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制造技术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航天制造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空航天制造技术

篇1

一、江苏拥有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较好基础

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基础与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紧邻“大飞机”落户地上海。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而“大飞机落户上海”所带来的要素集聚效应,将对包括江苏在内的诸多省域航空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据估算,国家对整个大飞机的预期研发投入在3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整个研制过程能带来巨大的产业拉动、价值传导和经济增长效应。在制造过程中,一架大飞机需要由数千家配套厂商生产并提供共计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由此,拉动配套产业,使其得到不断升级的机会,并最终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江苏与上海的关系愈加密切,时空距离在不断缩短,这有利于江苏抓住“大飞机落户上海”的发展契机,“抢先”对接,并依托由此而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航空工业的产业链。

雄厚的经济基础。江苏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059.0亿元,增长5.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4.5%。同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0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完成出货值1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8.3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0.48%,该行业已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可见,在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下,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科技强省,江苏研发投入资金雄厚,境内的航空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具有较大的人才技术优势。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2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05个,科技服务平台29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4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6个。在航空航天器制造领域,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机构数自2000年起开始稳步上升,2011年分别达到839人年、1.45亿元、20个,其中,内部支出达到历史最高值。尤其在南京地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航空航天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的数量众多,拥有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国家重点学科群,每年培养输送1000多名航空专业研究生,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可观的研发人才。

江苏在航空航天领域所投入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607所、614所、716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14所、28所、55所、58所,以及南航大无人机研究院都是国内专门从事关键技术研究的单位,研发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见,以经济繁荣为后盾,江苏强大的科技实力正逐步转化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江苏省内各市根据自身地理特点及产业优势,已经打造出一批航空产业园或航空产业集群,成为行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先后成立了南京江宁的空港产业园、江苏省航空动力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昆山航空产业园、镇江新区的航空材料科技产业园、滨海新区的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园、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等,成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

近些年,南京地区依托于金城集团、晨光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以江宁空港产业园和溧水开发区为载体,将轻型航空动力、机载机电和航空电子系统设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航空产业集聚链,并初步构建整机制造、动力系统制造、机体制造、机载设备制造、航空地面设施制造等比较完备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

二、江苏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

航空航天企业规模偏小。江苏省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数列于全国第三,但仍存在“多、散、小”的局面。以2011年为例,江苏省有29个航空航天企业,总量位居华东第一,但就业人数、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平均值分别是607人、6.52亿元和6.98亿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562人、8.54亿元和8.64亿元,华东的平均值为839人、6.66亿元和6.64亿元,安徽省的企业平均值为2322人、16.30亿元和16.75亿元,江西的企业平均值为2869人、20.70亿元和18.30亿元。显然,江苏省航空航天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远不及安徽省和江西省的水平,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居于后列。不可否认,多数航空制造企业的规模偏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很少具备整机生产能力,大多属于机载系统企业,在技术、实力上难以与大型主机企业相抗衡,当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较难拥有主动权,容易受制于人。

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品结构偏低。江苏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仍局限机制造所需全部零部件,缺乏综合制造能力,难以把众多的产品链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系统,航空制造业整体上还处在航空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处于劣势地位。例如,航空电子设备要占飞机总价的30%以上,但国产航空电子系统多限于军用,民用航空电子设备的进口量偏大;国产仪器仪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可靠性较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国外低1~2个数量级,性能、功能较为落后,测量精度比国外差1个数量级。

航空航天企业“软实力”不足。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有待于更大幅度的提高。省内的很多厂家将目光过多停留在国内配套产品上,制约了自身发展。如今,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民机市场基本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仅是大量参与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国外大飞机制造商有60%左右的部件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转包。由于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和整机制造技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多年的零部件转包没能学习到制造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核心技术,这导致了航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滞后,真正参与航空主体制造的航空企业相对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行业先进水平的独立技术和独立品牌。

三、加快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牢牢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江苏省与上海市在产业方面有互补优势,且历来联系较为紧密。目前江苏完全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到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实际上,昆山航空产业园已形成了飞机维修改装、航材保税物流、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教育培训研发和航空工业旅游等产业,而南京、镇江、无锡、苏州等地也抢先与大飞机项目对接,但不可否认,继续抓住大型飞机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该项目,仍将是江苏航空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型民航飞机的研制,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密集、高度集成、协调复杂、风险性高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因此,江苏要对大型民航飞机研制项目的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合理规划,积极借助上海打造航空产业的集群效应,成立航空航天研究机构与大规模的并行工程团队,并在已有产业园区基础上,完善政策及技术服务,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的协作配套,全力打造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按照国家航空工业的总体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江苏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在适当的前提条件下,制定优惠政策,努力打造中外航空航天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行业发展环境,加快集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例如,对研发投入以及风险投资给予支持和鼓励;制订吸引国内外航空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航空领域高新技术开发和创业的优惠政策,推进航空科技研发及航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航空技术和一批国外航空制造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落户江苏,承接航空企业的跨国转移,与世界接轨,为企业提供良性的竞争环境,鼓励其间的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整体提高省内现有航空航天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实力。

积极搭建航空产业平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确定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区域作为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通过政策倾斜、依托园区平台,在产业园区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提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区域化集聚水平。在园区建设时,要避免过去不相关企业简单堆积现象,根据地区比较优势与企业特有优势,引导航空工业相关企业进入园区,建立产业分工体系,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融资平台等,实现航空工业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有效发挥区域化经济优势。总之,面临来自周边省份的有力竞争,江苏必须抢先一步,通过建立航空产业园等方式搭建平台,积极投入,力争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民。目前,江苏拥有不少具有军工背景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如凯联航空发动机(苏州)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兰翔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都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为了大力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民过程,江苏应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军民统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联合思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股份化,继续进行区域化集团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实施技术资源和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把军民产业在航空工业体系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带动全系统的共同发展,共同托起航空工业的未来。

篇2

关键词:航空航天制造业;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49-05

一、研究背景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防现代化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首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机制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之下,着力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对于深度军民融合及区域经济良性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基地,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国防科研生产横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核等六大行业,航空航天制造业是发展最为显著的。目前,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拥有30余家工业企业,40家科研机构,近8万从业人员,7千多研发人员,以及超过25亿元的资产总额。并通过资源整合大力建设了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三基地一园区一院”的发展格局。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样本为1996―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2013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分别作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的衡量指标,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代表其在基本建设的投入指标,新产品产值NPO代表在科研技术方面的投入指标,然后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固定资产投资额FAI、新产品产值NPO与陕西省GDP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

为剔除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首先运用GDP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航空航天器出厂价格指数对GDP、FAI以及AMO、NPO的原始数据分别处理,使之成为以1996年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可比数据。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对这4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取对数运算,分别记为LnGDP、LnAMO、LnFAI、LnNPO,具体数据(见下页表1)。本研究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二)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中的首要问题是关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研究,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动的一种性质。本文基于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变量LnGDP、LnAMO、LnFAI、LnNPO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2)。

从下页表2可以得知,LnGDP、LnAMO、LnFAI、LnNPO 4个变量在原水平下其ADF值均大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为非平稳变量。经过一阶差分以后,新序列DLnGDP、DLnAMO、DLnFAI、DLnNPO在5%的显著水平之下,其ADF值均小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4个变量数据均为平稳性数据。基于此可以判定,序列LnGDP、LnAMO、LnFAI、LnNPO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协整是对非平稳经济变量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顾名思义,协整关系则是指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使用E―G两步检验法对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1.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基于“两步检验法”的思想,对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其与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的检验是相同的。因此,下面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变量LnGDP与LnAMO进行回归估计,可以得到:

从上述统计指标判断,Prob值都在0.000,显然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模型回归的系数非常显著;F值为1 006.313,相应的概率值为0.000,因此可以拒绝模型整体解释变量系数为零的原假设,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良好;R方和调整R方都在98%以上,说明该模型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DW值为0.99,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

通过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3)。

通过下页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回归方程(1)的残差序列ADF检验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认为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基于协整检验的思想,本文认为LnAM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方程(1)为LnAMO与LnGDP之间的协整方程。而前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取对数运算,故回归方程的系数代表了弹性的概念。因此,通过协整方程系数表明,如果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加1%,陕西省GDP增加0.82%。

2.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NPO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和陕西省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通过相关统计指标判断我们可以得知,此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而且,方程各系数和方程整体均具有显著性。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也不存在序列相关。

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通过表4中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2)的残差序列ADF检验值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说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根据协整检验的观点,可以认为LnNP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方程(2)为LnNPO与LnGDP之间的协整方程。协整方程系数表明,如果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加1%,陕西省GDP则增加0.59%。

3.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与GDP之间的协整检验。同理,对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陕西省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回归方程如下:

由上述统计指标可以看出,方程拟合效果较差,方程整体和方程系数都不具有显著性,而且LM检验表明残差序列存在2阶自相关。

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u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表5的ADF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3)的残差序列的ADF检验值大于显著性水平10%下的临界值,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该残差序列是一个非平稳序列。

根据协整检验的思想认为LnFAI与Ln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协整检验,只是对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相关检验,而其对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方向等问题,并不能给出更加合理清楚的解释。因此,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1.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AMO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nAMO与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使用水平值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考察。然而,滞后阶数对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若滞后阶数不同,则所得因果关系也会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利用较多的滞后阶数进行多次检验,将会获得更为全面合理的结果。

选择滞后阶数从1~4,对俩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6)。

下页表6显示,当滞后1期时,拒绝原假设,LnAMO与LnGDP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当滞后阶数为2阶时,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LnGDP到LnAMO);当滞后阶数为3阶时,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LnAMO到LnGDP);而在滞后期为4阶时,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难看出,在较短时期内,主要存在的是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地方经济增长到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长);而在滞后3期时,存在反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增长到地方经济增长)。

2.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NPO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鉴于LnNPO与LnGDP之间也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使用水平数值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7)。

由下页表7可以看出,在滞后期数从1~4时,均存在由LnNPO到LnGDP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在滞后四期的时间内,都存在由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到地方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3.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FAI与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nFAI与Ln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需要对平稳序列进行差分之后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下页表8)。

由表8可以看出,在滞后期数从1~4时,LnFAI与LnGDP之间均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差分后的数据,表示了变量在前后年份之间的波动,因此这一检验结果可以解释为,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波动与陕西省GDP波动之间在滞后四年的时间内都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以及新产品产值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平稳的均衡关系,且二者弹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59,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还未形成平稳的均衡关系。(2)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时间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新产品产值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地方经济的发展却并未形成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加的原因。总体上看,二者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也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及结论,为了深入推行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点扶持优秀的航空航天制造业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分批上市。大力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并通过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且以上市企业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完善科研机制建设,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加深军工与民用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不仅对国防科技工业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得以更好地推动,“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被更好地建立。(3)政府应该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并通过增加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投资等方式,加速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科技人员的配置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培训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进而来保证企业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4)努力探索本地区其他产业的支撑。例如,本地其他产业部门在资金、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帮助,及对国防科技产业管理创新提供的意见等,所以应大力促进区域产业部门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国柱,刘德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张近乐,李玉芬.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实证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24.

[4] 张近乐,易晨晨.比较视阈下陕西省航空航天制造业贡献度分析――基于区位商及 VAR 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44-50.

[5]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3):73-77.

[6] 董洁,游亚楠.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55-58.

[7] 王育宝,吴狄.陕西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选择与竞争力分析――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18-221.

[8] 李清光,李晓钟.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变动的动态关系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11):53-56.

篇3

Leitz高精密高效率复合式测量解决方案,将先进的四轴联动技术、创新的FOP光纤测头技术以及Leitz PMM高效率高精度模拟扫描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现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叶盘等复杂工件高效、全自动测量,并将整体叶盘检测效率提升了95%。而FOP光纤测头特殊的测量长度延伸性能,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双层盘类工件大尺寸底径复杂内腔的测量疑难。

用于叶片现场测量的B l a d eMaster–L车间型双激光测量技术可完成叶片高效率高精密全尺寸检测。

Leica大尺寸测量与扫描技术,在全球航空航天业拥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复材的加工制造、大尺寸测量验证以及飞机柔性装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洞悉分散在工厂各角落各环节质量数据信息背后的价值,将海量数据转化成直接用于工艺和生产决策的可视化信息,真正获利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制造,是海克斯康计量MMS测量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MMS支持MBD技术,兼容所有测量设备,涵盖从测量系统、测量工作、测量相关人员到全产品生命周期测量结果的关联性可视化信息的提取和传递,既简化车间操作且促进高层决策。

篇4

关键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校企 “3+1”合作办学

1.国内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飞机保有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以及为实现从“航空航天大国”向“航空航天强国”发展、提升航空航天工业水平而实施的“大飞机”等项目产业政策的推进,我国对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近些年,各类高校依托教学科研优势,不断加强或开设了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提高了行业参与度。至今,办此本科专业的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培育自身的专业特长。如西北工业大学偏向于CAD/CAM集成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于板料成型技术专业教学和实验、中北大学以飞行器特种制造为特色等,形成了面向飞机制造、适应航空航天发展要求的课程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飞行器制造工艺技术的航空航天类人才。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重视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人员为学生讲课(讲座)、征求企业意见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订单培养等。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主要面向航天航空飞行器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培养钣金、铆接、装配技术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由于本专业开办时间短,目前我校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校企合作。

2.校企“3+1”合作办学的优势

3+1校企合作办学指前三学年的培养在校内进行,第四学年除部分课程及实验教学在学校完成之外,其他现场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均在企业内实施,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简称“3+1”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3+1”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能够实现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学习的机会,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与就业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模式。

由于有很多限制条件,学校无法投入过多资金购置像企业的一些精密加工设备作为教学仪器设备,所以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只能在理论上了解基本成形原理和方法,根本看不到实际的设备及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无法掌握一些知识。而合作教育提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资源,弥补了学校的教学条件的不足,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甚至落后于生产现状的严重问题,实现了校企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学生在航空航天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会认识到,一个不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人是无法发挥才干的。到企业后,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了解了作为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在专业知识对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亲身体验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危机感,提高了学习兴趣,明确了专业思想,树立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使就业观念和定位更符合社会与航空航天企业的需求,且学生就业之后,表现出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都明显增强。

3.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校企“3+1”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与一些航天企业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吸收一批本科毕业生,以补充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本科生在外语、计算机及基础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普遍存在本科生专业知识与航空航天生产过程的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独立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时表现出对社会及企业的了解甚少,融入工作环境的协作精神比较欠缺等问题。这正是毕业生和企业共同担心的问题。这些公司在航天专业技术领域与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见校企及学生三方都有合作办学需求的基础。

3.1合作办学模式的定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校内培养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学制4年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内通识类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核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着重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锻炼和培养;累计1年(主要集中在第四年)校外企业核类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重点是最后一个“1”的环节,具体而言在这一年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部分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集成化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2“3+1”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

3.2.1规范选拔机制,组建一支优秀学生队伍。第四学年初,学校需要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组建实验班进行统一编班授课。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三年在校成绩及获奖等综合素质表现,择优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成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1’校企合作试验班”。规范的选拔机制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也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激励。再则,一支高素质学生队伍是校企合作有效办学的重要保障。

3.2.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计划。试验班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应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牵头,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一定飞行器构造、飞行器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钣金、铆接和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飞行器产品零件的设计、生产及装配、工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工作的能力。实验班往往会加入部分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学校无法完成的可由在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到学校讲授。部分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企业生产进度协调安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

3.2.3建立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实践活动期间,不仅要保障学生安全和日常教学活动,还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应严格实行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的劳动纪律考核应由企业负责,尽量与员工保持同步。校企双方应各派一名专职辅导员,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和具体事务协调与管理。由于航天企业有其特殊性,教学管理程序要适应航天企业产品研制与生产中的相关保密规定。

3.3“3+1”校企合作办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许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教学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实际参与和互动等问题。为了实现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保障校企关系持久稳定,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3.3.1寻求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协调。学校有教学任务,学生有就业任务,而企业有其生产任务,校企合作教育应该在学校、学生与企业三者间寻求协调和统一,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专业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校企之间要协同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各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真正做到有政策制度的保障。特别要健全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优化企业对试验班毕业生的择优录用机制。

3.3.2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学校引进不少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补充到我校飞行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他们虽然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但工程实践背景比较薄弱。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中,除注重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外,还特别强调教师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背景。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鼓励或创造条件让来自高校或没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增强实践能力,以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

4.结语

合作办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合作教育所有效益中,适合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利益的核心。校企合作办学让高校走向企业,也让企业走进高校,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为一体。这种办学模式对促进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思路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志科学校学报,2005,23(5):23-27.

[2]张凌云,周丽琦,王巍,贺平.厂校合作办学模式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中[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4):27-31.

篇5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航空航天专业;教学改革

“工程材料学”是航空主机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虽然仅有48学时,但承担着为未来的航空工程师构建材料知识体系的重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实践,对该课程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研讨。

一、高度重视航空和材料领域发展对“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材料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材料科学成为最活跃的科学领域,材料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材料学”以物理学、化学等理论为知识基础,系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提出的对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具有较长的开设历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工程类课程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必要以新的形势为背景反思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航空以众多学科知识、先进研究成果为基础,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现代航空技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天空,也使得飞行器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工作环境更加严苛。现代飞行器不仅要具有速度快、航程大、载重多等特点,还要满足节能低碳等要求。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已成为飞行器发展公认的规律。这对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飞行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中,要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挖掘材料的潜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满足工作需要。面对航空航天迅猛的发展形势,仅了解和掌握已有材料的知识是不够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材料领域的发展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同时要认真研究具体工作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明确材料发展的需求。在新型飞行器的研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用户对飞行器总体性能的多种要求,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统一的优化。在落实对飞行器性能的要求时可以发现,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飞机的航程和机动性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了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需要对飞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要及时掌握各种设计方案对飞机主要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优化。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工程师都需要和材料系统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全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材料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发展最快速的学科之一,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主要方向上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工程材料学”课程要系统讲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早期的航空工程结构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在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上,木材占47%,普通钢占35%,布占18%。随后,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具有时效强化功能的硬铝为代表,很多优质金属材料被开发出来,使得大量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飞机结构成为可能,也使得研究者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金属材料的探索。相应地,这一时期“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也以金属材料为主。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复合材料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的优点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航空工程师首先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舱门、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结构,而现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翼、机身等部位,向主承力结构过渡。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制造性能被大量应用在复杂曲面构件上。复合材料构件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能够成型大型整体部件,减少零件、紧固件和模具的数量,降低成本,减少装配,减轻重量。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先进飞行器的重要标志。相应地,复合材料必然要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飞行器具有更好的耐热能力,提高了发动机、蒙皮等结构的性能,有效解决了防热问题。“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及时反映材料科学在提高飞行器性能方面的新应用与新进展。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主机专业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认真分析专业教学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不同要求

“工程材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对主机类各专业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虽然主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有其共性要求,但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差异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主机类专业根据航空领域中的分工培养学生,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有所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就材料方面知识而言,不同专业学生也会有所区别,应按照专业特点纵向划分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不同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材料特点是确定课程要求的主要依据。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要全面统筹飞行器产品及各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机外形设计、飞机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飞机故障诊断及维修等工作,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现代飞行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较全面地掌握主要航空材料的性能、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轻质高强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培养能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飞行器动力的重要部件对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材料和结构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因此,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性能和分析、选择方法应该是该专业“工程材料学”课程的重点。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要针对现代飞行器工作条件严酷、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设计要求,并为飞行器维护提供便利。该专业要求学生理解飞行器各部件的选材要求,掌握材料的制造工艺。飞行器零部件形状复杂,所用材料品种繁多,加工方法多样,工艺要求精细。很多新材料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其制造技术具有新颖性的特征,设计、材料与制造工艺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把材料基础打好,适应工艺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要求。虽然各专业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课程基础一致。该课程名称为“工程材料学”,即明确其重点在于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运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把材料基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工程材料学”是相关专业材料学科的基本课程,学生要通过该课程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微观和宏观基础知识,学习材料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等技术,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为将来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明确了各专业对该课程的个性化要求的基础上,更要明确共性要求。“工程材料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材料方面的科学概念,提升材料方面的科学素质,扎实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知识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采用“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模式比较合适,即把教学内容划分为每个专业均要求了解的材料领域知识和根据各个专业特色需要重点介绍的知识两部分,既满足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需要,又注重了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了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的融合渗透,较好地满足了材料、设计、制造、维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了跨学科、跨专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三、多管齐下建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课程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要求,注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注重与工程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与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修订,与相关教学环节有效整合,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与后续课程及实践活动的联系,解决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脱节或不衔接等问题。“工程材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前期开设的课程中,“大学物理”和“航空航天概论”是两门直接相关的课程。“大学物理”提供了学习“工程材料学”的科学基础,认真分析“大学物理”知识点在“工程材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航空航天概论”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介绍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果在“工程材料学”课程讲授之初让学生重新回到机库,从材料发展的角度再次审视航空航天的进步,结合材料学的概念研究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会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中,有好多课程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如“飞行器总体设计”、“发动机原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如果在“工程材料学”中对有关知识点作简单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综合分析相关概念,加深理解。在主机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训练”是集中式的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其教学内容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以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为主,包括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塑性成型等,每一种制造工艺和方法都与工程材料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材料是加工对象,对材料的性能等的介绍很简单,学生的认识较浅。如果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对材料作较深入的介绍,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和方法的适应性,可以促进学生把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分析研究实际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来认识材料的性能,通过感性认识来体会材料变化的规律,把深奥的材料科学理论知识和生动形象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工程训练效果,还能让学生把材料的知识学活,留下更深刻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是重要的综合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任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专业一门或多门主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设计工作,通过一系列设计图纸、技术方案等文件体现工作成果。很多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涉及材料的选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按照教学计划,“工程材料学”先行开设。因此,在相关课程设计中,有目的地提出材料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广的范围里选材,在更加深入的层面上分析材料性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材料科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材料知识转化为初步的工作能力,克服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倾向。

四、结语

航空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该领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学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学”要按照现代大工程观的要求组织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培养质量。航空航天领域和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材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按照理论实践结合、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深入研究材料学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工程材料学”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统筹考虑专业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纵向推进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不断加深对材料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多角度研究分析、跨专业交流合作、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汪涛 周克印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风云.工程材料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少刚,郑勇,汪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6.

篇6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匍匐”在一架经过改装的波音747飞机的机身上,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飞往华盛顿。

“发现号”此次谢幕之旅经过特别规划,在华盛顿上空做了短暂盘旋,飞经当地主要地标建筑,其中包括阿灵顿国家公墓,那里也是美国5位航天飞机宇航员长眠之处,他们分别在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中遇难。上午10时许,“发现号”降落在华盛顿弗吉尼亚杜勒斯国际机场。之后,它将安置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成为永久性展品。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有航天飞机中机龄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发现号”可谓功勋卓著。自1984年8月30日首飞以来,“发现号”曾搭载宇航员240人次,完成39次太空之旅,累计飞行365天,绕地球5830周,飞行距离约2.38亿公里。

1990年4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将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天,自此开启了一个新的天文观测时代。而“哈勃”的维护工作,比如换个电池、修修陀螺仪、取回数据什么的,无一例外都是由航天飞机带宇航员前来完成。现如今,“哈勃”仍在轨道上向故园地球默默致意,却再不会隔三差五地碰见当年的“老友们”了。

航天飞机的功勋与诟病

航天飞机只是外形像飞机而已,其实是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航天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正式开始航天飞机的研制。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飞行,正式拉开了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序幕。

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首次飞行。在“发现号”之前,美国制造了“企业号”、“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现号”航天飞机是第4架,其中“企业号”仅用于地球大气滑翔试验,所以,“发现号”是第3架进入地球轨道的航天飞机。“发现号”之后,美国又制造了“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两架航天飞机。因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相继失事,所以“发现号”是现存最年长的航天飞机。

说起“发现号”执行的任务,最光荣的莫过于两次临危受命,拯救航天飞机的命运。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2秒钟后在1.5万米高空突然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975天后的1988年9月29日,“发现号”临危受命,进行灾难后的首次飞行。

2003年2月1日,灾难再度降临,载有7名宇航员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着陆点上空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此时,有人怀疑航天飞机的安全性缺乏保障,不适合再次飞行。两年后的2005年7月25日,“发现号”再次临危受命,进行了“哥伦比亚号”失事之后的首次航天飞机飞行。

美国研制航天飞机的初衷是可重复使用,以节约发射费用。但事与愿违,航天飞机发射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算过一笔账:自1972年以来,美国政府共为航天飞机项目买单1960亿美元,分摊到135次发射飞行每次约15亿美元。而在考量通胀因素后,美国花在航天飞机项目上的银子,已超过登月、制造原子弹和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总和。

航天飞机的天价费用,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堪重负。而除去失事的“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外,剩余的3架航天飞机已到了故障多发的暮年。在美国经济低迷财政亏空的大背景下,还有深空探测、登陆火星等耗费巨资的项目需要实施,每年烧钱40亿美元的航天飞机,着实让美国人感觉玩不起了。更要命的是,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免让人失望。数据显示,其134次飞行中就有两次事故、14人遇难。按照百万公里死亡人数计算的风险,这要比民航客机高138倍。2010年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决定现有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2011年7月8日,“亚特兰蒂斯”号第33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开始了美国航天飞机的绝唱之旅。

“后航天飞机时代”谁主沉浮?

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美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终止。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计划大力发展新一代航天器“猎户座”接棒进行载人航天活动。

“猎户座”可容纳4至6名宇航员,往返于地球与国际空间站之间。同时,该飞船还可充当空间站的对接舱或逃生舱。在设计方面,“猎户座”飞船将采用“落地”的方式返回地球,中途利用降落伞减速,可显著提升返回时的安全性。飞船可搭载“逃逸塔”系统,一旦遇到危险,可迅速将宇航员“甩”出去,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2006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该飞船的合同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由其全权负责设计、开发及建造,并预计在2015年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

然而,按照“猎户座”计划,至少未来4年美国的载人航天器将处于空白期,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将不得不租用目前唯一能够运载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联盟”系列飞船至今已使用40多年,可容纳3名宇航员,也可改造为货运飞船。与航天飞机相比,“联盟”飞船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过硬、制造周期短,是经久耐用、性能良好的航天运载工具。更重要的是,“联盟号”总体上比航天飞机安全得多。

租用“联盟号”费用并不低。自美国2004年宣布结束航天飞机计划以来,俄罗斯已8次上涨运送宇航员的费用。目前,搭乘一趟“联盟号”的租金约为4340万美元。预计到2016年,“联盟号”每个座位的费用将高达6300万美元。但俄罗斯并不以“联盟号”为满足,从2009年起俄开始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暂定名“罗斯号”,计划2018年投入使用。“罗斯号”可飞往空间站和月球,能重复使用多达10次,将极大降低天地往返的运输成本。

如果说俄罗斯“联盟号”主要承担载人使命,那么日本航天器则可能承担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任务。日本太空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系列产品1号(HTV1),曾于2009年9月前往国际空间站。该飞船能装载约6吨货物,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后能自主飞行至空间站。但比较遗憾的是,HTV系列飞船目前还难以回收使用。

作为有技术实力的后进者,欧洲正在载人航天领域奋起直追。与美俄日不同的是,欧洲航天局把未来载人航天的长期发展重心再次转向航天飞机。欧航局计划在2015年到2020年间制造出自己的航天飞机。欧航局名为“极光”的中长期计划雄心勃勃:在2020年到2025年,欧航局宇航员将登上月球;从2026年开始进行宇航员登陆火星的准备;2030年至2035年间,将向火星发射一艘载人飞船,实现欧洲宇航员登上这颗红色星球的梦想。

美国停飞航天飞机,看似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休整甚至挫折。但如果从产业角度看,这几乎是一次从“输血”式发展到“造血”式发展的航天产业大跨越。目前,美国正采取多种手段鼓励美国民营企业开发制造火箭和宇宙飞船,用以和俄罗斯、日本甚至欧洲展开航天器研发竞争。预计不久的将来,美国将安排商业公司承担将宇航员送入近地轨道的任务,其运作模式将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租用俄罗斯飞船运送航天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类似。这意味着,未来太空领域将有更多民间资本介入。如果一切顺利,波音公司建造的CST-100,有望在2015年开展商业旅行活动。当然,美国航天项目的去政府化趋势还是有限,仍将受到政府严密监管。

篇7

CAD杂志:在David H. Riemer先生的职业生涯当中,曾经担任ATK航空航天系统集团科技与工程副总裁,并且在雷神飞机公司( Raytheon Aircraft)工作了 27年,最后担任的职务是产品开发与工程副总裁,负责所有雷神飞机的全部产品开发与适航性工作,因此可以说在航空航天领域是绝对的专家,也是Siemens PLMSoftware产品资深用户。从最初的Siemens PLM Software产品用户到现在的产品推广者,您一定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过Siemens PLM Software的产品。我非常想了解,以您的观察,Siemens PLM Software产品能带给用户怎样不同的价值?

David H. Riemer(Siemens PLM Software航空航天与国防战略副总裁):作为用户和 Siemens PLM Software的雇员,我对 Siemens PLM Software产品的视角虽然不同但是态度是一样的:就如同当初我做用户时一样, Siemens PLM Software产品的能力是我非常赞许的。当我加入 Siemens PLM Software以后,Siemens PLMSoftware的CEO告诉我,希望以深入行业应用的方式发展业务,希望把公司的组织变成面向行业的。所以,让我领导航空航天与国防这个领域,重新组成一个团队,希望带来满足客户需求和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行业,如汽车、机械、医疗和航天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需求,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的需求和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要满足行业的需求,提供符合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很清楚地了解这个行业客户所做的事情及流程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和工具来帮助它更好地完成项目。因此很明显,我们所具有的行业优势就是 Siemens PLM Software能够为用户提供的、非常明显的价值。

CAD杂志:从产品功能和性能角度看, Siemens PLM Software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的解决方案在这个市场当中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David H. Riemer:第一,就是我刚刚谈到的行业优势。第二,对于航空航天领域来讲,大型的航空航天项目型号的性能指标参数是需要追溯的,这种追溯不仅仅涉及到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还需要追溯到工艺、测试和实验 ……从航空航天领域来讲,这个追溯或者回溯的能力不仅要体现在设计团队或者研发团队,而且要贯穿从设计到分析、测试实验、实物实验,再到维护维修,所有的信息反馈都要形成一个闭环,来支持性能参数和指标的要求,这是航空航天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非常关键的一点。Siemens PLM Software的产品,能够给航空航天企业提供这种数据的追溯能力。第三,当企业需要加工一个产品时,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在计算机上模拟加工过程以确定加工的工艺性和安全性,但是这种模拟只能实现对加工动作的一种仿真。Siemens PLM Software有一个更大的优势: 80%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数控控制器都是西门子的高端控制器,因此,高端的控制器、控制器软件可以与Siemens PLMSoftware的软件一起,更加真实、全面、实时地去模拟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从而把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有效地连接。第四,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样机完成以后需要验证,物理样机完成以后也需要验证,在 Siemens PLM Software的 PLM产品当中,会提供一种被称为验证管理

的系统功能,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样机验证的支持,而且可以实现对物理样机验证的支持,并且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关联。除此之外,Siemens PLM Software在维护维修和后勤保障部分,还有在产品仿真验证和实验的验证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能力,这都是其他某一个同类系统所不能提供的行业支持,这些都是Siemens PLM Software能够提供给我们用户的优势价值。

CAD杂志:之前一段时间,Siemens PLM Software完成了对多个软件系统的收购,例如LMS,能否请您谈谈这些软件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价值?

David H. Riemer:对于一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供商来讲,Siemens PLM Software本身从规划、策划到研发、制造和维护、维修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平台和工具,包括Teamcenter和NX都能够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最近5年,随着航空航天企业对生命周期管理在垂直方向技术要求的增加,我们也并购了四五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例如在测试和分析领域排名第一的LMS公司,就是我们在2年以前收购的一家公司。我们都知道,NX原来在结构领域热和流体分析源方面都有很强的功能,但是LMS在性能测试、机电一体、仿真和动态特性的仿真等领域有非常深厚的基础,特别适合于航天飞机等这样的大型的空间结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购的Vistagy公司。众所周知,无论是航空飞行器还是航天的卫星、火箭,都需要增加它的有效载荷,减轻自身的重量,所以复合材料的应用是发展非常迅猛的市场,Vistagy在材料分析领域非常杰出,有过非常多经典的案例。另外一个我想提到的是Perfect Costing,这家公司专注于优化产品设计以及制造过程,降低产品成本。这是我们目前所知在降低整体设计成本领域做得最优秀的一家公司。

CAD杂志:我们都知道,收购一个软件产品与整合重建一个完整的产品线,这是两回事。您作为一个行业中的资深用户,您认为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讲,这些刚刚被收购的产品,是等待Siemens PLM Software完成整合之后再用好,还是现阶段先把他们用起来?您认为Siemens PLM Software产品的整合计划应该怎样与企业选用计划相吻合?

David H. Riemer:我原来在雷神飞机公司工作时,很早就开始使用LMS的解决方案。因此实际上,我并不建议客户去等到一个完整的集成解决方案出来以后再购买,因为LMS的解决方案是在日常的设计研发中会用到的技术。另外一点,Teamcenter有一个Teamcenter for Simulation的解决方案,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体系架构,可以集成不同的分析软件和分析工具,以及实验、实验的工具和测试的工具。我的建议是:只要企业的业务有需求,就应该购买解决方案,或者一步步地实施购买。

CAD杂志:在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航空航天都是一个国家的机密部门,您认为怎样才能在为这个地区的企业提供好的技术、产品和支持的同时,让用户更有安全感?

DavidH. Riemer:首先,我们都知道,作为企业的敏感信息,第一,我们不去接触,第二,不会分享,这是Siemens PLM Software的原则。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讲,系统提供商只负责搭建信息化应用的框架和系统,与业务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是由客户来填充,就如同银行系统一样,所有与业务相关的银行信息并不是软件厂商写进去的,而是客户来对信息进行填充与完善。而对于PLM系统来讲,在构建这样一个产品研发环境时,就应该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例如F-35项目,这是一个世界范围里的大协同产品研发项目,在项目当中,Teamcenter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安全机制。在这个安全机制下,有非常明晰的分级,可以保证相关的伙伴或者参与者能够控制他所看到的这部分信息,相信这也能使每个项目的参与方感受到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篇8

近日,Delcam China在贵阳航天酒店举办贵州区域高效加工及自适应加工技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邀请了中航工业和航天科工下属多数企业参与,包括林泉电机、红林机械厂、风华精密设备厂、航天电器、天马机电、枫阳液压、华阳航空、航天实业等多家单位近60人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参会代表热烈交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Delcam China副总监张启翼先生分享了高效加工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包括Delcam革命性加工技术Vortex旋风铣及MachineDNA;DelcamChina PowerINSPECT产品经理王嵬先生介绍了Delcam面向高端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包括针对航空航天企业复杂工件的在线检测OMV及自适应装夹技术,同时介绍了Delcam最新叶片修复技术。Delcam愿与航空航天企业一道,为客户提供世界先进技术,一流专业服务。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Delcam解决方案,对高效加工及在线检测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代表邀请去现场交流。目前,Delcam在贵州地区同黎阳航空发动机,贵州红林机械厂、贵州航天电器、贵州风华精密设备等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持续推进在贵州地区的客户开发及战略合作工作。

此次会议不仅介绍了Delcam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为参会来宾提供了一个相互探讨、学习交流的机会,来宾们获益良多,2015年,希望Delcam公司能再相聚!(Delcam供稿)

篇9

论文关键词:R&,D效率,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DEA方法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工商管理论文,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免费论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工商管理论文,从而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缘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3]。

二、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见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见表2)工商管理论文,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据DEA有效(C2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目前的R&D投入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量,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量。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决策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1996年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同时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增加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决策单元的R&D投入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为3.65%工商管理论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说,1996和2002年应大幅削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才有可能达到DEA有效。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占比为2.19%,其次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对来说较低免费论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投入冗余,应大幅度削减这些年份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内部经费支出。对于产出不足问题,1996年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见表4),这说明在1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时间序列来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率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为44.6%工商管理论文,这可能成为全国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表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增长了2.6%,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1%,规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纯技术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R&D活动取得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小幅提高,但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五大高技术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行业Malmquist指数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结论

采用相对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5],全要素生产率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甚至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京奎,张为民.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盛昭瀚.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6

篇10

摘要: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一项面向在校学生的赛事,在赛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从图纸设计到赛车试制,再到驾驶赛车进行比赛,完全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该赛事对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作用明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AERO方程式赛车队经过7年的建设,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成为高校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19-02

一、引言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英文名称为Formula SAE(简称FSAE),是由各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举办的面向在校或毕业7个月以内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项大学生方程式汽车比赛,最初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于1979年创办,借以培养及训练车辆工程研发设计人才。FSAE要求参赛的学生在8―12个月的时间内设计并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方面有优异表现,并且耐久性能好,符合比赛规定[1],能够顺利完成规则中所有比赛项目的赛车。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代表队的交流与切磋中,赛事给了车队证明与展示其创造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机会。FSAE赛车运动已成为具有巨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学生工程设计竞赛,由此被誉为“学界的F1方程式赛车”[2]。

由于FSAE项目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作用明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理工类学校都非常重视FSAE[3]。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FSAE车队,他们组织车队参加自己所在区域的比赛,得到学校、汽车公司、社会的支持。与国际FSAE赛车项目相比,中国FSAE项目起步较晚,2010年中国首届FSAE在上海成功举办,首次大赛吸引了国内著名的理工科高校参加,包括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等。目前,FSAE每年10月份举行一次比赛。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是由车架人机、底盘总成、动力总成、电气仪表、车身空动五个部分组成,是一辆纯手工打造的竞技赛车。除了发动机和轮胎轮辋等少数部件之外,每个零件都由车队队员自己精心设计制造。FSAE比赛项目涵盖了赛车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也涉及到成本分析、工程设计、市场营销几个方面,通过参与赛车项目,工程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赛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从图纸设计到赛车试制,完全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尝试、改进、提高,真正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跨越,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项目式管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且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汽车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而FSAE赛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参与热情。同时,车队的组织运营、市场推广、洽谈赞助、财务管理、新闻等均由队员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ERO方程式赛车队是全面锻炼学生科技创新、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

二、车队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重要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是学校重点的工作内容。设计过程中,队员使用CAD软件对赛车各个零件进行建模,借助CAE软件对零件进行性能仿真和优化。制造装配过程中,车队队员们亲自动手,一个个螺栓、一个个零件地将赛车装配出来,并结合各种仪器设备对赛车进行调校和测试。在车队工作的同学们,当他们面对电脑进行设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汽车工程师,造型、仿真、优化样样精通;当他们面对机器和设备时,又是一个个能工巧匠,车、铣、刨、磨、钻孔、喷漆手到擒来。队员们以一丝不苟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研究生导师曾说过,在车队工作过的大四本科生比在读的研究生工程能力都要强,我们要办好车队,成为北航的特色。

三、车队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车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规模较大的学生科技类组织,每年在队队员70余人,分别来自于交通、航空、热能与动力机、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经济管理、机械、宇航、人文、新媒体等20余个学院十几个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车队的运行参考航空研究所的体制进行,车队设队长、总工程师和经理,队内分技术与运营两大部门,分设车架组、动力组、电气组、底盘组、空动组、办公室、推广组和商业组共八个大组,每组设组长负责系统事盏耐吵锇才拧C扛鲎橹间的技术及运营问题通过总工程师及经理协调处理。车队定期进行全员大会开展总体工作的布置和工作总结,各小组每周进行技术讨论和设计工作。在重大工程节点举行方案评审会、详细设计评审会、投产前评审会、赛前预答辩等,评审会邀请校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把关。队员在车队工作完全可以当做进入工程研究所的过渡阶段,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按规范文件进行赛车设计,按制度进行技术协调,按部门进行分工协作。队员们不仅在工程技术能力上得到锻炼,在社会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车队的对外宣传、市场推广、洽谈赞助、联系加工、加工跟产、新闻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证明,一名稚嫩的大三学生进入车队工作,经过一年的车队锻炼将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或宣传能手。

对外宣传是车队的重要工作,队内设有推广组专职负责对外宣传和市场推广。车队拥有两大自主管理的宣传平台“北航AERO方程式赛车队”官方新浪微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ERO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微信平台。车队通过这两大公众平台,车队相关信息,与行业知名人士及赞助商进行沟通交流,对北航的杰出人物和突出贡献进行宣传。目前新浪微博有粉丝3700余人,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体认证,并与国内顶级汽车媒体新浪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宣传视频点击率和转发率颇高,影响较广泛。2015年末与38号车评中心栏目组达成合作,协助拍摄评车节目,展现了北航在汽车行业内的影响力。同年车队代表北航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筹办的北京市宣传片的录制,该宣传片用于APEC会议及北京市申办冬奥会的宣传使用,AERO车队作为北京市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代表,作为北航的代表,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北航。

五、结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ERO方程式赛车队经过7年的运行,在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赛车的设计、制作和参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对比参与方程式赛车的学生和没有参与赛车的学生,前者的工程能力更强,不管是本科毕业后去工作还是读研,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明显大大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也有较大的提升,工作上的表现也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教务处的领导也越来越重视该项活动,投入的经费逐年加大,2017年油车和电车同时开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组委会.中国FSC大赛规则2015正式版[Z].北京:中国汽车工程协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