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管理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管理知识培训

篇1

关键词:持续关心;职教师资;网络培训;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762-03

改革开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冲击与困境。新的教育培养观、市场人才需求观和人才培养质量观,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对职教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一种科学、合理及持续的师资培训模式尤显重要。

1 开展职教师资队伍网络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职教的特征是职业为向导,职教教师是学生与企业间的桥梁,从而要求教师在素养上应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掌握专业先进知识和技能,师资培养上也应体现出职教特色,为教师提供一种持续发展的培训策略,由此培养出一批具有职教特征,能够胜任职教事业的师资队伍。

1.1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006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促进学习者职业生涯进步,要突破学校教育、学历文凭和集中教育的单一传统模式,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学习者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环境下,新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对职业学校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将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培养出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技术应用,利用各种新技术优化教学、不断吸收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技能,寻求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

1.2 职教师资的建设、培养现状

1)师资队伍来源途径广,组成结构复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内容及实现上有着本质的不同,由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使职教师资组成复杂。有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相关企业调入技术人员、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等,四类组成人员各有优缺点,或重理论、或重实践、或缺乏教学经验,如何促进各类教师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是职教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进修渠道不畅。近年来,国家虽一直加大职教师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但由于职教教师数量众多,渠道主要为:一是通过考核或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分配名额后,进入高等院校或同级学校学习,但名额受限,多数教师难以获得学习机会;另一种是进入相关企业提高实践技能,但受校企合作关系紧密度的限制,也较难获得培训机会,因此,对多数教师而言,培训机会是有限的。

3)知识观念落后,更新速度慢。现有职校,多为原基础上通过扩大规模、转型后成立,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多数学校存在生存危机,资金紧缺,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情况;普通高校中过去也把职业教育作为创收的主要途径,常常忽略教师知识的更新。这造成了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低。

2 传统培训中主要存在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时间短、内容多、针对性不强。传统职教师资培训中多采用讲座式的课堂教学法,在短期的时间内讲授大量内容,增加了教师的学习负担,且所授内容缺乏针对性,容易使参训者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有效的持续交流平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往往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终止,参训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对培训所学知识失去兴趣。

3)工学矛盾突出,不能全心进入学习状态。受培训教师由于工作需要,常在培训过程中受工作影响而耽误课程学习,但由于传统培训中知识的无法重现性,使得耽误课程无法再补,这也会导致培训效果的衰减。

4)重内容、轻个体。以往的网络培训,对培训的定位不够准确,网络培训等同于知识教育,主要精力常集中在内容的组织上,不以参训者需要出发,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

5)对参训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及帮助。网络培训平台建好后,要求参训者按时浏览相关培训资源,培训由人对人变成了机对人,期间参训者缺少必要的专家或培训教师指导,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3 持续关心理论的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促生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培训途径,使培训形式多样化是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网络开展培训时,除需要对网络培训内容精心组织外,还要对参训者的学习服务提供有力保证,以往的网络培训,常常只注重内容的组织,而忽略了对参训者整体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缺乏适应的网络培训策略,容易造成培训走过程,使培训效率降低。

“持续关心”理论是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家大卫・西沃特在其“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中倡导并付诸实践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求远程教育机构和辅导教师对远程学生提供更多的关心、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类服务。①理论强调:1)在网络培训中,应对参训者建立一种持续的关心和支持服务,使参训者在培训过程遇到问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和帮助,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在网络培训中,培训教师应及时关注参训者学习动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控制,帮助参训者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及应用能力。3)在网络培训中,要持续的为参训者提供咨询或辅导,这一过程应是长期、连续的,并能适时满足参训者的需要。

4 持续关心理论视野下的职教师资网络培训策略构建

结合现状,应用大卫・西沃特的持续关心理论,该文提出持续关心理论视野下的职教师资网络培训模型,如图1示。

在培训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培训策略,其目的在于促进网络培训中学习的发生,突破传统培训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突出协同学习、个性学习及持续支持的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参训者间、参训者与培训者间的持续互动合作交流,提高参训者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概率,构建出培训教师、参训者 、培训内容和学习媒体间的信息传递、持续交流、帮助服务为一体的培训模式,该模式共分三大步骤,分别为培训前、中、后 ,如图2示。

4.1 培训前

1)参训者特征分析。认真分析参训者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层次,参训期望与需求,参训态度。通过充分了解培训组织的前期知识,为参训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培训教师角色定位。培训教师除指导、帮助参训者安排自主学习过程及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充当中间调解人角色,起交互媒介的作用。培训开始前,培训教师要合理制订培训的最终目标,知道在培训中如何才能帮助参训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如何帮助参训者实现将培训成果进行迁移。

3)培训设计。本环节包括两部分,一是培训内容设计,二是培训形式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应以着力解决参训者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中心,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注重培训教师与参训者的共同参与性。培训形式设计主要是以非学科性学习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如为学习者建立个人主页(博客)、电子邮箱及QQ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如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案例分析和视频演示),为参训者提供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帮助,并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4.2 培训中

1)学习引导。参训者在网络培训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局限性,因此,培训教师应对参训者提供足够的持续反馈和强化,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激发学习兴题,引导参训者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线交流。

2)有效互动。交互是整个网络培训的中心环节,有效交互的关键是看培训中的交互是否有利于参训者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①。培训中应保证参训者间、参训者与培训者间进立起良好的人-机-人合作关系,持续保持有效沟通与互动。

3)任务安排。网络培训是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学习目的性强。因此,培训内容的安排要做到“按需施教”。每一内容学习完成后,培训教师应合理安排任务,使参训者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4)辅导答疑。辅导答疑是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常规学习的继续,是为参训者指明方向、解答学习困惑的必备手段。由于培训过程中参训者常会碰到各种学习问题,因而辅导答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使参训者能及时获得并能保持长期有效的帮助,按照持续关心理论思想,本策略在培训中及培训后都安排了辅导答疑环节。

4.3 培训后

1)多元评价及反馈。评价贯穿于培训中及培训后整个培训过程,评价的主体是参训者、学伴和培训教师;评价形式主要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关注参训者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关注参训者经过培训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等。评价的结果将及时反馈至前两个环节,以便培训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

2)关联和迁移。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参训者“学以致用”,本环节主要为参训者创设认知难题,引导参训者建立认知关联,使培训与学习的需要、兴趣、目的等相联系,促进参训者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更直接地发生迁移。

3)辅导答疑。该环节发生在培训中和培训后,主要体现对参训者持续关怀的思想,使参训者在学习中一直受到培训教师的关注,并及时获得帮助,增强参训者的学习兴趣,利于积极性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5 策略实施建议

应用信息技术搭建职教师资培训平台,为广大教师服务,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职教师资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再学习,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本策略的构建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网络师资培训,策略实施建议如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应注意参训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与传统培训模式加强衔接和互补,多方位提高参训者教学实践和应用能力。

2)注重培训的设计。网络培训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必须以相应的培训理论为基础开展过程设计,培训中除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及知识传递外,还要注重参训者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对培训者持续的关注。本策略的重点就是充分体现个性化,培训没有统一的教材、进度,每位参训者可根据自身特点及需要,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培训过程中必须及时为参训者提供所需服务和提示学习目标,避免其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6 结束语

职教师资网络培训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持续关心理论远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对远程学习者的持续关心,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培训策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培训质量,有效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注释:

① 罗文,肖天庆.基于有效交互的网络远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55-57.

参考文献:

[1] 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29.

[2] 罗文,肖天庆.基于有效交互的网络远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55-57.

[3] 孙静文.关于国际化视野下职教师资培训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23):77-79.

[4] 黄德群.绩效技术在职教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27):57-59.

篇2

1 网管员现状

近几年,各学校网络应用日益加大,而管理网络正常运行的核心人员“网管员”岗位编制一直不能给予充分肯定,无法引进优秀的人才,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存在兼职者居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较大等突出问题。

1.1 年龄跨度比较大

如图1所示,调查显示中小学校网管员教师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到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年龄在20~55岁之间,基本上有80%在40岁以下,男女比例3:2。其中20~30岁的网管员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其余基本是通过自学或者培训学习,从而兼职担任学校网络管理人员。

1.2 专业结构不均衡

如图2所示,网络管理员专业结构整体偏弱。在延庆县中小学202名的网管员中只有2人是网络管理专业毕业的,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专业沾边的也只能是20%,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网管员之前从事了多年其他工作。在中学的网管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占有大多数,但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也不到三成。总体上,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网管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够满足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3 职称结构层次偏低

截至2013年,延庆县已经取得《北京市中小学网管员》证书或《北京市中小学高级网管员》证书的网管教师为202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网管员为28人,所占比例为13.8%,具有中学中级职称的教师为95人,所占比例为47%。可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其中,从城区到川山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逐渐降低,城区与川山区之间、大校与小校之间网管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

1.4 岗位工作量分配不合理

目前延庆县60%的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网管员岗位,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相对来说技术力量较弱。小部分城区大校有专任网管员,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调查结果表明,网管员在学校中录像、摄像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36%,校园计算机终端维护、多媒体电教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34%,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占总工作量的5%,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及各类信息化活动推进工作占总工作量的15%。而真正用于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占总工作量的10%,如图3所示。

1.5 网管员教师的心态不平衡

随着网络应用和规模的不断增加,网络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一个好的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网络知识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故障。据统计,北京市3000多名网管员教师中,有4/5都是非计算机专业。很多网管员努力钻研,适应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却得不到认可,由此造成网管员心理不平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管员,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背景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的配置和操作,能阅读和熟记各种网络设备及软件的使用说明,网络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问题所在,迅速给出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各区县学校网管员队伍参差不齐,尤其是懂网络知识的专业人才仍很缺乏,网络管理能力普遍偏弱,对网络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够快速解决。

2.2 没有正式编制,导致网管员的工作不被认可

目前,在教师编制里没有“网管员”这个职位,这些教师的考核、评优、评职称等都很尴尬。为了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转,大多数学校的“网管员”都是兼职。相当一部分学校规定,网管员如果没有上课,是不能评职称的,只能算作“职员”系列,无论是否持有“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以及编制了多少软件、做过多少课件、获得多少奖项。

2.3 工作繁杂且不被理解,导致网管员的队伍人员流动性大

在许多人看来,网管很简单,只需要安装一下系统、解答一下用户的日常应用问题。其实这仅是表面现象,要做一个专业的网管员,是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对软、硬件及时处理排除系统故障以保障教学需求,应对每天诸多用户临时发出的各种请求。

网管员的工作目前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有的学校可能觉得他们并不是第一线教师,不直接参与教学,当然也就不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岗位和职称得不到尊重提升,导致网管人员频繁更换。此外,网管员往往身兼数职,不仅管理校园网,还有CMIS、学生卡、摄像照相、修理电脑、电话故障、会议音响等,工作内容杂,工作量大,职责不明确,加班加点司空见惯,这也致使许多兼职者不愿从事网管工作,宁愿回原学科去任教。

2.4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导致网管员失去工作积极性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是政府机构承办的,网络管理员,甚至网络工程师已经定位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目前,有个别网管员已经拿到了人事部考试通过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国家文件里规定相当于中级职称,然而目前北京市教委没有专门为网络技术人员提供单独的职称系列,在教育系统得不到相应的待遇。

2.5 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中小学网管员业务不够精通,技术后劲不足

各学校虽然提出了提高网管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制订了长期的人员培训计划,但制度一经上墙后就乏人问津,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目前,网管员培训以分级培训为主,由于受经费、设备、人员等限制,大多又以区县培训为主,对网络管理知识缺少专业化、深入化的学习。这些网管员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息化建设的步伐。

3 对策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畅通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学校网管员主要负责本校网络的运维管理,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管理能力强,工作有思路、有想法的中青年优秀网络管理员队伍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中小学校网管员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3.1 思想认识:提高对网络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网管员肩负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为服务教育教学的重任,是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人员,是设备投入产生效益的基础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新审视网管员教师的角色定位。各学校要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提高对网络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那种认为网管员是可有可无,没有网管员的网络系统也可以运行得很好的想法是片面的。实际应用中,对网络进行管理并优化网络系统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排除网络故障,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都体现出了网管工作的重要性。

3.2 岗位设置:明确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工作职责

学校网管员工作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行业的特征,又包含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特征,网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线教学人员,而非后勤保障人员,必须明确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相应职责。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工作量,来衡量学校网络管理员采用何种方式:兼职还是专职。明确网管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细则,应使网管员工作重心放在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资源共享建设与维护,避免使网管员成为杂家。

另外,其工作成效应该作为评定职称、提高待遇的依据。使专职与兼职的网管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待遇、能够安心做好管理、维护与服务工作。

3.3 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网管员的管理机制

建立网管员专门的考核机制,统一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明确网管员的衡量标准与工作内容,使学校对网管工作的分配和考核有据可依,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工作评估和考核的科学性。避免与电教人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安排混淆不清,导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方面,要把网管员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看待。建立并完善网管员的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对网管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可以极大地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3.4 政策调整:解除网管员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对网管员要给予政策调整,明确肯定其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其劳动报酬得以合理体现,使网管员安心本职工作。

3.5 夯实基础:加大网管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全市网管员的业务培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网管的能力与水平。建立区县级培训实验室平台,使网管员针对学校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实验并由区县信息中心给予指导。建立区县级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开辟网络管理员技术专栏。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要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技术的培训,推行网管上岗认定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组织中小学网管技能竞赛,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学校网管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统一培训、建立网上互助、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网管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各学校要尽量满足网管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督促网管员自学,使其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总之,加强与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为网管教师定岗定编,明确相关职责与权益,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尽最大可能解决网管教师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各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减少网管队伍的非正常流动现象,促进建立长期稳定的网管教师专业队伍。

注:文中数据的统计是基于延庆县202位已经取得《北京市中小学网管员》证书或《北京市中小学高级网管员》证书的网管教师资料。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管理;馆员素质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获取重要信息的图书馆工作正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对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出了变革性的要求。如何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以适应当前与今后的工作需要,已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一、 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馆员素质面临着新挑战

网络化建设中的图书馆馆员,其职能既要紧贴住“网络”和“信息”这个特定环境,又要体现图书信息工作的本质和特点。钱学森同志曾经指出:“现代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这是对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员的角色做出的十分精辟准确的定位,这种地位使图书馆员的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1、读者管理的图书馆员

在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员的基本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从事的工作仍然是面向用户的操作管理和基础业务,包括传统的采、分、编、流、阅览、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提供资料等服务,同时,他们还要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要求,具备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信息源储存、保护、传递的基本技能;掌握常规检索、联机检索、智能检索等各类信息检索工具,能够通过信息源分析和用户信息需求分析,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网络管理的图书馆员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方式、信息来源、信息类型、信息的选择与控制、信息管理与利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成为网络管理的行家,能实施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开发网络工具和专用网络智能体。具有很强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

3、决策管理的图书馆员

如果说前两个层面的图书馆员实施的是对信息资源的战术管理,那么决策管理的图书馆员是对信息资源实施的战略管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对的竞争要比传统图书馆大得多。正确的决策调控十分重要,因此,图书馆员的决策管理也就成为必然。

二、网络化建设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网络化的建设促使图书馆由原来意义上的“文献借阅场所”向“网络、知识、信息集散地”转型。转型后的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图书馆员的个人工作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新型的图书馆员是现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因而对个人素质方面有许多新的要求。

1、较丰富的综合网络信息知识

2. 较强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

三、网络化建设中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途径

网络化建设进程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图书馆现状看,比资金缺乏更突出的问题则是人才的缺乏,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1、开展馆内培训

2、加强岗位培训

3、规划远期培训

4、提倡鼓励自学

5、开展交流活动

四、 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馆员素质面临着新挑战

网络化建设中的图书馆馆员,其职能既要紧贴住“网络”和“信息”这个特定环境,又要体现图书信息工作的本质和特点。钱学森同志曾经指出:“现代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这是对网络化建设中图书馆员的角色做出的十分精辟准确的定位,这种地位使图书馆员的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五、网络化建设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网络化的建设促使图书馆由原来意义上的“文献借阅场所”向“网络、知识、信息集散地”转型。转型后的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图书馆员的个人工作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新型的图书馆员是现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因而对个人素质方面有许多新的要求。

1、较丰富的综合网络信息知识

2. 较强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

六、网络化建设中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途径

网络化建设进程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图书馆现状看,比资金缺乏更突出的问题则是人才的缺乏,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以低成本、实时沟通、方便快捷等优势受到众多使用者的青睐。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网络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因此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 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合适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手段,保证网络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以及可控性,满足人们在网上进行各种活动的安全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威胁网络安全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主要有木马病毒、黑客攻击、逻辑炸弹以及内部、外部泄密等。另外进行日常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相关数据的存储、处理、操作等基本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一旦网络安全存在威胁或者受到攻击,将造成严重后果。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对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条例是网络安全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的所遵循的依据,对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工作中必要的管理内容和工作没有详细列出,造成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妥协空间,不能有效起到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目的。

2.2 网络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网络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和有效传递,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都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原始数据遭到窃取或修改等严重后果。管理人员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现在没有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危害以后也不会造成危害,抱有侥幸心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2.3 对外来安全威胁缺乏有效措施

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当计算机网络受外来威胁时,不能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外来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预防和防范不可忽略外来威胁可能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

3 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没有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就会造成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混乱,不能有效激励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对整个网络安全管理都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范围、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病毒查杀软件的更新、系统漏洞补丁更新以及数据备份等日常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让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另外可对其他高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借鉴,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完善和修改,切实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促使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强网络管理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态度决定行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意思会影响其工作的效果。然而网络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对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改变以往的侥幸心态,在工作管理中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安全管理,正确认识网络安全管理的意义,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管理知识,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3.3 增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抵抗外来威胁能力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网络系统对外来威胁抵抗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也是增强网络系统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校园网络安全来讲,主要应用到的有防火墙、数据维护和备份、数据加密、杀毒软件、以及用户识别与限制等,通过多种网络安全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外来威胁进行识别和防范,有效阻止外来威胁进入到校园网络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更新,比如杀毒软件以及软件的病毒库要及时更新,不能识别新产生的病毒和木马,不能有效阻止木马和病毒进入到计算机,进而不能起到保护计算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宏凯.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与措施[J].江苏:无线互联科技,2012(12):35-35.

[2]张红利.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探析[J].北京:科技与生活,2013(01):177-177.

[3]张智.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黑龙江: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111-111.

篇5

第一,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价值潜力。资源共享是网络的典型特征和突出优势,在学校档案管理中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也实现了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的信息管理的转变,并借助于资源共享的网络优势,实现了档案资料信息服务的社会化。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共信息网络、教育信息网络等进行连接,不仅能够通过局域网实现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可以与不同学校之间、社会公众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彻底转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改变为现在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服务的受众对象从原先单纯的学校内部转变为现在的全社会。

第二,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采用了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档案收集、资料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内容,而是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便实现了档案的存储、读取、检索、编辑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保证档案资料的质量,为学校和其他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资料。

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

首先,需要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以校园网为平台,以学校综合档案室为中心,联络学校党政、财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核心机构的学校档案网,实现校内管理机构档案存储(归档)和档案检索(查档)网络化、自动化。学校任何档案信息一经产生就通过校园网的传输进入到档案数据库中,而不必像传统的方式那样必须待工作结束或年终时归档。同时将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校园网上的文件管理系统上传到学校档案的服务器,这样档案信息一经产生就可迅速上网,使使用者在较短期时间内跨地域、跨时间、跨内容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1]。

其次,科学合理编制学校档案网络管理的有关规章和标准。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实现用信息网络技术管理,就必须指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同理,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是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前提,需要从档案信息采集、档案信息存贮、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系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等方面,制定一套可行的规范化标准。只有不同的学校在统一的标准下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从而才能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做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达到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的目的[1]。

第三,要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化水平。要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重点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学习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知识,使他们的档案业务知识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以适应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要求。要培养他们的电子档案管理能力,使他们具有采集和管理电子档案的意识,让他们提前介入电子档案的运作和管理,在实践中掌握电子档案采集和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学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从而熟练地完成档案用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的一系列工作,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2]。

三、信息网络技术下的学校档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下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除了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人员因素,还需要重视细节以及网络安全因素。第一,充分认识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电子档案的可用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取性等问题。有鉴于此,在对电子档案进行保存的时候,不仅仅要求保存电子档案本身含有的信息,更加应该总是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以及相关技术信息等等。

第二,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问题。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必须把自由传播与有效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网络传播的巨大效益。档案又是特殊的信息资源,必须解决网络传播的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遵循以下三点:首先,开发档案的范围应最大化,档案保密的范围应最小化;其次,正确处理所有权、隐私权与公布权的关系。最后,合法开放档案应及时,避免造成信息老化、内容滞后[2]。

篇6

嫩江县图书馆 黑龙江嫩江 161400

[摘要]现代图书管理中的确运用了很多新模式,突出表现在管理理念新、管理知识结构新、服务模式新、管理人才新等方面,新模式的应用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其次概述了新模式对旧模式的继承;最后探讨了新模式的创新之处,仅此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图书管理新模式运用

图书管理中运用新模式是图书管理事业中必然的选择,新模式并不完全的摒弃旧模式,只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这是需要明确说明的问题。图书管理新模式,更多的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备都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因此每个图书馆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尝试着应用新模式。

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

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导航功能的需求大大增加,图书馆网站的便捷性操作界面和个性化账户服务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保障。使读者通过网络就能详细定位所需资源的信息,并可以网上预订。同时,图书馆也需要采编人员更多地了解电子资源的获取渠道,能够与不同高校的图书馆开展合作,实行馆内互借。从而扩展传统的书市采购模式,为读者争取更多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智能化,现在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建立了自动借还书系统,香港高校也早已引进了自动借还书机器,解放了一批人力资源。如果能有资金更新馆内设备,实现更多窗口的自动化操作。则可以有更多的管理人员投入后台系统的维护和操作,而这些工作又对新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二、新模式对旧模式的继承

新模式对于旧模式的继承,主要是对传统服务理念的继承,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浓厚的工作兴趣

兴趣是工作的第一推动力,是进行自我加压、自我督促的有力保障。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馆员,就要有一颗热爱图书馆事业的心,用一颗执着、热隋、敬业的爱心去探索、研究,把研究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探索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自身专业水准的不断进步。

2、对工作负责的精神

图书馆具有学术性、社会性、教育性、服务性等功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图书管理员职业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性、服务性。要提高图书馆事业,为社会提供广博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对图书管理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全力为读者服务的热心

馆员要耐心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服务,做到百问不厌、百拿不厌、百换不厌,没有这种服务态度,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馆员。

4、对工作敬业的精神

图书馆是公益设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要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管理员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的“一专多能”,而更主要的是对工作的敬业精神,而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三、图书管理中新模式的创新之处

随着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传统模式呈现出非常大的弊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使之成为新模式,以便适应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在此,笔者将详细的介绍新模式的具体创新之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现代读者与传统读者相比,对图书管理要求更高,因为网络化的发展,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途径,很多书籍读者都能够在网络中在线阅读,十分方便,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化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使得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中,读者难以从中辨别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因此现代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仅需要发挥图书借阅的功能,更需要具备知识服务功能,根据读者自身的需要能够提供相关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只有具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图书管理事业发展。图书馆管理中新模式的应用重点体现在管理理念的创新,以更加专业化的角度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关联规则在图书检索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方便了读者检索图书。

2、管理知识结构的创新

这是图书管理新模式的运用又一重要体现,而管理知识结构的创新主要针对的是图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模式的运用。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最可靠的应该是继续教育,所谓继续教育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网络应用知识。图书馆应该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因为专业知识是构成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管理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中,图书管理人员也应该随时掌握更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不仅改进管理模式,更好的服务读者。网络应用知识是图书管理中应用的新模式典型的特征,也是图书管理事业进入现代化的重要表现,虽然网络应用知识与专业知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知识主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网络专业知识都应该掌握,这才能适应新模式的应用。

3、服务模式的创新

现代图书馆在硬件方面几乎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硬件方面的改变,并不代表着图书管理工作真正的进入到了现代化,只有软件与硬件同时发生变化,才可以说图书馆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状态中。件的变化,就是指服务模式的变化,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网络的发展,图书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远程服务,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管理人才类型的创新

图书管理传统人才都是集中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这一类型的人才掌握的知识有限,而且创新能力不足,而现代图书馆发展则需要综合素质比较强的人才,不仅懂得相关的网络管理知识,还需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更显图书馆服务模式。因此现代图书馆在聘请人才时,应该注重网络技术过硬的人才,为图书馆开辟网络服务奠定基础。

5、制度规范创新

图书馆需要设立规范的管理条例,确保硬件设施的定期维护和安全运转,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公共意识,建立保护公共财产、合理利用公共设施的意识,不假公济私,而是以负责人地态度保护硬件设备,维护馆内财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图书管理中新模式的运用进行论述非常必要,这样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管理新模式,也可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随着图书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图书管理模式将会随之发展,因此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彭泽华.数字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留言板的智能管理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01)

篇7

互联网络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对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石化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近几年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网络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几乎每个加油站网点都被纳入公司局域网之内;而且陆续投入使用了ERP系统、V20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加油卡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对提高中国石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中石化信息化不断深入,网络安全已成为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中石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架构的形成,既是企业业务需求形成的结果,也是网络安全领域向全方位、纵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结果,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影响考虑,我们都应该重视我们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及系统建设情况。

1 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1.1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指的是:为保证网络正常平稳的运行,而采取使其免受各种侵害的保护措施。

1.2 网络安全特征

1)完整性:指信息不能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修改,不能被破坏、信息确保完整和及时传送,确保承载企业信息的网络系统完整性和有效性;

2)机密性:指网络能够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读取保密信息,能够保证为授权使用者正常的使用,并能防止非授权用户的使用,而且有防范黑客,病毒等;

3)可用性:要保证系统时刻能正常运行,确保各种业务的顺利开展。

2 企业网络安全的需求

企业对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主要包含:

1)实现网络安全首先要保证机房能为各种核心设备提供符合标准的运行环境,要有门禁系统、防火、防雷、防静电、防潮、防鼠防虫等设备,有冗余供电线路和后备电源甚至发电系统,有空调设备保证机房恒温,每天定时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宿迁分公司机房于2009年底进行改造,改造后较改造前有较大改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UPS电池组使用超过期限,防潮防鼠防虫不到位,没有冗余供电线路和发电设备等等;但这些问题相对于泗阳、泗洪、沭阳、黑鱼汪油库、南关荡油库来讲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这三县两库根本就没有机房,网络设备随意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人员可以随意出入,网络布线杂乱无章。不过省信息处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准备在两个油库建立标准化机房,希望尽快改造,早日消除风险。

2)要实现网络安全首先要实现承载公司各种业务系统的操作系统的安全,这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堵住漏洞,关闭不必要的端口,配置系统安全策略,有选择性限制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权限等;这些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要按期望的结果执行,则必须制定一定的规范,将所有需要执行的步骤程序化,这样可以规范一线信息人员的操作行为,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为网络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公司关键业务数据必须按照内控要求及时备份,并定期对备份介质进行可读性检查;公司移动办公用户接入内网办公时,数据需要加密传输;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即使在业务中断情况下也能迅速恢复。

省公司在保证数据安全性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这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危险的,数据的价值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有效的数据丢失防范策略,而且还要有相应的设备的支持。

4)公司关键网络设备应该有冗余线路和冗余设备,以便在网络中断或设备停止工作时能自动切换,保证系统平稳运行;但我们还是冷备,断网时需要手动切换,存在单点故障,需要改进。

5)加强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加深相关人员对业务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减少误操作可能性,最大程度减少内部原因引起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数字证书等认证方式,代替传统的不安全的用户名口令授权模式。对业务系统和内部网络进行严格监控,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并在发现异常时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及主要威胁

3.1 来自企业内部的威胁

在所有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中,来自企业内部的占绝大多数。据统计,来自企业外部的威胁只有不到1/4,而3/4以上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来自企业内部。且这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源自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较差等自身管理问题占3/5;企业内部未经授权的访问所造成的威胁占1/5;剩下的1/5则是由于设备老化或者相关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

由此可知,源于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对企业内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内部员工了解公司网络结构、数据存放方式和地点、甚至掌握业务系统的密码。因此从内部攻击是最难预测和防范的。另一方面商业竞争可导致更多的恶意攻击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个别员工安全意识不高,有意或无意泄露企业商业机密、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将其出售给竞争对手,最终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防范来自公司内部的威胁可以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它可以监控、规范并且记录用户的上网行为;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安全防护等级;甚至还可以防范DDOS、ARP攻击等行为。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公司网络安全和管理水平,很有必要部署此设备。

3.2 来自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威胁

首先,由于公司用车不便、信息人员较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公司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有较多隐患。出现问题有时无法及时排除,特别是省公司卡管系统最近问题极多,这不仅影响经营也影响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其次,公司加油站OA电脑配置水平较低,而且运行较多业务软件,如:OA系统、液位仪、视频监控、桌面安全、Norton网络版客户端等,电脑运行不畅,经常发生停顿无响应甚至死机情况,这样不仅无法防病毒,而且会影响业务,只会有反作用,而且绝大部分加油站OA电脑使用时间超过4年,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建议升级。

第三,公司加油站及油库都已经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但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合理使用此系统,因此无法起到对经营及网络安全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3.3 来自网络黑客破坏和病毒的威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应的攻击技术和黑客工具传播很快,相关工具使用起来也变得非常容易;因此导致攻击事件层出不穷。这些行为的出现还有较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商业竞争导致的企业间为了各自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擅自雇佣黑客攻击竞争对手以便获取对方信息然后制定相应策略打压对方;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掩饰不住好奇心纷纷加入黑客队伍,他们以设计黑客程序,攻破预期目标为乐,以此炫耀自己的技术水平。

如今病毒和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感染能力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造成的损失也呈几何级数增长。随着我们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网络上存储大量的重要信息,甚至包括核心信息。一旦遭到破坏,轻者影响业务增加维护成本;重者造成信息泄露,业务中断,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我们就曾经遭受过冲击波、震荡波、ARP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莫名重启,无法联网的情况;现在操作系统的漏洞层出不穷,我们应该防范于未然,充分利用现有的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和Norton防病毒系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加强与完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网络功能管理平台

现在的网络系统日益庞大,网络安全应用中也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借鉴和使用,如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软件等;但这些系统往往都是独立工作,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要保证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资源能够充分被利用,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经济安全、可靠高效、方便易用、性能优良、功能完善、易于扩展、易于升级维护的网络管理平台来管理这些网络安全设备。中石化江苏分公司在2004年尝试使用过HPOpen View网络管理系统,它的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和跨平台性是非常独到的,它不仅功能强大、使用简单,而且很适合宿迁分公司的复杂网络环境。

4.2 建立企业身份认证系统

传统的口令认证方式虽然方便,但是由于其易受到窃听、重放攻击等的安全缺陷,因此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认证需求。所以企业应尽量采用PKI的USB Key技术体系的身份认证。

中石化已经在2008年开始陆续在下属分支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及OA签章系统使用基于PKI的USB Key的认证系统;并且在2010年终止多用户使用一个VPN账号的粗放且不安全的管理方式,采用专人专号,集中申请和管理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些安全的认证体系在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时,为企业的敏感通信和交易提供了一套信息安全保障,通过一定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构建了用户集中管理与认证系统、应用安全组件、客户端安全组件和证书管理系统构成的综合性安全技术体系,确保企业信息资源的访问得到正式的授权,验证资源访问者的合法身份,从而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总体要求,将企业网络运行风险进一步细化,尽可能地减轻由于网络安全管理风险给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形象与经济损失。

4.3 应用防病毒技术, 建立全面网络防病毒体系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已经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方方面,各种信息设备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证它们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变得很迫切。

江苏石油分公司为了防止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特别是病毒的威胁。最大程度降低因病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2004年开始部署并在2009年升级了Norton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并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在每台PC机上安装反病毒软件,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另外我们宿迁分公司也充分利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入口处检查网络通讯,根据企业设定的安全规则,在保护自身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内外网络通讯的畅通无阻。我们在网络出口处安装防火墙后,所有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请求都必须通过防火墙的检查,内部与外部网络的信息得到了有效的隔离,使得宿迁分公司网络安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投入使用的防火墙扩展性有限,随着业务的扩展,它已经较难适应现在的业务需求,需要更换,否则会是一个较大的隐患。

4.4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体系

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是保证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我们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网络现状,建立了基于Linux的数据备份系统,既能保证公司业务系统数据(如:财务数据、FTP数据和瑞通换票系统数据等)和关键用户数据能及时自动同步到专用服务器上,又能在系统恢复后把数据自动同步回来。此系统客户端支持Windows、Linux。Mac,因此兼容性好,应用前景广。此系统有专人管理并定期刻录转存备份的数据,定期对转存的数据做可读性测试并做好记录,有力保证了数据和网络的安全,在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公司应该尽快在全省推广此应用,让数据丢失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

4.5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人员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首先管理工作必须到位;因为网络管理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并有配套制度能保证规范执行到位,这是维持信息化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分公司信息站在这方面应该是执行者,引导并监督相关人员正确、规范执行。任何好的制度和措施,如果没有很好的执行,也只能是空谈;网络安全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倡导“技术先行,管理到位” 的原则,这也正和内控制度相吻合。比如:使用门禁系统严格控制并记录人员进出,机房每天定时巡检、设备出入严格记录并有负责人签字;设备或网络故障都有一套严格的响应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响应,及时处理;随着这套机制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网络安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对企业员工要强化宣传,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让安全观念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公司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保护网络安全的主动性。

4.6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网络安全做的再好,如果缺少人的因素,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信息安全方面至关重要;提高人员素质的前提就是加强培训,特别加强是对专业信息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的现状是,公司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无相应培训经费,偶尔组织的培训课程也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信息人员每天都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到处救火,疲于奔命,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公司如果能有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让信息人员的业务水平能有稳步提高,进而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且信息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业务的提升能起到推动性的作用,信息人员可以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业务系统的操作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公司形象,最终形成良性发展模式。

5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网络安全领域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交叉的综合性的课题。我们在充分享用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将网络安全放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之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面临众多网络安全威胁,但是如果通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安全的范畴内不断探索和尝试,并在实践工作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从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立旭.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J].企业科技信息,2009(12).

[2]李明之.网络安全与数据完整性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3]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篇8

[关键词]市(县)财政 会计 电算化 实施方法 体会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基层财政局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政府财政会计信息系统演变为网络化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财政体系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政府财政部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市(县)财政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范围

市(县)财政是当地政府进行的财政收支分配的行政职能部门,在财政会计核算中心:乡镇财政所零户统管纳入集中核算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向,必然会带来很多有效的会计管理革新。在财政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实施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对于市(县)财政的财务管理范围大到财政系统内部的所有财政资金范围。二是严格监督,电算化是实现会计核算的全程、远程、网络化的动态监督,实现互联互助的会计电算化现代化核算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方法

1.建立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在市(县)财政的全面实施,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法规政策,从内部控制做起,通过制度的确立来管理会计人员。对于市(县)财政来说,还要建立一些相关配套的规则,加快会计电算化的规范体系建设步伐,真正树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具体来说:①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个人的权限,保证工作的切实到位。②建立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的操作管理和使用管理。③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内部规范制度会强化会计工作的制约权力和自身的法规意识,是实行财政局会计电算化的第一步。

2.建立统一的软件核算体系

市(县)财政的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统一的软件管理,这有利于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在技术上要从宏观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在财务系统的每个层次都实行防护措施,确保市(县)财政的财务资料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管理环境,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另外,在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上,可以对商业软件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实现市(县)财政会计软件的共享,并且要努力使得会计软件在运行的环境中向更高的领域发展,例如:用VF、PB等数据库语言等,来提高会计系统的适用性。

3.建立试点,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行

无论如何,在市(县)财政系统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尝试性的、新的会计管理方向,有着“改革先行兵”的带头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建立试点,逐步推行”的实施工作。本着“先实行,后推广”的基本原则,在市(县)财政开展各业务科室指标台帐、互动网络对接,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市(县)管电算化网络对接,乡镇政府财务工作由财政所接管的“零户统管”会计电算化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对其财务工作进行必要的全程监控查看,做到趋弊兴利,然后在全面实行大规模的市(县)财政电算化改革。

4.培训专业电算化会计人员

市(县)财政系统中的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不多,针对这一现状,要特别注意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素质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对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做出必要的考察,要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会计管理人员做出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益做到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新技术的适应。在实现了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还有致力于对财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在财政系统之中,培养出真正的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理财能手和财务信息工作者。总之,培训工作的宗旨是要逐步提高财政系统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努力培养新一代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有具备会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 市(县)财政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几点体会

1.实施的会计电算化要以与财政建设协调一致

政府的财政建设要求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之下,对所要管理的地方做出财政规划,为地方建设提供利国利民的财务支持。现在实施的电算化改革的技术标准和系统平台建设,主要还是围绕会计快捷、准确核算而展开的,对财务建设、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数据材料。但是,在保障预算,提供财务信息等方面,与政府的财政建设还不能做到合理地协调一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会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问题

由于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不同于企业的会计人员,有着很强的信息安全意识,所以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很多会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在为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会有着被截取、篡改的风险,而且还不好留下任何的痕迹,这样的现实就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较强的信息保密意识,这一问题有赖于财政系统的人员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逐步提高。

总之,实施市(县)财政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丰富和发展了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会计电算化的财务软件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电算化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政府财务部门会计能力的必然。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发展政府财务基础工作的根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先实行,后推广”,注意控制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积极进行电算化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基层财政的会计环境发生积极先进的网络变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优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57-01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在这种大的时代氛围中,无论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公司企业的洽谈,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档案管理,而目前的档案管理已日渐走上了信息化道路。 所谓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在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处于管理方式的转型中,又有它的难处,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时间、空间优势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用纸质的档案,并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中。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后,不需要更多的存放档案的空间,档案都存贮在电脑当中,或者刻录成光碟,只需要“消磁柜”,就可以保证资料的完好。利用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不用考虑档案纸由于时间长而造成的损坏。因此,这种管理方式既能保证较长时间地保存档案,又可以节约空间。

(二)利用优势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把档案设置成不同的访问级别,并进行分类。各个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和访问级别,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查找的时间,又方便利用。

二、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难点

(一)技术上的难关需要突破

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又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这就需要技术上多方面的配合,因此,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正处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解决。只要突破技术上的难关,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时候,需要从事这一管理的人员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然而从年龄结构上来分析,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中,年龄大的人员占多数,这就给档案管理迅速实现信息化带来了困难。

(三)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随着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信息安全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另外一方面,存在着管理人员忽略安全,泄露信息的状况。

三、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一)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档案信息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档案的管理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管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能力,这需要全方位技术的协调工作。因此,在技术上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操作,同时要协调好网络管理部门、信息采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达到相互配合,高效工作。

(二)尽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档案信息化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首先达到的业务目标就是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这需要他们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其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捕捉档案信息,不仅为本部门的人员提供档案资源,也需要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需求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再次,档案人员需要具备提炼、加工档案信息的能力,因为,档案利用者更需要“精要”信息。

面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一方面,应该积极吸收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这一管理,因为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来接触新鲜的事物,更方便学习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达到短期内提高业务素质的目标。

(三)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建设

档案具有保密性的特点,因此,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技术上的“保密”功能,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同时做好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止“黑客”的入侵和别有用心的人盗取档案资料。其次,要注意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可以“有意”或者是“无意”泄露档案信息,提高“保密意识”,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雷亚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改进.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4月,第13卷,第7期.

篇10

【摘要】 档案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档案管理才能使医院得到长远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医院档案管理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使医院档案管理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院的文献档案包含病人的病例、财务、人事等各个方面,医院档案记载着医院的发展过程,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着各方面的复杂问题,所以,在医院档案管理上有所创新,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这不只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现代化管理对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只有加快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对于时效性强、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需求量愈来愈大,利用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以及各个业务环节也不断受着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各个医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医院,逐步加快对档案信息的建设,让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只有这样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2解决医院档案管理自身的问题、提升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显现现代化管理。现在人们的认识不足,各个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医院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对设备及技术运用比较落后。只有不断更新对档案馆管理的知识,转变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解放双手,加快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1.3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档案管理的自身发展都要求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医院竞争愈加激烈,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利于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医疗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2.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内容

2.1文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在计算机信息化的今天,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把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等级,在网络上按照一定的次序传阅,并设定传阅的时间。如若传阅文件没有及时返回,自动化的催办程序发出信息,提醒承办人及时批阅,对那些批阅完毕的文件自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负担,缩短决策时间,节约了成本,提高医院的决策效率。

2.2网络化管理人事档案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加大,如何能够迅速准确的提供人事档案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 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不但便于管理部门管理、监督,也便于个人对自己档案的了解。

2.3病人病历档案管理的网络化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将各种微创性手术的开展包括腹腔镜、胸腔镜下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分类,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网络提供给各临床科室,便于医务人员查询、分析、讨论,进行统计后编写相关的学术论文。病历档案也包括医学影像图片的储存和查询,使得医护人员及患者可以方便的查询。

3.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方法

3.1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思想创新。医院领导的支持和主管部门的参与,是计算机能够在医院档案管理中成功运用的关键。档案管理部门要多加进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努力把档案信息化作为医疗系统建设现代化和服务工作现代化重要内容,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3.2加快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多职,档案管理知识比较浅薄,这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工作十分不利。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改变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结构,让档案管理人员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对于有这方面潜力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大对他们的业务培训,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岗培训。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争取上级部门和医院的支持,加大投入,吸引、培养医院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