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

篇1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虽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实践应用中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所涉及的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国内外学者在森林、农田、湿地、河流等领域都提出了生态补偿相应机制,并且配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获得一定的成功。

 

然而,目前国内外专家对空气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较少,与此相应的法律法规更是存在空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地不断向前推进,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雾霾、颗粒物污染等。

 

综合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可以得出,专家学者对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研究还不完善,也主要由于经验不足,虽然我国已在环境领域研究深入,但对如何进行生态补偿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较为缺乏。并且由于生态补偿机制覆盖面不全,仅在某些个别领域,补偿主体、客体、对象范围较狭小,方式单一,对空气污染的规定不明确,所以在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这方面出现了漏洞,需要加紧研究并确定相关措施。此外,生态补偿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到位。至于监督工作一直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体系不完善,再加上缺乏监督,就会造成这个理论没办法在实践中很好的实现。对于应用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较单一,没有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对实践也是较大的阻碍。据了解,补偿机制效果的评价和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均存在问题。

 

二、研究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现状

 

关于现行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状,主要问题体现在理论研究不足,得出的具有可行性的理论较为缺乏。在理论困乏的状态下,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事实现状更是出现较大问题,没有理论做铺垫,何谈实践。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也较为突出,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法律。我国空气污染重点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及试点地区的经验不是太丰富,试点较少,只是出现在一些生态实验区。因此,我国需加强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研究,针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对应的完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使之覆盖到生态的全部领域;另一方面,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弥补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法律体制的发展。

 

三、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

 

目前关于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这个领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不完整,而且没有明确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空气污染生态补偿体制在《环境法》中没有被包含,仅仅出现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公平负担原则中。此外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对违反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空白会造成某些企业单位,组织、个人等钻法律的空缺,肆意污染空气,破坏环境而且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目前也没有建立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体系,无监督无实施的实践现状将会带来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生态质量的进一步破坏。

 

四、如何解决我国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问题

 

首先,确定生态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宪法中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问题作出一定的说明,部门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实现最终的目的。制定《生态补偿法》作为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法规。这个提议主要针对制定专门的法律给予约束,部门法的制定将有助于增强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在法律层面上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重视。努力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的确立,使它不仅仅只处于一个简单原则的规定。此外还要制定空气污染生态补偿专门性法规,确保刑法和民法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空气污染生态补偿制度监督体系,其中监督人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监督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五、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的具体运作

 

明确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的执行主体,权利、义务及责任主体。主体的明确才能保障具体行为的实现,才能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同时理清《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和《宪法》、《刑法》、《民法>》、《环境法》、《经济法》、《税法》等多部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法律之间的联系决定了法律之问的区别,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明确具体实践中如何适用各个法律。合理划分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所涉及的刑事、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发挥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开征生态税、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对环保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发挥。同时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奖惩制度和举报监督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在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先例,使我们在实践应用方面达到完善。

篇2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空间相关性;Moran I指数;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23-03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hina'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Zhu Jing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43007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air quality, putting emphasis o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is essential.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affect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s, but the spatial factor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vincial spatial correl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is discussed. First, focuses on the provinci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alysis through Moran I index, and then builds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ha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aggregation effects,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nadequate. Local governments raise the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uld benefit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so on.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uch as forming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areas, improving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freedom,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Key Word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spatial correlation; Moran I index;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一、 引言

经过快速的工业化过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但这种压缩性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当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12―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快速发展城市群区域出现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造成大面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排放的增加和自然界自净能力的减弱。为了解决这种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22日,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严厉的措辞明确了行动的方式、目标等。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增加污染防治投资,事实上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加强了环保投资力度,我国环保投资的总量和相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本该有所改善的大气环境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污染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环保投资力度不足、环境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关于后者,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政策具有外溢性,这可能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标杆竞争”和决策上的空间相关性。[1]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投资政策时,不但会参考邻近辖区的环境政策,还会为了取得有利经济竞争优势来进行博弈。在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是一种政策引导下的行为,因此在研究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时候,考虑空间相关性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中央政府的干预程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区域环境污染程度、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地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行为。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笔者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二、中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Moran I指数分析

空间相关性,即空间自相关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样本观测值与其他地区的观测值相关。观测值在空间上缺乏独立性,空间相关的程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检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空间统计学较常使用两个统计量:一者是由Moran(1950)提出的空间相关指数Moran I;另一为Geary(1954)所定义的Geary c。在实际的空间相关分析应用研究中,由于Moran I和Geary c的作用基本相同,而Moran I更为常用,[2]因此笔者使用Moran I指数来检验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Moran I指数包括全局指标和局部指标两种形式,全局指标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局部指标是衡量地区单元与其周边省份相关性程度的指标。所以,在此选用全局Moran I指数来测量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集聚效应。[3]

Moran I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Yi表示地方政府i的变量观测值,n为地方政府总数,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通常采用是否有共同边界为邻接标准,其目的是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便于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有关属性放到所研究的地理空间上来对比。一般相邻接的Wij的表达式为:

(2)

因为Moran I可理解为各地区观测值的乘积,所以-1Moran I1。当Moran I大于0时说明所观测的变量空间正相关,小于0时空间负相关,等于0时空间不相关。[4]具体到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问题,就是当Moran I不为0时,表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具有空间相关性。

为了剔除地区经济规模差异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选用投资强度即单位GDP的空气污染投资额来描述省级空气污染投资的力度。基于数据可得性,笔者使用的是除港澳台、青海和29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002-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利用GeoDa软件,画出2011年度全局Moran I指数散点图并算出Moran I指数值。如下图所示:

图中横轴为2011年各省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纵轴为经空间权重矩阵加权后的邻接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从上图可以看出,Moran I值为0.261176,且大多数省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这说明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并出现了高―高、低―低投资强度的相邻省份集聚的空间特征。

三、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纳入了空间效应(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的计量模型,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两种,其中空间滞后模型也称为空间自相关模型(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SAR)。空间滞后模型主要是探讨各变量在一地区是否有扩散现象(溢出效应),而空间误差模型度量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察值的影响程度(Anselin,1988)。鉴于研究目的,笔者选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另外,关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有三种形式:混合回归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和变截距回归模型。根据样本数据性质的不同,变系数模型和变截距模型又有确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并对应不同的参数回归方法。如果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进行推论,应采用确定效应模型;如果需用样本对总体效应进行推论,则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笔者在面板数据模型背景下,建立的仅仅是中国各省市的计量模型,数据资料也并不全面,而且研究中也考虑到未观测到的其他特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故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5]由前文的空间分析可知,中国各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确实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因此需要强调地区效应,所以笔者直接选用变截距模型。

模型表达式为:

,i,j=1,2,3…,29,i≠j (3)

其中:ln invit表示i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即地区工业废气投资完成额/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元/万元;C为常数项;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如上文所述,其采用邻近标准,即不同省份辖区有共同边界,Wij取值为1,否则为0。同时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了行标准化处理;ln invjt表示第j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Xit为其他影响环保投资的外生控制变量矩阵;β和εit分别为回归系数和随机误差项;α为空间回归系数,反映了样本观测值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辖区Wij ln invjt对本辖区观测值ln invit的影响方向与程度,[6]也是研究的重点。

除了上文所述的数据来源,也有部分数据2002-2012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3)式中控制变量的选取具体如下:第一,中央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用相应年份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表示。[7]第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权,即财政分权度,为了剔除人口和转移支付的影响,用人均省级预算内财政支出与人均总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表示。财政分权度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自由度,由于地方政府的政治目标可能与中央政府、民众产生偏离,所以财政分权度的大小可能对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产生影响。[8]第三,各省环境管制力度,借鉴刘建民和陈果的方法,使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值来衡量。环境管制力度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得出环境保护投资中企业的作用,而选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可以避免用排污费衡量出现的误区,包括监管不到位和排污成本过低。第四,各省大气污染程度,使用的是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找出工业废气排放量前七大行业,它们总共排放了当年工业废气的90.13%,而且从历年年鉴中发现这七个行业对污染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因此用这七大行业的产值之和代表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在此,为了便于比较变化率,也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异方差等问题,将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和各省大气污染程度取自然对数,即inv和pol。

(二)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对面板数据如果仍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能就不是无偏、有效的结果,所以这里使用的是广义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R2和调整后的R2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各项指标均通过了1%或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地区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从F值可以看出,所有选择的变量对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的综合作用是明显的。

四、结论

笔者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1-2011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效应,即一地区的环境投资和环境政策受相邻地区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邻接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越高,本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也随之增高。而且由Moran I指数散点图可见,高水平和低水平的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地区出现聚集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而共同合作,都增加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为了吸引外资来加速经济增长,纷纷降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了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

(二)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高反而引起了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的下降

这说明了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特别是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所统计的环境保护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历年都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9]中央财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不仅会加重空气污染的现状,而且导致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强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加,可能出现地方“搭便车”的现象,这与空间相关性也紧密相连。

(三)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越高,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额就越高,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决定了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的能力,而财政支出则对于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升高,支出自由度变大时,地方政府才有动力和能力去加强环境保护,增加对工业废气治理的投资。

(四)地方政府对环境实施管制的力度越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也应该增大

而这与文中回归的结果相反,这其中可能有两点原因,首先这个指标的选取是为了说明企业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中的作用,系数为负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消极应对的局面,也就是宁愿由于监管被处罚也不愿主动进行污染防治的投资。其次,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环境管制的力度,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导致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速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速。

(五)若省市地方大气污染行业占比重越高,则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额也就越高

这点与现实相符,我国近年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已经率先实行了比其他地区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例如河北省2013年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在2012年基础上净削减4000万吨和钢铁产能净压减6000万吨”的目标。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就是环保资金的投入,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环保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将促进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

五、政策含义

为了改善严重的空气污染现状,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并打破地区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才能实现地区间的联防联控。中央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政策,建立监督、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此,保证政策的连贯性,让地方政府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才能打赢治理空气污染这场持久战。给予地方政府更高的财政自由度,会有利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同时需要就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有限的资金达到优化的配置。我国环境管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收取排污费,但排污费标准过低,没有起到防治空气污染的作用。为了督促企业投资空气污染治理,需要提高标准,加紧监督,加重惩罚,避免无效的环境管制行为。对于重工业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严重行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只有转变产业结构,提高现有技术,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投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海生,陈少凌,周水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8(6).

[2]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2).

[3] 袁冬梅,魏后凯,于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J].中国软科学,2012(12).

[4] 刘渝林,李扬.中国FDI区域性差异的Moran指数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6).

[6] 崔亚飞,刘小川.基于空间计量的我国省级环保投资特征分析[J].学海,2010(3).

[7] 董秀海,李万新.地方环保投资驱动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篇3

英国伦敦,曾经的“雾城”,天色乌黑、空气呛人、妨碍交通、危害健康。伦敦人被此困扰,苦不堪言,英国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通过立法缓解空气污染,尽管污染有所减轻,但进程缓慢。据有关报道,1952年,在伦敦发生了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浓厚烟雾弥漫全城数天,直接导致4000人死亡。类似的空气污染灾害在伦敦发生过几次,震惊了英国。此后,英国政府痛下决心,通过一系列的立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使伦敦这个“雾都”名存实亡。但是,空气污染的后遗症对于伦敦的影响延续多年。

目前,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强化执法力度。这个话题有些无奈,执法本质上没有“强化”的概念,只有严格依法办事。问题是,我们国家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关于防治污染方面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遵守和执行。

科学立法,建立和完善防治污染的法律体系。尽管我国已有诸多防治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但是存在不协调、不系统、不可操作等诸多问题。法治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广大民众知晓并理解,并配置与文明教育。没有文明修养的人是不会自己遵守法律的。同时要增加行为人的违法成本,从经济上和法律责任上加重违法者的责任。同时,一部好的法律是要通过执法者去贯彻和执行,没有合格的执法队伍无法完成。合格的执法人员至少要具备良好的法制意识、精通专业、敬畏法律、对社会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法律的遵守和执行都需要监督。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而不是形式上的监督。监督的最好方法是把法律的规范程式化、公开化,在阳光下运作,接受包括专业机构、媒体、和全社会的监督。

防治污染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政府的根本目标是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空气是生活和生命的基本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需求,防治空气污染这应当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篇4

中国北方多地在持续多日的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中度过了2016年的最后时光,伴随元旦假期到来的,仍是“跨年霾”。从2011年年末开始,每到秋冬季节,大半个中国都会遭遇雾霾,并且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

例如在2013年1月,就先后出现了四次较大范围的全国性雾霾,较为严重的北京仅有5天没有出现雾霾。

雾霾带来的显性危害已经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雾霾对人们心理和情绪等造成的隐形影响也不容忽视。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给人的心理和情绪状况带来负面影响。

当暴露于污染严重的空气下时,人们的抑郁、焦虑、无助和愤怒水平会显著提高。持续的雾霾天气容易使人出现疲惫、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抑郁等问题。

然而,一方面因为雾霾的危害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即雾霾所导致的损失并非仅由污染源当地承担,因此不足以使当地政府下决心彻底治理;另一方面,雾霾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危害难以直接衡量,容易被大众忽视。

雾霾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股价

人们的决策行为深受情绪的影响。在坏(好)情绪下,人们更容易获取负(正)面消息,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研究表明,人们在好情绪下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比在坏情绪下更加乐观,而且在相对缺乏具体信息时情绪对抽象判断的影响最为强烈。情绪不仅影响人们对未来前景的评估,而且影响人们对风险的判断,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对股票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因此,当投资者受情绪主导时,其投资决策是非理性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会对股票市场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际足球比赛结果本应与经济基本面关系不大,但输球国家的股市会经历显著下跌。再比如,空难本身对整体经济影响也不大,往往损失仅限于航空业及保险业,然而投资者受空难影响产生的焦虑情绪导致股市下跌产生的损失远超空难本身造成的实质性经济损失。

A股市场中散户参与者众多,更容易被情绪所驱使,当大量投资者存在负面情绪时,股价容易下跌。较为典型的例子有,汶川地震及之后的救援期间,A股市场表现不佳。

若该逻辑成立,那么近年来中国的严重雾霾是否会对股市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呢?

2013年是雾霾影响股市的分水岭

我们选择2013年作为研究雾霾对股市影响的分水岭,原因有二:第一,环境保护部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用评价结果更客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QI不仅监测的污染物指标比API多了PM2.5、O3、CO这三项,而且采用更严格的分级限制标准。之后,上海于2013年初就向公众开始实时披露AQI数据。第二,尽管2013年之前,普通大众对于PM2.5 和“雾霾”的概念仍较为陌生。但是从2013年年初起,频繁、大规模的雾霾天气才引发媒体对雾霾的大规模报道及对雾霾知识的宣传,之后雾霾的危害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之一。

因此,我们判断2013年之前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们的情绪影响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较小;而2013年起雾霾才开始对人们的情绪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空气污染从而可能通过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引发股市下跌。

我们选取上海的空气污染状况作为代表来研究空气质量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全国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数据,上海的排名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此外,上海的空气污染程度不仅反映本地的空气质量,还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中东部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一般来说,上海遭遇雾霾时,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通常也都会出现雾霾。第二,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聚集了基金、券商等大量投资机构,上海及中东部主要城市的A股投资者占全国80%以上,交易量达到85%以上,影响巨大。第三,上海市在2013年1月1日就开始对公众实时披露包含PM2.5数据在内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较环保部公布16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要整整早了一年。因此,我们判断从2013年起上海的空气污染情况可能对A股整体市场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

严重雾霾日股市下跌概率大

我们根据空气质量指标等级将上海的空气质量分为两种状况:好空气(优良)和差空气,分别研究两种空气状况下股市的涨跌。在2013年1月1日之前,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为标准,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API≤100),定义为好空气,当发生重度空气污染时(API>200)定义为差空气。表1显示,2013年之前,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在差空气的交易日中的收益率均值在统计上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而2013年1月1日之后,则使用空气质量指数(AQI)为标准,当AQI≤100时定义为好空气,当AQI>200时定义为差空气。上证综指在好空气的交易日中收益率均值与零没有显著差异,但深证综指在好空气的交易日中收益率均值显著大于零。但在重度空气污染(即AQI>200)交易日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收益率均值都显著为负。其中,上证综指在AQI>200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为-0.37%,深证综指在AQI>200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为-0.65%,下跌程度较上证综指为深。如果采用PM2.5>200作为空气严重污染的标准,沪深两市的表现更差,上证综指在PM2.5>200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为-0.39%,深证综指在PM2.5>200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为-0.66%。

以上结果是否由于市场的其他效应引起?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我们采用回归分析,对冬季效应、周一效应或非同步交易效应三个效应进行控制。当使用AQI>200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的衡量指标时,我们发现在差空气交易日上证综指仍有-0.51%的异常收益,深证综指则有-0.87%的异常收益。当使用PM2.5>200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的衡量指标时,在差空气交易日上证综指仍有-0.54%的异常收益,深证综指则有-0.89%的异常收益。

可见,严重空气污染,尤其是严重雾霾,往往与股市下跌显著相关。

小市值、高估值的指数受雾霾影响更大

我们还考察了中证1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不同空气污染状况下的表现(见表2)。中证100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的整体状况,而中证500指数综合反映沪深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整体状况,对比起来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则多为高波动、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在重度空气污染交易日,中证100指数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43%,中证500指数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57%,中小板指数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76%,创业板指数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94%。当我们将重度空气污染的哑变量对各类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回归时,得出对中证1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9%、-0.79%、-0.99%和-1.32%。由此可以看出空气污染与不同类型指数的表现直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同类型的指数受严重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随着其高估值、小市值的特征变得明显在逐步增大。

环保产业指数在雾霾日同样下跌

我们还分析了中证环保产业指数在重度空气污染日(AQI>200)的表现。从基本面来说,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引发社会的关注并带来更严格的环保要求,这对于环保行业是利好,按此逻辑环保行业指数在严重空气污染时应该上涨。

有意思的是,我们并未发现环保行业的股票指数在重度空气污染日具有更好的表现。中证环保产业指数在重度空气污染时的日收益率均值为-0.77%。回归分析也显示,在控制其他效应后中证环保产业指数在重度空气污染日的异常收益为-1.02%。这些结果暗示,当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时,市场的下跌可能更多的是受投资者负面情绪的影响,而非基本面的影响。

投机性强的股票在重度雾霾日下跌明显

尽管我们发现涵盖小市值、高波动率或高增长类型的股票指数受严重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更大,但该现象反映的经济含义并不十分清楚。这背后到底反映的是这些类型股票的风险更大、估值更高或是流动性更强?因此,有必要采用个股层面的回归来控制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有经济含义的结论。

我们采用Fama 和MacBeth(1973)的回归方法,将所有A股的日收益率对个股特征进行回归。考虑的个股特征包括市场风险系数(Beta)、公司规模、非流动性、账面市值比、机构持股比例、前一个月的最高日收益率和特质波动率。个股层面的回归分析显示,股票的波动率及前一个月的最高日收益率对重度空气污染交易日的股票回报率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投机性较强的高波动率股票、“彩票类”股票(即前一个月的最高日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严重空气污染时表现会较差。

因此,这些结果也加强了严重雾霾时股市下跌是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判断。

雾霾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想象

我们的研究表明:2013年之前虽然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但是由于当时雾霾并未得到广泛的公众关注,而且其数据也难以获得,空气污染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较轻,对股票市场的收益也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但从2013年开始,随着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意识觉醒,严重的雾霾天气可能引发投资者较强的悲观情绪,进而给A股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篇5

这个研究出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最近进行的联合调研。用媒体上最常用到的标题概括,这项研究被通俗地称为“中国北方煤污染致人均寿命减少5.5年”。

消息一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则消息到底科学性有多高,对它能信几成。

淮河取暖分界线以北的减寿研究

据了解,上述的这项调查7月8日发表在权威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题目是《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淮河取暖分界线的证据》。

记者联系到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宏彬,试图了解更多的情况,但是接通电话的李宏彬最终还是婉拒了记者,称“已经不让报道”。而另一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玉宇则完全没有回应。

但是检索这篇论文以及作者曾发表的一些文章,还是能够还原出研究过程的一些情况。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污染的代价巨大。

据了解,中国的空气污染有一个有趣的模式,由南到北,污染水平平滑地变化,但是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比相邻的南岸跳跃性地高出200微克/立方米。研究者认为,这一突然的跳跃为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实验条件。

所以,基于中国特有的冬季取暖政策。研究以取暖分界的淮河为准,选取了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90座城市,收集了1981年到2000年间这些城市每日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疾控系统得到的1991年到2000年这些城市居民的各年龄段死亡率、预期寿命等数据,尤其是死亡率中,心肺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淮河北岸比淮河南岸显著增加,且死亡率发生跃升的地理位置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跃升位置吻合。

而其他大量的可观测变量在淮河两岸没有大幅度的改变,而是平滑变化;而且使用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以外的其他解释变量预测的人均寿命在淮河两岸也没有跃升。由此,报告推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是造成淮河以北居民人均寿命更低的原因。

减寿五年半,结论不可信?

虽然国内外几所院校联合研究做出结论,但研究的结果还是引起一些争论。

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个结论缺乏大量样本的实际证明,这个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且有争议。”他说,要得出煤烟污染影响寿命的结论,需要大量样本的取得,并经过长期观察、充分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属、细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但是,其是否影响人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且国际上对这一问题也有争议。

而且,研究人员是通过分析中国90个城市1981年到2000年空气质量数据以及1991年到2000年的死亡数据后得出结论。任何研究都有局限性。这项研究没有使用最新数据,会对空气污染导致寿命减少的具体数值造成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陈燕燕也表示,一方面,由燃煤和雾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势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也会相应造成死亡率的增加,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医学界尚无就环境污染这一单纯因素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寿命影响方面的研究,饮食结构中油腻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增多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和取样城市不无关系,“比如北方的产煤大省和海南比,那肯定不能得出‘南方’和‘北方’的寿命差距”。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卫生专家潘小川教授在读过该论文后认为,这一研究做得“比较宏观,比较粗,数据量很大,90个城市20年的数据,覆盖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口,以前没有类似的研究。”

潘小川说,健康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除了总悬浮颗粒物之外,还有曾引起中国大面积酸雨的二氧化硫,此外,还有其他空气污染之外的因素,“因此,直接说因果关系很难说。”

人均寿命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有意思的是,甚至一些国外的学者也对这项研究提出了质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显著影响不容置疑,但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可这份研究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才是大气污染。

很多人可能发现了,这篇论文的两位作者均是经济学背景的研究人员,面对医学和环境领域专家的质疑,他们有些“坐不住”了。

论文撰写人之一陈玉宇表示,研究之所以选择毒性并不高的总悬浮颗粒物,是因为当时的监测只涵盖了相关数据。因此,相关结果不能直接套用来说明PM2.5等污染物的影响。而且论文所说的烧煤供暖导致北方人均预期寿命减少5.5年,是研究者在刨除了包括营养搭配、医疗条件和行为习惯等的因素后,单独就“空气污染”这一个负面因素的影响所做的研究。“因此,简单地说燃煤供暖导致寿命下降并不恰当,媒体和网络对论文存在片面解读。”

篇6

关键词:公共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调控技术

引言

隧道、地铁、车站等一些公共建筑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交通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结构物,隧道和铁路的投资成本较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1]这些公共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来源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来源为机械设备散热、围岩散热以及爆破施工产生的种种热量。运营过程中的铁路和隧道以及车站的温度主要受隧道辅助机械和照明机械的散热、地层自然温度、受电弓电弧发热、行车散热等温度的影响。

1.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源泉和影响

公共建筑室内的湿环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地下水通过衬砌渗透,逐渐进行内部渗透,湿气主要是源自于车内乘客、水沟表面的水分自然蒸发以及车内工作人员的散热等。因此,要想对这些公共建筑室内的湿热和空气品质进行调控,就要先各种湿热的来源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结合实际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调控技术。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的热湿环境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人体的上海,室内热湿环境也称为室内气候,主要由室内的湿度、温度、热辐射以及风速等要素构成,其主要评价标准就是人的热舒适度。

室内湿度对人体皮肤表面的散热和蒸发具有直接的影响,室内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人体的皮肤由于缺水而粗糙或者干裂,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过高的室内温度在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同时,也为室内的各种霉菌、细菌以及其他性质的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让污染更加严重,从而让公共建筑室内游客或者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消化或者呼吸道疾病。

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重要性能

2.1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由来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空气品质问题。[2]目前公共建筑中所使用的舒适性空调只能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或者乘客的热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空气净化等相关要求,导致空调系统本身成为室内空调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目前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出现还受到人们关于污染的认识以及阈值确定相关方法、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思路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2.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恶劣的空气品质会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热环境的相关影响已经由体表发展到体内,人类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对各种生境进行适应和抵御,其肠胃对于各种环境问题也有着强烈的抵御性能,但是,由于以前的生活环境没有较大的空气污染,所以,这种具有空气品质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将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3.公共建筑热湿环境以及空气品质调控的新技术

3.1公共建筑热湿环境的控制措施

对于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热湿环境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运营过程。铁路、隧道等其他公共建筑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控制湿热的主要方法便是通风。经过相关的资料显示自然通风并不能达到去除内部污染物和热量的相关要求,从而,目前使用的通风方式大都是机械通风。

3.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相关措施

1)控制污染物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首先要做好污染物的控制工作。由于,公共建筑室内来往通行的游客和行人较多,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室外空气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任何超标的状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还要对复印室或者其他污染源进行隔离,从而保证不出现室内外空气交叉污染的现象。

2)优化空气系统设计工作

对于空气系统的设计工作,首先要把积聚在机组内部的水排出来,水冲刷盘管表面的各种微粒,可能会给微生物或者藻类提供生存以及繁殖的场所,也可能导致内部水传播到其他机组中或者外溢。进行去湿工况时,需要系统在3分钟之内把水排出在外,空气处理机中的排水管虽然提醒较小,一旦出现安装或者制作不正确的现象,会给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其加以重视。

3)加强新风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最直接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大量的风力对内部空气进行稀释,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尽可能减少对工作人员或者乘客的危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所出现的空气品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的新风品质,也就是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把质量较好的空气运输到室内,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新风的气流组织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虑,缩短送风的实际路径,从而减少新风空气龄。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建筑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公共建筑室内热湿以及空气品质的重视程度也开始不断加深,要想减少公共建筑热湿以及空气品质问题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减少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有害物质,提倡绿色施工、环保施工。[4]还要确保隧道、地铁、车站等公共建筑室内的新风量,加强室内空气净化以及系统过滤净化的能力。有关部门只有从思想深处对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热湿以及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视力度,才能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民间公益诉讼;清洁空气权;权益保护

一、清洁空气权与民间公益诉讼概述

(一)清洁空气权

雾霾天气频现,空气质量严峻,我们不禁思考自己是否享有在清洁的空气中生活的权利。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发展初期也碰到过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恶化、空气污染、雾霾频繁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在清洁空气权方面堪称鼻祖的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立法发达,环境保护制度设计引领世界立法潮流。而清洁空气权的立法也肇始于美国,当然,这是在美国人民经受了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后的反思与选择。世界环境公害事件中有两件发生在美国,一件是1943年的洛杉矶烟雾事件,另一件是1948年的多诺拉事件。这两大公害事件都是因严重的空气污染造成的。美国国家和社会痛定思痛的选择是建立清洁空气法。

尽管我国环境保护法并未规定公民的清洁空气权,但是环境法理论界仍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思考和设计,为我国日后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指导借鉴作用。我们界定清洁空气权为公民享有的、呼吸清洁的空气而不被污染的空气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权利。

(二)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是指特定主体对于损害社会公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制度在古罗马时代已经存在,在近现代西方国家中得到完善发展,在中国亦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呼吁。因为作为法律制度整体构建中的一部分,公益诉讼制度自身有其他制度无可比拟、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它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法律制度上的缺陷,有效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为扩大司法解决纠纷方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其运作带来的法律效益远远超过它所随之带来的不足之处。

二、国外清洁空气权与民间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究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成为一项严峻的国际环境问题,雾霾现象尤为严重。例如上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霭重重酿成灾难,而成了“雾都”。全球对清洁空气权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专门制定了治理空气污染、保障救济公民清洁空气权的法律,以下我将介绍几个典型国家(或组织)的立法:

(一)美国

1881年,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开始了进行保护空气质量的立法尝试。195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气污染控制法》颁行。1970年,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标志着美国对环境控制采取了严格的新方法。1990年,《清洁空气法》经修订后,成为全世界为控制空气污染制定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法律之一,对美国雾霾的治理起了很好的作用。该法要求环保署颁布来自“多个或多种”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清单,这些污染物由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被合理地认为危及公众健康或福利”。如果违反相关义务可以通过在联邦法院提讼强制执行。因此,这项规定意味着公民享有清洁空气的权利,并且享有充分的司法保护措施。

在救济方面,有行政保障措施、形式实施保障措施和诉讼保障措施。其中规定:公民诉讼的原告可以是公民、地方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即任何人均可对违反环保法律的行为提讼,而不要求与诉讼标的有直接利害关系,这对我们研究清洁空气权的公益诉讼具有很大的借鉴之处。

(二)欧盟

雾霾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欧洲伦敦、鲁尔工业区等地都曾深受雾霭的摧残。欧盟加强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如2001年第六个行动规划就要求欧盟制定有关空气质量的实施战略。为了实施这一政策性文件,欧盟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在内的空气保护立法,例如1985年《关于削减硫氧化物排放30%的议定书》,1991年《关于进一步削减削减硫化物的议定书》。欧盟各成员国将上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指令转化为国内的法律或者法令予以贯彻落实。

在救济方面,欧盟委员会在其《对理事会和议会关于“实施共同体环境法”的报告》中已经提到增强司法诉讼的必要性。在该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公约是《奥胡斯公约》。该公约的第9条“诉诸法律”明确规定具有充分利益的所涉公众或认定某项权利受损的所涉公众能够求助法庭或其他复审程序,并且每个条约缔约方应确保向公众提供复审程序有关信息,该条款在国际上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治理雾霾、保障公民清洁空气权可借鉴之处。

三、中国应该如何进行公民清洁空气权益保护

(一)健全清洁空气立法

我国在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中都作出了规定,赋予任何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及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具有检举控告权。但并没有像美国一样,明确地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受侵犯时的权利救济制度。因此,健全清洁空气立法是中国首应解决的问题,是民间公益诉讼的前提。

(二)完善民间公益诉讼制度

2005年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27条指出:“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 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这是中国官方文件第一次正式出现和认可“公益诉讼”这个概念;201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订时制订了公益诉讼条款,其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等损害社会公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该条款明确了公益诉讼制度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规定过于狭窄,一般认为只有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比如消费者保护协会)才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而把普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排除在外。这种规定实际上是不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直接运用诉讼方法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的。

在近年的具体司法实践中,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势头不断增强。赋予具备诉讼能力的民间环保社团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在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下极为必要,因为这一方面可以让民间环保社团的天然优势通过更多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发挥,有效帮助受害者,监督政府和污染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减轻政府的行政负担。在司法领域,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先于立法而展开。受太湖蓝藻事件催生,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6日正式设立环保审判庭,并允许民间环保社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被专家认为将是“最有影响的一步”。

(三)鼓励民众参与民间公益诉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参与环境保护的人和民间环保组织也越来越多。如环境维权的民间第一人――王灿发教授,1998年他率领一批志愿者率先在全国发起并成立了“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并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向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热线电话;再如,2010年12月30日我国首例环保资金资助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贵阳开庭并当庭一审宣判。这是一起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提起的诉讼,“状告”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保护环境、在良好的空气下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公民参与到自身维权、环境公益保护是发展趋势,有必要让个人及社会团体有权提起公益诉讼。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法谚告诉我们救济制度对权利的重要性,对于清洁空气权而言同样如此。由于空气是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在相同的空气中生活,因此,空气的清洁关乎公共利益,而针对清洁空气权的救济也便应该提起公益诉讼。

参考文献:

[1]吕忠梅著.环境资源法学[M].科学出版社,2004

[2]吕忠梅著.境法新视野[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

[5]陶建国.日本东京大气污染诉讼及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03)

[6]李艳芳.从‘马萨诸塞州等诉环保局’案看美国环境法的新进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6)

[7]陈平.日本空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6

[8]薛志钢,郝吉明,陈复,柴发合.国外大气污染控制经验[J].重庆环境科学,2003(11)

篇8

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灰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

在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中,同样属于灰霾范围的毒雾前后共导致4000位健康市民死亡。

在2011年10月30日的北京,当灰霾再次来到的时候,不少人居然联想到了半个世纪前的悲剧,以为“雾都”来到了东方大地。

在每年的初冬,雾天混杂着灰霾的天气在京津唐地区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天气现象。10月30日,北京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为132,属第三级别的“轻微污染”。

但上班族手上的iPhone(苹果手机)却提示,此时北京的空气“危险”。这一空气污染数据来自位于朝阳区亮马桥附近的美国大使馆。

大使馆的空气污染评价能得到友国人民的信赖,原因无非是它居然更符合人们的感受,穿行在被灰霾深裹的首都里,不少人都感到了呼吸困难,甚至还不得不戴上口罩。

事实上,环保专家们每年都在呼吁全面修改沿用十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对灰霾以及能见度的环境评价指标,但回应寥寥。

原因无非是,如果按照专家们建言的新标准,中国城市来之不易的空气达标天数将被砍掉一截,环保政绩又得推倒重来。

API看不见灰霾

在整个10月,北京灰霾难散。

“10月份属秋冬转化季节,我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在其后北京环保局公布的《2011年10月空气质量月报》提到,整个10月,北京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19天,虽比去年同期减少6天,但超标的12天全部属于三级的“轻微污染”,连“轻度污染”都算不上。

10月末的灰霾在其后几天又接连出现,几乎整整一个星期,都被污染的大气笼罩。据北京市气象局的统计数据,2011年1-10月出现灰霾的天气达到72次,比如常年(30年)的平均水平23。5次增加2倍,但这一数据依旧没有在北京环保局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上反映出来,10个月来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累计竟然达239天之多。但美国大使馆的北京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中,“差”、“非常差”、“危险”,甚至“有毒害”等形容词都屡屡出现。

“北京的空气质量它的是北京的日平均的数据,再一个就是北京好多监测点的平均数据。”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对媒体表示,用一个地区一个小时或一天的数据来看待北京的空气质量,显然夸大了污染情况。但来自亮马桥这样单独一个检测点数据显然更受人们认同。

因对“轻微污染”的评价感到不满,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个人微博上发起了“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调查”,结果参加投票的6000余名网友中有89%的人认为,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如果认为这种基于特定网络人群调查过于偏激的话,可以参考一下环保学者所作的研究。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段菁春等人在2009-2010年所做的《典型城市公众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调查同样认为,现行包含3项污染物指标的API尚不能完全体现公众的主观感受。

事实证明,公众的感受不完全是主观,影响的灰霾主要部分是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但目前中国API指标数值范围为0-500,只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个指标,目前大都市中危害严重的PM2.5和臭氧(O3)都没有纳入。

致命PM2.5

“灰霾主要由PM2.5以下的颗粒物组成,PM2.5-10所占份额反而较小,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主要监测PM10的颗粒,有时候污染加重未必能测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对本报介绍道。

与传统空气污染来自工业排放或者燃煤排放不同,PM2.5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可以直接被吸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力极大。

但对于PM2.5的研究和监测起步较晚,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和印度能够相关指标,而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数据,正是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

1952年的伦敦毒雾事件,其主要污染来源是烟煤,空气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同时伴随着逆温和高湿度的天气状况,造成空气中SO2等污染物在伦敦上空大量积累,进而导致酸雾与高浓度酸性粒子的形成(硫酸、硫酸盐气溶胶等),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据唐孝炎介绍,北京烟煤型污染最为严重的时间是1998年,其后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用了十几年控制工业排放,现在北京的SO2排放已经较小,更大的威胁来自于颗粒物。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的董事会主席迈克尔•沃什的研究证明,PM2.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它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人体健康防线,直达肺泡甚至是血液,引发人身体的不适,严重时会加重哮喘,加剧呼吸病症,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降低肺功能,导致过早死亡等。也有一些研究证明,PM2.5对心脏有不良影响。随之进入人体的还有附在其上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这些溶解在血液中,对健康危害更大。

而另一方面,PM2.5对环境的损伤也无法忽略,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环境管理项目主管赵立建曾对媒体介绍,PM2.5的沉降会对环境造成各种损害,不仅会导致湖泊和河流酸化,使海岸及内陆水体养分失衡、使土壤养分流失,更有甚者会损害森林和农作物,影响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颗粒物污染也能玷污和损害石头或其他材料,包括一些历史性建筑、雕塑等等,造成城市美观及文化上的损失。

即使是美国和欧洲,PM2.5污染虽然已经大幅降低,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经过30多年的污染治理,根据美国环境署2011年最新确定的PM2.5日均值不达标区的划定,美国仍有18个州的121个县不能达到美国PM2.5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仍有地区无法达标的原因并非是其标准过于苛刻,而是PM2.5的伤害程度过于巨大。

唐孝炎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利用的是美国和欧洲的数据,制定的PM2.5的浓度标准只有10-30微克/立方米。反观我国,北京大学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PM2.5的浓度一般在70微克/立方米左右,甚至更高,其他城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有地方对PM2.5进行监测。当时在广州、武汉、兰州、重庆8个点位的监测结果显示,这4个城市的PM2.5年均值为46-160微克/立方米,均已超出了国际标准。而美国大使馆监测的11月1日7:30的PM2.5浓度数值为256微克/立方米,为近期的最高峰,当然这也是车流的早高峰时间。

2010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曾公布了一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

但以上这些PM2.5的监测都只能基于有限的监测点,远远不能像API中的三项数据那样能够大面积地铺开监测,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

过期的标准

臭氧O3的危害也是不可忽略,这个来自于工业和汽车排放的气体同样对呼吸道和眼睛造成伤害。

美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将一氧化碳(CO)、SO2、PM10、PM2.5、O3皆纳入监测体系,而在中国,按照2000年颁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只将前三者纳入监测。

两者的区别在于美国已经迈过了工业时代的烟煤污染时期,将关注目光投向汽车排放所带来的光化学污染以及人体健康伤害,而中国的标准依旧停留在烟煤污染阶段。但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世界超级城市而言,对PM2.5和O3的监测和减排已经刻不容缓。

尽管北京出台了单双号限行、摇号购车等严酷的措施,但其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500万辆,加上国内的汽车排放标准远低于欧美,PM2.5肆虐并非意外。即便与“雾都”伦敦相比,北京的空气质量已被远远抛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吉东生等根据2005年数据所作的项目研究表明,北京当年O3排放超标51天、NO2超标41天、CO超标15天、SO2超标26天,而伦敦则仅有NO2超标1小时。

事实上,关于修改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呼声一直未曾停止。一方面,API选取的是24小时空气指标均值,白天的排放高峰往往被晚上的低谷所抹平,与人们所见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建立PM2.5的监测体系一直被寄予厚望。

但在2010年,环保部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却并未被列入浓度限值指标,而只放在了附录中的参考指标。距离PM2.5在全国的监测推广,尚有不少距离。

推广之难

北京环保局则一直坚称其监测数据毫无问题。

“我们用一把尺子,量了十几年,结果已经说明两点:一、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二、跟更好的比差距还很大,”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其微博中对网友说道,“前些年本市监测并公布的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后来改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今后肯定还会监测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

但对于各地环保部门而言,将触目惊心的PM2.5数值纳入指标,空气达标指数显然得往后减少,多年的努力恐怕将付诸东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志钢等人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以大城市广州为例,如果按照现行API标准,霾日中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但如果将PM2.5列为首要污染物,超标率则高达53%-89%,即在霾日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空气污染超标。

这刚好与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北京美国大使馆空气数据相互印证。

有人粗略估计,如果将PM2.5纳入空气指标,就算作为次要污染物,国内大城市达标天数将减少20%以上。

“一点儿压力都没有,现在我们也不满足于80%的天达标,我们不是说每年为了完成任务,去减少污染,去增加达标天,而是为了市民健康,这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对于政绩难题,北京的杜少中如此表态。

篇9

化学与生活

一、燃料

1.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地热能

B.潮汐能

C.石油

D.太阳能

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核能

3.下列不属于不可再生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乙醇

D.煤

4.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的产品有(

A.煤油

B.煤气

C.焦炭

D.煤焦油

5.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公交车在昆山街头随处可见。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C3H8

B.CH4

C.CO

D.H2

6.能源危机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你认为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最不恰当的是(

A.水力发电

B.利用太阳能

C.火力发电

D.利用风能

7.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三峡大坝用水发电

B.嫦娥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C.生物质能

D.地热能

8.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71%

B.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核能、太阳能、水能、可燃冰等

C.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约占总体积的0.94%

D.一般有石油的地方,都有天然气存在

9.2017年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化学性质与水相似

B.它的部分分子不再运动

C.它完全燃烧产物是CO2和H2O

D.“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10.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汽车、轮船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B.埋在海底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C.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做燃料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从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

二、空气污染

11.201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12.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①悬浮颗粒(粉尘)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一氧化碳

⑤氮气

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

⑧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

A.①④⑥⑧

B.②④⑦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3.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H2、CO、CO2、N2 和水蒸气。工业上用半水煤气合成氨的过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半水煤气无色无味

B.反应①是CO 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C.可以用氢氧化钙脱除 CO2

D.①和③的反应类型相同

14.据统计,目前我国空气污染严重,治理空气污染源头做起,下列关于空气污染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PM10、PM2.5

和臭氧属于空气中固体污染物

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PM2.5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D.污染指数越高、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情况越好

15.空气质量检测中的PM2.5属于(

A.二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臭氧

D.可吸入颗粒物

1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大量施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17.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B.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酸雨

C.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应采取加高烟囱的办法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8.“媒改气(电)”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区空气质量。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露天焚烧落叶和垃圾

B.倡导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D.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19.“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清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

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化工厂产生的废水直接向长江中排放

20.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三、营养物质

21.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非常关键!尽量减少淀粉类食物,多食用豆制品和蔬菜。淀粉类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22.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鸡蛋

B.馒头

C.蔬菜

D.豆油

23.蛋白质是机体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山西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闻喜煮饼

B.大同刀削面

C.稷山麻花

D.上党驴肉

24.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应适当地多吃(

A.米饭

B.青菜

C.瘦肉

D.水果

25.下列特色美食中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相对较高的是(

A.

红烧肉

B.锅包肉

C.

清蒸鲈鱼

D.

清蒸小白菜

2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蒸煮后可给家禽食用

B.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面包

D.为使果汁长期保鲜,在其中加入过量防腐剂

27.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油脂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油脂的组成、结构、性质与淀粉相同

C.葡萄糖不能转化为人体内的脂肪

D.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下属于乳化现象

28.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A.食用油

B.西红柿

C.鸡蛋

D.土豆

29.下列熟悉的小吃中,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是(

A.酸奶

B.胡萝卜包子

C.手抓羊肉

D.油条

30.下列基本营养物质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维生素

C.蛋白质

D.无机盐

31.人体缺少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A.铁

B.碘

C.锌

D.钙

32.为了防止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钙

B.铁

C.锌

D.碘

33.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疾病

D.侏儒症

34.缺乏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会引起贫血的是(

A.碘

B.锌

C.钙

D.铁

35.人体缺Zn易导致(

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甲状腺疾病

36.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佝偻病的是(

A.铁

B.锌

C.碘

D.钙

37.很多物质或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缺少维生素D  会引起夜盲症

B.缺少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C.缺少钙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少碘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硒会导致贫血

B.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无作用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越来越好

39.“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做法是(

A.用报纸直接包裹食品

B.在鸡蛋表面涂石灰水保鲜

C.用硫磺熏制辣椒、白木耳等食品

D.加工香肠时加入亚硝酸钠保持肉质新鲜

40.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沉降可将硬水软化

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人体缺铁元素可能会引起贫血

D.人体缺锌元素易患佝偻病

四、材料

41.2019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开始动工,计划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以下汽车配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牛皮座椅

B.挡风玻璃

C.塑料灯罩

D.钢质骨架

4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青花瓷

B.纯棉衣帽

C.黄金首饰

D.塑料瓶

43.下列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橡胶手套

B.纯棉毛巾

C.不锈钢菜刀

D.石墨炭雕

4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水杯

D.塑料吸管

45.下列所给的材料中,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

B.钢铁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46.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下列活动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随意丢弃废电池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焚烧废弃塑料

⑥鼓励多买私家车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47.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垃圾应分类处理

B.焚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48.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我市进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B.为减少塑料污染,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

C.生活中尽量少用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

D.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各项活动

4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正确的是(

A.纯天然“指甲草”染发剂,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腌制的泡菜富含亚硝酸盐,多吃无妨

C.焚烧废弃塑料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50.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A.重复使用塑料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清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5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固性塑料成型后再受热不会软化,可用于制造电源插座、开关

B.脂肪、糖类、动物蛋白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们可以大量摄入,多吃无害

C.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

D.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人们可以食用肝脏、蛋等食物来预防

52.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汽车上的备胎也是应对不时之需,汽车备胎中的橡胶与下表中的哪项材料类别相同(

A

B

C

D

黄铜

不锈钢

棉花

羊毛

塑料

合成纤维

玻璃钢

钢筋混凝土

53.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5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生活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氢气燃料电池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①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炒菜时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材料

①碘摄入不足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涂油漆可防止钢铁材料生锈

②生铁、不锈钢和青铜都属于合金

参考答案

1-5CDCAB

6-10CAACD

11-15BADCD

16-20CDACC

21-25

ABDCA

26-30

CDBBC

31-35BCADB

36-40DBCBC

41-45CDACB

篇10

关键词: 室内环境污染;有毒有害气体;室内装修

Abstract: the bedroom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degree of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has been greatly beyond the out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degree of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Indoor air pollution phenomenon is widespread in the bedroom, etc. Various kinds of enclosed buildings, indoor air is bad to do serious damage to human healt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Key words: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Poisonous and harmful gases; Indoor decoration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经过“煤烟型”污染,“光化学烟雾型”污染时期后,最近一项专家研究报告发现,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从大型百货商场、学校教室、办公室到现代家庭住宅楼等在内的室内环境质量,近年来成为环境专家们研讨的焦点。其实,室内环境污染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以前人们不太在意。这两年,买房子的人多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装修热潮。但装修热潮背后也有隐忧,那就是室内安全问题。大部分家庭和装修公司装修时,考虑更多的是外观和价格,很少有人认真细致地考虑装修带来的健康问题。可一再发生的事故证明了装修带来的健康影响绝对不可小觑。据统计,城镇居民平均每天70-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包括居室、车间、办公或工作场所等度过的。室内生态环境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高于室外。因此,在发达国家,近年来特别注重室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建设。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中,其对居室环境改善及家庭微生态建设的投入,是其平常生活费用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质量日益重视。近年来,关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投诉和新闻报道屡屡出现,如现代城事件、陈昊喉癌案、装修诱发白血病报道等,这些事件反映出目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严重性。根据近年来对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测试数据表明,目前室内环境空气中以化学性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是甲醛、苯及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气体及氨气、氡气。

一是甲醛。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主要是生产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碎料板)的粘合剂遇热、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UF泡沫作房屋防热、御寒的绝缘材料。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化妆品等产品;室内吸烟。每支烟烟气中含甲醛20-88ug,并有致癌的协同作用。醛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国家标准规定,室内每立方米不能超过0.01毫克。举例说明,当人们把家具买回家后,一打开柜门往往会有一股刺鼻辣眼的气味扑面而来,这股气味就是甲醛。密度板中的甲醛毒气在有的家庭中三五年都不会消失殆尽。

二是苯系物。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它存在于油漆、胶以及各种内墙涂料中。由于苯属芳香烃类,人一时不易警觉其毒性。但如果在散发着苯气味的密封房间里,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便会导致死亡。另外苯也可致癌,引发血液病等,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规定室内空气中苯的标准是每立方米小于0.087毫克。

三是氨气。室内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北方冬季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中加入了含有尿素的防冻剂,房屋建成后,混凝土中的大量氨气释放出来。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的损害,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症状等。2001年《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空气中氨浓度为每立方米低于0.2毫克。

四是氡。氡存在于建筑水泥、矿碴砖和装饰石材以及土壤中。在美国,建筑新房时,有关部门会对选址地的土壤进行氡的测定,以判断该地区氡含量的高低。如果超过标准就会建议建筑者重新选址,避开高氡区。对于氡这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国外一直十分重视。美国就将每年10月的第3周定为氡宣传周,以提醒人们对氡危害的警惕性。我国也制定了氡含量的国家标准,新房标准是小于100BQ/立方米,旧房标准是小于200BQ/立方米。氡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肺癌,它是除吸烟外的第二大致肺癌病因。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不同,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有所不同。在公共建筑中,氡气污染很严重,尤以大理石装饰的大堂为突出;办公室中,甲醛气体污染来重,同时由于补充空气新风量不足而造成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污染严重;居室中,除甲醛气体污染严重外,同时伴有非甲烷类挥发性有机气体(如: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异氰酸甲苯酯等);在局部建筑物中,因冬季施工而造成的氨气污染也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以前,我们重视的是大气、水、光和噪声污染,国家和企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和人力资源进行科研、开发、治理。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关注,研究结果说明:室内空气质量与室内装修、家具用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生产工艺、落后的质量标准都使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也是多种疾病的致病源,特别是呼吸道疾病,血液病、甚至部分癌症等都和室内空气质量有关。因此国家颁布了《十项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或有的生产流通企业受利益驱动,与严格执行标准还有不少差距,还有一些不合格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或业主家中,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通过调查,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通过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等释放出的。其中,大芯板、三合板、复合木地板、密度板等板材类,内墙涂料、油漆等涂料类,各种粘合剂均释放出甲醛气体、非甲烷类挥发性有机气体,是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另外,还有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经检测,建筑材料中的天然石材等材料中的放射性主要是镭、钍、钾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内辐射与体外辐射。

2001年国家制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制定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按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水平,把天然石材产品分为A、B、C三类.A类产品放射性最低,规定只有放射性为A类产品可用于居室内装修。如报告上注明"A类"---放射性为A类,消费者放心使用;如报告上注明"按A类产品管理,其产销和使用不受限制"那消费者使用要小心;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产品要向商家索要放射性检测报告,并注意报告是否按照新标准出具数据.并注意报告与你所购买产品的品种尺寸,批准相符,不要被商家愚弄。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应当选择绿色环保家具,才能避免和减少家具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有关人士指出,由于国家对于家具没有综合性的环保指标,所以消费者只能自己多加注意,最好买实木、藤制等纯天然家具;不要买有强烈气味的家具,人造板制作的家具要看是否全部做了封边处理;布艺沙发不仅要看面料更要看填充物的用料;在购买前一定要看质检合格证,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最好在购买合同上增加室内环境条款,若发现家具污染室内空气,必须退货。

室内也应当放置芦荟、吊兰、虎尾兰、可以清除甲醛污染。有研究表明:虎尾兰和吊兰,有极强的吸收甲醛的能力,15平方米的居室,栽两盆虎尾兰或吊兰,就可保持空气清新,不受甲醛之害。常表藤、铁树、可以减少室内的苯污染。雏菊、万年青可以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污染。月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特别是一些叶片硕大的观叶植物,如虎尾兰、龟背竹、一叶兰等,可吸收建筑物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并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