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

篇1

我们通过建立四化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新闻媒体监督,督办考核评比,组织专项活动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四化”建设工作顺利扎实开展。借此,我代表“四化”建设工程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四化责任制

城乡“四化”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管、房产、水务、电业、公路铁路、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小区等诸多单位和部门,为了切实做到“四化”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先后成立了“四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环境综合整治、亮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四化”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四化”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明确阶段工作重点,为“四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绿化工作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区(园区)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各区(园区)和市有关部门根据《牡丹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目标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开展本区域、本部门创建工作和绿化建设工作。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完善四化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四化”建设顺利开展,制定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先后颁发《牡丹江市城市绿地水域保护管理办法》、《牡丹江创建国家园林城实施方案》、《牡丹江市城市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建设实施方案》、《洁净工程环境卫生质量检查评比办法》、《洁净工程检查督办制度》、《环境卫生评比奖罚办法》、《绿色图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如;房地产开发项目要严格按规定留足绿化资金,搞好配套绿化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交付使用。在老城区改造、居住区建设等各类项目开发,实施绿化配套,建设各种类型公园绿地。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等,都要把两侧绿化带按绿化标准纳入工程规划和设计,列入工程预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都要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对达不到规定绿化标准,确有困难的,应进行异地绿化。通过多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为“四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强化督办,开展检查评比,推进四化建设

通过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推进“四化”建设工作。净化工程采取月检月评的办法,实行每月百分制。每月考核得分值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在环卫通讯和牡丹江晨报上刊登月联评的分值和名次。同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对工作中行动迟缓和不作为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四、广泛宣传,加强媒体监督,营造良好的四化建设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四化”建设工作情况,推广典型经验,曝光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单位。比如:净化工程有计划地开展“创建环卫文明行业宣传周”、“净化一条街”、“家园靠我净、文明伴我行”等宣传活动,通过媒体设立举报电话,治理重点卫生问题,接受群众监督。绿化工程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开辟专栏、专版,宣传绿化建设项目、绿化作用和创建园林城市的意义,使市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社会的创城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推广创城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作法,按阶段实施有针对性专题报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绿地认种认养”活动,并与文明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全市性的“热爱牡丹江,绿化牡丹江、建设牡丹江”的群众参与活动。对认种认养、全民义务植树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点宣传,使各部门、各单位、全市人民都积极投入到爱绿、植绿、护绿的活动中来,形成一种全社会关心、全体市民参与的城市绿化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氛围。同时,编发绿化、亮化、环境卫生等工作简报,反馈工作信息,确保“四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推进“四化”建设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推动“四化”建设工程有序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组织开展“春来早”、“迎高温、战酷暑”、“清三叶”等活动,专项治理边远区域楼院小区卫生死角,清运积存垃圾,清除越冬痕迹。二是开展绿化年建设和创建国家园林城活动。大力开展“三个绿化年、六个绿化月”活动,每年春季开展以落叶树为主的植树绿化活动,秋冬开展以常绿树、大规格树木为主的植树活动,同时,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篇2

Abstra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Keqiao are very difficul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qiao District continues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four management" mode, implements the approach of "three fixtures, four standards", and sums up a scalable model that can be copied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t has made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ets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s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关键词: 污水处理;运维;四全管理;三定;四化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four management;three fixtures;four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66-02

0 引言

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设备选型品牌杂,建设的标准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治理设施先天不足给后续运维带来很多困难,主要表面在以下三方面:

①设施运维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农户基数大,管线建设密度高,污水收集点又分散,终端处理池和泵站的设备设施品牌多,维修保养难度大,终端处理池出水很难稳定达标。

②安全管理风险大。城乡道路窨井数量多,窨井盖破损、缺失的现象相应增多,发生窨井伤人事故的概率高,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③行风压力大。城乡生活污水运维涉及千家万户,服务点多、面广、线长,群众对管道保护意识又不强,私拉乱接,垃圾残渣随意排入管道,出现管道堵塞、污水满溢的情况不可避免,在服务满意度方面存在较大影响。

柯桥区立足“百村万户、贴心运维”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城乡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的“柯桥模式”,委托区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直接开展相关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长效运行。柯桥区在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工作中,推进“四全管理”,实行“三定、四化”做法,在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治理现状

柯桥区生活污水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年至2011年,污水收集由“工业废水”为主转向“工业废水、城区生活污水”并重,加大了柯桥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日趋完善。

第二阶段为2012年至2014年,生活污水收集逐步从“城区为主”向“城区和集镇并重”方向发展,实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

第三阶段为2014年至2016年,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延伸至村(居),实现村(居)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目前,柯桥排水公司日截污能力达100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区级工业污水收集输送中心。

从2014年起,柯桥区结合“五水共治”,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投入,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区农办、建设局和水务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到2016年,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运维工作在柯桥区得到了全面落实和推进,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2 运行维护

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实行分级负责制。农户负责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的管理和维修更换;镇村负责村居污水管道、窨井的安全巡查;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污水收集系统和终端处理系统常态化运行的巡查维修、设备更换,对各村居巡查员上报的窨井盖破损、缺失,污水管道破损、堵塞等情况及时做好抢修和处置工作。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过程中,柯桥逐步形成了“四全管理”模式,实行“三定、四化”的做法。

2.1 村居全覆盖

目前,柯桥区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水务主力、镇村主体”的运维体系,依托水务集团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使全区所有村居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大水务”统一管理范畴。

2.2 管网全检测

为确保系统质量,柯桥区率先对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无差别、全覆盖的“机器人”做“肠镜”工程。采用CCTV管道内窥系统和杆式潜望镜,在验收时对所有管网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严把质量关,真正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作用”。

2.3 监管全过程

柯桥排水公司建立了120名职工组成的运维服务团队,每个人负责3个村居的巡检,每组养护人员负责20个村居设施的维修和疏通。制定了日常巡检、设备维修、应急抢修、水质取样、化验分析、处理工艺控制等岗位人员的职责,做到“一周一巡检”、“一月一检测”、“一季一回访”、“一年一清通”。

养护装备投入资金累计超过了1200万元,配备3台进口CCTV管道检测仪、6台杆式潜望镜、7辆疏通车、3辆吸污车、44辆应急抢修车和6台移动发电机,并实行队伍装备专业化,巡检员每人配备统一巡检车、统一服装和统一工具。在具体实践中,还大量运用排水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专利技术,节约建设费用1.2亿以上。

2.4 处理全达标

柯桥区农村生活污水,一半实行集中纳管,一半进入终端处理。对于集中纳管的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系统,实行“分质提标改造”,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专业处理、达标排放,纳入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对其每日检测;对于采取终端处理的,实行每日监控,每周巡检和每月检测,确保所有生活污水系统实现持续达标排放。

实行“三定、四化”管理,即“定人、定责、定标准”和“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效化”管理,对收集、输送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

三定是指:

①定人:按每个人负责3个村居的巡检,每组负责20个村居设施的标准,全区通过社会化方式逐步招录80人,全面负责运维日常巡检、维修和疏通。

②定责:建立 “一个管理中心、五个分中心”的运维服务机构,实行分线运维,分块管理,明确各“中心”的工作职能、巡检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

③定标准:对照“服务专人化、养护专职化”工作目标,制订终端处理系统、泵站、污水管道的具体运维管理标准。

四化是指:

①制度化:出台《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实施细则》,明确运维范围和内容、工作机构与职责、验收移交、运维管理、管理考核;完成治理设施巡检管理、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水量水质监测管理等制度的初稿。

②智能化:一是区水务集团中控室开辟监控界面,建立远程监控和运行控制系统;二是终端处理系统和泵站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实现运行管理智能化、数据传输实时化;三是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日处理能力在30吨以上、受益农户在100户以上的终端处理系统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建立巡检人员实时巡查系统,对巡检人员实行GIS实时定位管理,做到就近处置服务,实现应急响应快速。

③精细化:一是实行治理设施标识化,道路窨井统一标识,注明窨井编号、管径、流向、联系电话;终端处理系统、泵站的治理、收集区域、工艺模式、设计规模、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识标牌等设置齐全。二是制定村居污水收集运行模式,定期调查村居纳管排水户和受益农户的产污量。三是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接到故障信息后,工作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四是实行队伍装备专业化。

④实效化:一是定期分析水量和水质,每周对终端设施、泵站实际收集、处理污水量与理论产污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水量异常及时排查处理;每月对终端设施、泵站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水质异常及时排查处理,确保生活污水能收集能处理。二是建立设施养护、应急处置定期分析机制,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管道的畅通排放。

3 结论

柯桥区经过持续快速的经营与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功能较为完备、管理较为科学的区域性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格局,对柯桥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运行维护的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四全管理”模式和“三定、四化”的做法有较大的应用性和推广性,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为污水治理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县域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系统长效运维信息化平台研究与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02):138-141.

[2]胡智锋,叶红玉,孔令为,王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1):38-40.

[3]马静颖,詹建益.“五水共治”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2):64-68.

[4]鞠昌华,张卫东,朱琳,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06):49-52.

[5]金树权,周金波,罗艳,李洋.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05):785-787.

[6]陈宏伟.金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新农村,2016(05):5-6.

[7]记者 徐立冬.研究重点工业平台能级提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N].湖州日报,2016-05-05001.

[8]王永东.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80-81.

[9]陈汗龙,徐忠富,赵明洋,聂文文.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部队营区污水处理设计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5(S1):80-83.

篇3

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幸福为总目标,围绕“四化一新”即:人人动手,环境整治社会化;处处用心,品质管理精细化;件件为民,城镇功能一体化;环环相扣,体制机制科学化;提升文明,展示城乡新形象,切实解决前阶段整治活动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成效等方面的问题。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幸福”的目标,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人动手,环境整治社会化,落实“五进五好”。环境整治为人人服务,从人人做起。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庄和进机关等“五进”宣传大行动,突出“卫生管理好、环境绿化好、经营秩序好、出行文明好、行为习惯好”等“五好”宣传内容。由文明办牵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村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全方位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要组织新闻媒体及时跟进,利用简报、宣传栏、电视台等多种传播媒体开展舆论宣传,发动全社会参与整治活动,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生态环保意识。

(二)处处用心,品质管理精细化,深化民生专项管理工作。在公共厕所、公交站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以及道路绿化等集镇管理细节上狠下功夫,优化为民服务设施,提高居民满意度。派出所、交管所要进一步完善镇村道路交通设施,加大对镇区汽车违法鸣号噪音污染、不闭远光灯以及路边违法停车等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要会同教育加强对学校路段的交通秩序管理;农经中心、建管所组织完成村庄整治14个;环保所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完成集中处理建设点7个;农水办完成清淤疏浚河道治理4条。

(三)件件为民,城镇功能一体化,落实具体项目的深度环境整治。推进城乡环境的优化美化,是缩小城乡环境差距,实现城乡环境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镇范围内实施镇村主次干道、主要出入口、交界处、镇村结合部、背街小巷等重点环节的环境优化出新,确保主要出入口、镇与镇交界处及镇村结合部等环境优美宜人。要重点抓好农贸市场、镇与镇交界处和镇村结合部的整治优化,完成北国社区环镇路的立面出新。

(四)环环相扣,体制机制科学化,落实集镇管理五项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集镇管理从运动式向制度化、科学化、预防式的转变。建立集镇目标管理责任制。总目标层层分解,确立镇、村(社区)层层签订责任制的管理方法,把集镇纵向管理链和横向管理链用责任状连结起来,构造一张可量化、可控制、可监督的集镇管理网,消除交叉管理和管理漏洞。建立集镇管理社会参与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居民自觉维护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深化社会管理,广纳民意,广用民智,建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居民代表组成的集镇管理咨询机构,实现集镇管理的社会化。建立集镇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招标等形式,实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市场化运作,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创新集镇管理的企业化、市场化模式。建立集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设立集镇管理的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百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集镇管理发展年度指数。建立集镇管理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把集镇管理绩效作为考评各责任单位的主要指标;完善群众监督机制,通过各种形式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完善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三、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由宣传科制订宣传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刊,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开展‘四化一新’环境整治百日行动”会议精神,突出“卫生管理好、环境绿化好、经营秩序好、出行文明好、行为习惯好”等“五好”宣传内容,积极开展“五进”活动,通过部门联动推进、镇村联手促进,群团组织联袂共进,在企业、社区、校园、农村、机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四化一新”的具体内容,全面推进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务求全民参与、人人动手,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确保整治活动高效务实。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由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考核验收组,根据制订的考核要求,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考核终验,考核结果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环境综合整治“四化一新”百日行动指挥部,由镇长陈国君担任总指挥,陈晓东副书记、各分管镇长、纪检、宣传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宣传科、派出所、交警中队、交管所、监察室、建管所、农服中心、环保所、农水办、卫生科、城管中队、农机站、工商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和督查组,同时,建立指挥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部门各单位应将整治情况每7天一报告,镇指挥部汇总情况后进行定期通报,分级分片抓好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四化一新”环境整治百日行动。

(二)形成工作网络

各部门各单位要互相配合,在全镇构筑起一个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网络,切实提高的执行力。要把环境整治“四化一新”百曰行动作为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形成各部门直接负责、镇干部包片负责、镇领导总负责的三级联动模式,真正形成层层推进的工作责任网络体系。

(三)严格考核奖惩

指挥部办公室要会同监察室加强对百日行动的明察暗访,对人员、经费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对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要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对不履行职责,超出整改时限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把对环境综合整治“四化一新”百日行动成效的考核,与年度考核挂钩。

篇4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完成公路建、养、收、管的各项任务,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争创“全省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继续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重点任务

(一)抓好公路建设,提高通行能力。

1.抓好新开工项目建设。今年我局新开工项目有两条路网改建工程、八条大中修工程和三条市政道路工程。一是省道228线路飞机场至口镇段项目,全长35.4公里,估算总投资6.2亿元,其中省交通厅投资2.5亿元,工期为2010-2011年,年内完成征地、拆迁和部分路基小桥涵。二是省道潍高路广饶境内改线工程项目,全长14公里,总投资2.02亿元,其中省交通厅投资8300万元,工期为2009—2010年,力争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三是飞机场进场路项目,全长878米,总投资3181万元,争取6月底完成任务。四是东三路北延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征地、拆迁和部分路基小桥涵。五是积极开展南三路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前开工。

2.抓好重点项目争取工作。一是环海高等级公路项目,年内完成工可报告评审,争取立项。二是至高速公路项目,今年我局计划将该项目提报省交通厅,争取批复开展前期工作。

(二)做好迎检工作,提升养护水平。一是认真做好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迎检工作排名要确保处于全省中上名次。二是全力抓好等八项大中修工程,总投资2.2亿元,确保今年8月底全部完成。三是积极推进“五大养护工程”和养护“365”行动,全面加强精细化、预防性养护,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确保全年好路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抓好文明样板路建设,重点实施国道220文明样板路建设,力争打造亮点,搞成精品。五是大力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急弯、陡坡和视距不良路段进行全面整治,对危旧桥梁重点监护,解决缺养、失养和穿村路段的脏、乱、差现象,确保公路路面和桥梁通行安全。六是结合实施市“三网”绿化工程,进一步加强绿化抚育管理,提升公路绿化档次。

(三)强化路政管理,打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一是以开展全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加强建筑控制区管理,严格涉路工程审批,坚决消除路域环境脏乱差和公路集市贸易、摆摊设点、打场晒粮现象,重点完成东港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标志更换工程,确保路容路貌整洁美观。综合整治工作排名要确保处于全省中上名次。二是着重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继续开展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治理整顿活动,以集中开展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整顿为突破口,以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高效运营为目标,建立突发事件、恶劣天气、紧急情况应急体系和救援机制,抓好高速公路闯岗逃费专项治理,构建治理高速公路闯岗逃费长效机制。三是加大治超工作力度,依托省局批准的二类治超站点,主动协同公安、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逐步健全治超监控网络。要加强协调争取工作,力争治超站址迁移至青垦路田庄收费站的方案尽快获得省批复。四是完善路政服务电话和监控指挥中心功能,改造更新设备,配备人员,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96660服务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正常运转,为社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四)抓好收费运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挖潜增收,确保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行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年度收费任务,努力增收。二是规划建设公路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和高速公路ETC客户服务中心,监控监督辖区内高速公路收费运营情况,净化收费环境,保障安全畅通,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抓好《市公路局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收支计划、人员管理,明确考核标准,兑现奖惩措施。四是加强一线收费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技能培训,推行“征收额团体个人业绩评比”、“百万售票无差错”和“委屈服务”评比活动,提高收费员业务素质和文明服务水平。五是建立收费站联合稽查制度,完善监督稽查体系,强化内部监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杜绝收费人员违规违纪。

(五)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夯实管理根基。一是大力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加强办公室、组织人事、计划统计、劳资教育、财务审计、工会、共青团、综合治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行业,着重加强财务管理,年内推开实行部门预算和财务集中支付,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上级预算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工程建设和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落实《机关车辆管理办法》、《机关行政经费管理办法》和机关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购置等办法,大力压缩各项经费支出,杜绝跑冒滴漏。三是加强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全面建设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网络体系,做到“一岗双责”。重点加强公路建设工地、养护作业现场、车辆安全、易燃易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公路。要全面整合现有公路数据库、桥梁数据库、交通量调查数据库资源,实现三库合一,资源共享;加快高速公路信息采集、、处置联网建设,做到高速公路信息实时掌控,随时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更新公路政府网站,为公众了解公路、获取信息、方便办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持。

(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积极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落实“三定”方案,优化岗位设置,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奖惩激励考核机制,用科学民主的决策目标引导落实,用权责明确的执行体系促进落实,用严格高效的考核监督体系保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整合现有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公路资源的优势,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探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探索和搭建新的公路筹融资平台,探索建立既符合财政预决算要求,又符合责权统一、精简高效的公路财务运行机制,为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篇5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意见》,对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实现“制度化运作、规范化服务、程序化办事、法治化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四化”建设中,制度化建设是核心,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关键,法治化建设是根本。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落实“四个统一”,实现职能到位就要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化建设的核心作用,从而,推动基层工商机关的“四化”建设。

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在服务发展上,我们针对洛阳既是工业基地,又是农业大市的特点,突出特色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创新,先后推出了“兴企强市”、“兴农富民”两大工程,出台了《促进国企改革19条规定》和《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行“政策扶企、商标强企、信用兴企、维权护企”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国企改革步伐,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好评。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我们推行了“商标富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红盾护农”等惠农措施,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合同履约率,壮大了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加大了执法力度,保护了农民利益,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制度创新中使农民朋友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改革成果。同时,我们还创新了服务措施,改进了工作作风,推行了“AB角制”工作法,实行了政务承诺制和预约服务制,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缩短办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一切为了经济发展为目标,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我们把履行职能同服务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到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收到了工商行政管理与地方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双赢的效果。

制度创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作为基层执法部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监管与维权相统一。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既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由于该领域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有效发挥,也给我们实施有效监管提出了挑战。愈是法律、法规滞后,愈是需要制度创新,我们首先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推行制度创新,在坚持推行“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帐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督促食品经营行业建立了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了食品流通领域的有效监管,并实现了“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监管目标。在消费维权方面,我们积极推行12315“五进”(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场、进学校、进乡村)工程,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积极构建消费维权网络,并不断创新维权措施和维权机制,促使维权网络全覆盖。目前,我们已在全市设立12315维权联络站2562个,在全市2080个行政村、108个市场、81个大型商场、41个景区、25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维权联络站,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了消费维权网点全覆盖。

制度创新是实现职能到位的重要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要职能部门,既承担着打假治劣、广告监管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等市场监管职责,又承担着打击商标侵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维权职责;同时,还有监管市场主体准入、治理不正当竞争、打击非法传销等市场经营秩序治理职责。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监管职责,就必须做到监管与执法相统一,促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前提必须是“有法可依”,但由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广泛性,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仍然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备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完善,以制度创新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以制度创新弥补法律、法规滞后的缺陷。近年来,我们结合职能先后制定了《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许可规则》,《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强制措施实施办法》,《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洛阳市工商系统暂扣罚没财物管理规定》等50余项执法制度,这些制度相对填补了法律、法规的空白,弥补了法律、规范的缺陷,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化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正确履行。

制度创新是加强基层建设的有效途径。基层工商所是整个工商事业的基石,基层建设是工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以资源整合为前提,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职能到位为目标,强力推行工商所改革,促进了基层的“四化”建设。在推行工商所改革过程中,我们以制度化建设为依托,不断强化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引领基层规范化建设、程序化建设和法治化建设。我们先后出台了《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工作规范》、《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工作规范考核办法》、《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法制工作暂行规定》、《洛阳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执法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等多项制度,从内务管理到行政执法,从市场监管到执法监督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规范,促进了基层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工商所内务管理规范化,执法监管程序化。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监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执法监督制度,推动了基层工商机关的法治化建设。从而实现了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的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篇6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机遇、新任务和新挑战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中央有新的要求。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自然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国土资源,提出要优化三个空间配置: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提出了加强农民宅基地、集体土地承包制、集体建设耕地的管理等。第二,发展有新的要求。过去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牢固,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现在湖南已进入了以工业为指导的发展规划,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农业。那么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发展对资源支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护耕地,如何满足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有很多新的政策要求。第三,人民有新的期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生态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要求,对国土资源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好地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上来,统一到一系列讲话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要根据中央要求、根据湖南发展的需要、根据全省人民的期待,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体系,尽可能地建立严格规范、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三个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城市的建设品位,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形成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节约的生产环境、多元的生态环境。

篇7

(①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州450044;②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郑州450044)

(①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②CollegeofPhysicsandElectronicEngineering,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摘要: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信息化发展进度呈加快趋势。由于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着工业、农业及城镇信息化的融合,社会应用日益广泛。但从全国信息化发展的视角横向比较,河南省信息化整合和应用水平较低。文章中指出应从河南省信息化基础建设入手,针对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信息化发展出现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

Abstract:Informationizationisanimportantmarktomeasuretheoverallstrengthandmodernizedlevelofaregion,andishasbecome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regionalcompetitiveness.Inrecentyears,thepace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obviouslyspeedsup.Becausethegovernment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it,theinformatizatio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hasincreasedyearbyyea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zationindustrydrivesthefusionofindustrial,agriculturalandurbaninformatization,thesocialapplicationofitisincreasinglywide.Butfromtheperspectiveofhorizontalcomparisoninthenational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theintegrationandapplicationoftheinformatizationlevelinHenanprovinceislow.ThepaperpointsoutitisfrombythebaseconstructionofinformatizationinHenanprovince.Aimedatthepresentsituationof"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ousdevelopmentandtheshortboard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atpresent,thetargetedcountermeasuresto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information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areputforward.

关键词 :“四化”同步;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Keywords:"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iza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developm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021-03

0引言

信息化是衡量区域现代化的标志,是提升和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通信枢纽,“八纵八横”的光缆主要干线有“三纵三横”从河南经过,为信息化基础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在规划中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在河南全省涵盖、延及周边地区,形成信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协调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力将河南省打造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为实现这一宏伟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河南省制定了加快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坚持近期重点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推进实施5大产业发展工程;推动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新兴业态、软件、数字产业内容发展并与融入社会应用;包括了15个项目的4大示范应用工程,其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在资源再生、生态环境构建方面的实施和成果转化。加大推动信息化发展进程,以信息化产业为带动,实现工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打造智慧城市,实现电子政务公开,将信息惠民政策向深度推广。培育一批如洛阳软件园、郑州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集中产业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抓手提升信息化综合指数。预计在2016年,河南省的信息化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在全国排名位次前移。达到全省居民信息年均消费增长20%以上,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农业、城镇建设、资源环保等相关产业的产品及信息消费年均增长20%以上[1]。

为使信息化进程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河南省下发了多个指导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主要包括:2013年底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2014年9月的《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制定了: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动网络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实施5大产业发展工程等一系列具体目标。[2]

1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现状

“四化”同步的目标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广泛融合,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四化”同步发展新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着力在“基础、设施、应用”这三个方面。信息化要高于交通、能源、水利优先发展,从而带动“四化”同步发展。在2014年基于我国31省(市、区)自治区的四化发展水平指数测算中,河南省的四化协调发展度为0.5615,局全国第23位。其中信息化发展指数为61.39,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INF)为0.14,位居我国第27位,由此可见河南省“四化”同步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1.1工业信息化现状信息化时代特征应与工业化历史使命相结合,是衡量信息化水平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指标。2011年,郑州市获批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验区,洛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和汤阴县的食品产业集聚区于2013年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复核,称为第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止到2014年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第1位。但也应该看到2012年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平均水平为0.65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40%,但第一类地区的70.82%河南属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地区,2014年河南省工业化率为87.3,工业化水平指数(IND)为0.5,在我国排名第19位。两化深度融合未来要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不足50%。河南省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运用水平发展相对迟缓,工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不高,但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工业信息化的融合技术。

1.2农业信息化现状2012年河南省被获批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立了中原农村信息港服务平台,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形成统一的农业服务平台。但截止到2014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为1.17,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ALP)为0.55,局全国第13位。除仍存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到位等情况,也存在由于农业信息化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诸多,在农业信息提供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服务机制方面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和共享。各管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信息垄断现象、分割拥有现象,使得有指导性的信息很少。此外在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和能力存在不足。信息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未能全面铺开,现有的数字村镇、粮食、畜禽等专业信息系统尚不完善。

1.3城镇信息化现状2013年度,河南省的许昌、武钢和灵宝三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此之前,河南省就“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如与中国移动正式签署实施无线城市群的战略目标。虽然截止到目前河南省的城镇信息化发展效果显着,但2012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2.2,低于全国城镇化率10个百分点。2014年的数据显示,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2.43,城镇化水平指数(UBR)为0.30,居全国第26位。信息化与城镇化在融合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河南省在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发展方向已然明确。已启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推动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但智慧城市规划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信息云平台。

2河南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电子政务共建共享意识不足政府的电子政务公开及惠及民生领域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信息化资源的透明和公开一方面可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另一方面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目前还仍然存在,河南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平台存在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信息共享不均等现状,行政机关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运行模式和行政习惯,缺少全省同一层面,互通共享的城市信息化服务平台。此外,信息公开对许多机关和许多人来讲还不太习惯,城市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度较低,仍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不断博弈、不断磨合的过程。随着2015年签订的“互联网+”项目的实施,河南省政府旨在将各级政务统一整合入微信,微信平台同时提供医疗、便民生活、出行等各类信息,为民众提供生活便利,也为政府探索社会治理提供新模式和示范作用。

2.2人员配备薄弱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务院直属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河南省设有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市县级绝大部分设有工信局。但目前存在县级工信系统中,其信息化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基层本身工作人员缺乏,甚至出现基层信息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或调动部分信息化人员充实到其他工作中去。信息化在实际工作和落实中显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信息机构薄弱,与其他三化相比较,分管工作太多,人才、部门不够。权利职责不对等,工作重点没有落到信息化上。随着河南省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这一局面将会缓解并解决。

2.3政出部门,管理机构职能模糊例如,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的焦点之一是智能城市的建设,作为关注热点,与其相关的部门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厅、工信厅等都在设试点。部门之间职能如何界定至今没有明确界限。对此,这些“智慧城市”试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到底谁负责“智慧城市”的管理,令人无所适从。因此尽快理顺和理清信息化管理机构,切实为信息化建设选定当家人,打破各部门保护。避免出现各部门间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思路开展工作,没有形成信息化工作的合力。

2.4核心技术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信息化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应组织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避免出现“买来”的信息化。

3河南省信息化发展对策

3.1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以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注重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向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冶金矿山、铸造等重点领域智能制造需求,重点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智能化。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专项。积极培育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推动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出智能化产品。

3.2实现农业信息化信息化应带动农业提供效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实现顶端分散、加强技术、降低成本。在尾端解决信息化应用问题,加快最后一公里(农村信息站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6]做强做大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市、区)。同时加快信息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完善现有的数字村镇、粮食、农机调度、畜禽等专业信息系统。

近年来,河南将信息化手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移动利用自身优势与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打造了“农业云”,推出了“农信通”、温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统、“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信息平台等众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全省广大农村和农民搭建了信息化沟通和致富的平台。目前,“农信通”业务覆盖我省400多万农户,月均涉农信息1.2亿条,语音咨询服务5万多次。

2015年初,河南省农业厅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业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建设、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八项惠农工程方面开展合作。

3.3带动城镇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打破壁垒政务公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作为促进信息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而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在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创新。如果说电子商务构成了横向信息流,电子政务则构成了纵向信息流。纵向信息流的畅通又能促进横向信息流的便利。只有实现信息流的平衡发展,才能大幅度提升我国信息消费的总体水平。

一些地方搞的电子政务大多数还属于把政府的文山会海搬家到互联网上,打开政府网页,几乎很少有与网民互动的成分。移动信息的电子政务更是有待填补的空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民的信息界面更多地转移到手机上来。可是,打开手机界面,微博、微信、QQ等信息服务软件一应俱全,却无法找到电子政务软件的图标。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政府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样子。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必要投入不能因噎废食。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呼叫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投入。政府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各项投入有助于提升河南省信息消费的整体水平。

此外,科学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数字化、网格化和精准化。实施惠民工程,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重点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教育、食品药品安全、旅游、文化、信息交流无障碍等领域信息化建设,[7]建设应用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4提高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服务消费和间接带动的其他领域的消费三个大类。据2013年1月至6月信息消费状况统计,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实施信息消费内容发展工程,聚焦视听新媒体热点领域,突出发展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内容等优势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内容,推进视听节目内容在多种媒体形态及多屏幕间融合发展。

3.5政府出台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的基础上,省直有关部门、各地政府应,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行政审批、研发关键技术、配置要素资源、财税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秩序等。

3.6实施新兴业态发展工程,加快形成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持续加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坚持引进龙头企业与培育河南省企业并重,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数据枢纽。为产业集中区启动资金引导,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特色软件园区,着力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软件骨干企业。

省政府推动与三大运营商集团公司签订新一轮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应用、共同打造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等领域加强合作。未来五年三大运营商计划投入1120亿元用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省信息化专项资金从2013年起增加至5000万,运用专项资金对两化融合、电子信息及软件、物联网等领域的重点项目进行支持。2013年共支持项目47个,带动相关企业和单位投资49881.1万元。其中已经完成了郑州和开封的电信同城业务。2014年在郑州设立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使河南省跻身国家十大网络交换枢纽行列,同时拥也有了自己在信息和通信领域的“门户”,郑州的全国信息集散和通信交换枢纽地位已然确立。2015年全省在信息通信领域全面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网络设置普及和推进、实现城市光纤入楼到户,农村地区宽带进乡入村,宽带提速能力省内城镇达20Mbps,省际带宽增容至6000Gbps,计划至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宽带接入能力省内城镇达50Mbps以上,省际带宽增容至10000Gbps。2015年3月河南省与腾讯公司签订了“互联网+”工程,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各行业融合的升级,以郑州作为样本,将在智慧城市、民生和产业等领域探索,并向周边城市和省级城市扩展。

综上所述,河南省大力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经济增长点,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具有渗透和拉动作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化,信息正在成为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同等重要的要素资源,信息化正在并将不断给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流程带来革命性变化。

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应在政策、机构、投资、人才等实际工作中加以体现,用信息化的思维来建设信息化。也只有信息化才能推进隶属于信息化的管理范畴,才能带动工业、农业和城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河南省应加快在信息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03:18-24.

[2]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EB/OL].dzzw.cqyc.gov.cn/art/2014/10/9/art_3991_75239.html.

[3]丁永建.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决策探索,2013,07:27-28.

[4]叶海智,舒敏,吴忠良.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5:96-97.

[5]陈永光.加快河南省信息化进程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1-150.

篇8

2022年交通法制法规安全建设纲要

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落实“四基四化”建设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运城市盐湖区交通运输局一直加强交通执法规范化建设,在盐湖区交通运输局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深化交通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后规划如下:

一、在局法规安全科的监督带领下,市队交通执法一分队今年将加强深化交通法规规范化建设,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局法规安全科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帮助协调资金经费推进落实“四基四化”建设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推进。并将持续监督加强一分队的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督导其严格执法,督导执法结果与信用创建平台对接共享;督促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加强“信用交通省”创建,建立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开展交通运输信用评价工作;3.创建并完善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监理执法监督工作,加强在道路运输、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信用评价、并督导信用评价结果与社会信用平台的对接及应用,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修订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及“一单两库”,健全抽查数据和结果应用机制,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5.检查督导加强运输市场执法监管,以“两客一危”监管和“四好农村公路”为重点,持续开展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市场(待改革“三定”一分队执法范围后确定)、交通工程质量监理、安全监督专项督导,推动开展打非治违行动走实走细,确保交通运输市场的安全、规范、有序。6.督导一分队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围绕交通运输部“路政宣传月”活动和路政管理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公路扬尘污染治理、路堿环境综合整治和“四违”治理等活动,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破坏、损坏公路的违法行为,公路路政案件发现率、查处率、结案率达到95%以上,确保所辖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加强公略水路安全联防工作,以“平安公路”“平安车站”“平安码头”“平安工地”建设为载体,加强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严格排査化解公路水路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重大涉路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行业安全稳定。今年的迫切任务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执法人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综合执法队伍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业务素质,切实做到公正、文明、廉洁挑法,确保无公路“三乱”行为发生。持续抓好“三零”单位创建,维护行业和谐稳定局面。

二、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从严落实监管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从严落实组织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构建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各股、室、队的年度考核述职内容要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一分队、道路股、道路建养中心全面压实自身和监管企业的主体责任,要求严格推进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该企业年度安全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尽职履职承诺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着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道路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双重预防体制机制,组织辦识重大安全风险、排大事故隐患,构建风险辨识、风险分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全过程管理体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的意见》(交安监发(2021)2号),对照42项重大风险清单,全面排查盐湖区道路运输行业和道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风险,实施重大风险点“图斑化”管理和动态跟踪监测,确保辖区重大风险底数清、状态明、责任实、管得住。深化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化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零事故”单位创建工作,紧盯道路运输、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三、抓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和道路运输服务中心责任落实不到位、车辆异地经营等焦点难点问题,督促一分队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运输,运输服务中心加强物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身份査验、开箱验视两个100%制度,坚决杜绝任何违禁品进入物流渠道,确保物流安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健全交通运输系统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实战性。指导各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人员值班制度,加强事故信息报告。

篇9

(数据省略)

二、主要工作成绩

今年7月份,大队人员调整后,迅速确定了“建一流警队,创一流业绩,一年创建全省一等平安畅通县,三年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县”的工作目标,创新明晰了“五化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大队支委带领全体民警,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不断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工作预安制度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积极推行工作预安销号制度,提高了执行力。事前预安促任务。出台了《月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每月由大队将各项工作预安至下属各单位。8月份,车管所对刚启动摩托车上户业务的六中队预安办理摩托车上户登记120台,六中队克服地处偏远、业务生疏等重重困难,当月完成摩托车上户登记136台。事中督导促进度。由预安办对预安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掌握工作动态,月末通报全队,每月定期队务会议,对工作预安落实销号情况进行集中讲评,督促工作进度。事后销号促落实。将工作预安销号纳入单位综合考评,对预安工作未及时销号的,当月扣分通报,并继续挂号、限期完成,直至销号。为防止考核不实,制定了复核追责制度,对预安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从严追责。

(二)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借东风强保障。以全县“三创四化”(创卫生县城、创文明县城、创省级平安畅通县,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活动为契机,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与交警直播室,在106国道县城区南门口建立了交通安全宣传电子广告屏,整合“三联”(联防、联管、联治)工作和三类协管员(交通、城管、治安协管员)300余人,强化了安全宣传社会化保障体系。借平台营氛围。有效运用电视、广告牌、宣传资料、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宣传交通安全新闻事件、法律法规、案例剖析等知识,在交通频道制作专栏58期,在城区增设宣传专栏27个,上门送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送交通安全宣传手机短信5万多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借他力聚合力。根据县委、县政府“三创四化”要求,联合县直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大规模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7月份,县委书记邝邹飞、县长胡湘之先后带领县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县城区开展交通违法规劝活动,主要规劝行人横道不走斑马线、机动车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7月以来,全县县级领导分片分线带领有关部门上街规劝交通违法行为万余次。

(三)路面控制常态化,提升道路畅安水平

坚持上路执勤,加强路面控制。警力常屯路面。城区开展早勤,在县城区主要街道、学校门口设置10个固定值勤点,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上岗值勤。镇区定点值勤,由各交警中队在辖区集镇镇区设置值勤点,在逢墟、重大活动等交通重要时段,定时定点值勤。夜间轮流巡逻。每天夜间由1名大队领导带队对106国道与县城区主要街道巡逻。整治常除乱源。先后开展了机动车涉牌涉证交通违法、“三无”摩托车专项整治、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县城区“三创四化”交通秩序整治、乡镇镇区交通秩序整治等专项整治,查纠交通违法4万多起,处罚近万余人次,其中涉牌涉证1105起,查获盗抢机动车5台,两项工作指数均位居全市第一。联治常排隐患。联合公路、交通、安监等部门对危险路段、事故黑点与客运企业、营运车辆、校车联合开展排查,排查危险路段18处,事故黑点2处并全部治理到位,清理路障25公里、消除“光头路”10公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2台客车与25台校车下达了消除通知书。另外,今年来,县财政共投入专项经费500多万元,新增6处交通信号灯控设施、增设标志标牌356块、施划标志标线6.2万㎡,19个乡镇镇区的标志标牌标线已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强化了路面管控保障体系。

(四)队伍建设正规化,提升交警整体形象

严格按照“三基一化”工程建设要求,不断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交警队伍整体形象。坚持制度建警。以《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为蓝本,制定了11项内务管理制度,对执法执勤、纪律作风、内务卫生、窗口服务等队伍管理各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坚持培训提质。强化政治培训,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民警开展《正规化指南》学习应用培训。深化业务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5期,分期分批组织各个业务岗位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强化随岗轮训,改每月一训为每周一训,对全队变换岗位的民警进行了一次随岗培训。坚持规范执法。开展了以“执法公正”为主要内容的执法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着力排查治理执法问题200余处。推介执法先进典型,确定一中队事故处理岗为示范执法岗,单永杉等3名民警为执法标兵。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执法过错的2位民警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各扣除执法养廉基金200元。坚持示范引路。按照“树典型、创示范、示范引路、争创一流”的队伍建设思路,以二中队为示范创建单位,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多能工程、制度工程、新措工程”四大工程建设,致力打造示范交警中队,高标准引领交警队正规化建设。9月25日,副支队长李阳专程到二中队视察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近期组织全市各大队前来参观推广。

(五)便民利民最大化,提升群众满意率

以深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前移窗口解民难。大力推行摩托车管理向中队延伸,把车管窗口最大限度地向老百姓前移,在5个农村交警中队启动摩托车上户办证业务。推行“流动车管所”服务,定期深入乡镇村组、企业单位上门为群众办理牌证,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家门口”车管服务。拓宽业务排民忧。拓宽车管业务服务,争取小车上户落户攸县,开通了申请驾驶证、行驶证换证、补让等业务。拓宽事故处理业务,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处赔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拓宽违法处理服务,在大队交通违法处罚中心设立了异地违法代办窗口,为老百姓处理异地违法提供方便。优化服务暖民心。推行“一窗式”服务模式,老百姓可以在任一业务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结业务。广泛推出服务举措。推出了上门、预约、延时、留办、代办等服务举措,极大方便了群众办证办事。

三、国庆安保工作情况

国庆期间,大队根据省市交警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攸县实际,按照提早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畅安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倾力维护,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了平安祥和的国庆长假。10月1日至10月9日,共出动警车156台次、出动警力396人次、完成各级保卫活动12批次。国庆以来,全县没有发生大的交通堵塞。

(一)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9月27日下午,大队召开全体民警大会,就双节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所有副大队长就各自分管的事故预防、秩序维护、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交通违法处理、情报信息等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详尽地明确了各单位及所有民警的工作责任。同时,明确规定全体民警取消休假,大队机关及基层中队除值班人员外,其他警力全员上路,全力以赴保畅安。

(二)加强路面秩序维护,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一是大队抽调机关、一中队全体民警和菜花坪中队部分警力共38人,集中在县城区巡逻值勤。二是大队机关每天安排4名民警在队24小时值班、4名民警在g106线全日巡逻;各中队一半以上警力铺在路面,负责各辖区双节期间交通秩序维护。三是由三中队、六中队与酒埠江风景区四个派出所实行联合执勤,倾力做好景区交通安全保卫工作。

(三)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一是开展重点车辆安全大检查。由法宣股牵头,针对目前攸县公路客运车辆均已承包经营,以及学校校车、幼儿接送车辆均为个人所有的现状,对辖区内的重点车辆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坚决杜绝没有消除安全隐患的营运客车、校车和危运车辆和不符合安全驾驶要求的驾驶人上路。并从点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入手,倒查管理民警管理职责是否到位;从查管理民警与管理车辆和司乘人员见面率,重点车辆信息更新率,以及危险物品运输许可入手,确保重点车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事故隐患路段排查。由事故股牵头,各中队配合,重点检查事故多发、隐患路段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旅游景区、重大活动场所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等是否完善,确保交通安全万无一失。

(四)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由巡逻队牵头,各中队配合,以g106线、s212线、s315线、网酒公路、宁排公路,各农贸集市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路段、点段为整治重点部位,以机动车涉牌涉证、“三无”摩托车、超速超载、非客运车辆载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重点,采取设置固定卡点、流动巡查、统一行动与区域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长期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10月1日至9日,共查纠交通违法行为5000余起,处罚102起。

(五)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短信等新闻媒体,大规模开展交通宣传活动。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自9月25日开展了“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及宣传周活动,在宾馆、客运公司及主要路段悬挂35条宣传横幅、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深入开展“十大劝诫”亲情提示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到餐馆、酒吧等楼堂馆所通过发放反酒驾宣传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劝诫活动。

(六)唱好压轴戏,确保返程高峰期交通安全与畅通

10月6日,接收经市支队转发的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切实做好国庆长假返程高峰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后,于当天下午5:00召开大队领导与中层负责人会议,进行紧急部署,并对全体民警进行定岗定点定责。10月7日开始,全体民警取消备勤,全部按部上路巡逻执勤。10月7日以来,全县没有发生死伤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任何交通堵塞现象。

篇10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

科学设置城镇布局。完善“一轴两心六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突出县城行政中心和竹园经济中心主体地位,统筹推进青溪、三锅、关庄、沙州、木鱼、姚渡6个重点集镇加快发展。推进以小集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引导高山农民下山,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加快小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提高居民聚居率。完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以金唐线、乔沙线、乔凉线和沙州、青溪“三线两片”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居特色、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科学构建了“中心镇+乡集镇+村级聚居点”的城乡可持续发展体系。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低碳经济,基本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和大宗矿产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以矿产品加工、医药制造、特色建材、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发展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建成茶叶、食用菌、木本油料、林板加工、畜禽养殖五条产业带和三锅现代农业、蒿溪有机茶叶、板桥食用菌、沙州油橄榄、白龙湖水产五大示范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一心两线四片十景区”的全域生态旅游格局。

统筹规划交通布局。按照“提升主干路、打通断头路、延伸通村路、乡镇通油路”的思路,着力提高道路通达深度、通畅程度和抗灾能力,初步形成以绵广、广甘、广平3条高速公路和宝成、兰渝、西成3条铁路为对外出口,县内综合交通网络以剑青公路、乔木快速通道、省道105、国道212互联共通。

强化政策保障,激活城乡统筹

实施活乡强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出台“活乡强镇”十条意见,为乡镇放权、让利、减压、明责,破解乡镇发展难题。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公务经费,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大大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实施特困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施14个特困村脱贫工程,成立10个结对帮村工作组,86个县级部门结对帮村。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特困村安排专项资金4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通过三年帮扶,特困村人均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2012年,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占三年规划总投资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年增加800元。

实施十二户联动机制,构建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十二户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文明联创、救助联帮和产业联带制度,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联网,规范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运行。

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行农村产权和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产权、集体林权、集体财产产权等确权颁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经营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林地等所有权、使用权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完善基础设施,助推城乡统筹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按照“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的思路,以“五乱”治理为核心,发展庭院经济,彰显田园风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建生态家园5000户,改厕1万座、改圈1.5万户、改厨2万户、新建沼气池1.46万口。建成“四化”场镇3个、“四化”村庄15个,创建省市卫生村庄15个,“十百工程”达标村14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11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生态村40个、小康新村30个。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配套市政道路、人畜饮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成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72座(处),日处理污水1.4万吨、年处理垃圾2.5万吨,全县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全覆盖。

狠抓交通水利建设。广甘高速、乔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继2012年建成通村水泥路141公里后,今年启动实施3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公里,2014年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新建和加固堤防84公里、微水池6223口,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引蓄水能力40万立方米。治理重大地质灾害206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产业发展,承载城乡统筹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普惠制推进绿色山珍、名优绿茶、风景银杏、生态畜牧、木本油料、有机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银杏富民工程”,累计栽植银杏544万株。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5%。全县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2524元,增加304元,同比增长13.7%。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好产业园区。全面推进20平方公里竹园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土地、项目、政策向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聚、园城共融。壮大骨干企业。天运金属、青云上锰业、中哲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亿元企业达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32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商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工业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景点提升,加强旅游营销,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和认可度,“冬海南、夏青川”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基本形成。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3个4A级旅游景区。突出田园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农家旅游,建成星级农家乐14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200余人。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7.3%。

注重民生改善,促进城乡统筹

全面实施“十大救助制度”。创新建立《贫困救助制度》、《火灾救助制度》等十大救助制度,现已在全市推广实施。上半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3.3万元,惠及群众2774人次,群众有困难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全力保障民生。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特困村扶贫计划,县政府每年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半年,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5人,发放妇女创业贴息贷款36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3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