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女性法律;法律素质;案例教学

一、我校女性法律课素质程改革的意义

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指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体现社会性别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性别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人学法用法,建立积极良好法治思维方式,遇到问题首先想到要用法律方式去解决。为了落实纲要要求和倡导性别平等理念,落实“依法治国”重要理念,同时体现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办学特色,提升女性素质尤其是女性的法律素质,创新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我校女子学院开设《女性与法律》课程。该课程与女子学院的其他课程《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女性营养保健知识》等同为女性素质教育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符合培华学院培养女性应用型人才要求,凸显培华学院女性素质教育办学特色。

二、女性法律素质课程改革的设想

(一)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1.围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女性与法律》课程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女性就业、工作、社交和婚姻家庭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提高女性的法律知识修养水准,特别是了解掌握与女性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其确立法治观念,养成良好守法护法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进行自我保护,学会依法进行领导管理,学会依法进行生产经营,使其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成功应对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文明理智地去化解工作、生活中各种矛盾纷争,成功做人、做事、处事。该课程同时能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该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能力,增强学生维权意识、性别意识,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和他人权益,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2.重点进行课程内容建设《女性与法律》

这门课倡导男女平等,弘扬先进的社会性别理念,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共同目标,在培养女性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线,围绕女性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状态改革设想

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热情、增强课堂“气场”的分析。《女性与法律》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的和民主的。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平等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用学生眼光去发现一些社会性别歧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制作教学课件,学生结合自己身边性别歧视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课堂中强调协作学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讨论中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然后推选代表陈述本组观点。课程把学生看成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主体差异。

(三)教学方法改革设想

1.本门课程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案例教学法”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经验,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增强直面社会生活的本领,培养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女性职场性骚扰案例;女性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纠纷案例;家庭暴力离婚案例;离婚财产分割案例等等。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学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重点

“案例教学法”案例选择很重要。在选择案例方面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要具有有效性,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案例中所蕴涵问题,具有启迪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它解决如何更有效获得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第二,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取内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众多疑难问题。

(四)优化实践教学场所的设想

该课程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场所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例如,在《女性与法律》课程中涉及到反对家庭暴力一章的实践教学,我们利用模拟法庭教室,开展学生模拟审判活动,借助法律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三、总结

女性法律素质教育倡导男女平等,弘扬先进的社会性别理念,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共同目标,在培养女性法律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在宪法基础上,推进国家立法、司法、执法和普法进展,还要重点发展女性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女性自身法律素养,对家庭和谐稳定,社会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庆昱 赵洁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其含义是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受训人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受训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业务操作能力该方法在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后,最初被哈佛商学院应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随着时展,案例分析法被应用于各种行业

一、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案例,指对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描述以此推之,教学案例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对真实又具有典型的包含疑难问题的教学事例的描述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引为辅的教学方式,是锻炼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以含有初中物理知识概念的典型疑难问题为描述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有三点其一,目的明确案例分析法是利用初中物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以此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或补充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准备这过程中,就体现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学生相关物理知识的积累以及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以人为本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以辅导为主,真正的案例分析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其三,方式特殊案例分析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于本质上说,这属于一种归纳式的学习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HTK]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平淡枯燥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大脑缺失对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效果也会降低案例分析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用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HTK]2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

有些物理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教师教学时也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而案例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增强了抽象概念的直观效果,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

[HTK]3加深概念理解,强化理论掌握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属于一个陌生领域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理解物理知识经过对物理知识板块中的疑难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理论的掌握进行强化巩固

三、当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分析法自引进中国之后,无数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我国教育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今,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普遍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学目标,积极使用案例分析法,以此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案例分析,并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使得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大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会由于各种因素而降低其教学效果比如选择教学案例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难易程度上作出了不恰当的选择,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掌握到知识要点在用案例分析总结理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出评价,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四、新课标下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新课标实施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重点在于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加强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给予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还要适当进行开放式教学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就尤为重要了

篇3

1.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近期面临的主要是专业学习和就业两大问题,因而对于素质教育的方向更为明晰,综合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思想和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这三个部分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第一层次,思想和身心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政治修养、思想道德、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和工作态度等内容。这些素质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学生生活工作质量的好坏。这类素质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健康的体格,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心理上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处事心态。第二层次,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这类素质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及专业技能,做到专业知识扎实牢固,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方法技能,同时具备在工作中应有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第三层次,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意识、抗挫能力、职业迁徙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等。面对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这类素质显得尤为突出,它可以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得到自我提升。它要求学生能够面对工作环境的变迁及工作内容的更新进行自我学习及自我调整,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捋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对自我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2.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素质的要求

金融保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金融保险人才,涉及的岗位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保险人、理赔员,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等。在这种情况下,梳理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内容时必须考虑金融行业的自身特点,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引领作用。金融行业有别于其他领域,首先,金融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为货币领域,因此金融行业具有经营高风险的特殊性质,这就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较高;其次,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的种类繁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各类机构业务专业性强;再次,金融机构的工作岗位涉猎宽泛,如商业银行的相关岗位从大类上分为柜面业务岗、国际结算岗、客户经理岗、理财业务岗、信用卡营销岗、客户服务岗等,每类岗位又会细分具体岗位;最后,随着金融创新自由化的发展,金融企业的相关业务更新快,就银行而言,从过去的存、贷、结算业务到随后的拆借、投资业务,发展到现在的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协议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业务国际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面对全球金融业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今后将更加需要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些行业特点要求金融专业学生素质更加全面。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重心调研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对学生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在很多方面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也为学生提升素质做了很多工作。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例如在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比例的提高,部分学校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中增设实训课程,开设一些银行业务模拟、证券软件行情分析、保险业务流程操作等,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及情境模拟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企业及学生自身到底哪些素质迫切要求提升直接关系着我们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重心的偏转。通过调查研究,对金融企业及在校金融专业学生从三个层次中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抗挫能力及职业迁徙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当前环境下学生素质提升的主要方向。调研中发现企业与学生对素质要求的内容侧重有所不同,从金融企业角度看,由于金融业经营的高风险及程序化,他们更希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即第一层次素质;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自身认为面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快的大环境,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迁徙能力等,即第三层次的素质。素质教育内涵的三层次说明对学生素质教育是全方位、多面化的,对当前素质提升重心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全方位素质教育中做到普遍化提升的基础上发现关注重点。

三、素质教育融入金融保险专业的载体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都在积极的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调研走访,总结了一些效果较好的融入载体,主要包括:

1.举办和参加金融技能大赛主要通过银行技能竞赛、证券模拟交易大赛、保险产品创意比赛、金融案例分析大赛等形式来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的融合。这些比赛有校内赛、省赛、国赛,层次多样,有的还通过与校外金融机构合作,以金融企业一线职员为裁判或评委来保证比赛的专业性和正规性。金融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师生搭建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力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目前,天津市有1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金融相关专业,其中金融保险专业有3所,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学校大多举办或参加过校内外金融相关技能大赛,目前,很多软件公司如国泰安、典阅等都在开发软件的同时借助所开发的软件举办一些金融专业技能大赛,如银行技能大赛、金融证券投资模拟大赛、投资理财规划大赛、金融建模大赛、保险技能大赛等。高职院校金融相关专业可以根据这些大赛的特点,综合比较后选择适合的比赛参加,可以在各校师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促进专业与素质提升的融合。

2.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主要包括在了解金融保险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专业岗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进行合理分配,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情境教学的设计要以项目情境为导向,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应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设计案例及情境时可以适当增加相应内容,利用金融企业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行为,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职业准则,直至形成习惯。

(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可以鼓励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拼图、小组合作、卡片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法,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和协作意识,例如角色扮演法在保险类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扮演保险公司人、理赔员以及客户等,将保险产品的推销、保单的促成以及在出险后的审核理赔过程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了解保险中应遵循的职业操守,又熟悉保险业务流程,学习保险专业知识。再如小组合作法在银行会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让学生针对每个实训情境在制定实施方案后,分工合作完成分录编制、审核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账页,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对账务处理的严谨性有了深切体会,同时还能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效果。教学手段除了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在实验实训类教学环节,通过与金融企业的校企合作来实现,例如可以聘请金融企业的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及指导,提高教学的专业性。

(3)从教学考核方面看,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教学考核不应再简单的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而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只有从考核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在日常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为了更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应该将综合素质的三层次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环节的实时评价,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及项目时要将计划评价考核的内容融入其中,并在课前以任务单的形式向学生明确工作内容及任务目标,与此同时还应该在过程实施中随时以评价表的形式进行考核记录。由于金融专业的理论分析多于实践操作,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能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加强思维训练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考核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水平,利用特定课程内容使专业与品德教育相融合,如金融案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货币,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金融案例分析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四、素质教育载体与专业融入的建议及尝试

1.实习实训环境的改善:实地实验感受实习实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大多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实训项目都设置了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一般校内实训基地以模拟实训室为主,普遍设置的有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室,让学生完成银行柜面业务、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证券投资实训室,完成证券业务的开户、看盘、分析、交易等模拟操作;保险实训室的设置主要通过学生处理承保、核保、理赔等来实现。这些校内实训内容的实现主要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摆脱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加强了对专业的认知。经过对新加坡职业院校的考察,切身体会到真实实习实训环境的重要性,应该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学工厂”模式,邀请金融企业,例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学校成立业务部门,分别在校内成立金融投资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将真实的项目带到学校,让学生接触并参与企业真实的业务操作,而不是只停留在模拟层面。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项目可以让学生看到企业真实运作情况,不论从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还是创新等综合素质都可以在前辈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这种环境下提升的素质是自然改变并形成的,而外界强加给学生的则往往收效甚微。

2.授课形式改善:翻转课堂与微课配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2007年就开始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尝试,它是在萨尔曼·罕的微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结构,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在课外利用视频、电子书等现代化信息媒体自主的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同学及老师的讨论分析,同时将课堂的时间解放出来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并完成项目内容及互动环节。翻转课堂地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增进师生间的个性化沟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量的金融案例资料会占用课堂的很多时间,金融知识、经济问题通常比较抽象,利用微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可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经济现象建立独特的见解,从而多角度的看问题,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案例分析 教学模式 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一)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二)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三)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篇5

关键词:中职礼仪;主动性;意义;情境;案例

中职礼仪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但是,在以往的中职礼仪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取的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礼仪课根本没有兴趣,所以,导致礼仪课的价值得不到最大化体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确保中职礼仪课的价值最大化,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礼仪课程开展的意义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促使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礼仪的重视度越来越低,严重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要想在礼仪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重新明确礼仪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中职礼仪课程的价值,要确保学生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和加强,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等等,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礼仪课的价值,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在礼仪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情境模拟演习

情境模拟演习是将基本的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演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而且,当真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时,能够灵活应对,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例如,在教学“身份与职务高低的礼宾次序礼仪”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礼宾次序规则中的位次,客体与位次主体的关系;能按礼宾次序的规则安排在关系不对等时有多边关系的公关活动。在授课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迎宾演习。

情境一:同一级组织,校长、书记、主任、讲师等。(以职务高低排列)

情境二:同一系统中,总公司主管销售的部分经理与分公司的总经理。(上级来的嘉宾排在先)

情境三:不同系统中,年轻校长、资深老画家。(年龄、资历、知名度有较大差别,以年长、资历深、知名度大者位前。)

情境四:刘某为报答母校,对学校图书馆捐献了1000册图书,如果刘某和校长同时参加捐献仪式,如何迎宾?(虽同级或有级别差,但就一次特定的活动来说,两人的影响力有明显差异,以本次活动影响力大者位前。)

……

引导学生按照上述的情境进行演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而且,对学生日后进入职场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礼仪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思考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礼仪知识,进而,端正自己的行为,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这一节课时,我选择的就是案例分析法,首先,我向学生讲述了几则不同的案例:

案例一:某富人因出门着急没有来得急换掉工作服而进入了一家高级的皮草店,大部分服务员都认为其没有能力承担皮草的价格,所以,对其服务都是怠慢的。只有一个服务生,依旧和对待其他客人一样,热情服务。同样,富人也从他手里买下了价格不菲的商品,让其当月的业绩大升。

案例二:在一条干净的大街上,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在兜售廉价的铅笔,一个商人路过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的人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闹隆重的社交场合,那个推销铅笔的乞丐,也成了一名商人。

直观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尊重的价值,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尊重的理解,而且,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职礼仪课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礼仪的意义,并借助多样化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动”中和愉悦中学习,最终,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提高素养。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法律 实践教学

伴随素质教育在我国全方位的展开,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系列整改,但在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而实践教学这一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却沦落为课堂理论的教学辅助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上的错误意识,与现代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形成了根本上的相反。因而在法律技能全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加注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有着其必要性需求,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那么法律的实践教学才可能经历规范化的革新道路,取得法律教学上的优异效果。

一、高职法律实践的教学形式及问题现状分析

(一)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形式体现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呼吁院校进行推动实践性教学模式,因为实践教学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到实践中。在目前法律课堂的实践教学形式共有两种:首先是模拟法庭,这种形式是令学生参与到法庭模拟审判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利用不同角色的安排,对庭审中存在的各项工作问题进行模拟,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二种形式为案例教学。它通常是根据教师在实践需求较强的法学课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典型性的现实案例,在课堂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提升学生自身法学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

(二)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不足

1.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法律实践存在的诸类教学方法,都为了一个目的进行,便是令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法律,知晓法律的含义。而在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以自身法律认识来影响学生,忽视法律教育的基本是为了培养将来适用于社会的全能型法律人才,一味的指导学生跟着自身理念进行,那么对法律教育所提倡的批判精神就形成了根本上的忽略。

2.模拟法庭真实度低。由于教学场地方面的限制,模拟法庭的建设不到位。在部分学校中存在应付教学评估,而设立的模拟法庭,其硬件俱不达标,使得法庭模拟效果的物质保障严重不足。在此环境下,学生对于角色融入很难到位,令模拟法庭的训练无法呈现真实法庭的精彩辩护场景,甚至影响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严谨态度。

3.教学案例过于简单。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教学,因其简单易操作性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但也正是其简单性而影响了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无法就学生说、写、辩的基本法律技能完善训练,对社会事实的法律实践,造成相对的低弱,毕竟案例分析无法达到亲身实践法律的成效。另外因教学案例的更新周期慢,部分教师所用案例过于老旧,使得案例教学与社会发展下的生活现实距离更远。

二、完善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建立规范化法律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

实践教学应对每一门实践课程进行目的与要求的明确,统筹教学大纲,精细教学内容。以合理方式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是改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最好方法,因而建立社会调查,加注学生专业见习与课程毕业实习方面,完善的教学大纲与监督机制,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改制环节。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规范组织性

案例教学的规范,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在案例的挑选上,要具有针对性的挑选能够服务教学目的的案例,使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其次还要关注案例的趣味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投入兴致,以训练学生利用案例综合分析,培养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将案例最大化完全真实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法律是如何进行案件处理和作用发挥的,教师不能够为了案例的完美性和教学便利性擅自修改案例,应真实的令学生感受到司法实践的程序及问题,并就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这对学生培养严谨的证据意识及作风有着现实的作用。最后在教学案例的使用中也要细分为导入深化案例与训练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加强模拟法庭效果的提升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应首先做好模拟法庭的硬件方面建设,配备专有场地,准备完善国徽及审判桌椅与庭审人员服装及法槌等道具,做到真实法庭的庄严。其次严格按照真实法庭审判过程进行,模拟审判中,各审判组、控辩双方都不可私下进行交流。以保证在开庭过程中举证、辩论、控辩的现场,发挥出真实感,避免去形式化的模拟情况出现。另外应做到学生人人参与,进行人员分组和不同案例选取。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参与模拟的实景感受。

总结语

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完善法律实践教学是所有高职法律院校发展都应加强重视的现实问题。因为其具有着指导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并且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良性手段,制定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必然的要求。目前各院校就实践教学虽没有共同规则,但可就实践形式的各种内容手段及方法步骤,进行积极探索交流,以寻求出一条适合高职法律实践教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冯秋香.法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9,(4):135-136.

[2] 盛高璐.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46-47.

[3] 王勇.对我国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120-122.

篇7

1.转变学生的政治学习理念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中学生都将学习作为考试的需要,但并不能认识到深入学习政治课程的重要性,由此使得学生无法掌握政治学习的精髓,难以实现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学生的政治学习理念,向学生灌输市场竞争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将政治学习作为考试要求是不能够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的,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投人到政治学习当中,将其培养成为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而不是痛苦,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的政治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看来,只要把考试的资料背熟了,成绩也就上去了,学不学习并不重要,由此导致其政治学习能力不断下降,难以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初中政治学习相较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由此导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政治教学,教师应当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如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中的乐趣,充分激发起学习积极性。

在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推动教学改革,将应试教育以外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加人到政治教学当中,如单元测试、案例分析,思维能力训练等,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以不断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篇8

一、培训目的

开展九龙湖镇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目的是使我镇所有教师通过接受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水平,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1、通过学习《师德与教师职业》,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

2、通过《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学习培训,了解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方式、内容和评价目的;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趋势。掌握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常用的评价方法。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思路;理解新课程教学评价带来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使我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评价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评价特色。

3、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本学科因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变化,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相应关系。并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一个专题,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4、通过学习《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帮助教师了解E-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使广大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5、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逐步建立以镇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与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共享课堂教学体会、学生管理经验与培训学习收获,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二、培训对象

我镇60名在职教师。

三、培训的方法及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管理。

在镇海区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成立由校长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长,由完小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由校培训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纪,全面开展校本培训,落实每个培训任务。

2、强化责任,落实目标。

按照我校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评估,核查学分、具体落实任务,组织培训、开展研究、制定措施,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各教研组在每周一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为教师搭建展示教研组集体凝聚力、个人教育教学魅力的舞台。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过程,强化科研

按照《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专题培训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学校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小组成员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担任课题项目研究并深入到课堂开展研究,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力争出部分科研成果。同时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4、严格核查,注重实效。

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学时学分的登记、核实、认证,做到登记正确;严格考勤,突出教师个人的培训绩效。

四、培训内容、形式 

培训内容由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组成,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公共科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集中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导处承担,教研组培训由教师任教学科的教研组(或所在完小)在学校教导处指导下组织开展。共2页,当前第1页1

1、采取集中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教导处承担,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教学论坛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培训既要根据我镇培训教材设立各自学科特点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集中培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2、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理论培训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实践的操作,提高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

3、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培训内容的课程名称、考试时间等具体安排如下 :

XX年4月《师德与教师职业》 

XX年9月《E—环境下中小学

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XX年年4月《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XX年年9月《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XX年年10月—11月整理档案,举行成果汇报活动。

五、培训进程

1、 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2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根据学校的总的培训计划,结合各教研组实际,制定教研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本校科研室审核确认。要求在XX年1月底前完成。

2、实施阶段(XX年2月——XX年年8月)。主要工作:

(1) 集中培训。由本校组织培训辅导。“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习理论和操作”两级培训;其他学科课程分期分批集中培训。

(2)实施教研组培训。由教师所在学科组织培训。同时,科研室、教导处将围绕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3)开展竞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教案设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等竞赛,以赛促训,考查教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素质提升培训的过程管理。成立“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分管领导,组织校本培训,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六、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按照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排,每门课程经培训后都要进行考核。培训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到课率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书面考试主要考察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由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统考,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过程考核评价和书面考试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计入总分,两者之和为教师培训的实际统考成绩。其他还有实践考核 ,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以上四门课的能力和水平,以教案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评价依据。

每门课程经考试(核),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成绩不合格者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所有课程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教师业务。培训结束后,凡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登记144学时的学分。

学校将加强管理,严肃培训和考试纪律,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培训质量。

 

九龙湖镇中心学校

篇9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法;“幸福发展观”;医学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德育与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通过专题教学法,把大学生的德育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幸福发展观”的“基础”课教学体系,是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课任课教师以实现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有益尝试,通过专题教学法,凸显人生幸福的价值取向,同时将教学体系融为一个道德化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化的德育的有机整体,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克服了当前“基础”课普遍存在的“两个头”教学模式和“拼盘式”教学现象,以及“千人一面”的说教形象,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在讲授具体课程内容之前,我们把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向同学们做了明确的介绍,并结合教材内容,强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向大学生具体阐释了作为“科学发展观”主体向度的“幸福发展观”的具体含义。

“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主观幸福感正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1]而幸福发展观,就是以人类幸福、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发展观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体现,它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向度,即人的主观感受与体悟。其中,幸福发展观的核心概念有:“幸福感”,“国民幸福指数”,以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现实生存状态的一种正面或非常满意的主观感受。它主要由三种感觉构成,即生活和事业的满足感、心态和情绪的愉悦感和人际与社会的和谐感。也就是说,幸福=美满生活+愉悦身心+和谐关系。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社会阶层、个人生存状况和改善预期及其实现度。”[2]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如果将“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人类幸福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那么,经济的发展只是手段,而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才是目的。所以,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物质财富的最大化,而是人类幸福的最大化。

“国民幸福指数”(GNH)首先由不丹王室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旨在推进政府如何为国民幸福谋福利,后来美国、英国相继引入,进而应用到世界各国。从GDP到绿色GDP,再到人文指数HDI,最后到幸福指数GNH的提出,这种指数上的嬗变,反映了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路径转换和价值观更新。有专家预言,在不远的将来,幸福指数GNH将与GDP一样重要,成为监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的有力工具,同时成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课的具体讲授中,我们梳理出六个教学专题,通过专题讲授,有机融合德育与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科学发展观”主体向度的“幸福发展观”的细化和分解。这六个专题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

专题一:“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包括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内容。首先从“什么是大学”讲起,以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为主线,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法律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大学生了解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正确处理好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要做一个动机与效果都向善去恶的大学生,在做好人和做好事上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成为有成熟思想、良好道德行为和明确法律意识的社会栋梁。在本专题中提炼出几个教学案例,例如:“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权利义务”、“药家鑫案的反思”等等。本专题突出“新”字,强调大学生活之新,在于孕育新的理想,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树立新的理想和新的奋斗目标。

专题二:“主义、国家、价值”,包括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

首先从“什么是主义”这个话题入手,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同学们对主义、原则和理念等抽象概念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出并讨论道德原则与法律原则之间、道德理念与法律理念之间的异同,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律在原则和理念的层面上具有十分密切的同源关系。其次,从“什么是国家”入手,通过理论探讨和经典案例分析,使同学们从道德情感与法律这两个层面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最后,从“什么是价值”入手,通过对人生真谛、人生价值和人生目的的讲解和经典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主动地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机密结合起来,把主义与国家、价值串联起来,用思想成就信仰,用信仰凝聚力量,用力量创造价值,用价值实现主义,用主义引领人生,用人生振兴中华,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在讲授“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时,强调爱国是一个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危害国家安全罪就是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刑法调整;在讲授“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我们强调创新需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保护;在讲授“做忠诚的爱国者”时,我们强调坚持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重要意义,并联系《国家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律内容,帮助大学生增强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国防安全观念;在讲授“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中,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专题三:“私德与公德、人格与尊严”,包括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和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内容。首先从“徳是什么”讲起,讲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以及私德与公德的区分,然后通过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深化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介绍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和经典案例分析,阐明当代大学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和途径,最终落实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诚信与人格尊严的养成教育中,将道德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大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恪守诚信的良好习惯和人格风范。在本专题中提炼出几个教学案例,例如:“车轮上的道德与法律”、“当助人为乐遭遇‘钓鱼执法’”、“当见义勇为遭遇‘过失杀人’”等。

专题四:“工作与家庭、亲情与爱情”,包括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的内容。首先从“孝是什么”讲起,阐述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通过介绍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和经典案例分析,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事业观、爱情观和亲情观,为将来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专题中提炼出几个教学案例,例如:“小悦悦事件的反思”、“融合在道德与法律的护佑下选择你的真爱”、“‘大义灭亲’的道德争论与法律演变”等。本专题强调“孝”字,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专题五:“自由与民主、权利与法律”,包括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内容。首先从“法是什么”讲起,阐述法的起源和实质,通过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经典案例分析,使当代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观念,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在本专题中提炼出几个教学案例,例如:“自由与民主的缘起”、“权利与法律的演变”、“这是正当防卫吗”等。

专题六:“公民与人民、公平与正义”,包括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的内容。我们首先从“公民与人民的概念和异同”讲起,通过讲解公民意识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系统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制度和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使当代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将来更好地参政议政、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本专题中提炼出几个教学案例,例如:“我国宪法的历程”、“知识产权纠纷案”、“行政法案例分析”、“辛普森杀妻案”等。

通过专题教学法,实现德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医学生面临的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和人格理念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促进他们幸福成长、健康成才。因此,我们认为,将这种以“幸福发展观”为价值取向,以“二教合一”为核心内容的专题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院校“基础”课中,可以很好地落实“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高等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乐正,邢占军,郑梓桢.从GTP崇拜到幸福指数关怀彰显以人为本[J].南方日报,2006,6,23.

[3] 姜宏波.人的幸福指数评价及实现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7).

篇10

经济管理课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综合性、实践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加强经济管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应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本课程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经济管理课教学的现状

1.经济管理学科特点与学生素质的问题。经济管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控制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特点都对学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有较大的局限性,往往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生源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智力水平及基础知识差异增大,这些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2.传统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采用灌输的方法传授知识。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突出表现在教师专注于对理论的讲解和表达,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实践能力下降。其实,经济管理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管理学的高度正确评价和认识经济管理行为。

3.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教学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管理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行教材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又必须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案例选用明显不足,部分章节甚至出现理论知识堆积现象,即使是“精选”的案例有些也没有充分考虑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有些案例不切合中国国情,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

二、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课中的应用与实施

1.教师选取案例。案例教学的准备要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利用从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

2.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如果没有阅读分析案宗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将会流于形式。学生阅读案例是为了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过程是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再将各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两个最优方案,进一步找出选择的理由和依据,制定实施的措施和步骤等。通过阅读分析,要形成一个简要的分析提纲,以使学习小组和班级讨论。

3.师生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是以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为标准。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该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学习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足,有利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搞好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成功的讨论奠定良好基础。

班级争论。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师生双方都应高度重视。从学生角度来看,全班讨论既是学习别人长处、吸取别人经验的极好机会,也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演讲辩论能力的极好时机。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一定要积极主动、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发现合理因素,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方案。从教师的角度看,要发挥引导作用,又必须让学生充当主角;不宜过多干预,又不能自由放任。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相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深入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

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讨论情况的总结、案例本身的总结、对案例讨论题的总结等。教师在作案例讨论总结时,应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不足之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纠正,切忌公布“标准答案”。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学生都很重视教师的总结,忽视学生的总结,而学生进行总结是讨论价值所在,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应总结出自己在阅读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三、教学评价与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