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环保型焊接材料的应用必然会对整体焊接流程造成影响,焊接时所需的温度、焊接方法及相关零部件的养护都将发生变化,以下将进行环保型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基于设计的参数进行焊接方法的分析,实现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环保型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设计,以实现最低的环境代价下的最佳焊接效果[1]。
1.1环保焊接工艺参数设计
传统焊接材料中由于含有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且熔点相对较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挥发,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2]。因此在进行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时应首先考虑焊接材料的熔点、最适宜温度及加热温度,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对焊接温度的研究,基于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环保型焊接材料的熔点应比传统焊接材料的熔点高35~45摄氏度,在对材料进行焊接时,将焊丝提前预热5~8秒,将温度控制在245~255摄氏度是最为适宜的[3]。其次进行焊接工艺时间参数的设计,由于焊接时维度相对较高且时间较长,对绝缘层及焊接材料均会造成影响,若时间控制不精准,极易发生接触面焊点的粗糙、颜色变暗等问题。结合上述分析将焊接时间设定在1.25~1.5秒之间,时间不得超过2.25秒。
1.2焊接方法分析
焊接材料中铅元素可以起到降低焊料表面张力的作用,进而提升焊接材料的延展性及湿润程度。环保环节材料受到锡元素的支配,由于锡元素的湿润度较低,因此在进行环保型焊接材料的焊接时,焊接头应频繁进行移动,及时的弥补由于湿润度过低造成的焊接缺陷[4]。同时也可以在焊件与焊接材料接触面之间涂抹助焊剂等试剂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环保型材料的焊接方法分析。
1.3工具维护保养要点分析
在对环保型材料进行焊接时,由于焊接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导致的烙铁头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氧化的烙铁头发生变黑、表面不平整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焊接的工艺流程。烙铁头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影响了前端温度的上升[5]。因此对焊接工具的定期维护是环保型焊接材料应用的关键方向,每实施完一次焊接工作都需要对焊接工具的表面进行擦拭,将焊接工具放置到工具箱时,将工具上焊料使用干净纸巾擦拭掉,再用清洁布对其表面进行覆盖,用于擦拭焊接工具的清洁布必须定期消毒或清洗,确保清洁布中不含有焊锡等污染物质,实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环保型焊接材料的应用。
2.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型,包括两层含义:意识低碳经济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目标性,发展体坛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形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形态是零排放;第三种形态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低碳形态的条件是经济的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一,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从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以来, 欧盟各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响应, 制定出本地区、本国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改变能源结构;2、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3、降低碳产业的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改变生活方式。
各国的低碳经济政策有以下几个着重点:(1)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 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3)低碳产业政策, 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4)低碳消费政策, 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 绿色社区等政策。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中以鼓励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为重点, 尤其是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更是重中之重。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 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 能源效率技术; 碳捕获技术等。尽管国际低碳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 也没有专门以低碳为目标的政策工具, 这对低碳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低碳经济作为各国争先发展的要点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2/3。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我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总量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过去二三十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 CO2占我国 CO2排放问题的 75 %,中国 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在 1990至2001年, 我国CO2排放量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 27 %, 目前, 我国与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 2030年, 我国 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长的一个体现, 过去 3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和新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开发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二次能源,可以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面。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但是“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谨慎调查研究。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两个重要的关系。首先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其实,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低碳经济”不可一蹴而就。“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 “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文献综述
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到了“低碳经济”,几年来,这个概念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认可,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研究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低碳经济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其中重点。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需要新的产业结构模式支撑。因此,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合理的产业模式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国内外重要文献进行梳理,首先简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然后阐述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接下来举部分行业在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最后评价文献并得出相应启示。
一、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1]的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国外一些学者对低碳经济进行更加深入的定义: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2]。牛文元[3](2009)、贺庆棠[4](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国内学者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袁男优[5](2010)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发展低碳经济有低碳社会、低碳市场、低碳产业3个切入点。作者划分为三个切入点,低碳产业是其中之一,为能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产业调整,本文将从低碳产业调整方面文献进行梳理。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新一轮的经济变化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低碳经济的提出,使得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与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作为产业低碳化发展基点和抓手,通过实现产业节能、产业增加值、提高产业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改善我国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高能耗的态势,缓解我国在低碳国际标准形成过程中面对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带来的压力,以实现低碳经济的中国含义。苏伟[6](2010)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给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为我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动力。有学者指出我国实行低碳化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应发展碳强度绝对值小、边际碳强度有下降趋势、并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
(三)碳排放与产业经济调整的关系
近十几年来,国内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大量研究,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影响。NoamBergman[7](2011)指出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内能源消耗占四分之一,传统节能减排方法与发展新能源产业相比具有直接、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间接的社会效应,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艳,李真[8](2010)发展低碳经济最根本的是要从生产方式的技术变革入手,将技术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有机结合。邹秀萍[9](2009)等利用1995年-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碳排放量与第二产业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随着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的增加,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再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后又上升的变化趋势。由文献可以得出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排放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切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研究
Lin Sue J,Charles[10](200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产力和平均能耗情况,设计了关于经济、能源、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应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减少能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应由高能源密集型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Koji Shimada[11](2007)阐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地方制定的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方案,并指出为了达到目的,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措施是必要的。同样,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时认为中国要走向低碳经济,必须首先对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是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前提及有效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很大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比例不协调等。陈春[12](2010),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很大,德国的第一产业单位产值每增加1%,其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会增加1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又保证低碳排放,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有较大问题。刘再起[13](2010)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视国情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不会增加而且会减少碳排放量,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调整力度与步伐。
综上观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前两年中国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低碳经济产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一番非凡的增长态势,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部分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在目前状态下,中国应主动向新型产业结构调整,例如新能源、低碳技术产业、有机农业产业、环境概念产业等,在不同产业内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研究重点。近年,世界各国都加大此项研究力度。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实践看,主要包括构筑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等诸多领域。我国不同领域专家对不同产业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吴垠[14](2009)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即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在于改善现有高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制度的两个维度:即“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或降低其创造的单位GDP的碳强度。刘德伟[15](2011)考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政策的低碳经济指向,认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旨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实现传统产业低碳化;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变换经济增长的产业重心,实现主导产业低碳化。在行业上,低碳经济涉及电力、交通等多个行业;在技术上,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当价值链的分布从资源型企业向高技术产业倾斜时,即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时,将推动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助力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四、对文献的评价和启示
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界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其中新能源产业及技术调整是研究热点,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究节能方法等都能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实现低碳化。近几年来我国虽然也以进行大量研究,但与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研究大多停留在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化的探讨层面,相关政策建议较为表面,可操作性不强,实践阶段尚待进一步试验。国内在研究方法上以借鉴国外经验为主,缺乏对中国含义低碳经济的适用性,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正确基础理论的指引,对产业低碳化发展道路选择不明确,不能确立合理的测度方法。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支撑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因此,还有待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Feb.2003.berr.gov.uk/files/file10719.
[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Z].
[3]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3):13-19.
[4]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2):8-4.
[5]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6]苏伟.储亚平副主任带队调研低碳经济发展[J].人大建设,2010(9):25-29.
[7]Noam Bergman,Nick Eyre.What role for microgeneration in a shift to a low carbon domestic energy sector in the UK[J].Energy Efficiency,2011.
[8]马艳等.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9-123.
[9]邹秀萍,陈劭锋,宁淼等.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3):34-36.
[10]Lin Sue J.,Lu I.J.,Lewis Charles.Grey relation performance correlations among economics,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Taiwan[J].Energy Policy,2007(35):1948-1955.
[11]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Yuzuru Matsuoka.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 [J].Energy Policy,2007:4688-4703.
[12]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13]刘再起.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14]吴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N].理论参考,2009,18(12):47-49.
篇4
“低碳”一词最先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即减少碳排放,从而消耗最少的资源,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更好的发展是建立在降低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的,通过限制一些劣质违规原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生态的毁坏,低碳经济比传统的经济更加的环保。
(见表1)02低碳经济下成本控制现存问题
2.1碳成本信息缺失
低碳经济在全国范围还属于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没有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同时,我国碳成本体系不够完善,在确认与计量成本方面的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使碳成本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企业在投入资本时忽略了碳成本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使成本计量不够精确。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碳成本信息缺失这一状况。
2.2缺少对低碳的认识
企业大多数员工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够全面。由于每个员工的教育水平,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员工的素质有不同层次的差异,虽然公司高层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但是大部分企业员工却对低碳经济井没有了解。这说明企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不够全面,导企业成员低碳经济意识缺乏。
2.3低碳经济的成本
我国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因此进行节省能源所产生的成本也将非常巨大。因此,低碳经济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利处明显,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更为困难,仅仅依靠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中国也提出了大量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减少能源排放量、发展绿色经济等从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3低碳经济下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3.1全面实施控制
企业应把自身的发展与低碳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减少资源损耗,对机器设备、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等进行各种更新改造,把企业从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转变为低碳的成本控制模式,寻找低碳环保,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分解的生产原料进行生产制造,利用各种新能源,降低材料废弃和碳排放。
3.2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如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了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潜力,企业业绩得到较好的提升,对企业管理的能力进行加强非常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应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成果井将其运用到企业成本控制当中,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披露,对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合理分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完善低碳经济下的成本控制。同时,对企业加强管理,使企业的控制体系都以低碳为主。
3.3强化企业员工对低碳的成本认识
企业的管理者应通过网络、通信等进行推广传播促进对低碳的宣传,从而使员工对发展低碳的意识有所提高,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进行监督,使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个员工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低碳的行动中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在财务方面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也应该进行完善,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3.4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交流
国外企业更早地认识到,想要使企业经济有所突破,唯有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多与国外企业学习和交流,借鉴他们经验,引入先进设备,学习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推进低碳经济更好发展,减少碳气体排放量,节约资源。同时可以使企业在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机会。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可是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42-01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
一、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最早地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重新认识与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的进步
一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该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败。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降低能耗、开发新能源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2001-2005年)提出了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还指出要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则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并进一步制定了关于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利用新能源的具体约束性目标。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之处
1.思想认识障碍
社会低碳生活理念相当淡薄,低碳生活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低碳生活的行动更是遥遥无期。我国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但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加之企业片面的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其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社会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体制,各级政府实施力度和效果也相对较低;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高速期,不合理、不合格的经济企比比皆是,也是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原因。
3.基础设施的障碍
刚刚起步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
4.技术障碍
我国低碳运行制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还相当落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相当于普遍。以此同时,人才的障碍也可归结为技术障碍。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从政府层面看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和立法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为此,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不断地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交通和家用等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
(3)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今后,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2.从企业层面看
(1)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次,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3)企业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完善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体系。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增设节能低碳目标项目,用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规定产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内的碳排放,保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从个人层面看
(1)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一水多用,用盆洗菜、洗脸,关好水龙头;尽量少开空调,少乘电梯,随手关灯,电器不用时要关闭电源、拔掉电源插座;尽量少用洗衣机、电吹风等电器。
(2)节约用油用气。外出时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购车选择小排量车;外出用餐点餐时不铺张浪费。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GATT WTO 贸易摩擦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研究现状及战略目标
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最早的探索,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提出了在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的情况下,要尽快实现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风能、太阳能等为核心的经济,并且布朗(2002)提出基于化石燃料的经济方式向基于新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积极建构无污染排放和无碳能源经济体系 。而“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2003)中,指出“低碳经济”是基于更少的环境污染和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而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既为创造更高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途径和机会,也为开发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强调以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2009年9月联合国的《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促进发展,拯救地球》报告,其核心内容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经济的增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质上实现低碳经济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必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问题是能源效率和新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为能源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其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双重支持下,致力于建立一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游雪晴等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杨迎春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贸易摩擦,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可以看出,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给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探析。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尽可能地使低碳与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给本来单一保证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加入了一个新的约束条件,也就是说在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低能耗和低碳排放。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贸易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各国经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势必会引起国际贸易行为的新调整。为适应这一新的调整变化,各国需制定新的贸易战略,对贸易政策、贸易结构和方式甚至贸易环节都会进行优化和改进,各国贸易战略的不同使得未来贸易领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二、WTO体制中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条款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贯穿低碳经济理论,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碳型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潮流,国际贸易也正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将不可避免的给一国的国际贸易带来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结合WTO体制中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条款和协议,将使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变得更隐蔽,将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1.GATT第20条的环境例外
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订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还没有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所以当时的关贸总协定上基本上不存在环境保护的相关条款。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中的(b)条款和(g)条款是仅有的两条与环保有关的条款。根据第20条的引言,只要“不对情况相同的缔约方构成武断的或者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者“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GATT缔约方均可以采取“为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采取必要措施”((b)款);或“与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g)款),以上为GATT基本条款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所有内容。
2.《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WTO序言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WTO序言中明确指出:任何缔约方在处理对外贸易与经济关系时,应在提高本国居民生活水平、保证居民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居民实际收入与本国有效需求的基础上以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同时应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使世界资源尽可能得到最优利用,并以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各成员方相适应的发展方式,谋求既保护和保存环境,又增强保护和保存环境的手段。
由WTO的序言可以看出,其重要目标之一是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要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和最小程度的损害环境。WTO的这一目标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各国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却间接知道了各国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低碳经济形势。序言在世贸易组织框架内相当精准的界定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这对GATT来说是一个重大改进。
3.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
技术标准问题中发生最频繁也是最难处理的就是食品与药品的卫生与安全标准。该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常被用作保护主义的幌子,起初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在该标准上经常出现相互刁难的现象,以至于最后各国希望制定统一的标准,东京回合时趋于成熟。
为解决各国技术标准差异所带来的难题,1973-1979年,在东京回合谈判通过了《关于贸易的技术壁垒协议》,也称“技术标准守则”。该守则主旨为: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标准以及产品的检测等均不得造成对国际贸易不必要的障碍。乌拉圭回合会议在东京回合守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WTO技术守则(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其目的在序言中和第二条第二款都有所体现。序言中提到:任何国家均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以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保护人、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以及防止欺骗行为等,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措施不能成为缔约国之间进行贸易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该协议在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成员国应保证技术法规制定和执行的目的与效果不应该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技术法规不应该是阻碍贸易而应成为达到合法目的的必手段。此类合法的目的特别是包括国家安全需要,防止欺骗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环境”。该协议强调用于判断相关产品是否符合本国标准的程序必须是公正公平的,并且敦促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各自的技术规章、技术标准以及鉴定结果。该协议承认各成员国有权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居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环境,但又规定这些措施不应成为国际贸易的障碍。TBT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各国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了低碳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促进了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4.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该协定虽然不是专门用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协定,但内容大部分与低碳环保密切相关。SPS规定,多边贸易中只要不在缔约国之间造成武断的或者是不可理的歧视待遇,各缔约方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使之避免遭受饮食或者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致病生物体的影响,并使人类健康免受来自动植物携带的病虫害或者其他危害等。为了寻求各缔约国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有效协调卫生与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鼓励各方采用国际标准和准则。但同时也规定只要在科学上证明是合理的,或者是以适当的危险性评估为基础的,允许缔约方各国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措施。综上内容得出各缔约国应遵循的总原则是:一方面承认缔约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秩序和环境资源,有权制定并实施本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协议要求各缔约国的政策和措施不能妨碍WTO体制的正常运转,禁止以发展低碳经济的环保要求为借口实行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缔约方同时还须注意标准和法规的透明度、对其他缔约方的技术援助以及缔约国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等。由于生产力水平、工艺水平等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的低碳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多重目的制定了一些单方面的标准和规则,对低碳经济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出发点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单纯从保护生态环境及人民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新动向,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有其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打着发展低碳经济的幌子,其实是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从而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
三、低碳背景下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局限性
WTO是目前世界上协调各成员间贸易摩擦最权威、最有效的组织,在协调各成员间贸易摩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WTO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的法律依据仅仅是WTO框架下与环境有关的若干贸易规则,其框架下没能将环境和贸易单独立法。所以,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低碳经济新形势下的各缔约方的贸易摩擦将日益暴漏其协调机制的局限性。
低碳背景下WTO宗旨中的所提倡的环境保护和其所提倡的自由贸易存在矛盾。正如本文在第二部分WTO宗旨中所述,宗旨中存在一个难以取舍的矛盾,一方面强调以实现各缔约国自由贸易为终极目标的同时,另一方面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其基本目标之一。当各国把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同时作为追求的战略目标时,WTO就可能陷入难以取舍的两难境地,因此WTO体制下解决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存在局限性。另外,为了平衡国际贸易利益与缔约国的其他利益,WTO及GATT制定了一些例外条款,这些例外条款也很容易变成为被利用的对象,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一方面站在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极力推行便利国际贸易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坚持从本国利益出发,当涉及到本国利益或者本国利益受到损害时便毫不退让,使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争议时的受到制约和限制。各成员国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从长期看符合全球利益,而短期则更多表现为国别利益。当各国在贸易领域出现冲突时,WTO能否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将面对严重考验。
参考文献:
[1]李会忠,陈淑菡,何青,马述忠,陈洁.WTO规则与环境保护[J].中国与WTO,黑龙江对外贸易,2001·6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第三期
[3]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心态,2010年2月第23卷1期
[4]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2月第27卷第二期
[5]杨迎春.低碳经济趋势下贸易摩擦及WTO机制困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及研究,2010年7月第14卷第4期
[6]黄河,赵仁康.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J].外交评论,2010年第五期
[7]蔡高强,胡斌.论WTO体制下的碳关税贸易措施及其应对[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第34卷第3期
[8]方时姣.发展低碳经济的几个问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7月/20日/第B03版,创新论坛
[9]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J].统计研究,2006,V23(8):37-40
篇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更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i},国作为}日_界上最大的发展,1,国家,不仅要承担着国际上的大国责任,还要负担起十三亿人可持续发展的大任,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建立碳金融体系势不容缓。
【关键词】
低碳经济;碳金融体系。
随着能源问题和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人们着手寻求一条环境、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碳金融体系的出现,是金融体系中的又一个创新,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金融体系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利用,两者相得益彰。
一、碳金融体系的含义及交易方式。
碳金融,指的是在《京都议定书》之后,各个国家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
它主要涉及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出现,使得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了碳金融兴起的最主要原因。
碳金融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减排配额的买卖,另一种是以减排项目为标的的买卖,这一种较第一种复杂些。这两种方式分别演化出了期货与期权的金融衍生商品。这些交易工具在市场上不断创新,规模不断的壮大,并且开始有主导市场的趋势,各个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并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二、我国碳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难点。
碳金融作为一种新生的金融体系,我国也是最近才产生,与西方国家相比,各项制度尚不健全。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和企业对碳金融体系的了解有限。由于碳金融体系传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很多企业不了解,不能看到它的巨大商机,加上之前企业生产发展模式的限制,很多企业无法迅速地转型,来发展低碳经济。另外由于国家对碳金融体系的宣传力度不够,碳金融的操作模式,法律法规都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迟迟不愿意出手。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碳金融经济对我国来说是新生事物,因此,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众所周知,金融市场有其盲目性,自发性,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做基础的话,就会产生许多损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加上人们对低碳经济的不了解,免不了会出现投机的行为,因此国家应该尽早的制定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碳金融市场,也给想进入的企业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
(三)碳金融业务活动缺乏内在动力。
由于碳金融市场是新生市场,对于综合性的人才要求比较多,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相关的市场意识,还要有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政策理解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靠着政府的管理,而不是市场来解决环境问题,其中和缺乏相应的人才不无关系,这需要国家下大力气来培养。
三、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对策。
纵观我国碳金融体系出现的问题,要想合理的解决,需要长久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一些合理的手段,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搭建交易平台。低碳经济不仅仅应是我国保护环境的要求,也应该是发展经济的要求。国际上已经出现了碳交易机制,我们国家应该进一步探究其排放配额制度,通过金融市场中价格的调节功能,调整不同的经济主体利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国外机制的动力,带动国内产业链的平和转型。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将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性商品引入到经济体系中来。另外还要不断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欧美国家不断提升自己国家货币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人民币作为市场上稳定的货币,也要抓住这一机遇,将人民币和碳排放权挂钩,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国内和国外的双赢。
(二)国家积极构建相关法律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碳金融体系会不断的完善,而与之对应的法律体系也不能落后。国家应该聘用专业的人才,深入学习碳金融的特点和国外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安全,不然,稍有不慎,就会将中国经济拖入到国际化的浪潮中,损失惨重。在构建法律框架的同时,也要政府和监督部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监督计划,在支持低碳发展的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不能让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三)国家应积极宣传低碳经济。一个国家相关经济的发展和其政府的焦点密不可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果国家对于低碳经济重视,企业也会望风而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然,低碳经济将会成为空谈。同时,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宣传,民众对于低碳经济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也有不利的影响。
四、结语。
某些资源的不可再生和急剧减少,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使得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落后于欧美国家,碳经济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很好的抓住这个机遇,中国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发展,还能缓解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这点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才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邹亚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碳经济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10(4)。
2、马崧崴。浅谈低碳经济模式与环境金融创新[J].今日财富,2009(12)。
3、吴玉宁。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农村 建设的必要性
一、概述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和气候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出现深深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进入飞快发展时期。为了协调社会的发展,国家也正在加快脚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扩增,新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农村建设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化。此外,倡导低碳经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
二、文献综述
1.低碳经济的理论含义。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全新经济理念它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低污染和低排放,它通过发展低碳能源系统,实现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和气体的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循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经之路。
2.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一词,随后低碳经济开始慢慢发展。欧盟从20世纪80年代起深受失业问题的困扰。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欧盟各国领导决定全力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岗位,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2009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公开发表《2009年度欧洲就业报告》,并指出低碳经济有助于改善就业局面。这大大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是较早的低碳经济支持者,它于2007年7月提出低碳经济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日本也于2008年7月制定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并把低碳经济作为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国外比中国更早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的经济效益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大多消耗初级能源,其主要能源是以煤炭为主,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随着气候变化,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极端天气的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遭遇损失等。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国开始实施低碳经济。自2006年起,我国相继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立法基础。2007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些表明,中国开始逐渐发展低碳经济,以缓解气候和环境危机。虽然国内外都已经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本文主要以佳木斯新农村建设为例,研究低碳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其发展途径。
三、低碳经济在佳木斯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
工业化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多。佳木斯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属于资源大省,其工业发达,且能源消耗高的产业密集分布,佳木斯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经过长期的“三高”发展,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引起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农村环境备受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为了有效缓解佳木斯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在佳木斯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并且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低碳经济在佳木斯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希望对其他新农村建设起借鉴意义, 它们分别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降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应对气候变化对佳木斯农业的威胁。纵观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多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佳木斯地区地处东北平原,适宜耕种,因此农业比较发达。但面对持续升高的气温,害虫也随之不断增多,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对佳木斯农业的威胁。
2.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据权威数据统计,耕地所释放的温室气体远超过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农业正在走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这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但低碳经济若运用在新农村农业发展上,就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3.实现佳木斯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耕地数量和质量呈下滑趋势,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农业和工业的碳排放量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但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农业技术措施就降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佳木斯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佳木斯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佳木斯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有其必要性。下面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佳木斯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并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发展途径,希望对其他农村建设地区起引导性作用。
1.加大农村地区的低碳宣传力度。低碳经济虽已提出很多年,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他们缺乏对低碳农业的了解,其理解层面尚浅。为了让佳木斯农村地区的人们尽快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相关政府必须起引领带头作用,加大农村地区的低碳宣传力度,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低碳经济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政府应当建立起一支宣传低碳经济队伍,利用各种方法,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农村宣传栏等方式来宣传低碳经济,让低碳经济渗入人心。只有这样,低碳经济才能进入农村地区,并使其促进佳木斯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在建设佳木斯新农村的时候,发展低碳经济还必须考虑提高农民收入的策略。农业的地位特殊,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低碳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其倡导理念和发展方向是无污染和高产出,并努力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清洁能源的产出。为了配合佳木斯新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引进先进农业设备,形成农业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并平衡农业碳排放量,有效缓解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压力。其次,深入开发新能源,提高原有能源的利用率。第三,合理利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废弃物。因此,必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合理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使农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3.倡导低碳农村社区。在佳木斯新农村建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体现在农业发展,而且在农村建设新房子时也应该提倡低碳化,鼓励农民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和技术的建筑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沼气池的位置。同时,也应当关注整体的房屋结构,鼓励村民使用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真正实现农村社区低碳化。
4.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低碳排放量。因此,在建设新农村时可以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力度。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并且含量极其丰富,它主要依托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能源,其燃烧时对环境污染小。此外,该生物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在佳木斯农村地区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我国的开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促进了新农村农业往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社会、环境和农村经济的 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由于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改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项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有收获。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低碳农业,这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胜,陈小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_44.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79-87.
[3]李志国,李宗植.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66-71.
[4]郑志勇,王林,王德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438-441.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经济结构;新能源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和子系统,而“碳”狭义上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低”则是指降低目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高”碳排放,最终使碳强度降低到能源和环境容量都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标准。
理解低碳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内涵: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必然选择。
2.发展低碳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3.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强教育,转变人们发展思路,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保障。
4.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的资源丰富,但是人均的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占有量很多。提到资源又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过去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震惊,高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低碳经济能很好的处理好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几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中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就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要修复遭受重创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也就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这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攻击中国的主要方面。中国政府也高度的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严重。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就目前而言,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开发生物质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1.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其中碳减排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人为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减少碳排放实质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国际能源的现状来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IEA,2008),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将为80%,且煤炭需求是各种能源品种中增长最快的,石油仍然是主要的燃料,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能源发展具有周期长、惯性大、路径依赖的特征,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围绕碳减排的国际谈判实质就是排放空间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及能源使用,发展权益的争取。
2.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本和市场问题。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的过程中付出了额外成本,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所以需要制定全球的低碳市场配额,并逐渐形成全球通用的制度和规则,否则,低碳技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从而影响低碳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
3.发展低碳经济的第三个问题是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的问题。低碳技术能否在全球推广,从而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终端消费过程中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面临着解决全球公共物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与获取低碳技术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矛盾冲突,需要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解决。
我国也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低碳经济给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我国国情决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可能会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从目前来看,各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准备向低碳转型。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普适性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欧盟和美国分别实施了碳贸易系统,欧盟开始征收碳税,构件绿色税收体系,各国纷纷提高能效标准,加强能效和环保方面的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投资新能源和碳减排的研发等。通过一些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始脱钩。例如,瑞典1990-2006年,经济增长了44%,但是其CO2排放减少了9%。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应当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人们发展理念,弘扬以低碳排放为荣,高碳消耗为耻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引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经济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社会要倡导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和铁路,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多植树绿化,在学校教育中多讲一些低碳生活方式的问题。
2.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我们国家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在其他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也缺少针对温室气体这种“特殊污染物”的相关适用法律和规定。因此,应论证“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要增加研究低碳经济的经费和编制。
3.政府应采用经济手段,倾斜式发展低碳行业。人大和政府要加快对低碳经济的调查研究和立法,通过税收、补贴、价格、信贷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使之增加供给,降低成本。对高碳消耗和排放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征收气候变化税或者关停并转的处置,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要带头履行环保生态责任。
4.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是能耗多,排放多的时期,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至少包括五方面含义:一是要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所以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有明显增长,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优势的现状,限制“三高一低”产品出口。三是降低现有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发展新能源产业。
5.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天然气,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可再生燃料——氢和生物质能,逐步发展核能。
6.提高重点产业的能效和减少能耗。当前要针对重点用能部门的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提高能效标准,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公交、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建筑节能,提高电厂能效。
7.对民营资本进入低碳行业进行开放。国家只需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通过项目核准制,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充分调动国有、民间、外资等各类投资者平等进入。提高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提高低碳行业的研发经费,国家要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双向流动,鼓励我国科研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研发,也要积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低碳经济,设立研发机构,以及中外进行合作开发。
8.加快植树造林和继续退耕还林政策。
参考文献:
[1] 郑志国 . 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质疑 [J]. 探索与争鸣,2009.
[2] 张坤民等 . 低碳经济论 [M]. 北京 : 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一、低碳经济下亟需环境会计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对低碳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而环境会计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环境会计体系有助于正确核算和反映包括自然资源的损耗及生态补偿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能够更好地核算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每个因素,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低碳经济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已从战略角度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会计通过正确核算“绿色GDP”,从传统GDP中扣除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学者在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但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颇多,但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并且实务发展缓慢。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在理论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务方面却是进展缓慢,影响实务操作的最主要问题是确认与计量的困扰。
其次,企业的环境责任理念并未融入企业文化,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在健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明示制度中的重要性。根据莫筠(2010)《环境报告使用者信息调查表》资料统计显示,企业环境报告忽视了除政府管理机关之外的其他使用者。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漏洞,我国企业没能对环境会计有足够的重视,制约了环境会计的发展。
最后,缺乏环境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门新课题,它不但涉及到了传统的会计学,还涉及到对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求。这种多方面的知识体系,需要的也是一些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熟练的掌握会计技术,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与环保等领域的知识,而我国企业目前非常缺乏这类的人才。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在实施上的主要问题
1、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局限性
虽然较传统会计而言,环境会计在核算时所提供的信息更强调企业自身的微观利益和眼前利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环境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是,低碳经济的兴起,并没有使环境会计广泛形成对企业涉及低碳的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的核算内容,环境会计中能够对企业低碳行为进行分析的相关财务指标没有得到规范的设置,从而无法正确到位地反映低碳经济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对低碳经济的实现存在着一定的制约。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比例偏低。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也比较松散,我国有关机关没有对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环境会计披露做出硬性规定。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自愿选择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和单位稀缺,不仅存在量上的差别,在披露质量上也令人堪忧,公布的的信息普遍为定性的空话,较少企业存在定量的信息,公布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可比性。
其次,在已经对外披露的企业中披露内容和方式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目前,企业环境披露主要表现为公司环境政策的陈述、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费,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方法等。披露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由于企业缺乏统一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3、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体系的制定不到位
目前来看,企业环境会计的构建和实施,还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持。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说明了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却没有对这种环境影响采取详细的处罚说明和行动措施,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低碳会计的操作提供依据。而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范。这就使企业在环境会计的构建过程中,缺乏有力的规范依据和监督依据,使企业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存在随意性,进而使环境会计无法得到全面推行。
四、低碳经济下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的建议
1、扩展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
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突破了资金运动这一范畴,不仅对资金加以核算,还考虑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但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低碳资产、低碳负债、低碳收入、低碳成本和低碳利润。
2、提高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建立环境会计,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相关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
3、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体系
首先,在我国建立对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环保监督与控制的环境会计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尽快加强环境法规保障体系。推行污染许可证制度与收取排污费制度等都是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与执法,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环境会计运行的资金支持系统。再次,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与规章制度。需要大力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监测和计量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环境会计。
参考文献:
[1]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