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06: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实训报告

篇1

3、实训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1、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如下: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我的专业是审计实务,但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审计是做什么的。怀着一份新鲜和好奇感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之前有参加过会计模拟手工记账的实训,但这次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个工作氛围,几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刚开始时,面对着一堆的委托单位的资料,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知如何开始,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有了一点头绪,一个上午4节课,就在分组,分配工作,和一堆疑问中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由于上午已经进行了分工,其他组员是没有理由帮你的,所以下午3节课,几乎都在看资料,眼睛看到生疼,十分枯燥,也很累,但是看到开始有点进步了,虽然只是填了一张基本情况表,但看到成果,感觉很充实!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127 -02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愈加注重对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是以高职教育目标为导向设置的,将审计理论与实务相融合的专业实践课程,在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了审计教学的过于理论化,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升华对审计的认识,提高运用审计的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拓展其就业平台。因此,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何建设好审计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实训课程是在学生相继掌握了财务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后所开设的,从企业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财务资料,选择审计方法,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并撰写审计报告,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工作技能,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审计实训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审计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实训课程大大缩短了理论和操作的空间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审计的真实环境,作为职业人来行使审计职能。同时实训课程还拉近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相接近,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开拓学生的就业平台

审计实训课程的设置实现了让学生加深对审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审计技能的双重目的,使学生熟悉实际的审计工作情况,而不是只看到审计模糊的“海市蜃楼”的景象,更能适应从学生身份到企业人身份的转变,从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平台。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计实训课程模拟了开展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在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对企业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整理,提高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整理观念;二是通过设置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电算化操作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按照实际审计业务开设的审计实训课程是以审计小组为单位的模式实施,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到选择审计方法,实施审计程序,填写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和撰写审计报告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这样使得学生在团队过程中要认真完成各自的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属于专业实践类的课程,这类课程应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就是课程的教学标准,但目前的高职院校,由于其认识程度和教学资源等的缺乏,制约了审计实训课程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教学方法落后,缺少配套教材

审计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核心实训课程之一,目前,其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许多审计实训教学仍然采用“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中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提供企业财务情况,学生开展审计,教师解答问题,以固定的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审计过程中的所需要的“职业判断”是大相径庭的。整个实训过程,学生觉得无趣,教师也缺乏激情,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完成。致使许多学生在完成审计实训后,对审计过程仍是一知半解,甚至连审计工作底稿都不会填写,远远达不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要求;二是实训岗位模糊。审计岗位如项目经理、审计专员、审计助理等等,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个侧重,然而,高职院校当前的审计实训课程并没有根据不同的用人标准制定详细的实训教程,而是将学生放到审计大平台中,把所有的岗位的全部工作都机械似的完成,没有侧重,也不能全面掌握具体岗位分工的特点,对他们的权限、职责和工作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致使审计实训和实际工作偏离甚远;三是信息手段落后。随着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快速准确简便的财务软件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做账,为与之相适应,许多审计部门也开始利用软件来实施审计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仍以手工审计为主,如审计工作底稿等都是手工编制,学生进入企业后所学用不上,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重新学习审计软件。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是市场上统一购买的,这类教材多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一个实训配一套准确答案,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同时,真实的审计资料应来自于实际的企业,而不是教师随意编写的,然而要得到这样一套实属企业商业秘密的全部财务信息的资料却是十分有难度的事情,让学生使用严重与实际相背离的财务资料开展审计实训,根本达不到审计实训的目的。

(二)教师偏重理论,实战经验缺乏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教师多为由“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员担任,这些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会计和审计理论知识,却缺少实际的审计经验,导致了在指导学生进行审计实训时,也是书上怎么讲,我就怎么教,严重照本宣科,使审计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实训教师没有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好的教改思路,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还会造成审计实训课程走入瓶颈,难以顺利完成。

(三)课程安排滞后,学生素质较低

审计实训课程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后才能开设,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审计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离校实习之前的那个学期,学生面临企业面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已无心在校上课,对于审计实训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普遍偏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对于审计实训课程只图完成任务,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审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实现审计教学和审计工作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应高度认识审计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围绕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环境,探索完善审计实训课程的改革之路。

(一)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训教材

实施审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是达到实训目的的必经之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实训课堂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审计实训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训乐趣带入枯燥的审计课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审计环境中去探索和创新,升华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加深对审计程序的理解,提高对审计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后能极快的满足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将实训任务与岗位角色密切联系。实训教师应根据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指导学生理清企业的财务资料,设计审计思路,按照审计工作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小组,在审计小组中分设项目经理、审计专员和审计助理等,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审计小组中轮流扮演各个岗位的角色,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审计小组各个岗位的特点和需要完成的工作,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不同的岗位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

好的实训教学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如果审计实训教材能与审计实务相似度高,具有实际操作性,就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高职院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组织相关的专业教师深入审计一线开展调研,收集审计实训所需要的真实的一手案例,并与审计部门的专家一起结合实际来编订审计实训课程的教材,使得实训课程的安排不仅满足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满足学生专项技能锻炼的要求。

(二)多途径培训锻炼,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审计过程中无论是审计风险大小的确定,审计计划的制定,还是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报告的撰写等,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审计实训中,这些职业判断大多依赖于教师的指引,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实训课程的效果。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教师缺乏实务经验的情况,学校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带薪下企业工作,可以到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进修锻炼,实实在在的开展审计工作;或者为教师提供与审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邀请事务所和审计单位的审计专家来校指导讲座等等。

(三)更改课程设置,引入审计软件

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审计实训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将审计实训课程开设在第四个学期末,为时至少一周时间,这时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刚刚结束,学生掌握程度较高,对知识的记忆较深,使得审计实训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为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大审计实训所需软硬件的投入,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之外,引入与财务软件处理财务信息相适应的审计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管是面对手工做账的企业还是面对软件记账的企业都能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有条件时,还可以同相关部门合作,从实际出发,共同研发适合审计实训的课程软件,把我们的审计实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是实现审计课堂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桥梁,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手段,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从教学方法、实训教材、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和学校投入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让学生能真正置身于真实的审计环境中,全面提高审计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春静.审计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梁冠华.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8,(06).

篇3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职务分离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重点需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高校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增减可行性论证、审批、检查、核算、使用效率的考核,重点查看考核的状况,考核是否有效的实施。

二、固定资产增加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年初有预算,查看可行性论证的经济分析是否符合年初的预算、是否追加资金,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对年初无预算、或者预算资金不足的项目而已采购或者建造的项目,查看其付款是追加预算,还是侵占其他预算项目的资金,审计人员在落实情况后,需对学院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相关税费(行政单位不含税费),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完整,对于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是否入账、入账价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为建造这些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专业人员服务费、勘察检测费等非主体支出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成本支出是否真实、完整。对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改建、扩建的成本是否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审查计价是否准确。

三、固定资产减少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出售、盘亏等减少情况是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减少情况是否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否手续齐全,主体和附属设备数量是否明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做到账实相符;

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经过有关人员作出技术鉴定,拆卸的报废设备及附属设备是否完整无缺,资产管理部门如何处置,有无低价出售、损失浪费等情况,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是否正确按规定处理;

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尤其对于闲置教学楼、实训楼、实验实训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审查闲置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出售、置换等处置方式是否合理,处置程序是否严格,财务会计部门是否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部门是否按要求办理相关的资产处置手续;

审查短缺固定资产盘亏的原因,是否明确责任、是否编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是否经过按照相关的制度办理盘亏手续,防止出租、出借误做盘亏的现象,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非正常遗失;

固定资产是否依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是否科学合理的选择折旧方法,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高校计提的折旧不计入高校支出,而是直接冲减“非流动性基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是否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及时上缴国库。

四、固定资产清查环节的审计重点

高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清查结果是否形成有效的书面报告,清查报告是否就核实情况作出明确说明,清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具体原因是否作出分析说明,清查报告是否提出了处理意见;

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是否全面彻底,遵循“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各责任部门要根据清查结果将未统计到的固定资产办理入账,对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要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搞清楚资产的来龙去脉,不走过场;

固定资产清查是否将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落实到使用者,共用的资产落实到管理员,对于已经转移调动的资产是否办理转移调动手续,真正做到“谁用谁管”;

高校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对固定资产逐步进行检查,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重点检查昂贵精密的实验设备是否有专人保管,是否有专业的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技术陈旧、损坏、闲置等现象,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于这些情况审计应提出审计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将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管理员、责任人等信息及时更新,以便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否能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性、技能性。培养目标应以各行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专业设置以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再单独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岗位要求体现敬业乐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高职审计专业人才符合上述特点,属应用型人才。审计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审计理论知识、审计实践能力及计算机知识的人员。

审计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它跟所有的其他学科一样,仍然有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理论转化实际的问题,将审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审计实践,这不仅是审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而且是高校审计教学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

大部分高职审计教材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基于这种目标学好审计这门课程的基本前提:要求将相关的会计、税法、财管等知识要求有扎实、过硬的功底,而且还要培养一定的审计过程思路与一定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如此高的要求让高职学校的审计与注会专业的学生望审计生畏。

高职学校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现状:对其他相关课程掌握到位是学好审计课程前提,审计学习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这种依附性,让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对审计人员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审计思路及职业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培养要求,而在教学中却没有配套的全真实训与业务模拟操作。最终出现许多学生没有兴趣学下去的结果。

改革审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审计助理人员。审计助理人员主要工作是完成审计人员下达的具体工作任务,配合审计人员完成现场审计。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审计助理人员应对审计过程各业务循环的工作底稿非常熟悉,审计助理人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求能完成全套工作底稿,因为审计人员主要是负责审计问题的查找,而大量审计过程中的工作底稿大部分由审计助理人员完成。

其次,审计助理的主要工作之二是抽凭,即会计凭证抽查。按照项目经理选定的样本,去检查会计凭证,并在工作底稿上记录凭证号,日期、摘要、对方科目、金额、主要附件内容,等等。抽凭的目的是检查这笔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包括科目使用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以及附件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抽凭工作要求你对常用会计基础知识比较熟悉,至少能看懂、能分辨对错。在这个工作中,底稿的详细记录和适当复印凭证附件能帮助审计助理人员在项目经理询问时很快回答,切忌不过脑子的抄写,因为事务所工作节奏非常快,要求很严谨,是没有时间再返工的,所以只要是自己抽查过的凭证,就应该能说清楚。

再次,审计助理人员要求熟悉财务软件及excel的使用,因为经常需要测算某些数字,而这些测算全是在excel中进行的,因此必须熟悉财务软件与excel中的合计、筛选、排序、简单逻辑公式使用以及数据透视功能。

最后,要注意之一:比较大的事务所出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不会让助理人员完成存货、往来款、投资等科目的审计,但审计助理人员应该对于存货及成本结转、投资和往来款的核算比较清楚,这对晋升非常重要;要注意之二:审计工作就是要验证会计记录和披露的正确性,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工作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审计相关学科如会计、财管、税法等只是知识面层的学会而没有学通,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定位于审计人员,要求培养审计思路并能查出会计资料中重大的问题,只能是一种奢望,试想学生在会计实务中自己都不能全盘处理,又怎能逆向思维查出会计资料中的问题,所以只能定位于审计助理人员,重点培养的是具体的审计程序操作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等,而不是完整的审计过程思路与一定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如此定位才是完全现实可行。

二、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实现

审计与注会专业不职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正是因为没有突出的职业特色,学生也并没能因此获得与众不同的职业技能,由此导致了此块专业职业教育不职业的尴尬境地。因此,高职高专审计与注会专业必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体系上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指导下,针对研究目标,从分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与企业共同讨论职业能力,配套中小企业审计全真工作底稿。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采用“每个审计工作业务环节为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能力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各经济业务循环审计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实现:配套教辅材料审计实训模拟手册。教辅用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满足课程标准中训练操作的需要,列示的审计实务相关表格和业务实例要与实际业务接轨,体现现行制度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全真模拟和实战演练。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审计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报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

教辅材料的特点:

1、针对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审计工作底稿融合了审计程序的思路与具体操作要求,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操作的融会贯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完全以审计实务现场工作需完成的工作底稿来融合理论与实务,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很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模拟审计现场,将自己置身于一名现场审计助理人员,以对胜任审计助理工作的渴望及热情来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真实的工作目标作为项目,以完成项目的典型工作过程(环节、方法、步骤)为任务,以任务引领知识、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前瞻性。配套中小企业审计全真工作底稿采用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新组织编写的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3、适用性(学做合一,突出能力)。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会计岗位的各种业务为主线,以介绍工作流程中各个程序和操作步骤为主要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适用的内容上看,学生通过学习,融合理论与实务操作,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顶岗操作,以大大缩短工作的适应期,能接近于进入事务所工作的审计助理人员前期业务能力培训的效果。

课程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审计课程同步进行,每完成一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就进行此项目的业务操作的实训,每完成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学习,就进行一个循环的模块操作实训。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审计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报告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配备相应的全真实训教材,便于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改革效果检验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两部分,其中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各占5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对各审计工作环节技能的掌握。

知识鉴定成绩分为平时知识鉴定成绩和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平时鉴定成绩占总成绩的15%,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期末知识综合性鉴定由教师根据各项目的知识目标,在鉴定试题库中进行组卷,并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5%。

能力鉴定成绩分为平时能力鉴定成绩和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成绩两部分。平时能力鉴定占总成绩的15%,主要根据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对项目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期末能力综合性鉴定是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综合能力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资料和案例,学生进行手工操作,也可以用福斯特审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考核,几种形式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苗美华.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审计实训教学 难题 解决途径

一、审计实训课程的性质

审计实训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亲自动手,根据提供的财务资料,编制审计计划,以及运用所学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完成审计底稿编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实训课程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计技能和处理审计业务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审计、会计工作奠定基础,也便于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胜任实际工作。

二、开展审计实训课程的意义

(一)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审计学的专业性及应用性强,需要理论指导,同时更需要实践的积累。而审计实训课程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时空距离,将学生带入企业整体经营的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有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对各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拉近了学生学习环节和就业环境的距离,防止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提高学生所学技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先人才”的需要。

(二)促进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审计实训课程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上的专业知识,还能增强其实际的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该课程也解决了学生凭空想象就业工作岗位的情况,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所从事的工作,提前感知未来工作的性质,这样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主动就业,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三)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审计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审计业务的全过程。通过对模拟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并通过初步判断、分析影响因素,让学生对模拟企业及时提出处理问题的审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将模拟企业产生的业务数据输入到所学的审计软件中,从而锻炼学生掌握先进分析工具的能力。

(四)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审计实训课程中,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对模拟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智商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对于出现错误或舞弊的审计项目,学生会想尽办法找出问题所在,在寻找的过程中会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不怕挫折的毅力。

三、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一)配套的教材偏少,内容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且编写教材所需的资料一般为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财务资料,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情况下不愿提供,即使能够获得,还要经过筛选、补充,以及保证数据的连续、相关和勾稽关系,难度较大,因此无法亲自编写审计实训教材,而市场上的审计实训教材种类偏少,且多与审计课程不太配套,无法满足需求。

教材中的实训资料一般都不太完整,训练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所包含的审计知识也过于个案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另外实训内容多是按照理论教学的内容逐项进行,偏重验证性和操作性,对每个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所运用的理论知识都写得很具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很少。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在审计实训中会涉及到会计、审计、经济、税法、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因此一般院校在学生学完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后来开设审计实训课程,也就是第7个学期。但是笔者认为不太合理,因为第7个学期(大四上半年),有的学生四处面试,有的学生准备考研究生、公务员等,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听课;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是考查课,不认真对待。同时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也偏少。

(三)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训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精通审计、会计实务和计算机操作,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才能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交流。然而目前独立学院中从事审计实训教学的专业教师几乎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真实的操作,不熟悉审计工作的实际运作,也没有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调研,实务操作能力较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对实训不敢甚至不能提出中肯的指导性意见,不能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挖掘问题,难以做到真正指导学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不利于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致使实训教学的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学生的人数多,基础差

由于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在审计实训方面,安排难度较大。若安排学生到事务所实训,一般事务所也就接受十几个人;若在校内安排实训,教学所需的高质量的实训教材难以得到,影响实训效果。同时独立院校学生的基础一般较差,且受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弱,不喜欢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实训的最终结果往往不好。

四、完善审计实训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亲自调研,编写实训教材

一套完善的审计实训教材要求能够与审计实务工作相符,仿真程度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学校可以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现代审计实务操作流程及技能要求,然后再与企业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审计实训教材。教材安排的实训内容要能够同时满足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要求。

(二)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

学校最好可以在第六个学期就开设审计实训课程。因为这个学期学生没有那么浮躁,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静下心去认真学习。同时由于距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税法、审计等课程的间隔较短,大部分的知识点学生还能记得,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另外审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审计的基本操作技能,若课时较短,不仅教学效果受影响,还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课时,尽量达到一周左右的时间。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训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解惑,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因此专业教师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审计实践经验欠缺的专业教师,学校应该允许他们脱产或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亲自参与审计工作;为这些教师提供参加培训、进修等机会,比如安排这些教师参与本校及所属企业的审计工作,使其更多地接触审计实际工作;同时学校还可以聘任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担任审计实训的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进行指导,给学生答疑解惑。

(四)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调又枯燥,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播放企业的实际会计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审计查证方法,掌握审计实务的操作流程及事务所的工作安排;模仿ERP会计沙盘,尝试建立ERP审计沙盘,让每个学生轮流扮演审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充分体验不同的角色,全面了解审计工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直接审阅会计账套和其他会计资料,使其能够直观观察和理解审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五)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

由于许多企业的账务处理方式由传统手工转变为计算机处理,实行了会计电算化,那么审计工作也应随之开展计算机审计,以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然而会计电算化不能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只能起辅助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审计实训教学的需要,应该在传统审计基础上,采用手工、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审计软件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市场主流的审计软件中挑选1-2个作为授课软件,使学生初步掌握审计软件的操作功能;同时在课堂上简单演示和讲解其他审计软件与授课软件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授课软件之外的其他审计软件有大概的了解。

总之,要实现审计实训课程预期的目的,需要教师、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审计实训操作技能;学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提供学生实训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亲临审计实境;另外学校也要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丰厚的实践资源,共同开发所需的审计实训软件和校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X

参考文献:

1.李岩,梁平,李航.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9).

2.陆迎霞. 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建设研究――基于会计学专业审计实训课程[J].国际商务会计,2012,(06).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审计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也是会计及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综合实训实务是审计、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之一,也是税务专业和投资理财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技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根据行业特点,会计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以及会计岗位的职业特性,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多元化”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近几年会计、税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会计、税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地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助理工作。因此,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把“审计综合实训实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适当掌握审计原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操作,本课程适应了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审计综合实训实务”在会计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以及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水平,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是审计综合实训实务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审计课程综合实训实务教学现状

通过调研一些高职院校,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资源与教学的层次性,审计实务教学存在以下难题:

1、案例缺乏,实例难求。审计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的较多,大多不是实际案例,只是习题式的案例练习,一般就是错账的调整,舞弊案例的情况介绍。常见错弊案例是科目运用错误,会计业务的处理、报表的编制和调整,缺乏必要的会计凭单及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审计案例是锻炼学生对实际业务处理审查的基本能力的必要手段,由于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必要的、具体的、实际的案例,致使课堂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加之,没有企业愿意把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提供给学校用于教学使用,所以在审计实务的授课过程中导致实例难求,造成审计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2、教师缺少实践,重理论、轻实务。大多任课教师是从校门出来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些审计教师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实践后从事审计实务教学工作岗位的。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到审计实务就大打折扣了。假如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参与过实际审计工作,必然导致授课时侧重理论,缺乏审计范例教学,讲再多的审计实务也只能照本宣科。因缺乏审计实际经验不能讲解真实的审计实务,也就不能顺利完成审计实习实训。

3、班级学生多,实训安排难。审计、会计等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开设审计实务课程,由于高校这些年扩大规模,这些专业的学生成倍增加,有些高校为节约办学费用,每个班级的容量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以上,所以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实务训练方面,安排起来难度较大。假如安排学生到会计事务所实训,一般事务所也就安排十几个人;假如在校安排实习实训,教学所需的会计业务资料难以求到,即使有一套,但因学生多账套少,复印资料又影响实训效果。所以,以上几种实习实训方式都有困难。如何搞好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教学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二、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改革调研

针对上述一些现状,特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学生的调研,研究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实务操作所必备的知识结构要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结合点,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根据课题计划,首先对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的调研,了解审计实务操作流程、审计助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审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审计工作底稿的实务操作,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监控等。同时,调查学院内学生所具备的审计、会计、税法、EXCEL等相关知识的范围与深度。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一般要求学生要会基本的审计流程,基础知识扎实,并能熟练操作电脑,对EXCEL、财务软件的使用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基础较好,但对EXCEL、财务软件、审计流程还不是很熟练,这也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相联系的。

三、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审计实训实务的现状及会计事务所的一些基本要求,结合笔者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验及在职院教学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综合实训实务改革有所裨益:

1、案例教学法。对于审计实务部分,经常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中每个项目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一个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立刻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实践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可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为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完成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审计项目的认识缺少直观印象的特点。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训模拟教学。本课程采用模拟实训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本学期,我在教学中又增了让学生自行设计审计业务,包括可能出现的错报、漏报,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然后,再进行分析、找出审计线索与证据,并提出调整意见。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方法是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的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分组,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几年来的实验课程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4、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现在学生人数多,且许多本科毕业生也联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因此学校应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同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定期输送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应制定全年计划,尤其是在下半年,各事务所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人员的,此时,可以多派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并由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老师全程参与指导,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指导学生的审计事务。

5、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所开的计算机课程一般只能达到会用或知道有这个知识而已,而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现代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时间的关系,对电脑使用要求很高。首先,应开设专业讲解EXCEL的课程,EXCEL功能强大且应用广,除了讲解通常的基本操作、表格、数据录入外,还应讲解函数的应用、数据处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其次,对财务软件增加课时与操作上机时间,主要让学生掌握一种主要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等。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苗美华.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7

本文作者:范颖工作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缺乏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够明确目前大部分学院的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实训课程,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或电子会计模式。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实训课程是很重要,然而整个专业知识系统中只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却是不够的。从审计的角度加强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系统性的理解是专业知识提升的重要渠道。随堂的调查中有90%的学生对在校内创建审计实训室表达了强烈愿望。对于案例教学,随堂调查中,70%的学生希望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案例分析分,不到10%的学生表明领悟了在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思路,目前的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案例教学课的人数应控制在20人左右,以方便对案例中所出现问题的进行探讨与分析,人数超过上限后,由于缺乏相互间的交流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下降。而实际状况是每一个班级人数通常超过40人,课程的安排非常紧张,无法腾出更多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限,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要比传统课堂讲授法高得多。而目前高校里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要领,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第三,从目前学校教师的师资资源配置来看,多数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并不熟悉审计工作实际的运作,因此在案例讨论上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层的问题上,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很难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案例讨论也起不到真正效果,导致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够明确,学生的收获不多。

(一)加强审计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配置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硕士以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审计实践水平与能力不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审计课普遍令学生感到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学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审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应适当压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工作量,提升实训工作量,审计教师每隔五年应有一年到校外参加实际审计工作的机会,比如到政府审计部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或大企业的内审部门参与挂职实训,与实际工作接轨。这样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实践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案例库。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参加CPA或ACCA的资格考试,这对于丰富教师各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应多以讲座的形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报告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二)审计课程的设置中单独开设案例分析课程审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案例教学,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目前审计案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人数的不合理。建议案例分析课程单独开设,并拆分原有的班级分成不同侧重的分析小组进行案例测评,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具体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增加管理和逻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案例分析课程中,案例对象的综合性及复杂性、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审计评价的主观性使整个案例分析在运行中呈模糊状态。需要了解的和分析的情况很多,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效与之沟通,融洽与被审单位的关系,缓解审计压力,以及合理的评价审计风险的大小,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中工作岗位对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要求等,案例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复合体,因此学生要依据一系列假设,对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得出系统全面地认识。这些分析课程的开展都离不开行为科学和管理学,因此掌握一定的动机理论、激励理论、领导行为等管理理论是必要的。(四)加速建立审计实训室审计课程的学生实习范围比较小,数量有限的学生能到事务所实习一般也只能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涉及的面较窄,相比之下,最可行的就是建立审计实训室,采取模拟审计的方式,设计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企业的信息资料,通过审计实训室的模拟效果,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手工会计实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审计综合实训,真实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把各种知识综合交叉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篇8

关键词: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教学体系;条件保障

一、加强理论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与理论教学分离,实践环节单一不成体系等不足,因此加强理论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力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一)单项同步实训

单项同步实训是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会计专业各项核心岗位技能的专门实训。会计专业核心技能包括会计核算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纳税申报技能、审计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等,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安排专门的实训项目对这些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至少应开展会计核算、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五项专项实训,才能保障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这些专项技能,专项实训一般安排在理论一体化教学阶段进行,理论知识与相关岗位的实践能力相依相托。各项目实训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是边实训边理论、也可是先理论后实训,还可以是理论实训交替进行。会计核算项目、会计电算化项目可以在实训室中边实训边理论,如会计核算项目,依据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账做完了,实训任务完成,理论课程教学亦完成。纳税申报项目,可采用理论实训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某一或某几个税种的理论学习后,针对这一税种或几个税种进行纳税申报实训。如增值税计算与申报,学生在掌握增值税纳税人、税率、计税方法、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的基本知识后,到实训室完成增值税算税、报税的纳税申报实训,接着进行另外税种的学习与实训,理论学习与实训交替进行。审计项目、财务管理项目,应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完毕最后二周内到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训。如审计实训,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审计操作流程后进行审计实训,实训按审计流程进行:承接审计业务-计划审计工作-内部控制测试-报表项目审计-重要交易事项审计-审计调整与复核-出具审计报告,通过实训全面掌握审计操作流程,同时巩固和提升审计理论知识水平。单项同步实训贯穿于高职会计教学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各门课程的同时,熟悉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综合模拟实训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集中在理实一体化主要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月进行。实行一人多岗实训也叫混岗实训,在实训中,每一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完成从建账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手工实训,让学生掌握所有岗位的基本技能,对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审核汇总,并编制记账凭证,并学会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等所有账目,除此外,还要学会月末、年末对账、结账工作,最后出具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手工实训完毕后,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依据手工做账的资料,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完成系统管理设置、初始化处理、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处理、报表处理到账证表查询,打印全部处理流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要求一人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这是对会计各项技能的综合培养,有利于学生熟悉各个岗位工作,为以后从事不同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三)会计仿真实训

会计仿真实训,集中在学生校外实习前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学生完成所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后进行。实训中设置了多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和银行、国税、地税,并设立相关会计和银行岗位、纳税服务岗位,学生分设在不同企业出纳、会计、业务员、会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通过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编表等,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后,进行岗位轮换,确保每一个学生接触到会计的不同岗位,掌握不同岗位所需的技能。通过这项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职业判断力,树立爱岗敬业的品质。会计仿真实训实现角色仿真、环境仿真和过程仿真。通过仿真实际岗位,强化了学生操作能力。

(四)会计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一般集中学生毕业之前校外实习进行。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在实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这一阶段,进入职业担当角色,开始职业生涯。学生实践技能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会计单项同步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仿真实训、会计顶岗实习。四个环逻辑推进,环环相扣,四个环节中学生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的,但呈逐层递进关系,从单项单纯业务操作到全面职业能力,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学生能力呈现螺旋上升。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是实践性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条件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应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室建设

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能力递进”的要求,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个方面规划,把企业的岗位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引入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模拟企业核算真实内容及环境、可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采用设备外置、相互技术支持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联系共建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三、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实践性教师团队

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校内专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学高”、“德高”,更要“技高”。高职院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培养专职老师的业务能力,“请进来”是指高职院校可有计划请进一些著名企业的行家里手、财务总监来校上课,请他们指导专业教师会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走出去”是指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支持教师到企业定期顶岗实践或企业兼职,提高教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积累教学所需要的会计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是实践性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大量引进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专家、企业精英、专家、骨干等会计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聘请的兼职教师安排在会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教学,发挥其能力优势,可提高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校外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校内专职教师理论强,在教学中,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正好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呈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08

[2]曾玲苏.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J].科技文汇,2014

篇9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审计学课程,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目前的审计学教程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审计基础理论,包括概述、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二是审计方法,主要有审计程序和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及测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审计实务技能,主要包涵各业务模块的审计实务。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审计课程教材的很大篇幅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审计课程是先对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相关业务的审计工作,而且在业务审计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前面学过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而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以前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加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点。且鉴于高职学生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喜欢操作性强的学科的事实,对于理论性强、且在对业务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学课程更是缺乏学习兴趣。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设计出好的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技能的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教师是硕士、本科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驾驭审计课程,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流于表面,不能系统性的开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到审计终结进行课程的讲授,且在审计过程中每个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不一样,对于同样的业务根据自身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相关审计证据的收集也不一样,而教师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只是对案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提高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目的。

3.校内外模拟实训基地效果欠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购买的企业开发的审计实训软件,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审计实训软件上的案例资料内容不多,且审计职业的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很难满足某一具体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虽然一些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鉴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很难在审计工作岗位得到深入实践的机会,以致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效果的作用。

二、会计查账实务与审计学的对比

会计查账和审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查账是审计的部分内容,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查账作为基础,审计工作就无法进行。但是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1.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会计查账课程更突出实务操作。审计学的教学内容可以说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材中的很大篇幅在介绍审计准则、标准、目标、计划、程序、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理论知识,再是对于销售、采购、存货、筹资、投资等业务的具体审计工作。而查账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它的重点在检查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性更强,在介绍了会计错弊的含义及查账的方法后,就是对会计凭证、账簿、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对比可以看出,会计查账课程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较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而言简单且容易理解。

2.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同。审计学课程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一般采用的是“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教师自己缺乏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乃至审计报告的编写掌握不够,不利于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够自信,学生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而会计查账课程的内容仅仅是审计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践性强,教师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资料更容易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更多更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微课、项目案例演示、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师讲课形象生动,学生能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三、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会计查账课程相较于审计学课程而言,课程的理论性降低,实践性提高,高职会计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动手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开设会计查账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会计查账课程的实践内容涵盖了审计学课程的大部分实践内容,例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等,与其让学生因为无法理解一门课程而失去对整门课程的兴趣,还不如转换一下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精髓,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从2012学年开始将审计学课程改为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通过2学年教学效果的对比发现,学生对学习会计查账实务课程更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氛围、教学效果更好。

2.提高教师自信心,改善教学效果。鉴于高职院校教师多数为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的事实,专业教师对于审计学课程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且在对业务的审计过程中经常运用到职业判断,而这一点更加需要在工作经验中积累,教师怕上不好、教不懂,导致专业教师大部分不愿意上审计学这门课程。虽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去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但是由于会计资料的特殊性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短时间的实践很难让教师全面深入的掌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降低了对教师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要求,且教师更容易收集到相关业务的案例、项目资料,教师自信心提高了,上课更形象更生动,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更好。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309-02

一、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少

目前我校的教学计划关于会计专业课程基本设置为:基础会计、基础会计课设(一周)、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三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一周)、税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毕业实习(二周)。可见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课时少,尤其实践课程更少,而其他相关课程设置过多过滥,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差,专业知识不精准的局面。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容易脱离实际

从目前我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来看,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某一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成本的计算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尤其是为期一周的基础会计课设只是简单的二十几笔业务,财务会计实训只是在业务上实现了,而对于如何报税、纳税和合理避税,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如何进行内部审计均不涉及,致使学生只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80%以上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感到无所适从,抱怨理论和实际脱离严重,从而延长工作适应期。可见较为完善的实训教材应该能体现会计学相关课程的系统性和实际应用的相关性。因此,实训教材应囊括会计学的主要课程,不仅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还应包括税收、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

(三)会计模拟实训室配备简单,利用率低,实训效果差

目前一些院校为了教学评估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建设了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学校对实训室资料的配备及平时的管理都不能与日常教学的需要相配套,造成会计模拟实训室平时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会计教学,徒有其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会计模拟实训室只配备简单的实训用具,模拟实训只是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先在会计模拟实训室熟悉会计资料,示范账务处理过程,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最后老师检查实训并考核。学生的实习仍然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没有亲临现场之感。

(四)大部分实训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会计教师整体缺乏实践知识是普遍现象,原因如下:第一,从高校会计教师来源看,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任教于高校,先天就缺乏实践知识,从教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又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后天营养不足。第二,大多数高校根本不与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联合,未对年轻教师及时作出相应的培训。第三,就企事业单位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就企业而言它涉及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信息、税负信息等,尤其怕商业秘密外泄,致使企业高管人员不愿外人接触财务信息,不愿接待教师实践。这样的结果是高校会计教师整体上缺乏实践知识,从而很难有能力从实践上对学生加以指导。

(五)实训考核方式单一、流于形式

我校目前会计课程实训的考核方式只是针对学生课设作业、综合模拟实习的手工账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成果、实训报告和出勤状况,综合评定给出分数。考核后不与学生反馈信息,学生只要上交教师所需资料就万事大吉,致使一部分学生的实训根本没有成效。

并且实训指导教师少,学生多,每集中实训一次,一个教师大概得带一百多名学生,教师工作量大,不免有部分学生实训室投机取巧。如果不进行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效会逐步降低。

二、实践教学实效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个模块:一是专业分项模拟实训。该模块的实训内容主要是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分项实训,由原来的基础会计课设、财务会计模拟实习加大为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分章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变原来的集中实训为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前半部分主要是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操作性不强,因此,前半学期可全部安排理论课,后半学期从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核算开始,分章分节实训,实训课配合理论课进行,相关理论讲完后,紧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每章安排一次,每次安排一个岗位实训,如货币资金课后安排资金岗位实训;应收款课后安排往来岗位实训。二是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该模块实训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会计、财务、税务、审计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训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形成一个微型核算机构,进行团队训练,组内成员轮流接受不同岗位的培训。三是亲临企事业单位实习。校方应于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将学生置于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增强感性认识;还要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各单位会计核算、经济管理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毕业后马上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建立系统完整的实训教材体系

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实训教材体系,该教材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个课程的实训教材,有了系统完整的单个实训教材学生就可通过实训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另一部分是综合实训教材,在安排该教学内容时,要把与财务会计紧密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新的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综合实训模式,真正体现会计学科的完整性、程序性和系统性。有了融合以上全部或大部分课程的综合实训教材,学生只要通过综合实训就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的工业企业的实训教材完善之后,要组织教师编写其他行业的实训教材,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选做,这样可以逐步实现学生的实操能力覆盖全行业。

(三)建立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实施情境模拟

会计模拟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模拟环境,所以实训室配置设计应注意环境布局的场景化与真实化,尽可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实际现场的氛围,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仿真实训室应配备配备如下软硬件设施:其一仿真财务科的布局。在进行综合实训时每一组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有制单、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岗位。并配置手工操作用的账簿、凭证、报表、会计科目印章、通用章及工作台、文件柜等手工模拟的必备用具。其二配合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配置1~2台服务器及多个站点,并安装成熟通用的会计软件。学生利用财务软件把手工做完的实训重现,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操作;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对形成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最终实现“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环节配套化。其三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账务处理过程。在课件中,可用仿真的原始单据、记账凭证、账页取代会计分录和“T”型账,动态演示制单、汇总、登账、对账、编表的过程,利用链接功能反映账与账、账与表之间数据的勾稽关系,以此完全模拟真实的账,使乏味的会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效果。

(四)培养与聘请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在外兼职,通过兼职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还可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寻求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合作,作为教师的实习基地。另外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训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学校做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教师和学生。

(五)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