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图书室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建设模式 现状调查 发展设想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将成为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亮点。社区图书馆是依据人口分布情况来设置的,具有全民性、地域性、普及性、便利性等特点,是民众身边永久的学校和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在知识信息已成为全球重要资源的今天,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1、社区需要建设图书馆
随着城市社区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在社区总体系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如果我们的社区有个社区图书馆,那可以管什么用呢?首先,它可以扮演小众聚会场所,如咖啡茶座、社区讲座、社区工作办公空间;其次,它可以提供周到的社区知识信息。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知识书籍,到西式婚礼手册,从育儿手册到房子的装修宝典,应有尽有。其三,图书馆还可以成为在家无事的人在书架旁消遣的地方,一如很多书店现在的一个功能。一个社区要是多一些在书架前逗留的成人与孩子,社区的风尚应多少可以改善;其四,社区图书馆可以自然地作为社区教育中心,可以成为各种训练班、各种社区公共活动的中心,可以接纳志愿者去做义务工作,这比单独设置的社区活动中心要好。所以,每个社区做一个社区图书馆,是一件所费有限,但所用甚大的事情。
2、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
城市现有的公共图书馆,难以覆盖城市人口,尤其是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住宅小区的居民。将图书馆事业融入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社区图书馆事业,不仅是社区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建立公共图书馆分馆
由地方政府部门拨给一定的经费作为启动资金,用于馆舍建设;再由公共图书馆分出一部分图书、设备、人员建立社区分馆。分馆制可使资金集中使用,文献资源合理配置,人员统一安排,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社区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2.2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的图书馆
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且大多建在居民较集中的地方,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主管部门在批准此项目时,要将图书馆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已经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即使未设图书馆,也要分出场地组建图书馆(室),并配置设备、购买图书、配备图书管理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公共馆在业务方面要给予大力帮助和指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广大居民。
2.3创建独立的社区图书馆
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较好,文化设施较完善的社区,应创建独立的社区图书馆。采取以物业管理部门为主,街道办事处为辅的筹资方式,解决房屋、设备及图书,图书管理员从物业管理人员中调配;公共图书馆可为其补充部分藏书,并为之培训管理员,帮助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3、蓬莱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
3.1当前社区图书室建设现状基本情况
社区图书室建设从起步至今,现有总藏图书13000余册(不包括市图书馆发放流动书1000册),图书室总面积260平方米左右,阅览室座席300个,年购书经费12000元左右,平均每个社区拥有图书室面积12.16平方米、座位25个。
图书期刊流通与利用情况。所有社区为方便居民学习,实行天天开放,其中接待读者人数多的每天在10人次以上,而少的仅只有1-2人次,甚至全周寥寥几人,借阅书刊仅在20册左右。
读者主要活动情况。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社区图书室除了做好阵地服务外,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如个别社区为提升区域文化的品位,在向读者开放的基础上,先后举办读者座谈会、书法、绘画等活动。
3.2存在问题与分析问题
其一图书室藏书陈旧、数量少、人均拥有低。其二资金短缺造成书源贫乏。其三社区图书室建立方针不明确。调查发现有的社区为争取上级建设经费和达标检查而突击建室。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仅仅立足于争取拨款或应付检查验收,待检查验收完毕,又将图书室置于一边,甚至锁进书库或书柜,有的干脆关门。图书室形同虚设,失去了为方便读者、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的创办宗旨,也使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3分析与对策
在现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各方出力共同扶持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社区文化资源,把办好图书室作为一件实事来抓。图书室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整体较低,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从调查中发现,基层图书室管理员缺乏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人员不够固定,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理解,管理水平跟不上,这一现象也制约了基层图书室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要将社区图书室的建设与服务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使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在制订社区各领域发展规划的时候,利用网络,建立电子阅览,以弥补图书室藏书不足和过于陈旧,同时也利于吸引读者。
4、巩固和发展社区图书室设想
4.1领导重视、政府支持
社区图书室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社区图书室建设应列为政府的实事抓,作为文明小区达标验收的内容之一。通过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和辖区居民的参与,政府要在政策、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图书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篇2
1.1社区图书馆功能及模式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社区图书馆的功能主要为: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和分馆建设模式,即把社区图书馆作为市(区)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归属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使其办成公共图书馆的分馆。(2)共建联办模式。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下,发挥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合作建设。(3)地方政府模式,即由地方政府对社区图书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4)网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推动建设社区图书馆数字网络平台。(5)家庭图书室模式。即运用市场机制兴办的以租、借、售为一体的社区图书馆模式,多见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
1.2大都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国内各大城市社区分馆建设各具特色,如上海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它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居委会(村)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约有五千个里弄(村)图书室遍布全市,平均每个阅览室有500多册藏书。北京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到2002年8月就已有136个街道乡镇图书馆(室),占街道乡镇总数的42%。2010年江苏省政府提出了“乡乡镇镇建立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无锡市、江都市出现了一批较有规模、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乡镇图书馆;南京市的街道图书馆普及率在2000年底就已达到80%。天津市开展“知识工程进社区”的活动,社区图书馆发展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社区图书馆事业均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
1.4广州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雏形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下辖11个区,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2万,登记在册流动人口686.7万。广州图书馆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副省级公共图书馆,从十多年前开始致力建设以市、区、街镇、村四级网络为基础的馆外社区服务网络。自1990年与白云区竹料镇政府建立首家联合图书馆以来,截至2014年8月,在广州地区共成立分馆39座、村级图书室13个,广泛分布在全市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部队、住宅小区、劳教所、医院等。
■
■
由图1及表1,总结广州图书馆社区分馆的分布特征:
(1)区域差异大,集中程度高,与区域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由图1可见,总馆位于天河区珠江新城,分馆布局基本以总馆为中心,向外辐射,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带(越秀、海珠、天河、荔湾及白云区),共23座,约占分馆总数的59%。番禺、南沙两区所辖面积虽大但由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且南沙区的人口密度低,所建分馆数量也就比较少;而增城、从化则是从2014年2月开始撤(县级)市设区,设区时间非常短,因此尚未建立分馆。通过表1可见,黄埔、天河两区的人均GDP在全市排名靠前,这两区所建分馆共10座,约占总数26%,区域经济状况与各级政府部门对社区分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密切相光。
(2)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城市副中心发展
广州未来城市规划将建设“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萝岗(2014年合并到黄埔区)、南沙为两个新城区,花都、增城、从化为三个城市副中心。由表1可见,目前广州图书馆在黄埔、南沙、花都已建成一定数量的社区分馆(特别是花都区已建成8座),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之一,与未来城市空间布局高度吻合。
(3)分馆建设各具特色,合作形式多样,从合作单位来看包括街道办事处、文化站、镇政府、部队、执法机关、小区物业管理处、学校等。社区分馆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针对主要读者群体,逐步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例如:广州图书馆沙湾镇分馆地处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该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分馆设计古香古色,并设有古镇出版物专柜,保存和收有的文献资源,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分馆还利用少儿读物,在假期举办绘本故事大赛等活动,吸引和培养小读者、传承传统文化;广州图书馆人大常委会分馆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我馆合作创办,由我馆提供专业化服务,主要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市各级人大代表及社会公众服务,藏书包含了人大常委会编辑的图书、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专著、各地人大工作制度汇编等,并设有广州市情、人大业务、机关建设等6个专题书架,由广州图书馆负责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等专题参考咨询服务,馆舍设计简洁庄严,体现国家机关的风貌;广州图书馆金花街分馆位处老城区荔湾的东部,人口密集(常住人口8.5万),学校林立(大中专院校2所、中小学4所),图书馆服务采取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的方法,针对社区居民信息需求开展特色服务,馆藏以文化休闲及进修学习为主,充分利用分馆场地及馆藏文献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我与广图有个约会”等活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2.在社区分馆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社区分馆经费保障不足,馆舍面积小、人力资源匮乏,大部分分馆未能实现全功能
随着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市民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辖区居民都会选择附近社区图书馆进行借阅。但是目前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以下困难:①没有固定的运营经费,无法采购新书,馆藏图书资源补充数量小、更新慢,绝大部分社区图书馆完全依赖市级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②社区图书馆人力匮乏,难以保障基本的开放时间,更无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导致服务效益差、缺乏吸引力,极大地影响其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质量。③服务较为单一。青少年特别是儿童、老年人服务不足,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不规范。必须推进从政府层面保障购书经费及人力资源,解决社区图书馆现存问题,进一步拓展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生存空间。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区分馆服务规则不统一,大部分分馆尚未实现通借通还。各个分馆的办证规则、借阅册次、开放时间不尽相同,不仅给读者和工作人员带来困扰,而且还影响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形象。“统一服务规范”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逐步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规则、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分工协作”,稳步提高社区分馆服务效益。
3.措施与方法
3.1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使社区图书馆建设制度化
发展壮大社区图书馆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图书馆法尚未正式出台。可喜的是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地方性图书馆条例也相继进入立法阶段,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草案)中对公共图书馆分馆的设立(经费来源、建筑面积、馆藏总量、年新增长量等)、管理(人员配备、考核)、服务(内容、开放时间、用户权利)、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社区分馆未来发展之路起到铺垫的作用。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把将社区图书馆列社区配套设施,在住宅用地公开出让时以地块规划要点形式加以明确,将社区书馆的建设融入住宅项建设之中,通过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可以避免增加财政负担、受制城市规划、发展进程缓慢等种种问题。
篇3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篇4
关键词: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012年是临沧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普及年,至此,全市928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社区实行了“农家书屋”建设全履盖(村级图书室)。并且启动了居住5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农家书屋”工作。与此同时,还在市内的652个村民委员会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将这“两个工程”实施的任务和内容对于“助推”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的作用简述如下。
(一)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任务。临沧市自2008年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到2014年6月30日止,全市1113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社区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实现了全履盖,每个农家书屋均配置图书1200种;1500册和100张光盘,光盘内共配置有300项实用技术资料。另外;沧源县69个村民委员会2007年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实施的“送书下乡工程”中每个村还分别接收送图书2991册;实用技术光盘1565张。受益农民达9.5万人。为此,全市928个村、办、社区农家书屋总藏书达到一百四十三万七千一百八十九册(件),按照临沧市200万农村居民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图书0.72册(件),超过了全国人均拥有0.5册(件)的水平。按照8个县(区)总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农家书屋工程”。
(二)“农家书屋工程”配置的图书内容。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要求,农家书屋所配置的图书均有全国20多位社科、农业、科普等专家在全国出版发行的30万种图书中精心挑选出,立足于各族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围绕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适用性较强的图书1200种和100强光盘300项实用技术的资料。均为近几年出版,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涵盖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医药保健、生活百科、历史知识、文学艺术、体育娱乐等内容。这些图书均可为各族农民群众提供就近的学习平台,营造书香农村。
(三)“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任务和内容。临沧市载止2014年6月30日止,在实现了市县乡全履盖中还分别在8县(区)建立了752个文化共享工程村级终端点,分别配置计算机和移播器。通过局域网电话线均可开通文化共享工程。为各族农民群众提供10余万个资源的内容服务。为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临沧市广大农村普级建设,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和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窗口。
二、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通过“三个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发展
(一)“文化乐民“服务农民,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农家书屋中的《农家致富经验》、《茶园科学施肥》、《茶叶标准生产技术》、《世界经典寓言》等200多种科技图书、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及插放文化共享工程中的《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医疗卫生》等近百个栏目的文化共享资源信息,为提高各族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充分发挥“知识的喷泉作用”,成为各族农民群众的文化“大课堂”和“精神粮仓”,广开致富奔小康的思路。
(二)“文化育民”服务农村,促进科学和谐发展。通过农家书屋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党员组织建设问答》、《新农环保知识》、《新文化》等500多种图书知识和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及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播放《农村普法》、《农业信息》、《农村政策》等文化信息资源。为生态产业村、文明村、小康村的规划、实施提供有形、无形的“智力”支撑。
(三)“文化富民”服务农业,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是农村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内涵就是要引导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各族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群众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致富奔小康。为此,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三农”国家规定了统一的要求,一是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每天开放达到4小时以上;二是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向村民推荐适合产业发展;三是各乡(镇)文化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七站八所的站长、所长均为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实施中的指导员、辅导员,采取多种方式为各族农民群众传播“海量”的信息资源,直接、近接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三、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农民群众文化层次偏底,人均受教育仅为3.95年,阅读的能力受限,难以看懂和掌握实用技术知识。需要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阅读指导,辅导和培训。让各族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和科技信息,让他(她)们学懂一门实用技术,找准一条致富的门路。
篇5
摘 要: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一种具有特殊内涵和特殊配置形式的社会资源,其重要作用正与日俱增。如何提高林芝地区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我们馆目前应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健词:林芝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文化需求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根本社会价值。所以如何提高林芝地区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我们馆目前应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人作为林芝地区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林芝地区图书馆的现状
林芝地区图书馆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开馆,图书馆占地面积为3104.40平方米,当时有藏书4万余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今年已有6万2千余册藏书,有图书种类17845种、有读者7681人。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青少年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藏文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有社会科学书库和自然科学书库两个书库,有多媒体室等等。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为正式员工(有本科生2名、大专2名、中专2名)。我地区图书馆是一个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收藏、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并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操作方式也是传统的借阅方式。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馆员对图书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但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频繁,信息资源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
三、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林芝地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的素质,造就高品位人力资源的活动,对提升林芝地区图书馆在社会及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管部门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林芝地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健全切实有效的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馆员的人员配置,努力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尊重馆员的劳动,使图书馆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林芝地区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馆员对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的培训指导,引导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馆员有了正确的理念,便能产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倾全力于工作之中。
四、坚持精神、物质激励并重,营造林芝地区图书馆图书馆和谐气氛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激励是图书馆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励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求知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个层次。马斯洛的激励理论认为,在某一种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这种需要就失去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或失去成为主要动力的作用;这时另一种需要就会产生,于是人们又继续采取新的行动来满足新的需要。
五、健全人性化管理,缔造林芝地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
1.管理人性化
首先,应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把人这一最重要资源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创造一种条件公开、机会均等、择优录取、严格考评、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标准,把考评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使考评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2.馆员充实自己、肩负责任
其次,引导图书馆员不断充实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鼓励馆员参加各类在职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提高各项专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先行者作用,肩负起文化引导者的责任。
3.采用轮岗制,积极调动馆员的工作兴趣
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一是以“先培训,后上岗”为原则,按照我馆制定的劳动纪律和安全卫生的要求集中培训;二是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分散培训,分类排架、借还程序操作、书目查询、数据录入等,培训合格后再安排上岗。
六、树立开放的服务观念,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面
“服务”是图书馆事业的生命线。林芝地区图书馆作为融合多种学科的文化行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尤需面向开放的社会拓展服务内容,丰富工作内涵,更新管理手段,不断加强开放的发展观,采取开放的办馆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开放的社会,提升“以人为本”的对外开放服务,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公益服务功能。
1.拓展服务方式
目前,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可以探索创新一些公共服务方式。如在各街道建立社区互动图书室,想方设法把图书馆办到人民大众的身边,对读者来说,不需要再办理任何手续,即能正常使用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居民在各街道文化站就可以预约我馆的图书并办理借还手续;还可以把通过流动图书车把书刊配送到社区、学校、部队、厂房区等,把服务延伸到公众需要的地方。这不仅可以大大方便了各阶层读者随时随地使用图书,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扩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2.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包括业务服务和心理服务,它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信息沟通、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读者满意度,并由此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同时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读者都享有平等的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作为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善于感知其情绪,给予理解和辅助,是搞好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前提。培养这种能力,除了要有接纳读者、关注读者的意识,以一种关爱、尊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读者,倾听读者的需求,还要善于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感受。
篇6
一、明确创建目的,发挥少先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推动作用
开展创建“红领巾示范校”活动是加强新时期基层少先队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担任成员的创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将创建活动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抓好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抓紧、抓实、抓好,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开会研究少先队工作,不断完善少先队工作制度,落实辅导员与队干部培训管理办法、少先队集体个人奖励条例、雏鹰奖章考评制度、入队教育条例,队员礼仪规范条例、少先队阵地建设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通过抓规范、抓队伍、抓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少先队辅导员整体素质,更好地激活了少先队组织的活力。
二、突出创建主体,致力营造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成长环境
把人才培养放在少先队工作的首位,是我校唱响“红领巾示范校”的主旋律。因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队伍建设。
一是铸造一支“业务精”的辅导员队伍。1.每学期制定辅导员培训计划,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给每位辅导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把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及培训成果等记入档案。组建我校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骨干辅导员组成的校本培训团队,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等,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使辅导员培训达到全面化、合理化、制度化、系统化,完善培训体系。2.建立竞争机制。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如:辅导员班队课设计、中队活动、情景答辩、教育故事比赛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3.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认识,组织开展德育实验研究,做好校本课题、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立项工作,探索德育发展创新思路、新举措,以有效破解学校德育发展难题,推进了我校的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是培养了一支“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大队要注重对队委的培养。通过正确引导,发挥他们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队委是由队员们自己选举的,大队委和中队委队干部都是通过竞争上岗,他们自备演讲稿,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展示真我风采,竞争队干部岗位。每两周由大队长负责召开大队委的工作会议,讨论学校大队日常工作情况,体现了队干部们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处处以主人翁的身份为队组织出谋献策。我校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达到拧成一般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培养一支“素质高”的少先队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从娃娃抓起。我校通过每周升国旗仪式,每学期新生入队仪式,让每名少先队员都能铭记入队时的誓言:“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红领巾。”通过少先队校史室、队部室、宣传窗、班队栏、图书角、争章园地、校报、班报等教育途径,让队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学校大队建立了“风纪岗执勤制度”以及“文明班”、“校园之星”等评比制度,以此激励班集体和队员争先创优,让少先队组织成为队员们自我管理、学习、锻炼和全面提高素质的成长园地。
三、强化创建意识,带领少先队员体验实践、全面发展
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的特色体验活动,让队员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触动,在触动中成长。
1. 创新雏鹰争章活动。为使学生在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让更多的队员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创新雏鹰争章活动品牌,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六个方面共设置了9颗星——学习之星、读书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英语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环保之星。在评价方法上,倡导个性化评价,注重通过评价活动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整个评价过程能督促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出自身优点,树立自信意识。大队部根据每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制定“校园之星”评选方案。
篇7
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主要抓,有关科室主任及安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横面。“三线一面”相互兼顾,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职责,形成了安全工作合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方案》,协同各方面力量,统一步骤,突出重点,做好学校各阶段创建工作。坚持例会制度,了解创建进展,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校产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保安职责”、“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等各方面,涉及课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等各个场所。
三是制定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一日常规》、《住校学生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规范了管理行为。
加强依法治校力度建设。抓好“三个落实”、“三个强化”:即落实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及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民主参与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积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创设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
1.教育宣传到位。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作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学校通过会议布置和升旗、班队会、校内各种橱窗、板报、广播等阵地,加大对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格局。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平安创建活动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主要领导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主要抓,具体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将“平安校园”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员。各科室、全体师生根据要求,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量化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到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为了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学校与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平安校园”奋斗目标的实现。
3.监督奖惩到位。学校制定了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记录。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改进。结合评优树先、年终考核奖惩,实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票否决制。1、安全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学校把法制安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为学生上法制安全教育课。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把法制安全教育融合在生活指导课中,让安全常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学校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的法律安全知识,又提高了安全意识。
篇8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5)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6)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一)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办学特色,创新我们的办学特色。
4、抓好校园绿化和室内美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5、传承校园多年文化积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造自己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如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书法、儿童画,书香型校园特色的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等。
(二)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1、改造学校校容校貌,不断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的功能,使育人环境更上档次。
3、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抓住警校共育的契机,重视对特殊学生的深入细致诱导教育。
4、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5、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让这一过程形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有效阵地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 “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5)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6)学校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6、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
(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党政工作在学校组织领导工作中的作用,让党政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轨道,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四)抓好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为当今教育改革练就本领,争创成效。
2、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宏扬园丁精神,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五)抓好学生素养建设。
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优良品质。
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大”“三爱”。
“三大”:
大气做人:有尊严,有气节,心胸宽广;
大方待人:礼貌大方,自然朴实,真诚宽容;
大胆做事: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大胆竞争;
爱自己:
爱自己的生命:乐观向上,远离危险,自护自救;
爱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爱护眼睛;
爱自己的形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注意细节;
爱他人:
爱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知道孝顺;
爱师长:知道行礼、听从教诲、不懂就问;
爱弱小:同情弱者、尽己所能、帮助弱小;
爱环境:
爱校园环境:认真值日、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
爱社区环境: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爱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爱护动物、倡导绿色行为。
4、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校内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自觉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校园安全。
篇9
一、创建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CNrencai
成员:杨文先孙继学
朱效生卢迎典
信息员:王利章
二、确定我校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
1、预防为主,突出重点。
2、从严管理,落实责任。
3、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安全文明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明确我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并层层落实责任制。
2、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3、制定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案。
4、向全校师生发出《共创安全文明校园》的倡议书。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5、请相关机构人员到校进行安全教育讲座。
6、曾多次开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利用周一升旗时向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演讲。
7、利用看录象片的形式进行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放火、防水、防毒、防雷电等安全教育
四、制定我校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
1、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我校十分重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了校委领导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各部门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各部门,各科室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行值日制度,做好记录,坚持落实校长责任制,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2、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我校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坚持做到全校师生了解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根据我校特点,深入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运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
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环境,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如119消防日宣传活动等,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和教育。
3、加强与社区联系沟通,学校经常会同社区居委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我校的检查,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同时加强工作协调,定期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密切协作,加强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每学期初对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核查统计,对于需要补种的人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健康检查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校园周边尤其校门出入通秩序良好。
4、确保全校师生的全面安全
学校在创建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及时准确地掌握本校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的情况,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五、具体责任情况
1、由校舍负责人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检查走廊、玻璃等设备设施是否坚固,并加强管理,并对学校的用电进行安全管理。
2、由校长牵头,政教处配合加强消防安全。排除学校集合场地、图书室、实验室等可能导致爆炸、火灾、触电等类别的事故隐患。更新消防设施,加大投入。
3、政教处负责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影视片,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4、教务处负责加强教育教学安全教育。对教育教学中危险性游戏、体育活动、实验操作等因管理不善可能引起的事故隐患,以及学生擅自中途离开教室、学校可能引起的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加强管理。
5、校委会制定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避免各种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6、由体育教研组对各种体育设备进行检查并制定门卫安全事故责任。
7、校委会联合各村委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安隐患进行联合整治。
8、各部门协同校长对学校的各个重点部门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
通过检查,对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整改,对各项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更新,建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现在校园的整体环境良好,确保了校园的安全。
篇10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我镇建设成文明(乡)镇。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龙头,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改变农村居民较为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树立文明新风为突破口。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点面结合,镇村两级形成合力,逐步形成一村一点,户户有变化,使我镇文明创建工作有新发展、新突破、新内容、新亮点。为实现“富民强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创建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1、文明村(社区)、文明农户的创建
文明村(社区)和文明户创建工作,由各村(社区)党总支牵头,全民参与,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以治“脏、乱、差”、刹“三风”为主要内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十星级农户”和“五好家庭”的评比,“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逐步形成农村新风尚。
2、文明集镇的创建
由文明创建工委牵头,城管办和石涧社区负责组织实施,集镇建设严格执行整体规划,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明显改善;脏、乱、差现象根本好转,基本无卫生死角;无车辆乱停乱放和阻碍交通现象;无违规建房和乱搭乱建现象;街面硬化整洁;无摊外摊、店外店;科技知识普及,无黄、赌、毒,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团结和睦,服务态度文明周到;集镇创建标志明显醒目。
3、文明学校的创建
由两所中心学校牵头,各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标准是:校园美化、绿化、亮化效果明显,环境清洁卫生,师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常抓不懈,校训等宣传标语醒目。学生守则、教师职责装框上墙。有一个较规范的体育场,有学习园地、图书室和国旗升降台,有明显的创建文明学校标志。
4、文明单位的创建(包括政府机关大院)
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实施。创建工作要按照行业、系统管理要求和工作特点,做到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工作成绩突出,办公环境整洁,窗口形象良好,各种制度装框上墙。
5、安全文明通道的创建
由交警中队和公路站、城管办及沿巢无路的村(社区)参与。一是对交通秩序、超限超载、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侵占路权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二是维护好路容路貌,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和严重阻塞交通的现象发生;三是合理设置来往迎送牌、道路指示牌、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文明通道宣传牌,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6、诚信市场一条街的创建
由文明创建工委牵头,联合工商所、地税分局、城管办、石涧社区等相关单位参与,把石涧集镇的市场创建成诚信市场一条街;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广泛开展讲诚信、反欺诈活动,所有经营户合法经营,文明服务,诚实守信,无假冒伪劣商品,有明显的创建标志,有文明规范、挂置合理的宣传广告牌,有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时间安排
①20*年6月5日前,为完善方案阶段。各村(社区)、镇直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②20*年6月6日至7月31日,为集中创建阶段,各单位要有步骤地组织创建,全面掀起创建热潮,使整个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③20*年8月1日至20*年11月30日,为全面创建阶段,整个创建工作大有成效。
④2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检查验收评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