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材料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治理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了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是指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处置的社会化有偿服务或者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承担他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实行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第四条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
未获得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
第五条资质证书按照运营业务范围和污染物处理处置规模分为《甲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甲级资质证书)、《乙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乙级资质证书),甲、乙级资质证书各分为正式证书和临时证书两种。
甲级资质证书和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临时甲级资质证书和临时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为1年。
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生活垃圾、自动连续监测等专业类别。
资质证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统一编号、印制。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第六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
(二)运营类别与级别;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第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资质证书实施管理。
第二章申请
第八条申请甲级资质证书或者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有维护设施正常运转的专职运营人员;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具备不少于10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5名;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具备不少于6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3名。设施运营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
(三)具有一年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实践,且运营的污染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四)具备与其运营活动相适应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级分类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具备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条件,但无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或者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少于一年的,可以申请临时资质证书。
第十条申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向本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资质证书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上一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三)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操作人员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四)实验或者检验场所证明;
(五)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案;
(六)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管理制度;
(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例,包括运营项目简介、运营合同、用户意见、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出具的设施运行监测报告,但申请临时资质证书的除外;
(八)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级分类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处理、处置本单位产生的污染物或者运行本单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不需要领取资质证书,但应当具备下列维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技术条件:
(一)专职运营人员(环境保护工艺、环境保护机械、管理、化验等)配置合理,辅助工种齐全,设施运营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
(二)有固定的化验室,配备能满足日常监测需要的监测化验设备;
(三)建立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有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和预防、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案。
第三章审批
第十二条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提出预审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在预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或者委托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申请单位及其运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收到预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时将审批决定通知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审查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对申请单位和运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资质证书:
(一)需要增加新的运营专业类别的;
(二)临时资质证书需要转为正式资质证书;
(三)乙级资质证书需要升级为甲级资质证书;
(四)甲级资质证书或者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
申请前款第(二)项所列事项的,持证单位只需提供其300日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实践、且污染治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达标情况良好的证明材料。
临时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不得重新申请临时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住所变更的。
第十六条持证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持证单位变更申请;
(二)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操作人员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三)单位变更后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原件;
(五)持证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十七条持证单位撤消或不再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持证单位可以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类别和级别,在全国范围内承接运营业务。
持证单位的运营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要求。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持证单位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档。
公众有权查阅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发现持证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有不符合原发证条件情形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持证单位在其单位所在地省级行政区域以外承接项目的,其运营活动应当接受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不得要求持证单位重复申领资质证书或者其他类似的运营许可资质。
第二十一条持证单位应当在与委托单位签署委托运营合同后30日内,向项目设施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填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
第二十二条持证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本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负责运营的项目不在本单位所在省的持证单位,应同时将该项目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抄报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和日常检查情况对持证单位提出考核意见,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行政区域持证单位上一年度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和考核情况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资质证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运营活动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三)对依法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获得资质证书的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申请资质证书的单位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责令改正,并可吊销已获得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持证单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超标排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在一年内发现两次以上超标排放的,可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持证单位提交《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时弄虚作假的,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
篇2
关键词:新疆;工业化;环境污染
作者简介:张庆红(1973-),女,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统计。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08-03
从新疆工业化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新疆走了一条以资源开发、重化工业优先发展、国家(政府)直接投资推动下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自1992年以来,新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2006年达到了48%。这种以依托资源优势建立的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强化了工业污染程度,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水污染概况
从表1可以看到,近几年新疆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2年到2006年,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长7.0%,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4.0%,生活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8.4%,城镇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66.4%上升到2006年的70.0%。
从表2可以看到,新疆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不断加大。近几年,生活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 2006年的比重为44.8%;虽然生活氨氮排放量占氨氮排放总量比重有所下降,2006年的比重仍达到了81.5%,生活氨氮排放仍然是氨氮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而目前新疆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43.8%,为历年来最高。2006年新疆污水处理厂共有26座,按照已经运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计算,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60%以上。但目前大多数地州市已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机制、收费政策、监督管理、污水管网配套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经费等原因运行不正常,制约了污水处理率的提高。
从行业废水排放情况来看,近几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业主要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这3个行业排放的废水占全行业废水排放量的40%以上。全区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3 个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全行业COD排放量基本上都是80%以上,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占50%以上。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这4 个行业都将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点。
从各地区废水排放量情况来看,近些年,新疆废水排放量居前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伊犁州、巴州、昌吉州、石河子市,以上五地州市废水排放量占全区废水排放总量基本上都在60%以上,是全区废水排放的主要区域。
二、大气污染状况
工业污染是新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迅速。从2002年的2512.17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06年的4517.42亿标立方米,年均增长15.8%。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迅速向上攀升。
从2002年到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5.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20.7%;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慢,年均增长4.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65.2%上升到2006年的77.3%,而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由2002年的34.8%下降到2006年的22.7%。
新疆烟尘排放总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从2002年到2006年,烟尘排放总量年均增长9.7%,工业烟尘排放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6.9%,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从总体上看增长较慢。工业烟尘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51.3%上升到2006年的66.2%。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5.1%。
新疆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新疆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重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此外,新疆能源消费仍以燃煤为主的关系也很大。
从各地区来看,近年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前位的是乌鲁木齐、昌吉、哈密、伊犁。从各行业来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这5个行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所有行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尤其是2005年、2006年该行业排放量占全区的49.47%、49.22%。
工业烟尘排放量居前位的是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塔城。从各行业来看,工业烟尘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几个行业,其中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由2003年的41.1%上升到2006年的51.02%。
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前位的是塔城、巴州、阿勒泰、喀什、哈密。从各行业来看,工业粉尘排放量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上这5个行业占全区工业粉尘排放量的90%以上,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由2003年的91.3%下降到2006年的
62.93%。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从表3可以看到,近几年新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放量、综合利用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8.5%,排放量年均增长15.7%,综合利用量年均增长6.6%,而处置量下降速度较快,年均下降11.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固体废物处置是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新疆采用这两种处理方式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占工业固废产生量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
从各行业来看,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选业(主要包括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四、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概况
(一)“三废”排放及处理率情况
从表4来看,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都有所提高,而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SO2、烟尘、粉尘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尤其是SO2的去除率由2002年的18.94%下降到2006年的3.42%,而SO2的排放量由2002年的29.61万吨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52.99万吨。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中粉尘的达标率略有下降,烟尘的达标率稳定上升,SO2的达标率在连续两年上升后又连续两年回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除了2006年以外,其他年份都是上升的。这说明新疆在治理工业废水上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但工业废气尤其是SO2的治理力度还远远跟不上新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速度。
(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从总体来看,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先升后降,2006年是最低的,为31.9亿元,这几年都没有超过40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新疆生产总值比重也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2.19%下降到2006年的1.05%,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这与新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极不相符。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伴随着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新疆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废气及其主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区污染治理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新疆结构性和行业性污染较突出。随着新疆经济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新疆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性和行业性特点。“三废”的排放行业比较集中,工业废水主要集中在造纸、化工及食品加工业,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非金属与金属冶炼等行业,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采选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与金属冶炼等行业。
3、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疆工业技术水平和“三废”处理能力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远远跟不上环境污染的发展速度,新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疆环境污染治理的形势比较严峻。
(二)政策建议
为扭转新疆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发展趋势,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趋于工业化,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不利的,但是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快旧设备更新换代的能力和速度,推行工业低排放的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新疆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环境污染治理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没有明显地凸现出来,主要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提高污染治理投资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能力。
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法律体系,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经验交流。依法治理环境,以法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 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3): 95~98.
篇3
摘要:环境监测是人们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掌握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依据。城市环境治理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水污染治理、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四类。不同类型的污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危害也不同,对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途径。本文就针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特点,分析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环境
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来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进而来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结合环境治理技术从而更快速、准确地控制和解决环境的核心问题。
一、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已初具规模体系基本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到三级站环境监测站(县级站)的能力建设,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向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发展,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2.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污染指标,到目前已经发明产生了相对应的治理新技术、工艺及仪器。清洁的大气环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净化技术等近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大气治理,各种除尘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等以及工业废气的净化都取得一定效果;对于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于固体废物处理,废物的减量化明显且回收率高。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从仅注意少数几种污染物的单项治理发展到用先进的设备和投术进行综合治理,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已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主要围绕水质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噪音污染监测、生物指标监测。就城市监测技术手段而言主要围绕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专用环境监测仪器和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2.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有不同的技术方法。
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中,主要使用一些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法、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在专用环境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常用的COD测定仪在测定方法上有滴定法、库仑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氰化物测定仪中,国外已有可以测定不同形态氰化物的仪器。测油仪中,主要以红外法为主,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
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国外环境常规污染物如CO、NO、COD等的便携式仪器早已成熟,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这些都是应急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加强,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监测应用技术和手段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有空气和废气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噪声自动监测仪器、3S技术等。其简便及其长效的监测平台也必将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中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及应用。3.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自动在线监测仪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其次,监测技术配套性差,可测项目不多;太精仪器、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第三,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后,在监测分析技术上,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应进一步提高应用监测分析技术。
三、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废水治理、噪音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治理等。
1.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和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机械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
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生物技术逐渐运用到污水处理上来了,且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这些方法运用于废水处理的三大类别: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
噪音污染治理包括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降噪、减振降噪。
固体废弃物治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分离手段,来改变废弃物的结构和特性,已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压实、粉碎、分选、脱水干燥、化学处理、生物转化处理和固化处理。
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城市的环境治理的设备的落后,环境污染处理效率、质量低;关键治理设备还得需要进口,国内没有相关的设备支持;综合治理的能力较薄弱;我国制定的污染指标比较宽松;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新兴技术(像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废弃物治理的回收再利用率低。这些问题都在技术上限制了实践过程中环境治理的实施与发展。
四、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广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并加以广泛应用;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另外,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其次,连续广泛使用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操作简便化。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烟气污染排放;加大综合治理设备的发展;加大对特殊材料的研发;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像生物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五、结语
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数据分析仪器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要大力推进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鼓励测试仪器及系统的研发,并在制度和管理上完善我国环境测试技术的落实和基本普及。对于城市环境的治理技术,也要大力发展配套设备的研制和完善,发展新兴污染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同时将治理放在污染之前,做好预防,防患未然。(作者单位:仁寿县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J ] .中国环境监测,2007,9(2).
[2]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5):
篇4
关键词: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发展措施
引言
在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于严重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将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1环境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合理的环境工程设计是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不仅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让人类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环境工程设计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通过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可以使他们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治理市场,培养企业污染环境的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环境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以有效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发展壮大,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环境工程设计的特点
俗话说的好“谈设计离不开工程”,环境工程设计具有其自身较为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工程设计涉及的范围不同,导致其设计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环境工程设计的对象包括废水、废气及废固体等,当一部分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被调到废气处理时,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导致工作无从下手。大量的环境工程设计与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且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正相关。总的来说,环境工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的适应时展需求。
②自知自终环境工程设计都需要围绕环境这个概念进行,其更多的侧重于社会效益,因为经济效益一般是无法进行有效衡量的。无论新建项目,还是老厂改造、旧项目扩建,都需要较高的环境工程投资费用。同时,在改建工程、扩建工程中,环境工程设计要保证不会对原来主体工程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此时就需要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对各个环节的设计、规划进行详细缜密的考虑,以确保环境工程的顺利施工。
3环境工程设计的现状
(1)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在进行设计师所需要面对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污染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环境工程设计人员所要面对的对象范围比较复杂,基本上包括废水、废渣、废气、大分子空气颗粒等,他们的治理方法和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每一个污染区域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导致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存在加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大多数新型的污染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环境工程设计的难度,从而导致环境治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2)环境污染治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业主和建设单位对环境工程设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关配套设施处在一个附庸的位置,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对于一些较大污染源(如污水的排放处理、城市垃圾的填埋等)进行处理时,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环境工程设计脱离工程建设,大部分企业只顾着盲目施工,未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反而加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治理有名无实。
(3)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工程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从而导致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而且各大高校对环境工程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比较少。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会给环境工程设计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其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不够科学,对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由于环境工程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其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法不断的变化,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够具备较强的认知和独特的见解,以确保环境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4)环境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缺乏统一性。目前,环境保护行业属于我国新兴的产业,我国还未能够制定与之对应的收费标准,导致大部分环境工程都是以双方之间的协议为准。由于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项目而故意压低自己的报价,并在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环境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最终效果。
4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前景
(1)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使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当然,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环境方面的影响,因为其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破坏环境的平衡,而且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所以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迫在眉睫,其能够保证污染治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保证环境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虽然,我国环境工程设计发展有着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实施之后,对环境工程设计给予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环境工程设计将会迎来以此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将会使环境保护不合格的工程设计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市场朝着国际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2)环境工程设计方法的优化。同一个污染治理项目,可以有不同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并且他们所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选择出一套适合时展的最优方案。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如气候、水质、水量、地型、土地费用、处理程度、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来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优选设计方案,如下式所示:Ct=I(r+R)+Cm式中:Ct为年总耗费;I为全部工程的一次性投入费用;r为工程设施年折旧率;R为该企业年利润率或银行贷款年利率;Cm为年运行维护费用。当Cm值最低时,我们所得到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是最优的,其主要受运行维护及投资费用的影响。无论如何,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从设计材料的选择、施工到最后的竣工验收,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把环境工程设计考虑其中,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此外,在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理念贯彻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并从长远的角度对环境工程进行设计,将环保意识贯彻到底。
(3)完善环境工程设计相关制度。目前我国已有的环境工程设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环境工程设计缺乏统一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环境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与之对应的制度,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环境工程设计内部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4)提高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并对环境工程设计人员的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工程师的认证资格做出了明文的规定,大大提高了环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环境工程设计人员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使自己不断的与世界接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有效推动我国环境工程设计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需要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工作,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及材料,优化污染治理工艺,引进绿色能源,并将环境工程设计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和保护工作,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敬麟.环境工程设计现况和发展前景[J].科学时代,2015,6(13):29~30.
[2]郭瑾,李佳珏.当前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J].企业导报,2015,12(21):143~144.
篇5
关键词:工业污染;技术效率;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4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005-04
一、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直接制约着经济增长。在我国近3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走的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完全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恶果。据2009年《中国企业公民报告蓝皮书》估计,工业企业仍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污染中的50%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
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西部地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有色金属、盐化工、造纸工业和化肥工业。这些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加之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水平又低下,使得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而从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二产业仍是未来西部的支柱产业。近几年,西部地区虽然加大了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二、理论与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它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es,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由Malmquist(1953)[1]提出,它利用距离函数(Distance Function)的比率来计算投入产出指数。1982年,Caves,D.L.&Diewart,E.首度把它应用到生产理论,并用来作为生产效率指数[2]。
本文根据 Fare等(1994)[3]提出的基于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
Mto=Dto(xt+1,yt+1)/Dto(xt,yt)(1)
这里即为时期的产出距离函数,下标o表示基于产出的距离函数。式(3)的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时间t的技术条件下,从t时期到t+1的技术效率的变化。同样的,我们可以定义在t+1时期的技术条件下,测度从t时期到t+1的技术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ot+1=Dot+1(xt+1,yt+1)/Dot+1(xt,yt)(2)
其中,Dto(xt,yt)=inf{θ:(xt,yt/θ)St}=(sup{θ:(xt,θyt)St})-1,
Dot+1(xt+1=inf{θ:(xt+1,yt+1/θ)St+1}=(sup{θ:(xt+1,θyt+1)St+1})-1。St,St+1分别为t,t+1期的生产技术;xt,xt+1分别为t,t+1的投入;yt,yt+1分别为期的产出。对(xt,yt)St,有Dto(xt,yt)1,当且仅当(xt,yt)位于生产技术的前沿,Dto(xt,yt)=1。
为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差异,可用式(1)和式(2)两个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几何平均值来衡量从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该指数大于1,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即综合生产率水平提高;小于1,则表明生产率恶化,构成该指数的某一变化比率大于1时,表明其实生产率水平提高的根源,反之则是导致生产率水平降低的根源。
Mo(xt+1,yt+1,xt,yt)=
Dto(xt+1,yt+1)Dto(xt,yt)×Dt+1o(xt+1,yt+1)Dt+1o(xt,yt)-1/2
=Dt+1o(xt+1,yt+1)Dto(xt,yt)×
Dto(xt+1,yt+1)Dt+1o(xt+1,yt+1)×
Dto(xt,yt)Dt+1o(xt,yt)1/2
=EFFCH×TECH
=PEFFCH×SEFFCH×TECH(3)
同时,式(3)给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上可以分解为效率变化(efficiency change,EFFCH)和技术变化(technical change,TECH)。技术效率变化测度在t期和t+1期中技术效率变化对生产率的贡献程度,而技术变化主要反映生产前沿面的移动对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程度,表明了代表技术进步或创新的程度。若TECH>1,表示生产技术有所进步,反之,表示生产技术有衰退的趋势。效率变化指数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FFCH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FFCH。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是在变动规模报酬的假定下的技术效率变化。
三、指标选取及其数据来源
DEA方法的重点难点在于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不同的指标数据选取得到的相对效率会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决策单元DMU的数目大于输入输出指标之和的两倍对模型的求解比较有利。鉴于本文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进行评价,因此,选取指标时就要考虑到工业污染治理活动中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有机结合,以使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相对应。综上分析,本文的投入指标为:工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万元),由于工业噪声污染治理投资在相关年鉴中没有用产出指标加以衡量,故本研究所指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只包括治理废水投资、治理废气投资、治理固体废物投资和治理其他投资。本文的产出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量(包括工业SO2、工业粉尘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包括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和处置量)(万吨)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万元)。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实际研究的需要,本文以我国西部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不全,故不进行分析)2001―2008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集(Panel Data)为样本,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同时,本文根据产出导向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把工业污染治理看作工业企业的一项投入产出活动,利用Win4-DEAP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综合技术效率,即不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是指在技术稳定使用过程中,技术的生产效能所能发挥的程度,是在给定投入情况下获取最大产出或在给定产出情况下寻找最小投入,由固定规模报酬下的C2R模型求得。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整体技术效率比较低,八年平均技术效率值仅为0.674,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存在32.6%的投入资源浪费。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制约,2001―2008年,西部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均值都小于1,这说明它们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和不足,投入产出的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
从横向来看,就不同的年份来说,西部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如2001年,甘肃、宁夏和新疆的技术效率值仅为0.446,0.219和0.182,而同期的广西和四川省的效率值则为1,技术相对有效;甘肃和宁夏在2002年效率值更低,分别仅为0.173和0.184,在2004年也不过仅为0.296和0.152,而同期的广西技术效率值都相对有效。2004年以后,随着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的加大,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各地区之间每年的技术效率仍相差较大。如2008年,广西、云南和青海技术效率都达到了最优,而同期的贵州、甘肃、宁夏和新疆的效率值仍低于0.5。从各年技术效率均值来看,甘肃、宁夏和新疆七年均值均低于0.5,分别仅为0.352、0.428和0.444,而广西、重庆和青海都很高,接近相对有效的状态。其中,广西环境治理技术效率最高,七年平均值为0.972,而甘肃环境治理效率最低,七年平均值仅为0.352。由此可见,同样是西部地区,西北和西南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西南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比较高,而西北地区比较低(青海省除外)。这是因为西南地区工业污染增长速度趋缓,有的出现负增长,比如重庆和四川。
从纵向来看,2001―2008年,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各年都呈一升一降循环变动,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从2001年的0.660上升到2008年的0.680。就各个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也都处于上升趋势,但内蒙古由于受规模效率递减的影响,其工业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到了2008年,内蒙古工业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才有所回升。
(二)西部工业污染治理动态效率分析
1.2001至2008年工业污染治理各地区TFP平均变动及分解情况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1)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分解指数可以看出,在2001―2008年间,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8.3%,其提高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平均提高了9.6个百分点),而技术效率变化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水平,八年内综合技术效率平均下降了1.1个百分点,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平均下降2.1个百分点,规模效率分别平均上升了1个百分点,规模效率平均上升的幅度小于纯技术效率平均下降的幅度。这也说明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日益深入,西部地区虽然加大了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但这种效率的提高主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的。然而,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现象依然存在,致使西部的工业污染治理仍然不够理想。(2)从技术效率指数(EC)来看,2001―2008年,西部大部分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指数小于1,说明大部分地区技术效率有所下降,这也是直接导致在技术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提高的前提下整体TFP指数却没有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把技术效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从表4中可以看出,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指数(PC)小于1,主要有内蒙古、云南、陕西、宁夏和新疆。由于纯技术效率反映出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因此,当PC小于1,表示这些地区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也即这些地区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没能使效率发生改进。而规模效率下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规模效率指数(SC)小于1意味着改变了要素投入,规模效率没能得到提高,即这些地区如果仅仅通过加大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而对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都小于1的省份,如云南、宁夏和新疆,这些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必须通过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以及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
(3)从技术变化指数(TC)来看,2001―2008年,西部各个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变化指数都大于1,其中新疆技术变化指数最大,其值为1.158。由于技术变化指数(TC)表明的是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所以当TC大于1时,表示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在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
2.西部工业污染治理各年TFP平均变动及其分解情况分析。根据表1和图1结果,分析如下:
从2001年到2008年的8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9.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从各个年度数据来看,2006年以前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其中2005―2006年度生产率增长最高,达39.8%;2001―2002年次之,为14.5%。2006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快速下降,并且均低于1,2006―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为0.935,2007―2008年低至0.892,表明2006年后西部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逐渐恶化。
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全要素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2004―2005年,技术进步率达到了44.6%,但由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降低使技术效率降低而拉低了总的生产率。2001―2002、2003―2004和2005―2006年间的生产率增长则得益于技术效率和技术的共同提高。除此之外,2006―2007年生产率的恶化主要是由技术效率的降低造成的,尽管技术变化率达到了23.5%,但由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处于下跌趋势,故全要素生产率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大降低了。而与之相反,2007―2008年生产率恶化则主要是由技术变化引起的,西部地区加大了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同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技术变化率的恶化,因此全要素生产率还是下降了。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西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DEA方法测算了西部地区各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从横截面和纵截面分析了其效率值,并且求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判断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来源,基本结论如下。
1.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七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674。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制约,2001―2008年,西部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均值都小于1,这说明它们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和不足,投入产出的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就各个地区来看,广西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最高,八年平均值为0.972,而甘肃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最低,七年平均值仅为0.352,其次宁夏和新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也很低,七年平均值都低于0.5。由是观之,西北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普遍低于西南地区。
2.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分解指数可以看出,在2001―2008年间,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8.3%,其提高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平均提高了9.6个百分点),而技术效率变化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污染治理的效率水平,并且表现为纯技术效率下降的幅度大于规模效率上升的幅度。对于各个省(市)而言,技术变化指数全部大于1,但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技术效率指数仍小于1,说明西部整体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启示
以上结论对于西部地区控制工业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有以下政策启示:
1.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应为2%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应为1%以上。而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西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仅为0.3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仅为0.21%,显然,西部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其固定资产的投资、工业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2.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各项投资,推进技术进步,发挥好资金在工业污染治理中的积极效用,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对于规模效益比较低的地区,要改进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对污染治理的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提高污染治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对污染治理效益比较高的地区,在提高技术效率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污染治理的投入规模,投入更多的要素和创新资源,以到达污染治理的产出最大化。
3.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状况、环境状况来确定适宜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环境污染的具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应根据西部各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有差别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
参考文献:
[1]Malmquist.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J].Trabajos de Estatistica,1953,(04):209―
242.
[2]Fare,S.Grosskopf.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66―83.
[3]Caves,L.R.Christensen,W.E.Diewert.Multilateral Compositi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J].Economic Journal,1982,(92):73―86.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监督执法有机结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加强对城区范围内宾馆、饭店、餐厅、食堂、食品加工场所等餐饮场所和行业(以下统称餐饮业)的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形成餐饮业规范经营机制,控制餐饮业环境污染。重点整治餐饮业中存在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提高我市餐饮业污染治理水平。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餐饮业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餐饮业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四、工作安排
自20**年11月起用1个月的时间,由各区(县)环保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餐饮业进行摸底调查,建立餐饮业台帐,统计餐饮业基本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环评手续办理情况。对未办理环评手续和排污设施不完善的餐饮业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区两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权限划分,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餐饮业的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开展餐饮业整治工作。
(一)重点整治阶段(20**年11月—2008年4月)。
对新建的餐饮业经营场所,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对具备环评手续并按要求完成建设的,实施规范管理;对没有环评手续属违法建设的,根据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不得营业。
(二)普查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
加强对现有餐饮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责令所有餐饮业必须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装置,禁止原煤散烧,加大对违法排放污水、油烟和存在噪声污染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7月)。
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单位开展餐饮业环境污染整治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提出今后工作计划,于2008年7月30日前将书面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主要治理措施
(一)加大对现有餐饮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已在居民住宅楼底层营业并排放污水、油烟和存在噪声污染的餐饮业,以及在邻近居民区临街的商住楼底层商铺营业的餐饮业,应按照以下标准整改:
1.具备油烟净化设施、排烟通道,污水排放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正常运行;
2.经营场所符合《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3.安全使用管道燃气、液化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
4.排放的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5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规划布局和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市容市貌管理的有关要求。
(二)严格规范餐饮业露天烧烤经营。
餐饮业从事露天烧烤应在规定的地点或者区域内,并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取缔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四个中心城区进行露天烧烤的行为,将露天烧烤引导至室内进行,并采取防治油烟污染的措施。
(三)完善现有餐饮业环保手续。
对符合环保要求,已取得规划、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有关手续的,必须到环保部门办理环保手续。对在审批过程中涉及到重大环境权益的餐饮业项目,应通过公告或者听证会等形式征求项目所在地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四)严格新建餐饮业的环境管理。
1.对餐饮业进行合理规划,在确定的经营区域内实施集中布局,严禁未经批准将居民楼改造后从事餐饮业。
2.新建、改建、扩建的餐饮业建设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污染防治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经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通过竣工验收的不得营业。
六、工作分工
(一)环保部门要加大对餐饮业的监管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对居民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居民反映强烈的餐饮业,应责令依法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或者经整改仍不符合规定的,环保部门可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同意,责令其停业。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环保部门,对餐饮业的环境保护实施监督。
(二)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严把规划和项目审批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要求辖区内餐饮业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
(三)工商部门要认真做好餐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取缔无照经营行为。配合环保部门进一步落实餐饮业污染防治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要求。
(四)卫生监督部门要严把卫生许可关,督促餐饮业从业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并负责牵头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开展综合整治工作。
(五)市政市容部门负责加强对餐厨垃圾的处置监管,市餐厨垃圾综合处置中心具体负责餐厨垃圾(包括废弃食用油脂)的收运、处置,要求密闭、定点存放,日产日清;对不按规定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行政综合执法部门负责规范餐饮业在中心城区内的露天烧烤行为。
(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新闻单位做好餐饮业污染治理工作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
七、具体要求
篇7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其实不然,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
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专家调查后发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儿童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特别是一些新建和新装修的幼儿园和家庭室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白血病患儿都有增加趋势,而住在过度装修过的房间里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专家据此推测,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居住、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必须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整治。
1、对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净化方法主要有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除尘、静电除尘、扩散除尘、筛分除尘等。净化装置主要有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除尘、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荷电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首选过滤式除尘器;从高效洁净的角度考虑首选荷电式除尘器。
2、对于室内细菌、病毒的污染,净化方法是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净化技术。配套装置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装置。
3、对于室内异味、臭气的清除,净化方法是选用0.2~5.6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多功能高效微粒滤芯,这种滤芯滤除颗粒物的效率相当高。
4、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苯系物、卤代烷烃、醛、酸、酮等的降解,采用光催化降解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太阳光、卤钨灯、汞灯等作为紫外光源,使用锐态矿型纳米TiO2作为催化剂。
5、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加强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其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活性炭或某些绿色植物;二是通风透气;三是使用化学药剂。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它不会因通风次数频繁而降低氡的浓度,惟一的方法是去除放射源。
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卫生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生活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跟踪检测和评价,以提供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篇8
近年来,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环境保护的投入还有待增加。虽然199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已达722亿元,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但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巨大需求相比,目前每年的环保投入仍然偏低。一般认为我国环保投入占GDP份额要达到1.5%以上,才能较好的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
据悉,国家经贸委正在组织力量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工作,促进规模环保投资。如火电厂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不仅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而且必将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极为关键的市场需求刺激。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设备尤其是成套设备和工程总承包将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份额。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将在15%以上,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很大,完全可以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调查资料表明,未来20年环保投资的主要项目有:
用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及与之相关的药剂、材料。包括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的产品;处理固体废物的产品;控制噪声与震动的产品;防护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的产品;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设备等。
开发绿色食品 目前,全国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00多家。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开发生产的绿色食品达700多种,产品涉及饮料、酒类、果品、乳制品、谷类等品种。其他如全麦面包,新鲜的五谷杂粮等对人体健康也很有益,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此行业大有可为。
生产无磷洗衣粉 人们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相关法令或强制标准的出台,无磷洗衣粉需求将大幅增长成为21世纪的主流。
生产无氯制品 由于世人大量使用氟里昂,造成臭氧层变薄并出现空洞。据有关资料表明,位于南极臭氧层边缘的智利南部已出现因紫外线过强而致农作物受损和牧场动物失明的情况。1993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目前,许多精明的冰箱、空调厂家纷纷打出“无氟”招牌,无氟摩丝、定型发胶、领洁净、空气清新剂等产品同样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开发节能灯具按照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计划。“九五”期间全国将推广节能高效照明灯具,2001年争取节约照明用电220亿千瓦时,并节省相应的电厂燃煤,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灰渣的排放。而来自市场的调查表明。市场上销售的节能灯具品种极少。
篇9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64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99-02
水污染防治工作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环保部门从管理工作入手,对污染治理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了若干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推动了污染治理进程。但从近几年来的监测报告来看,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全国几乎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因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数目大的惊人,生态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水污染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直接危害到我们的饮水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八成的疾病是由饮用受污染的水造成。中国有三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达标,其中水污染造成高达九干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水污染已开始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污染治理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是控制水污染的最有效手段,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出路所在。但近年来的污染治理工程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影响了治理效果,浪费了资金,挫伤了人们的治污积极性,致使水污染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程投资居高不下
投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污水治理工程的最实质问题,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周时又是衡量工程本身有无实用价值的关键。在水处理达到一定指标即我们获得一定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后,投资的大小成了衡量工程成败的重要指标。若以很多的投入而得到极少的产出(指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则说明投资是低效的。无论是七、八十年代的生化处理法还是九十年代的化学处理法,都存在投资高的问题。生化处理法,由于是由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作用,将其转化为生存、发展所需的能量,故而降解速度慢,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土建投资较高日处理80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两座沉淀地、一座曝气池等,土建规模近1000立方米,投资45万元左右,加曝气设备、泵、管线等投资超过80万,而COD的降解量只有300―500mg/L。对于现在常用的混凝气浮一活性炭吸附技术,日处理500吨污水规模的设备投资约100万,加调节池、污泥池、厂房、管线等,共需投资约50万元。这样的投资COD降解量一般为400mg/IJ左右。处理好的污水除毛纺行业能用于洗毛工段外,其它行业很少能回用.至于冲厕、冲洗车间地面等,又因管线架设复杂、投资高也并无实用价值。因此,得到的只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不明显。这样的投资状况对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并无积极性可言,对有些企业来说甚至是一种包袱。投资过高问题严重阻碍了污染治理的进展,也是水环境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一。
二、运转费用企业难以承受运转费用的高低是水处理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
运转费用一般说来由药剂费、人工费、电费、设备折旧费,维护保养费等几部分组成。它们的高低直接反应设备、技术的可靠程度,同时又是直接影响水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常用技术工艺运转费用就比较高,对于经济效益不太好的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水处理负担过重。致使水污染治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药剂费售价太高。如1吨碱式氯化铝价格约3300元,硫酸亚铁为400元左右。
2、工艺中动力消耗过大,电费太高。
3、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所需操作人员太多,人工费太高。
4、设备本身及所配电机、水泵质量太差,维护费用太高,如选用质量好的设备,则会增加投资成本。以混凝沉淀方法为例对COD800mg/L的低浓度纺织印染污水,用硫酸亚铁处理至 COD200mg/L左右仅药剂费、电费、人工费就要在 0.7-0.8元,而目前因对排放废水的氨氮指标也有要求,所以需在污水处理工艺内加入生化处理段。对CODl200mg/L的高浓度的纺织印染污水,处理费用则要超过2.0元。这样处理过的污水也只能循环使用部分废水至生产工艺中的粗处理工序,回用水量有限,经济效益不明显。更有甚者,运转费用之高超过治理污水以前的排污费。这对于经济效益第一位的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由于运转费太高企业承受不了,污水处理设备时开时停,不能正常运转有的干脆直接不用,治理设备成了应付环保部门检查的幌子。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就是为“环保局检查时说得过去”,治理污染成了种形式,出现污染源越治越多,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现状。这应当引起环境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单位的重视。
三、设备使用寿命短
使用寿命过短可以说是现有污水治理设备的通病,投巨资上的设备多则使用七、八年,少则三、四年。还有极少数的设备由于设计、制作存在严重问题,不等调试运转正常就报费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水质恶劣。由于污水中时常含有酸性、碱性物质,有的还含有铰强的氧化剂等,使污水有较强的腐蚀性,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就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2、产品质量低劣。由于技术服务单位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就存在问题。如设计时选取的保险系数过小,制造时选用的原材料质量较差,达不到标号,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等。另外,还有选用的配套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
3、工艺选择不合理。工艺选择不合理是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的又一重要原因。常见的主要是活性炭吸附和离子交换处理单元。这两种技术对所处理的污水都有一定的要求,若进水污染物浓度过高,活性炭和交换树脂就会很快饱和,失去活性,就需要反冲洗活化.随着反冲洗次数的增加,饱和周期越来越短,以致全部失去作用。因此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使用条件,以延长使用寿命。
四、重点污染源难以治理
尽管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但从成百上千单位的排水状况来看,污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的重点污染源却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罪恶之魁。虽然它们的数量不多,但它们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威协,左右了区域内的污染状况。重点污染源主要是造纸、酿酒、石油化:工等,这类型企业的数量不多,但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很大。因此搞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是保护水环境的关键措施。
但从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和经济状况来看.对污染严重的造纸、酿造等行业的污水治理还未见有可行的技术。对造纸行业提倡的碱回收工艺,对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确起到一定作用。但本方法只使用于规模宏大的造纸厂,对中小厂家来说是行不通的。投资巨大运转费用高,出现严重的负效益。即使是大型造纸厂,运转情况也不理想,普遍存在运转费高于回收碱价格的现象。而对于利用黑液提取木质素磺酸钠的工艺,也存在技术不完善、投资高,管理复杂、产品销售不好的原因而一直未能推广。只有白水回收技术工艺简单、投资少,经济效益较为明显,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白水不是造纸污水的重点,它的回收对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影响不大。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致于酿酒、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也没有可靠实用的技术重点污染源难以有效控制是造成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治理重点污染源便成了今后改善水环境状况的根本出路所在。
五、总结:
几点对策建议从水处理工程的目前状况来看,水环境前景实在令人担忧,但究竟如何加以控制,有识之士提出厂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就水污染防治工程谈几点看法。
1、水污染应该防与治结合。单纯强调治理不仅投资巨大,收效也往往不太明显。污染物从根本上来讲是生产过程中设备、技术落后而浪费的原材料,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原材料浪费就越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越差。因此,水污染一定应该从生产工艺上进行预防,提高工艺的科学性能和设备的先进性能,尽可能多地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轻污染。与污染治理有关的管理制度如“三同时”限期治理,环保目标责任制等,应当在政策上督促和鼓励将单纯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改革工艺、设备,加强生产管理结合起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现象,选择无污染工艺、设备。同时,环保货款也应带有倾斜性,给予支持帮助,鼓励对污水进行防治结合的项目上。
2、加强对技术服务市场的管理。由于环境工程起步较晚,环保技术市场管理没有走向正规化,一直较为混乱,没有形成正常的竞争机制。环保部门应当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对技术服务市场进行管理,对服务单位的技术状况,设计、施工能力,以及工程方案的可行性、投资、运行管理等进行严格把关,给企业当好参谋。企业则应当加强信息联系,对所上工程进行投标,展开竞争,对竞争单位的方案进行审查、论证,选出投资最少,运行费最低,处理效果最好的方案,保证工程质量。
3、有计划地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如果要使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就应当重点抓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有计划地个个击破。而对每个重点污染源而言‘由于其治理任务重,建设工期较长.应当制订年度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日期和施工质量,而对治理难度大的企业,则应从工艺人手加以改造,减少排污量。对那些效益差的重点污染源应当坚决予以关、停、转处理,不能以珍贵的环境为代价,换取微薄的利润。
篇10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原本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处理材料,应用在污水、废气的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且微生物的来源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培养,处理污染简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环境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但微生物与环境质量也密切相关。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创建和谐新型社会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环境污染微生物土壤污染治理
当前社会是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随着人类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速增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当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势必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物长期残留在环境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生态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生命质量和环境密切相关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据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1999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如二氧化硫1857.5万吨,飘尘1159.0万吨,全国废水年排放量达到401.1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7.8亿吨、排放量达3881万吨,其中100万吨排入河流,危险废弃物产生量1015.5万吨。大量积累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弃物(高达59.7亿吨)堆放在室外,占地达5.02万公顷,城市垃圾的产量也非常巨大(仅北京市就年产城市垃圾1000万吨以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极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在好氧条件下,它能将有机污染物彻底的氧化,分解成CO2、H2O、PO42-、NO3-等无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能将有机物降解,转化成有机酸、CO2、H2、CH4等。微生物种类繁多(我国约有微生物26万种),代谢类型多样,每一种微生物都有独特的酶系与功能。因此,它们是自然界进行自净作用的主力军,也是我们对污染物进行生物处理的“有力武器”,是环境治理的主要工具。自然界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在环境污染净化中却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微生物是通过水和风的散播得以存在各处的,无论在水表、海底或在土壤中都有微生物的身影。微生物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性,可以通过自发的或人为的遗传、变异等生物过程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之能以各种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为营养源,通过吸收、代谢等一系列反应,将环境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无机物。因而,在生物圈中微生物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大约90%的陆地生产者都要通过分解者作用最终形成无机物归还大地。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仅历年积累下的生物残体就会堆积如山。微生物的这种作用虽然会造成人类生存资源的损失,但对于生态系统乃至全球的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却是不可缺少的,更是社会环境治理又一法宝。
一、当前社会环境保护的状况
目前环境污染的地区许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原、兰州、广州、济南。北京、等五个城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全国范围的酸雨危害的程度和区域日益扩大。全国每年污水排放达360亿吨,仅1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其中约有一半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属4类、5类和超过5类标准的高达76.8%;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大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一方净土,人们就连世界上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也不曾放过。
日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趋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8年度调查和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民所关注,世界各国都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围绕它制定和实施本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和经济及贸易挂钩是当前国际政治及经济关系发展中的新形势。例如,在日元贷款中,环保贷款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将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对达到该标准的企业给予认证。没有得到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在出口时将有可能面临被国外政府以未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而拒绝进口;同时,国外大型企业也可能因害怕和这些未达到该标准的企业合作而影响其形象,从而中止和这些企业的合作。至2003年,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将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统一成一个标准,从而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估我国微生物应用现状,加强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和交流,完善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微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拟于2008年7月在广西桂林举办“首届全国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测新技术与环境安全管理研讨交流会”。为我国环境保护近一步改善。
二、目前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着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环境污染和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在改良环境中没有其他技术所可代替和比拟的。
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广泛应用和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土壤的肥力修复、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微生物技术不仅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技术虽然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河道治理等领域,但在环境中的应用同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一是微生物自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次是微生物在用于污染物降解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新的有毒或污染物质,所以在此同时也要加一些必要的化工处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治理与发展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物界万物之源,它关系到人类的命运的发展,占人体的75%。水是再生资源,但一旦水的再生过程受到破坏,水环境被污染,将带来严重后果。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贫乏,在全世界149个国家中居第109位,人均水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占有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空气、垃圾、土地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智力乃至生存,因此全球各国近几年都在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下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微生物与环境的保治,以及该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1.微生物对水的处理
1.1。废水中的脱氮除磷
废水中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利用生物脱氮除磷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污水脱氮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包括A/O(缺氧/好氧)工艺,可使NH4+一N去除率达80%以上,A2/O工艺,改进的氧化沟工艺和SBR工艺都可使总氮(TN)去除率达90%以上。生物膜脱氮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浮动床、浸没式、三级生物滤池脱氮系统等,其中三级生物滤池的反硝化速度最高达1.0kgN/(m3.d),出水TSS<1.00mg/1。
生物脱氮中,有反硝化能力的微生物有变形杆菌、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等。
污水生物处理中,除磷常与脱氮工艺一起应用,常见的除磷技术有:phostrip工艺,能使总磷(TP)≤1mg/L以下:Bardenpho系统;A/O系统;改良UCI工艺;A2/0工艺。除磷过程一般认为在有氧条件下摄取磷,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除磷的优势菌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