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控制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控制的特征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特征 控制

1.事业单位财务特征

第一,多数事业单位的运营经费由政府拨款,并且一般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但是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有自己的收入。

第二,事业单位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盈利或者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是其目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因此应该进行财务管理,提高盈利。

第三,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不存在出售、赎卖、转让或者清算等问题,资金的提供者也不会分享剩余价值,因此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但是事业单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具有一定的生产性。

当今社会的事业单位的逐渐发展为资金渠道多样化;树立预算概念,建立全面的财务收支系统;通过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为:根据财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以便适应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工作。

尽管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多样化,但是政府拨款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事业单位经过具有生产性但是其性质是非营利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

2.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2.1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本质

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提高。其手段是制度与预算,对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提高,财务控制的宗旨和标志是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一方面,财务控制在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另一方面,财务控制减少组织行为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的冲突。

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是财务控制的特点,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控制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主体

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的财务控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控制,其内部职能部门对员工的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三个层次,其中后两个层次属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范畴。所以,由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组织以外的控制和由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为主体的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的两个层次。财务控制的基础是人,因此财务控制是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是管理者的责任,是财政部门和组织内部财务的共同任务。

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不仅是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体现,还促进了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

2.3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目标

2.3.1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

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提高自己的使用效益。

2.3.2事业单位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

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提供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的一部分,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律办事,在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自己最大效益化,是事业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

2.3.3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控制,科学地进行财务管理,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各项财务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合法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4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我国常见的组织控制制度的具体方式有:第一,制度控制,该方法融入了核心为纪律的指挥链,其作用是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第二,技术控制,其控制依据是控制作业程序,改革业务运作程序,提高其可控性,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控制目的。第三,激励控制,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目标。

3.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管理意识差

在事业单位中,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财务控制粗放管理。领导不重视财务控制,忽视其重要性,使得财务监督职能不能落实,为违规违纪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创新性,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的素质较低,管理工作不深入,使得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不同步。

3.2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

因事业单位中财务规则与会计制度意识不高,执行力较低,报销工作流于形式,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监督工作起不到作用,实现“一支笔审批”制度,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不能落到实处;会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积极,影响了财务手段的发挥;缺乏有效的发票管理制度。

3.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专业素质不够高,多为兼职人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即使存在,也不能落到实处。

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尽管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提高理财观念,全面推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性。

参考文献:

[1]王立亚.事业单位财务特征与控制措施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2]赵富强.论事业单位财务特征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1(3)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重要性

一、前言

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健全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并且要对内部进行控制,从而才能促使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机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很好的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作,就一定要对科学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并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可以确保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规范运行和管理,因为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并且有一定的权利,所以事业单位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而内部控制是基本的前提条件,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内部控制,从而才能有效避免单位做出规范规定的行为。

第二,可以很好的实现工作运行的公平、公正。因为事业单位主要是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对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很好的约束和监督单位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确保和谐发展的实现。

第三,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内部进行控制可以加大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力度,也能够降低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内控环境

现阶段,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高度的重视内部控制,包括:对基础建设的认识不够,内部控制只是流与形式,并且单位内部没有很好的文化,也没有健全的理念。此外,对内部和风险控制没有达成共识。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对于一部分事业单位来说,尽管具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够合理的地方,并且没有对各个环节和部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不够,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就促使其与管理相互脱节,进而就不能发挥其应用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弱化,缺少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绝大多数只是开展记账、统计以及报账等工作,因为没有对业务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这样就促使财务部门与单位的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也没有对事业单位重要的决策和实施进行控制。

(四)审计监管体系不完备

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都与会计和业务部门相互平行,这样就很难确保它们的监督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只是根据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督责任的承担,从而就没有办法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绝大部分外部监督都只是进行财务报表的审计,对于内部到外部的审计监督模式不够成熟。

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内部控制文化

针对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文化,并且将其转化为全部员工的工作行为习惯,从而才能促使员工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木业能对自己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还能严格自觉的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内部控制,进而就可以将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深入到经营管理中,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进行充分的实施。此外,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一定要得到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和重视,并且要组织健全的机构,对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及对职责权限进行合理的设置等。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要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梳理,并且对业务的运行情况梳理清楚,同时不断的改进内部控制的系统。首先要不断扩大内部的控制范围,对现在的内部控制进行改变,因为目前内部只是局限财务部门现在的状况,并且要将内部控制覆盖到业务部门中,对各个部门和职能规划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确定。然后要对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细化,对单位内部的结构分析清楚,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责任以及权限等进行明确,从而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就可以相互牵制和控制,进而就促使在各个步骤和环节中,内部控制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

(三)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一定要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这样才能确保单位预算具有科学性的特征,并且支出具有合理性,管理具有有效性的特征。同时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确保单位的预算资金在内部控制中得到充分有序的实施,从而确保去长远、稳定健康的发展。此外,要不断完善和健全预算控制,对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进行提高,并且定期对其进行分析和监督,对于与实际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首先作为监督部门要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辅助,这样才能对职能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并且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还能够对漏洞的存在进行预防。与此同时要在适当的时候引进社会审计机构,主要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是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弥补内部审计存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建立内外监督的机制,并且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才能促使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内部工作人员的进行预防,从而才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进而促进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内部;经济结构;控制手段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新建企业虽然建立内部经济控制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有力的约束而产生的错误。但是由于某些监督机制不负责任,导致一些虚假的经营信息经常误导企业,致使企业管理工作发生秩序混乱的情况。从大环境看,政府宏观控制措施不够客观以及不完善的法制建设造成了经营信息的比较混乱差,究其根本,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内部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保证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企业内部经济控制

1.1 企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和特征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管理制度,它是指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 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其特征为企业控制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种客观存在、一种动态循环过程,且企业内部控制只能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1.2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的边界扩充到了公司治理层,内部控制的广度覆盖到全员,内部控制的实质不仅仅是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它是一个过程及其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如下图(1)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曲线图:

1.3 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机构管理原则要符合以下原则:其一,就合法性原则,是企业建立一切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其二,是符合全面系统原则,此原则全面考虑自身行业背景、经营规模、业务特征、操作流程等基础上覆盖企业所有部门;其三,就是内部牵制原则。这项原则是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来分别完成;其四,要遵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其五,就是责权利明确原则,以责任为中心、权利为保证、利益为手段;其六,就是遵守动态性和前瞻性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合现实需要,又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保证在一定时期内的适应力和活力。

2 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控制活动行为不当

保证管理层的决策得以实现的程序和政策就是企业的控制活动,其协助企业保证其采取必要行动来达到目标。目前我国存在不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其经营者风险意识差、经营理念的落后以及内部监督不利等原因,导致已存在的控制活动存在各控制环节关联性差、业务松散等现象,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多样化的业务。

2.2 企业的控制氛围不良

企业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就是控制环境的发挥,其决定了企业其他要素是否可以有效发挥,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线。但我国控制环境存在企业员工素质低、人事制度不合理以及企业经营者忽视企业内部控制;

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分一般控制法和业务循环控制法,而一般控制法是企业根据其经济业务的性质、特点等,针对容易经常发生错弊的业务或环节所实施的控制程序、方法和措施等。所以做好统计分析、业绩报告、员工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其次做到内部控制业务循环控制法,按照处理企业内部某类经济业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的先后顺序而实施控制的方法,企业要做好销售和收入循环、采购和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和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几个关键性的环节工作,并根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控制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3.2 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保持竞争能力,就必须要企业调整内部机构和经营策略等,面对部分经营比较差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真实反映实际经营情况,考核企业各种目标是否完善。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企业要牢固树立内控观念,做好企业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内控的监督约束,尽快构建一套责权分明、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根据企业经营范围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系统,以提高企业内部经济效能。

3.3 落实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原则

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所以保持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适当,且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企业适合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在制定内部经济控制时要便于实际操作和运用;对企业应进行定期检查,严格处理企业内部违纪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将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与内部控制经济结构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及时修正并完善薄弱环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它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完善自我等活动,不断促进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良好的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股东的利益,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的利益,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事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

篇4

〔关键词〕儿童;延迟满足;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4-0014-03

一、延迟满足

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人格变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二、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

1.认知

(1)注意能力的发展。注意机制的成熟是自我控制发生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对奖励物的注意会缩短延迟的时间,而奖励物没有在场或者个体不去注意奖励物,那么延迟时间将会加长。Mischel在认知神经研究的基础上,用冷/热系统结构框架来说明策略性注意调配对延迟满足的作用机制。“冷”系统是认知的、中性情绪的、凝神的和策略性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各种注意分心活动,它可以延长延迟满足的时间。“热”系统,是情绪和恐惧的基础,是由先天释放刺激所控制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持续将注意力固定在奖励物或奖励物的唤醒特征上,它可以削弱延迟满足。“热”系统发展比“冷”系统早,在人生最早的几年里,热系统发挥主要功能作用,因此儿童表现为十分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冷系统发展起来,开始在延迟满足中具有优势作用,儿童也意识到自发地使用冷注意调配策略有利于延迟。

(2)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更直接地测试对奖励物的思维所产生的效果,Mischel等人在研究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思维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结果表明:不管奖励物出现还是被遮盖起来,学前儿童在等待期间如被指引思考奖励物,那他们延迟等待的时间都将很短,不足5分钟;但当儿童被指引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时,不管奖励物是否在儿童注意视线内,平均等待的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而当儿童没有任何分心思考的指引时,出现奖励物的情境儿童延迟的时间最短,不足1分钟。显然,认知的思维过程充当了分心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暴露于实际奖励物的强大刺激影响,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

(3)抽象认知能力的发展。抽象(abstraction)的策略似乎比分心(distraction)更为有效。Mischel和Moore(1973)发现:当儿童直接暴露在真实刺激物的情境中,他们很难做到较长时间的等待;而当儿童出现在以幻灯片呈现的刺激物影像(抽象表象)情境中,他们则较容易做到长时间的等待。可见,不同抽象程度的刺激呈现模式影响着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在此基础上,Moore等人教导儿童对刺激物作心理的认知转变,结果表明:儿童在面对奖励图片时,如果将图片假想成真实奖励物的话,延迟等待的时间将大大缩短;相反,如果把真实奖励物想象成图片时,能够等待很长的时间。另外,在认知上注意刺激物的抽象的、 “冷”(cool)的属性,而不是注意刺激物诱人的、唤醒特征的“热”(hot)的物质,也会促进延迟等待。

简言之,个体如何对依随关系中的奖励物进行认知编码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延迟等待的时间。显然,对奖励物的抽象认知表征对于延迟行为起到更为强大的决定作用。

(4)元认知策略的发展。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的了解与意识。Mischel &Mischel(1983)对学前至小学6年级的儿童进行了延迟策略元认知知识的研究。研究表明,4岁儿童通常偏爱那些对于自我延迟效率最低的策略,因而自我控制极为困难。到5岁,儿童开始理解对于延迟满足有效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避免注意奖励物;二是选择有效的分心策略。对于那些更有效的认知抽象和转换的策略,直到小学3年级,才逐渐开始能够使用;到6年级,儿童已显著地采用认知抽象和转换的策略。

2.语言。语言发展水平和不同语用策略的使用都会影响到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在两岁儿童的延迟满足实验过程中,儿童经常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并且是作为一种延迟的策略出现。

维果茨基认为,学前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利用自我言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完成任务。其对言语的调节功能及言语形式的简述得到了不少研究支持:一方面显示自我言语确实在4~10岁儿童身上表现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形式由外部言语逐渐内化为内部言语思维,当个体在面临挑战性的任务时,内部言语思维又会外化为外部自我言语的形式;另一方面,儿童自我言语的使用可以预测自我控制的行为和任务的完成,从而起到调节的作用。

鲁利亚发现言语控制的来源及形式(声音运动/语义内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行为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并将儿童社会化中言语调节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3岁),只有成人的外部言语能够控制儿童的行为,而且成人言语只具有控制的启动功能,显然这一阶段控制行为的言语是其运动形式而不是语义内容;第二阶段(3~5岁),成人言语具有控制行为启动和抑制两种功能,儿童自己的言语只具有启动行为的功能,说明这一阶段言语的语义内容开始发生作用;第三阶段(5岁左右),儿童内部言语充当自我指导的功能,从而实现由外部言语调节向内部言语调节的转变。

在传统的延迟满足行为控制的实验研究中,言语的调节作用得到了有力支持。对于幼小的儿童,产生言语的自我指导要有利于延迟满足,但言语指导的语义内容并不重要,与任务相关或不相关的言语都同等有效;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言语指导的语义内容就显得很有意义,只有与任务相关的言语指导才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3.情绪。Smith& Lazarus(1990)曾指出,任何意味着重要结果的事情,无论是对个体有害还是有益,都能触动情绪反应,人们感受到的情绪和情感对自我调节的努力和目标追求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可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消极的情感则破坏自我控制的努力和采取目标行为,消极的情绪降低了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和自我效能感。

4.个性特征。 Block J.H and Block J.(1983)研究了延迟满足与个性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男孩被描述为:深思熟虑、注意力集中、讲道理、合作,对动机和情绪冲动的控制;能延迟满足的女孩,其个性特征是:聪明、有智谋,同时与延迟满足相关的这些个性特征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Funder and Block(1989)延续了青春期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更有责任感、有能力、对智力问题感兴趣、过度控制;在反抗性、不可预测性、自我放任、敌意等个性特征上反应较低。延迟满足与智商、自我控制、自我韧力存在正相关,说明延迟满足能力与基本的认知技能和冲动控制能力有密切关联。 Mischel, Shoda, Peake(1988,1990)对学前期儿童延迟满足行为的长期预测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学前阶段就能延迟满足的儿童,十年之后,在父母的评定中与延迟满足相关的特征有:不易受挫折的打击,在挫折情境中更易展示自我控制;受到激励时,学业表现很好;不易受诱惑,当面临选择时,朝向自我追求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即时满足;聪明、有智慧;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注意力集中等。

三、幼儿自我延迟满足与其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的刺激转化为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基本维度。

1.幼儿心理素质的成分。 梁运佳的研究发现,幼儿的心理素质并未完全分化为三个清晰的维度,这说明幼儿时期的心理素质处于萌芽状态,各心理素质的成分之间并未清楚分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幼儿心理成分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到各种心理成分逐渐产生的过程。随着幼儿的成长,活动范围扩大、经验日益丰富,幼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水平的提高帮助幼儿逐渐认识自我和周围的环境。前者使幼儿发展起自信心、自主性等与个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后者使幼儿慢慢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适应能力逐渐加强,同情心、合作性等适应性成分发展起来。而适应性能力的加强又促进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幼儿心理素质是相互促进的整体,在这种相互促进中,幼儿心理素质逐步发展、丰富和完善起来。幼儿心理素质未完全分化为三个清晰维度,具有整体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包括16个基本成分: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情感、自主性、敢为性、想象力、表达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性、同情心、合作性、交往礼仪、解决冲突、环境适应。

2.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衡量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控制能力与心理素质中的个性维度关系密切。在儿童的心理素质成分中包含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控制直接、短期的欲望和控制冲动的能力,通过控制自己来达到某种目的。Mischel的“糖果实验”表明,自制型的孩子成人后社会适应能力较好,自信,耐挫折,不易放弃,人际关系较好。因此,适当延迟对儿童欲望、要求的满足,让他们学会等待和控制情绪,这种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

3.心理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促进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可提高延迟满足和抵抗诱惑的能力,能够使儿童更乐于参与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而消极的情感则导致更加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破坏自我控制的努力和采取目标行为。

想象力是儿童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它与认知维度密切相关。想象是指在外界现实刺激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Moore等人(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的研究表明,儿童如果把真实奖励物想象成图片时,能够等待很长时间,这表明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思维力也是儿童心理素质的成分,它与认知维度关系密切。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儿童心理活动发生质变,让儿童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社会。Mischel等人在研究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结果表明,思维过程充当了分心的角色,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换句话说就是思维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提高的作用。

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语言发展水平和不同语用策略的使用都会影响到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在延迟满足实验中,儿童经常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并且是作为一种延迟策略出现的。维果茨基认为,学前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利用自我言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完成任务。由此可见,语言的发展可以促进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与心理素质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也将促进自我满足能力的发展。(稿件编号:091107008)

参考文献:

[1]Michel W.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Fron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1999:478~480.

[2]Mischel, W., Shoda ,Y., & Peake ,P. K. The nature of adolescent competencies predicted by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687~696.

[3]Shoda ,Y ., Mischel ,W ., & Peake , P.K .Predcting Adolescent Cognitive and Self -Regulatory Competencies from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dentifying Diagnostic Conditio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26(6):978~986.

[4]Metcalfe, J. Mischel, W.A hot/cool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y Review,1999,106(1):3~19.

篇5

关键词:全面预算;工程造价;模式构建

如何对建筑工程造价(下文简称:造价)进行合理化控制,一直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进度能否顺利展开,也在某种方面指向了对资金使用机会成本的关切。从目前专业文献所反映的信息可知,同行们大都习惯于对造价概算、建筑项目设计等环节进行造价控制,而忽略了施工环节的控制要求,这就导致了未能全面体现造价控制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受到建筑项目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影响,也使得造价控制在实践中难以做到刚性。以上两方面的现状就促使笔者,尝试在全面预算下就建筑造价控制进行探讨。

因在当前建筑项目施工领域普遍存在着层层外包的现象,从而为了使本文的讨论更加紧凑,文章所规定的情景为:开发商所承接了政府建筑工程项目。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契合形式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便在于,围绕着建筑项目立项到最后竣工的全过程资金控制。其与造价控制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或者二者之间的契合形式该如何来理解呢。不难看出,预算管理与造价控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预算管理的对象是货币化的资金,造价控制的对象则是实物化的资金。由此,二者天然存在着契合形式。

(一)二者的目标导向趋于收敛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开发商,尽管在本文中所面临的是政府建筑工程项目。然而,在现有政府招投标制度中,仍然需要开发商在保证项目质量并在低造价的情况下来竞标。因此,在行业规则下首先就使得预算管理与造价控制间的目标趋于收敛。在具体的施工环节,造价控制目标往往通过费用额定来实现。即因建筑项目施工一般以团队作业为主,从而就将该工段的施工总费用进行额定并由施工小组负责人全面掌控。该小组成员采取提高成材率、增进工作效率等方式,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就意味着,尽管费用额定与提高成材率之间似乎毫不相关,但它们的目标导向都指向“产出/投入”最大化。

(二)二者的实务操作呈现互补

因为政府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公益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项目设计、施工等环节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性,还应突出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对于后两种效益性则要求,提升项目的正外部性。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预算管理的主体是开发商的财务部门,而造价控制往往归属于具体的业务部门。这样一来,相对独立的部门之间难免因利益诉求不同,而在实务操作上存在着偏离目标的情况。为此,建立起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宏观管控,以造价控制为一线实务操作的互补关系。就能在目标管理下达成建筑项目的各类效益指标。

由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下的造价控制便在整体观的视角下,改善了目前单纯强调造价控制的局限性。

二、契合形式下造价控制的原则导向

且不说政府建筑项目,当前在该领域的开发中都须遵循三大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对于开发商而言,目前普遍关注经济目标,特别在当下资金融通压力较大的非常时期,增强资金的适应效益性遍成为应有之义。然而,笔者还须强调:提升对另两项目标的关注,将驱动开发商的业务拓展。

具体而言,造价控制的原则导向如下所述:

(一)经济效益原则

对经济效益原则的遵循一般没有问题,这也构成了全面预算下造价控制的主要原则。在遵循该原则时应注意这样几点:(1)原材料价格波动因素是造价控制的主要挑战,因此建立合理范围内的材料储备是必要的;(2)团队施工作为主要形态直接弱化了造价控制的效果,从而因通过分解造价控制目标使其具体化;(3)应充分发挥工程决算在造价控制中的作用,特别在于项目施工中的阶段性决算。

(二)社会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1)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2)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这里,本文强调后者。在造价概算时已经包括了人工成本,一般占项目总造价的20—30%左右,这一部分通过工资的形式给予支出。在现实操作中,要不出现对人工成本进行压缩,要不对即定工资性费用采取延期支出的方式来增大资金的存留时间。以上两个方面都是与社会效益原则向悖的,这不利于员工在成本控制领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环境效益原则

环境效益直接与建筑项目的外部性特征相关联,这也是政府建筑项目所须关注的重点,本文这里主要是指环境保护方面。在原材料质量上的把握,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运送、堆砌都直接关系到环保质量。为此,在这部分的造价概算与资金使用上不能一味追求“造价控制”,须在遵循环境效益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合理化控制。

三、原则导向下造价控制模式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并在原则导向下,造价控制模式可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项目决策阶段

针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影响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据经验数据显示,项目决策阶段的正确与否,将在占70%的权重上影响着项目投资费用。在财政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应结合所在地质特征、建筑规模,以及项目资金筹措等因素展开可行性分析。应在充分考察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

(二)项目设计阶段

财政工程项目存在着单次人力、物力投入大的特性,惟有把握好项目设计关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造价波动。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甚至更低,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0%以上。为此,应在项目设计阶段引入市场要素,即建立项目制度招标制度。在项目团队设计过程中,应强化项目设计监管制度。由总设计师对项目设计图纸给予审核,并对企业负责。

(三)项目施工招标阶段

合理地确定工程标底是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要把握该阶段的工作重点:(1)完善施工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组织管理。(2)编制合适的施工预算标底(或工程量清单)。(3)详细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书。(4)拟定合同时要措辞准确,避免由于合同未明确或不严密等原因而造成造价失控或扯皮现象。

(四)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使工程造价结算确切、合理。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可知:竣工后的结算额往往会偏离造价。其中,有关原始凭证等形式要件,其背后经济活动的真实、合理性难以掌握则是问题出现的根源。“真实性”指,经济活动发生与否;“合理性”则指,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与项目建设有关。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在模式构建中应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招标、项目竣工结算等四个环节展开构建。不难发现,全面预算管理下的造价控制便在整体观的视角下,改善了目前单纯强调造价控制的局限性。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艳军.浅析公共建筑造价控制管理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篇6

【关键词】 法治;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源于春秋战国,盛于先秦的法家思想,以“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为哲学前提,强调“法”、“术”、“势”,形成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信赏必罚,以辅礼制”的特色,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前提

法家主张性恶论,认为“好利厌恶”、“趋利避害”是人固有的本性。《管子》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商鞅说:“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这也正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前提,因为人们都喜欢奖赏,害怕惩罚,因此法治能起到防范作恶,鼓励先进的作用。《韩非子・五蠹》中提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用法治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他们做了错事的惩罚远高于得到的好处,人们就不会作恶。

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首先应明确内部控制的相应规范,财政部于2010年4月26日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6月28日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内部控制客体的确立

法家认为,整肃社会道德秩序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客观、公正的价值准则,因此他们极力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根据法家思想的观点,内部控制的主体应当凌驾于企业领导者之上,不论职位高低,都应纳入控制的范畴。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的主张,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子・法法》的“置法自治,立仪以自正”则强调了制度的制定者也要遵从制度的约束。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高度独立性,决定了控制主体不能隶属于企业管理层或是财务部,而应直接由董事会中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来实施,真正实现其内部审计职能;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上至董事会,下至企业全体员工都在执行,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仅仅由个别部门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元素都应参与,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全体员工。

三、“势治”说与“授权制度”

法家思想的“势”,是指权势,权力。法家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领导者本身要有足够的权威,才能强力推行法治,才能达到法治应有的效果。

授权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制度。授权制度将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策权赋予相关管理层和执行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内部控制的起点。由于个人理性是有限的,通过授权制度的“有限权力、流程审批”能够实现的是对个人理性能力限度的最大弥补。同时,授权制度是基于公司契约责任的授予,因此只授予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权力,并要求权力行使者的权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得超越相关规定的权限范围。

四、职业道德的培养

有的学者将法家定位在“非道德主义”的立场上,但实际上,法家在推崇法治的同时,并未放弃德治。在宗法社会组织中,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整合社会的道德秩序;而在割断了人与人之间血缘身份联系的新型组织中,“法”就成为整合社会道德秩序的唯一手段,成为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唯一准则。每一个人都只能以国民的身份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一种统一的、一元的、绝对的行为准则――法。因此,从个人行为选择的角度来说,守法就是尚“公”,违法就是任“私”。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组织利益是唯一的“公”,与此相对的个人利益则是“私”,所谓“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法”是一种社会价值准则。在法家看来,社会生活中“贤”、“不肖”、尊荣、显贵等价值评价都只能以“法”为标准;“法”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以法为教”强调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法家在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注重道德秩序的体系建立。会计职业道德本身就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借鉴法家思想,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健全。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法家强调制度相对稳定的同时,也认为制度也要随势而动。《韩非子・亡徵》中提到“号令数下者,可亡也”,意思就是指制度不能朝令夕改,而在《韩非子・八经》中则说“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其意则明确制度要适时进行变革和改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样要遵循一致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即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内控制度要有的放矢,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各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制度的执行者实际操作,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

法家思想虽然是应对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产生,但其务实功利、崇尚实用的价值追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意义,借鉴法家思想的内涵,以此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杨福香.法家“法治”思想之我见[J]. 经济与法,2010(5).

[2] 童康胜.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文化研究,2010(1).

篇7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1-0004-05

一、自我控制的含义

自我控制是个体发展与成熟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自我控制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Kopp[1]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制约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宋辉和杨丽珠[2]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尽管自我控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包括对内部心理活动的控制和对外部行为的控制,进一步可细分为动作和运动控制、认知活动控制以及情绪情感控制。

二、儿童时期发展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学会内化成人的期望和要求,遵从社会规范与习俗,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是儿童学业、社交成功的必备条件[3]。已有许多研究显示,适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积极乐观的态度、自信心等身心健康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低自我控制与很多不良行为有关,如成人的吸烟、酗酒,儿童的逃学、成绩不良、学业期望低等[5]。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一般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人际交往比较和谐,并且,有较少的病理表现[6]。可见,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与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应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我们培养教育儿童,也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把握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逐渐完善的,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渐深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过程。总的来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存在关键的年龄阶段,一般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在4~5 岁[7]。

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呢?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自我控制干预课程,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矫正儿童的行为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共同影响的能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受生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言语指导、情绪情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制约。

(一)生理因素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大脑的发育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刚一出生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不成熟,而兴奋功能则占据很大的优势,所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约从四岁开始,内抑制功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自我控制的水平。

(二)家庭教养方式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出生后的前三年对其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比如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文化、父母的处事风格等。同样,这些因素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在暴力、冷淡、疏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侵犯行为,要么过度自控要么缺乏自控能力。另外,成人对儿童实施控制的方式及使用的策略,对儿童的行为及以后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期望高,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控的特征。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低、规定少,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性格放纵、独立性差、自我控制水平低等特征。民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探究事物,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采用说服、引导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研究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农业与工业对象具有多层次、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给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为机电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的一大课题。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支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技术,二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三是系统技术,四是自动控制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六是伺服传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运动组成要素;三是感知组成要素;四是职能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结构耦合;二是运动传递;三是信息控制;四是能量转换。

二、关于智能控制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面向比传统控制更为复杂、多样的控制任务和控制目的,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泛的适应空间,解决了传统控制无法实现的复杂系统的控制。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一是集成或者混合(复合)控制;二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三是专家控制系统(Expert System);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学习控制系统;六是进化计算与遗传算法;七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己进入工程化,实用化的阶段。但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技术,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必将迎来它的发展新时期。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控制发展,开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新篇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必将是以智能化作为主要方向,智能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水平。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神经网络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成很多的智能功能,还需要扩展、模拟、延伸等新的智能功能,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编程、智能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目标,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比如说,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数控领域中难以确定算法与结构不明确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再运用推理规则将数控现场的一些数控故障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获得维修数控机械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三)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机器人所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中,在控制参数的系统中机器人具有多任务及多边变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适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手臂姿态及动作的智能控制;二是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三是机器人在行走路径与行走轨迹跟踪方面的智能控制;四是通过专家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环境进行定位、监测、建模及规划控制等方面的探究。

(四)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通过通信与计算机控制的联网,对每一个时段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照明时间、照明系统的节能、照明逻辑方面的智能控制;二是对建筑物内的空调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比例积分调节器闭环的方式对空调在夏季与冬季使用时的模式进行设置,可以智能地调节空调的风阀,在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能量的浪费。

四、结语

智能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等四项技术的应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常顺利地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从而促进了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才智,2011(31).

[2]董勇,谢士敏.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0).

篇9

 

关键词:侦查权性质 令状制度 司法审查制度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侦查权的性质分析

侦查权是国家侦查主体,为实现侦查目的,依照法定的侦查程序,运用特定的侦查手段开展侦查活动的权力。侦查权的性质归属是研究侦查权司法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认为侦查权是司法权,那么侦查程序就是一个司法程序,侦查机关就是司法机关,侦查机关的决定就有司法终局性,而没有法官介入的必要。如果认为侦查权是行政权,那么侦查程序就相当于行政程序,考虑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则在侦查程序中就有引入司法控制的需要了。

目前,关于侦查权的性质问题大致有三类观点:一娄认为,侦查权本质是属于司法权。一类认为,侦查权本质是属于行政权。还有一类观点认为,侦查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特征。

关于侦查权的性质问题,笔者有如下看法:

第一,那些认为侦查权是司法权的观点,多是从侦查权的行使结果来静止地回望侦查程序,发现侦查权具备丁司法权特征。而认为侦查权是行政权的观点,则倾向于从侦查权的行使过程来看问题,认为侦查权具备了行政权特征。这两个角度都有意义。在分析侦查权性质的时候,要全面看待问题,既要从侦查权静态的行使结果来分析,也要从它动态的行使过程来看。

第二,有一逻辑问题需要说明。人们之所以将侦查权定位为司法权,或行政权,或既是司法权,又是行政权,大多因为经过分析,认为侦查权具有司法权或行政权的特征。但是本质属性和外部特征是两回事。分析侦查权的外部特征并不足以确定其本质属性。A事物具有和B事物相同的外部特征,并不等于说,A事物和B事物性质同一。所以,直接给侦查权定性的论证,论证理由似乎都不充分。侦查权具有司法权或行政权的特征,并不等于侦查权本质就是属于司法权或者行政权。

第三,笔者认为,侦查权既有司法权特征,又有行政权特征。我国学者孙笑侠先生认为,司法权和行政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以判断为本质内容,是判断权,而行政权以管理为本质内容,是管理权。他还概括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十大区别:

(1)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

(2)行政权在它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面前,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

(3)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但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

(4)行政权在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情势中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则具有稳定性。

(5)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具有专属性。

(6)行政权主体职业具有行政性,司法权主体职业具有法律性。

(7)行政权效力有先定性,司法权效力有终结性。

(8)行政权运行方式的主导性,司法权运行方式的交涉性。

(9)行政权的机构系统内存在官僚层级性,司法权的机构系统内则是审级分工性。

(10)行政权的价值取向具有效率优先性,司法权的价值取向具有公平优先性。

对照这十大区别,笔者认为侦查权有如下特征:

(1)侦查权的运行具有主动性。

(2)侦查权的行使既具有倾向性,又具有中立性。

(3)侦查权行使既注重实质结果,又注重形式过程。

(4)侦查权的行使强调应变性。

(5)侦查权具有专属性,不具有可转授性。

(6)侦查权主体应具有法律职业性,而不仅仅是行政性。

(7)侦查权效力具有先定合法性,也有终结性。

(8)侦查权运行具有主导性。

(9)侦查机关之间存在着行政管理关系。

(10)侦查权的行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侦查权是一种具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特征的特殊的国家权力。

二、目前我国对侦查权控制的现状

我国关于侦查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侦查机关对侦查权进行内部控制。侦查机关在实施有关侦查措施时,必须取得其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或批准,并由后者签发相关的许可令状。

目前,我国对侦查权的控制主要来自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控制:通过受理有关控告进行监督:还可以对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关于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变更强制措施方面进行监督。另外,检察院可以通过对公安机关以非法手段所获得的几种言词证据予以排除,从而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制约。

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通过对几种非法证据进行排除,来制约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

尽管我国目前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对侦查权进行控制,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侦查机关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1)与侦查活动同步的内部控制单薄。公安机关的内部控制基本上都采用“批准”、“签字”的方式。这种内部审批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控制作用,但是基于整个侦查机关利益、工作目标追求的一致性,内部控制的效果值得怀疑。

(2)内部责任追究程序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侦查机关侦查权滥用的责任追究程序规定得较少。

2.检察监督不完善

我国的检察监督存在以下若干缺陷:

(1)检察机关所具有的这种法律监督地位,尽管在确保公安机关遵守诉讼程序方面,能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检察官很难摆脱追诉犯罪的心理,往往在监督公安机关时不力,对公安机关逮捕权的制约也常流于形式。

(2)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相当有限,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例如,检察机关发现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只能以提建议的方式促使其纠正,如果公安机关置之不理,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

(3)检察机关对于自行侦查的案件,可以采用任何强制侦查措施而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督。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完善

我国已部分确立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但缺少制度保障、缺乏操作性。在侦查机关收集运用证据的活动中,被告人和其他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容易遭受不法侵害。比如,我圉立法禁止刑讯逼供,但并没有赋予嫌疑人沉默权,而且在实际操作上承认非法手段所获口供的有效性并加以运用。又如,法律禁止非法搜查,并设立了搜查与扣押的程序规则,但与刑讯逼供取证的后果不一样,非法搜查与扣押所获证据材料,只要查证属实,照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内部控制就是对决策者的决策进行控制,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对企业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健康的制度环境,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是内部控制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

1.多元性。也就是说,在对企业进行控制时,无论是控制内容还是控制形式都呈现多元性的特点,这种控制并不是对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进行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对涉及到企业全部部门和业务进行内部控制,控制范围要更为全面。同时,内部控制不仅是对风险和决策进行控制,还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参考意见。

2.经常性。经常性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时间说明的,内部控制并不是针对某段时期内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析,内部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内部控制始终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的,是不间断的内部控制系统。

3.内在性。所谓内在,我们也可以用潜藏来代替,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并不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而是潜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同时,内部控制的表现和行动,往往是由管理者在意念上,对其进行控制。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1.信息存在失真的风险。会计信息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财务管理重要内容,因此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将信息提供给其他部门,造成会计信息的密闭性,影响领导层的决策;第二,截留信息的现象。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出于某些目的,会私自截留一部分会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隐藏企业亭是的经营状况,进而造成信息的失真。

2.工作环境变化存在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在管 理的过程中,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企业会计控制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第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要求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以及当前的一些较为常用的支付手段有一定的掌握与了解,从而推动其工作的开展;第二,政策上的变化。政府在国家发展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随时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这些政策的颁布则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因此要求企业加强政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

3.监督机制存在风险

一些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不能及时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使企业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监管不力就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其潜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第一,监督的滞后性。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很多监管人员缺少责任心造成;第二,监督的松懈性。一些监管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担心其工作会影响到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很多时候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致使监管力度较为薄弱,监管力度的下降,也是使会计人员工作产生了松懈,致使其工作质量的下降。

三、预防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

会计信息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第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为更好的提升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预测与分析,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第二,提升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当前较为闭塞,这对企业发展与决策有较大影响,为此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的公开性,减少会计信息滞后性情况的出现,从而为企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信息评估预警系统

建立该系统是为了对企业会计内部控 制制度的实施情况作出有效的评价,为此需要企业加强对该系统的重视,发挥其作用。为此,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第一,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与反思,根据该系统反映的情况,找到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因素对其进行规避;第二,加强对内部控制制 度的评估;第三,建立预警体系,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监督机制

首先,要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审计人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并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财务控制,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其次,要与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中介帮助企业了解目前存在内部控制问题,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制也应当进一步完善,保证能够进行公正的审计,避免中介机构和企业审计部门联合起来进行会计舞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