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管理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等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必须予以重视,加以改善。这对于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十分大的挑战,为此,则必须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系统相结合,采用现代图书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以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尽快适应当前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应当先了解人们当前的阅读习惯,认识到知识资源的获取方式已经日渐多元化,找出高校图书馆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过于陈旧,深受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影响,以至于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质量未能得到保障。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当前的专业素养还需提高,无法满足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缺乏现代图书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二,目前,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还未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缺乏科学化的管理,从而导致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水平无法提升。除此之外,当代的图书管理工作流程过于繁杂,服务质量还需改善。

第三,忽视了对图书资源的扩展,未能寻找到有效的方式来丰富图书资源,由于缺乏网络化管理意识,使得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管理思想,改变图书管理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以实现现代化的高校图书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从宏观角度来实施图书管理工作,要能协调各项工作,以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工作格局,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以确保图书管理工作的多层次化。各个部门之间则要协调合作,科学地分配工作,保障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例如,在建设图书数据库的时候,相关人员应当做好排查工作,以免出现重复性资源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当图书管理人员转变陈旧的管理思想之后,则应当吸取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图书资源的分类,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要优化借阅服务工作,为读者们借阅图书提供便捷而全面的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数字图书馆和检索平台,并对其进行科学地管理,整理好图书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时代,从而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简化管理工作程序

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人们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则必须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提高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图书管理工作水平。既要重视对硬件系统的管理,也不可忽视软件系统。即要充分发挥数据库技术,利用好计算机系统运算等,以推动我国高校图书网络化管理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对每一本图书进行编号处理,然后将编号录入于图书管理系统中,并对其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在读者需要查询和借阅的时候,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迅速的检索,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种信息化管理方式,还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流程,改变过去繁杂的工作方式,让读者在借阅的时候更为便捷,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经济损失和成本。

(三)丰富图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不断地丰富图书资源,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资源,满足读者们的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实现资源共享,将本地图书馆作为中心,来建立多层次化、多系统化的局域网,并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推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已经慢慢开始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积极地展开和推进图书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满足当下读者们的阅读要求。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虽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整体发展趋势比较好。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网络为基础,来寻找合适的图书管理方法,从而保障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图书管理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何萍.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489+491.

[2]周丹.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47-48+88.

篇2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19-01

一、县级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县级图书馆管理系统也日益改进,功能相对以往的系统比较齐全,读者基本可以在网上实现实体书和电子资源的搜索和借阅,但县级图书馆还是很难像许多高校一样开始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其管理系统过于笼统。目前县级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虽然能被大多数居民所采纳接受,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图书馆资源缺乏整体性。

随着信息的不断传递交流,数字资源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也日益丰富,数字资源甚至成为许多图书馆的特色之一,以致于过分注重电子资源数字资源,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忽视了实体书;另外有些图书馆墨守成规,只引进实体书,对网络资源重视不高,缺乏电子资料的及时更新与收集。对当今的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实体书内容丰富,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图书馆资源这个整体,其在内容上相互补充,进而最大程度地帮助读者。

2、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够全面。

图书馆的管理不仅在于资源的引进,还在于各个方面,如图书馆的环境、图书馆的服务。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心在资源上,而对其服务等有所忽视,目前许多县图书的服务不够到位,具体表现有设备不够齐全(有些县图书馆无饮水提供)、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如有些县图书馆在这方面滥竽充数只走形式、借阅过后的书回收摆放不够及时或不准确给后面读者查找书增加了难度等。

3、图书馆资源过于片面。

目前许多县图书馆为了大部分居民考虑在引进资源方面过于片面,主要表现在县图书馆大量引进生活、农技等方面的书籍而忽视教育相关的书籍,尤其在学生的教科书辅导书上引进得特别少。图书馆的资源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但不能过于偏侧重,另外,图书馆的资源必须积极健康且有一定内涵,不能随便什么书都引进,引进的资源应当具有强的指导意义,在教育这一块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4、系统缺乏个人信息管理。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成熟且充分考虑大家的需求,例如可以提早预约书籍,可以给书籍写评论,还可以看到借阅排行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内容非常丰富,而县级的图书馆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居民这方面的知识不够普及。真正优秀的县图书馆系统不仅应不断更新满足居民需要,更应该具备完备和多样的功能,目前的县图书馆这方面还是比较单一。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系统发展与管理理念相结合。

不管图书馆以后如何改进如何发展,都应该将读者的方便和读者的感受作为行动前提,围绕读者来展开,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措施实施都应该清楚读者真正的需求,不能只看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图书的数量。应用的系统不仅仅只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工具,还要反映出管理理念。图书馆系统的发展以资源为前提,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注重各个环节提高品质。

2、引入数据管理。

许多图书馆进行读者信息收集和阅读反馈的方式还比较老旧,如进行抽样调查,这些方式效率不高且数据反应得不够及时。新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引入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对比进行信息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结果的及时性。另外数据管理也能给读者提供更多地便利,例如根据读者借阅历史给其推荐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书籍,根据图书借阅数捕获读者爱好以便指导后续资源引入。

3、系统功能多样性。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县图书馆以前的系统在功能方面已经逐渐显现出不足,其功能必然朝着多样性的发展。例如增加对已借阅的图书进行评论功能,增加网上提前预约图书功能等等,这些功能的引入将给读者更好的借阅体验。再者功能的多样性也要在读者个人信息系统上提现出来,以便读者对自己的借阅情况、借阅记录有详细的了解。

4、系统的开放合作性加强。

目前的县图书馆都是相互分离的个体,其信息传递各个方面相对闭塞,不利于图书馆进步,因此各个县图书馆应推崇开发合作。在资源方面,可以提倡各馆资源共享;在服务方面,可以各馆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服务品质;在读者反馈上,可以跨馆进行读者交流,了解各个馆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长期开放合作给了各馆较多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反思,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总结

总之,如今的县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以前的系统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也算比较完善,能被读者推崇。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县图书馆将以管理为手段,引入数字管理,不断进行功能的补充完善,同时加强系统各馆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更好的服务读者。

参考文献:

[1] 魏群义.彭晓东. 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报,2011,29(5):38-42.

篇3

一、引言

书籍保存下前人生产劳作的经验和生活的智慧,而图书馆则是容纳知识和承载文化的装置。随着当今科技文化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管理工作全部依托于人工人力,而今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结构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不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也使得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而造成浪费。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紧随时展的趋势而尽快地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以切实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1.资源与服务相互孤立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的革新和发展。各行各业也都依赖数字技术进行行业资源整合与调整,以实现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将人力从繁重机械的劳动中解救出来。众所周知,电子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方面更是这样,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而成为人们的首选,它高效快捷方便,也更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但是,就现状而言,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还远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多数图书馆依然保持着以纸质图书为主借阅的传统,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图书资源;有些图书馆甚至将数字资源,纸质图书与网络检索等三者的关系割裂开来,这就无疑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

2.信息孤岛现象加剧

尽管数字阅读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且也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自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图书馆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随着这些独立系统的不断增加,读者在使用时查找和获取信息都变得极不方便。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时,独立系统就成为首要的障碍,从而不能将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整理完备,业务工作不能一起完成,因此信息孤岛现象愈发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大学图书馆里读者进行论文提交时,独立系统运作与整体运作产生重叠,从而给管理工作的带来诸多不便。

3.管理上操作不完备

虽然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时代的新宠,但依旧有部分图书馆以传统的方式运营,只有纸质图书的借阅和管理,依靠人工操作,于高效快捷的数字化管理置若罔闻,没有很好地应对时局的发展,全部业务无法集中进行操作管理,造成实际管理工作琐碎而低效。比如,财务管理资金流动,党务管理等操作都费时费力。对读者来说,信息交流平台的存在能更好地向图书馆反馈信息。如果没有这个平台,读者和图书馆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沟通交流,同样也不利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4.管理宗旨偏离

对图书馆管理者来说,应该牢记以下几点:书的基本功能是使用;读者和书之间存在一一映射的关系;读者的时间不该被随意浪费。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应该是为读者服务。然而多数图书馆偏离了这个宗旨,不能很好的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也不能及时掌握时下热点和潮流,加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决策层面也导致图书馆偏离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宗旨。所以,对图书馆而言,建立起读者对其服务评价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现代图书馆基于信息化的操作能更有效更便捷地进行知识传递和信息交流。但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技术水平的进步,也只是提高了图书馆进行信息交流的效率,而并没有改变其传递知识的本质。但是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图书馆管理系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出现,最初只是单项业务管理,技术上不能自给而是借助于国外;到后来自动化技术相对成熟了,计算机集成技术可以进行跟踪并且全程掌控,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流通性和整体性;最后依托于成熟的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已非昔比。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特征。但总的趋势是,由单一到人性化多元化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虽然与国外先进成熟的管理系统相比,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存在着诸多疏漏和不足,但它发展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1.增强合作理念

虽然图书馆管理系统已越来越人性化,也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但是诚实点讲它还不够卓越,也还是问题频生。首先,图书馆管理系统兼容性就难以平衡;其次,管理系统自身设计也还有漏洞,它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整合起来,以致信息孤岛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故图书馆应增强合作的理念,尽量与各个方面达成友好一致协议,以确保资源得到完全整合,从而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最终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2.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数字化新技术是当今各行各业内部进行调整提升的不二选择。就图书馆的建设而言,更需要借助这样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整个图书馆在运作时,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产生,如果这些仅仅依靠人工操作的话,那将是十分繁重而低效的工作。但如果能采用数字化新技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而科学的统计学分析,那么或许会挖掘出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信息来,从而使管理层更好的掌握读者的需求以及时进行自身的更新和完善,同时也会提高管理的质量。比如,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分析出读者的阅读喜好,就能更有针对性的迎合他们的口味和审美,给予适当的推荐和引领,从而使图书馆更加舒适便捷人性化。

3.融合管理理念

长久以来,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界限不清的区域。混淆了管理和服务的概念,以至于很多图书馆不清楚管理理念的关键所在,或者对图书馆理念的发展趋势一直很模糊。这些图书馆把服务的对象本末倒置,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对图书进行修整和管理,而对读者真正的需求视而不见。还有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单一,不能很好的兼顾资源,服务,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给读者带来不便。事实上,这三者应该是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兼顾而平衡的关系,有了资源的存在才能与服务对象产生关联,而服务又是通过管理体现出来的,管理的有效进行也保证了服务的质量。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融合管理理念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4.实现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计算机领域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概念,近年来在各大领域都炙手可热。这个新型概念的应用常常给行业内部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和发展,当然图书馆领域也不例外。然而实际情况是,先进技术在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时,其市场价格往往很高,高端管理系统的购买成本是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图书馆所负担不起的,但是云计算系统因为采用了assa模式而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成本,使得众多小型图书馆使用到先进的云计算系统进行管理成为可能。它自身系统的优势,给管理带来了高效与快捷之处。

5.提高服务评价系统

服务评价系统能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即是建立一个读者与图书馆交流的平台。若采用先进的服务评价系统,不仅能够随时地掌握各方面情况,还能根据调查来的信息及时给予调整,使管理人员在决断对策时有理有据,最终给予读者人性化的服务。

篇4

Keywords:LMS ILS The library system Digital Library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8-02

一、前言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通过对信息类资源进行有组织的整合,满足人们对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材料,可以在一个建筑物内,也可能在一个虚拟的空间,或者两者都有[1]。图书馆的资料可以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手稿、影片、地图、打印、文件、缩微、CD、录音带、录像带、DVD、蓝光光盘、电子书、有声读物、数据库和其它形式。图书馆书的大小,可以是几个书架上的书,也可以是数亿本书籍和各种类型的资料。

凡是利用机械设备取代人工,运用机器来处理图书馆的业务,都可以称之为图书馆自动化。其中也包括处理、执行图书馆业务的相关机器,如卡片印刷机、密集书库、图书防盗装置等等,甚至具有同步功能的视听设备都可列入图书馆自动化广义的范畴之内。针对利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图书馆业务及提供相关服务称之为自动化的服务,如编目、查阅、流通、采访、期刊管理、参考服务、行政管理等等。一般说来,图书馆自动化是指图书馆的业务从传统的人工迈向机械化后,经过了计算机与通讯科技的强化手段,改变了图书馆各项手工作业流程与服务方式,即是图书馆自动化。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图书馆实现自动化,关键技术是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LMS)或图书馆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ILS)[2][3],我们也可以将这两种系统,统称之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所有业务进行动态管理的一个过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图书馆书库存储信息、用户信息、图书资料借还信息、检索查询和管理员日常业务等工作进行处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LMS)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硬件、软件和用户。LMS是一个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能使用某些程序来实现图书馆的技术功能,电子编目就是功能之一。利用LMS,图书馆用户以电子的方式可以跟踪所需的书籍而不需要通过货架,LMS也方便在借阅过程中记录书籍借还和借阅人的信息,LMS还支持图书馆馆藏和数据处理等其它管理任务。LMS使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可以用较少时间做更多工作,减少运营成本,也减少了文书工作和手动任务,从而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专注于其它工作,如与用户的互动和提供更好的服务,LMS提供快速和可靠的图书馆服务,可以加强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尽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包括削减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避免LMS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需要不断对LMS进行升级或更换新的系统。建设一个新的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资源,图书馆不但为购置新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安装、管理及维护花费大量资金,而且还必须为软件付费。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雇用或培训IT支持团队来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一个优秀的LMS系统应该简单、操作方便和容易使用,使用者不需要掌握很多的计算机知识,该系统还应易于安装和维护。

今天,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用户息息相关,一个固定图书馆的概念正在慢慢地演变,由于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从其它渠道来源获取信息。图书馆要扩大服务范围使之更具有竞争力,LMS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克服这一挑战。LMS可提供综合的信息,对用户最需要什么服务的内容进行评估,它也可以作为实施新增服务业务的载体工具,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体验热情,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产生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图书馆的各种工作完全依靠人工进行。从选择订购的书籍资料,到订货单,索引编目完全依靠手工,将所有书目数据写在在一个个索引卡上。人们主要通过卡片目录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在许多抽屉柜(或多个机柜)装满了书籍和其它材料的索引卡片,在一个大的图书馆,卡片目录往往占用了一个大房间。1936年,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建造了第一个机械化的系统,开始使用一个机械打卡系统来管理图书的流通[4]。虽然打孔卡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对借还书进行管理和跟踪,但是图书馆服务还远远没有被集成,图书馆的其它工作任务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计算机诞生后,虽然很多人依然认为,卡片目录仍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人们通过电子目录数据库(webcats)或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就可以从任何位置通过互联网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访问。现代的图书馆已经建成电子目录数据库,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

四、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60年代,正值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阶段,一项创新技术MARC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标准的出现,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的产生[5]。MARC标准是由Henriette Davidson Avram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的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对书籍编目,对借阅情况进行记录和查询。1971年,MARC标准成为美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书目数据库标准,书目数据库除了能对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编目外,还能对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期刊和报纸文章、会议程序、报告、政府和法律出版物、专利、书籍等进行检索。在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中,有很大比例的书目记录了文章、会议论文,但都不是完整的专著,通常是以关键字、主体分类术语或文摘的方式提供检索服务。

五、早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上个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加上通讯领域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图书馆集成系统(ILS)。这种系统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允许对大型循环任务的链接,包括循环控制及逾期通知。发达国家图书馆的工作可以通过ILS完成包括书籍购置、编目、标题、预订和期刊文献检索的工作[6]。虽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ILS实验系统,直到197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才开发出第一个大型的在线ILS产品,用在线目录系统取代了卡片目录,并在1978年用于达拉斯公共图书馆。在80年代,ILS的数量和使用功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在线的使用更为完善。第一个商业系统出现后,

图书馆开始开发应用程序,以满足自动完成采购、编目和流通的图书和其它资料的管理。这些应用程序,统称为图书馆集成系统(ILS)或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包括在线书籍目录作为系统数据库的公共接口,大多数图书馆目录与以ILS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系统联系紧密。

六、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图书馆管理系统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用Telnet作为技术支持的电子书目,已不能满足对大量书目进行汇总。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的出现,使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查找方式有:书名检索、作者检索、ISBN检索、年份检索、出版社检索。同时还有一些不常用,但十分重要的分类法检索、导出词检索、丛书检索、套书检索等检索方法,这些项目都可以在OPAC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在十年间,ILS市场得到了成倍增长。到2002年,美国ILS行业年均销售额约5亿美元,和1982年相比美国的销售额仅为5千万美元。

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有多种在线工作方式,图书馆除在线可检索书目内容外,还提供计算机对互联网的访问。一些专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能为学者提供寻找期刊文章、学术资源和研究论文的方便;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允许合作的图书馆对书目数据库进行联机搜索;网页和亚马逊等网站提供文摘、点评和建议[7]。在线信息的访问,对于图书馆年轻的用户特别有吸引力[8]。尤其是那些非打印项目,如谷歌的数字化图书和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其它在线资源。随着互联网的突出地位和对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依赖,图书馆服务已从主要提供打印资源,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和更多的互联网访问为重点[9]。

七、云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云”技术的兴起,使图书馆管理系统对云技术的使用开始急剧增加。一些常见的管理系统包括Libramatic、Aura Software和Librarika。许多基于云技术的系统,可以扫描一本书的国际标准书号自动编目,此技术由Libramatic首创,虽然它目前只适用于Library World系统。Librarika有一项称为“智能地址”技术,图书管理员只要输入查询的ISBN号,就能自动添加书目。在云计算应用技术作用下,其借助于计算机装置所提供的存储空间基本倾向于无限大,并且这部分数据能够保持有效的更新与增长速度,这一点与现代意义上图书馆管理系统逐渐增加的数据信息储存需求不谋而合。更为关键的在于:云计算方式所表现出的突出计算能力,使得信息资源存取更加迅速与具体。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云计算能够为超复杂及高难度计算作业的联合处理提供较传统意义上的网格技术应用更为突出的支持和保障[10]。

在21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检索数据,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使用图书馆的方式。大学本科生更习惯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而不是到图书馆检索信息。为了尽快尽可能容易地检索信息,年轻人变得更依赖互联网,与读整本书相比,通过在互联网上简单地搜索,查找信息更快、更容易。美国调查显示,93%的本科学生声称,在线查找信息比去图书馆更有意义。此外,75%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馆,他们更喜欢互联网的便捷。与到图书馆相比,虽然从互联网检索信息可能是高效率和节省时间,但是研究表明,大学生查询资料仅搜索到整个网络资源的3%[11]。他们正在寻找的信息可能会容易检索,更容易获得,但是在图书馆利用书籍或其它资源,可以获得更为深度的信息。

八、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也称电子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利用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数字化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图书馆收集、存储并重新组织信息,使读者能方便地查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同时跟踪读者使用情况,以保护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从数字图书馆角度来看,就是收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字扫描和色彩矫正、光学字符识别、信息压缩、转化等,把各种文献替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系列图像(而不是打印、缩微资料或其他介质),在安全保护、访问许可和记帐服务等完善的权限管理之下,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模式,它可适应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一个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含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又称调度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

数字图书馆侧重对收藏特色的概括,收藏品基本为电子读物,阅读手段一般通过电脑,提供网上信息或上网服务。网上图书馆将一定量的信息在网上组织起来,供“读者”查阅和检索,不一定需要对应的图书馆社会实体,它也可以视为数字图书馆的初级形态。“虚拟图书馆”是网上图书馆的别称,侧重其无实体的特征[12]。电子读物内容可以存储在本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访问,数字化图书馆实际是一个信息检索系统。

数字图书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后,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对数性的增长,2002年,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ora,DLF)将数字图书馆定义为:组织和提供资源,包括专业人员,选择,组织结构,提供智能访问,解释,分配,保存的完整性,并确保持续收集数字作品,让它们随时可以方便地被社区或社会团体使用。这个定义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理论框架基础,即:人、信息资源和技术。数字化图书馆的所有技术,与系统架构、算法技术和软件系统有关,组成数字图书馆一些关键问题包括:

开放式网络架构的新的信息环境;

如联合搜索使用数据融合新颖的搜索和检索技术、核心体系架构和整合链接和排序;

视听和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

智能系统的索引,文摘和信息过滤;

收获和互操作性技术;

协作,视觉,2D和3D的接口。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趋势

作为独立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历史短,起点高,基本没有经历过普通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还存在馆舍建设不到位,馆藏不足,人才队伍亟待改善,读者服务单一,独立学院间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1. 办馆机制灵活,管理亟待制度化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的原因,使得图书馆的建设也具有了机制宽松、管理灵活的特点。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参考其他普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母体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又能有效避免其发展过程中一些弯路和失误。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图书馆刚刚创办,其制度化建设还未到位,也出现了一些无章可循,或者不按规矩办事的现象。因此,图书馆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2.馆藏建设“重量轻质”,“重纸本轻数字”

教育部评估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初期迅速发展的一大动力,促使馆藏数量得到很快的提高。但这也导致了许多独立学院图书馆忽视了对于藏书质量的控制,往往采取以最少的经费购进数量最多的藏书的策略,造成馆藏数量虚高,质量低下的困境。这样即使再多的书,也未必能满足学校师生的信息需求,给以后的业务工作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因为合理的馆藏资源是靠日积月累逐渐增多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即使投入足够的经费,也无法保证采购到符合教学科研需求的高质量图书。

同样也是由于教育部评估的原因,由于评估中对数字资源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量化指标,而只是对纸质馆藏图书数量做了要求,这也导致了独立学院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只重购买纸质书籍,而忽视了对高质量数字资源的购进。

3. 与母体高校图书馆共享协作关系差别较大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的灵活,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关系有深有浅。而图书馆与母体高校图书馆的共享协作关系也是如此。有的独立学院图书馆能与母体高校图书馆实现很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学生可以直接借阅母体高校的基本上所有的纸质和数字馆藏,而图书馆也承担了母体高校图书馆部分的资源特色化建设的任务。另外有些独立学院则只是挂名某某高校,图书馆则与该高校图书馆无任何共享协作关系。

二、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趋势

1. 业务管理自动化网络化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均致力于实现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这也是符合信息时代的总体发展趋势的。由于发展基础和实际的差异,各馆的自动化网络步伐差距较大。好的图书馆已经基本实现了藏借阅业务的一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有些实力较弱的图书馆业务还停留在手工向计算机过度的阶段。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而网络系统的使用还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未来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技术性将越来越强,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2. 读者服务个性化,人性化,社会化

随着知识社会中读者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必将更为细致周到,从被动发展为主动,从一般化转变为个性化,从统一性转变为人性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上世纪70年代末,学科馆员在美国出现,深受读者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地位和职业化程度。我国各高校在近年也纷纷效仿,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正是为读者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需求而产生的。

高校图书馆是否向社会开放的争论一直不断,许多高校把图书馆看做自己的私产而非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机构,拒绝向社会开放。这种情形在国外早已不是问题,美国基本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是对社会开放的。笔者认为,这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独立学院图书馆由于建立晚,人事和相关制度较为简单灵活,甚至比其他普通高校更为容易对社会开放。

3. 与母体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协作的深化

母体高校图书馆由于发展历史长,在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上均拥有良好的基础和经验,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以通过和它的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作,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馆藏特色、人才队伍、服务标准等等。这是独立学院图书馆特有的优势。随着与母体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协作的深化,独立学院图书馆既可以实现满足本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可以发挥特色,成为母体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协作伙伴。

4. 逐渐融入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的数量快速增长。同时,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在飞速增加,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很难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全面满足所有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不能脱离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而谈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也不例外。通过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开展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业务工作。此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也是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外宣传,增加知名度,收获社会效益的良好平台。

5. 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立体化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培养目前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待遇、编制以及独立学院处于过渡时期,前景尚不明朗等原因。未来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必由之路。

首先是人才的专业化。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人才必须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地信息技能,敏感的信息触角,真诚周到的服务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任何图书馆梦寐以求的人才。

其次是人才队伍结构的立体化。立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年龄机构、专业结构等都达到合适的比例,而且在内部能形成互补共融,自我成长的氛围,对外则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的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 范秀美.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2002(3):81-82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 独立学院图书馆 特色 读者服务 创新

特色,是一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一个图书馆长期办馆历史,文化的积淀;

服务,是一个图书馆工作的深化,是一个图书馆的根本任务;

创新,则是图书馆服务的灵魂。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独立学院图书馆相对传统落后的读者服务体系呈现出与时展相悖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于是,变革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更新服务体系,就成为解决矛盾,满足读者需求的当务之急。当然,网络技术只是手段,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才是目的。因此,把“特色”,“服务”,“创新”三者串连起来,找到其最佳平衡点,走读者服务技术化、特色化,创新服务体系才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好出路。

一、走有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必要性——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和实体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率,无墙图书馆已成为一种现实。

(二)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建馆时间短,办馆条件相对不足,依赖母体学校等问题,尤其是读者服务现状与读者的需求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不足,质量较低;读者服务模式传统,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读者服务体制无序,服务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没有长期以来积淀的服务经验和管理底蕴,独立学院图书馆往往缺乏科学完整和规范的服务体系,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给图书馆积极拓展特色读者服务提出了必要性。

二、走有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可行性——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机遇

(一)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劣势

网络技术的一味集中会导致图书馆其知识基础和服务理念的削弱,进而弱化其社会职能。首先,网络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隔离馆员与读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从而忽视对读者的了解与关怀。其次,网络技术会让读者增强检索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从而降低检索的效率。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的传统优势和发展空间。

图书馆具有馆员可对读者即时的、面对面的交流和帮助的优势;经过馆员加工整序的馆藏资源优势;馆舍服务设施配套较齐全的环境优势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势等。

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但未来图书馆不是由机器堆积起来的硬建筑,而是使读者感到温馨的知识乐园。因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摆脱传统思维陈旧观念和运行机制的羁绊,发挥其自身优势,走特色化的读者服务创新之路。

三、走有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趋势——读者服务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特色创新服务的内涵

每个独立学院图书馆应针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积淀出自我特色,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与学院特色相一致的特色服务体系;第二,在努力推进网络化的同时,继承和发扬自身传统读者服务特色优势;第三,从读者服务特色化入手,构建人性化的特色服务和特色管理。

(二)结合校情,构建与学院特色相一致的读者服务体系

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当准确地评估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系统资源优势,在服务上勇于创新,寻求适合自身的读者服务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个、特色服务。

(三)结合传统服务优势,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有本馆特色的读者服务体系

1.树立动态化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

新时期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的重心是读者,服务创新无一不是以读者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创新的目的都是以读者的知识需求为导向,按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增值信息的服务。

2.创新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多层次、个性化、集成化的服务

服务是实现需求的最有效途径,独立学院图书馆应确立读者满意度为服务衡量指标,围绕提升用读者满意度探索服务创新的模式,借鉴如手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等模式。其中,手机图书馆可实现读者服务主动化和个性化,满足读者对移动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学科化服务则是以读者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导的针对某一学科和资源的集成化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可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学术优势,实行藏检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开架服务模式。

3.深化特色化的服务内容——专业知识集成服务

首先,利用网络技术,对具有优势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加工,对知识挖掘重组和再造,形成增值信息来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再者,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服务专长,发挥专业馆员的专业特长,开拓更多专业知识服务。

(四)结合人性化服务手段,构建具有特色人文精神的读者服务体系

网络技术应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借助新型服务模式,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以创建出更加完善的公共知识空间,为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创造交流的平台,通过馆员对读者的主动式服务与互动式服务,满足读者一站式获取资源与服务的要求,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与交流平台的职能。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深化,也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手段,是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立学院图书馆实现自身价值和创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

四、走有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途径——读者服务体系创建的措施与对策

独立图书馆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创新之路的创设,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将走自建和共建之路有机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结合校情是特色服务创新的前提

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项目和长远目标,优化选择馆藏资源,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其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和教学要求相一致,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馆藏体系。

(二)走自建之路是特色服务创新的根本

技术、资金、人才是自建之路的保证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应是在资金、人才与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只有将资金、图书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不断地改革创新,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才能创造出图书馆不朽的价值核心。

1.特色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是自建之路的基础

第一,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合理地引进读者所需的数据库;如我馆就引进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资源。

第二,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需投入人力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将网络上的免费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转化为读者可利用的数字资源。

2.人性化的馆读互动服务是自建之路的目标

互动交流是创新的有效手段,扩大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影响力,可以使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科博客的服务方式,读者可以在所设专栏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可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发表自己对图书馆各方面建设的建议,如我馆就定期开展读者交流座谈会从而实现馆员和读者读者和读者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深化具有图书馆自身特色的读者服务。

(三) 走共建之路是特色服务创新的补充

首先,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各大高校图书馆,实现特色互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其次,独立学院图书馆之间还可积极搭建各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独立学院图书馆事业建设。

五、结语

网络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往往跟不上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步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一味盲目地依赖网络技术服务,也不能停滞不前,因循守旧,而是要结合校情,变被动为主动,在发扬图书馆传统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读者服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萍.技术不能取代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规范[J].图书与情报,2000.

[2]靳继国.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4.

[3]张福学.网络环境下的参考服务:变革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 1999.

[4]师晓青.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用价值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

篇7

[关键词]图书管理 创新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16-01

一、信息时代图书管理的发展特点

(一)网络化背景下传统信息资源流通方式发生转变

期刊图书的新书通报以及参考借阅是传统图书馆中的主要服务形式,计算机只是被当做辅助的工具,在网络化的图书管理中,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文献的采访、编目以及流通进行自动化的集成,图书的借阅以及查询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全天开放,简便快捷,使借阅的空间以及实践的困扰得到了解决。除此之外,网络化的图书馆拥有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而且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读者在查阅静态文档中的文字、图形、数值以及图像的过程中,还可以扑捉到动态文档的声音和预想,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在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获取时,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动态以及新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图书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其组织、控制以及传播信息资源的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服务机制,使资源的流通方式向新的方向转变,有助于其社会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图书管理向高效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是在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储存、使用以及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现阶段的知识时代经济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应用性、综合性、多元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现代化设备建立包括信息咨询、文献检索以及功能提供在内的多元的一体化服务。数字网络化必将成为现代化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电子文献的储量不断增大,馆藏资源将成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运行的重要数据,因此,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馆藏化以及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信息进行交流传递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与极大数量的学科信息、快捷、强大、开放的信息数据库,强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力度,使信息产业化结构的网络化、社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手段的现代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其在知识生产与消费中的中介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强对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从而加快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脚步。

二、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图书管理制度

对制度资源进行创新是创新图书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制度的运作机理以及构建原则进行制度资源的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制度资源分配制度。其次,应建设创新制度体系。对综合制度、业务工作制度、读者服务标准及行政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明确其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其操作进行规范,使创新体制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图书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才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在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员工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和责任意识,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对工作的认真执行,完善考核以及监督机制,进一步开发以及储备人力资源。

(三)创新图书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是其重要的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的创新是图书管理创新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图书管理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新的转变。进行知识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最新的服务理念,通过多种现代化手段实现服务的创新;其次,形成创新发展的理念,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有效的知识资源向无限的知识的方向转变,将不断完善后的知识管理新理念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运用,促进图书管理的创新,推动图书管理的变革,为读者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使图书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创新是图书馆得以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现阶段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想要更好的生存与进步,就必须认真分析目前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采取新的方法与策略,对图书馆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与变革,使图书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实现合理的使用与配置,建立健全与现代社会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促进图书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邬祖平.开放式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资讯,2011(32).

篇8

[关键词]:数字建设;图书管理;网络环境;开放型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趋势的到来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现代图书馆管理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对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模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怎样迎接这一挑战是所有高校图书馆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存贮,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人们可不受时空限制,借助网络环境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由网中设网、网际互联而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一个崭新的全球环境铺设开来。

一、网络化是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趋势

知识经济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存储和消费基础上,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网络发展时代要求人们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条件下,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图书馆也要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将自身转换成为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和社会公德道德建设的职能。其一,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图书馆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贴近群众、靠近群众、服务社会,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终身学习。其二,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所以现代图书馆不仅仅被誉为大学的心脏,还将成为社会的心脏。传统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代替。这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图书馆,而是要使它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如此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使图书馆跟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馆藏资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资源馆藏化,图书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网络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

图书馆是资料信息中心,强调的是收集知识创新的信息。首先,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 与图书馆特有的功能协调一致,能够快速准确搜集信息、分析和传递信息,产生最佳的服务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知识服务,只有了解服务对象,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所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科研训练,还要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 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方法,如此才能找到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另外,要强化图书情报能力和情报意识。情报能力指的是情报用户收集、判断、选择、吸收、检索和利用情报的能力。从整个情报活动过程来看,情报能力是情报意识的继续和功能的延伸,是为情报需求服务的,依据它作为工具和手段,用户的情报欲望和需求将会得到满足。情报意识是构成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成分, 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是人脑对情报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功能、价值、地位的认识的客观反映。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比较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很高,管理服务会上一个台阶。

三、网络化改变了传统高校图书的互换流通方式

图书馆网络化, 程序简便、快捷,其借阅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或读者在自己的终端上自动完成。网络化图书馆将是全天候开放的图书馆,它使读者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办理文献借阅手续;以前传统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文献借阅上,其借阅形式常常是读者满怀希望到馆查目录、填索书单,工作人员根据索书单取书,然后再办理借阅手续。程序相当繁琐,跑前跑后,借不到自己想借的书籍却是家常便饭。同时,网络化的图书馆其文献载本形式丰富,电子文献将不断占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使原来的馆藏资源变成在空间高速运作的数据。不同的读者可在不同的空间浏览同一文献,或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浏览同一份文献,或者通过下载离线阅读等等,时空将不再是限制读者获取信息的障碍。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让读者便捷地获取文献信息。只要是获准进入网络系统并按规定付费,读者就可方便地查阅、下载和重新编辑文献信息,不仅可以查阅数值、文字、图形等静态文档,还可以听到声音、看到图像以及获得多媒体信息等动态文档。

就是说, 图书馆服务已经从主要以借阅方式改变为主要以传递的方式为读者服务。传统图书馆是以实物资料来收藏的,现在则以电子形式来存储。在实物资源环境中,读者可以借阅资料,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存在很多限制;在虚拟环境下,信息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格式存储和传递,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地方得到服务,超越了时空。

四、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服务方式

信息的流通利用是现代图书管理效益目前的唯一标准,突破以馆藏量为标准的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图书管理就是要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现代图书馆,要发挥出自身的社会职能,要走出其固有陈旧呆板的模式,直接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上门服务。工作人员要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主动为读者服务,主动与大中型企业联系,了解信息需求, ,提供信息服务。

现代图书管理开展信息的深加工 ,图书馆员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由传统文献资料的提供者和收藏者变为现代信息产品的开发者和传播者。现代图书管理服务已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摆脱传统被动、重复、单个、琐碎的手工服务。

五、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中数字、虚拟图书将占重要地位

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不仅仅是进行馆内文献管理工作,而且要进行馆外的网上信息资源的整理工作。而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管理工作,主要在馆内进行,即对馆藏文献加以登记、分类、编目、排序等工作。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多媒体信息,它采用海量存贮技术,以计算机可读写介质为载体,对信息资源进行分布和集中存贮,计算通过机再处理,并利用网络传输。数字图书馆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连接到同一体系之下,或者通过检索功能,捕获网上的相关信息,将异地资源本地化。空间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一馆一舍的封闭布局,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是无处不在的虚拟图书馆,它们可以迅速获取外部信息并向外界开放本地资源,读者在千里之外打开电脑就可进入完全仿真的虚拟图书馆世界。目前馆藏概念已被网络重新定义,衡量图书馆信息量已经不仅仅是传统馆藏,而是它为读者开发、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力。网上的信息是非线性的、动态的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电子信息,这点与与线性的、静态的文献型信息存在差异。相信随着图书馆网络化和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形成虚拟文献资料与传统以书目为载体的文献资料截然不同。

[结语] 立足于全国,,当下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已逐步转移到了以图书馆网络化为主的第二阶段和以数字图书馆为主、文献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第三阶段,而非是简单的以图书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为主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网络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图书馆从观念、内容到服务方式正在发生巨变。而这对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图书管理者需进一步对此进行探究和总结,以便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慧湘.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观念功能的突破与创新[J].图书馆论坛, 2007, (3).

[2] 李廷贵.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探析[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篇9

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管理策略;社会职能;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充电的重要场所,需要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服务,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方案,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但在现实中,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制定出的管理方案不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最终达到图书馆管理目标。

1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从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更有效的服务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而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比较低下,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节省读者的查阅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时间为馆内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管理人员对该系统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使得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最终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只有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在管理中将该技术应用其中,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为更多人提供读书服务,以达到最终管理目标。

2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2.1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影响

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更加突出,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在以往的管理中,大部分图书依靠人工查阅,其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服务人群有限,严重制约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在运用信息技术后,管理人员可以节省更多查阅图书的时间,再配以科学的图书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还将建立图书数据库,并担任推广文化的社会责任,以实现社会职能。

2.2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采用人工手段,这种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服务质量,也会降低服务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后,图书馆可以将互联网与自身管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来分析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术下,图书馆的服务也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使得图书馆的资源被充分利用。

2.3对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

图书馆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图书管理效率,因此在进行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转变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工作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管理理念,会影响到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因此说,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应更加先进,从而为不同人群提供完善的图书服务,让人们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3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3.1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要想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相关人员需要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图书馆管理发展目标,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在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中,管理人员能够实现与读者的在线交流,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性的图书服务,同时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为他们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降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压力,提升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做好信息资源整理,将共同类型的书籍、文献整理在一起,并将其录入到信息库中,便于今后图书文献的管理,也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节省更多服务时间,让读者在图书馆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时,图书馆也要建立文献检索保障系统,全面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给予读者更多个性化阅读体验,为他们提供更多图书信息资源。

3.2制定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

在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时,相关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运用这些制度来规范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以达到最终管理目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以往的管理中,一些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由于缺乏配套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对自身责任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中,对图书管理中的各个流程做出明确规范,如对图书资源的整理、借阅制度、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有着明确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一旦出现问题,监督部门要及时警告,严重时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满足更多人群的阅读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水平。

3.3增强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专业化的管理方法,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多与信息化管理有关的业务知识,如学会建立图书信息库、维护图书管理系统等,提升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与图书馆的链接,在本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中找到所需书籍、文献,从而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让读者享受到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带来的便捷。

3.4搞好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建设

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群体,图书馆不仅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也要增强网络虚拟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将更多优质、经典的书籍资源输入到信息库中,在线与读者分享、交流。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也可以将更多的重要文献存储记忆,避免人为保存不当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提升图书馆书籍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在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中,读者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来查找相关书籍,使书籍借阅更具针对性,节省更多查找、借阅时间,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让读者的阅读更加个性化。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图书网络数据库,将图书信息及时录入到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建设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韩如凤.试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5(10):269.

[2]呼晓静.关于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90;161.

[3]陈定权,肖鹏.广州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1(5):37-41.

篇10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好教育平台

校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必备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太原市在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1.迈开建校更大步伐

2008年,太原市全面启动“百校兴学”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总投资77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达925所,总建筑面积394.34万平方米,操场建设面积49.05万平方米。太原市政府在2014年年初的两会期间确定,从本年度起,将全面搬迁新建10所直属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 830亩。新校舍建成后,将全面改善太原市中小学校的面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数量,也会随着新的教学设施的全面配套,迅速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教育设备的投入也将有新开端,仅直属学校投资将达1.5亿元。

2.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

中心积极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山西省制定的标准,配齐配好教学设备。自2011年起,先后在8所学校装备理化生探究实验室25间,在13所学校装备数学实验室,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在“百校兴学”中,新建实验室1 125间,新增价值近10亿元的仪器设备。

2004年,率先将太原市十二中图书馆建成了山西省第一座一级图书馆,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后陆续在成成中学、外国语学校、第十五中学等学校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全力改善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使这些学校陆续达到了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一级图书馆标准。目前,太原市图书馆(室)共计687个,电子阅览室190个,其中一级图书馆21个,二级图书馆85个;阅览室面积共计58 837平方米,阅览室坐席近2万个;藏书总量逾1 020万册。2009~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图书投入达6 226.58万元,购买图书410余万册。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扬创新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在保障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实验教师水平,认真落实实验教学要求,建立了一支懂装备、会教学、善操作的实验教师队伍。

1.搭建三级教研平台

(1)校本教研,帮助实验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主动发展、团结协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2)联片教研,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划片分组,建立了实验教研活动组织机构,以组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实验教师教研活动。(3)网络教研,建立“太原实验教研”QQ群,便于实验教师通过网络自由交流。

2.组织多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专家理论引领、现场操作演示、实际动手训练、优秀案例展示、实地参观学习等。现场演示初高中理科现行教材中涉及的111个实验,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仪器、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组织教师到优秀实验室参加研讨活动,实地观摩,现场操作,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深度融合实验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推动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教学水平同步提升。

3.建立激励机制

(1)组织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的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届能手评选,第二年在能手中选拔教学标兵,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在评选过程中,重点评价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与改进方法、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演示与讲解能力等实验素养。

(2)举办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在学校、县区、市级三个层面组织,吸引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促进不同层面教师共同发展。

4.完善装备管理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管理链条上缺少教研环节,无法保障设备的合理使用、高效运行。中心将教研活动纳入管理范畴,形成了建、配、管、用、研有效衔接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初步实现科学化管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努力实现数字化管理,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专业平台。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我们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上,太原市设立了近百平方米的展区,通过展板、视频演播、教师说课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了272件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备受同行关注,吸引了大批观摩学习人员。

三、把握时代脉搏,开展读书活动

书籍在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看到了读书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太原市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鼓励、引导学生读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装备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建设图书馆(室)、购置图书,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图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培训指导教师

(1)集中培训。自2003年至今,中心共组织了18期图书管理员上岗培训,培训人数达1 400人。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图法、藏书建设、期刊管理、读者服务、自动化管理等,并与学员开展讨论和问答。

(2)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如以“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管理员的课外阅读辅导能力”“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图书馆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管理”为主题,开展了75次教研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些传统服务项目正在被信息技术手段所取代。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加大了对图书管理员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力度,举办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管理软件的培训。图书管理员通过亲自上网使用,模拟图书馆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期刊管理、馆藏查询、书证报表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亲身感受网络化管理的便捷,掌握了图书馆管理工作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2.营造浓郁的读书气氛

(1)建设书香校园。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环境布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开设“读书园地”“新书介绍”“心爱书市”“读书沙龙”,有的开设“图书馆网页”“红领巾电视台”“雏鹰电视台”。几乎每所学校的墙报、壁报、板报都被师生用诗文图画、名言佳句以及“诗配画”装扮成书香四溢的殿堂。

太原市实验小学开设了“图书长廊”,楼道两侧的走廊摆上小书架,书架上都是学生自己捐的图书,将楼道变成了全天候、开放式的师生阅读室。东岗小学成立“地平线”文学社,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舞台。和平南路小学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品一本书”活动。

(2)开展朗诵活动。这是营造读书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三桥街小学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国学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课本诵读。青年路小学举行“传承经典、歌唱幸福”艺术月活动,品千古佳句,诵经典美文,唱动听旋律,颂幸福生活。

(3)举办各类比赛。例如,诵诗擂台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并评选出“书香班级”“优秀读书博客”“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小书评家”“小小剧作家”。校尉营小学、三晋小学等学校还尝试进行了古诗文考级制度,从制定考核办法、公布比赛篇目、申报考核级别到聘用“小考官”进行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3.组织有奖征文

2006年“世界读书日”,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各学校开展书展、读书讲座、互赠图书等多种活动。此后的每个“世界读书日”都会在全市中小学层层发动,掀起广泛的读书征文活动。师生们在精心阅读之后,写出评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然后参加班级、学校、县(市、区)直至全市的评选。山西人民出版社配合活动出版了《2007―2010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1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等多册征文集。

4.师生在读书活动中健康成长

开展读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读书育人的环境中成长。例如,通过阅读中华经典,师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阅读《雷锋日记》及相关书籍,培养师生助人为乐的精神;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在英雄形象的影响和感召下,领会并学习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等。

开展读书活动,给学校送去了一股股清新的春风,开拓师生视野、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活跃生活,是提高师生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教育教研工作是教育高品位发展的有效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1.承接科研课题

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意义更加深远。中心依据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这一总课题,开展“太原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调查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技术运用能力成长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等33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2012年7月,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现为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中心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主任刘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所心理学博士温红博等,都在培训会上进行了精彩的辅导讲座。

2013年1月,来自33所学校的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阶段目标、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亮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进行了交流。大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调整研究思路,研讨解决办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9月,在课题接近中期评估阶段,中心再次邀请乔玉全处长和总课题负责人刘强博士给子课题成员学校的教师做了中期培训。

这是太原市首次承担国家教育装备研究课题,也是山西省的首次。各校教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以促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开展,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与新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心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坚持“强管理、重应用、促均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太原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管理工作上,中心正在建立全市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装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完成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部署和应用培训工作,按照“一级应用,两级建设,三级互通”总体架构,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编制、完善市区校三级指标和指标解读,完善、论证教学仪器代码,推进和扩大区域试点工作研究。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资源库建设,组织建设教学仪器产品资源库、特教资源库、教学具和辅具资源库建设工作,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五、结束语

在教育装备与实验教学研究的工作中,配备“硬件”易,提高“软件”难。在“软件”建设方面,订立规章制度易,提高人的素质难。而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掌握一般知识易,发挥主观能动性难。尤其是发扬开创精神,走出一条新路更难。而创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 许原芝.太原市推进实验教学培训工作的几点经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17-18.

[2] 张玉洲.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