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教育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健康教育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执行医嘱的效果。其中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如下:

1 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时机

护理工作中,在给患者宣教的时间多安排在新患者入院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心神不定,顾虑重重,在急诊、病重、痛苦不安的情况下,是难以接受健康教育的。所以护士首要的事情是观察病情、处理患者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让患者稍事休息,先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再开始健康教育。

2 方法要妥当

在临床工作中可因人施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老年人记忆力差,要简单扼要,通俗易懂,反复进行,应在遗忘曲线未开始就进行宣教,使他们加深记忆,尤其是对耳聋、文盲的患者,可用图片示教表演法,而对文化程度较高者,可给予宣传手册等文字教育,但对录象等电化教育的配合,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认为病重时心情烦躁需要安静休息,而电教发出的声光会加重心烦,但在康复期可考虑电化教育。

3 不要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要具体、全面

很多患者反映护士健康教育是一次灌输式,护士工作忙时走过场,内容不到位,缺乏耐心和热情,草率收兵,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责任护士施教时,从入院到术后、出院全部讲完,结果事倍功半,患者反而没有记住多少。因此,从2008年6月开始我们医院根据科室特点,订出规范化教育内容。如将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分成三个阶段:(1)入院阶段:主要让患者熟悉环境,介绍责任护士、医生、饮食及各项检查、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住院期间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指导:如卧位、用药、饮食指导、离床活动、锻炼时间等。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隐患,例如:服药时应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半卧位,避免发生误咽、呛咳、用温开水吞服,避免药片沾在食管壁上,夜间服用安眠药时用温开水吞服,药效发生较快,特别是服胶囊剂;(3)出院阶段:功能锻炼、休息、活动、睡眠、饮食、营养等。

4 康复目标不可订得太高

康复要有一个过程,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由护士和患者共同协商制定,目标订得太高,患者觉得难以达到,就会失去尝试的动机。订得过低拖延康复时间,要根据机体组织、病理、生理规律,结合个体情况量力而行,掌握在“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的水平上,结合病情,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5 语言艺术性和吸引力

健康教育不等于做报告,语言要有趣味性能吸引力,否则不能吸引患者专心听讲。建议用普通话讲授,对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用其方言,或二者结合,不宜以教育者自居,禁用威胁、训斥的语气,否则使听者产生反感和误会。可采取开放式谈话,便于和患者沟通,增加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出院健康教育要详细

篇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5 2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5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倾向的影响。方法:观察组进行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教育,并分别于产前建卡时、产后42 天进行资料收集。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关键词 系统化健康教育;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初产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少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部分患者有幻觉、妄想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自杀念头、呈现抑郁性木僵行为,危害产妇及婴儿健康,影响家庭、婚姻和社会。因此本研究针对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开展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本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符合入选条件、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无明显不良社会影响、排除脑部疾病,愿意配合本研究的初孕妇300 例,其中观察组198 例,对照组102 例。

1.2 方法

1.2.1 系统化产前教育方法及内容

观察组采取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注重孕产妇的心理因素、生活观念、性格趋向、个人情绪、社会支持、母亲角色适应等可改变因素;在常规产前教育基础上增加了针对于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综合、全面、个性化的孕产期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如婴幼儿照护及喂养、母儿疾病预防控制、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情绪方法、拉玛泽分娩法、角色转换与定位等。在产前教育过程中通过基础调查、问卷反馈等方式,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出院后专业人士家庭随访至产后3 月,收集反馈信息,观察研究对象对干预方案的反应。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孕期及产后生理变化、孕期营养保健指导、产前检查与胎动监测、临产准备、分娩方式及放松技巧、新生儿照护与母乳喂养、产后保健知识等。

1.2.2 抑郁状况评估方法与标准

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均于产前建卡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DS)[1] 并随时记录孕妇的心理状况及有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产后42 天来院复诊时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2] 及SDS 量表让产妇进行自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T 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SDS 评分比较

采用t 检验分析两组SDS 评分比较无差异,产后42 天SD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42 天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56% 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性格倾向、分娩方式、胎儿性别、母亲角色适应、社会支持系统不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不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孕期知识掌握程度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孕期并发症越少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小。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

有研究[3] 指出,全世界产后抑郁发生率为0.5%-60.8%。颜君等[4] 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30.43%,廖珍等[5] 报道其发生率约21.22%。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综合、全面的产前教育,推广与加强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指导的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结合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孕期知识掌握程度是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进行了家属培训,增加了孕产期保健常识、分娩及喂养知识、疾病预防等知识的针对性教育,减少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目前产前教育现状,系统化与常规产前教育比较,建议产前教育时重点突出以下方面:全面、综合、个性化,健康心理及调适,家属培训,拉玛泽分娩训练,医患沟通与交流,熟悉分娩环境,孕产期常见疾病预防;从而减少不良诱发因素,增进良性情绪,是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

(通讯作者:罗晓红)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2]Shelton NJ,Herrick KG.Comparison ofscoring methods and thresholds of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w ith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in English women[J].Public Health,2009,123:789-793.

[ 3 ]HalbreichU,KarkunS.Cross-cultural and social diversityo f prevalenceof post partumde pression and depressivesymptoms[J].Journal of AffectiveDisorders,2006,9l(2):97-111.

[4] 颜君,杨巧红,何红.广州市某社区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497.

[5] 廖珍, 陈光松, 欧桂珍.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发病因素的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0):1463-1465.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肝硬化;遵医行为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1]。由于病程长,病情重,症状复杂多变,且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M一步的康复[2]。反复发作后会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患者具备肝病知识,有较强的自我护理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可减少合并症,延缓其肝脏损害的进展[3]。有研究表明,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并改善其疾病控制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4]。通过对我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和入院时、住院期间反复健康教育的对比,发现反复的健康教育能督促并促进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满足健康需求,预防并发症,降低再次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5例,对照组男84例,占73.1%,女31例,占26.9%,年龄 35~80岁,平均年龄(41.92±13.49)岁。实验组男82例,占71.3%,女33例,占28.7%,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1.27±11.00)岁。

1.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再入院人数与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健康教育内容

2.1分析健康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多数肝硬化患者都有焦虑和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利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应更加关心、体贴患者,除了做好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外,更要注重住院期间反复的健康教育。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年龄偏大,特别是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沟通较困难,护理人员需要有耐心和责任心,通过反复的宣教,提供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利用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加强护患的沟通交流,如输液时、换液体和拔针时,也可以利用下午相对闲暇的时候及时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视患者为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步对家属加强健康教育,能督促、指导患者提高遵医行为,同时又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支持及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5]。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2.2认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肝硬化知识及饮食对肝硬化患者影响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患者掌握肝硬化的有关知识,并自觉遵从医护人员制定的饮食方案[6]。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饮食冷热要适宜、清洁、定量、定时,避免暴饮暴食。摄入脂肪不宜过多,以40~50 g/d为宜[7]。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戒烟酒,忌坚硬、粗糙的刺激性食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注意补充钾离子和钠离子,防止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注重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正确使用静脉高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8]。

2.3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康复。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地参加轻微的活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等。有些患者擅自减药、停药或相信民间的方法,导致病情加重。向患者讲解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交代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经常提醒患者要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康复。利用康复或好转的患者为例,增加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2.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患者的健康状态。建议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每天保证8 h的睡眠,中午休息1~2 h,充分休息可以降低肝脏耗氧量,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指导患者腹部顺时针按摩2 次/d,10~15 min/次,可减轻腹胀和便秘。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情况,认清疾病危及生命的严重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9]。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介绍消毒隔离的方法,鼓励家属的精神支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

3 总结

肝硬化患者进行入院时、住院期间反复的健康教育,能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从心理、饮食、休息、服药等方面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满足每一位肝硬化患者的健康需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机体的康复,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5.

[2]匡霞,张先翠.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4(2):31-32.

[3]梁秀辉,孙小平.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2):93-94.

[4]王萍,王娟,靳立旭.自我管理指导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作用[J].当代护士 学术版,2009,(10):17-18.

[5]陈凌华,林英,李凤,等.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6,31(2):343-346.

[6]温丽娟,杨旭,岳丽红.饮食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8(22):143-144.

[7]王乔凤.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管理[J].当代护士,2005,10:27-28.

篇4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14-04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OSAS Accompanied b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NG Xiao-j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Ganzi , Sichuan Ganzi 626001)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with OSAS in the regulatory ba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48 cases with OSA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When discharged, the Observer Group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regulatory ba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OSAS,which should be suggested in clinical experiences.

[Keywords] OSAS;Anxiety;Depression

2008年2月~2009年2月笔者在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措施治疗了24例OSAS伴焦虑抑郁患者,并与未用健康教育措施的常规治疗组做了一个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OSAS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包括男14例、女10例,年龄(43.1±6.4)岁;对照组包括男13例、女11例,年龄(42.8±5.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健康教育措施。(1)术前健康教育:介绍管床护士、医生、病区环境、管理制度等,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进入患者角色,配合治疗护理;以宣传科普知识的形式将OSAS病因、预防、危害、治疗方法等印成处方或小册子发给患者;选择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公休座谈会的机会,将患者和家属组织到一起,为患者讲解OSAS相关知识,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抓住其主要心理特征做术前心理干预。(2)术后健康教育: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已顺利度过手术关,鼓励患者战胜病痛,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如感胸闷、憋气、咽喉部阻塞感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并进行呼吸指导;术后24h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24h内勿漱口,避免咳嗽,减少吞咽及吐痰动作,以免引起大出血;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提高整个呼吸道的顺应性而减少上呼吸道阻塞,同时膈肌下移可增加潮气量;进行饮食指导。(3)出院指导:包括饮食、用药、活动如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复诊时间、正确的睡眠姿势侧卧位、戒烟酒等。

1.3效果评价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2]:每个量表均有20道问答题,记分范围为1~4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分。“没有或很少时间”记为1分;“少部分时间”记为2分;“相当多时间”记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记为4分。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为(36.17±6.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24±7.36)分,具有显著差异(t =3.5919,P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x±s)

Tab.1 The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3讨论

OSAS[3]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是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一种临床表现,这种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反复阻塞,可导致低通气和呼吸暂停,进而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及夜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有嗜睡,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可达45%~62%[4]。笔者在研究中(见表1)发现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分别为:(51.32±6.78)分、(50.95±7.45)分,SDS分别为:(46.36±5.34)分、(45.59±6.41)分,提示本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反应。推测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患者对OSAS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患者对治疗OSAS的主要方法手术有恐惧心理,而且对预后也持怀疑态度;此外,一些患者对医生也不信任,这些情况都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刺激,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

笔者在研究(见表1)发现,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措施的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示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措施的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推测原因[5~6]可能是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也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系统健康教育中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激发和树立起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能改善患者情绪,克服悲观和抑郁,变不利的健康行为为有益的健康行为;而且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这些结果都说明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了系统化健康教育措施治疗OSAS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焦芳芳,刘世青.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J]. 山东医药,2008,(13):108-109.

2.Olatunji BO, Deacon BJ, Abramowitz JS,et al. Dimensionality of somatic complaints: 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 Anxiety Disord. 2006;20(5):543-61.

3.杜玉凤,马丽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护理[J]. 护理学报, 2008,15(03) :75-76.

4.林其昌,黄鸿波.关注老年人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1):9-11.

5.杨华,梁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 护理学报, 2007,14(06) :31-33.

篇5

1.1实验组进行调节饮食的健康教育指导,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主张第一先养脾胃。平时不要偏食,更不要暴饮暴食,要饮食有度,不要劳伤脾胃。因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运化水谷之源,是五脏六腑之濡养。如平时过于偏食,多食辛辣刺激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波及五脏六腑。如《内经•素问•生气通大论》云:“膏粱厚味,变生大丁,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已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脾气喘满,色黑,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对照组不进行调节饮食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5年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

1.2实验组进行养元固本健康教育指导,元气是人生命之本,内养元气可濡养五脏六腑,才能延年益寿;外养元气可使肌肤皮毛不受外邪侵袭,不得病。故《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使其所得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密乃固。”也就是说人身体中的阳气作用就像天体中的太阳一样运作,普照万物大地。人要顺四季阳气运行规律变化而变化。还要顺阳气以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元阳之气就是人生的命动力。故养元气益五脏六腑,则元气胜体无病,元气弱体亦病。故气行则血行,血行身自强[2],常年无病。对照组不进行养元固本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5年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

1.3实验组进行索为无为健康教育指导,要有积极向上之心,助人为乐之举,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人人才能快乐,民族才能欣欣向荣,身体才能健康。另外我们也要做到无为,不过分去贪图名利权势,做到心静如水。《素问•生气通天大论》云:“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如反之“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消也”。这是先人告诫我们养身心先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身心健康,才能达到命如天寿。对照组不进行索为无为指导,观察5年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

2结果

通过>5年的临床观察,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篇6

关键词:弗洛伊德;本我珀我;超我;心理健康教育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临近晚年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曾经有人说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于20世纪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可能在历史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弗洛伊德心理学给教育的带来更大的影响”。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顺利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弗洛伊德性格结构理论的内涵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前期的人格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人格结构观(structural view),即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精神层面。

本我(id):本我的精力来源于本能,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部分,在人格结构中,本我是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的部分。无组织、无统一意志是本我存在的本质,无时间观点是本我存在的特征。本我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去追求本能的快乐和满足。

自我(ego):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而来的,是后天学习和对外界环境适应发展的结果。它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的意识的心理部分,是自觉的、能动性心理活动的主要代表。自我可以被看成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机构”,遵循现实原则(thereality-prineiple)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控制和压抑,在符合理性、现实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本我的欲望,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沟通联系的中间环节。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从自我内部分化出来并且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它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不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意识。它遵循道德原则,主要是依据至善至美的标准来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此达到理想自我的目的。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如果个体的人格要得到正常发展,那么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人的心理疾病的形成是因为自我,本我,超我三者的失调导致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来分析,人的大部分过激行为都是心理冲突的产物。因为“本我”和“超我”在意识领域冲突中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理性的方式不能够处理这种因为冲突而引起的心理问题,自我常采用非理性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歪曲现实情况,这样可以使本我和超我都能得到满足。虽说保持心理平衡可以通过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实现,但如果这个机制被过分使用反而损害它的本来有效功能,甚至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之中。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国高校基本上是以“90后”的学生为主,在未来10年内将全部取代80后的大学生,这些被人们描述为“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孩子们,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担负起社会的重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社会环境的消极方面以及家庭的不良管教都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归纳起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问题,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常常会出现盲目乐观导致挫折、现实和期望之间的差距形成的心理落差,陌生的环境造成的自我保护心理,家庭背景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所造成的自卑心理,这些因素都会给生活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带来消极影响。其次,因学业迷茫产生的大学目标性问题。这主要是指常常不知该如何支配额外的“自由时间”,不懂得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当他们发现这些问题时,自然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困扰,例如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下降等问题。再次,人际交往受挫导致的心理困扰。面对周围的生疏人群,有的会产生社交恐惧心理,直接导致他们对集体宿舍的生活不能很好适应,更别说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于是内心容易产生痛苦不安的情绪,在生活中表现出了冷漠、孤僻、自我与群体隔离的现象。再次,就业压力导致自我定位模糊,对未来的就业失去安全感,导致在职业发展上给自己盲目定位,缺乏职业规划性、目标性。再次,网络成瘾导致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大学生整日沉溺于网络中,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造成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扭曲,严重者发展到人格异常。最后就是恋爱与性的心理困扰。单相思、恋爱受挫、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

造成以上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四个方面找到原因:首先,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溺爱型和权威型,还有隔代抚养方式的出现在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中较为普遍,为孩子未来心理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社会、校园心理救助不到位。大学的心理辅导机构存在注重形式,没有把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再次,学校教育的原因。“指挥棒”下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们对学习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造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最后,个人因素。学习动机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低等问题造成他们抵挡不住网络游戏,不良社会行为的诱惑,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与自我价值感都降低。

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启示

(一)对潜意识内的压抑进行正确的疏导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对的追求,对欲望的满足,生命的非理性力量会由于挫败、防卫、压抑被埋藏在潜意识中,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不幸的发生。但如果这种本能、欲望、能量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升华,就能衍生为人的志趣、道德、创造力、习惯和态度。如何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呢?为受教育者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自由、活跃的学习环境是重要手段。因为自由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希望和爱等积极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以此达到消除心理无能感问题。

(二)建立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

如何面对大学生活中因困难与挫折产生的焦虑心理呢?恰当的自我防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恰当的防御机制主要是既能减轻内心痛苦又能适应外界环境的防御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积极适应”。弗洛伊德认为“当自我不能很好的调节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三者关系的时候,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会失调导致焦虑心理产生”。因为焦虑的功能就是对自我发出警告信号,当这种信号出现在意识中时,自我就能采取措施来对付危险。当然,大多数防御机制都是非理性乃至消极的。它促使人将感到的困扰,让人痛苦的思想和欲望以及经验阻断在意识之下。这种自我压抑的做法虽然能暂时的解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但长期积累,会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中,因此自我学会创造放松心理与恰当的自我防御机制对克服焦虑心理具有很大作用。

(三)建立家庭支持沟通系统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弗洛伊德认为,个性主要是在生命的最初五年就已经形成。当然,我们不必因此就报以悲观的态度,因为对于后天环境而言,人格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正确方法重新再塑造的。许多大学生沉闷于父母的不满又较少和父母沟通,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大学生家庭支持沟通系统应该在学校的帮助下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有效的后期人格改良方法。可适当的开展一些父母和子女互动沟通活动,例如建议学生给家人发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也可以提醒学生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以及特殊节假日送去祝福,督促学生放假时期抽空与家人团聚,在节假日期间可以组织亲子游活动。这些微笑的互助关怀往往会让亲情更加融洽,学生也会更自信的去面对各种生活的挑战,从而使扭曲的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四)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婚姻观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即是性的本能需要。大学生的兴趣从对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化为异性关系的建立和满足。这时候的大学生已经变成为具有恋爱权利、社会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认为,这时期他们心理最最迫切的是力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而高校有义务为学子们提供如下帮助:

1.利用相关知识讲座和开设与恋爱有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2.加强性知识教育指导工作。这是避免大学生因性好奇盲目探索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性科学意识。

篇7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理健康教育 难点 对策

在近几年的护理工作改革中,基层医院也实施了整体护理,开展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基本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要,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并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护士和患者两方面的因素上。

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基层医院,护士学历偏低,绝大多数未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培训,也未接受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学习。然而,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它不仅是对相关疾病的保健、预防、治疗及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还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基层护士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要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本身就是一个难点。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清:目前,虽然已开展健康教育,但护士对健康教育概念还混淆不清,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相混,将健康教育停留在疾病的普及和宣教上,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普及卫生与疾病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行为,增强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它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康行为,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而不止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患者,这些都有碍于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患者方面的难点

非知识型患者是健康教育最突出的难点:基层医院所接诊患者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差,甚至对护理健康教育心存误解或漠不关心,他们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病痛,影响了健康教育开展。甚至部分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也给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增添了难度。

经济条件有限:在基层医院,绝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加之住院成本过高,他们担心的是医疗费的支付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对护理健康知识的关心少于疾病的医治,尽快药到病除就是对患者最大的帮助,这也严重阻碍了护理健康教育在这些群体中的开展与实施。

对 策

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要解决护士方面的难点,首先护理部的高职护理人员应制订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计划,组织专题讲座,完善临床护士的知识结构,激发全院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护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真正掌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确实做到为患者树立健康行为,进行有目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多角度为患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最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所以护士应以热情、真挚的态度接触患者,及时为他们做自我介绍,带他们熟悉住院环境,讲解有关制度,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治疗氛围,让他们消除陌生焦虑与恐惧,信任护士,乐于与护士沟通交流,护士应分阶段把握时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患者的理解及接受能力,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及讲解健康教育知识,把治疗和健康教育统一结合。如边为患者输液边向他解释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为什么得此病(病因),此病会导致什么结果(预后及并发症);要让你的病情尽快好转,饮食上宜多吃什么,少吃什么(饮食护理);你在住院后还有什么不舒服,需要我为你做什么(收集资料,做出评估);为了明确你的病情,你需要做几项检查,你应如何准备(检查注意事项)。如此分阶段的反复进行教育,在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情况下,患者更容易接受护士给他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了健康教育。待患者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时,护士以关怀的态度告诉患者出院后要继续注意饮食、生活起居,如何锻炼、预防,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诊等事项。使患者自学自愿的参与建立个人健康行为,增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明确的认识到护士也为他们的健康起到不少作用和健康教育的长远价值。②明确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及时为他们实施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对健康有了认识,懂得具有这些知识对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对疾病的痊愈或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会根据他们的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尽可能做到合理检查、治疗、用药及护理,尽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经济开支。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者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为患者以后长久的健康而作的教育行为,更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这样患者才可能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讨 论

影响基层医院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很多,难点不仅以上几点,更多且更难的因素有侍去探讨解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为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在基层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于起始阶段,要让健康教育有效、持续的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才是当务之急。当然,护士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要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行为,护士要首先成为健康行为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黄敬享,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

篇8

1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评价教育效果。

2结果

实验组共172例全程参加了健康教育。去除母亲发生较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因母婴健康问题分离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及其他原因,最终收回的有效资料为实验组156例和对照组152例。

2.1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分别为(25.4±2.2)岁和(25.5±2.2)岁(P>0.05)。产检时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实验组:从来没有接受28例(18.0%)、接受1~2次84例(53.8%)、接受3次及以上44例(28.2%);对照组:从来没有接受30例(19.8%)、接受1~2次80例(52.6%)、接受3次及以上42例(27.6%)。χ2=0.16,P>0.05。两组的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71.8%、13.5%、14.7%和42.8%、35.5%、21.7%(χ2=26.5,P<0.01)。两组母乳喂养知识评价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比较。

3讨论

60%的产妇决定喂养方式的时间是在怀孕之前,98.9%的产妇在出院以前已做出决定[3]。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及早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树立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5]。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流动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3.1丈夫参与可提高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表明,丈夫参与健康教育的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丈夫没参与的孕妇。丈夫的态度是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和决定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6],态度取决于其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健康教育,通过互学互助,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提高显著。家属参与还有助于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的建立,提高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7]。孕产妇除了生理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变化。丈夫参与能给予孕产妇足够的理解支持,帮助孕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成功担负起母乳喂养婴儿的责任。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增加家庭凝聚力,促进母婴健康[6],有利于母亲坚持纯母乳喂养。

3.2就近组织健康教育可增加教育覆盖面调查结果表明,完成本研究4次健康教育的实验组156例中因产检时接受母乳喂养教育的比例不高,1~2次的为53.8%(84例)、3次及以上的为28.2%(44例)。流动孕产妇因为家庭收入及文化程度偏低,存在“产检是浪费金钱和时间”的错误认知[8],进而影响产检时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但她们有获得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而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近组织健康教育有两个好处(教育免费、节约路上及等候的时间),可增加教育覆盖面。

篇9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胰岛素笔;注射;血糖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经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仍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需通过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胰岛素注射笔因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剂量准确、注射时痛苦小,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只有25%,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患者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10月50例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规范胰岛素笔注射技术,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及注射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10月,我科住院及门诊坚持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建立健康档案,年龄32~66岁,其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例,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时间

1.2方法遵循自愿的原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与患者语言交流、患者现场演示胰岛素笔皮下注射操作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同时收集患者既往血糖监测数据,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针对患者注射操作误区、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具体如下: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笔的安装、注射笔排气、剂量调节、注射前是否需要摇匀、注射部位的选取、局部皮肤消毒方法、进针角度、注射过程、注射后针头停留时间、如何正确拔针、针头更换等。患者复诊1次/w,监测并收集空腹及餐后2h血糖数值,3个月化验1次糖化血红蛋白。6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综合评估。对2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的掌握程度及血糖达标率。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P

2存在的操作误区

部分患者仅在同一部位进行轮换注射,2例出现局部硬结。大部分患者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其中部分患者针头重复使用>10次。半数以上患者不知晓在更换新针头后,再次注射前应重新排气。12例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中1例注射前未充分摇匀。部分患者注射药液完毕停留时间少于10s即拔针,拔针后棉签按压针眼时间太短或未行按压。少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安装操作不规范。一部分患者有少打、漏打现象。部分患者对自己所注射的胰岛素剂型、作用时间等缺乏了解。大部分的患者不重视或不知晓出门携带救助卡,部分患者外出不携带糖块、主食类应急措施。

3健康教育

3.1注射部位的选择同一部位长期注射,会造成局部皮下组织变性萎缩、血液循环障碍、硬结形成,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药浓度峰期延迟,影响血糖控制。指导患者采用多部位、轮点注射法,如左上臂-右上臂-腹部,这样循环往复,使各注射部位有间歇期,组织受到的损伤可得到恢复,胰岛素吸收效果好。

3.2针头的使用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注射针头会增加注射疼痛度、增加断针几率、增加感染机会、导致针头阻塞、皮下脂肪组织增生,并有可能导致笔芯药液外漏和或空气进入笔芯,因此,我们要求患者每次均更换注射针头。

3.3皮肤消毒的正确方法用75%酒精棉签或棉球以注射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环形消毒局部皮肤,消毒直径约5cm。勿反复擦拭,待酒精自然蒸干后再行注射。

3.4注射方法左手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胰岛素笔垂直进针注射,药液注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10s以上再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3min以上。注射完毕套上内针帽,旋下针头,将废针头丢弃,套回笔帽。若注射预混胰岛素,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混匀10次,使药液呈均匀乳白色后再行注射。

3.5胰岛素笔的拆装让患者观看教育视频并由专门的宣教护士进行现场指导操作,使患者掌握胰岛素笔的拆装。

3.6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胰岛素的类型、吸收时间、持续时间等,指导患者正确保存胰岛素,对已启用的装入胰岛素注射笔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

3.7随访及社区教育进行2次/月电话随访。组织1次/月健康宣教。如有条件,可联合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科室专门人员进社区宣教。

4结果

见表1、表2。

5讨论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在胰岛素注射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规范注射会使患者更多获益。但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宣教几乎呈空白状态,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规范的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关键要素。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合理、规范的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确保胰岛素注射更安全、有效,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安全、平稳。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掌握,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自觉性,有利于糖尿病控制、提高血糖达标率。

篇10

【摘要】血压变异性(BVP),是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压作为心血管事件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血压变异性越大,危险越大,对靶器官的损害越大[1]。影响血压变异性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等。本文通过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居家测血压,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心理咨询方面的干预,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每日4时点的血压监测,比较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异系数,得出了积极的结论。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健康教育

2011年06~2011年09月,我们对30例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取得积极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2例,女28例,45-78岁,平均年龄为岁。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对答良好,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肾脏,精神方面的疾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性护理健康教育,而实验组患者还接受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对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测定并记录每日起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临睡前,四个时点的血压值,并得出每日的平均SBP,DBP,即平均压。内容:1,患者评估:除了进行必要的体检外,以问卷方式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家庭社会环境,服药依从情况和患者了解疾病的情况。2,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要求高血压患者掌握高血压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正确测量血压,选择合适自己的血压计。高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素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掌握自我病情的监测,自我坚持治疗,学会自我饮食的管理。自我情绪的调控及自我护理技能等3,心理干预:热情接待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采取安慰,鼓励等相应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主动和患者沟通,教会患者学会全身放松,保持心情平和。4,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适量活动,严格控制体重及每日钠盐的摄入量,补充钾盐,戒烟酒与合理科学服药相结合,指导患者及家属监测血压,并在测量和读数方面进行训练,且要固定血压计,固定时间和条件,将每次的血压记录下来,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2 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血压变异性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对高血压变异性的认识基于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害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平稳降压成为医患一致的呼声,高血压是终身疾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状况决定了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及预后,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使得患者遵医嘱,合理长期用药。

3,2注重慢性病的社区健康教育遵循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人为中心,重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基地,进行有针对的科学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提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实现三级预防。

3,3 充分发挥社区医生下社区的作用,普及高血压正确测量,用药知识。利用授课详细讲解五大类降压药正确用药,常用药物的名称,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如晨起锻炼之前要服用降压药,服用控释片和缓释片,不能弄碎。

3.4鼓励家属积极参与降压管理。提醒高血压患者定时服药,帮助测量血压,通过这些关怀行为,达到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安抚,使得拥有良好情绪,不仅仅实现降压达标,更有利于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性。表1显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使得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降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