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对象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2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创新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只有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今天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价值多元化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为这些方法都没有把握住教育对象的本质。教育对象的本质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因此,有必要对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其他课程都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学生的思想为教育对象,帮助学生塑造新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人,传统灌输模式忽视人的本质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单一主体性思维,导致教师与学生的疏离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学生理所当然的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作为主体的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来接受教育的,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新的解读和判断,最终将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教育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客观容器,是不会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的。在传统的灌输理念下,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学生看做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方法,“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充塞着一个个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2]这样的教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单一乏味,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使教学活动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二)对人的本质的忽略,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由于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断裂,知识理性对道德教育的侵略,道德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人却被边缘化了,受教育者被物化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成为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道德规范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道德教育变得不再“道德”。其表现为: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权利,实施非人道的体罚与虐待;把人当做工具打造,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肢解人的完整性,片面强调人的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养;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做是客观物体,是没有生命的、消极被动、需要接受教育的对象。由于这种教育遗忘了人的关系性存在,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造就的都是一些既无独立自主性、也无责任意识的、虚伪的“道德人”,最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偏离了教育人、塑造人的教育目标。

二、从内因外因对立统一关系看教育对象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认识教育对象的本质,为教育方法创新奠定基础。

(一)群体性生存是人的现实本质

为了全面揭示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是社会存在物,这种社会,不是由一些处于所谓“自然状态”中的独立的、单个的人机械地简单地凑合在一起的,而是人们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人的本质不是人的某方面的属性,不是某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使人呈现出今天面貌的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成就自身的。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要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活在人群中,有群体就会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对人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这些关系就是影响每个生存与发展的外因。我们研究人的本质就不能只从个体出发关注个体的特点,而是要在社会关系中去把握一个人的本质,探索一个人的思想。

(二)追求优越感是人的心理动机

仅仅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把握一个人的思想本质还是不够的,因为社会关系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每个人既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成就的,但同时也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都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自由选择的依据。奥地利著名的思想家、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最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人类与其他的生命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不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人更是为了意义而生存,为了在人群中获得优越感而生存。只有能够获得优越感,人才会愿意采取行动、才会去实践,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也同样要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等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优越感,或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优越感。

(三)教育对象的存在本质

通过对影响教育对象外因内因的分析可以掌握教育对象的存在本质状况。首先,教育对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育对象始终生活在群体中,受到群体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影响,教育对象的发展过程是在群体中实现的。其次,在群体性的教学活动中追求优越感是教育对象一切实践活动的心理动机与规律。只有能够获得优越感,教育对象才能够产生兴趣,才愿意参与其中。而教育对象的这些本质特征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优越感的获得,只有这样才能够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分析问题是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深入地研究教育对象的本质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教育对象的本质出发,提出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师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只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获得任何优越感,也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割裂,也颠倒了“教”与“学” 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获得优越感教师就必须明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应该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主体地位,如教师可以在找学生回答问题后询问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有存在感,有受尊重的感觉等。因为可以获得优越感学生就会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4]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前面谈到学生只有感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获得优越感才愿意去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在讲授任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虽然以往教师都会谈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但总的来说过于空泛,教材与教师更擅长于宏大叙事,而这种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来向学生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的实际用处和价值,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知识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实践。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时还要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相关的,教师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欣赏之情,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激发,从而获得自身所追求的优越感。

(三)努力创造学生的参与机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学活动与自身的关系,感受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获得优越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问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5]参与式教学过程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把学生看做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只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通过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的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身的优越感,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教育对象的深入理解而不断创新出新的方法。创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问题为中心去开展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2] 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体验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86-03

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建立新的体验性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改革也倡导这一新的体验性教学方式。

一、体验性教学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1.体验性教学的含义。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性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规律,教师积极模拟情境或提供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亲历事件凭借其情感、直觉等自主地体验教学情境,并从中体会和感悟知识,获得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的教学形式。

2.体验性教学的特点。①主体性。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教学是一种主体体验的教学。这一主体体验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发言权、思考权、想象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调整自己在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力量,达到深层次和个性化的自主体验”。②主动性。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教学是一种主动体验的教学。在这一教学情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认真地进行感受。学生通过自然融入,积极配合老师的互动,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③过程性。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教学是一种在过程中进行的教学。这种体验性教学的教学步骤是“体验—领悟”。体验是过程,领悟是结果。因此,只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目前思想政治课体验性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活动发展得非常迅速,已广泛深入到高中课堂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既减轻了高考所带来的压力,又遵循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根本宗旨,同时有力贯彻了《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文件精神。但是,体验性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境和麻烦,因而出现了一些弊端。

1.体验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教学活动是从教师教的体验性角度来说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建构了知识和经验体系。当前,体验性教学活动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和体验性学习活动一样都有很大发展,但不足之处仍值得深思。第一,来自于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冲突。传统的常见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讲授式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表现在教师既过分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本位和知识本身,又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适应性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教研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出现了,表现在以学生“会学”为目标,注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注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而体验性教学注重体验的过程,它允许学生对结果有自己的理解。第二,来自于课时与教学任务的冲突。众所周知,由于没有三大主科那样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高,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比较紧凑,而涉及到的教学任务量又大,这在客观上给体验性学习活动在课堂上的运用带来一定难度。要做到既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又把体验性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到如火纯青的地步,就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技巧等。第三,来自于只强调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培养的冲突。体验性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强调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却是教会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找到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往往就会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培养,在这点上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2.体验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一般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和反思等步骤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却也面临着许多窘境。第一,来自于传统的知识学习方法与先进的知识学习方法的冲突。传统的知识学习方法表现为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过度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体验性教学活动,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与体验性学习活动理论相结合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学习;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并以此来探索适合自己的获取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即便教师已经把体验性教学活动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地学习知识的方法。第二,来自于年级间的冲突。体验性学习活动在高一和高二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或许能看见踪影,但在高三课堂上,几乎无处寻找。高三的思想政治课是对整个高中知识的复习,面临高考,试卷满堂飞,教师和学生都有心无力。因此体验性学习活动的想法多数时候只能停留在理想状态。第三,来自于学生主动接受与抵触心理的冲突。经过了长时间的被动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教师已经有了太强的依赖性,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便犹如瞬间失去了方向感,体验性学习却表现为学生去主动接受知识。把体验性学习活动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对其普遍接受程度不高,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到反思等步骤都已经打上了思维定式的烙印,学生已经习惯了紧张而被动的学习环境。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性教学活动的深化

根据当前体验性教学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运用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其加强建设。

1.学校方面的深化。学校的努力是宏观层面的,它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实施。第一,学校可适度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课时量,尽量解决教师引入体验性教学活动的需要与课时紧凑间的冲突。在不断权衡间把主动权交给教师和学生,使学生在体验性活动教学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体验到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尊重。第二,平衡各年级间运用体验性活动的比例。与别的学科一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体验性活动在高一和高二运用的比例过高,在高三几乎为零。学校要和各年级思想政治教研组达成一致,从宏观上加大在高三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活动的比例,让教师懂得适当引入体验性活动,反而会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加大对教师思想的教育力度。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来教育教师,让教师懂得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不是固定的。教师要视情况将传统教学方式与体验性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全面教育,这样在客观上有利于学生突破自我的心理防线,如朋友般与教师交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2.教师方面的深化。接下来就是教师在微观层面的努力了。第一,教师要运用“课堂活动”策略。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到答案,使其既学习了课本的知识,同时又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第二,教师要运用“角色扮演”策略。角色扮演是体验性教学活动较重要的一种形式。角色扮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使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预期和学校、社会的期待。例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编导一个情景剧,主要内容是不同的人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时的不同做法,角色有老人、路人甲、路人乙,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通过对角色的不断体验,学生学习知识可实现“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这一循环使学生不但知道所学的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运用。第三,教师要运用“现实体验”策略。现实体验是思想政治课体验性教学中不常见的一种形式。现实体验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身体力行,但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对学生来说也是很珍贵的。例如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时,可根据银行的三大业务,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到不同的行业了解“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这三大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现状,然后在课堂上分别汇报调查的情况。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学生就参与了知识的“同化—顺应—平衡”的全过程。

3.学生方面的深化。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真正的主人,这一点已毋庸置疑。体验性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促使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首先,学生拥有充分的自。要行使自主体验式学习活动的权利,学生在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等过程中拥有无可争议的发言权。例如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内容时,学生对股票投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股票投资风险大于收益,有的学生却持有与之相反的看法,同时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购买股票,亲身体验股票投资的利弊,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学生应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体验为主动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的内容时,可以举出郭明义与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的案例,让学生谈谈这两种人的价值观,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外体验一下这两种人的做法,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价值观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学生应主动地配合教师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体验性学习的效果,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

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活动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营造体验情境,拓展第二课堂,适应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教育界同仁戮力同心,共同奋进,把这些不足之处转变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3.

[2]孟庆男.论大学课堂的体验性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61.

篇3

关键词:动机;思想政治课;高中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理说,漫漫人生路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应该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现实和理想的脱节,什么课程的教学都成为应付高考的工具,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若不是有高考,估计很多高中生可能不愿意在思想政治课上下任何功夫。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爱学习思想政治,学习被动,严重缺乏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即推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喜欢学、想学、要求学,好像有一个迫切的学习愿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学习是被迫的,就一定学不好。所以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前提。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这种活动能使个体获得满足,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要求。“我要学”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表现。对于学习内部动机,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为学习活动本身。奥苏伯尔则从对学业成绩实际影响的角度,将学习的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属成长性动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学业问题为学习的推动力量,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其满足又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属于内部动机。我国学者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受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支配,求知欲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它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获得知识就能得到最大的满足。而外部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以外的外在诱因的影响和需求之下产生的学习动机。“要我学”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活动本身并不能给个体带来直接的满足,但通过学习活动却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或另外多种效应, 这种效应也就是活动以外的刺激。例如,有人为了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或者为了避免挨家长或老师的批评而学习,这些并不是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何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进行来分析:

从内部动机方面来分析,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第一,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课都是些空洞的说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总是从理论到理论,强化了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第二,学习效率低,使学生觉得课程本身没有意思,导致动机缺失。导致学习效率低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从学生方面讲,好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刻板认识,认为政治是一门只需要好的记忆就能得高分的学科。因而许多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只是背诵和记忆,对基本原理不求甚解,上课时不认真思考,答题的时候不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导致成绩低下而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习动机缺失。从教师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不妥当也是引起动机缺失的一个原因。思想政治课不仅仅给学生知识,同时也灌输其某种价值观。价值观的灌输特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艺术,有些教师的教学艺术缺失,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学生哪还有学习兴趣?而对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哲学、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和原理本来就比较抽象。教师的教授方式过于单一,自然不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堂课下来,不仅是教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感到失望,学生也为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烦恼。

从外部原因来看,高考制度的设置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文理分科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理科考生高考不考政治,学生学习的外部诱因高考这样一个强大的外部驱力就没有了。如果选择文科,也就是在文科综合里有部分分数,分值与语数外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思想政治课有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又不是很有逻辑的东西,导致学生动机缺失。

三、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培养的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呢?可以从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方面找到答案。具体而言,一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二是提高其外部动机。

1.提高内部动机的途径

(1)使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在这方面应主要解决这些问题:①让学生懂得学好思想政治课,对自己做人、做事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意义;②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价值,学好这门学科知识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只有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教给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方法。不仅是要记住书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思考,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把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3)改进教学方法。众所周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有些教师之所以上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因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更新不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比其他课程更加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②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备课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学生、备社会。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是必须要熟悉的,这是教学的基础。其次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班级学习气氛。最后就是要备社会。在政治课教学中,很多的观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有诸多联系,所以,教师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其自身的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

2.提高外部动机的途径

对于当今的高中生而言,外部动机也是影响其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1)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理科生不考政治,文科生政治课的分值也很少。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外部驱动力减少,导致外部动机显著降低。所以,要从高考制度着手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2)改变认识。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学生和教师这两方面能做到的,学校课堂的“小气候”固然重要,但还有校外这个“大气候”。学生和老师固然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没有价值的看法,但是,社会的“大气候”不改变,恐怕学生和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宋玉琴.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 教学与管理,2005(30).

[2] 梁辉.论高职生自主学习品质的缺失与培养[J].考试周刊,2007(45).

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充分正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

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培养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教书先育人,而德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德育教学并没有真正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往往被认为是所谓的“副课”。升入中学后,由于惯性思维,思想政治课仍然没有引起许多人足够的重视。而在巾考中,该课属于必考课目,并且占相当大的分值。由此来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已逐步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随着认识的提高,我逐渐意识到,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做为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及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学好此课对升学、就业、自身健康成长及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经过引导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的品格,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向他人伸出援助友爱之手,如何遵纪守法,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开创美好的人生等。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课程,育人教育足其核心。当今社会足人才竞争的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口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高水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科技竞争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合格人才,并将这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辨别,对其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促进道德生命自由成长。引导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教育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及法律要求,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的参谋与伙伴。以教学中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相互 交流。通过开展气氛活跃、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许多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及乐趣,将我当做他们的良帅益友,倾诉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对此,我甚感欣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教育他们做身心全面健康的青少年。通过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方法有了较大改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学习成绩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准确把握,正确应对开卷考试的新要求。

课改以前,思想政治课实行闭卷考试,学生负担较重,容易对此课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十减负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后,得到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不少人对此深表赞同,认为思想政治课考试不必死记硬背了。但此消彼长,识记的东曲要求少了,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了。针对这种变化,我及时引导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这种趋势,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自身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点拨学生学会分析社会问题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言之有理或有独到的见解,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且积极开展互动教学,提高授课的艺术性,增加学生学习此课程的乐趣,让他们由想学、好学达到乐学。而我只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能在课堂上敢于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及时因势利导、答疑解惑,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想政治课的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所淘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试形式由全闭卷到开闭卷结合再到全开卷考试。在毕业考试中,考试目标定向是毕业水平考,试题比较贴近农村学生的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答题。升学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度要比第一次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农村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学生视野较狭窄,一到中考考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农村中学中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大城镇学校,造成城乡学校间知识质量悬殊。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许多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大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这样,在农村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生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学校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生队伍,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不断扩大。

针对以上实际,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遵循“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特别是已有创新教学成果的学校的先进经验,以充实自己;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收集国内外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摒弃惰性,树立创新意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教师只有克服惰性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或专项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第三、必须及时充实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问题。“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开拓精神的养成,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

每年应组织多次时事形势讲座和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想方设法增大教师的知识面、提供他们的信息量,改变思想政治课落后状态。

第四、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还要解决一个师资问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奇缺,无法在学校内进行本学科的正常教研活动;无法抽出时间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

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培养模式 自主探索 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世界正进入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文化、政治等均有很大改变,中国正在如此紧张激烈的国际格局中奋发崛起,既要团结各国又要发展自己,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用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把改革进步的脚印深深踏在农业、工业的每一个角落。面对未来的持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在我国当前培养大批新型人才方面特别重要,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在不断的探寻中摸索思想政治课知识,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谈谈看法。

思考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调

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人才培养万分重要,为适应我国当前国情,更有利于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结合最新思想政治课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思想政治课能力对人才培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思想政治课素养,还要求学生有独立判断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认知识别能力等。要灵活掌握思想政治课专业技能,拓宽思想政治课知识面,丰富思想政治课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思想政治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处理好思想政治课基础课与课外思想政治课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化基础、淡化选拔、注重实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的实践能力。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要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指导。

思考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样重要

学生是教育主体且是最重要的,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看,很多毕业班的学生都是加班加点地向前挤,久而久之开始逐渐丧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知识和技能。除了学生,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另一部分存在,而从教师队伍看我国教育现状,大部分教师都身兼数职,不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要搞科研,有些教师还要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述一遍,留下学生绞尽脑汁地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较劲。长期下去,势必使学生专业素养逐渐下降。在学校教学方法及学生抵触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不愿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即便硬着头皮学习也不能完全理解掌握相关思想政治课基础,在记忆思想政治课知识上有很大漏洞;学生学习领悟方法不当,不会将知识融入自己脑子中思考,而是死记老师课堂上讲过的方法和案例,稍有改动便不知所措。受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乏思想政治课实践创新能力也就不足为奇,因此,要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

思考三:始终注重教学模式创新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融入日常教学中,贯穿始终,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知识又可锻炼思想政治课实践能力,还可通过鲜活有趣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产生兴趣,反过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注重教学模式创新,通往光明的道路有很多条,选对正确的道路便能相对轻松。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及模式方法的选择可谓重中之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针对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不断发现新的枝丫,在每一个细节上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无论如何拓宽,中心始终不变,即提升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平台,构建一座成功通向未来的大桥,任学生在广袤的知识草原里驰骋,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力,使学校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园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而努力。

思考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创建环境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信息技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为了使学生跟上时展步伐,与发展迅速的科技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水平,丰富学生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让其掌握思想政治课必需的理论知识,并且认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思想政治课所学知识的影响。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运用信息于学习与生活中,令学生具有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建教学情景、课堂环境,利用大屏幕展示要教授的东西,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强烈探索欲望及跃跃欲试动手操作的想法,这时,老师就要正确利用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为了展示的结果,积极地努力学习,体会学习乐趣,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用兴趣引题,精心设计,令学生想学思想政治课。用思想政治课课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增加兴趣吸引力,利用学生产生兴趣的大好时机,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这样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不断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深化教育改革,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在注重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科技发展的优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信凯越.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教学刊,2012.10.

篇7

一、课前教学准备不足影响课堂教学行为展开

课前教学行为分析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一,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其二,学情分析。其三,教学准备情况。不但包括“以学生为本”的落实程度、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了解,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对于教学理念的把握程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相应的要求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尊重学生往往能够被教师做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能够就相应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这点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于理念已经基本掌握,并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思想政治课亦然,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在课前进行调查和了解。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做好学情分析,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了解不够,这样对于课前教学行为造成了影响,单纯地将教学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这样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学情分析方面,有所实践的教师仍在少数。

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行为还包括准备教学内容这个环节,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方面予以了肯定,这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适当的课外扩展等。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只有小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着不足。此外,布置预习也是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科学地预习,不但能够对教材的知识做到一个整体的了解,发现存在的疑问并进行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将理论和材料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加强对规律的把握能力。学生收集的材料、疑问或是相关的思考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加强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才能丰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层次,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想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二、讲述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重

讲述行为无论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思想政治课堂也是如此,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对语音、语速的表达也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能够让学生区分重点难点。但是少数教师仍旧啰嗦、重复、冗余,教学的逻辑结构不严密,事实不清晰,且语速也没有起伏,比较单一,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大部分教师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其讲述行为还是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内容的阐述比较清晰,分析较为透彻,这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提升。但是要使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

通过相关的调查了解到,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讲述行为仍旧占着很大的比重,且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形式都喜闻乐见,并且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地分析相关的理论,并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是十分信赖的。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对于教师这种说教式的讲述行为抱以反对的态度,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一起学习是自己最喜欢的,课堂表演、小组讨论等课堂形式是其比较希望开展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教师的讲述往往会占据课堂时间的一半,留给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少,而思想政治课教授的不但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从而造成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减少。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讲述行为学生们并不是十分反感,但是对于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普遍排斥,都希望能够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堂活动,将讲述和活动相结合。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该在丰富课堂活动方面努力,这样才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板书行为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传统板书能力有所削弱

就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已经占到了大部分,课堂板书已经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配合。当前大部分教师都以多媒体技术为主,适当地利用板书,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板书以往一直受到教师的青睐,这主要是其比较直观,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教学内容的脉络,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能够创建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板书行为也已经被多媒体课件所取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学技术对以往的板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使其逐渐退出教学的舞台。

相对于以往的板书,多媒体技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有着较强的作用,能够对其兴趣产生一定的提升,此外,还可以使课堂板书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多媒体技术在这些方面突出的优势,显然被很多教师过分夸大,很多教师甚至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凡是课堂教学则必用课件,对于传统的板书形式抱以鄙夷的态度。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书写板书这种基本功已经被思想政治教师所忘却,随着传统板书地位被取代,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板书形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往往把美观放在了第一位,对于教学的内容、知识结构却不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本末倒置,学生难以把握重点难点。而那些被教师弄得精美绝伦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其二,以往在用粉笔进行板书的时候,这些内容往往能够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之上,而电子板书往往是跳跃的,一个画面仅有一两个知识点,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记录和思考的时间变得非常少,这样无疑增强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难度,更何况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应用。其三,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就相关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需要注意到PPT的播放情况,所以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变得不畅,这样就影响了交流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解释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往往会罗列大量的内容,这样就对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困难,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么多东西,不但没有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还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混乱。通过这种多媒体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思考被大量剥夺,教师的灌输显得更加明显,这样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四、提问难易程度把握不准,问题价值性和反馈能力有待提高

提问行为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这方面普遍较好,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说明教师充分把握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以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其还能将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有一半的教师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这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关,说明了其对于学生了解程度不是很好,从而导致了问题设置的随意,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很多教师在提问之后,不急于马上得到回答,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点名让学生回答。经常这样做的教师的数量占到了一半,提问直接要求回答的教师也有不少,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问题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在问题的反馈上面,能够做出概括和评价的教师占了大多数,且不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会用赞扬式的词汇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问答中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教师都能启发学生思考,然而对于时间的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时候教师对于简单问题也留有时间,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而在较难的问题上时间就会紧缺,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使得相应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五、课堂交流行为不到位,学生难信服

课堂交流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学生的人数占到了将近一半,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看法,在师生之间交流的时候,主要的方式是语言,当然神态、眼神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师的课堂位置往往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相应的调查,反映教师到学生中间进行授课的学生人数占到了五成,而17.14%的学生表示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对于教师只在前排、不顾中后排学生,反映的学生占到了27.35%。

、社会科学知识是思想政治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同时还涉及到德育的功能,在当前的学生德育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理论和相应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远大理想,从而促进其长远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往往不是很看好,认为其并没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相应的综合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表现了接受的态度,但是在其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长久发展,使得学生难以获得相应的发展,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内容、教学逻辑、教学任务等比较重视,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却并不是十分关注,这样就使其很难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参与表达,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被隐藏,使得其被动地记忆相应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对其发展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部分激发学习兴趣的行为流于形式

调查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给出话题组织小组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一个较好的形式,多数学生也认为教师组织讨论的课堂行为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希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上课时能够提供各种话题让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然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效果一般,小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这表明,尽管当前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都会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真正能组织有实效的课堂讨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却并不多。有些小组讨论的话题都是一些事实性材料,学生只需阅读教材便可回答问题,根本不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以说讨论的内容没有价值,难以激起学生思考,没有实际效果。

导课环节往往会被思想政治教师所利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单纯以此为目的,却不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不加以思索,将很难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仅仅准备相关的材料来进行导课,往往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使其流于形式。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看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其和时事政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新闻来导入多学的课程,这样就能自然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当前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并逐渐得到了普及,只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综合评价机制,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往往将激励性评价理解得过于简单,似乎是为了表扬而表扬,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论学生回答如何都给予“很好”、“不错”等赞扬性、激励性的评价,出现一种泛化的表扬。对学生进行表扬固然重要,学生能够回答问题正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表现,思想政治课教师表扬的对象应当是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学习的行为,但是对于错误的回答仍然需要进行纠正,纠正的对象是知识。过于简单的表扬只是一种形式,不仅无法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相反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无法清楚认识自我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马会梅,宗岚,李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1).

[2] 黄慧静,辛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个跨文化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

[3] 余祥兴.试论高中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文教资料,2007(15).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围绕这个间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课本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知识广博的延伸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太抽象,概括性与逻辑性太强。在学生们的眼里,思想政治课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是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本中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特别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的差距,理论脱离实际,这大大地影啊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空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教学观念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发展愈识

由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型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僵化,主动创新不够,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善于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和分析间题,对学生限制过多、惟书本至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使自己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于厌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之间互动性不够

教学应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双边活动。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注入式”“满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师生间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一)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兴趣

笔者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情绪是政治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所致,因此,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又如,当今的伊拉克战争问题,让学生结合经济常识,来分析美国的经济、综合国力、财政与税收等;结合政治常识,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以及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等问题;结合哲学常识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做理性的解剖与分析评价等等。

2.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还要进一步做好许多工作,包括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他们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重任。以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其效果是其他任何方式和途径所不能达到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适时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对于课堂探究,要抓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求知动机。学生有了求知动机,就能从心理释放出学习的热情,还能产生排除学习困难的毅力。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我们必须刻意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

2.树立主休思怨,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去思考着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将课堂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间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重视对课堂效益的研究。就思想政治课而言,课堂效益也是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是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涵义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涵义

从各种资料来看,很多学者对课堂效益都做了研究。专家与学者对课堂效益的涵义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的人认为,课堂效益就是课堂教学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也可以叫做课堂效率;有的人认为,课堂效益是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各种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较完善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涵义。“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是以课堂效率为基础的,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否合规律地、合标准地达到各方面教学目标或完成教学任务、是否科学地促进了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的综合评估。”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策略

对于我们来说,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是个不会被忽略的话题。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时代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与价值。追求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有益于教师自我技能的提升,有益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益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调整。因此,探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如下:

(一)注重课前设计。所谓课前设计就是备课。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的蓝图的过程。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备好课却想上好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备课的真谛。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要更多空闲的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优秀的作品。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和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因此,注重课前设计,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的策略之一。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方法,就必须明确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首先,教师要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不是随意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其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不相同的。例如,传统的讲授教学法需要以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为主,而新课程的发现式教学法就需要以综合化的组织形式为主。其次,教师要在适宜的非智力因素下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在恰当的学习方法下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要采取的学习方法。例如,新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法需要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法相统一,教师的互动性教学法需要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法相统一。

(三)注重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指导,学习理论知识,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教师的讲授,要做到:

首先,教师教学语言要精湛。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语言,语音语调恰当自然,亲切柔和,快慢适中;语言要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并且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其次,教师的讲授方法要灵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法来讲授,抓住时机进行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掌握重点难点,形成有效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动机,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增加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相互协调,友好互动,就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益。第一,教师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这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提出的观点。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点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第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助合作关系。教学过程的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的之间互动。同学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气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五)注重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环境,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学习活动的,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课堂教学过程,系统地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即是一个理想的信息刺激环境,它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丰富良好的刺激,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光线强弱、温度高低、颜色深浅、课堂教学气氛、群体舆论、学习中的竞争和合作、教学环境的布置及其新异程度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潜在的影响。例如,亚当斯(Adams)和比德尔(Biddle)对座位模式的研究实验表明,在课堂前排和从前排到教室中间的地带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他们将这个区域成为“行动区”。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监控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况,从而影响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庆男著:《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理》[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2]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秉德著:《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1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思品课的育人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感,紧扣教材知识,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如来佛准备论功行赏,可师徒四人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如来佛很为难。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来为什么为难?二是如来如果奖赏不公平,师徒四人将会怎样?天宫又将会怎样?由于同学们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发言十分踊跃,激情澎湃。通过课堂辩论,同学们明白了公平的定义,不公平带来的危害。知道了为实现社会公平应该履行我们的职责,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增强公平意识,做一个负责人的好公民。

2 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3 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4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德育教育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我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特点,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多的采用了讨论课、辩论课、讲演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现实中比较泛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最终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进步的人生理想。还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道德与法制等节目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是非观念、道德判断力将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渐五、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出发,思品教师们要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同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无形中得到提升。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5 思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