疫苗;对于HCV污染的针头刺伤,则注射干扰素300U/L,共三天,观察6--9月;确认感染HIV阳性者应注意保密,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及辖区内疾控中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抗病毒制剂,最好在2小时内服药,能将感染从0.3%降至0.06%,暴露后4周、6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另外,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受伤者的恐惧、害怕和顾虑。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所以规范操作,提高防范意识,保证防护用品供应,预防针刺伤,处理好针刺伤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重大的意义。

篇9

关键词:什么是层流手术室?感染手术处理原则;手术后处理;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1-0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也是抢救及治疗病人的重要部门,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能有效控制室内细菌的浓度,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但是特殊感染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某些环节被忽视,可能引起感染扩大,使手术失败,导致严重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手术过程中预防医院感染某些细微环节尤为重要。

1特异性感染术后的隔离措施如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等手术处理原则

1.1术前准备应计划周到:将患者安置在正负压手术间,安置患者前30min开启负压层流系统开关,手术间挂隔离手术牌不安排参观人员,将术中不需要的仪器和物品转移他处,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用物一次备齐(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手术人员手上不能有伤口,进入手术间后,直至手术结束方可离开。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手术推床应在手术间靠墙放置,不得推离手术间。手术间应准备好两盆1 000mg/L 84消毒液分别用于浸泡器械,擦拭房间台面等。

1.2感染术后的污物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纱布、手术衣裤、帽子口罩、鞋套等各种污染物品,装入双层专用密闭、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专人收集焚化处理。参加手术的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时,必须将污染手术衣、手套、鞋套等脱放于手术间指定处,与非一次性布类物品等用清洁大单包好,高压消毒后注明标志再由洗衣房专人收集清洗。术毕手术人员洗手,更衣帽、更鞋,离开手术间。

2特殊感染术后手术间的处理

清理手术间内用物,彻底打扫卫生,手术间墙面、地板和患者接触后的手术床、桌、推床及室内固定物品等,用1000mg/L 84消毒液擦拭消毒。关闭层流负压装置开关,开启正压层流开关净化30min。

篇10

外科护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20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属于特异性感染的是

A.疖

B.丹毒

C.急性乳腺炎

D.肺结核

2.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是

A.低蛋白血症

B.酸中毒

C.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D.脱水

3.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降低常见于

A.左心功能不全

B.心源性休克

C.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D.急性心脏压塞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突眼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睡眠时遮盖眼部

B.卧床时不垫枕头

C.眼睛干涩时滴眼药水

D.外出时戴墨镜

5.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乳房内上象限

B.乳房外上象限

C.乳房内下象限

D.乳房外下象限

6.女性,56岁,胃大部切除术后2周,进食20分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腹泻等。应考虑该病人出现了

A.吻合口梗阻

B.低血糖综合征

C.倾倒综合征

D.胃排空障碍

7.关于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穿刺点选择在下腹部叩诊浊音处

B.穿刺液为胆汁性液体,可能是上消化道穿孔

C.穿刺液为浑浊液体提示胆囊穿孔

D.穿刺液为不凝血液提示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

8.给予肝癌病人术前清洁灌肠最主要的目的是

A.避免术中污染

B.预防切口感染

C.减少术后血氨增高

D.预防术后肠道感染

9.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出现腹水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滤过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水钠潴留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

A.胆道先天畸形

B.胆道蛔虫

C.胆道肿瘤

D.胆道结石

11.男性,45岁,因急性胰腺炎入院,关于该病人实验室检查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常在发病后4小时开始增高

B.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开始增高

C.腹腔液中淀粉酶的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D.血清钙降低提示病人预后差

12.枕骨大孔疝不同于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剧烈

B.意识障碍出现早

C.呕吐频繁

D.呼吸骤停出现早

13.诊断脑挫裂伤首选的检查是

A.脑血管造影

B.CT

C.MRI

D.头颅X线检查

14.男性,20岁,因运动时突感左胸部疼痛,经检查后诊断为自发性气胸,符合其临床表现的描述是

A.可听到随呼吸运动发出的嘶嘶声

B.右胸叩诊应呈鼓音,并伴有皮下气肿

C.呼吸时出现纵膈摆动

D.呼吸困难,气管向健侧移位

15.属于肺癌早期症状的是

A.刺激性干咳

B.声音嘶哑

C.胸痛

D.吞咽困难

16.男性,65岁,食管癌根治术后第7天,进食后出现发热、胸痛,应考虑病人出现了

A.吻合口瘘

B.切口感染

C.乳糜胸

D.肺部感染

17.膀胱癌最多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移行上皮细胞癌

B.鳞癌

C.腺癌

D.特殊癌

18.长途行军后发生足部第二、三跖骨骨折,形成该骨折的原因为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拉力

D.积累性劳损

19.可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同时也具有缓冲震荡作用的关节结构是

A.关节囊

B.滑液

C.关节软骨

D.关节盘

20.女性,39岁,因高处坠落造成C5~7颈髓损伤,病情监测中最重要的是观察

A.体温变化

B.脉搏变化

C.呼吸变化

D.血压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疼痛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

A.蛋白质和脂类分解代谢增加

B.胃肠功能受抑制

C.肌张力降低

D.呼吸浅快、心动过速

E.情绪改变

22.反映组织灌注量的指标包括

A.出血量

B.抗感染能力

C.组织氧输送量

D.氧耗量

E.pH值

23.可预防破伤风的措施包括

A.正确处理伤口

B.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

D.脱敏注射治疗

E.应用抗生素

24.在烧伤现场正确脱离热源的方法是

A.脱离火场

B.脱去燃烧衣物

C.用冷水冲淋烧伤部位

D.冷水浸浴

E.用双手扑打火焰

25.危重病人常用的肝功能监测指标有

A.AST/ALT

B.血清胆红素

C.乳酸脱氢酶

D.血清肌酐

E.碱性磷酸酶

26.导致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原因有

A.急性喉头水肿

B.气管软化塌陷

C.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D.伤口内出血压迫气管

E.心律失常

27.预防及处理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出现倾倒综合征时的方法包括

A.多饮水

B.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C.餐后平卧

D.低蛋白饮食

E.少食多餐

28.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护理措施包括

A.多饮水

B.持续膀胱冲洗

C.出血多者可在冲洗液中加入止血药

D.多进食高纤维食物

E.术后3~5天,如有腹胀可插肛管排气

29.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复位

B.固定

C.营养支持

D.功能锻炼

E.预防并发症

30.为了预防截瘫病人发生压疮,正确的护理措施有

A.每隔2~3h翻身1次

B.床单保持平整干燥

C.可以在软床垫上拖拉病人

D.正确摆放

E.局部按摩皮肤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急性蜂窝织炎

32.PICC

33.脾中央型破裂

34.Horner综合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列举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保护的方法。

36.列举与结直肠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37.简述急性脑疝病人的急救措施。

38.列举前列腺增生病人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五、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外科护理1

请问:(1)请列举出该病人的3个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2)该病人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诊断依据有哪些?

(3)若该病人将接受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40.男性,45岁,近1个月常出现上腹部疼痛,乏力、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伴瘙痒,近日出现腰背部疼痛。以“胰腺癌”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体温37.5℃,脉率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身高176cm,体重58Kg。入院后反复询问医护人员“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了?”既往吸烟20年。

问:(1)该病人可能出现的有价值的免疫学检查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