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03 17:3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3年江苏省口岸进出口总值高达5508.44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江苏省直接碳排放量显着增长。2001年~2010年省内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增长率为7.79%,高于全国同期6.67%的水平。尽管江苏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新能源开发、科技创新等优势,但省内高碳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节能降碳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分析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合江苏省发展的低碳模式,有利于江苏省贸易政策的调整和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这三者的动态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研究成果有:DaboGuanetal(关大博等,2008)利用中国1980年~2030年的碳排放量实际和预测数据,分析得出促进我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别为家庭消费、出口贸易以及资本投资。[StreteskyaLynchb(斯垂特斯卡林奇,2009)结合269个国家1989年?2003年的出口贸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论表明全球大部分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但Kearsley&Riddel(基尔斯利和里德尔,2010)选取了全球27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对外贸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这27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对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向效应并不显着。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前列的国家,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沈利生(2008)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具体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对S02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污染排放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不断增加的外贸顺差和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的恶化。陶长琪(2010)等运用ARDL模型,结合我国1971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费、人均GNI及其平方对对外贸易系数的作用效应,结论显示这三者与对外贸易系数存在长期的正向效应。^李锴(2011)等利用中国1997年~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板数据覆盖我国30个省份,全面分析了各省份对外贸易系数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系数与我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外贸易的增长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
二、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VAR模型
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VAR)模型米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结合统计数据,基于系统中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函数构建形成的模型,从而实现将自回归模型的变量从单一推广至多元时间序列的突破。滞后阶数为P的VAR模型可以表达为:
yt=^1yt-1+L+$pyt-p+0xt+stt=1,2,L,T
其中,yt为k维内生向量,xt为d维外生向量,p为滞后阶数,kxk维矩阵屯,L,$p和kxk维矩阵0是系数矩阵,&为k维随机误差向量,T为样本个数。
(二)变量的选择
笔者共选取3个变量分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t)、人均碳排放指标(Ct)、对外贸易依存度(Ft)为模型指标。模型中还涉及到各期对外贸易总量、各期人民币汇率以及人口数量的数据均取自1995年~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利用如下公式求得:
(1)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x100%
(2) 二氧化碳(CO0排放量=KxE
(3)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K)=单位热值含碳量x平均低位发热量x碳氧化因子x44/12。
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使用年平均汇率换算;E为不同类型能源以标煤为单位换算的使用量;K为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7种能源:原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如表1所示。文中所涉及的7种能源的消费量均取自1995年~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3.上表后两列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先对文中时间序列变量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其目的在于使实证数据趋向线性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消除异方差的影响,设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t)、人均碳排放指标(Ct)、对外贸易依存度(Ft)分别为LN(Gt)、LN(Ct)、LN(Ft)。笔者分析的结果均通过Eviews7.2计算得出。
(三)实证分析
1.稳定性检验
本文共涉及3个系统变量分别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t)、人均碳排放指标(Ct)、对外贸易依存度(Ft),建立无约束且滞后期为P的VAR模型,依据PLR、FPE、AIC、SC和HQ等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滞后期P,表2分析结果表明P为2。VAR模型的稳定性可以根据其所有特征根模的倒数是否小于1来判断,当模型所有特征根的模的倒数均小于1则模型稳定。如图1所示,VAR(2)的特征根模的倒数均在半径为1的圆的范围内。因此,VAR(2)稳定,具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条件。
2.ADF检验
笔者使用ADF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目的在于避免时间序列的“伪回归”现象并测度变量的平稳性水平。如表3结果所示,LN(Gt)、LN(Ct)、LN(Ft)的ADF值均大于其对应的5%临界值,即变量为非平稳。而其对应的一阶差分ALN(Gt)、ALN(Ct)、LN(Ft)的ADF值均大于其对应的5%临界值,表明变量的一阶差分通过了平稳的显着性检验,为一阶单整。
ADF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N(Gt)、LN(Ct)、LN(Ft)在5%的显着水平下为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ALN(Gt)、ALN(Ct)、ALN(Ft)在5%的显着水下序列平稳,为一阶单整。ADF检验结果表明ALN(Gt)、ALN(Ct)、ALN(Ft)都服从1(1),据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Johansen检验是在VAR模型的基础上产生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表4中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迹检验以最大特征
表4 Johansen检验结果值检验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至少存在2个协整方程。由此可知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表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并不能明确表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方向,所以在脉冲响应分析之前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判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方向。鸣下一步进行的脉冲响应分析来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说明对于目标变量而言,某些内生变量能否判定作为外生变量。
表5中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因,而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互为Granger因。这说明碳排放量的增加对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具有正向效应,但当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超过一定的环境容量时,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同时,经济增长又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因。综上结论说明江苏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这必然导致未来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
5.脉冲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捕捉变量之间全面复杂的动态关系,根据建立的VAR(2)模型,分别作出它们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跟踪期(笔者选择10期),纵坐标反映脉冲响应的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10期的变化路线,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1) 碳排放对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碳排放对自身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立即作出响应,首先是迅速衰退,然后缓慢下降,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在短期内会大量下降,但在长期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其下降幅度会减弱。碳排放对对外贸易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响应后,先是迅速提高,达到正效应最大值,然后逐渐衰退,随后又经历一轮小幅升降才趋于平稳,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江苏省碳排放对对外贸易带来同向的冲击作用,短期内碳排放促进对外贸易的增加。碳排放对经济增长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首先是一个负向冲击,然后效应慢慢减弱,第2期开始回升并趋于0,说明在短期内江苏省碳排放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且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不明显。
(2) 对外贸易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碳排放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后正向效应开始衰弱,第三期以后缓慢增加,但处于负效应状态。表明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增长短期内会促进碳排放的增加,长期来看并不具有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对自身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响应,同样是迅速下降然后继续缓慢增加,第3期达到最大值0.27,然后开始逐渐减少并趋于0。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的响应,负向效应由降转升并逐渐趋于0,这表明短期内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促进作用。
(3)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响应,碳排放迅速增加,第2期达到效应的最大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趋于0附近,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有正向持久的冲击作用,这与前文协整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冲击影响,同样在第1期开始下降又于第4期回升至正向效应,且该正向冲击作用一直持续到第10期,说明江苏省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经济增长对自身信息的一个标准化冲击,首先是正向效应迅速下降,直到第5期基本保持稳定,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自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持续的时间不长。
1. 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变量的冲击对另一个变量的动态影响路径,而要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结构冲击对每个内生变量变化贡献的数值到底有多大,则需要用到方差分解方法。[9]运用Eviews7.2进行分析,运行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碳排放对自身的预测方差贡献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自第8期开始逐渐保持在-0.8%的稳定水平上,可见碳排放受到其自身的影响不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相对来说不高,第一期贡献率为0,并逐期下降且一直为负值,说明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这和近几年来江苏省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相关。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在第二期达到2.5%后又回落趋于稳定,充分说明了对外贸易发展在短期内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
篇2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碳排放、VAR模型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贸易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为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低碳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文献从环境库兹涅佐曲线的角度论证了收入变化与环境污染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贸易作为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碳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两者的关系研究对于库兹涅佐曲线和积极减排作用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以湖北省为例,探索湖北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是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湖北省位居中部,但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湖北高新电子产业的兴起,贸易日益在经济发展起到日益关键的作用。而同时湖北省为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努力,实施一系列的相关经济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武汉两型城市圈的不断推进与建立以及一些生态项目的实施等等。我国以1983年开始改革开放和对我贸易,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1990年开始对外贸易有了显著的规模,所以本文采取截取1990-2013年的较新的湖北省对外贸易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具体分解分析对外贸易开放对于湖北省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实现全省有效控制碳排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有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至少表明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从环境库兹涅佐曲线角度研究贸易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具体联系,具有大量学者研究的文献基础。李秀香和张停(2004)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例分析了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李小平和卢现祥(2010)运用部分发达国家和中国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贸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贸易能够减少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中国并没有因为对外贸易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这些大量的文献论证了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实证联系。而对于这种关系研究的计量方法也有很多,王源(2011)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的问题,庞军基于MARIO模型研究中欧贸易隐含的碳排放问题。大多数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国家贸易出口却很少有将视角集中于省份的贸易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中。事实上贸易的政策倾向对于省市的经济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施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VAR模型,研究贸易开放程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VAR 模型及变量选择
(一)变量选择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1990-2013年的较新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以往研究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国内外文献中,多数是采用对贸易依存度指标来反映贸易开放程度,而忽视了对其他贸易开放度指标的考察。仅仅考察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不够的,其只能反映进出口规模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研究期内多数年份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在湖北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本文将贸易开放程度表示为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部分。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湖北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记为TR。外资依存度,是用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与湖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的,记为FD。
由于化石等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在计算时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碳排放量大的能源为基础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依据IPCC 提供的测算方法,碳排放量= Σ 能源i 的消费量× 能源 i 的碳排放系数(i 为能源种类),能源消费量必须换算成统一热量单位的标准煤。另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476吨碳/吨标准煤、0.5825 吨碳/吨标准煤、0.4435 吨碳/吨标准煤。碳排放量记为C。为了避免在计量研究中出现异方差现象,以上序列均采取对数化处理,以ln(C)、ln(TR)、ln(FD) 作为研究序列。
(二)变量ADF检验结果
为了防止虚假回归,在建立VAR 模型之前,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确定单整阶数。本文采用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首先,使用Eviews 对序列进行显著性检验,其检验形式应设为既不含截距项也无时间趋势,并采用SC 信息准则自动设定最优滞后阶数。最终,得出检验结果如表一 所示,变量ln(C)、ln(TR的ADF 统计量均大于其临界值,是不平稳的。当一阶差分后,所有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平稳性检验。当二阶差分后,所有序列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平稳性检验。而ln(FD)经检验直接平稳, 所以ln(C)、ln(TR)、ln(FD) 均为平稳序列。
(三)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约翰森(Johansen)在1988年及在1990年与杰森留斯(Juselius)一起提出的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是一种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的较好方法。假设模型中无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情况下,对ln(C)、ln(TR)、ln(FD)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迹统计量和λ-max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R=0、R≤1的原假设,接受R≤2的原假设,说明ln C、ln TR、ln FD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湖北省的碳排放与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文的协整检验证实了这三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具体方向的因果关系仍然不能确定。为了研究LnTC、LnTR、这三个变量之间具体的因果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他们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Granger原因,而二氧化碳排放不是对外贸易增加的Granger原因。
外资依存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外资依存度是导致湖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却是外资依存度的Granger原因。
(五)脉冲相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大小的反应,它是测量其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取值带来的变化,它不仅能全面映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还可以量化各变量间扰动影响的数量关系。故运用Eviews7.0 软件对构建的VAR 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此主要分析ln(C)、ln(TR)、ln(FD)间动态关系的路径变化,本文设定滞后阶数为10 期,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碳排放对对外贸依存度的脉冲响应曲线接近于倒U型曲线,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的的冲击为长期的正效应随着滞后期的推进,而后冲击力度小幅减缓并趋稳水平,说明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为持久效应,即湖北省对外贸易水平的高低会对碳排放的变动产生持续影响,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碳排放水平的稳步增加。而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为长期的负效应,除去在第三期的小幅度增加外,其负效应持续推进,到第10期达到最低水平-0.004682,就滞后十期结果来看,其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较小。所以由此得到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作用较大,而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作用较小。
(六)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将每一个内生变量分解为结构冲击各期方差的线性组合,计算结构冲击在不同期限内方差总和占各内生变量总方差的比例来度量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可以更具体的表示内生变量相互影响的重要程度。它能够提炼对内生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信息,能够量化每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这里主要分析ln(C)、ln(TR)、ln(FD)所受冲击对碳排放的贡献率,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碳排放变动的贡献率最大,但第1期开始贡献率达到85%逐渐下降,说明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不仅会产生即时效应还会在长期产生较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逐步减弱,直至第10期的22.64%。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在在滞后第5期达到最大值7.06%后,小幅度逐步下降直至4.19%。说明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贡献具有短期时滞性和长期显赫的影响。而外资依存度的平均贡献度则只有2.08%。这个结果与上面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外商接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比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要小。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三个变量均属于I(1)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正的协整关系,而与外资依存度之间存在负的协整关系。因此,从实证角度来看,湖北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负的环境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正的的环境效应。第二,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说明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原因。第三,脉冲响应。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模拟结果表明,外贸依存度冲击响应累计值为正值,外资依存度位负值,两者都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二氧化碳排放对外贸依存度的冲击响应曲线大致呈现出倒U型的轨迹的趋势,整条冲击响应曲线位于水平线的上方,长期来看外贸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正面影响。即外贸规模的扩大会促使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对外资依存度的冲击响应曲线大致呈现持续负下降的轨迹的趋势,长期来看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负面影响。由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的冲击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全部响应期内的峰值(分别为0.22176和0.04682)来看,外贸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力度很大,外资依存度的影响力度则较小。这一结果显示由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相当严重。这从侧面反映当前湖北省政府所制定的各种贸易政策对优化进出口结构的作用仍有限或其效应仍未显现出来,如何促使对外贸易结构尽早向可持续性、环保的方向改进仍然是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贸易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方差分解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预测期内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方差分解的贡献度分别为46.84%和4.463%,虽然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差分解贡献度差别较大,但都呈下降趋势。这又说明了湖北省当前的贸易产业政策向低碳化转型的趋势。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这两个衡量区域贸易开放程度对于湖北的碳排放具有长期持续的影响效应。如果将我国的贸易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基地的现状短时间不会改变,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并不高。但是不高并不代表没有,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湖北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尽管贸易的比重并不算高,但是逐年增长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水平。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湖北大力的建设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光钎等高新电子行业企图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都进一步说明湖北省企图扩大贸易程度的倾向。鉴于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长期作用相反,盲目的扩大贸易规模可能会增加碳排放的产生,而由于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作用,湖北省可以依据自身状况,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外资规模。外资依存度在湖北省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湖北的外资引进主要集中于高新或金融产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取代落后的技术是有利于减排的,引进资金投资在新兴产业也有利于减排。所在外资依存度的扩大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国际贸易体系要求中国工业从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型对于湖北省要求也是一样的。这要求湖北省需要建立稳定、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通过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能源强度的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的下降。通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首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J],2004.
[2]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闻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中国工业经济[J],2008,(8):46-55.
[3]何洁.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S02)工业排放.经济学(季刊)[J],2010,(1):415- 443.
[4]李秀香,张婷.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以C02排放量为例.国际贸易问题[J],2004,(7):9-12.
[5]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02排放.经济研究[J],2010.(1):16-23.
[6]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J],2011.(11):60-69.
[7]卢授永.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J],2003,(1):42-45
[8]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一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5):15-23.
篇3
关键词:出口贸易;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研究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所导致的,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各国都在想尽办法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国内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平衡,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都是依赖于出口,反观出口产品的结构,不难发现都是以能源或初级产品为主,呈现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等特征。虽然这几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给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美金收入,让大家都富了起来,但是这样“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却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多城市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面临严峻的资源耗竭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及水资源污染程度更是惊人;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雾霾天气增多,空气污染严重,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这样残酷的现实大家每天都在面对,由此可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思考的,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被提上日程。
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已成为当前各国寻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列,纷纷对二氧化碳长期大量排放的态势积极采取行动,明确自己的减排目标和责任。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碳排放国,本着对环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也及时做出了减排承诺:到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首先来分析下我国碳排放的现状,以及问题。
二、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现状
从贸易结构来看,我国各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量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会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产生碳排放。一个产品在整个生产链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为隐含碳。而整个生产链中的污染程度与隐含碳的关系是成高度正比的。很不幸的是我国出口比重较大的纺织服装业,金属加工业和制造业都属于高污染的行业,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随着我国总体贸易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从2002年2012年的10年间,这些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比重从10%左右增长到了30%以上,血汗工厂让国外客商赚的盆满钵满,带给我们本国的却是一点点的血汗钱和大量的碳排放。
从地区结构来看,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机构与发展程度差异,必然带来碳排放的地区间差异,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程度与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出口量巨大,其碳排放量也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很多。不过近几年我国大力扶持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经济增速迅猛,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增速减缓。呈现在碳排放量上,虽然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低于东部,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增速却要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还是主要依靠煤炭,使用量超过70%,但是我国的煤炭开采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是不合理的,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大了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污染。能源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更是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潜在的减排空间很大。
三、我国出口贸易低碳发展的对策
出口是把“双刃剑”,虽然为我国快速地创造了外汇收入,但也增加国内的碳排放量与环境恶化。国外客商享受了我国出口的优质而价格低廉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却承受了血汗,污染和碳排放。因此国家和企业有必要尽快采取对策,实现出口贸易的低碳发展。
首先,关税结构要以我国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为战略目标。对高碳产品出口企业与低碳产品出口企业实行有差别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于高碳产品的出口,要根据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提高出口退税,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而对于低碳产品的出口,应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
其次,我国政府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区域分阶段地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强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路线。例如,为环保产业、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企业以及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企业提供优惠,为这些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生产设备的设备投资提供补贴,逐步引导企业向低碳转化。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世界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力求在高效和洁净能源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提高在国际节能减排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我国应加大对低碳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高科技环保与清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将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出口比重大的纺织服装和出口加工业。早日完成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为我们的地球低碳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诗一.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
[3]王天凤.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2(6).
篇4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绿色发展;北京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北京市碳排放量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绿色发展理念是把生态理论与当今时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而北京市作为首都,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以雾霾天气频发闻名于世界,其碳排放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备受瞩目。从自身情况来看,北京市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雾霾天气时常出现,蓝天难得一见,这对居民的健康和整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保证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北京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而要完成此任务,必须找出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环境政策。
(二)碳排放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综述。碳排放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从现有文献来看,普遍认为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人口规模结构等。
1、经济因素。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经济的急速发展而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使得外国的研究者很早就意识到碳排放是和经济的发展挂钩的。最早开始探讨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量的线性关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格鲁斯曼等学者提出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理论,即认为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拐点)时,碳排放量将开始随经济增长而减少。这个理论在1995年被Michael Tucker教授所验证。
2、能源消费因素。学者们普遍认为,能源消费是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能源消费一般会被分解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进行分析。Shrestha & Timilsina(1996)运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12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1980~1990年间影响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燃料强度变化。
3、人口因素。人口规模以及人口结构,也是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之一。1990年,Kaya公式被提出,即排放=人口×人均GDP×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单位能耗排放量。学者们开始考虑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美国J.W Tester等人用此对中、日、欧、美1980~1999年间的碳排放通过四个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刘兰凤、易行健于2008年提出人口越多,肯定碳排放量也越多。除了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也是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老龄化结构的国家碳排放量肯定也会相应降低。目前,对于影响北京市碳排放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北京市碳排放现状及特征
(一)统计结果。因为计算单位不同,不同能源的实物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所以想要对比不同品种的能源消费量,必须通过各种能源实际含热值与标准燃料热值之比,即能源折算系数,计算出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所选标准燃料的计量单位即为当量单位。本文选取北京市2000~2012年间13年的主要能源消费量的数据来进行测量。可以看出,北京市主要能源消费量逐年递增,2012年已达到19.6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处于波动状态,峰值出现在2005年,之后开始逐年下降,2012年已跌至4.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渐渐失去主导地位且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煤炭消费量早期处于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已失去主导地位。原油消费量早期处于波动上升状态,峰值出现在2009年,为4.5万吨,近年来处于缓慢下降中,且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天然气消费虽然基数小,但从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说都基本是持续上升的状态,2012年已达4,312.5吨标准煤,且有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相信天然气作为一种较为环保和使用方便的能源,今后会得到大力的推广。
(二)北京市碳排放量现状。从碳排放总量来看,北京市碳排放量在2008年以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2008年及以后开始缓慢回落,峰值出现在2007年,年碳排放量为3,618.6万吨;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年碳排放量为2,759.5万吨。这13年来的平均碳排放量为3,158万吨。从年变动率来看,2004年出现了一个最高的增长率,为8%;2011年出现了一个最大的下降率,为7%,平均增长率为0.97%。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内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有所回落的一种倒U型关系,这种动态关系说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库兹涅茨倒U型机制。在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时,会自发对碳排放量有一个抑制作用。但对于北京市来说,这种抑制作用的大小还需要探讨。
三、北京市碳排放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部分曾探讨过,前人的研究认为影响碳排放量的有经济因素、能源消费因素。本文在研究北京市碳排放量的可能影响因素时,想要尝试综合以上几种因素进行讨论。
(一)经济因素
1、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情况密不可分,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必然会引起高碳排放的问题,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的发展会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本文选择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这两个因素来代表经济发展状况,尝试探求到底哪一个指标与碳排放量有更大的关系,以及到底是产出还是消费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更大。北京市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都保持稳步的增长趋势,人均GDP增速较快,2012年已达到87,475元。居民消费水平的峰值也出现在2012年,为30,350元,说明北京市处于经济较快增长期间。
2、第二产业占比。不同产业间所耗能源总量与能源类型不尽相同,各产业间碳排放量也均有所不同。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耗能源比重最高,为全部能耗量的60%,因此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对总碳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北京市统计年鉴来看,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占比一直保持着稳步下降的趋势,近年来趋于平缓,趋近23%的水平。这对于减排工作是有利的。从相对比较来看第三产业占比重较大且逐年递增,第二产业已趋于稳态。
3、机动车拥有量。城市碳排放量最高的三大行业:工业、交通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交通业和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比重分别为30%、21%、9%。交通业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耗行业,未来交通业能源消耗比重仍会继续上升,交通业高碳排放量问题不容忽视。机动车拥有量的多少决定着交通业碳排放总量,考虑到交通业碳排放对总碳排放的影响,因此选取机动车拥有量作为研究变量。由北京市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北京市机动车拥有总量已从2000年的150.7万辆增长到2012年的520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3%。由于私家车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交通业碳排放量一直上涨,交通业碳排放量日益显示出其在影响总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地位。
(二)能源消费因素。能源强度是实现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量/GDP),一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能耗效率,能源强度越高说明生产同等数量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量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能源强度还反映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程度,先进的减排技术对碳排放的降低有促进作用,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越高,碳排放量就越小。从2000年起北京市能源强度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36降到2012年的0.11,能源利用效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增长,在能源强度上北京市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能源强度上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依旧很大。
四、建议
考虑到北京市未来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常住人口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经济发展仍要依赖能源资源的大量投入,因此要控制北京市碳排放就必须从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上下手。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占比与碳排放关系密切。所以必须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降低第二产业比例,特别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而着力推动新兴工业化发展。对于北京市来说,未来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新兴能源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商业、外贸出口等,建立低碳产业体系。由第二产业占比数据变化我们知道北京市正向着该方向发展,在转变过程别注意长久的规划,注重集群、产业链和自主创新的问题,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复浪费的现象,通过有序发展接续替代型的低碳产业。最终促进北京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开发清洁能源的力度。从排放系数表中我们知道,化石能源排碳量大,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的能源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下。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降低排放系数高的高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特别注意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源发电。加快速度试点发展风能、潮汐能、沼气能新能源。
(三)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低碳观念,从人们意识形态上扭转能源利用方式。政府应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促成人们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引发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市场需求会转化为产业需求,并对各大行业形成拉动,从而促使企业的创新和转型运动,最终促进碳排放量的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苟少梅.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测算与排放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3.
[2]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3]刘裕生,陈锦.北京市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2002~2011[J].资源科学,2013.
[4]娄伟.城市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资源科学),2011.
篇5
关键词:对外贸易;碳排放;稳定均衡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总额在2012年度达到了3.8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固然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限制我国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CO2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国际权威组织估计,我国温室气体在2008年度排放量达到69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22%,也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两个世界第一面前,我们有必要分析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的客观评价和定量关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国家的外贸政策。
一、文献回顾
碳排放量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热点问题。国内学者王媛等(2011)通过计算得出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满足了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也满足了中国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转移问题,特别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的转移;Shui和Harriss(2006)测算得出我国对美出口商品引起的碳排放占我国排放量的7%~14%。由此可见,对外出口商品与碳排放有极大的关联性。国内外的相关文章还有很多,主要观点就是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联系中间的过程又是怎样的,探讨得不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费的实际状况,将以碳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主要的衡量指标;对外贸易选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作为衡量指标。主要数据来源如下,CO2排放量选取的是国际能源署(IEA,2012)1990~2010数据,对外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历年出口货物分类金额”1990~2010总额数据。为了刻画变量间的关系,需要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处理,本文遵循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对相关变量取自然对数的形式处理数据,使得数据的变化尽量具有平滑性,所以对对外贸易总额EX和CO2排放量数据取自然对数,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LNEX,LNCO2呈现趋势变化,说明变量是不平稳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从而不会由于数据的不平稳而出现伪回归现象。
(二)计量模型结果的分析
1.长期的协整关系检验
平稳是指作为时间序列的变量统计上的变化规律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也就是,形成的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过程的特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时如果直接用数据回归时就有可能出现伪回归情况。我们通常要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处理,我们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当发现数据不平稳时,可以通过差分方法来处理数据。如果数据经由一阶差分变为平稳序列,则称一阶单整序列,标为I(1);此后一次类推。采用ADF方法对LNCO2和LNEX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图表1所示。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EX和LNCO2都是不平稳的。这时候不能直接回归,需要进一步差分检验,经过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都实现了数据的平稳性。LNEX序列是一阶单整,即LNEX~I(1),LNCO2序列也是是一阶单整,即LNCO2~I(1)。
检验协整的方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针对残差序列进行检验。对于对外贸易总量(LNEX)和二氧化碳的排放(LNCO2)之间有没有存在特殊的相关性,先进行两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验回归后形成的残差是否呈现平稳性。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4.599108,小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出口总额(LNEX)和二氧化碳的排放(LNCO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对外贸易总额(LNEX)和二氧化碳的排放(LNCO2)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对外贸易总额的不断增加,拉动了GDP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引起对能源消耗增长,势必会导致CO2排放增长,LNEX的估计系数为0.36,表示实际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个单位,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增加0.36个单位,这同发达经济体比较而言,还是比较高的,说明我国出口经济是粗放式增长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经济模式需要转变。
2.短期动态关系分析
协整反映了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呈现失衡状况,为了加强模型的精准度,不妨把协整回归式中的误差项et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把二氧化碳排放的短期变化与长期变化结合起来。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波动源于两个不同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长期均衡,另一部分来自于短期均衡。D表示差分算子,表明LNEX和LNCO2的短期变动,(-1)(-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和二期。通过VEC模型可以看出,滞后一期的出口对二氧化碳具有促进作用,但滞后两期后作用出现衰弱态势,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进步,拥有了更多的实力对环境的治理和环保意识的上升。争取避免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实现对外贸易发展同时,环境的友好发展。
协整只是呈现经济变量的长期关系,误差修正只是呈现短期关系。但是变量之间谁为因,谁为果。是出口总额的上升促使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升高还是碳排放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检验,对LNCO2和LNEX进行统计上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将滞后期定为1期,具体的检验结果如图表3
表3反映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对于原假设LNEX没有呈现为LNCO2的格兰杰原因,显著性概率为0.0053,拒绝原假设,表明出口总额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原因,同时,对于LNCO2也没有呈现LNEX格兰杰原因,显著概率为0.7062,接受原假设,故碳排放不是出口贸易增长的原因,所以中国碳排放增长与出口增长单向因果关系,表明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式粗放式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仅仅说明和验证了对外贸易和 碳排放之间是否呈现因果关系,具体的关系作用原理需要借助于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对外贸易增长是碳排放上升的重要原因。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之前,需要判断平稳性,不平稳的序列是不能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本文用 AR 根的图表来验证,AR根图判定的是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的倒数绝对值与1的关系,小于1则说明根位于单位圆里或者圆内,这个模型是稳定的,如若不然,则这个模型是不稳定的。经过数据处理软件运算得出图2,从图2可以得出,特征方程全部根的倒数值的绝对值都在单位圆内和圆上,说明模型是稳定的,变量之间协整关系是成立的。
从图2来看,发现全部根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故可以判定VAR是平稳的,所以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
图3是基于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相应函数图。显示了CO2排放对自身冲击的反映,CO2对进出口增长及出口增长对CO2的排放的长期总反映,进出口对自身冲击的影响。图3显示,CO2排放对于对外贸易的冲击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近年来CO2排放对于对外贸易总量增长总共增加了6.45%,随后年份冲击的总效应逐渐衰弱降低,呈现长期稳定态势,从长期而言对外贸易增长对于碳排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
利用相关模型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国内碳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1.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短期存在相关性但是关系不稳定。
2.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是存在稳定的关系,二者在长时间内呈现一种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
3.从短时间来看,出口总额的增长对碳排放影响很大,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虽然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但这是依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映出口商品是以依赖石油、煤炭等高排放CO2的资源。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中国的出口贸易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属于粗放式的增长,对外贸易额越大,国内碳排放越多。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当我们出口大量含碳量高的产品时却最终消费在国外,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是我们国家承受的,所以有必要在气候谈判时指出这一点,为我国的气候谈判争取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媛,李东哲.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中国贸易碳转移估算[J].资源科学,2011(07).
[2]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3]刘强,庄幸,姜克隽等.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产业经济,2008(08).
[4]马海涌,张伟伟.国际碳市场的风险、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1(06).
[5]王海鹏.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07).
篇6
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国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1)国际上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升温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碳排放对大气和生态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碳排放量。英国是最早提倡低碳经济的国家,欧洲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碳排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也都积极推进本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投身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去。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地处低洼岛国,温室效应使他们甚至有灭国的危险,更是积极呼吁全球减少碳排放。
(2)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压力。据BP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基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占世界份额的20.3%和25.1%,均占世界第一位。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中国自然成为世界国家关注的最主要对象之一。很多国家都要求中国更多的承担减排的义务。虽然从人均角度看,我们国家排放量很低,远低于美国,且我们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已经排放很多年了。但是,毕竟我国的排放总量又创新高,高排放及高能源消耗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各次气候会议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中国势必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3)征收碳关税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如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国内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的推行也将逐渐影响国际贸易。很多国家威胁对不能完成碳排放的国家或不符合低碳要求的产业征收碳关税。虽然现在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正式征收,但趋势越来越明显。欧盟自2011年年底至今,一直致力于航空碳税的国际协调和征收。碳关税如若征收,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要未雨绸缪,尽早推广低碳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
(1)碳排放依然严重,高耗能行业仍未有效控制。我国虽然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更加恶化。我国的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总量都已成为世界头号大国,环境容量压力巨大。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仍没有彻底改变高耗能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投资基本投到了铁公基上,这些行业本身看也是高耗能的。其他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如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也未受到有效控制。
(2)低碳技术发展不力,碳交易市场不完善。我国低碳经济的推进也有一段时间了,但低碳技术并未有长足的发展。企业的热情也不高,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按照成本收益进行生产,没有兴趣从事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低碳技术由于缺乏足够的需求,导致科研力度不足,技术落后。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也有几个,但都不成规模,影响力也有限。
(3)碳排放的管理控制还不够合理。2006年时,国务院节能减排计划要求“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从结果来看,我们是在2010年提前一个月实现了目标。但是过程明显存在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推进力度不统一的问题。这违背了我们节能减排的本意。我们希望能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计划,促进社会重视低碳问题。企业能够积极节能减排,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但由于我国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政府忙于救市,很多企业忙于自救,无暇顾及低碳排放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减排前松后紧的重要原因。新的减排计划还需充分尊重科学发展的要求,使减排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改进的手段。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及中国在碳排放中所处的位置,全球对中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很难将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补偿作为挡箭牌,因为中国毕竟成为超越美国的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
1、国际方面
(1)国际压力大,时间紧迫。从波恩到德班,再到多哈气候大会,发达国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由于中国和美国是碳排放的头两号国家,且都没有减排承诺,很多国家都或明或暗地要求中国也要加入减排承诺,甚至包括美国。发达国家总是有意回避对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义务。虽然综合来看,我国人均碳排放还很低,且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多排放很多年,但压力仍然越来越大。综合考虑国内的经济状况,我们不会随意接受减排承诺,但国际社会的压力没有办法忽视。
(2)低碳大国发展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很多低碳大国都积极制定相关法法规,完善本国低碳市场,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如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都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低碳发展战略。这为他们在未来全球低碳市场抢占先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低碳市场规模很大,但发展还远远不够规范有效,这将导致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处于被动地位。
(3)低碳技术转让障碍重重。联合国气候大会大部分时候都会讨论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应给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和支持。但在近几期大会中,发达国家往往纠结于技术的探讨,有意忽略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依靠技术援助显然不现实。低碳技术作为新兴重要技术,转让也会遇到种种壁垒,这对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2、国内方面
(1)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很多年了,但是一些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仍广泛存在。尤其是遇到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很大问题,政府忙于救市,其刺激计划虽然也考虑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忙于自救,很大程度忽视了低碳技术的应用,高耗能企业仍然没有有效的降低能耗,我国最终成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头号国家。
(2)企业尤其是高耗能的企业低碳意识仍然不足,缺乏技术创新。企业更多的关心现有的成本、收益。低碳技术的采用、创新都会使得成本增加,尤其在短期内,增加成本比较多。虽然长期来看,低碳技术的采用是发展趋势,长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很可能会使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激励,企业不愿在低碳技术上过多投入。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这也都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3)人们的消费习惯距离低碳生活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低碳经济,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很重要。一方面低碳行为可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但我国的消费习惯很难短时间改变。人们仅仅是有了一个对低碳的认识,具体生活中,还远未做到低碳。尤其是私家车的消费,近年来呈急剧上升的态势。由此而导致的城市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越发严重,更不利于节能减排。
(4)缺乏系统有效的减排安排。我国减排的决心很大,但减排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为了达到“十一五”的减排目标,出现了拉闸限电、禁止企业用电、企业用柴油自行发电的情况,可以说违背减排的初衷。而且,我们的减排计划很早就订好了,直到最后,地方政府才仓促出招,这与我们的减排计划和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有很大的关系。
(5)碳交易市场不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虽然已经有几家碳交易所,如山东单县碳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但基本都运营惨淡。还有几家碳交易所准备上马,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交易平台。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了,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目前状况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力促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
我国一直在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以往对基础能源的过度依赖。高耗能的产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少碳排放量,促进产业向低耗能产业发展,才能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采用低碳技术的行业的发展,鼓励技术创新,淘汰电力、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国家仅依赖低碳技术援助和进口是不现实的,也是成本高昂的,我们要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创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低碳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2、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要避免再次出现通过拉闸限电实现减排的目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有法律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仅有决心是不够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低碳技术的创新、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减排的实现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倡导并推进低碳生活
虽然人们对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到低碳生活,做的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当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并积极倡导,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鼓励人们低碳消费。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采用低碳技术。
4、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鉴于碳交易市场的巨大价值,我国应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方式处理碳排放问题,效率是最高的,发展前景也是最好的。国际上欧洲一些国家,碳交易发展的很好,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除了以上政策建议,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可以做的,比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培养低碳方面的科研人才、提早针对碳关税制定相应的政策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减少地球的碳排放量依靠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发展低碳经济也需要积极进行国际合作,进行经验技术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乔晓楠、马世珍:后京都时代的国际产业竞争研究[J].经济学家,2010(7).
[2] 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09(3).
[3]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5).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发动机;排放分析
1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正在全面复苏,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也衍生了一些环境问题。石油煤炭等自然能源过度开采使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废弃物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低碳经济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大力支持,该经济体系注重可持续发展,优化工业生产对能源的使用,采用清洁能源代替石油煤炭的使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污染排放也得到了治理。这样的发展理念下经济体系与各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保障,清洁能源利用包含水利发电、风力发电等,借助生态环境特征来降低排放是低碳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该经济体系下,工业生产更具有长期发展的潜能,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为经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行使用期间会排放出尾气,全面实现低碳经济也需要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控制,提升燃料的使用效率。
2控制汽车发动机排放的重要性
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衍生的是环境问题。传统生产理念下汽车的发动机损耗能源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汽油燃烧不完全的情况,碳的总排放量已经超出了大气环境的容纳范围,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环保工作开展期间意识到了汽车发动机排放带来的问题,并采取一些治理手段,减少运行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排放量降低后,有害其他能够维持在空气的标准容纳范围呢,并逐渐得到分解,减轻了后期空气污染智力的资金投入量,汽车运行使用也能得到充足的动力,并不会对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对环保工作开展以及汽车行业进步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实现全面低碳经济体系的有效途径。
3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策略
3.1制度政策的支持
仅仅依靠加大宣传力度来促进排放控制工作落实效果并不明显,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来进行。随着低碳经济的全面响应,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监管体系的完善,并出台政策对汽车生产行业进行控制,根据发动机排放量来制定收费标准,倡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上支持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够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政策支持还体现在排放检测标准的完善,初期我国执行的排放检测标准参照了西方国家,但在国情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标准落实解读也遇到了很多冲突问题。近年来交通管理部门与环保部门相结合,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全面落实低碳理念为目标,改进了控制标准,更具有可行性,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3.2产业调整
汽车行业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对降低排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改进启动部分来提升燃料的使用效率,废弃物排放量自然会减少。能源方面的改进也是急需进行的,例如电动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的汽油驱动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使用量,同时也治理了尾气排放问题,符合低碳经济体系中提倡的节能减排。汽车行业发展期间,要维持良性的市场竞争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大经济收益,在行驶稳定性与能源转化形式上有需要创新。汽车作为最普遍的汽车行驶能源,具有存储方便性能稳定的特点,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电能也逐渐得到了汽车行业的重视,平均运行成本要比汽油燃料低很多,所提供的能量也能够满足汽车的形式需求。清洁能源使用是汽车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3.3技术革新
尾气排放是现阶段汽车使用所不能避免的,但空气环境的恶化程度已经十分明显,需要在尾气治理方面加大力度。二氧化碳等碳物质的排放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主要的治理对象,碳物质排放过多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对汽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来对尾气进行净化,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影响也因此而减小。尾气排放超标不仅仅会造成汽车运行使用成本增大,针对碳污染进行的治理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由此可见采用技术手段对尾气进行处理的效率是十分明显的。针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技术创新,使发动机的运行方式更合理,发动机改进对促进整体汽车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创新方面主要是针对提升燃料使用效率来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因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碳物质排放量增大的现象。现阶段使用的技术方法时增压与催化措施,在制作原料上有明显的改进,在压力作用下汽车得到了更充分的燃烧,并且控制过程也更高效合理,汽车行驶得到了充足的动力,即使因交通问题出现临时停车,在发动机控制下也不会出现过多的燃料损耗。变速箱是调节能量供应的基础模块,将电子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够提升控制精准度,不容易出现损耗现象。技术改进期间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参数体系,提升发动机运行使用的性价比,电子控制的成本更低,通过高温压力处理将燃料转换成小颗粒,燃烧才能更充分进行,最终排放的尾气碳物质含量会减少很多。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燃料会充分的与氧气相融合,增大了可燃性。目前发动机的研究不仅是对现有的动力燃料的发动机进行技术改进,也有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天然气发动机、水燃料发动机、液态空气发动机等的研发成功,推动了水、氢气、液态混合空气等新型燃料代替石油,降低了发动机排量对环境的污染。
4结论
在目前气候日趋恶化,传统可利用能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清洁能源开发,对于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李帅亿 李珍强 李晓旭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
篇8
1.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新科技和制度,开发新能源,产业转型等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通过倡导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里的高碳能源中的碳元素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常见的化合物,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加剧温室效应的辅助剂[1]。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相空气中的排放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低碳经济要求降低碳元素的排放,对于高碳能源如煤炭、湿疣等他,要尽量减少使用,并且希望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有数据显示,大气中每年排放的碳元素三分之二以上来源于电力企业。因此,在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要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运用高新科学技术,转变企业经营发展方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低碳经济对电力会计的影响
2.1会计核算面临新的挑战
低碳经济对电力会计的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会计在进行企业的核算时要同时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程度,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空气污染程度做出详细的调查。电力企业的核算工作不仅要相应低碳经济的理念,控制对空气的污染,同时还要考虑当代电力企业开发新能源和引进高新科技所需要的各项成本费用。
2.2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由于低碳经济对会计核算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准确的核算之后,会计要将信息整理,而信息的表现方式也出现了变化,需要在传统的报表中加入对低碳资源的核算。新的会计信息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加入低碳的相关核算项目,例如“环保费”、“低碳固定资产”等:另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之外,另外制作单独的低碳报表。单独的低碳报表可以详细的记录低碳资源的损益情况以及相关的资金投入等[2]。两种电力会计报表的制定方法中,很明显,第二种更加有利于电力企业对低碳能源的消耗、购买和实际的使用情况,同时对企业的碳能源的消耗与排放的数据也更加强袭,有利于企业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电力会计是电力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会计的核算来掌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消耗。低碳经济下的电力会计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标准和报表制定的方式,更加有利于企业在新形势下进行有效的能源消耗监控。同时能够帮助企业看清低碳经济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3.低碳经济下电力会计的发展策略
3.1加强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电力企业的会计预算与核算,实行会计核算“一本账”。要求建立电力会计核算、决策及管理于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满足企业领导的决策信息需求,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方针和决策。“一本账”体系包括几方面内容:首先要确定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其次要对企业的活动、会计流程以及会计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奖惩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减少资产的流失。最后,为企业领导阶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增强管理者对企业全面的监管和控制。
3.2转变新的会计管理理念,改革管理制度
低碳经济下的电力会计必须要转变新的会计管理理念。会计管理除了要考虑企业的实际利益,更多的要考虑国家对低碳能源排放量的限制和政策,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性。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电力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等进行核算,也要对无形产品有一定要求,扩大企业核算的范围[3]。电力会计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改变,有利于实现企业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对环境的保护,能够促使企业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3.3改变电力会计的核算方式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要求电力会计核算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加紧对会计核算的信息网络管理,淘汰传统的手工记账。信息化的核算方式不仅用于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同时有强大的储存功能和资源共享功能,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改变电力会计核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实现低碳经济目标。
篇9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碳排放;城市规划
在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很关心全球变暖的问题,引起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城市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就要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碳排放关系进行研究,以促进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概念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
城市空间形态就是指城市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形式,包括城市的区域划分和分布等等。城市空间形态如果时间和空间上理解,其体现出来的内涵也是不相同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的理论是由英国剑桥大学马奇和马丁在1950年代创立的,主要是把“城市形态与用地研究中心”作为基本的理论,其中这个理论是是由城市空间中的各个元素组成的,它们的形成构成了开放的不同的空间,空间的形态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不同的学科类型上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包括对城市空间的形态和规模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因为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碳排放的概念
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城市中的碳排放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因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知道在城市工业生产中碳排放量是非常多的,同时也包括人们生活中的碳排放。在当今社会,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开始成为人们追求良好生活的一个开端,发展低碳生活,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并且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真正做到节能环保。因此,城市居民以低碳生活为基本理念和目标,为了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的主要结构
我们知道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之间是一种连带关系,在它们中间总是有一些因素将它们的关系牵连到一起,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正是因为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才会更加紧密。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和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以及气候,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城市中碳排放。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构建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整体结构,为其研究过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居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其中影响城市居民能源使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电力在传送和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失;二是受到住房市场的影响;三是形成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只有构建城市空间形态的结构,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减少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耗,才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三、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研究方法
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现在还处于刚刚起始阶段,许多研究的方法还在逐步的完善中。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方法上看,已经从刚刚起始的阶段开始向定量的研究方向进行转化。这种转化主要是把非常单一的要素与多个要素之间进行综合研究,同时还要把握好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其中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
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主要是找出适合城市空间形态的测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布局,城市的形态,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这样才能明确城市空间形态和碳排放的关系。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来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使加大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深度,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哟啊利用遥感技术对整个城市的布局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对一些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是统计空气中的指标密度、连续性和中心性等等。其中这些指标都是形成城市空气形态的一些要素,通过广泛的应用城市空间形态的指数,加深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
(二)碳排放的研究方法
对城市中的碳排放进行研究,主要是考察碳排放的估算方法是否符合其标准,在我国工业中碳排放的比重非常大,同时我国非常重视工业中的碳排放,在我国一些专业人士对碳排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得出的结果是应该建立我国的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并且进行定量的分析,同时还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为了适应我国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作用
城市的空间形态受城市要素的影响,同时城市空间形态还影响着城市的碳排放,因此,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作用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城市中的车辆在逐步的增多,人们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会使城市中的碳排放量逐步增加,我们就会发现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碳排放量是非常低的,同时我们可以在城市交通,供热非常集中的地方来节约能源,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期中一些研究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确定城市空间形态和碳排放的关系的,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城市中能源使用的总体情况和来源,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碳进行回收和处理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碳排放的总体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城市能源的使用效率,就要降低城市中的碳排放量。
五、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如果从国内外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基础上看,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都很多,其中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研究的重点,但是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因此,我国对城市空间形态与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开始借鉴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规模上看,未来的城市居民会享受到低碳生活,我国的城市居民将会逐步做好发展低碳生活的准备工作。规划好城市的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空间形态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城市在整体结构和布局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就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弄清楚城市空间形态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的关系,对城市进心规划。为了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倡导城市低碳生活,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空间形态还与城市中的交通,人们的住房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着,一些国内外的学者也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碳排放通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它们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朱文元,等.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140.
[2]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
[3]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41-62.
篇10
关键词:低碳旅游 旅游 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76
1 低碳旅游定义及内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顾名思义,‘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消耗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也因此,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旅游重在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低碳旅游的具体行为要求,也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业既能益智益体,放松身心,又能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其内涵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重点,实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强调保护环境而非享受环境。
2 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2.1 研究背景
低碳旅游是继生态旅游后提出的又一新型旅游模式,打破了以往消耗环境的传统旅行模式,是一种较生态旅游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旅游。对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转变人们以消耗环境获取享受的旅游思想,进而减缓环境压力,构建环境,相和谐的社会。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在“低碳经济”过程中,旅游的优势充分突显,也会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重大机遇。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其次,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会促进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再次,会形成新型碳机制,即通过旅游发展,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
2.2 研究价值
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旅游一个方面,在交通、入文、经济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有利于推动中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促进人们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
3 国内低碳旅游的现状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我国能源方面虽然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威胁。随着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生态承载力下降,将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已经在全球引领出一个旅游新形式,而在我国,各个景区在低碳旅游方面也初见端倪。
3.1 旅游者的低碳行为
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民间就已经产生了低碳旅游的方式,只是当时在理论层面上还没有真正提出相关概念。比如,民间自发形成的驴友团体、自行车爱好者等户外运动旅行团体或是社团,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低碳旅行的引领者。他们的旅行对环境影响较小,对景区自然风光原始保留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途中对垃圾带回等方式,标志旅行者们环保意识的增加。
3.2 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
例如目前我国好多旅游城市的宾馆已经开展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经营方式,即在宾馆中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拖鞋、洗浴产品等,或是不免费提供该类产品,以提高客人低碳环保意识。具有代表性的携程旅行网也参与了此项活动,推出国内第一个碳补偿项目,还有好多演艺明星也加入此行列。
3.3 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行为
比如在长白山等旅游景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景区一律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所有旅行社的旅游大巴必须停在停车场,游客可以乘坐景区内提供的免费大巴出行上山游玩。
3.4 行政部门的低碳行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4 我国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了解长白山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现状,在长白山地区景点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要大规模推广低碳旅游将会遇到以下问题:
4.1 旅游者旅游动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0%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初衷是为了缓解平日工作的疲劳,包括缓解工作压力和生活上的压力,他们大多数选择出门旅行,但是很少关心出行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所以47%的旅行者会选择自驾等方式,而忽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据统计,大约有不到一半的旅行者会在出行过程中注意产生垃圾的处理,但是极少数人会考虑到碳排放和低碳旅游。
4.2 旅行者社会责任意识
从调查问卷的搜集和整理情况来看,大约有78%的旅行者支持并倡导低碳旅游,并认为低碳出行,在旅行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去尝试,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公共交通不方便,距离太远等),导致其采用一些相对能耗较高的出行方式。
4.3 旅游者成本
从调查的消费者结构来看,约67%的被访对象为工薪阶层,他们较其他对象更为注重时间成本,他们认为自驾方式较搭乘公共交通更为方便,而且在时间上更为自主;而对于较远地区的旅游者则偏向采用飞机这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飞机的碳排量是非常大的;被访对象中的青年学生等,由于假日充裕,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周末或者国家法定小长假等时间都可以出游,从而更愿意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节省出行成本。
5 总结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能降低能耗、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催生一些与低碳旅游相关的产业经济链,使得旅游业发展更加全面,更贴近自然。虽然目前低碳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初见端倪,但是要真正实现低碳、全民自觉低碳旅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历程,这不仅仅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而且更需要旅游者、旅游中介机构、景区管理者的自觉践行。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