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重病人护理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篇1

1 资料

177例病人中,男122例,女55例。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4岁。神智清醒的病人102例,昏迷病人75例。心脏功能障碍的68例,呼吸衰竭的44例,脑外伤50例,麻醉复苏迟缓5例,胸外伤4例,多器官系统联合伤6例。死亡19例病人中脑外伤11例,心功能障碍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康复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1天。

2 方法

我们将清醒病人与意识障碍病人区分开来统计与管理;将应用循环支持的病人单独统计与管理,注意每一个细节变化;将呼吸支持的病人特别是呼吸机支持的病人列为重点,关注管道的密闭性及病人的对抗情况。及时与病人沟通并在第一时间内将病情变化转达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重点护理方向。

3 体会

3.1 清醒病人与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不同

102例神智清醒的病人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部分病人存在着对抗治疗的现象。我们不断的改变护理方式,规范护理服务礼仪,操作轻柔准确,减少对病人的恶性刺激,积极语言疏导,已达到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的目的。

意识障碍的病人则没有心理护理的要求。但应该注意的是病人病情过程更加脆弱。因此,要严密注意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且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3.2 对生命设施(管道)的熟悉性护理

危重病人的支持手段很多。将对肌体机能进行有效的支持与维护。这些设备的增加不是减轻了工作量,而是增加了工作量。68例心功能障碍的病人中,有40例病人应用了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注射。在更换微量泵药物时,延长管接管、拧管时有31例病人的循环动力出现短暂变化。这是循环不稳的提示,应严格重视。

在91例呼吸机支持的病人中,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对抗与烦躁。对呼吸管道的连接严密性造成影响。这是须护理重视的一个问题。另外,对各种管道的管理都不应被忽视,如,胸腔闭式引流管,深静脉置管,脑室引流管等。

3.3 生理指标反馈能力体现护理水平。

对生理指标的了解,应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直接对病人进行检查了解辅助检查数据来了解病情,也可以向分管医生问询。病人病情进展的方向将是了解的重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决定病情发展的前瞻性要素。

对应监控数据。应了解病人可能出现的和必然出现的情况。这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对循环功能障碍的68例病人进行了观察,并配合医生进行了有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循环呼吸效应、血压尿量效应、心率容量效应、心输出量与微循环效应等反应,我们进行了相对监测。当病人出现一种变化时,我们就及时监测他的其他变化,已达到对病人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更加有效的对病人进行反馈性处理。

4 小结

总之在针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中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争取病人的配合,对病人的康复有利。对生命设施的重视及操作严谨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性。操作的规范和有效的侧重点,可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病情及明确的反馈能力,是体现护理水平的要素,也是危重病人康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篇2

急危重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

急危重病人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复杂,变化无常,甚至来不及诊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给患者造成紧迫感、危急感、恐惧感等负性心理;由于家属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不理解,对治疗护理期望值高,易产生迫切的心情及难于控制的激动情绪,在诊疗护理抢救病人过程中,很容易和医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纠纷。

护 理

①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两路,便于治疗和抢救。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者先吸痰,缺氧者立即给予吸氧。④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及尿道口的护理,预防逆行感染。鼻饲者预防呼吸道误吸、鼻饲管堵塞、恶心呕吐、腹泻、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胃肠减压者保持减压通畅。⑤按时给药,保证治疗效果,注意观察用药反应。⑥护理,根据病情正确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和疾病的治疗。⑦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危重一级病人每15~30分钟巡视1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病房床单位整洁,病人的头发口腔无异味,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协助翻身按摩受压处每2小时1次,预防压疮,指导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叩背使肺泡充分膨胀,增加肺活量,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气体交换,预防坠积性肺炎。⑨必要时进行护理会诊,充分发挥本科室骨干护士力量,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提高护理质量。⑩做好护理查房工作,护士长每日晨间交班后,带领责任护士及夜班护士,重点查危重一级病人、新入院病人、长期卧床病人的病情治疗及基础护理工作,对问题进行当场反馈和指导解决。⑾抓好护理安全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对神志不清躁动的病人要加床挡,必要时约束双上肢(加保护垫)。避免坠床和自己拔掉各种管道,需保暖的病人防烫伤,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⑿做好交接班工作,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重点交接病情变化、阳性体征、用药反应、特殊检查结果及注意事项。⒀做好抢救工作,建立抢救小组,护士长负责,配备两名护士,抢救药品齐全无过期,抢救器材清洁功能良好,抢救时护士长参与并统一指挥,用什么有什么,叫谁谁到,技术熟练,团结协作,抓住时机,提高成功率。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诊断不明确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要安排住单间,避免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体液污染医护人员的皮肤和工作服,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做好消毒工作,提高防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必要知识和护理要点,取得信任和配合,减轻应激源,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生活上指导患者近日必须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多吃新鲜水果疏菜,保持大便通畅,吃饭半饱为宜,避免情绪激动,降低心肌耗氧量。诸因素若不注意均能诱发和加重心肌梗死。脑出血病人避免情绪激动,头部振动,避免再次出血。让患者及家属理解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目的及方法。⒃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一日清单发放到位,对患者及家属提出费用问题要解释到位,消除不良因素。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的有效护理管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抢救成功率,避免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

体 会

①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保护患者权益。②加强护士基本基能培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用娴熟的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做好环节控制。④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理解、支持,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⑤履行告知义务,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病人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所以护士应将病情、每项操作目的、风险因素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病人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既尊重病人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必要。⑥巡视到位,及时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为护士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中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避免各种差错与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杨惠花,张妍,等.护理部对急危重患者实施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尝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A):68

2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3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7

4 胡冬梅,杨宝燕,张艳.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A):73

5 张亚仙,王喜华,于姣.五官中心急症护理管理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A):62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63例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过程。 结果 63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全胃肠外营养并加强相关护理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正氮平衡、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胃肠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龄; 胃肠道肿瘤;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50-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日趋增多。进行性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常见的表现,也是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恰当的营养支持对高龄患者术后康复尤为重要。肠外营养系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均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为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1]。我科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63例高龄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83~94岁,平均年龄87.4岁。胃癌患者24例,结肠癌21例,直肠癌18例。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TPN,时间8~15天,平均应用11.8天。

1.2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选择: 选择由瑞典费森尤期卡比公司研制生产的1440毫升卡文注射液,同时补充离子、微量元素、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可为患者提供非蛋白质能量104.6~125.5KJ/(kg.d),并满足高龄患者生理需要及禁食、手术创伤等额外的消耗。

1.3 全胃肠外营养液输入途径: 由于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高、同时对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有严格的要求,故采用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入。

2护理

2.1 心理护理:高龄患者体质弱、合并症多、思想顾虑多、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关心患者,取得其信任,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2.2 一般护理:对于胃肠道术后病人,可采用半卧位。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加强口腔护理,给予病人气道雾化、叩背排痰,防止肺内感染发生。

2.3 严密观察病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尿量、胃肠道丢失量;严密监测血、尿及电解质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每天定期测定尿糖、血糖,警惕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每周测血清蛋白、体重,了解患者营养状况,每周复查肝功能,血离子的含量及血色素,血浆蛋白等,以保证氮的平衡。在输液过程中应该经常询问患者的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医生,及早处理。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技术性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置管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局部情况,了解患者的主诉,以确定有无气胸、血胸、血管、神经及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护理工作中应经常巡视病房,防止因输液未及时更换,输液管接头松脱,肝素帽脱落,静脉导管断裂引起空气栓塞。

2.4.2 代谢性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定时监测血糖、尿糖等指标情况,警惕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高渗性高血糖昏迷或低血糖休克。正确的记录出入水量,动态监测生化指标,对患者的神志、口唇粘膜、皮肤弹性等每日进行评估、及早发现水电解质紊乱、在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的同时补充额外丢失量。达到水电解质的平衡。应采用双能源,以脂肪乳剂代替部分能源,减少葡萄糖的用量,适时的将肠外营养改为肠内营养,监测肝功能,防止肝功能的损害。

2.4.3 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一切护理操作技术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的多用途使用,采用全营养混合液的全封闭系统,规范的导管护理,可明显的降低导管性脓毒症的发生。

3 结果

全组63例患者,经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系统护理,均未出现技术性、代谢性和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好,无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胃肠道肿瘤病人因病程长、能量消耗大,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术前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术后因手术创伤、感染、重度应激反应状态,代谢亢进,使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而高龄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减退,更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加重营养不良,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各种机能的恢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全胃肠外营养结构合理,供给全身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正氮平衡,提高腹部手术综合疗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3]。

总之,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护理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还应熟练掌握TPN的有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减少及杜绝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营养液安全有效的输入,达到营养及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

篇4

【摘要】 目的 评价绿色通道卡、章在急诊患者应用的作用,探讨抢救急诊患者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使用绿色通道卡和绿色通道专用章护送和转运危重及特殊急诊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患者使用绿色通道卡、章后病人的满意度由90%上升到95%,没有因费用,延误等问题造成病人家属不满和投诉。大大缩短了病人就诊及等候时间,为提高抢救效果赢得时间。结论 急诊患者应用绿色通道卡、章,能及时、安全护送病人进行检查、手术及住院,夺取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确保以最快的速度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卡;绿色通道专用章;急症救治

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也为了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术及住院救治,缩短就诊等候及运送途中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体制[1]。我科自2008年9月以来在原有绿色通道制度及绿色通道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绿色通道卡、绿色通道专用章,提高了抢救效果,赢得了抢救时间,使患者最大受益[2],保持了救治的连续性,避免了因为中间环节延误救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现将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9月共转运急诊病人829例。其中外科490例。颅脑外伤206例占24.8%,骨折184例占22.1%其中四肢骨折103例占12.4%,其他骨折81占9%。外伤性脾破裂20例占2.4%,多发伤40例占4.8%,大面积烧伤8例,胸部外伤伴肺挫伤32例。内科312例。脑血管意外165例占19.9%。各类中毒70例占8.4%,上消化道出血24例占2.8%,心肌梗塞13例1.5%。溺水5例。其他占35例。妇科25例,宫外孕占3%。五无人员17例占2%。儿科2例为高热引起的的抽搐。全部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卡、绿色通道专用章护送,转运。

1.2 具体做法

1.2.1 使用急诊绿色通道卡、绿色通道专用章标准 (1)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须立即抢救者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2)突发性事件的伤病员急救,如交通事故、塌方等引起的多发伤、各种中毒、电击伤、溺水。(3)社会灾害发生时的伤病员急救如火灾、爆炸等。(4)外籍人士突发急病需紧急救治者。(5)110、120送入医院的一些“五无”人员:无姓名、无单位、无地址、无家属、无经费保证,此类病人边抢救边报告医务科(白天)、行政总值班(夜间)。(6)其他急性病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需要抢救者。

1.2.2 启动绿色通道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急危重病人急诊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当接收到群体发病病人时,急诊护士立即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总值班,迅速准备抢救器材和药品。根据受伤情况由总值班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如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后勤部门及相关病区负责人到场共同参与救治并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3]。医院总值班根据受伤情况启动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成立抢救领导小组和抢救小组。

1.2.3 绿色通道病人护理管理方案 (1)专人护送 : 病人所有的辅助检查及住院、手术由急诊科护士(必要时还有医生)和护工护送,途中携带好相关的急救物品如简易呼吸气囊、除颤仪等以及药品以备病情变化时迅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送手术室前、住院前急诊护士先和病区或手术室联系,使病区或手术室做好迎接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4]。(2)急危重病人与病房、手术室衔接的内容:①确保呼吸道通畅;②有效的呼吸支持;③循环静脉通道通畅;④使用药物及液体入量情况;⑤化验检查即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型、备血等;⑥各种引流管名称以及是否通畅;⑦患者的病史情况;⑧患者的贵重物品交接;⑨影像检查,如CT、X线、B超等检查的情况[5]。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和急诊护士交接后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单上签名。(3)特殊病人的处理 :“110”、“120”送来的一些危重病人以及“五无”人员,急诊护士将患者的具体情况登记在绿色通道卡上,在急诊科抢救、治疗、用药、检查等在医生开启的申请单、处方上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在收费处办理手续后到相关科室检查,各科室见盖有此章的辅助检查会优先检查并在30分钟内出具检查报告,血库及时提供急救用血,麻醉科及时提供手术平台[6]。需办理住院的通知总值班在住院通知单上盖“绿色通道专用章”住院部会及时给予办理手续。

2 应用效果

所有急诊危重病人的护送转运途中,无医疗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病人的满意度在95%左右,达到预期效果。本组在发病后1 h内得到及时治疗622例(占75%),1~2 h得到治疗192例(占23%),2~6 h得到治疗13例(占1%),6h以上者2例(占0.9%)。其中急诊手术196例,紧急药物溶栓18例。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7例,住院治疗752例,留院观察56例,死亡14例。

3 体 会

时间就是生命。但是目前国内创伤救治模式还处在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落后局面,常延误急救“黄金时间”,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启用绿色通道后能显著缩短救治时间,保证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7]。在使用绿色通道卡、章前危重和特殊病人需要检查、用药往往首先由医生开启检查单、处方有急诊护士通知医务科(白天)、总值班(晚间)再有医务科或总值班通知收费处办理手续,再有护工去收费处办理欠费手续。有时由于医务科、总值班电话占线或电话未搁好造成电话无法及时打通,或者急诊值班人员意识不强等等原因,使病人等候时间延长,耽误病人的抢救。导致病人的抱怨和投诉增多,满意度下降。使用绿色通道卡、章后护士只要在绿色通道卡上登记后将医生开具的检查单(盖好绿色通道专用章)、处方一起有绿色通道人员拿到收费办理手续到药房拿药。总之开辟绿色通道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转运、治疗、护理过程的时间浪费,提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便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明确诊断,以最迅速的方式使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有效期内得到治疗。

随着我院绿色通道畅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每年的急诊急救人次达11万余,占全市急诊急救总人次的60%以上。2008年9月后我院急诊科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使用绿色通道卡、绿色通道章后大大缩短了危重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群体发病和突发事件患者得到有序、有效的抢救,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术及住院救治。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群体发病和突发事件急诊抢救能力。同时可以避免因为费用问题未给病人及时检查治疗造成纠纷及投诉。极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另外减少了病人奔波,节省了就医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真正意义上提供了“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兴易,林兆奋,赵 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 李彦丽,邓燕妹,王 轶,等.心血管急症的绿色通道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17.

[3] 周少林,陈爱莲.急诊护士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管理作用[J].河北医学.2007,6(6):740~741.

[4] 孟庆玲.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3,5(7):560.

[5] 吴建文,李学勤.急救绿色通道与手术室急救的护理衔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7):1109~1110.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2010年4―11月246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明确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提高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经急诊急救、复苏、早期处理后,转送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仍然有存在许多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心搏骤停、脑疝形成等,患者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本院为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本院急诊科2010年4―11月接诊246 例危重患者,现将其院内转运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6例,其中男160例,女86例;其中外科疾病如颅脑外伤、血气胸、多发骨折、严重多发伤、大面积烧伤、全身多处刀砍伤等124例,内科疾病如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电击伤等91例,儿科疾病如高热惊厥、支气管哮喘、溺水等25例,妇产科疾病如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等6例。

1.2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医生开出检查医嘱或住院证家属至急诊收费处付费或办理住院手续通知相关科室有急诊病人,如检查要优先以减少等待时间,收住入院,确诊床位,并告知需准备的物品向病人和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前评估病人病情,各管道妥善固定,准备好转运物品:急救箱、监护仪、呼吸皮囊、氧气枕、微泵等烦躁不安病人会影响检查及转运的安全,通知医生根据病情予以镇静或用约束用具等处理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危重病人由护士、医生共同陪同平车转运时必须拉上两侧护栏,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安全进行检查护送回急诊科或其他相关科室。

1.3结果本组246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及部门,在护送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意外,尽管护送途中,使患者发生了病情变化,但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均转危为安。

2讨论

2.1危重患者外出转运观念更新 危重患者的救治生命链中,一些小型医院的院内外出转运缺乏规范,往往被忽略。危重患者的转运由护理员进行护送,而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一但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既影响病人救治,又恶化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因此我院危重患者的转运均为护士或医生陪同,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的意外。

2.2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 大部分人认为急诊科仅是转运站的角色,简单处理后马上送专科治疗或辅助检查。其实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尤其是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的病人[1]。原因是急诊科的危重病人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时效性更大,因此无论是医生的需要或要面对家属,无论是转运前或是转运中更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患者能否安全护送到达目的地,我们要求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特别重要,一般要求血压在80/60mmHg以上,SpO2在85%以上,有自主心律,心率60~120次/min,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安全的通气通路,水电解质及酸碱基本平衡。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可在急救抢救室予以纠正并观察,需紧急手术者在急诊手术室进行。转运前还应评估危重症患者在转运中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窒息、心搏呼吸骤停、休克以及管道脱开、输液中断等护理意外,做好相应对策和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转运风险较大的病情主要涉及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病人,必要时应和专科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对途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对症处理无效时要立刻终止转运。

2.3转运人员要求如何保证患者途中的安全以及相关的急救,搬运工作对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负责转运的护士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准确的判断力,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2]。护送的护士还应熟知途中的路程、所需时间。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要求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3护理

3.1转运前准备

3.1.1转运前患者的准备经成功抢救后,需等病情稳定再行转运。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昏迷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痰液多者应先吸净痰液,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控制其烦躁,并妥善给予约束;对外伤性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包扎止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认真检查各种管道的衔接是否紧密,妥善固定;如有气管插管应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检查胶布固定是否牢固,气囊充气是否充足;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要先用钳子暂时夹住引流管;如怀疑有颈椎损伤,应使用颈托;转运床应备有床栏,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等等。

3.1.2转运前卫生宣教转运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必须认真计划转运的时机及过程细节,将外出检查及送入其它科室的意义、必要性与存在的危险性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指导转运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同时认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并征得家属的书面同意。对于转运急诊手术的病人,为其进行卫生处置外,还要对患者更换手术衣,以便手术室能更快地为患者进行手术及防止了手术室污染的机率。

3.1.3抢救物品和药物的准备 为预防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如心律失常、 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对于一般缺氧患者转运中可用氧气袋,用手轻压氧气袋,以保证氧气一定的流量[3];对于严重缺氧、病情危重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了克服转运途中的空间限制给工作带来的不便,可携带氧气袋及简易呼吸气囊,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气管插管或面罩供氧,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转运过程中通过借助心电监护仪,监测危重患者心电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只有合理应用急救技术,才能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3.1.4转运前其它准备急诊科在转运危重患者前应与相关科室及部门联系好,认真交代患者病情,确保所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交待需要的特殊物资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引装置、微泵等等,急诊患者优先检查等,避免了出现问题时科室间互相推诿、指责,避免因工作不协调,延长患者等待的时间而加重病情。转运前应将患者的所有相关资料全部带齐,以便接应科室及部门能更好地检查、治疗患者。

3.2 转运途中及检查时的护理

3.2.1 加强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对光反应、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以及各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应防止搬动过程中由于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4]。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送途中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解除气道梗阻(如舌后坠等)。脑外伤患者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迹象,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确保生命体征平稳[5]。

3.2.3 保持各管道的通畅 护士经常检查各种引流管如导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的通畅情况。了解输液管道有无由于搬动发生外漏、滑脱,并调好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一旦发生输液管道滑脱、堵塞现象,护士在途中及时发现后给予重新静脉注射,保证途中药物的使用。

3.2.4 安全转运 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由于其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较明显, 因此,转运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正确搬运,防止再损伤,对于颈椎、腰椎损伤的患者注意平衡搬运。冬季要注意保暖。搬运时动作应轻稳,协调一致,避免拖拉动作。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

3.2.5 仔细交接班 医护人员将患者安全送到相关科室,妥善安置床位后,与病区护士认真做好床头交班、书面交班、物品交班[6]。交清患者病情、抢救治疗经过、各种用药、检查以及转运途中情况,交清各引流管道引流情况、伤口敷料等情况,以利病情的连续、动态观察。待病房护士确认无误后予以接收,并要求在与病房、ICU、手术室的交接表上签全名。

4 小结

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是整个抢救过程的延伸,存在一定的风险。成功护送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7]。切实做好转运过程中的每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而制度规范化、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途中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是安全转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 勇,苏 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5,25(6):457-458.

[2]曹伟新主编.外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

[3]沈梅芳,楼一玲,董兰聪.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58―959.

[4] 赵玉兰.急珍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7):525―527.

[5] 金力芳.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45―446.

篇6

RICU的病人均为危重病人,他们有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的行机械通气,自主排痰差,加上各种监护管道,引流等。不但不易翻身,更不易拍背体疗排痰,从而最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部感染。及时有效的排除和移动分泌物及代谢废物,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所在【1】。我们RICU引进美国G5排痰机,由于其作用力能透过皮层、肌肉组织达到细小支气管,并保持恒定的节律、力度,且任何均能操作,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排痰效果好,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我们对40例危重病人应用排痰机不同结果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呼吸危重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平均体重指数、病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病人均采用抗感染加痰液稀释剂的药物治疗,在行物理治疗前均行20分钟雾化治疗,雾化治疗后5-15分钟指导有效咳痰,无力咳痰者给予吸痰。观察组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每日2-3次,每次5-15分钟。对照组行胸部物理治疗如引流、震颤、手法扣背,每日2-3次,每次5-15分钟。两组均选择在餐前及睡前进行。

1.2.2 观察组 操作时,病人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及平卧位,选用适当的扣击头,接上扣击接合器,直接将扣击头作用于胸廓,将扣击头放在病人肺部下叶处,持续30秒左右,提起扣击头,向上移动,放在另一个部位,进行扣击,从下向上,从外向里,直到整个肺部及肋部,要缓慢有次序的移动,在下叶部及肺部感染部位,可扣击时间长一些,同时加大一些压力,使积蓄的痰液从毛细支气管震落,流向大的支气管,在大的支气管中,粘痰刺激咳嗽中枢,从而帮助病人排除痰液。

1.2.3 对照组 操作时,病人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操作时屈起手指,使手型形成中空型,每次20-30分钟。从患者肺的下叶部开始,自下而上扣击,使痰从周边肺野流向中心气道,利用振动排除痰液。

2 结果

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肺呼吸音、咳痰及吸痰量等指标作为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通过SPSS软件,根据均数±标准差(X±S),进行t检验显示:P

观察组呼吸音由排痰前呼吸音低到排痰后呼吸音未见有明显痰鸣音也较对照组明显。吸痰及协助咳痰量也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由于RICU老年病人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及反复肺部感染,肺泡壁弹性下降,气道内分泌物粘附在气道壁上,在加上人工气道的刺激,分泌物增多,患者体力不足难以把气管内痰液排出,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利于缩短患者在RICU中的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及体力得到改善,并发症减少,生活素质提高,病情早日康复。

4 护理体会

4.4.1 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适应症:哮喘、支气管扩张、慢阻肺、慢支、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后需排痰理疗者。禁忌症:皮肤及皮下感染、肺部肿瘤、结核、气胸、肺脓肿、凝血机制障碍、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不能耐受振痰的病人[2]。

4.4.2 消毒隔离:使用一次性的扣击罩,避免交叉感染;治疗后用1/10084液擦拭振痰机扣击头,机箱、导线、手把、支架和托盘;定期专人进行机器的维护和保养。

4.4.3 振动排痰机能有效的清除气道分泌物,通过不同的扣击头,对需要治疗的肺组织部位,进行准确的扣击和有效的振动肺叶,这样不但可以刺激病人的咳嗽机制,又利于气道纤毛的运动。既缩短了病人的病程,又降低了治疗费用,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给病人翻身拍背的劳动强度,成为医护人员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篇7

护理部工作总结一、执行iso质量管理文件,提高护理质量

1.完善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

严格执行iso9000文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根本保证。护理部根据院综合目标的要求,运行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使护理管理逐步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护理人员职责具体化、文件化;进一步加强了对护理单元的管理,并不断完善了各个护理环节的程序。

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上。进一步完善了《护理部作业指导书》,制定了各种紧急预案,根据实际修改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物品器械放置规范,确定了实行护理宾馆化服务的内容,修订了安全教育制度,护士长巡视病房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范围,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包括新入院病人指导,执行医嘱,各项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全部护理环节。通过对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差错率不断降低,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精心组织护理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为了把iso标准运行于护理质量管理,使每个环节得到控制,最终实现住院病人治疗、处理,护理到位的目标。护理部充分发挥护士长,病房护理质量小组及老专家组成的质控组织的作用,每月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指导,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护理部质控组织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底护理部组织大检查。病房护理质量小组每天检查各班护士的工作情况,护士长每天巡视病房至少四次,密切观察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和解决病人的需要。实行了全程导医、分组护理及主管护士负责制,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每周随业务院长查房一次,以了解临床需求、护士业务学习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情况,护理部坚持节假日、危重病人查房、巡视病房至少2次/周,每月夜查房一次,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夜查房1次/周,每月底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的不合格项以书面的形式与主管护士及护士长反馈并签字与考核分数挂钩,在每月的总结会上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再以书面的形式对各护理单元的不合格项给以反馈。例如,巡视病房中发现一级护理的病人较多,在护士长会议上及时提醒护士长要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巡视病房,特别是夜间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质控网的监督指导作用,以标准为依据,以质量为核心,以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检查督促指导为手段,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控制,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自终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以保护病人安全。

通过检查有效的促进了护理单元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3.抓好危重病人管理和基础护理的落实

我们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要求每一个护士对一级和危重病人掌握八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护理、病情变化、心理状态,要求护士长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对危重病人及时进行护理指导,,以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到位,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抓好“四个”特殊:特殊人员(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及思想情绪有波动的护士)、特殊时间(中午、夜间、节假日)、特殊病人(年老体弱、婴幼儿、疑难和危重及大手术等病人)、特殊操作(不常见的操作或者难度大的一些技术操作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病人的护理,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来抢救危重病人205人次、特护病人356人次、一级护理病人1507人次,护理部指导协调抢救病人26人次,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7%,基础护理合格率95%,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8%,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病人满意率为99%.

4.组织护士认真学习《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

从XX年1月《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开始试运行至今,护理部制定了学习计划,1-3月份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进行了考试,4-6月份对《护理作业指导书》的剩余部分进行学习,并于7月4-5日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考试,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能够基本掌握《iso9000作业指导书》基本内容,明确职责,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于XX年7月1号正式运行,通过近一年的临床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iso9000文件运行以来,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认证后将更能促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打造胸科医院护理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护理部工作总结二、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打造胸医护理品牌

创建一流新型专科医院,精心打造“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护理服务,开展了感受亲情护理,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活动和温馨服务活动,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服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调动护士长和护士的积极性,鼓励护士长创本护理单元独特的护理品牌,增强了团队精神,为病人提供了优质全面无缝隙服务。

1、规范护士行为,护士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佩带胸卡和发网、淡装上岗。推出优质服务新举措,使每个护理单元都做到:五个一:病人入院时得到一声问侯、看到一张热情接待的笑脸、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一张亲情卡、住院期间护士会积极努力为病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主动:护士对病人主动接待、主动观察、主动帮助;三个掌握:掌握病人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医疗费用情况,掌握病人及家庭、社会心理因素;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败有道歉声、与病人合作有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声;使病人感受到在胸科医院护理服务的温馨。与检验科王协商解决了新入院病人一天两次抽血的问题,减轻了病人痛苦,使病人满意率不断提高。

2、宾馆化个性化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接待病人及家属时态度和蔼、语言得体,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说话做事都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使病人感到我们都是在为他们着想,护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对病人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标准化服务是平台,个性化服务是最终目的。

3、icu独立理顺了与外科的关系,icu护士相对固定利于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外科护理工作更加规律,护士长能专心病房护理工作,icu成立2个月来到内二、内六特护病人20个班次,较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4开展了流动奖牌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个护理单元都轮流获得奖牌。

胸外二护理单元获得三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三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胸外一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二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五护理单元获得二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一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四内七心内。呼吸一呼吸二护理单元获得二次流动奖牌。

胸外三内二内六护理单元获得一次流动奖牌。

通过这项活动激发了护士比学赶帮超的意识,促进了护理服务和护理文书水平的提高。

5、5.12护士节与工会举行了以“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树立崭新护士形象,弘扬抗非斗志,打造胸医护理品牌”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增强了护士为建设一流新型专科胸科医院努力工作的信心。

护理部工作总结三、提高护士风险、安全、法律意识,防控护理缺陷的发生

1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护理人员执业风险加大,为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犯意识,护理部制定了《提高风险和安全意识,防控护理质量缺陷》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表现、护理事故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概括,对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如何防止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加强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并在1月份召开的护士大会上给予讲解;8月份分两次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如何应对举证倒置》的讲座,使每个护士提高了风险、安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卫生厅《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格式》的要求,组织护士长进行学习和讨论对书写的细节进行了规范,并抽调专人进行随机检查,每月组织护士长到病案护理病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士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以确保病案资料科学、完整、真实。

护理部工作总结四、针对不同层次进行护士培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护士长培养

护理部进行了《护理管理理论》、《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举办护理管理经验交流会,有9名新老护士长进行了发言,各自讲了管理体会,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护士长管理水平,为护士长创造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四名护士长进修学习,心外科护士长李春梅、心内科护士长到武汉亚心医院进修学习。内六、内七护士长到北京朝阳医院学习。

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每月工作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至少每二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工作重点,表扬先进,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每月初对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病人满意度情况,向各护士长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8%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每月各科召开病人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与尽量满足。

2、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了护士的培养,对全院护士进行每月一项护理技能测试,一至10月份分别进行了心电图、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除颤器的使用、鼻饲、口腔护理、导尿、吸痰、静脉留置针、皮内注射和测血压培训与考试。提高了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组织护士长讲课,科室内安排相关业务理论学习,护理部进行抽查、提问每月一次,鼓励自学、函大学习,组织业务查房,选派一名护士到上海新华医院,四名护士到齐鲁医院和千佛山医院进修icu,提高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请赴亚心进修的两名护士长汇报了先进护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又选派两名护士到武汉亚心进修。护理单元护士轮流到心电图室学习,对年轻护士进行科室轮转,以尽快掌握各科护理技术。

3.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医院“216”目标,培育医院精神,确立“爱医院、爱岗位、爱病人”的观念,规范语言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树立胸医护士的新形象,全面提升护理品质,打造胸医护理品牌,于9月3日至9月23日,护理部与科教科联合举办全员护士礼仪培训班,邀请山东省旅游学校老师前来授课,分理论课程和形体课程。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安排学习时间,护理部严格考勤。理论课内容有:服务心理学、服务礼仪和服务沟通,形体课上老师表演了站姿、走姿、坐姿、握手、打招呼、鞠躬礼节等的基本要领。

篇8

1.完善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

严格执行ISO9000文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根本保证。护理部根据院综合目标的要求,运行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使护理管理逐步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护理人员职责具体化、文件化;进一步加强了对护理单元的管理,并不断完善了各个护理环节的程序。

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上。进一步完善了《护理部作业指导书》,制定了各种紧急预案,根据实际修改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物品器械放置规范,确定了实行护理宾馆化服务的内容,修订了安全教育制度,护士长巡视病房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范围,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包括新入院病人指导,执行医嘱,各项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全部护理环节。通过对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差错率不断降低,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精心组织护理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为了把ISO标准运行于护理质量管理,使每个环节得到控制,最终实现住院病人治疗、处理,护理到位的目标。护理部充分发挥护士长,病房护理质量小组及老专家组成的质控组织的作用,每月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指导,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护理部质控组织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底护理部组织大检查。病房护理质量小组每天检查各班护士的工作情况,护士长每天巡视病房至少四次,密切观察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和解决病人的需要。实行了全程导医、分组护理及主管护士负责制,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每周随业务院长查房一次,以了解临床需求、护士业务学习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情况,护理部坚持节假日、危重病人查房、巡视病房至少2次/周,每月夜查房一次,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夜查房1次/周,每月底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的不合格项以书面的形式与主管护士及护士长反馈并签字与考核分数挂钩,在每月的总结会上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再以书面的形式对各护理单元的不合格项给以反馈。例如,巡视病房中发现一级护理的病人较多,在护士长会议上及时提醒护士长要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巡视病房,特别是夜间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质控网的监督指导作用,以标准为依据,以质量为核心,以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检查督促指导为手段,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控制,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自终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以保护病人安全。

通过检查有效的促进了护理单元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3.抓好危重病人管理和基础护理的落实

我们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要求每一个护士对一级和危重病人掌握八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护理、病情变化、心理状态,要求护士长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对危重病人及时进行护理指导,,以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到位,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抓好“四个”特殊:特殊人员(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及思想情绪有波动的护士)、特殊时间(中午、夜间、节假日)、特殊病人(年老体弱、婴幼儿、疑难和危重及大手术等病人)、特殊操作(不常见的操作或者难度大的一些技术操作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病人的护理,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组织护士认真学习《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

ISO9000文件运行以来,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认证后将更能促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打造胸科医院护理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护理部工作总结二、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打造胸医护理品牌

创建一流新型专科医院,精心打造“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护理服务,开展了感受亲情护理,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活动和温馨服务活动,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服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调动护士长和护士的积极性,鼓励护士长创本护理单元独特的护理品牌,增强了团队精神,为病人提供了优质全面无缝隙服务。

1、规范护士行为,护士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佩带胸卡和发网、淡装上岗。推出优质服务新举措,使每个护理单元都做到:五个一:病人入院时得到一声问侯、看到一张热情接待的笑脸、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一张亲情卡、住院期间护士会积极努力为病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主动:护士对病人主动接待、主动观察、主动帮助;三个掌握:掌握病人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医疗费用情况,掌握病人及家庭、社会心理因素;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败有道歉声、与病人合作有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声;使病人感受到在胸科医院护理服务的温馨。与检验科王协商解决了新入院病人一天两次抽血的问题,减轻了病人痛苦,使病人满意率不断提高。

2、宾馆化个性化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接待病人及家属时态度和蔼、语言得体,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说话做事都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使病人感到我们都是在为他们着想,护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对病人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标准化服务是平台,个性化服务是最终目的。

3、ICU独立理顺了与外科的关系,ICU护士相对固定利于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外科护理工作更加规律,护士长能专心病房护理工作,ICU成立2个月来到内二、内六特护病人20个班次,较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4开展了流动奖牌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个护理单元都轮流获得奖牌。

胸外二护理单元获得三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三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胸外一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二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五护理单元获得二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一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四内七心内。呼吸一呼吸二护理单元获得二次流动奖牌。

胸外三内二内六护理单元获得一次流动奖牌。

通过这项活动激发了护士比学赶帮超的意识,促进了护理服务和护理文书水平的提高。

5、5.12护士节与工会举行了以“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树立崭新护士形象,弘扬抗非斗志,打造胸医护理品牌”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增强了护士为建设一流新型专科胸科医院努力工作的信心。

护理部工作总结三、提高护士风险、安全、法律意识,防控护理缺陷的发生

1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护理人员执业风险加大,为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犯意识,护理部制定了《提高风险和安全意识,防控护理质量缺陷》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表现、护理事故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概括,对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如何防止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加强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并在1月份召开的护士大会上给予讲解;8月份分两次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如何应对举证倒置》的讲座,使每个护士提高了风险、安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卫生厅《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格式》的要求,组织护士长进行学习和讨论对书写的细节进行了规范,并抽调专人进行随机检查,每月组织护士长到病案护理病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士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以确保病案资料科学、完整、真实。

护理部工作总结四、针对不同层次进行护士培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护士长培养

护理部进行了《护理管理理论》、《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举办护理管理经验交流会,有9名新老护士长进行了发言,各自讲了管理体会,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护士长管理水平,为护士长创造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四名护士长进修学习,心外科护士长李春梅、心内科护士长到武汉亚心医院进修学习。内六、内七护士长到北京朝阳医院学习。

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每月工作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至少每二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工作重点,表扬先进,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每月初对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病人满意度情况,向各护士长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8%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每月各科召开病人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与尽量满足。

2、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了护士的培养,对全院护士进行每月一项护理技能测试,一至10月份分别进行了心电图、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除颤器的使用、鼻饲、口腔护理、导尿、吸痰、静脉留置针、皮内注射和测血压培训与考试。提高了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组织护士长讲课,科室内安排相关业务理论学习,护理部进行抽查、提问每月一次,鼓励自学、函大学习,组织业务查房,选派一名护士到上海新华医院,四名护士到齐鲁医院和千佛山医院进修ICU,提高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请赴亚心进修的两名护士长汇报了先进护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又选派两名护士到武汉亚心进修。护理单元护士轮流到心电图室学习,对年轻护士进行科室轮转,以尽快掌握各科护理技术。

3.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通过礼仪学习,所有护士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转变了服务理念:真诚为病人服务真正把病人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使病人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享受了独特的胸医护理服务,改善了护士的形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胸医知名度。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实现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的护理目标。

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10-02

我院神经外科为医院重点专科,入院患者较多,重症监护病房更是我科工作的重点,本人近年来一直在我科重症监护室从事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监护设备及监护措施 我们监护室市医院重点科室,医院斥巨资购入了一批先进设备,例如惠普SMT810型监护仪。先进的仪器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呼吸、颅内压、血氧饱和度等。根据人体生理指标设定报警装置,及时发现及处理。

1.2 监护对象 均为我科住院危重患者共168例,其中男102例,女66例;年龄为16至72岁,平均46.3岁。疾病种类:颅内肿瘤46例,癫痫35例,脑出血38例,脑外伤24例,脊髓疾病22例,其他3例。

1.3 结果 痊愈及好转为142例。抢救45例,抢救成功32例,死亡13例,气管切开20例。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1 意识情况 意识状况的观察非常重要,意识状况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通常可以采用下列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如大声呼喊患者、与患者交谈、棉签刺激患者引起疼痛等方式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但也要注意,由于患者手术常常采用全身麻醉,以及临床使用的冬眠疗法,要正确区分患者的意识障碍,不要混淆。

2.1.2 瞳孔的变化 正常人的瞳孔大小为2-5mm,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如果患者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护理人员要密切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状况,及时处理。但临床其他情况也可以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区分,避免混淆。

2.1.3 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呼吸等的观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直接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果触诊发现患者脉搏比较弱,这说明患者有可能出现了周围循环衰竭;如果脉搏比较缓慢,且患者的呼吸频率较慢,呼吸幅度较深,则提示患者的颅内压在升高。如果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常常提示患者颅内高压。相反,如果患者血压下降,则往往提示患者循环衰竭。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的血压过高或者过低,那么对于这些患者,更加要严密观察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尽可能的保持患者的血压平稳。呼吸的异常也常常提示一些病情的发展。例如,如果患者的呼吸快慢不一、时深时浅,则往往提示呼吸中枢的异常。体温的异常升高一般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患者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出现了散热功能障碍,因而高热,此种高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单纯的用退热药,临床效果十分不理想,我们一般往往采用物理降温及冬眠疗法;另外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患者感染性高热,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提示为感染性高热,除了常规降温外还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发热。

2.2 颅内压监护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所感受到的颅内压力转换成电能,再通过记录器描记下来。颅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颅内压力的观察非常重要。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我科的患者常常有意识障碍,或者全麻未醒,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需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首先立即吸氧,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鼓励患者咳嗽,以促进排痰,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雾化吸入糜蛋白酶,以促进排痰。

2.4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 我科严格强调监护室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空气消毒。我科所住患者均为危重病人,一旦发生感染都将是致命的。因此护士长多次开会强调预防患者感染的重要性,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也都能够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

2.5 皮肤及的护理 一般患者均有肢体活动受限或者意识障碍,因此需要协助患者做好护理。要给患者勤翻身,避免褥疮的形成,此外也可指导家属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行温水擦浴。这样都有助于防止褥疮的形成。此外,患者的也很重要,尤其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制动,一旦改变时方法不当,将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我们科强调两个人翻身法,因为两个人一起均匀用力,可以确保患者整个身体同步翻身,避免了因为用力不均导致的再次脑出血或者对脊柱的不利影响。

2.6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后一般都有意识障碍,当患者意识清醒后,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受到巨大打击,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患者一时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不愿意承认患病的事实,有的悲观厌世、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有充分的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也注意到,应多对患者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患者每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患者病情进一步的恢复。

篇10

CU的危重病人多合并呼吸衰竭或存在潜在危险。在此类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诱因外,机械通气为重要的临床救治手段。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建立以及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病人会出现烦躁不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对这类病人常需给予镇静治疗,但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对60例机械通气病人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人为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ICU进行救治的50例机械通气危重病人,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4~86岁,平均57.8岁。其中气管插管42例,气管切开8例。基础疾病包括多发伤、颅脑伤、急性胰腺炎、COPD、胸肺疾病术后、腹部手术后、心脏术后、重症肌无力急性药物中毒等。

1.2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静注咪达唑仑0.1~0.2mg/kg镇静诱导,起效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初始维持剂量0.1~0.15mg/(kg?h),后根据Ramsay评分监测镇静水平调节剂量使患者处于1.3结果 本组128例中,101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7例发生肺部感染,经治疗好转,2例死亡。

2护理

2.1镇静效果观察 监测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依病情测动脉血气分析。镇静效果评估标准 按Ramsay分级为六级进行镇静效果评估:1级,清醒,焦虑烦躁不安;2级,清醒,安静合作,定向准确;3级,嗜睡,仅对指令有反应;4级,入睡,反应灵敏(对轻度压眶反应迅速);5级,入睡,反应迟钝(对轻度压眶反应迟钝);6级,深睡,无反应。监护时每30~60分钟评估1次,使病人的镇静深度维持在3~5级。

2.2施行ICU常规监测,动态监测呼吸,循环功能,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瞻妄,皮肤红斑症状,并注意尿液颜色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特别注意机械通气的管理,合理的调整各项工作参数,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注意通气机的报警。如有报警,应迅速查明原冈,给予及时排除故障.如故障不能立即排除,首先取下通气机,如病人无自主呼吸,应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维持通气和给氧,保证病人的安全。控制好剂量及注射时间,由于个体对疼痛刺激反应的不同,但护士在工作中还应客观地选择适合疼痛评估量表,同时加强医护的协作,使医生了解病人的实际需要量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尿潴留等,并结合病人的实际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镇痛护理。严格无操作:应用输液泵静注镇静,镇痛药时,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三通管、延长管、注射器等),防止输液管道连接部位的脱落,栓塞及深静脉感染

2.3皮肤护理:镇静的病人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减少大翻身次数,使用压力移动式气垫,分散病人体重,减轻局部受压,为防止剪切力,应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每隔15~20min把手伸进病人身下轻轻按摩尤其骨隆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4呼吸道的管理 镇静病人的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肺的自洁能力降低,肺部分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因而要加强气道护理和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吸痰时,必须戴无菌手套,一般每1~2小时吸痰1次,加强气道湿化,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及时处理报警信息,持续监测指脉氧,按医嘱定时监测血气。

2.5并发症的护理 使用镇静剂后病人处于被动,容易发生褥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因此,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更换,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放松约束带,检查皮肤情况。每班帮病人局部按摩,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2.6心理护理: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已处于应激状态,又与外界隔离,与家人交流减少,担心自己病情恶化、不能恢复,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压抑等情绪。①在病人清醒时期,加强护患沟通。向病人讲解各种插管、仪器、检查的作用及重要性,介绍病情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感,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如在插管处涂少量的凡士林,防止摩擦带来的不适;定时作口腔护理,防止口腔黏膜和嘴唇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